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Outdoor Cultivation of Pepino(Solanum muricatum)in Qinghai Province
1
作者 Zhichao HOU Lihui WANG +5 位作者 Guangnan ZHANG Cheng SI Xueke TIAN Zhu SUN Dengkui SHAO Shipeng Y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3年第3期1-5,22,共6页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planting pepino(Solanum muricatum Ait.)in Qinghai Province,and to understand the cultivation quality and yield in various areas of Qinghai.[Methods]Wi...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planting pepino(Solanum muricatum Ait.)in Qinghai Province,and to understand the cultivation quality and yield in various areas of Qinghai.[Methods]With small fruit type of pepino as the material,four areas in eastern Qinghai were selected to determine the agronomic traits,yield and quality indexes of pepino.[Results]Under the same cultivation conditions,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cultivation status of pepino,but overall,pepino fruit had higher quality.Various physiological indexes were correlated with quality and yield.[Conclusions]This study clarified the specific cultivation situation of pepino in Qinghai Province,and evaluated the quality and yield of pepino,providing strong data support for the promotion and planting of pepino in various region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PINO Eastern agricultural area of qinghai province YIELD Quality
下载PD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Zoning Plan of Old Industrial Bases in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LIU Ning1,2 1. China Center for Industrial Security Research,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2. College of Philosophy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6, 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0年第9期13-16,共4页
On the basis of brief description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old industrial bases and primary industry of Liaoning Provinc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agriculture-ecological zoning plan in Liaoning Pr... On the basis of brief description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old industrial bases and primary industry of Liaoning Provinc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agriculture-ecological zoning plan in Liaoning Province. First, the ecological bases of agricultural zoning plan are introduced through various topographic and geomorphic types, regional climate differences and im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Seco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distribution of production and resource economics,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natural resources, with the principle of fully excavating economic function of different natural resources, and in order to improve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the two resources of market and government, the formation of ecological zoning plan of agriculture in Liaoning Province is analyzed; Third, according to Regional Layout Planning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of Liaoning Province (2006-2010), the paper describes basic layout of agriculture-ecological zoning plan in Liaoning Province. The policy support of agriculture-ecological zoning plan in Liaoning Province is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support policy of functional zone major in producing grain, support policy of other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ecological zone and support measures of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ecological zone. The paper also analyzes experience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old industrial bases in ecological zoning plan: First, agriculture-ecological zoning plan is a effective way of the revitalization of old industrial bases; Second, scientificity of plan is the basis of improving competitiveness of regional agriculture; Third, multi-input mechanism guiding by government is the key of agricultural packing effect; Fourth, integrate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hain is guarantee of realizing industrialization in ecological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D industrial BASES of LIAONING province Ecologic
