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ponse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to land use/cover change in the northern slope economic belt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Xinjiang,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SUN Chen MA Yonggang GONG Lu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1年第10期1026-1040,共15页
Land use/cover change(LUCC)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requent and extensive as a result of human activities,and is expected to have a major impact on human welfare by altering 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In this stud... Land use/cover change(LUCC)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requent and extensive as a result of human activities,and is expected to have a major impact on human welfare by altering 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In this study,we utilized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statistical data to explore the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of land use/cover types and ESV in the northern slope economic belt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China from 1975 to 2018.During the study period,LUCC in the study region varied significantly.Except grassland and unused land,all the other land use/cover types(cultivated land,forestland,waterbody,and construction land)increased in areas.From 1975 to 2018,the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s in ESV were also pronounced.The total ESV decreased by 4.00×10^(8) CNY,which was primarily due to the reductions in the areas of grassland and unused land.Waterbody had a much higher ESV than the other land use/cover types.Ultimately,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LUCC on ESV and the interactions among ESV of different land use/cover types will help improve existing land use policie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developing new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for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cover types ecosystem services human activit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URBANIZATION the northern slope economic belt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下载PDF
Temporal and spatial responses of ecological resilience to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economic belt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ZHANG Shubao LEI Jun +4 位作者 TONG Yanjun ZHANG Xiaolei LU Danni FAN Liqin DUAN Zulia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3年第10期1245-1268,共24页
In the Anthropocene era,human activiti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diversified.The natural ecosystems need higher ecological resilience to ensur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ue to rapid urbanization a... In the Anthropocene era,human activiti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diversified.The natural ecosystems need higher ecological resilience to ensur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ue to rapid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as well as other intensified human activities,especially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In the study,we chose the economic belt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EBNSTM)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as a case study.By collecting geographic data and statistical data from 2010 and 2020,we constructed an ecological resilience assessment model based on the ecosystem habitat quality(EHQ),ecosystem landscape stability(ELS),an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Further,we analyze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resilience in the EBNSTM from 2010 to 2020 by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and explored its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using th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mode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ological resilience of the EBNSTM was at a low level and increased from 0.2732 to 0.2773 during 2010–2020.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of ecological resilience exhibited a spatial heterogeneity characteristic of"high in the western region and low in the eastern region",and the spatial clustering trend was enhanc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Desert,Gobi and rapidly urbanized areas showed low level of ecological resilience,and oasis and mountain areas exhibited high level of ecological resilience.Climate factors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ecological resilience.Specifically,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were the key climate factors that improved ecological resilience,while average annual evapotranspiration was the main factor that blocked ecological resilience.Among the human activity factors,the distance from the main road show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ecological resilience.Both night light index and PM2.5 concentration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ecological resilience in the areas with better ecological conditions,whereas in the areas with poorer ecological conditions,the correlations were positive.The research findings could provide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moting the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the human-land relationship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resilience ecosystem habitat quality ecosystem landscape stability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 economic belt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下载PDF
