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ith and Meaning:A Study of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Shakespeare’s Midsummer Night’s Dream by Liang Shiqi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pology
1
作者 YANG Fei-r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2年第9期882-890,共9页
Topology,as a branch of mathematics,studies on the invariability of topological spaces after topological transformation,whose essence is topological equivalen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coheren... Topology,as a branch of mathematics,studies on the invariability of topological spaces after topological transformation,whose essence is topological equivalen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coherence,translation is essentially topological deformation.In literary translation,complete equivalence is almost impossible.Topological equivalence can be used to transform the text dynamically,which means that the translation remains the fundamental properties of the original text.Therefore,people can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based on another cultur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From the view point of topology,the present paper purports to examine Liang Shiqiu’s translation of Shakespeare’s Midsummer Night’s Dream,and found that the translation remains the features of source text by rendering effective topological strategies to realize topological equivalence and promot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ith meaning SHAKESPEARE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Liang Shiqiu TOPOLOGY
下载PDF
The Application of Wang Rongpei'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Translating Chinese Ancient Poetry
2
作者 张亚楠 马玉梅 《海外英语》 2014年第4X期141-142,146,共3页
Professor Wang Rongpei has put forward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faithful in meaning and vivid in description"and put it into use. Through a series of analysis and contrast of different versions, this essa... Professor Wang Rongpei has put forward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faithful in meaning and vivid in description"and put it into use. Through a series of analysis and contrast of different versions, this essay would prove the rationality of Professor Wang Rongpei's translation princi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fESSOR WANG Rongpei Chinese ANCIENT POETRY tran
下载PDF
历史记忆、仪式实践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滇西地区邓子龙信仰研究
3
作者 黄彩文 李爽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8,共10页
历史记忆与仪式实践是联结区域社会共同体的重要载体。明朝中后期,中缅边境地区的各民族共同参与了抵抗缅甸入侵的战争,而奉命出征的邓子龙及其“平定边乱,保卫边民”的靖边史也成为滇西各民族代代相传的历史记忆。当地傣族、布朗族和... 历史记忆与仪式实践是联结区域社会共同体的重要载体。明朝中后期,中缅边境地区的各民族共同参与了抵抗缅甸入侵的战争,而奉命出征的邓子龙及其“平定边乱,保卫边民”的靖边史也成为滇西各民族代代相传的历史记忆。当地傣族、布朗族和汉族分别将邓子龙传说嫁接到各自的文化图式中,集体围绕邓子龙信仰举行“拜大关”“祭神刀”等仪式活动。从历时性的视角看,明代以来形成的邓子龙信仰为滇西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精神纽带;从共时性的视角看,滇西地区各族人民通过邓子龙信仰以及共建文化景观、共祀靖边英雄、共享庙会节庆,促进了边疆地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了边疆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子龙信仰 历史记忆 仪式实践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Reflected in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A Case Study of Linfengzhai Village
4
作者 刘书芳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09年第5期73-77,共5页
Taking Linfengzhai Village for an example,the culture of ritual and balance reflected in vernacular dwellings were studied.
