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evaluation of digital and green development policies based on text mining of the PMC framework
1
作者 Ye Chunmei Wu Lihua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24年第3期319-326,共8页
Aiming to identify policy topics and their evolutionary logic that enhance the digital and green development(dual development)of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address weaknesses in current policies,and provide... Aiming to identify policy topics and their evolutionary logic that enhance the digital and green development(dual development)of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address weaknesses in current policies,and provide resources for refining dual development policies,a total of 15954 dual development-related policies issued by national and various departmental authorities in China from January 2000 to August 2023 were analyzed.Based on topic modeling techniques and the policy modeling consistency(PMC)framework,the evolution of policy topics was visualized,and a dynamic assessment of the policies was conduc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gital and green development policy framework is progressively refined,and the governance philosophy shifts from a“regulatory government”paradigm to a“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The support pattern evolves from“dispersed matching”to“integrated symbiosis”.However,there are still significant deficiencies in departmental cooperation,balanced measures,coordinated links,and multi-stakeholder participation.Future policy improvements should,therefore,focus on guiding multi-stakeholder participation,enhancing public demand orientation,and addressing the entire value chain.These steps aim to create an open and shared digital industry ecosystem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ual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and green development text mining topic modeling policy modeling consistency(PMC)framework machine learning
下载PDF
A database framework of digital forestry towards sustainable fore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2
作者 ZHAO Jingzhu WANG Yanchun DONG Rencai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6年第z1期19-26,共8页
Six forestr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jects being actualized in China were the implementations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biological technique and fine variety cultivation,... Six forestr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jects being actualized in China were the implementations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biological technique and fine variety cultivation,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forest biological germpla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bio-industry and digital forestry, and construction of forestry innovation ability. Among them, digital forestry wa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forestry innovation, to realize resources sharing, and to develop sustainable forestry. Spatial database of digital forestry should be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and index system of forest sustainable management. Based on analyzing the status and advances of China's digital forestry construction, a database framework of digital forestry towards sustainable forestry development was studied and established preparatorily. The database was divided into four layers as theory layer, system layer, status layer, and parameter layer. It was concluded that during the process of digital forestry platform construction, the relative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 data should be considered and collected, which meant that the database should represent not only the current forestry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social, politic, and economic situations. Constructing China's digital forestry information platform under full utilization of idea and index system for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was urgent and import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BASE framework digital forestry SUSTAINABLE FORESTRY development FOREST resources.
