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性与智性:瞬间印象与生命形式——论辛笛诗歌中的智性生命表达
1
作者 孙益波 赵亮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2-34,63,共4页
作为"九叶"诗人的辛笛,其最显著的艺术特征即是以"瞬间印象"的感悟方式来抒写"生命形式"。在辛笛的诗中,感觉、感情与知性、理念是相互交融的。他的大多数诗,偏重感性,有时知性甚至"退居"言外... 作为"九叶"诗人的辛笛,其最显著的艺术特征即是以"瞬间印象"的感悟方式来抒写"生命形式"。在辛笛的诗中,感觉、感情与知性、理念是相互交融的。他的大多数诗,偏重感性,有时知性甚至"退居"言外,构成言外之旨,这类诗可以称之为感性诗或情感诗。但其感情不是直接抒发出来,而是将感情、情绪渗入诗中,又注意内敛,使情感、理念处于明晰与含蓄之间,造成了观念与情感内涵上的多样性、多义性,由此他的诗歌充满了"感性"与"智性"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间印象 生命形式 感性 智性
下载PDF
音乐符号与舞蹈符号的互渗互阐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汉华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36,共9页
音乐符号和舞蹈符号存在着某种互渗互阐。一方面,音乐符号的律动与舞蹈符号的律动之间具有某种互渗;另一方面,音乐符号的意义可通过舞蹈符号得到进一步阐释。舞蹈符号的意义,亦可通过音乐符号得到进一步阐释。
关键词 音乐符号 舞蹈符号 互渗互阐 内在生命情态 音乐声态 舞蹈体态 律动形式
原文传递
宪法宣誓、人民主权与执政党的政治伦理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国旺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3-35,共13页
已有对宪法宣誓的研究,要么从比较法视角入手,侧重其与国际接轨的意义;要么从具体的宣誓程序着眼,侧重其制度设计的完善。若将宪法宣誓看作普法意义上的社会动员,探讨它与人民主权的内在关联,以及它对激活和更新执政党之政治伦理的意义... 已有对宪法宣誓的研究,要么从比较法视角入手,侧重其与国际接轨的意义;要么从具体的宣誓程序着眼,侧重其制度设计的完善。若将宪法宣誓看作普法意义上的社会动员,探讨它与人民主权的内在关联,以及它对激活和更新执政党之政治伦理的意义,则会得出下述认识:第一,宪法宣誓制度包含着政治过程、法律过程和社会动员过程三个维度,政治过程是动因,法律过程是形式,社会动员过程是本质;因而它不是向宣誓者施加责任的法律机制,而是示范某种特定情感的社会仪式。第二,宪法宣誓既包含"向宪法宣誓",也包含"通过宪法来宣誓",宪法宣誓的聆听者不再只是宪法,而更多的是借由宪法而在场的"人民";宣誓者既是向结构化的人民宣誓,也是通过已结构化的人民向"人民本身"宣誓。第三,宪法宣誓的主体不仅代表其个人,而且也代表执政党向人民重申自身的政治伦理。第四,执政党政治伦理的激活必须直面宪法、历史和社会生活内在的多重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宣誓 宪法实施 社会动员性 人民 执政党的政治伦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