下载PDF
陕北退耕区域“两山论”的实现路径——商品型生态农业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玲娜 王继军 +4 位作者 连坡 李鸣雷 李怡凤 温昕 孙在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7-453,共7页
[目的]促进区域资源循环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良性发展格局,推动区域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明确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揭示了生态资源与生产力耦合过程,揭示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目的]促进区域资源循环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良性发展格局,推动区域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明确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揭示了生态资源与生产力耦合过程,揭示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结果]依据陕北退耕区域资源特征,确定了生态林资源、林果资源、高效设施农业资源为主的3种资源类型下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即生态林资源为主的区域形成以“特色种植+休闲旅游+服务业”为核心的循环链网结构,林果资源为主的区域形成以“果业+食用菌+加工业”为核心的循环链网结构,耕地(川、梯、坝)资源为主的区域形成以“果业+食用菌+种植业+养殖业+休闲旅游”为核心的循环链网结构。[结论]在陕北退耕区域建设商品型生态农业满足了“两山论”的需求,成为后退耕时代这一区域实现“两山论”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型生态农业 “两山论” 陕北退耕区域
下载PDF
河南栾川县钼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程贤达 孙建伟 +2 位作者 贾煦 刘向东 赵元艺 《中国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71-1886,共16页
【研究目的】栾川县是中国典型钼矿集中开采区,查清钼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区域环境污染防治、矿山生态修复以及矿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在典型钼矿区周边赤土店镇范围内农田采集表层土壤样品54件,分析其... 【研究目的】栾川县是中国典型钼矿集中开采区,查清钼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区域环境污染防治、矿山生态修复以及矿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在典型钼矿区周边赤土店镇范围内农田采集表层土壤样品54件,分析其重金属Cd、Cu、Zn、Pb、Hg、As、Cr、Ni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健康风险指数法开展重金属污染评价、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评估。【研究结果】研究区农田土壤中Cd、Cu、Zn、Pb含量平均值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是区域农田土壤主要污染重金属元素,As仅个别点位超标,Hg、Cr、Ni未超标;空间分布特征显示:钼矿开采集中区较近的A区是Cd、Cu、Zn、Pb含量高值的主要分布区,随着距离的增大,到B区和C区,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元素超标率A区>B区>C区;以河南省表层土壤背景值为标准,Hg、As、Cr、Ni地累积指数平均值均小于1,表现为无污染至轻污染,Cd、Cu、Zn、Pb污染较为严重,Cd达到中污染至重污染,Cu、Zn、Pb主要为轻污染至重污染水平,污染程度Cd>Pb>Zn>Cu,其中A区污染程度最高,B区次之,C区相对较低;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以轻微生态风险为主,少量为中等生态风险,其中A区潜在生态风险高于B区和C区,以Cd元素最为突出;研究区农田土壤中各元素非致癌健康风险指数均小于1,从大到小依次为Cr>As>Pb>Ni>Cd>Cu>Zn>Hg,致癌健康风险指数均小于1×10^(-4),从大到小依次为Ni>Cr>As>Cd,属于可接受风险水平,其中儿童的致癌和非致癌健康风险指数均高于成人。【结论】钼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中Cd、Cu、Zn、Pb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达到中污染至重污染水平,但整体生态风险较低,非致癌和致癌健康风险均在合理范围内,人群受土壤中重金属的影响患癌症和非致癌疾病的风险较低,其中儿童对重金属更为敏感,更容易受到重金属危害,因此需要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矿区 农田土壤 重金属 生态风险 健康风险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栾川县 河南
下载PDF
河北张家口市某种植区土壤营养元素生态化学计量与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安永龙 殷秀兰 +2 位作者 金爱芳 李文娟 鲁青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3-459,共17页
应用地统计学、生态化学计量学和GIS技术,对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某种植区的表层土壤N、P、K_(2)O、CaO、MgO、S、Mo、Mn、Fe_(2)O_(3)、B、Corg、pH等参数含量特征、趋势分布、空间变异性及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 应用地统计学、生态化学计量学和GIS技术,对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某种植区的表层土壤N、P、K_(2)O、CaO、MgO、S、Mo、Mn、Fe_(2)O_(3)、B、Corg、pH等参数含量特征、趋势分布、空间变异性及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Corg属于较强分异型,变异系数为71.54%,其余元素均属于弱或均匀分异型。N、P、K_(2)O和pH整体呈现极丰富和丰富等级,S、Mo、Mn、Fe_(2)O_(3)、B和Corg则处于缺乏和极缺乏等级。通过不同趋势阶数中误差的比较叠加块金系数分析,初步确定研究区可分为3种预测类型,即无趋势预测、一阶趋势预测和二阶趋势预测。K_(2)O、CaO、MgO、S、Mn和Corg主要受结构型影响,N、P、Mo、Fe_(2)O_(3)、B和pH主要受结构型和随机性混合影响,其中S和Mo的变异函数表面具有较弱的方向性。生态化学计量学表明,生源要素平均含量K_(2)O>Corg>N>P>S,土壤CNR和NPR主要受控于土壤Corg和N,垂向上表现为以表聚型和平稳型分布为主,以突变型和锯齿型分布为辅。最后通过普通克里格插值清晰可见区域范围内N、P、K_(2)O、CaO、MgO、Mn均表现为由东北部至西南部流域范围内明显异常区,主要受控于河流迁移搬运作用,重点区中N和P属于梯型,K_(2)O、CaO和pH属于内凹型,S和Mo属于外凸型,MgO、Fe_(2)O_(3)、Mn、B和Corg属于跳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区 土壤营养元素 生态化学计量 空间分布格局 土壤与农业地质调查工程 河北
下载PDF
青海省冬虫夏草蕴藏量及产地适宜性区划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
