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代“归宁”礼俗考略 被引量:9
1
作者 黄国辉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5-90,共6页
"归宁"礼俗当是客观存在的古礼,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施行,并在周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穀梁传》中"妇人既嫁不踰竟"的说法当是后来引入的观念,其目的是严格限制出嫁女子的活动,防止淫乱行为。周代"... "归宁"礼俗当是客观存在的古礼,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施行,并在周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穀梁传》中"妇人既嫁不踰竟"的说法当是后来引入的观念,其目的是严格限制出嫁女子的活动,防止淫乱行为。周代"归宁"礼俗最初指的是出嫁女子回本家向父母问安,但时至春秋动荡之世,出嫁女子"归宁"的对象已经越出了其父母的范围,扩大到本家的其他重要成员上;"归宁"的时间也相应延伸到其父母去世以后。后世的"归宁"礼俗常指出嫁女子回本家省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妇女 归宁
下载PDF
元代礼失百年与明初礼制变革 被引量:6
2
作者 吴恩荣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1-109,共9页
朱元璋一改历代因袭前朝礼制的传统,开国之初即弃元礼不用,而另谋擘划一代礼制,有其特定的历史情境。元明之际"华风沦没、彝道倾颓"的礼俗现状使传统社会的伦理秩序受到严重挑战,不仅为朱元璋的礼治宏图提供了反面借鉴,也使... 朱元璋一改历代因袭前朝礼制的传统,开国之初即弃元礼不用,而另谋擘划一代礼制,有其特定的历史情境。元明之际"华风沦没、彝道倾颓"的礼俗现状使传统社会的伦理秩序受到严重挑战,不仅为朱元璋的礼治宏图提供了反面借鉴,也使他深刻地认识到礼治的治政作用,从而将礼治推到"国之纪纲"的政治高度,并且属意于创立一代礼制。朱元璋的制礼思路主要是因袭前代之制,稍加损益以合时宜,但元代五礼皆以"国俗"行之,带有浓厚的蒙古特色,严重偏离了历代相承的"礼统",不堪新诞生的汉族政权袭用,构成明初礼制变革的根本原因。自元礼观之,明初礼制变革是种断裂,但以周汉唐宋以来的"礼统"观之,明初礼制变革是对元代礼失百年的一种反正,又是一种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 礼仪制度 国俗 五礼
下载PDF
浅析西周婚姻制度对中国传统婚俗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惠婷 粟丹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8-64,157,共7页
西周婚姻制度主要体现宗法伦理道德精神,以维护男尊女卑的等级原则为宗旨,对婚姻的原则、要件及解除等规定十分详备。中国传统婚俗中耳熟能详的"同姓不婚"、"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六礼... 西周婚姻制度主要体现宗法伦理道德精神,以维护男尊女卑的等级原则为宗旨,对婚姻的原则、要件及解除等规定十分详备。中国传统婚俗中耳熟能详的"同姓不婚"、"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六礼"等传统婚俗,均可以追溯到西周。文章从西周婚姻制度和中国传统婚俗的主要内容着手,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透过中国传统婚俗文化的历史表象,揭示其内在深层的底蕴和精华,为今天的婚姻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提供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婚姻制度 中国传统婚俗 合理因素 消极影响 启示
下载PDF
明清以来徽州丧葬礼俗初探 被引量:8
4
作者 卞利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1-143,共13页
明清以来的徽州,人们对人生仪礼中的丧葬仪礼格外重视。徽州的丧葬仪礼,处在一种礼仪与习俗并存、厚葬与薄葬并行、良风与陋俗同在的矛盾状态之中。面对这样一种相互纠结的情形,徽州地方官府和民间宗族组织一直致力于对丧事活动中礼俗... 明清以来的徽州,人们对人生仪礼中的丧葬仪礼格外重视。徽州的丧葬仪礼,处在一种礼仪与习俗并存、厚葬与薄葬并行、良风与陋俗同在的矛盾状态之中。面对这样一种相互纠结的情形,徽州地方官府和民间宗族组织一直致力于对丧事活动中礼俗的整合,希冀以此规范丧事活动中的非礼行为。但是,这种教化与强制相结合的办法并未取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以来 徽州地区 丧葬仪俗
下载PDF
丧礼临终之仪与周代遗训遗言——以《尚书·顾命》、春秋“遗训”及清华简《保训》为中心 被引量:3
5
作者 韩高年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37,共7页
《尚书·顾命》、《左传》、《国语》及近出清华简《保训》等史料记载了周代的丧礼临终之仪,以及作为"礼文"的"遗训"与"遗言"。从《顾命》到《左传》等所载来看,丧礼临终之仪的实行有自上而下传播的... 《尚书·顾命》、《左传》、《国语》及近出清华简《保训》等史料记载了周代的丧礼临终之仪,以及作为"礼文"的"遗训"与"遗言"。从《顾命》到《左传》等所载来看,丧礼临终之仪的实行有自上而下传播的趋势,较之《顾命》所载,春秋时代的遗训书面化、礼仪化特征逐渐减弱,口语化的特点比较突出。对比而言,清华简《保训》是春秋时人根据《顾命》拟写的文王遗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礼 临终之仪 周代 遗训 《顾命》 《保训》