原文传递
数字时代的“学习支持”理论:内涵及分析框架
3
作者 张艳丽 杨颉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6,共6页
在数字媒介阶段,知识从确定性走向不确定性,学生群体也呈现出差异化,对学习者和学习过程的关注呼唤新的学习理论。“学习支持”理论的出现是高等教育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结果。回溯历史发现,问题情境、技术工具与事实经验是“学习... 在数字媒介阶段,知识从确定性走向不确定性,学生群体也呈现出差异化,对学习者和学习过程的关注呼唤新的学习理论。“学习支持”理论的出现是高等教育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结果。回溯历史发现,问题情境、技术工具与事实经验是“学习支持”理论的三重内涵。因此,在数字化高等教育阶段,“学习支持”理论分析框架应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技术勾勒的学习场景,它改变了大学的知识生产与教育教学;第二层为提供学习支持的主体角色,院校管理者和教师分别从制度建设与教育教学两方面提供学习支持实践;第三层为学习支持对象的个体结构,要重视对学习者学习需求与个体学习特征的分析。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场景—角色—结构”三层次的“学习支持”理论分析框架。在理论建构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技术和人的关系,实现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人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数字化 “学习支持”理论 问题情境 技术工具 事实经验 三层次分析框架
下载PDF
学习型社会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框架建设探索——以国家开放大学经验为例
4
作者 王然 孟召娣 曲克晨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5-39,共5页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顺应数字时代要求、助力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实现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必由之路。立足国际视野与本土国情,围绕增强公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目标开展理论与实践探索。国家开放大学遵循“动...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顺应数字时代要求、助力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实现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必由之路。立足国际视野与本土国情,围绕增强公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目标开展理论与实践探索。国家开放大学遵循“动态优化、方向引领、操作可行”的原则,与国家资历框架相贯通的定位设计了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框架。框架横向分为信息和数据素养域、交流与协作域、数字内容创作域、安全域和问题解决域五个领域,纵向包含六个等级。依据构建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框架,探索了数字化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等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学习 数字素养 框架构建 学分银行
下载PDF
构建终生学习生态: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成长 被引量:3
5
作者 季欣哲 王小雨 +1 位作者 赵晓伟 沈书生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第8期15-20,共6页
教育领域正在开展数字化转型,学习者面临变革带来的挑战。终身学习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立体化维度出发思考终身学习在长度、宽度、深度和高度等四个方面的发展,得出终身学习理念在教育数字化转... 教育领域正在开展数字化转型,学习者面临变革带来的挑战。终身学习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立体化维度出发思考终身学习在长度、宽度、深度和高度等四个方面的发展,得出终身学习理念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应将“终生学习”作为其核心要义,将终生学习的“四生”架构作为其核心特征。构建具有韧性的终生学习生态,培养学习者终生学习所需的元素养,助力学习者适应变革的持续成长,并期望能够推动教育数字化的成功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终生学习 终生学习架构 管理学习 微能力认证 毫学位
下载PDF
面向语义出版的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描述框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萌萌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4年第2期37-41,共5页
语义出版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对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利用面向语义出版的数字资源聚合框架对馆藏数字资源进行描述,从元数据层、本体层、数据关联层和应用层设计了面向语义出版的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描述框架模型,... 语义出版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对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利用面向语义出版的数字资源聚合框架对馆藏数字资源进行描述,从元数据层、本体层、数据关联层和应用层设计了面向语义出版的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描述框架模型,并以专利馆藏数字资源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旨在不断提高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水平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出版 图书馆 馆藏资源 描述框架 数字资源
下载PDF
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水平如何?——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的证据回应 被引量:8
7
作者 顾小清 王欣苗 李世瑾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3,共13页