作者 谢忠强 李秀璋 +1 位作者 李玉玲 薛淑绮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10期2065-2071,共7页
目的:预测青海省冬虫夏草产区资源蕴藏量和产地适宜性区划分析,设计“青海省冬虫夏草蕴藏量及产地适宜性区划分析系统”。方法: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组件式开发方式,以最大信息熵模型和青海省冬虫夏草蕴藏量的核心算法搭建C/S架构分析系... 目的:预测青海省冬虫夏草产区资源蕴藏量和产地适宜性区划分析,设计“青海省冬虫夏草蕴藏量及产地适宜性区划分析系统”。方法: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组件式开发方式,以最大信息熵模型和青海省冬虫夏草蕴藏量的核心算法搭建C/S架构分析系统。结果:形成了以冬虫夏草采样点的空间分布和密度数据为依据,以生态环境因子库为基础,能够对冬虫夏草进行多维度、定量化、空间化分析的“青海省冬虫夏草蕴藏量及产地适宜性区划分析系统”。结论:建立的分析系统可预测青海省冬虫夏草的资源蕴藏量,并对青海省冬虫夏草进行产地适宜性区划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冬虫夏草 资源蕴藏量 产地适宜性区划 地理信息系统 生态位模型 空间分析
下载PDF
吉林省中部农村地区农业发展与林木保护问题研究——以吉林省梅河口市大沙河村为例
7
作者 李彦超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第1期102-106,共5页
吉林省在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方面肩负着战略性重任,吉林省的农业和林业必须要两手抓,并且两手都要硬。而吉林省这一特殊省情决定了,在吉林省中部平原广大农村地区,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农业发展和林木保护的矛盾,存在着为农业耕作而... 吉林省在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方面肩负着战略性重任,吉林省的农业和林业必须要两手抓,并且两手都要硬。而吉林省这一特殊省情决定了,在吉林省中部平原广大农村地区,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农业发展和林木保护的矛盾,存在着为农业耕作而或多或少地牺牲当地农村林木资源的问题。同时又有实际数据表明,中部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与林木保护形势尤为严峻,处理中部农村地区农业发展与林木保护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那么根据中部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对农业发展与林木保护做出平衡,就不仅仅是吉林省碳达峰行动的重要考量,更是为全国碳中和愿景的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以及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贡献吉林智慧。这种智慧主要表现为:首先,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农业发展与林木保护的矛盾,其根源在于农民利益;其次,以管理学理论、方法制定化解这种特殊矛盾的两大原则;最后,理论联系实际,从“利益”角度入手,制定符合实际的化解农业发展与林木保护矛盾的三项具体措施。总之,这种吉林智慧就是历史地画好耕地红线和生态红线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吉林省 农村 农业 林木 生态
下载PDF
生态补偿区域的空间选择研究——以青海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为例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晋宏 孔德帅 靳乐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62,共10页
生态补偿区域的空间选择研究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基础,目前国内缺少这方面的研究。合理的生态补偿区域空间选择方法可以为生态补偿优先地区的选择提供较为可靠的定量化依据。综合考虑青海省各市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经济发展水平,在... 生态补偿区域的空间选择研究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基础,目前国内缺少这方面的研究。合理的生态补偿区域空间选择方法可以为生态补偿优先地区的选择提供较为可靠的定量化依据。综合考虑青海省各市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经济发展水平,在使用Arc GIS工具的基础上,运用"生态效益比瞄准"方法和"生态补偿优先级(Eco-compensation Priority Sequence,ECPS)"方法,分别对青海省各市县生态补偿优先等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效益比瞄准"方法适用于森林、草原等基于要素的生态补偿机制的空间选择,而"生态补偿优先级"方法更适合区域性的生态补偿的空间选择。根据"生态补偿优先级"方法可以得出青海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优先补偿区主要集中在青海省南部,次级补偿区主要位于青海省中部,潜在补偿区主要在青海省东北部。与青海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比较,海西州内的很多市县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原有的资金分配方式更多的考虑民生因素而忽略了环境因素。在生态补偿区域的空间选择中,要结合生态综合补偿,提出合理的生态补偿绩效考核体系,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改善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区域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转移支付 生态系统价值 生态补偿优先等级 青海省
下载PDF
1964~2013年青海省不同生态功能区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9
作者 祁栋林 肖宏斌 +3 位作者 李晓东 周万福 苏文将 胡爱军 《干旱气象》 2016年第2期234-242,共9页
选用1964~2013年青海省43个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分析4个生态功能区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完全相关法进行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青海省4个生态功能区蒸发皿蒸发量的年和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柴... 选用1964~2013年青海省43个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分析4个生态功能区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完全相关法进行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青海省4个生态功能区蒸发皿蒸发量的年和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柴达木盆地和三江源区年蒸发量整体分别呈显著下降和上升趋势,而环青海湖区和东部农业区变化趋势不明显;4个生态功能区年蒸发量均呈先降后升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但转换时间不尽一致。青海省春、夏、秋季和年蒸发量均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冬季从南向北逐渐减小。柴达木盆地和东部农业区年蒸发量突变时间分别是1998年和2002年;环青海湖区和三江源区突变不明显。影响青海省4个不同生态功能区年蒸发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不同:柴达木盆地为风速、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环青海湖区为平均气温、风速和气温日较差,东部农业区为风速和相对湿度,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气温日较差是三江源区蒸发量上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皿蒸发量 气候突变 不同生态功能区 青海省