下载PDF
商纣俎醢侯伯新证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晖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8,共5页
战国秦汉时的文献中常言商王纣脯醢俎杀诸侯方伯 ,并认为这是周武王兴兵讨伐、商纣亡国的一个主要原因。古今不少学者对此多有怀疑。今地下出土的晚商金文及殷墟甲骨文资料可证商纣俎醢酋长侯伯并祭祀先王完全是历史事实。从殷墟卜辞看 ... 战国秦汉时的文献中常言商王纣脯醢俎杀诸侯方伯 ,并认为这是周武王兴兵讨伐、商纣亡国的一个主要原因。古今不少学者对此多有怀疑。今地下出土的晚商金文及殷墟甲骨文资料可证商纣俎醢酋长侯伯并祭祀先王完全是历史事实。从殷墟卜辞看 ,商代从武丁起以人为牲的情况呈递减趋势。商纣俎醢酋长侯伯不是个人品质性格问题 ,而是殷人文化习俗观念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 商纣 人牲制 殷礼习俗
下载PDF
青铜礼器与礼乐制度的历史沿革 被引量:5
7
作者 连秀丽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共5页
礼器是西周统治者在举行礼典时的礼仪器具,是礼制的物质形象载体和文化象征。礼乐制度的历史变革外在体现为礼器的变化。礼器体制的沿革蕴含着丰富的礼制内涵。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是礼乐体制从建立成熟到衰退崩溃的整个历史时段。“器以... 礼器是西周统治者在举行礼典时的礼仪器具,是礼制的物质形象载体和文化象征。礼乐制度的历史变革外在体现为礼器的变化。礼器体制的沿革蕴含着丰富的礼制内涵。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是礼乐体制从建立成熟到衰退崩溃的整个历史时段。“器以藏礼”,“礼”内涵的变化即礼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礼制 新声
下载PDF
“对扬”再释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晶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共3页
铜器铭文中的熟语“对扬”,前辈学者已有讨论,但各家观点并不统一。若全面分析铭文材料和文献用例,可以认为,“对扬”是一个感谢用语。限于铭文的体裁,一般是作器者对有恩于他的人表示感谢时所用。“对扬”的使用是西周时期礼制隆盛的... 铜器铭文中的熟语“对扬”,前辈学者已有讨论,但各家观点并不统一。若全面分析铭文材料和文献用例,可以认为,“对扬”是一个感谢用语。限于铭文的体裁,一般是作器者对有恩于他的人表示感谢时所用。“对扬”的使用是西周时期礼制隆盛的一种外化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扬 感谢用语 西周 礼制
下载PDF
以《晋故中书侍郎荀岳墓志》为中心考析西晋社会礼俗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敏波 刘锋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97-100,共4页
依据西晋人的取名礼俗与族属谱系,可以推证出荀岳家族墓志中子嗣生卒年月、仕宦履历及姻亲谱系。墓志记载了生前聚族而居,死后聚族而葬的丧葬礼俗,是家谱在墓志中的再现。墓志文本范式反映出家族兴衰荣辱与当时社会礼俗之间的文化同构... 依据西晋人的取名礼俗与族属谱系,可以推证出荀岳家族墓志中子嗣生卒年月、仕宦履历及姻亲谱系。墓志记载了生前聚族而居,死后聚族而葬的丧葬礼俗,是家谱在墓志中的再现。墓志文本范式反映出家族兴衰荣辱与当时社会礼俗之间的文化同构。聚族附葬习俗,体现出附葬者与墓主人之间、生者与死者之间的一种亲族同门情义的认同。墓志中的拜时妇、三日妇之婚俗,突破了"周公六礼"之约束,在西晋社会动荡的背景之下,有利于家嗣的传衍,是合乎现实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晋 荀岳 墓志 礼俗
下载PDF
西周郊天礼考辨二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天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1-96,共6页
关于西周的郊天礼,郑玄出于其"六天说"和"感生说",认为郊天与圜丘祀天有别:郊天是祭五帝,圜丘祀天是祭至上帝。王肃否认郑玄的"六天说"和"感生说",认为天唯一而己,不得有六,郊天与圜丘祀天是... 关于西周的郊天礼,郑玄出于其"六天说"和"感生说",认为郊天与圜丘祀天有别:郊天是祭五帝,圜丘祀天是祭至上帝。王肃否认郑玄的"六天说"和"感生说",认为天唯一而己,不得有六,郊天与圜丘祀天是一回事。又郑、王两家皆以为行郊天礼必于国郊,且有坛。至于举行郊天礼的时间,郑玄以为圜丘祀至上帝在冬至,而郊祭五帝在夏历正月。王肃则提出所谓冬至、启蛰二郊说。礼书中还有立春郊之说。其实西周时期并无所谓圜丘祀天之礼,祭天唯郊礼而已。行郊礼也并非在国郊,"郊"字只可作祭名看,且行郊礼也不一定有坛。西周时期行郊礼时间的常制是在周历四月、夏历二月。冬至郊、立春郊,或启蛰郊之说,不过是据后世历法以推周制,并非周礼之实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郊天礼 圈丘祀天 郊天时间
下载PDF