Evolution of economic linkage network of the cities and counties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China
3
作者 YANG Zeyu ZHANG Shubao +4 位作者 LEI Jun ZHANG Xiaolei TONG Yanjun DUAN Zuliang FAN Liqin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2023年第2期173-184,共12页
The exchanges between cities and counties in the northern slope economic belt of Tianshan Mountains(NSEBTM)are increasingly frequent and the economic linkages are increasingly close,bu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 The exchanges between cities and counties in the northern slope economic belt of Tianshan Mountains(NSEBTM)are increasingly frequent and the economic linkages are increasingly close,bu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inkages among the cities and counties within NSEBTM is uneven.Therefo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evolution of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of the economic linkage network of cities and counties on NSEBTM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on NSEBTM.In this study,we used the modified gravity model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nomic linkage network structure of cities and counties on NSEBTM in 2000,2010,and 2020.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quality level of cities and counties on NSEBTM increased from 2000 to 2020,its growth rate also increased,and its gap between cities and counties continued expanding.Both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quality level of cities and counties on NSEBTM in 2000 and 2010 were presented as“high in the middle and low at both ends”,whil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2020 was exhibited as“high value and low value staggered”.The total amount of external economic linkages of cities and counties on NSEBTM showed an obvious upward trend,and its gap between cities and counties continued expanding,presenting a pattern of“a strong middle section and weak ends”.The direction of economic linkages of NSEBTM existed obvious central orientation and geographical proximity.The density of economic linkage network of NSEBTM increased from 2000 to 2020,and the structure of economic linkage network changed from single-core structure centered with Urumqi City to multicore structure centered with Urumqi City,Karamay City,Shihezi City,and Changji City,shifting from unbalanced development to balanced development.In the future,we shoul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 on NSEBTM,cultivate a modern Urumqi metropolitan area,improv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quality of the cities and counties at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ends,strengthen the intensity of economic linkages between cities and counties,optimize the economic linkage network,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tropy method economic linkages Gravity model Network structur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Northern slope economic belt of tianshan mountains China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聚落格局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郑旭东 王宏卫 +2 位作者 罗魁 吴常蕊 闫晓梅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83-393,共11页
以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聚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位序-规模法等分析1980-2020年间城乡聚落格局的变化,结合地理探测器从自然、区位及社会经济因素探究城乡聚落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0-2020年... 以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聚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位序-规模法等分析1980-2020年间城乡聚落格局的变化,结合地理探测器从自然、区位及社会经济因素探究城乡聚落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0-2020年间,城乡聚落数量、规模持续扩张且趋于集聚,前20 a扩张以耕地、草地为主,后20 a以未利用地为主;城乡聚落密度变化显著,高密度区主要集中在各绿洲呈现“多核集中分布”特征,中密度区沿高密度区周围扩张,低密度区沿绿洲边缘分布并在非绿洲区有扩张;首位聚落规模发展较好,趋于位序-规模曲线,中型聚落略微发育,小型聚落数量持续减少;交通等区位因素是天山北坡城乡聚落格局的首位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次之,自然地理因素影响较小,各影响因素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聚落 景观格局 位序-规模法 地理探测器 天山北坡经济带
下载PDF
近60a天山北坡经济带天然径流量时空变化及归因识别
5
作者 李宇航 余文学 +3 位作者 杨永均 朱燕峰 马静 陈浮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46-1455,共10页
天山北坡经济带地处干旱的亚洲腹地,厘清天然径流量(NR)时空变化及成因对统筹区域发展、维持生态安全至关重要。为此,采用Sen’s斜率估计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分析径流量时空变化,基于Budyko假设的水热耦合平衡方程定量评价降水... 天山北坡经济带地处干旱的亚洲腹地,厘清天然径流量(NR)时空变化及成因对统筹区域发展、维持生态安全至关重要。为此,采用Sen’s斜率估计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分析径流量时空变化,基于Budyko假设的水热耦合平衡方程定量评价降水、潜在蒸散发及下垫面对NR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1)近60a天山北坡经济带NR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年变化率0.68mm·a-1。1961—1986年波动较大,1987—2012年波动变小且NR增加明显,2013年后NR显著减少。(2)NR大小与海拔变化在空间上高度叠合,天山北坡经济带西部和南部NR较大,西南部与西北部增长幅度大。(3)NR突变点为1980年与2013年,降水一直是NR变化的主导因素,但下垫面影响不断加大,近60a贡献率从31.5%增至45.5%。(4)2012年前天然径流量主要受降水主导,但不同区域影响不同。2013年,西部、东部与中南部下垫面对径流量的影响已超过降水成为主导因素。研究成果深化了天山北坡经济带NR变化的认识,为天山北坡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径流量变化 时空格局 降水 下垫面 天山北坡经济带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经济带经济韧性与生态韧性的时空耦合