下载PDF
2004—2017年青海省降尘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 被引量:15
10
作者 祁栋林 赵全宁 +2 位作者 赵慧芳 韩廷芳 苏文将 《干旱气象》 2018年第6期927-935,共9页
为研究青海省大气降尘量的地域性分布和变化特征,探讨大气降尘的气象影响因素,利用青海省8个监测站点2004—2017年降尘量和气象数据,分析青海省降尘量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青海省及各生态功能区大气降尘量总体呈下降... 为研究青海省大气降尘量的地域性分布和变化特征,探讨大气降尘的气象影响因素,利用青海省8个监测站点2004—2017年降尘量和气象数据,分析青海省降尘量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青海省及各生态功能区大气降尘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降尘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降尘量主要集中在3—4月,冬春季节多、夏秋季节少,降尘主要受来自西北面的沙尘输送以及局地扬尘的影响。(3)青海省各站点及生态功能区降尘量和变化趋势差异较大,最高和最低年降尘量分别出现在西宁和瓦里关本底台。降尘量在较大空间尺度上的分布受气候背景影响,在局部区域则受地形、地貌、水文、土壤和植被等地方性因素控制;区域气象条件是影响青海省降尘的外来因素。(4)降尘量的变化主要受相对湿度的影响,降水日数的变化也影响降尘量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尘量 生态功能区 相对贡献率 青海省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丽娟 刘玉 +2 位作者 费建琴 杨娟 胡豹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共7页
主体功能区制度背景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现实命题,而目前国内学者专门针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研究尚不多见。农业在浙江重点生态功能区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存在着经营方式粗放、资源利... 主体功能区制度背景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现实命题,而目前国内学者专门针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研究尚不多见。农业在浙江重点生态功能区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存在着经营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水平不高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加剧等问题。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可持续农业,具有区位条件优越、资源优势独特、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但也存在耕地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推广困难的劣势,同时面临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机遇以及资源空间压缩、劳动力资源流失的挑战。应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和"限制"准则出发,发展节约型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培育绿色精品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休闲观光农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并实施一系列保障措施,实现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 SWOT分析 重点生态功能区 浙江省
下载PDF
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有机农业生产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熊鹰 郭耀辉 +1 位作者 景晓卫 李晓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2-170,共9页
[目的]有机农业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但我国有机农业发展中,西部贫困地区较为滞后。针对西部贫困地区有机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影响有机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旨在提高该地区有机农业生产效率,丰富区域视... [目的]有机农业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但我国有机农业发展中,西部贫困地区较为滞后。针对西部贫困地区有机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影响有机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旨在提高该地区有机农业生产效率,丰富区域视角下的有机农业生产研究。[方法]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4年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有机农业生产效率进行量化分析,识别环境变量对有机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对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有机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环境因素中,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有利于促使农机、耕地等资源的有效利用,但同时也导致化肥投入冗余增加;城镇化率的提高会降低耕地、劳动力、化肥、农药等使用效率,从而对有机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不利影响;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农机使用效率,但同时也导致化肥和农药投入冗余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对有机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后,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各县平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有所下降,纯技术效率则略有提升。基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各县有机农业生产效率可分为"双高型""高低型""低高型"和"双低型"等4种类型。[结论]三阶段DEA模型有效剔除了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对有机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估计的效率值更真实地反映了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有机农业生产效率水平。针对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各县有机农业生产效率的不同特征,应结合地方实际,通过扩大要素投入规模或改进要素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提高有机农业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 有机农业生产效率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三阶段DEA模型 环境因素
