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抗美援朝运动动员研究
1
作者 冯兵 樊子豪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3-103,共11页
全国性抗美援朝运动发起后,河南省积极响应并开展了和平签名与时事宣传运动,爱国公约与捐献、优抚运动,反细菌战与爱国卫生运动。运动凸显重视党的领导,注重推行速度,纵向动员有限与地域发展失衡特征。出现强制命令,贪污挪用、平均摊派... 全国性抗美援朝运动发起后,河南省积极响应并开展了和平签名与时事宣传运动,爱国公约与捐献、优抚运动,反细菌战与爱国卫生运动。运动凸显重视党的领导,注重推行速度,纵向动员有限与地域发展失衡特征。出现强制命令,贪污挪用、平均摊派等不当方法与现象。但通过及时检查和纠正,最终实现运动的良性运转与持续开展。不仅有力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亦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影响,为河南乃至中国历史留下宝贵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美援朝运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 河南 动员
下载PDF
“156项目”厂区办公主楼建筑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奕 张博 +1 位作者 徐宇甦 陈李波 《华中建筑》 2023年第8期153-157,共5页
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援建的“156项目”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工业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文通过对苏联援建“156项目”厂区内现存的办公主楼的调查研究,梳理出“156项目”厂区办公建筑所蕴含的特殊的建筑文化与历史价值,并从4个方面分... 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援建的“156项目”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工业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文通过对苏联援建“156项目”厂区内现存的办公主楼的调查研究,梳理出“156项目”厂区办公建筑所蕴含的特殊的建筑文化与历史价值,并从4个方面分析其特征:建筑选址、建筑平面、建筑立面及材料装饰。为后续保护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6项目” 苏式建筑 厂区办公主楼 工业遗产
下载PDF
基于CVM法的兰州炼油厂非使用价值评估及其保护利用研究
3
作者 焦娇 唐相龙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25-32,共8页
为深入苏联援华工业遗产的价值研究,寻求科学合理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路径。研究选取苏联援华工业遗产兰州炼油厂为研究对象,运用条件评估法对其非使用价值进行量化评估,根据条件评估法调查的常规做法和受评估对象影响的实际人群,估算出... 为深入苏联援华工业遗产的价值研究,寻求科学合理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路径。研究选取苏联援华工业遗产兰州炼油厂为研究对象,运用条件评估法对其非使用价值进行量化评估,根据条件评估法调查的常规做法和受评估对象影响的实际人群,估算出兰州炼油厂的非使用价值为每年1.24亿元。同时,基于此次非使用价值评估对兰州炼油厂的保护利用路径进行研究。根据调查问卷结果,综合兰州炼油厂的发展脉络、所处位置及区域的工业建筑特点,对其提出综合功能开发的保护利用模式,并倡导加大社会宣传与公众参与力度及制定相关的政策引导,以鼓励公众参与到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中。研究可为工业遗产价值评估及其保护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援华工业遗产 非使用价值 条件评估法 兰州炼油厂 保护利用
下载PDF
苏联援助与新中国军事工程教育的开端——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爱华 胡新和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CSCD 2010年第1期82-91,共10页
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建为案例,试图分析在新中国军事工程教育的起步阶段苏联援助的历史作用。文章从建院动议、校址勘定、组织编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考察了苏联援助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历史过程,并就苏联援助对中国军事工程教... 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建为案例,试图分析在新中国军事工程教育的起步阶段苏联援助的历史作用。文章从建院动议、校址勘定、组织编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考察了苏联援助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历史过程,并就苏联援助对中国军事工程教育的影响与军事工程学院学习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援助 中国 军事工程教育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工业建设“156项工程”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久春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CSCD 2009年第3期213-222,共10页
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是新中国工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对20世纪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项目的分批确定和实施、项目中的技术转移以及项目的实施效果等三个方面介绍了"156项工... 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是新中国工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对20世纪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项目的分批确定和实施、项目中的技术转移以及项目的实施效果等三个方面介绍了"156项工程",评价了"156项工程"的历史地位,概括了工程中的技术转移的特点,认为它帮助新中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的骨架,起到了奠定中国工业化初步基础的重大作用,使中国初步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现代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156项工程 工业化 技术转移 苏联援建