关键词 VERNACULAR DWELLINGS Architectural culture ritual and CEREMONY the DOCTRINE of mean and balance
下载PDF
礼学视域下的《中庸》
5
作者 丁雨秋 《天中学刊》 2024年第4期29-37,共9页
《中庸》文本中存在着多处礼学痕迹,其本来就是《礼记》中阐述礼学思想的通论性文章。《中庸》从唐代开始背离礼学体系,学术重心转向“心性”。南宋朱熹从向内拓展和强调存养功夫两方面着手,最终完成了《中庸》从“礼”到“理”的转变... 《中庸》文本中存在着多处礼学痕迹,其本来就是《礼记》中阐述礼学思想的通论性文章。《中庸》从唐代开始背离礼学体系,学术重心转向“心性”。南宋朱熹从向内拓展和强调存养功夫两方面着手,最终完成了《中庸》从“礼”到“理”的转变。作为《礼记》文本的《中庸》是“礼”的总括性描述和哲理性表达,对具体的礼仪规范和伦理等级作了形而上的解释,从人情、政教、天道等维度深刻揭示了“礼”之于人、国家、社会的价值。“中”与“诚”在《中庸》中实是一体两面、似异实同的两个概念,中庸即至诚,是礼乐文化的哲学化表达,代表了由礼乐之道内化而来的终极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礼记》 礼学
下载PDF
Meaning and Form
6
作者 Wen Su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4年第4期77-81,共5页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words, phrases, sentences and passag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whether to put empha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meaning or on the reservation of the forms of th...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words, phrases, sentences and passag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whether to put empha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meaning or on the reservation of the forms of the original works in transl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translation of the meaning is more important, and the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should take the advantage when the forms and the meanings cannot be reserved at the same time. And it also says that in no way should the translator sacrifice the translation of the meaning for the sake of keeping the form, and the translator should avoid translating word for word without thinking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meaning.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about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style of the original, the target readers and the style of the writer.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in translation importance should be placed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meaning rather than keeping the 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aning form faithfulness translation expressiveness
下载PDF
家庭仪式与青少年自我控制的关系:亲子依恋与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明证 陈迪 +4 位作者 严梦瑶 倪苏杭 王士祺 尹金荣 孙晓玲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2-838,共7页
以1380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家庭仪式问卷、亲子依恋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探讨了家庭仪式与青少年自我控制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家庭仪式、亲子依恋、生命意义感与自我控制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亲子依恋与生命意... 以1380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家庭仪式问卷、亲子依恋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探讨了家庭仪式与青少年自我控制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家庭仪式、亲子依恋、生命意义感与自我控制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亲子依恋与生命意义感在家庭仪式与自我控制之间起中介作用,该中介作用包括三条路径: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以及亲子依恋-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仪式 自我控制 亲子依恋 生命意义感
