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eding Habits of the Bogue, Boops boops (Linnaeus, 1758) (Teleostei: Sparidae)in Benghazi Coast, Eastern Libya
1
作者 Hamad El-Maremie Mohammad El-Mor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5年第5期189-196,共8页
The feeding habits of 500 specimens ofBoops boops (family: Sparidae), inhabiting Benghazi Mediterranean coast, were studied monthly from November 2012 to October 2013. The annual diet composition, monthly variation... The feeding habits of 500 specimens ofBoops boops (family: Sparidae), inhabiting Benghazi Mediterranean coast, were studied monthly from November 2012 to October 2013. The annual diet composition, monthly variations in the diet composition, the variations of diet with length and the intensity of feeding were studied. Boops hoops feed on a wide variety of prey types: Crustacean (49.0%), Porifera (22.7%), Coelenterate (10.2%), Seagrasses (9.2%), Mollusca (8.1%) and Protozoa (0.9%). The Crustacean, Porifera, Coelenterate, Seagrasses and Mollusca were the major food item all year round and it was found in all length groups. In the present study, Crustacean, Porifera, Seagrasses and Mollusca increased as the size increased while Coelenterate and Protozoa decreased as the fish size increased. The feeding intensity was quite high during the autumn and sum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eding habits Boops boops eastern coast Mediterranean Sea Libya.
下载PDF
Regional green innovation system mode and its implication:Acase study in eastern China coastal areas
2
作者 CI Fu-yi LI Hong-fei SHI Jia-lu 《Ecological Economy》 2020年第1期35-57,共23页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realiz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innov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 for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refore,the combination of circul...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realiz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innov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 for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refore,the combin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is of great value in the study of regional circular innovation systems.Based on the concepts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al circular innovation system,the author takes Beijing,Shanghai,and Jiangsu as examples,which are the circular economy pilot provinces in developed region of eastern coastal China.With outstanding circular economy and innovation achievements,Beijing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Shanghai Caohejing Hi-Tech Park,and Suzhou Industrial Park(the National Eco-Industrial Demonstration Park),served to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formation mechanism and inspiration of the circular innovation system model in capital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s(characterized by innovation in the recycling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and energy,and innovation in circular service industries supplemented with"Internet+Wisdom Park"),coastal new&hi-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s,(featured by innovation in the recycling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and energy,in addition,the companies’management and export processing cooperate with government)and hi-tech industrial parks(marked by open innovation and Sino-foreign governments cooperate i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formation mechanisms,evaluations,structure laws,the optimizing strategies and the cases in China to study the progress of regional green innovat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circular innovation system model developed areas eastern coast of China
下载PDF
Feeding Habits of the Red Porgy Pagrus Pagrus (Linnaeus, 1758) from Benghazi Coasts, Libya
3
作者 Mohammad EI-Mor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2年第1期68-73,共6页
The feeding habits of 500 specimens of Pagrus pagrus (family: Sparidae), inhabiting Benghazi Mediterranean Coast, were studied monthly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08. The annual diet composition, monthly variations ... The feeding habits of 500 specimens of Pagrus pagrus (family: Sparidae), inhabiting Benghazi Mediterranean Coast, were studied monthly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08. The annual diet composition, monthly variations in the diet composition, the variations of diet with length and the intensity of feeding were studied. Pagruspagrus feed on a wide variety of prey types: crustaceans (38.3%), molluscs (13.2 %), echinoderms (11.4%), polychaetes (10.7%), digestive food (10.3%), fish parts (7.1%), seagrasses (6.4%) and sediments (2.7%). The crustacean was the major food item all year round and it was found in all length groups. In the present study crustaceans, polycheates, seagrasses and sediments decreased as the size increased while molluscs, echinoderms, digestive food and fish parts increased as the fish size increased. The feeding intensity was quite high during the summer and early autu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eding habits Pagrus pagrus Libyan eastern coast mediterranean Libya.