下载PDF
建国初期苏联援建国营友谊农场的积极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宋超 惠富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5期500-504,共5页
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提供全部农机设备,派来不同层次专家援建的国营友谊农场,是新中国第一个按照先勘探、后设计、再开荒的科学程序建立的大型机械化国营农场,开荒当年获得丰收。它的建立,引入了土地整理和国营农场建设、管理的技术与经... 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提供全部农机设备,派来不同层次专家援建的国营友谊农场,是新中国第一个按照先勘探、后设计、再开荒的科学程序建立的大型机械化国营农场,开荒当年获得丰收。它的建立,引入了土地整理和国营农场建设、管理的技术与经验;为中国大规模建设国营农场培养、锻炼和输出大批经营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提供大量农业技术和良种;并在建场规划、开荒生产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对全国国营农场建设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达到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出粮食、出经验、出人才”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援建国营友谊农场 农业科技引进 农场管理 建国初期
下载PDF
论《刑法修正案(九)》关于恐怖犯罪的规定 被引量:100
7
作者 张明楷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36,共14页
《刑法修正案(九)》关于恐怖犯罪的规定,在总体上具有法益保护早期化、处罚范围扩大化与处罚程度严厉化的特点。从构成要件的角度来说,则存在帮助犯的正犯化、预备犯的既遂化与构成要件的交叉化三个特点。帮助犯的正犯化与对帮助犯单纯... 《刑法修正案(九)》关于恐怖犯罪的规定,在总体上具有法益保护早期化、处罚范围扩大化与处罚程度严厉化的特点。从构成要件的角度来说,则存在帮助犯的正犯化、预备犯的既遂化与构成要件的交叉化三个特点。帮助犯的正犯化与对帮助犯单纯设置量刑规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规定;《刑法修正案(九)》所增加的第120条之一第2款以及被修正的第1款,对帮助犯实行了正犯化;对于实施上述两款行为的,应当作为正犯处理;教唆、帮助他人实施该两款行为的,应认定为两款犯罪的教唆犯与帮助犯。《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第120条之二第1款,对预备犯实行了既遂化(独立预备罪);该款规定的行为属于实行行为,而不再是预备行为;教唆、帮助他人实施本款规定行为的,成立准备恐怖活动罪的教唆犯、帮助犯;为他人实施恐怖活动进行准备的行为,也可能成立准备恐怖活动罪;按独立预备罪论处导致处罚程度轻于从属预备罪时,应按从属预备罪论处。《刑法修正案(九)》关于恐怖犯罪构成要件的规定存在大量交叉现象,但不能将这种交叉关系解释为法条竞合,而应认定为想象竞合,从而发挥想象竞合的明示机能,实现预防恐怖犯罪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九)》 恐怖犯罪 帮助犯的正犯化 预备犯的既遂化 构成要件的交叉化
下载PDF
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历史价值解读 被引量:4
8
作者 唐相龙 《城市学刊》 2017年第1期62-67,共6页
兰州作为"一五"时期苏联援华重点新兴工业城市,其由任震英先生主持、苏联专家穆欣等参与指导编制的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兰州作为现代工业城市的发展基调,构建了沿黄河带状组团式城市格局,确定了兰州主要交通及公共空间... 兰州作为"一五"时期苏联援华重点新兴工业城市,其由任震英先生主持、苏联专家穆欣等参与指导编制的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兰州作为现代工业城市的发展基调,构建了沿黄河带状组团式城市格局,确定了兰州主要交通及公共空间体系。这一规划成果不仅在当时的中国城市规划界具有领先模范地位,也对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初创和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历史不仅印证了新中国城市规划范型源流及其演变规律,也对今天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决策有直接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总体规划 兰州 苏联援华 156项工程 工业城市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苏联对越援助及其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德义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9-146,共8页
1965年美国在越南实施"滚雷行动"以后促使越战进一步升级,苏联与此同时大量增加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经济军事援助,在"新春攻势"前后尤为如此。由于苏联、中国和越南三国地缘毗邻,客观上使中国成为苏联援越物资的天... 1965年美国在越南实施"滚雷行动"以后促使越战进一步升级,苏联与此同时大量增加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经济军事援助,在"新春攻势"前后尤为如此。由于苏联、中国和越南三国地缘毗邻,客观上使中国成为苏联援越物资的天然过境通道。苏联的援助活动是在中苏分裂的情况下进行的,援越物资过境运输问题成为两国矛盾的新焦点。苏联援越活动及相关国家的反应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冷战时期大国间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战争 对越援助 冷战 中苏分歧 美苏关系
下载PDF
苏式美术教育对新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沙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73,共5页
中国美术教育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主要向苏联学习和借鉴。通过"派出去""请进来"进行师资的培养,并用行政化手段强化了苏联的现实主义理念,广泛地借鉴了苏联美术教育的方法和内容,使中国美术教育得以初具大的方向和轮... 中国美术教育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主要向苏联学习和借鉴。通过"派出去""请进来"进行师资的培养,并用行政化手段强化了苏联的现实主义理念,广泛地借鉴了苏联美术教育的方法和内容,使中国美术教育得以初具大的方向和轮廓。这一过程,既对当时的中国美术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行政化的推广,也给中国美术教育带来单一化等负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美术 苏联美术 美术教育 美术创作 艺术作品 影响