下载PDF
青海省农业生态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的遥感反演 被引量:3
13
作者 廖清飞 张鑫 崔晨风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25,共5页
根据青海省农业生态区15个气象站2003年气象资料,应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利用MODIS高程(DEM)、地表温度(LST)及法国SPOT卫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遥感影像资料,提取遥感数据并耦合到时间分辨率为旬... 根据青海省农业生态区15个气象站2003年气象资料,应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利用MODIS高程(DEM)、地表温度(LST)及法国SPOT卫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遥感影像资料,提取遥感数据并耦合到时间分辨率为旬,空间分辨率为1km,将其与计算所得ET0进行相关分析,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模型拟合,获得该地区的ET0遥感反演模型及其适用条件,使用Arcgis9.3对利用该模型反演的结果进行了空间分布规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7—11月各旬遥感因子DEM、NDVI和LST与ET0的线性关系显著,其中DEM与ET0呈显著负相关关系,NDVI和LST与ET0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获得了该地区基于遥感数据的旬ET0三元线性遥感反演模型,该模型通过α=0.01的F和t显著性检验,模型效果极显著,适用期为7—10月;对2004年计算及反演结果表明,ET0空间分布从西北往东南方向递增,低海拔处往高海拔处递减;模型反演平均相对误差为-1.9%,有较好的反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参考作物蒸散量(ET0) 遥感反演模型 青海省农业生态区
下载PDF
青海藏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度评价研究——以三江源生态功能区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爱儒 高新才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1-8,共8页
对青海藏区三江源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根据该地区的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利用大量相关数据构建三江源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度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评价,提出了因地制宜加强保护意识、转变发展方... 对青海藏区三江源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根据该地区的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利用大量相关数据构建三江源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度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评价,提出了因地制宜加强保护意识、转变发展方式、建立健全法律保障、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藏区 重要生态功能区 生态脆弱度评价 三江源生态功能区
下载PDF
青海省冬春季风蚀气候侵蚀力和起沙风日数的区域变化差异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祁栋林 韩廷芳 +2 位作者 赵全宁 赵慧芳 苏文将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30,36,共9页
利用1961—2015年青海省43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选择联合国粮农组织给出的风蚀气候因子指数计算公式,计算和统计了青海省和4个不同生态功能区冬、春季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值和起沙风日数,以此分析研究了风蚀气候侵蚀力和起沙风日数的基本变化... 利用1961—2015年青海省43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选择联合国粮农组织给出的风蚀气候因子指数计算公式,计算和统计了青海省和4个不同生态功能区冬、春季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值和起沙风日数,以此分析研究了风蚀气候侵蚀力和起沙风日数的基本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海省和4个生态功能区冬、春季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和起沙风日数整体上呈现显著减小趋势;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和起沙风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完全一致,均整体呈现出从西部向东部减小的分布特点。以大柴旦、格尔木、曲麻莱和杂多为界分为东西两区,东区的C值和起沙风日数大部分分别在40,10 d以下,以诺木洪、天峻和刚察为中心分别向南向北逐渐减小;西区的C值和起沙风日数均分别大于40,10 d以上,从西向东逐渐减小;冬春季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和起沙风日数分别在1992年、1997年发生突变,且分别在1995年和1999年进入显著下降趋势;影响青海省和4个生态功能区冬、春季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的气象因素存在差异,同一影响因素在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在干旱的柴达木盆地主要受制于风速的作用,东部农业区和环青海湖区则受风速和降水量的影响,三江源地区和全省则受风速、温度和降水等的共同作用与影响;青海省和4个生态功能区气候呈暖湿化发展、植被覆盖缓慢上升及风速显著下降趋势,将为防治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气候侵蚀力 起沙风日数 相对贡献率 MANN-KENDALL检验 不同生态功能区 青海省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农区冰雹天气分析及预警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芳 虎文珺 晁剑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0年第1期63-71,共9页