“尚文”—“尚武”:论周代世风移易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青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29,共5页
尚"文"之风贯穿于有周一代,这是周代世风的总体特征。然而细分起来,西周—春秋—战国几个时段的世风还是有所发展变化的。春秋时期,世风尚未走出尚"文"的樊篱,"武"、"勇"依然属于"文"... 尚"文"之风贯穿于有周一代,这是周代世风的总体特征。然而细分起来,西周—春秋—战国几个时段的世风还是有所发展变化的。春秋时期,世风尚未走出尚"文"的樊篱,"武"、"勇"依然属于"文"的范畴,"文"、"武"概念,其内涵展现出交融趋势。而到了战国时期,"武"超脱了"止戈为武"的范畴,走上了"文"的对立面,成为武勇、武力的总称,个人武勇为世所重。这种转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促进了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秦统一六国的进程。这股强大的尚武之风一直到秦汉时期仍有余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风 尚文 尚武 周代
下载PDF
《诗经》东门恋歌与周代礼俗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雪静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658-663,共6页
《诗经》中以“东门”为题的5首恋歌生动地再现了当时青年男女恋爱交往的情形和“东门”聚会的社会习尚,这一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与周民族作为古老农业民族而产生的朝日典礼相关,另一方面也是周代春季“会男女”之礼与民间习俗相渗透的结果。
关键词 诗经 东门恋歌 周代礼俗
下载PDF
晚清女性贞节礼俗社会教化功能的强化及其变化探微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雪蓉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97-101,共5页
晚清女性贞节礼俗的社会教化功能得到不断加强,女性节烈楷模产生广泛的示范效应,推动社会节烈风尚的形成;贞节堂在晚清的出现,是贞节观念极端化的又一物化象征。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制度机构,贞节堂的社会功能正逐步由对节妇贞女的恤济向... 晚清女性贞节礼俗的社会教化功能得到不断加强,女性节烈楷模产生广泛的示范效应,推动社会节烈风尚的形成;贞节堂在晚清的出现,是贞节观念极端化的又一物化象征。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制度机构,贞节堂的社会功能正逐步由对节妇贞女的恤济向公共慈善事业的近代化嬗变。鸦片战争以来思想界出现的开明人士猛烈抨击传统贞节观的现象也表明,清代妇女贞节观在走向极致的同时,也面临着行将崩溃的前景,它预示着中国妇女在近代社会的观念变迁中,将逐步地走出传统礼教的束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妇女 贞节礼俗 社会教化
下载PDF
宋代服饰文化与岁时礼俗互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虹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56-463,共8页
从礼俗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关系入手,研究岁时礼俗互动中的宋代服饰文化。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对两宋时期岁时礼俗与节日服饰文化内涵进行归纳与分析,结合相关考古发掘的服饰实物,提炼宋代岁时节日服饰文化价值。... 从礼俗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关系入手,研究岁时礼俗互动中的宋代服饰文化。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对两宋时期岁时礼俗与节日服饰文化内涵进行归纳与分析,结合相关考古发掘的服饰实物,提炼宋代岁时节日服饰文化价值。研究表明:首先,宋代服饰风尚简约与富丽并存,反映出宋代民众生活审美旨趣与时尚观;其次,宋服除了“服用”的基本功能之外,宋代岁时节日服饰颇具应时应景的寓意,还与人生礼仪关系密切;此外,宋代节令服饰造物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具有很高的艺术和造物价值。文章通过挖掘宋代岁时节日服饰所蕴含的审美旨趣、艺术智慧和造物思想,以及宋服礼俗的文化价值,反映宋代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以促进宋代服饰文化传承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服饰文化 岁时礼俗 互动 节日服饰 审美旨趣 艺术智慧 造物思想
下载PDF
《太平广记》中所见唐代婚礼、婚俗略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江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20-22,共3页
以《太平广记》为主要研究对象与视角 ,并结合其他文献资料做综合研究 ,总结唐代婚姻礼俗现象 ,并探究其形成发展原因。还原历史 ,再现真实 ,认识了解唐代婚姻礼俗文化 ,是本文的基本思想。
关键词 《太平广记》 唐代 婚礼 婚俗
下载PDF