下载PDF
俄国史学中的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开科 《俄罗斯学刊》 2018年第3期34-50,共17页
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苏联政府基于自身的战略战术目的,不仅在武器上援华,还派遣空军援华志愿队直接参与中日空战,沉重打击了日本在华制空权。为此,苏联空军付出了巨大牺牲。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基于国际政治斗争的需要,苏联(俄罗斯... 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苏联政府基于自身的战略战术目的,不仅在武器上援华,还派遣空军援华志愿队直接参与中日空战,沉重打击了日本在华制空权。为此,苏联空军付出了巨大牺牲。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基于国际政治斗争的需要,苏联(俄罗斯)学者即开始从苏联援助世界革命包括中国革命的视野来研究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问题,大多在整体上强调苏联外援的国际主义情怀,有意无意地淡化甚至掩盖外援的战略战术目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部分俄苏学者对苏联军事外援特别是军事援华的战略战术目的有所触及。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学者深入挖掘解密档案资料,迄今已经将战时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的组建、派遣、更换、战斗、牺牲、纪念等基本问题描述清楚,全面推进了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历史问题的研究。但俄苏学者极少利用中文档案史料,极少参考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其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尚存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史学 国际主义 苏联空军 援华志愿队
下载PDF
自主性的历史坐标 中国三线建设时期《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BJG20-66)的编制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晓明 吴杨杰 《时代建筑》 2019年第6期58-63,共6页
中国西部多处在黄土地区,黄土遇水湿陷引发了大量建筑工程事故,特别是三线建设时期建设工程量剧增,因"山、散、洞"的要求,对湿陷性黄土的技术处理变得越发具有应用价值。文章以1966年颁布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BJG 20... 中国西部多处在黄土地区,黄土遇水湿陷引发了大量建筑工程事故,特别是三线建设时期建设工程量剧增,因"山、散、洞"的要求,对湿陷性黄土的技术处理变得越发具有应用价值。文章以1966年颁布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BJG 20-66)为核心,通过与苏联规范的详细对比,结合具体工程例证,分析了该规范的编制过程及所具有的中国特色技术要点。指出中国建筑规范从无到有,从苏联援助到自主编制,其历程反映了追求技术自立的组织程序、自主理念和措施。《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是中国第一部自主编制的建筑规范,对顺利推进三线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建筑规范 湿陷性黄土 苏联援助 自主性
下载PDF
冷战背景下苏联对朝鲜重建的经济援助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晓伟 姜晶晶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40-46,142,共8页
朝鲜战争期间朝鲜经济受到重创,战争结束后朝鲜开始了重建工作。苏联对朝鲜重建给予了持续的、大规模的经济援助。苏联的经济援助有力地保证了朝鲜经济重建目标的实现。从苏联角度看,重建中经济援助的结果实现了苏联在朝鲜半岛的战略目... 朝鲜战争期间朝鲜经济受到重创,战争结束后朝鲜开始了重建工作。苏联对朝鲜重建给予了持续的、大规模的经济援助。苏联的经济援助有力地保证了朝鲜经济重建目标的实现。从苏联角度看,重建中经济援助的结果实现了苏联在朝鲜半岛的战略目标,即朝鲜经济得以恢复,具备同美国支持的韩国相抗衡的能力。在接受苏联援助的同时,苏联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模式影响了朝鲜。从中苏两党出现分歧开始,苏联对朝鲜援助的进程和规模深受中苏关系的影响,朝鲜在中苏论战中的立场成为苏联援助力度大小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朝鲜重建 经济援助
下载PDF
对苏联给予中共东北解放战争军事援助情况的考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路文娟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80-82,86,共4页
东北解放战争期间,苏联对中共给予了大量的军事援助,成为中共力量在东北发展壮大的物质基础。特别是苏联提供的大量武器装备,帮助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战场上消灭了上百万国民党精锐部队,从而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关键词 苏联 东北解放战争 军事援助
下载PDF
民间互助·合作运动·革命策略:中央苏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再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本权 曾耀荣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32-38,共7页
