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性论作为未来文明的元程序--兼及媒介生态学
1
作者 张先广 《媒介批评》 2023年第2期109-121,共13页
本文简明扼要地梳理了间性论的学理和时代背景,并点明它在文明转型的历史关头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未来学意义,意在为思辨人类未来的探索者提供一个按图索骥之图。相对于篇幅而言,本文容量较大,故采取了“频闪灯”式章法。读者可先图囫囵... 本文简明扼要地梳理了间性论的学理和时代背景,并点明它在文明转型的历史关头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未来学意义,意在为思辨人类未来的探索者提供一个按图索骥之图。相对于篇幅而言,本文容量较大,故采取了“频闪灯”式章法。读者可先图囫囵吞枣之快,继而品之、参之、反刍之,于重复中酝酿差异,从而体会间性之乐。媒介生态学就思维方式而言与间性论颇为契合,但有唯媒介论(和泛媒介论)的倾向。本文将媒介生态纳入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六重生态之中,意在扩展媒介生态学的视野和格局,增强其危机意识,彰显其人文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西方本体论 间性论 排中律 四句破 六重生态 元程序 廓落 媒介生态学
下载PDF
法律生态化的重新界定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惠荣 刘玲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88-93,共6页
法律生态化是在生态危机到来、人类追求生态文明和整个社会发展初现生态化端倪的时代背景之下提出的。这一概念首先由环境法学者提出,部门法学者随后参与其中并提出了部门法生态化的主张。现有的法律生态化概念存在着借鉴生态学过程中... 法律生态化是在生态危机到来、人类追求生态文明和整个社会发展初现生态化端倪的时代背景之下提出的。这一概念首先由环境法学者提出,部门法学者随后参与其中并提出了部门法生态化的主张。现有的法律生态化概念存在着借鉴生态学过程中转换不足的局限、环境法学者对生态化的理解存在诸多矛盾与偏差等问题,需要对法律生态化重新界定。法律生态化包括法律自然生态化和法律自身生态化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 法律生态化 生态学原理 法律自然生态化 法律自身生态化
下载PDF
法律生态化趋势初探 被引量:64
3
作者 曹明德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法律生态化趋势是生态伦理观在法律上的反映 ,从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到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的革命是法律生态化的伦理基础 ,正是这种变化了的价值观引发了法律生态化的趋势。这种趋势表现为在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宪法地位以及创设新型权利 ... 法律生态化趋势是生态伦理观在法律上的反映 ,从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到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的革命是法律生态化的伦理基础 ,正是这种变化了的价值观引发了法律生态化的趋势。这种趋势表现为在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宪法地位以及创设新型权利 ,承认环境组成部分的内在价值及其有限的法律主体资格 ,承认非人类存在物的诉讼主体资格 ,生态本位的立法目的 ,民法生态化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认 法律主体资格 诉讼主体资格 宪法地位 立法目的 民法 确立 生态化 趋势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非人类存在物法律主体资格初探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紫零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80-82,共3页
现代生态伦理观将彻底改变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 ,人类道德共同体的范围不断得到扩展。这是历史的必然 ,具有革命性、科学性 ,也是对法学理论的创新和超越 ,对传统民法的突破 ,它以新的法哲学理念为坚实基础 ,是现代环境保护的必然要... 现代生态伦理观将彻底改变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 ,人类道德共同体的范围不断得到扩展。这是历史的必然 ,具有革命性、科学性 ,也是对法学理论的创新和超越 ,对传统民法的突破 ,它以新的法哲学理念为坚实基础 ,是现代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人类存在物 法律主体资格 民法生态化 环境伦理现 环境法
下载PDF
非人类存在物法律主体资格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紫零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28-32,共5页