《诗经》所反映的周代婚俗文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步蕾英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86-90,共5页
《诗经》中反映彼时婚俗文化的诗歌有75篇之多,对其解读有助于了解当时婚俗文化的面貌。《诗经》中所反映的周代婚俗大致包括:春月相会;健硕为美的择偶标准;具有象征意义的婚恋隐语的使用;新妇教育;同姓不婚及门当户对的婚姻规制;"... 《诗经》中反映彼时婚俗文化的诗歌有75篇之多,对其解读有助于了解当时婚俗文化的面貌。《诗经》中所反映的周代婚俗大致包括:春月相会;健硕为美的择偶标准;具有象征意义的婚恋隐语的使用;新妇教育;同姓不婚及门当户对的婚姻规制;"六礼"婚俗过程以及烝婚和媵婚习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俗 《诗经》 周代
下载PDF
周以诗乐化俗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7,I0004,共7页
周用诗乐代替舞乐来教化风俗,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秩序维持了长期的稳定。诗乐可以引导正确的感官,引导正确的认识和行为。诗乐可以使人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养成顺气与和气,培植稳定的、优良的德性。诗乐可以调节夫妻间的关系,实现... 周用诗乐代替舞乐来教化风俗,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秩序维持了长期的稳定。诗乐可以引导正确的感官,引导正确的认识和行为。诗乐可以使人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养成顺气与和气,培植稳定的、优良的德性。诗乐可以调节夫妻间的关系,实现性别的和谐;可以调整君臣间的关系,实现阶层的和谐。诗乐通过从上至下的风和从下至上的谏来教化风俗,使得小的风俗统合为大的风俗,旧的风俗转化为新的风俗。跟礼制、法制和行政比起来,诗乐更深入、更持久、更稳定,是最好的教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歌诗 诗经 化俗 乐记
下载PDF
《诗经》中的乐器及其所体现的文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祝秀权 沈晓月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48-53,共6页
《诗经》所记录的乐器有26种,就其包含乐器的诗篇数来说,"雅"最多,"风"次之,"颂"最少,根据古老的"八音"分类法,这些乐器分别属于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之音。《诗经》中的乐器所体现的文化有... 《诗经》所记录的乐器有26种,就其包含乐器的诗篇数来说,"雅"最多,"风"次之,"颂"最少,根据古老的"八音"分类法,这些乐器分别属于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之音。《诗经》中的乐器所体现的文化有以下几个方面:运用音乐进行人伦教化,宗教祭祀中使用音乐,乐器的使用体现君子威仪,乐器的使用体现周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乐器 礼乐 周代文化
下载PDF
明周太后与文华门哭谏事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海妍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3-27,共5页
明代历史上,大臣为捍卫祖制伏阙争礼三次,最早始于成化年间的文华门哭谏。这次争礼因宪宗生母周太后在祔葬问题上与大臣的分歧引起,周太后的跋扈独断激起文武百官大规模请愿。文华门哭谏不仅引起皇室祔葬制度的重大变革,也是谏诤皇权不... 明代历史上,大臣为捍卫祖制伏阙争礼三次,最早始于成化年间的文华门哭谏。这次争礼因宪宗生母周太后在祔葬问题上与大臣的分歧引起,周太后的跋扈独断激起文武百官大规模请愿。文华门哭谏不仅引起皇室祔葬制度的重大变革,也是谏诤皇权不当行为而抗争请愿之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周太后 丰什葬 哭谏
下载PDF
西周玉器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志荣 王永梅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0-13,共4页
西周玉器造型上仍保留了原始玉雕的特色,呈现平面化的倾向,它们以线为主,且内敛规整,尤其表现在动物型写实玉器中,成组佩玉也开始出现;纹饰上继承商代仍以阴刻线为主,但线条较商流畅婉转,一面坡纹和双勾线纹开始运用成熟,借助流畅而多... 西周玉器造型上仍保留了原始玉雕的特色,呈现平面化的倾向,它们以线为主,且内敛规整,尤其表现在动物型写实玉器中,成组佩玉也开始出现;纹饰上继承商代仍以阴刻线为主,但线条较商流畅婉转,一面坡纹和双勾线纹开始运用成熟,借助流畅而多变的线条表现出它的形神统一,气韵生动;风格上由祭祀型向礼仪性转化,因物赋形,因形饰纹,纹饰和造型之间搭配和谐自然,整体呈现出"错彩镂金"和"自然可爱"两种不同风格。在发展历程中,其神秘狂热、勇猛尚武的宗教文化印记逐渐被温文尔雅、中和静穆的人间礼乐文化所取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玉器 写实 一面坡纹 双勾线纹 礼仪性 因形饰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