采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4个地面气象站冰雹观测资料,对2003—2017年青海东部农区冰雹天气进行特征分析,利用天气雷达、高空、雷电观测资料对2003—2017年青海东部农区20例典型冰雹天气个例进行分析。得出:(1)冰雹和雹灾集中出现在每年5—... 采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4个地面气象站冰雹观测资料,对2003—2017年青海东部农区冰雹天气进行特征分析,利用天气雷达、高空、雷电观测资料对2003—2017年青海东部农区20例典型冰雹天气个例进行分析。得出:(1)冰雹和雹灾集中出现在每年5—9月,7月冰雹天气最多,8月冰雹成灾最多。(2)0℃层高度变化对冰雹融化作用不明显;高空垂直风切变比对流有效位能更有指示意义。(3)冰雹雷达回波顶高普遍>10 km,冰雹直径与回波顶高的线性相关强于冰雹直径与强回波中心高度的线性相关;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普遍>20 kg·m^-2且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增量>10 kg·m^-2时易发生雹灾;风暴顶部辐散正负速度差值对雹灾预警有指示意义,但与冰雹直径无明显相关性。(4)不同冰雹云产生的闪电频次差别很大,同一雹云相同时间内正闪次数越多,则降雹直径越大。利用以上结论统计得出冰雹预警指标、权重和预警区间,通过对预警指标进行历史回代和预报检验,历史回代拟合率达86.9%,预警准确率为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时空分布特征 预警指标 东部农业区 青海省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初探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世丰 袁晓伟 《中国水利》 2005年第19期57-58,共2页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高原湿地和水源涵养地,也是生态非常脆弱、生态问题突出的地区之一。保护好“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与环境不仅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利,而且对支持长江、黄河、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高原湿地和水源涵养地,也是生态非常脆弱、生态问题突出的地区之一。保护好“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与环境不仅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利,而且对支持长江、黄河、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对保护好“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与环境,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三江源”地区 青海省 环境保护 生态修复 澜沧江中下游地区 可持续发展 高原湿地 生态问题 社会稳定
下载PDF
粮食主产区煤炭资源开发与农用地生态补偿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鄂施璇 雷国平 +2 位作者 张莹 苗智博 张康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5期306-311,共6页
[目的]定量测算煤炭资源开采对农用地生态环境影响,构建矿产资源开发与农用地生态补偿新机制。[方法]以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鸡西市东山煤矿为例,采用市场价值法、排污费及机会成本法。[结果](1)煤炭资源开发直接影响农用地完整性及粮食生... [目的]定量测算煤炭资源开采对农用地生态环境影响,构建矿产资源开发与农用地生态补偿新机制。[方法]以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鸡西市东山煤矿为例,采用市场价值法、排污费及机会成本法。[结果](1)煤炭资源开发直接影响农用地完整性及粮食生产,间接影响生态环境及矿区居民健康。(2)资源开发企业造成生态损失由破坏及受益企业承担补偿,不明确破坏主体及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环境损害由政府作为生态补偿主体;矿产资源开发对现代农业产区水土资源造成长期及不可逆转性的生态环境损害,土地整理复垦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粮食主产区重要补偿客体,生态环境治理区及矿区居民也是补偿客体。(3)鸡西市东山煤矿开采与农用地生态补偿为947.20万元/a,补偿标准为煤炭产值的2.92%。(4)政府以财政转移支付作为生态补偿方式,矿产开发企业以资源开采与农业生态补偿标准形成保证金制度,保证履行生态治理义务。[结论]粮食主产区煤炭资源开发与农用地生态补偿机制应构建以受益企业及政府为补偿主体、土地整理复垦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生态环境治理区及矿区居民为补偿客体,测算煤炭开发对农用地的直接及间接影响作为补偿标准,建立多元化的补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矿产资源开发 农用地生态补偿 补偿机制 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
下载PDF
河西地区的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及对策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志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38,共5页
本文分析了河西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成因 ,认为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人口压力破坏了干旱区复合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维持机理 ,导致区域的水、土、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被打破 ,使区域生态环境劣变。对此 ,文章提出了河西地区生... 本文分析了河西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成因 ,认为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人口压力破坏了干旱区复合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维持机理 ,导致区域的水、土、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被打破 ,使区域生态环境劣变。对此 ,文章提出了河西地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地区 生态环境 生态建设 可持续农业 甘肃
下载PDF
四川省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区差异分析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12
20
作者 朱婕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9-133,共5页
为了满足人们越来越丰富的旅游需求,农业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得以迅速发展起来。农业生态旅游不仅可以让游客享受新鲜空气、欣赏乡野风光,还可以使游客对乡村的民俗生活进行了解与体验。四川省作为我国的农业与旅游大省,... 为了满足人们越来越丰富的旅游需求,农业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得以迅速发展起来。农业生态旅游不仅可以让游客享受新鲜空气、欣赏乡野风光,还可以使游客对乡村的民俗生活进行了解与体验。四川省作为我国的农业与旅游大省,因其个性化的地形地貌、水域及气候等特征,而具备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天然独特优势。文章在厘清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旅游功能区等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四川省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其中现状是具有天然资源优势、丰富旅客来源及良好的扶持政策等差异性,问题是缺乏规划、影响环境,区域偏僻、交通不便,粗放经营、形式单一等,提出积极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着重设计地方特色旅游项目、促进农业与旅游业联合发展、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策略等建议,以此为发展四川省农业生态旅游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旅游 旅游功能区 差异性 发展模式 四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