数字教育资源是建设高质量智慧教育新生态的基础。在政策和研究层面,相关主体高度重视数字教育资源的配置、共享、应用和评价等方面的理论探讨。然而,尚未有研究从实践层面出发,系统回应“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水平如何”这一核心议题... 数字教育资源是建设高质量智慧教育新生态的基础。在政策和研究层面,相关主体高度重视数字教育资源的配置、共享、应用和评价等方面的理论探讨。然而,尚未有研究从实践层面出发,系统回应“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水平如何”这一核心议题。鉴于此,通过梳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内涵及其关键要素,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水平的评估框架,提出从资源配置、资源共享、资源应用和资源评价方面,测评我国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水平。在量化层面,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评估对象,客观考察其数字教育资源发展的综合水平和差异表现,据此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路向。评估发现:(1)资源配置方面:主题聚焦于课程教学,小学阶段资源数量占比最多,以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资源为主,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山东省、山西省的资源配置水平位居前五;(2)资源共享方面:资源共享版本主要为英语和数学学科,资源共享的时间高峰值为2019年,资源共享空间呈现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的样貌;(3)资源应用方面:小学学段的资源应用水平最高,资源应用学科主要为语文、数学和英语,湖南省、云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资源应用水平位居前三;(4)资源评价方面:小学学段的资源评价人数占比最高,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和政治学科的点赞人数位居前五。在质性层面,以用户对于数字教育资源的反馈内容为分析对象,分析当前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水平。结果表明:目前资源内容建设重点为标准化的数字资源;资源缺少典型应用场景,难以深化使用;亟需构建数据联通的平台体系。基于量化评估结果与质性内容分析,提出推动我国数字教育资源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构建各要素耦合联动的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机制;打造多主体协同参与的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模式;建设互联互通的多层级智慧教育平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教育资源 评估框架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量化分析 质性分析
下载PDF
复杂装备运维系统数字孪生应用框架
8
作者 魏喆 张凯 +2 位作者 王忠凯 许铎 黄国田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5-675,共11页
针对当前复杂装备运维系统急需实现智能化转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与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的复杂装备运维系统数字孪生框架,建立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复杂装备运维系统数字孪生理论和应用框架。在理论层面,结合深度学习构建了多层次的运维系统... 针对当前复杂装备运维系统急需实现智能化转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与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的复杂装备运维系统数字孪生框架,建立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复杂装备运维系统数字孪生理论和应用框架。在理论层面,结合深度学习构建了多层次的运维系统数字孪生框架;在应用层面,基于“知识-数据-模型”并行驱动的形式,构建了运维系统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应用框架;在数据角度,提出了一种理论框架与NST模型结合的应用形式,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针对动车组的非稳态时间序列数据,NST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深度学习 复杂装备 理论框架 应用框架 全生命周期 时间序列 智能化
下载PDF
填充性载荷:减少集群资源浪费与深度学习训练成本的负载
9
作者 杜昱 俞子舒 +1 位作者 彭晓晖 徐志伟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79,共9页
近年来,大模型在生物信息学、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功。然而,这些模型在训练和推理阶段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导致计算成本高昂。同时,计算集群中存在资源利用率低、任务调度难的供需失衡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 近年来,大模型在生物信息学、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功。然而,这些模型在训练和推理阶段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导致计算成本高昂。同时,计算集群中存在资源利用率低、任务调度难的供需失衡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填充性载荷的概念,即一种在计算集群中利用空闲资源进行计算的负载。填充性载荷的计算资源随时可能被其他负载抢占,但其使用的资源优先级较低,资源成本也相对较低。为此,设计了适用于填充性载荷的分布式深度学习训练框架PaddingTorch。基于阿里巴巴PAI集群的数据,使用4块GPU模拟了任务切换最频繁的4个GPU时间段上的作业调度情况,使用PaddingTorch将蛋白质复合物预测程序作为填充性载荷进行训练。训练时长为独占资源时训练时长的2.8倍,但训练成本降低了84%,在填充性载荷填充时间段内GPU资源利用率提升了2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分布式训练 资源利用率 计算集群 编程框架
下载PDF
基于语义网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框架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鸿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6期120-123,共4页
面对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化、普及化发展,数字图书馆成为了为人们提供信息资源的重要机构。然而面对数据异构化、分散化发展的大环境,数字图书馆的传统信息检索系统与用户日益提高的信息检索需求不再适应,难以正确判断出用户的检索意图,存... 面对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化、普及化发展,数字图书馆成为了为人们提供信息资源的重要机构。然而面对数据异构化、分散化发展的大环境,数字图书馆的传统信息检索系统与用户日益提高的信息检索需求不再适应,难以正确判断出用户的检索意图,存在检索效率低、检测结果不够准确的问题。基于此,该文结合语义网技术,对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框架模型进行模块、流程、系统结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给出领域本体集成与构建、语义相似度算法优化的方法,旨在为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科学建设提供参考,从而最大化展现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网 数字图书馆 信息检索系统 信息资源利用价值 系统框架模型