下载PDF
Feeding Habits of the Copper Shark, Carcharhinus brachyurus (Gunther, 1870) from Ain EI-Ghazala Lagoon, Eastern Libya during the Period from February till June 2013
4
作者 Raft, Esam Mahmoud Khamis EI-Mor, Mohammad E1-Sayed EI-Sayed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5年第8期347-355,共9页
The feeding habits of 140 specimens of Carcharhinus brachyurus (Fam. Carcharhinidae) inhabiting Ain-EI-Ghazala lagoon on the Mediterranean Sea, eastern Libya were studied monthly from February to June 2013. The annu... The feeding habits of 140 specimens of Carcharhinus brachyurus (Fam. Carcharhinidae) inhabiting Ain-EI-Ghazala lagoon on the Mediterranean Sea, eastern Libya were studied monthly from February to June 2013. The annual diet composition, monthly variations in the diet composition, the variations of diet with length and the intensity of feeding were studied. Carcharhinus brachyurus feed on a wide variety of prey types: Pelagic bony fishes (54.5%), benthic bony fishes (36.4%), Cephalopods (6.8%), Cartilaginous fishes (1.7%) and Fish parts (0.6%). The Pelagic bony fishes and benthic bony fishes were the major food item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in question, and they were found in all length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at were gleamed from this study, when the size of the sharks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pelagic bony fishes within the sharks' stomachs grew in size, while the benthic bony fishes and Cephalopods decreased in size. The feeding intensity was quite high during the winter, spring and summer, this study is the first to study the Elasmobranchs in Libya, and it will be good base to study another species, specif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eding habits Carcharhinus brachyurus Ain-EI-Ghazala lagoon eastern coast Mediterranean Sea Libya.
下载PDF
粤东疍民的陆居进程——一场妈祖诞庆典之考察
5
作者 林慧川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0-56,共7页
粤东疍民举办的一场妈祖诞酬神庆典,以渔歌娱神、划旱船以及广场舞蹈等文化叙事,展现了其在地方宗族笼罩下开展的陆居进程。渔歌娱神传达了粤东疍民的信仰记忆与族群愿景,划旱船蕴含了其生存记忆与生存空间焦虑,广场舞则折射出其拓展与... 粤东疍民举办的一场妈祖诞酬神庆典,以渔歌娱神、划旱船以及广场舞蹈等文化叙事,展现了其在地方宗族笼罩下开展的陆居进程。渔歌娱神传达了粤东疍民的信仰记忆与族群愿景,划旱船蕴含了其生存记忆与生存空间焦虑,广场舞则折射出其拓展与宗族的社会网络诉求及其与陆上人渐增的认同共鸣。这些仪式诠释出粤东疍民在陆居进程中与宗族从对抗走向融合,并日益拥有“水陆双栖”的宗族社会之“渔民”的身份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疍民 陆居 水陆双栖 宗族
下载PDF
闽浙沿岸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14
6
作者 黄龙 张志珣 +3 位作者 耿威 王中波 陆凯 李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1-169,共9页
对闽浙沿岸东部海域8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探讨了沉积物类型和粒度参数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物源和水动力条件对沉积物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底质主要有砂、粉砂质砂、泥质砂、砂质粉砂、粉砂和泥6种类型。表层沉... 对闽浙沿岸东部海域8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探讨了沉积物类型和粒度参数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物源和水动力条件对沉积物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底质主要有砂、粉砂质砂、泥质砂、砂质粉砂、粉砂和泥6种类型。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为2.01-7.58Φ,呈现由岸向海粒度变粗、砂含量明显增加、粉砂和黏土含量明显减少的趋势;标准偏差0.48-2.86Φ,分选较差,但由中部向东西两侧分选性变好。研究区近岸细粒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长江等沿岸河流携带来的泥沙,外部粗粒沉积物主要是具有滨岸沉积特征的陆架源残留改造沉积,而闽浙沿岸流和台湾暖流对沉积物的分布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依据粒度及其参数特征,综合考虑物源和水动力条件的影响,将闽浙沿岸东部海域划分为3个沉积区:近岸泥质沉积区、中东部混合沉积区和外陆架砂质改造沉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粒度 沉积环境 闽浙沿岸东部