作为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开端,中央苏区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是改造并利用中国传统社会广泛存在着的约定成俗的民间互助行为、创新并发展马列主义合作理论的结果,是作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动员与经济动员策略而在苏区发展起来的... 作为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开端,中央苏区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是改造并利用中国传统社会广泛存在着的约定成俗的民间互助行为、创新并发展马列主义合作理论的结果,是作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动员与经济动员策略而在苏区发展起来的。就苏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与革命战争、经济建设、资源动员的关系而言,苏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成功地利用了赣南闽西地区乡村既有的民间互助习惯与行为,有效地动员起中央苏区民众投身农业生产与商品流通,充分调动了苏区民众参与革命、支持革命的积极性,有效集约地动员了苏区颇为紧缺的人力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助 合作 革命策略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 中央苏区
下载PDF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筹建与苏联援助(1952—1953)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阳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6,107,共7页
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援助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技术学院———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苏联军事教育模式对哈军工的筹建,产生了深刻影响。苏联顾问对于中国军事科技教育体系乃至中国国防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关键词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中国军事教育史 苏联援助
下载PDF
论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印度的经济援助与影响(1955-1964)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名望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37-42,共6页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印度予以了大规模的经济援助,达到了60.4亿卢比,位居苏联对非社会主义国家援助榜首。它不但为印度打造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且使西方国家对印度援助的门槛逐步降低并引发了竞相投资的景象,大大扩大了印...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印度予以了大规模的经济援助,达到了60.4亿卢比,位居苏联对非社会主义国家援助榜首。它不但为印度打造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且使西方国家对印度援助的门槛逐步降低并引发了竞相投资的景象,大大扩大了印度的对外贸易,对印度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印度 苏联 经济援助
下载PDF
试析建国初期苏联对中国的经济援助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泽喜 左世元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年第4期51-56,共6页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结成同盟关系。苏联出于其国内国际政治需要,对中国提供低息贷款、援建重点工程、开办合资公司及开展双边贸易等大规模的经济援助。这些经济援助客观上帮助中国逐步建立了民族工业体系,也加速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结成同盟关系。苏联出于其国内国际政治需要,对中国提供低息贷款、援建重点工程、开办合资公司及开展双边贸易等大规模的经济援助。这些经济援助客观上帮助中国逐步建立了民族工业体系,也加速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国工业布局也日趋合理。由于苏联的经济援助主要是出于政治因素考虑,两国政治关系出现裂痕势必影响经济关系,中苏同盟的基础实际上相当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苏联 中国 经济援助
下载PDF
抗战前期中苏交通线与苏联军事物资输华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开科 《俄罗斯学刊》 2021年第4期19-38,共20页
抗战前期,中国努力呼吁欧美列强援助,但欧美列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远东对日本实施绥靖政策,没有谁主张对华军援。只有苏联基于自己的国家安全战略,决定秘密军事援华。为了将华购苏联军事物资顺利运抵中国,中苏合作开辟了海、陆、空三... 抗战前期,中国努力呼吁欧美列强援助,但欧美列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远东对日本实施绥靖政策,没有谁主张对华军援。只有苏联基于自己的国家安全战略,决定秘密军事援华。为了将华购苏联军事物资顺利运抵中国,中苏合作开辟了海、陆、空三条交通线。海路从苏联敖德萨港出发,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印度洋至中国香港和东南亚诸海港(仰光、海防等),然后货物转陆路运抵中国抗战前线;中国西北国际通道则由空、陆联运立体构成,由苏联援助的航空队和载重汽车从阿拉木图满载军事物资出发,自霍尔果斯入境(至中国境内还有大量中国民间驼队参与运输苏援军事物资),经伊犁、石河、乌鲁木齐、古城、哈密、安西、肃州、凉州等运抵兰州,再分运抗战前线。通过中苏海、陆、空交通线运输的华购苏援军事物资提升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战时中苏交通线不仅是实践苏联外交战略的关键,更是中国抗日战场的"生命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援华 中苏交通线 西北国际通道
下载PDF
论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对华援助减少的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鑫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5年第1期44-49,共6页
本文就中国抗战时期苏联对华援助从前期的逐渐递增,到中后期(苏德战争爆发后至苏联出兵东北之前这段时间)逐渐减少的因素进行阐述。试图用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以史实为依据,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苏联援华减少的原因。
关键词 抗战时期 苏联援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