6
作者 王新兴 赵雪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670-9683,共14页
如何平衡经济-生态间的关系,以应对外部扰动和冲击,成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借鉴韧性理论,构建了生态韧性和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多源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核密度方法分析了天山北坡经济带经济韧性与生态韧性的时空耦... 如何平衡经济-生态间的关系,以应对外部扰动和冲击,成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借鉴韧性理论,构建了生态韧性和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多源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核密度方法分析了天山北坡经济带经济韧性与生态韧性的时空耦合特征,并探索了各要素对二者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结果发现:①2000—2020年天山北坡经济带经济韧性总体以中等水平为主,呈现天山北坡“中段>西段>南部>东段”的空间分异特征;②生态韧性则总体处于低水平,呈现“西北高东南低”“低值集聚、高值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③经济韧性和生态韧性一直处于“失调”状态,但逐渐由轻度失调向濒临失调转变,且西段和中段的耦合协调度高于东段和南部;④经济韧性与生态韧性各要素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经济潜力韧性和生态系统抵抗力对经济韧性和生态韧性耦合协调关系的阻滞作用最强,经济结构韧性和生态系统恢复力对经济韧性和生态韧性耦合协调关系的推动作用最强。通过时空动态分析和关键影响因素的识别,本研究为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了综合视角。平衡这两个方面不仅对该地区当前的稳定至关重要,也是确保其在未来挑战中长期生存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韧性 生态韧性 耦合协调度 时空特征 天山北坡经济带
下载PDF
绿洲城镇群经济区及其开发——以天山北坡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倪天麒 杨德刚 张新焕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4-108,共5页
本文在经济区概念的基础上,根据干旱区绿洲及其城镇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建立绿洲城镇群经济区及其开发的基本思路。以天山北坡经济带为例,划分该带为四个绿洲群城镇经济区,并论述了它们的开发模式、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以及开发对策与举措。
关键词 天山北坡经济带 经济区 城镇群 绿洲 产业结构调整 城镇发展 基本思路 开发模式 开发对策 干旱区 举措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经济带碳排放空间差异及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煜 孙慧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6-141,共6页
对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各市县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进行分析,将天山北坡经济带各市县分为碳源区和碳汇区,并采用国际通用的造林成本法和碳税率法,对各区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1)天山北坡经济带总体上为碳源区,2000... 对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各市县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进行分析,将天山北坡经济带各市县分为碳源区和碳汇区,并采用国际通用的造林成本法和碳税率法,对各区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1)天山北坡经济带总体上为碳源区,2000—2012年碳排放总量增加2 979万t,年均增长率1.1%。(2)按照碳排放强度进行分区,经济带内的主要碳源区为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6个市县;主要碳汇区为乌苏、精河等5个市县;碳中和区为鄯善县、哈密等11个市县。(3)现阶段作为碳源区的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市、石河子市、昌吉市、阜康市应分别提供生态补偿标准适度额为29.99亿,4.42亿,12.80亿,6.29亿,9.02亿和4.13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空间差异 生态补偿 天山北坡经济带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被引量:22
9
作者 陶江 吴世新 董雯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85-990,共6页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衡量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度。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建立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天山北坡经济带1990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效益变化及各类效益的...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衡量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度。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建立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天山北坡经济带1990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效益变化及各类效益的协调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1990-2005年天山北坡经济带各县市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均有所增长,其中克拉玛依的综合效益上升幅度最大,而呼图壁的综合效益上升幅度最小,其余市县呈小幅增长。三大效益子系统在不同的市县具有较大的差异。(2)目前天山北坡经济带11个市县中有6个呈现出不协调状态;4个处于基本协调状态,总体协调状态不理想。1990-2005年的协调度动态变化区域差异明显。沙湾、乌鲁木齐、奎屯和乌苏的协调度呈现上升状态;协调度呈下降态势的是阜康、米泉、玛纳斯、呼图壁和克拉玛依,昌吉和石河子的协调度的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经济带 土地利用效益 协调度 评价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经济带固定资产投资特征及其对城镇集聚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石天戈 张小雷 +1 位作者 杜宏茹 蒋小凤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6-185,共10页
在研究天山北坡经济带2000-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集聚基本特征基础之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固定资产投资对该地区城镇集聚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天山北坡经济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各县市分... 在研究天山北坡经济带2000-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集聚基本特征基础之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固定资产投资对该地区城镇集聚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天山北坡经济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各县市分布相对集中于区域中心城市,呈现明显的"序位-规模"分布,具有行政区经济的特点,政府主导度与投资集中度成反向关系;(2)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城镇集聚过程首先以经济集聚和土地的非农化过程为主,其次是城镇人口的集聚,最后是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3)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代表的政府行政力是推动天山北坡经济带城镇集聚的重要力量之一,其对行政级别越高,工业化水平越高城镇的集聚作用更强;(4)不同时期天山北坡经济带固定资产投资对城镇集聚的作用效应并不相同,初期投资主要促进城镇人口和空间规模的扩大,对城镇经济集聚作用较小;末期投资对城镇经济集聚、人口与空间规模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社会人均基础设施及生活水平有较小的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投资 政府主导度 城镇集聚 作用机制 天山北坡经济带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镇功能格局时空分异 被引量:8
11
作者 曹建标 张小雷 +1 位作者 杜宏茹 李雪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0-837,共8页