下载PDF
仪式治疗的历史形塑与意义延展:一个布朗族村寨的个案研究
8
作者 王舫 保虎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3年第6期34-47,153,154,共16页
从共时性视角研究仪式治疗容易将其视为始终不变的存在,容易忽视其与其他医疗体系之动态性交织关系。通过对布朗族村寨仪式治疗的历史形塑与意义延展研究发现,近年来人们虽然对现代医疗有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认知,但他们依然需要借助仪... 从共时性视角研究仪式治疗容易将其视为始终不变的存在,容易忽视其与其他医疗体系之动态性交织关系。通过对布朗族村寨仪式治疗的历史形塑与意义延展研究发现,近年来人们虽然对现代医疗有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认知,但他们依然需要借助仪式治疗寻找面对未知、化解不可控因素与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勇气与意义。研究还发现,仪式治疗本身有着较强的包容性。人们擅长将新出现的事物纳入仪式治疗之中,为的是希望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舒缓、化解,甚至治愈一些特殊人群的“心病”与“瘾病”,其意义得到了延续与拓展。历时性视角关注仪式治疗等将对不同就医模式间复杂的交织关系实现更深一层的洞察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类学 仪式治疗 历史形塑 意义延展 布朗族
下载PDF
石头记忆的“造物”进路
9
作者 熊承霞 《创意与设计》 2023年第5期89-96,共8页
在中华文明的结构叙事中,贯通着以石头表征的物以及玉石信仰物的叙事。石器及玉石信仰观念的流布,在整体中华文明的叙事中承担着“化育”信仰启蒙的功能。石器首先从劳动工具中建立使用习惯,其后,劳动工具向权力和美学工具融合发展,形... 在中华文明的结构叙事中,贯通着以石头表征的物以及玉石信仰物的叙事。石器及玉石信仰观念的流布,在整体中华文明的叙事中承担着“化育”信仰启蒙的功能。石器首先从劳动工具中建立使用习惯,其后,劳动工具向权力和美学工具融合发展,形而上延伸出“齐天、转世、通神”的神圣叙事,石头在其中扮演“道具”式的原编码功能,进而与“土”“木”材料创生新的编码,强化和延伸人的身体能力。最后表述为“国家信仰”和“社会认同”,并凝聚为“国中有玉”和“君子比德”两种维度的物态化的文明基因。从普通的“石”出发,到提取“玉石”形塑神圣观念作为普世价值的文脉,是中华文明在历史中形成从功能出发贯穿心灵,解决心灵迷魅的经验,这种经验在现代的数智时代仍旧具有不可替代的人类共享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物 石器工具 玉石礼器 文化场域 意义共生
下载PDF
非遗仪式节庆展演的能动性与意义塑造--以云南李方村“大锣笙”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睿康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3年第2期62-68,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中的特殊物件是非遗保护中值得关注的问题。非遗的仪式节庆展演研究不应仅仅关注文化意义的阐释,而应根据其中特殊物件的物质能动性变化,从研究展演如何反映当地的民族文化转移到物件本身的能量和时空...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中的特殊物件是非遗保护中值得关注的问题。非遗的仪式节庆展演研究不应仅仅关注文化意义的阐释,而应根据其中特殊物件的物质能动性变化,从研究展演如何反映当地的民族文化转移到物件本身的能量和时空的相互影响,从而研究物件如何反映和重塑文化、帮助人们适应社会的变迁。引入“物的能动性”视角,分析“大锣笙”在历史性情境、仪式性情境和后过程情境中的能动性作用机制。“大锣笙”在历史传说中被赋予象征效力,获得作为“神”和作为“物”的双重能动性。“大锣笙”在3层情境中构建了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塑造了当地社会不变的社会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的能动性 历史性情境 仪式性情境 后过程情境 意义塑造
下载PDF
Interpretation of appropriate places: State ceremonies and the imperial main halls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被引量:1
11
作者 Mian Guo Yang Shen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CSCD 2022年第6期1007-1029,共23页
This paper aims to inquiry on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nese architecture’s form and function in the horizon of long-term historical evolution,by clarifying how the histories of imperial main halls and... This paper aims to inquiry on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nese architecture’s form and function in the horizon of long-term historical evolution,by clarifying how the histories of imperial main halls and state ceremonies relate to and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The imperialmain halls are themost archetypical and accomplished ones among traditional Chinese buildings,and their function is primarily ritual rather than practical.Although these magnificent buildings are indisputably considered the