下载PDF
广东东部沿海麻痹性贝类毒素成分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江天久 包财 +2 位作者 雷芳 吴锋 江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9-127,共9页
为了弄清广东东部沿海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主要成分及其藻类来源,运用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技术,对2005-2006年间在粤东近岸重点养殖区采集的主要经济贝类进行了麻痹性贝类毒素成分分析。... 为了弄清广东东部沿海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主要成分及其藻类来源,运用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技术,对2005-2006年间在粤东近岸重点养殖区采集的主要经济贝类进行了麻痹性贝类毒素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染毒的贝类样品中共检出PSP的12种成分,各成分的检出率时空分布特征有所不同,其中N-磺酸氨甲酰基类毒素C1和氨基甲酸酯类毒素GTX1的检出率最高,均达78%以上;其次为GTX4,达71%。在毒素含量方面,C1普遍较低,春季含量较其他季节高,而在春秋两季贝类中,GTX1和GTX4含量普遍较高。总体上,麻痹性贝毒在粤东海域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和贝类种间差异。地域上以柘林湾污染较为严重,毒素成分最多,且含量较高;季节上春季为染毒高峰期,秋季次之;主要染毒贝类为牡蛎(Crassostrea spp.)、结蚶(Tegillarca nodifera)、泥蚶(Tegillarca granosa)和蚶(Scapharca spp.),柘林湾2005年9月14日的结蚶毒性最高,其毒性当量值达到370μgSTX/100g。与其他贝类相比,蚶类对高毒力的GTX毒素有更强的积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贝类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 粤东海域
下载PDF
莱州湾东岸海水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衣华鹏 张鹏宴 +3 位作者 毕继胜 仲少云 夏艳玲 于君宝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4,共6页
海岸带是陆海交互作用的地带,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莱州湾东岸海水入侵严重,并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湿地退化、水质恶化、土壤盐渍化等方面。在分析莱州湾东岸海水入侵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 海岸带是陆海交互作用的地带,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莱州湾东岸海水入侵严重,并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湿地退化、水质恶化、土壤盐渍化等方面。在分析莱州湾东岸海水入侵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海岸带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入侵 生态环境 莱州湾东岸
下载PDF
最近50年来莱州湾东部典型砂岸潮上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仲少云 王庆 +2 位作者 战超 李雪艳 王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0-419,共10页
以不同时期测量和成像的地形图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综合使用野外调查、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方法,对最近50多年来莱州湾东部砂岸典型岸段(界河口—刁龙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近5... 以不同时期测量和成像的地形图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综合使用野外调查、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方法,对最近50多年来莱州湾东部砂岸典型岸段(界河口—刁龙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近50多年来,莱州湾东部海岸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显著,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的总趋势是风沙地、林地、耕地向养殖池及居民地转化。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该岸段潮上带风沙地大部分已为养殖池(塘、大棚)等所覆盖,在沿海防护林和海域之间新出现了一条平行于岸线、基本连续展布的水产养殖设施带,其外侧建有高出当地最高潮位的防浪堤。潮上带土地覆被的如此深刻变化,必然深刻地改变风暴潮作用时的水动力边界条件,导致风暴潮作用过程中沿水下岸坡—海滩—潮上带方向的能量分布发生调整,进一步会对海岸地貌及冲淤发生的范围、强度、性质和形式等带来变化。因此,大面积的潮上带土地利用可能是莱州湾东部砂岸,最近30年来海岸地貌冲淤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这为今后深入研究并预测该段海岸地貌冲淤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东部 潮上带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温带季风砂岸 工厂化水产养殖设施
下载PDF