下载PDF
OODAFlow:面向智能无人系统的流式数据处理框架
11
作者 全振宇 尹龙祥 +1 位作者 陈晓明 韩银和 《高技术通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05-920,共16页
智能无人系统是一种能够在复杂环境中自主进行实时推理、决策和制定行动方案的计算系统。智能无人系统实现实时决策的关键在于对流式数据的实时处理,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无人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规模不断增... 智能无人系统是一种能够在复杂环境中自主进行实时推理、决策和制定行动方案的计算系统。智能无人系统实现实时决策的关键在于对流式数据的实时处理,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无人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规模不断增长,数据类型变得更加复杂。面对不断增长的数据处理性能需求,智能无人系统需要一个充分优化的专用流式数据处理框架来提升其数据处理性能。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智能无人系统的流式数据处理框架OODAFlow,该框架将智能无人系统的硬件特征和智能计算任务的数据特征与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ODA)模型思想相融合,实现了OODA任务创建、任务调度、资源调度等功能,能够实现对智能无人系统异构资源的调度和智能计算任务的处理。本文在智能无人系统上搭建了一套OODA任务处理系统,验证了所提OODAFlow框架的可行性。通过提出的图像预处理过程优化、流水线优化以及判断节点并行加速优化等方法,提高了系统的数据吞吐性能和资源利用率。无人机智能控制任务的实验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OODAFlow框架后,智能无人系统的数据处理性能提升了7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无人系统 深度学习加速卡 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ODA) 流式数据处理框架 异构计算资源
下载PDF
分布式计算中基于机器学习聚类的人力资源管理推荐
12
作者 余先玲 王成成 彭玲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0-85,共6页
由于受到特征维度及数据规模的影响,人力资源精准推荐难度提升。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的自适应推荐精准度,采用机器学习聚类推荐策略,将AP聚类算法应用于大规模人力资源推荐,并借助于Storm计算框架提高推荐效率。首先,根据人力资源... 由于受到特征维度及数据规模的影响,人力资源精准推荐难度提升。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的自适应推荐精准度,采用机器学习聚类推荐策略,将AP聚类算法应用于大规模人力资源推荐,并借助于Storm计算框架提高推荐效率。首先,根据人力资源平台的用户行为记录进行特征提取并初始化,并借助PCA算法进行特征提取,构建求职者和岗位的评分函数。然后,采用AP聚类算法对求职者—岗位特征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获得候选岗位推荐序列。AP聚类的所有过程均在Storm分布式节点中完成。通过对4家大型网络招聘平台的仿真分析,分别从不同推荐序列、不同聚类数目及不同特征数的角度下展开人力资源推荐性能分析。结果表明,AP聚类在4家平台的人力资源推荐中获得较高的Recall和F1性能,而分布式计算则有效提升了推荐加速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推荐 机器学习 分布式计算 AP聚类 Storm计算框架
下载PDF
数字教材赋能深度学习:作用机理、应用框架及实证研究
13
作者 李若琪 王伟 +2 位作者 张伟 尚建新 解月光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1-128,共8页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利用数字教材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也是培养现代化强国所需人才的重要举措。研究基于对深度学习内涵和数字教材功能的深入分析,以三元交互理论和认知图示理论为指导,探析数字教材赋能深...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利用数字教材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也是培养现代化强国所需人才的重要举措。研究基于对深度学习内涵和数字教材功能的深入分析,以三元交互理论和认知图示理论为指导,探析数字教材赋能深度学习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包括“觉知、调和、归纳、迁移及监控调节”五个环节的数字教材赋能深度学习应用框架及策略,并采用准实验研究法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对数字教材的价值感知度较高,实验班深度学习能力的整体水平、八种关键能力及思维结构相较于前测均有显著提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深度学习关键能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数字教材 三元交互 认知图示 作用机理 应用框架
下载PDF
基于异构设备的自适应分配编码器的联邦学习
14
作者 刘乐 武淑红 +2 位作者 于丹 马垚 陈永乐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69-2576,共8页
在联邦学习中,不同用户的设备计算、通信、储存能力存在很大差别,容易产生掉队等不公平问题,对现有的联邦学习提出重大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编码器分配模型(federated learning adaptive encoders,FedAE),根据设备的性... 在联邦学习中,不同用户的设备计算、通信、储存能力存在很大差别,容易产生掉队等不公平问题,对现有的联邦学习提出重大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编码器分配模型(federated learning adaptive encoders,FedAE),根据设备的性能将不同编码器组合发送给用户进行本地更新,在服务器端对相应的编码器进行参数聚合。通过这样按需分配,使得所有设备充分发挥设备性能,保证公平。FedAE通过级联分类器进行分类处理,提高模型整体的准确性,节省计算资源。通过实验对比准确度、收敛性快慢等方面,FedAE在解决设备异构问题上提供了更好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数据异质性 设备异构 自适应分配 异构框架 编码器 计算资源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与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专业教学资源库视角
15
作者 张峰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4年第3期93-99,共7页