crowning achievement of Chinese architectural history,how the built space cooperates with ritual practices did not receive deserved attention.With the thorough reading of voluminous official ritual documents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together with visual materials,the research presents a broad understanding of the asynchronous developments of the ground-level architectural arrangement and the ritual configuration across these centuries.Also specifically depicted are details of how architecture engaged in the ritual narration and was used as an apparatus to articulate emperor-courtier relationsh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tual function Architecture and ritual Chinese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meaning Form and function
原文传递
论生命体验中的“仪式化”叙事——以《约翰·克利斯朵夫》为中心
12
作者 马硕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33-139,共7页
仪式化书写通过对叙事中仪式行为、仪式情境的提炼,形成一种以主题为中心的叙事。从仪式化书写的角度阅读《约翰·克利斯朵夫》,能够更为明晰小说的叙事目的,进一步挖掘文本在塑造人物心理时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约翰·克利斯朵... 仪式化书写通过对叙事中仪式行为、仪式情境的提炼,形成一种以主题为中心的叙事。从仪式化书写的角度阅读《约翰·克利斯朵夫》,能够更为明晰小说的叙事目的,进一步挖掘文本在塑造人物心理时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约翰·克利斯朵夫从幼时对家庭的牺牲到年老在音乐中达到永生,表现出人物心理活动与社会行为的矛盾和统一。仪式化叙事和象征功能是小说展现文化历史的重要渠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仪式叙事的视角能够帮助读者深入文本、贴近人物,继而获得更丰富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克利斯朵夫 仪式化 音乐 信仰
下载PDF
以诗注礼,以礼笺诗:郑玄对《诗》义之解析
13
作者 李申曦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7-23,共7页
郑玄注《诗》与三礼时,采用诗、礼互证的方式,为诗、礼之间建立了联系。郑玄以诗注礼,是指注礼时引诗以证,对所引诗句的诠释是其对礼的义解所在。以礼笺诗,即援引三礼笺注诗句,注诗时对礼制的引证蕴含其对《诗》义的理解。诗礼互证既形... 郑玄注《诗》与三礼时,采用诗、礼互证的方式,为诗、礼之间建立了联系。郑玄以诗注礼,是指注礼时引诗以证,对所引诗句的诠释是其对礼的义解所在。以礼笺诗,即援引三礼笺注诗句,注诗时对礼制的引证蕴含其对《诗》义的理解。诗礼互证既形成了郑玄注经的特色,也造成了诸多不可避免的偏差和误读。这些注解为今人观察理解先秦礼乐之制与《诗》之义解提供了依据和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诗经》 三礼 《诗》义 以诗注礼 以礼笺诗
下载PDF
意义生产与价值传递:青年政治认同的仪式实践
14
作者 常志静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2-19,共8页
党的二十大强调青年工作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要性,青年政治认同是加强党对青年意识形态引领力的重要抓手。仪式作为一种非文字记忆的文化传承与历时书写方式,对青年政治认同、国家整合与民族内聚力的生发具有重要作用。立足新时代青年... 党的二十大强调青年工作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要性,青年政治认同是加强党对青年意识形态引领力的重要抓手。仪式作为一种非文字记忆的文化传承与历时书写方式,对青年政治认同、国家整合与民族内聚力的生发具有重要作用。立足新时代青年群体的行动逻辑,并借助既有关于仪式理论的研究成果,探析青年政治认同的文化根脉与核心机理,以便进一步发掘仪式在青年群体意义生产与价值传递中的重要功能。研究发现,以仪式为媒介,通过符号化、具象化、可视化操演的仪式实践推进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教育,可有效实现价值注入与情感能量的激发,增强青年群体的政治认同感与爱国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政治认同 仪式实践 意义生产
下载PDF
仪式动作、象征意义和积极情绪增强控制感:双路径机制 被引量:7
15
作者 尹可丽 兰淼森 +1 位作者 李慧 赵子文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4-65,共12页
以中国普米族人的传统文化仪式"敬锅庄"为例,采用回忆任务、创设新颖仪式等方法考察仪式动作、象征意义和积极情绪对普米族青少年及成人的控制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熟悉敬锅庄仪式的动作、象征意义或者具有更多情感体验的青少... 以中国普米族人的传统文化仪式"敬锅庄"为例,采用回忆任务、创设新颖仪式等方法考察仪式动作、象征意义和积极情绪对普米族青少年及成人的控制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熟悉敬锅庄仪式的动作、象征意义或者具有更多情感体验的青少年的控制感更强。仪式动作与象征意义对控制感的影响存在双路径机制:仪式动作直接增强个体的控制感,象征意义通过积极情绪间接增强个体的控制感。象征意义与控制感的关系还因仪式主体不同有所区别:祈求庇佑通过积极情绪间接增强青少年的控制感,表达感恩通过积极情绪间接增强成年人的控制感。研究结果对探究仪式动作、象征意义和积极情绪对个体控制感的影响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感 仪式动作 象征意义 积极情绪 敬锅庄仪式