中国大河三角洲发育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许世远 陈中原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81-490,共10页
本文主要根据作者对国内外三角洲调查分析资料,论证了中国沿海大河三角洲的沉积旋回、基底构造、形成年代、沉积层序和沉积特点的可比性,但其形态类型、沉积相组合和发育程度颇有差别,体现了世界全新世各大三角洲发育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关键词 三角洲 共同性 差异性 中国 河流
下载PDF
莱州湾东岸河流的分形特征与流域地貌发育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孙祝友 杜国云 +1 位作者 朱大奎 张永战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5-759,共5页
莱州湾东岸发育有分形特征典型的小尺度河流,受区域内陆海相互作用影响显著。基于前人对莱州湾东岸的研究以定性描述为主,而缺乏定量分析这一现状,以莱州湾东岸3条典型河流为例,采用分形分析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内流域地貌特... 莱州湾东岸发育有分形特征典型的小尺度河流,受区域内陆海相互作用影响显著。基于前人对莱州湾东岸的研究以定性描述为主,而缺乏定量分析这一现状,以莱州湾东岸3条典型河流为例,采用分形分析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内流域地貌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分形分析同样适用于研究小尺度河流,可很好地揭示区域内陆海相互作用特征及流域地貌所处的发育阶段。基于分形方法所反映的流域地貌特征与数字高程模型所提取的流域地貌信息较吻合,最终结果能较客观地反映出流域地貌的发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东岸 小尺度河流 分形方法 数字高程模型 流域地貌
下载PDF
山东半岛东部南北岸典型砂质海岸沉积、地貌的横向差异及成因分析——以海阳万米海滩岸段和威海国际海水浴场岸段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于晓晓 谷东起 +3 位作者 闫文文 杜军 朱正涛 刘世昊 《海岸工程》 2016年第1期33-46,共14页
根据2011年在海阳万米海滩岸段与威海国际海水浴场岸段调查获得的夏、冬两季海岸实测地形剖面与沉积物粒度数据,并收集相关水文资料,对南北两海岸地貌与沉积差异性进行分析,探讨了半岛东部南北岸典型砂质海岸动力环境的差异。研究结果表... 根据2011年在海阳万米海滩岸段与威海国际海水浴场岸段调查获得的夏、冬两季海岸实测地形剖面与沉积物粒度数据,并收集相关水文资料,对南北两海岸地貌与沉积差异性进行分析,探讨了半岛东部南北岸典型砂质海岸动力环境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南部海岸宽广平缓,发育滩脊、滩肩、沙波纹等地貌,沉积物在水下岸坡上段以中粗砂、中细砂为主,水下岸坡以下段以粉砂、黏土质粉砂为主;北部海岸地形陡,发育滩肩陡坎、水下沙坝等地貌,沉积物以砾质砂为主。导致这些差异的动力为风、波浪、潮汐及沿岸流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东部 海阳万米海滩岸段 威海国际海水浴场岸段 地貌差异 沉积差异 动力差异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莱州湾东岸河流分形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祝友 杜国云 +2 位作者 李德一 杨华 刘俊菊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0-121,共2页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提取了莱州湾东岸河流信息,在此基础上运用计盒方法对莱州湾东岸的黄水河和王河水系进行了分形分析,获得了两水系的主河道河长分维数和河网分维数,并以此探讨了分维数与流域地貌和地质构造之间的相互关系。分...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提取了莱州湾东岸河流信息,在此基础上运用计盒方法对莱州湾东岸的黄水河和王河水系进行了分形分析,获得了两水系的主河道河长分维数和河网分维数,并以此探讨了分维数与流域地貌和地质构造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形分析为研究区流域地貌学与水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途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 河流主河道分形和河网分形 分形维数 莱州湾东岸
下载PDF
厦门岛东海岸的蚀退与防护 被引量:9
14
作者 高智勇 蔡锋 +1 位作者 和转 苏贤泽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78-483,共6页
根据波浪输沙和地形对比 ,对厦门岛东部海岸的岸滩侵蚀动态及演变趋势进行探讨 。
关键词 厦门岛 沙滩 沙浪输沙 地形对比 海岸蚀退 海岸侵蚀 防护对策
下载PDF
闽东南沿海一些地理环境特征的再认识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达贤 陈佳源 +1 位作者 吴幼恭 谢皎如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05-414,共10页
本文认为,闽东南沿海的气候为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土壤属半干润老成土;原生植被不可能是湿润季雨林,而可能是具有旱生特征的常绿硬叶阔叶和针叶混交林或森林灌丛;在土地利用上以旱作为特征,应把该区与台湾海峡一起作为一个自然区划单元... 本文认为,闽东南沿海的气候为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土壤属半干润老成土;原生植被不可能是湿润季雨林,而可能是具有旱生特征的常绿硬叶阔叶和针叶混交林或森林灌丛;在土地利用上以旱作为特征,应把该区与台湾海峡一起作为一个自然区划单元划出,建议称为闽东南沿海与台湾海峡半岛岛屿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 地理 环境 气候 福建
下载PDF
东南沿海部队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8
16
作者 宋维芳 孔月 林琼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204-205,共2页