工业化进程深刻影响着城镇功能格局的演变。利用区位熵法、集中度系数方法对2000-2006年期间天山北坡经济带行业产值数据进行分析,借此判断城镇功能格局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天山北坡经济带工业化进程加快,采矿业和制造业一直占有... 工业化进程深刻影响着城镇功能格局的演变。利用区位熵法、集中度系数方法对2000-2006年期间天山北坡经济带行业产值数据进行分析,借此判断城镇功能格局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天山北坡经济带工业化进程加快,采矿业和制造业一直占有主导产业地位。2000年以来,过度集中于乌鲁木齐等少数城市的经济带功能格局呈现出分散化和相对均衡化的态势,从以乌昌都市区为核心的"单核"结构模式向均衡化发展;根据2006年分行业产值情况,天山北坡经济带的14个县市可被聚类成五类:分别是"高级服务—科技创新型"、"矿业主导型"、"制造业-流通型"、"工业-服务型"、"农业-工业型"。根据空间的位置关系,大致形成四个组团结构:以乌鲁木齐为核心的乌昌都市区,包括乌鲁木齐、昌吉市、米泉、阜康、呼图壁,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核心;奎-克-乌区域,包括克拉玛依、奎屯、乌苏;石沙玛地区,包括石河子、沙湾、玛纳斯;昌吉州的东三县,包括奇台、木垒、吉木萨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功能格局 工业化 天山北坡经济带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化发展的空间差异 被引量:8
12
作者 曹建标 张小雷 +1 位作者 杜宏茹 李雪梅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5-201,共7页
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等4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化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城镇城市化水平及空间格局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化是推动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化的最主要的因素,2006年... 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等4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化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城镇城市化水平及空间格局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化是推动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化的最主要的因素,2006年该区域城市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城市化和社会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对城市化的总体贡献较弱.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城市化空间格局,发现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化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以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为核心的极化作用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熵值法 空间自相关 天山北坡经济带
下载PDF
基于能值的天山北坡经济带农牧系统可持续性评估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玉芳 董孝斌 +1 位作者 严茂超 张新时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901-1906,共6页
应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对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通过一系列的能值指标定量分析了该地区的农牧业系统的能值流动。结果表明:环境资源对农牧业系统的贡献很大,环境资源能值占总能值利用的79.2%,高于全... 应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对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通过一系列的能值指标定量分析了该地区的农牧业系统的能值流动。结果表明:环境资源对农牧业系统的贡献很大,环境资源能值占总能值利用的79.2%,高于全国农业系统平均值(13%);净能值产出率为4.81,高于我国平均值(0.27),说明该区域农牧系统生产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农牧业产品的宏观经济价值大于市场价值,这是由于农牧业生产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环境资源无偿投入所致;环境负载率指标为0.373,低于我国农业系统的环境负载率(2.8),环境压力较小;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2.90,有较好的发展潜力,据此,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天山北坡经济带 农牧业系统可持续性评估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荣金 孟伟 +9 位作者 段宁 舒俭民 张惠远 贾尔恒.阿哈提 王浩 张林波 乔琦 尹伟伦 张强 孙美莹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47,共8页
为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响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愿景与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了"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研究"。研究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愿景与行动和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区域... 为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响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愿景与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了"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研究"。研究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愿景与行动和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区域定位以及发展实际,提出了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战略、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开发战略、产业经济绿色发展战略、生态环境保护优先战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战略和内引外联向西开放战略。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研究为加快我国西部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丝绸之路绿色经济带延伸、落实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和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经济带 生态文明 丝绸之路经济带 区域发展 战略研究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经济带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陶江 杨德刚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74-878,共5页
通过选取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方面24个与天山北坡经济带11个市县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原始指标,通过因子分析对原始指标进行两级降维处理,最后得到3个综合指标。根据综合得分的数值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排序,从高到低... 通过选取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方面24个与天山北坡经济带11个市县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原始指标,通过因子分析对原始指标进行两级降维处理,最后得到3个综合指标。根据综合得分的数值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克拉玛依市、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乌苏市、奎屯市、米泉市、沙湾县、昌吉市、阜康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结合地域特征划分出3类可持续发展类型区:(1)综合经济实力型和工业经济主导型“强”可持续发展地区;(2)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均衡型“中”可持续发展地区;(3)农业经济主导型“弱”可持续发展地区。并对各类型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经济带 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玉兰 朱亚夫 白蕾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6年第3期21-26,共6页