现代生态伦理观将彻底改变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人类道德共同体的范围不断得到扩展。这是历史的必然,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是对法学理论的创新和超越,也是对传统民法的突破,它以新的法哲学理念为坚实基础,是现代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 现代生态伦理观将彻底改变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人类道德共同体的范围不断得到扩展。这是历史的必然,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是对法学理论的创新和超越,也是对传统民法的突破,它以新的法哲学理念为坚实基础,是现代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是现代环境法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伦理观 主体资格 民法生态化
下载PDF
生态环境执法事件本体构建研究和实践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晓爽 诸云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122,共6页
结合生态环境执法特点,建立生态环境执法事件本体模型,并对执法不同阶段的相关概念进行统一语义约定。该模型通过时间、环境、对象、动作、状态和语言描述六要素来描述执法事件,通过执法事件类、事件类间关系、事件推理规则和事件实例... 结合生态环境执法特点,建立生态环境执法事件本体模型,并对执法不同阶段的相关概念进行统一语义约定。该模型通过时间、环境、对象、动作、状态和语言描述六要素来描述执法事件,通过执法事件类、事件类间关系、事件推理规则和事件实例案件的四元组结构进行执法事件的表达。同时,以某热力工程公司运营的锅炉房超标排放烟气污染物的执法案件构建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执法 事件本体 事件要素
下载PDF
“天人和谐”与法律价值取向的转换
7
作者 黄小英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6期92-95,共4页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念深入人心,法律的生态化趋势同样成为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必须从生态系统整体利益出发,重新审视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形成二者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促进法律既要关注人也要重视生态进步的...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念深入人心,法律的生态化趋势同样成为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必须从生态系统整体利益出发,重新审视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形成二者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促进法律既要关注人也要重视生态进步的价值共识,努力实现"天人和谐"的法律价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和谐 价值共识 法律生态化
下载PDF
环境救助报酬标的立法模式的选择——从物权到侵权责任的思维转换 被引量:1
8
作者 高俊涛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64,共9页
构建环境救助报酬制度,按照传统的物权思维,应采用海洋环境标的立法模式,但该模式存在许多障碍,难于付诸立法实践。按照侵权责任思维,可采用环境损害责任标的立法模式,该立法模式具有可行性特征。推进环境救助报酬制度建构,应从传统的... 构建环境救助报酬制度,按照传统的物权思维,应采用海洋环境标的立法模式,但该模式存在许多障碍,难于付诸立法实践。按照侵权责任思维,可采用环境损害责任标的立法模式,该立法模式具有可行性特征。推进环境救助报酬制度建构,应从传统的物权思维转换到侵权责任思维,采用环境损害责任标的立法模式。环境损害责任作为救助标的,须定位于可以经济价值量化的民事环境损害责任,同时还须按照生态化要求对环境损害内涵进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救助报酬 救助标的 环境损害责任 法律生态化
原文传递
论生态环境损害代修复--兼论《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第1234条的完善 被引量:12
9
作者 丁霖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66,150,共11页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第1234条规定了生态环境损害代修复制度,具有落实“绿色原则”、扩大环境侵权的救济范围,以及与环境公益诉讼衔接等功能。实质上,该条款规定的生态环境代修复制度将环境行政代履行这一公法制度引入私...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第1234条规定了生态环境损害代修复制度,具有落实“绿色原则”、扩大环境侵权的救济范围,以及与环境公益诉讼衔接等功能。实质上,该条款规定的生态环境代修复制度将环境行政代履行这一公法制度引入私法之中,利用公法主体与公共主体实现对环境公共利益的保护,体现了私法公法化的倾向。然而,其规定的生态环境损害代修复制度还存在公法权力与私法权利如何衔接、公法主体与公共主体的引入是否必要,以及如何避免“放弃权利”等问题。因此,其规定的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制度,应保留该编救济私益的特征,限于对与私益损害共同存在的生态环境损害的救济,并从代修复主体扩张与代修复顺位设计两个方面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侵权责任编 生态环境代修复 私法公法化 生态环境损害 绿色原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