目的调查东南沿海某部队高发皮肤病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病与工作环境、气候条件及后勤保障条件的关系,为皮肤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法对东南沿海某导弹部队、某工兵部队等3 920名官兵进行了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多种措... 目的调查东南沿海某部队高发皮肤病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病与工作环境、气候条件及后勤保障条件的关系,为皮肤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法对东南沿海某导弹部队、某工兵部队等3 920名官兵进行了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多种措施对高发皮肤病进行防治。结果共有皮肤病1 392例,患病率35.51%。结论浅部真菌病患病率最高,其次为痤疮、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跖疣、疖肿、隐翅虫皮炎等;主要诱因为潮湿、摩擦挤压、感染、麻黄碱、蚊虫叮咬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 流行病学调查 东南沿海
下载PDF
深圳市污染物排放总量与其东部水体赤潮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江天久 牛涛 应文晔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02-1106,共5页
探讨了深圳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对深圳东部海域赤潮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圳市总氮(TN)、总磷(TP)净排放量以及排污中的N∶P与东部海域甲藻赤潮发生频率呈明显正相关;推算出东部甲藻赤潮爆发的TP、TN年排污阈值分别为3.917×103t和2.1... 探讨了深圳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对深圳东部海域赤潮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圳市总氮(TN)、总磷(TP)净排放量以及排污中的N∶P与东部海域甲藻赤潮发生频率呈明显正相关;推算出东部甲藻赤潮爆发的TP、TN年排污阈值分别为3.917×103t和2.123×104t;而近岸排污与硅藻赤潮发生的相关性不明显.举例说明了深圳排污总量控制的具体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 赤潮 深圳东部海域
下载PDF
粤东沿海全新世海滩岩的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10
18
作者 詹文欢 刘以宣 +1 位作者 钟建强 陈欣树 《热带海洋》 CSCD 1998年第2期24-31,共8页
利用水准仪对粤东沿海海滩岩的分布高度进行实地测量,并且在同一地点进行连续取样,同时分析了海滩岩的结构、构造、物质组分及其微量元素,并从海滩岩的角度探讨该区的海平面变化。
关键词 粤东沿海 海滩岩 海平面变化 全新世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中国东部经济区带区域承载力定量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岩 王训练 +2 位作者 陈建平 曾敏 王琳 《资源与产业》 2013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在分析中国东部经济区带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生态足迹法,依照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1998—2007年中国东部经济区带区域承载力和承载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998—2007年,生态赤字增加趋势明显,主要以大... 在分析中国东部经济区带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生态足迹法,依照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1998—2007年中国东部经济区带区域承载力和承载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998—2007年,生态赤字增加趋势明显,主要以大中型城市为中心扩散分布。承载状况"良好"的地区一般同化能力较强,但是支撑能力较弱,相对承载量较小,无生态赤字;而承载状况"较差"的地区一般同化能力中等或较弱,尽管支撑能力较强,但是相对承载量大,因而生态赤字严重。最后,根据定量评价的结果,因地制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承载力 东部沿海 生态足迹 定量评价 GIS
下载PDF
辽东湾东岸砂质海岸的地貌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晓晓 谷东起 +3 位作者 闫文文 夏东兴 杜军 刘世昊 《海岸工程》 2016年第3期52-62,共11页
根据辽东湾东岸12段砂质海岸的实测剖面、表层沉积物粒度以及收集的水文资料,对其海岸类型、海岸动力环境等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运用Dean参数Ω探讨了研究区砂质海岸的动力地貌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砂质海岸发育岬湾型和沙坝-潟湖型两种... 根据辽东湾东岸12段砂质海岸的实测剖面、表层沉积物粒度以及收集的水文资料,对其海岸类型、海岸动力环境等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运用Dean参数Ω探讨了研究区砂质海岸的动力地貌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砂质海岸发育岬湾型和沙坝-潟湖型两种海岸类型,并受浪控型、过渡型及潮控型三种海岸动力影响。辽东湾东岸砂质海岸动力地貌特征根据Dean参数Ω可划分为消散型与过渡型两种,两者在辽东湾东岸相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东岸 砂质海岸 海岸类型 Dean参数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