天山北坡经济带在新疆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动情况及其相应产生的经济效益做具体分析,其中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及产业聚集、升级是该区域土地利... 天山北坡经济带在新疆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动情况及其相应产生的经济效益做具体分析,其中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及产业聚集、升级是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最终得出结论: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仍然不够合理,地区差异显著,经济效益产出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结构变化 土地经济 效益分析 天山北坡经济带
下载PDF
新疆北部沿天山经济带雷暴气候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康伟 王红 霍文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1年第5期30-34,共5页
利用新疆北部沿天山主要经济区内16个站点1979—2008年雷暴日数、温度及降水资料,分析了雷暴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雷暴变化趋势和振荡周期。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30 a来北疆沿天山主要经济带西部区域的雷暴持续期缓慢延长,年... 利用新疆北部沿天山主要经济区内16个站点1979—2008年雷暴日数、温度及降水资料,分析了雷暴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雷暴变化趋势和振荡周期。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30 a来北疆沿天山主要经济带西部区域的雷暴持续期缓慢延长,年雷暴日数在波动中减少。雷暴日数自西向东递减,西部区域年雷暴日数相对东部区域变幅较大。年降水量与年平均雷暴日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年平均温度与雷暴日有负相关。小波分析显示新疆北部沿天山主要经济带的东部和西部均具有明显的16a左右周期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沿天山经济带 雷暴 气候特征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政策建议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明辉 白卫南 +2 位作者 白璐 卢庆治 乔琦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87,共9页
天山北坡经济带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最大的综合经济带,其绿色发展模式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区域绿色发展提供借鉴。本文采用绩效评估方法,从区域和产业两个维度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各经济区环境绩效进行评估... 天山北坡经济带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最大的综合经济带,其绿色发展模式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区域绿色发展提供借鉴。本文采用绩效评估方法,从区域和产业两个维度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各经济区环境绩效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将天山北坡经济带六个经济区划分为三翼:北翼(奎屯—克拉玛依—乌苏经济区)环境绩效最佳,南翼(伊宁—霍城—察布查尔经济区、乌鲁木齐—昌吉经济区、吐鲁番—哈密经济区)环境绩效其次,中翼(石河子—玛纳斯—沙湾经济区、博乐—精河—阿拉山口经济区)环境绩效较差。最后,基于环境绩效评估结果和区域产业发展定位,对三翼工业绿色发展提出战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经济带 环境绩效评估:工业绿色发展 政策建议 产业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经济带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分区及评价——以新疆阜康市为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曾庆敏 刘新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9-828,共10页
新疆地区拥有比较丰富的未利用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该区域未利用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日益严峻的人地矛盾和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本研究以阜康市为研究区域,采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选择土壤含盐量、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 新疆地区拥有比较丰富的未利用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该区域未利用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日益严峻的人地矛盾和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本研究以阜康市为研究区域,采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选择土壤含盐量、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地貌类型、林地覆盖率、灌溉保证率、土壤侵蚀模数、≥10℃积温、距离河流距离、流域地均径流量以及年均降水量共12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未利用地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阜康市较适宜开发耕地的未利用地(主要包括高度适宜和基本适宜)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22.21%,分布于山前冲积扇中下部和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区。勉强适宜的未利用地仅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16.36%,主要分布在北部沙漠边缘和南部山前冲积扇上部。不适宜开发利用的未利用地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61.43%,主要分布于南部的坡地、山前冲积扇边缘以及靠近北部沙漠边缘。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选择潜力指数、新增耕地潜力、乡镇未利用地面积、宜耕未利用地开发面积、宜耕未利用地比重、平均地块面积、地块破碎度等指标构成未利用地开发潜力矩阵,并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对未利用地资源进行潜力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可以划分为5个潜力区,Ⅰ级潜力区适宜开发未利用地的面积为21 000.97 hm2,可以新增耕地潜力为15 222.92 hm2;Ⅱ级潜力区适宜开发未利用地的面积为12 875.69 hm2,新增耕地潜力为10 155.41 hm2;Ⅲ级潜力区适宜开发未利用地的面积为5 008.84 hm2,可以新增耕地潜力为4 165.35 hm2;Ⅳ级潜力区适宜开发未利用地的面积为878.67 hm2,可以新增耕地潜力为753.78 hm2;Ⅴ级潜力区的未利用地均不适宜开发利用。潜力分区可以从时序和空间上为阜康市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对未来未利用地差别化开发利用模式的探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利用地 耕地利用适宜性 开发潜力 生态位适宜度 新增耕地 天山北坡经济带
下载PDF
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以昌吉市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文娟 蒲春玲 +2 位作者 苏丽丽 蒋玲 成仁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年第4期190-192,共3页
以天山北坡经济带中的昌吉市为例,从资源保护性、生态支持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四个方面选取20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采用熵权物元模型评价了昌吉市2005-2014年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昌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总体水平经历了... 以天山北坡经济带中的昌吉市为例,从资源保护性、生态支持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四个方面选取20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采用熵权物元模型评价了昌吉市2005-2014年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昌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总体水平经历了下降—回升—上升的三个阶段,其中资源和生态的可持续性有所下降,而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在上升,反映出生态资源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昌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可持续利用 天山北坡经济带 熵权物元模型 昌吉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