下载PDF
商标申请人与在后使用人利益的冲突与权衡 被引量:15
16
作者 黄武双 阮开欣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52,共8页
商标法奉行"先到先得"的在先原则。无论是"先申请主义"还是"先使用主义",商标权的获得都遵循在先原则。依据在先原则,固有显著性商标之权利归于最先使用或申请注册之人。不具有固有显著性的商标的权利归... 商标法奉行"先到先得"的在先原则。无论是"先申请主义"还是"先使用主义",商标权的获得都遵循在先原则。依据在先原则,固有显著性商标之权利归于最先使用或申请注册之人。不具有固有显著性的商标的权利归于最先通过大量使用获得"第二含义"之人。同时,在先原则获得商标权不得违反善意规则,不管是基于申请注册还是基于实际使用商标获得商标权益,权益获得者都应具有善意。"微信"商标纠纷现象的根源主要在于商标申请公开的迟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先原则 善意规则 迟延公开 第二含义
下载PDF
盲数理论在湖泊水环境容量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17
作者 李如忠 洪天求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65-771,共7页
借鉴已有确定性模型成果,首先建立了一个参量为灰区间数的湖泊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然后从湖泊水环境系统多种不确定性共存的角度,运用盲数理论定义了水环境系统参量盲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上述包含灰区间数的水环境容量模型参数盲数化... 借鉴已有确定性模型成果,首先建立了一个参量为灰区间数的湖泊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然后从湖泊水环境系统多种不确定性共存的角度,运用盲数理论定义了水环境系统参量盲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上述包含灰区间数的水环境容量模型参数盲数化,得到了盲信息下湖泊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并给出了大型浅水湖泊水体纳污能力计算方法。实例研究表明,以盲数理论研究湖泊水环境容量,理论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水环境容量 盲数理论 盲数均值 可信度
下载PDF
焦虑的个体与非制度性意义体系——关于多元信仰实践在当代中国城市青年人群体中兴起的原因考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邢婷婷 潘天舒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37-46,共10页
本文试图检视的问题是在现代性和科学主义的语境当中,包括各种占卜术在内的多元信仰实践在中国城市青年人当中悄然兴起的原因。通过研究发现:首先,焦虑的个体是占卜需求产生的社会性因素,日常生活的日益多元化、时间效率化、生存秩序原... 本文试图检视的问题是在现代性和科学主义的语境当中,包括各种占卜术在内的多元信仰实践在中国城市青年人当中悄然兴起的原因。通过研究发现:首先,焦虑的个体是占卜需求产生的社会性因素,日常生活的日益多元化、时间效率化、生存秩序原子化都给当代青年人制造了情绪上的焦虑;其次,多元信仰成为当代青年应对和缓解情绪的新手段,它为每个原子化生存的个体提供非制度性的意义体系、为自身当下的处境和行动提供意义的解释和文化的支持;再次,多元信仰实践也为我们理解当代人的精神状况提供了新的路径,它不以宗教秩序内的权威话语作为指导,而是根据当下的境遇选择最符合自身需求的信仰方式,它可以提供"个体意义支持"但无法成为"社会价值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多元信仰实践 非制度性意义体系
下载PDF
休闲、信仰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4-76,89,共4页
休闲不是简单的放松、娱乐、玩。通过对历史上休闲与宗教之关系的梳理及对休闲之深层意义的探讨能够看到,在更本质的意义上休闲是我们形成自己信仰的一个基础,从而跟人类最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休闲中建立信仰要求我们对... 休闲不是简单的放松、娱乐、玩。通过对历史上休闲与宗教之关系的梳理及对休闲之深层意义的探讨能够看到,在更本质的意义上休闲是我们形成自己信仰的一个基础,从而跟人类最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休闲中建立信仰要求我们对自己的欲望有一定的节制,但这跟休闲理论中经常强调的自由要素并不相悖,甚至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 宗教 信仰 生命意义
下载PDF
仪式影像中的群体记忆与意义建构——基于裕固族仪式影像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海飞 黄钰晴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36,共9页
仪式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部分,既是民族文化承续的载体与空间,亦是凝聚民族群体、实现社会调节的路径与场域。通过对裕固族剪头、婚礼和祭祀鄂博等生命和生产仪式的民族志影像记录、表达过程进行观察与反思,可以发现,摄影机与群体记忆密... 仪式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部分,既是民族文化承续的载体与空间,亦是凝聚民族群体、实现社会调节的路径与场域。通过对裕固族剪头、婚礼和祭祀鄂博等生命和生产仪式的民族志影像记录、表达过程进行观察与反思,可以发现,摄影机与群体记忆密切互动并推动仪式影像文本生成,而影像文本经过表达之后,则成为建构仪式意义的行动依据和统合群体记忆的积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影像 群体记忆 意义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