数字化转型推动着职业教育的深刻变革。以宿迁市为例,深入探讨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通过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促进区域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宿迁市教育的特殊性和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 数字化转型推动着职业教育的深刻变革。以宿迁市为例,深入探讨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通过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促进区域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宿迁市教育的特殊性和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创新性地提出了“四驱共进”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行动模型;基于对相关文献和案例资料的综合研究,构建了“基础—核心—支持”的理论框架与“目标—策略—行动”的实践框架。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有效地提升了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和师生信息素养,缩小了区域校际之间专业建设差距。宿迁职业教育的这种管理机制、实践经验和创新举措,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也有力地推动了区域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专业教学资源库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案例研究 框架模型
下载PDF
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理论框架、现实阻碍及有效路径
16
作者 郑雯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23-128,共6页
以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从基本特征、显著优势、指导原则、价值意蕴入手对整个工作的理论框架进行构建。然后立足于现实情况,对阻碍工作深入推进的平台因素、协同因素、主体因素、安全因素展开全面... 以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从基本特征、显著优势、指导原则、价值意蕴入手对整个工作的理论框架进行构建。然后立足于现实情况,对阻碍工作深入推进的平台因素、协同因素、主体因素、安全因素展开全面分析。最后以消除现实阻碍为核心来构建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从加强平台建设、提升协同程度、强化素养培育、重视安全防范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和红色资源应用相结合,为思政教育在新时代实现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从教育层面落实好、实现好、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 高校思政教育 理论框架 主体协作 平台建设
下载PDF
聚焦“十大安全”的数字孪生三峡工程高质量发展探索
17
作者 黄艳 郑浩 王权森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2期79-88,共10页
数字孪生三峡兼具工程与流域特性,在长江流域管理、三峡工程“十大安全”保障上发挥了数字赋能关键作用,是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体现。以数字孪生三峡前期试点建设为基础,系统梳理了进一步提升三峡工程枢纽安全、信息系统安全、库容安全、... 数字孪生三峡兼具工程与流域特性,在长江流域管理、三峡工程“十大安全”保障上发挥了数字赋能关键作用,是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体现。以数字孪生三峡前期试点建设为基础,系统梳理了进一步提升三峡工程枢纽安全、信息系统安全、库容安全、地质安全、水质安全、防洪安全、航运安全、供水安全、河道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十大安全”保障能力建设需求,提出了数字孪生三峡提升工程建设目标为数字孪生能力持续提升、助力三峡工程运行管理提质增效能力建设;构建了包括业务应用、数字孪生平台、信息化基础设施、物理流域在内的总体框架;提出了涵盖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底板、模型平台(含模型)、知识平台(含知识)、业务应用、保障体系的数字孪生三峡提升工程建设思路及建设方案;探索提出了提升数据覆盖能力以支撑孪生功能实现的水利卫星建设方案,并以量化指标体系方式设置预期效果,以期进一步完善数字孪生体系建设方案,实现数字孪生三峡成果持续迭代优化,科技赋能促进三峡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打造世界水工程安全运行管理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三峡工程 水利卫星 十大安全 建设框架 应用效益
下载PDF
复杂约束条件下的无线资源优化:AI视角下的方法和洞察
18
作者 李洋 徐凡 +1 位作者 张纵辉 刘亚锋 《移动通信》 2024年第7期73-79,共7页
针对无线资源优化问题中普遍存在的复杂约束条件,详细梳理了各种基于AI的优化方法。尽管现有基于AI的优化方法在各种功率分配和波束赋形设计问题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大多数方法考虑的问题都仅仅配备较为简单的约束条件(例如功率预算约... 针对无线资源优化问题中普遍存在的复杂约束条件,详细梳理了各种基于AI的优化方法。尽管现有基于AI的优化方法在各种功率分配和波束赋形设计问题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大多数方法考虑的问题都仅仅配备较为简单的约束条件(例如功率预算约束条件),这些约束条件可以通过简单的投影操作得到满足。然而,对于更为复杂的约束条件,例如非凸的服务质量约束条件,其优化变量和无线信道通常是耦合的,如何有效处理非凸耦合的约束条件仍然是一个较大挑战。针对复杂约束条件下的无线资源优化问题,将现有基于AI的优化方法分为三类:监督学习方法、惩罚学习方法和拉格朗日对偶方法,并对这三类方法的适用性和不足作了细致的分析。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增广拉格朗日法的惩罚-对偶学习框架,通过交替训练两个独立的神经网络,分别用以推断原问题的解和相应的拉格朗日乘子。此外,将所提出的惩罚-对偶学习框架应用于两个典型的无线资源优化问题上,并通过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惩罚-对偶学习框架在约束违反和计算时间方面,分别优于当前最先进的AI和传统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资源优化 学习优化 非凸优化 惩罚对偶 复杂约束
下载PDF
基于数据中心的深圳市国土综合调查信息化建设
19
作者 李春阳 包颖 唐岭军 《北京测绘》 2024年第7期960-966,共7页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信息化建设是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当前深圳市各项调查独立实施、业务协同困难、数据获取手段传统、支撑系统或模块较为分散,全要素智能提取、全过程综合管理、信息高效共享的工作局面...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信息化建设是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当前深圳市各项调查独立实施、业务协同困难、数据获取手段传统、支撑系统或模块较为分散,全要素智能提取、全过程综合管理、信息高效共享的工作局面尚未完全形成。本文在深圳市国土综合调查框架体系下,分析了当前业务流程、数据流转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状况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基于统一数据中心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的建设思路和框架,并从常态化变化发现、调查数据智能获取手段、模块可插拔及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探讨了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路径。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2022年变化发现数据汇聚成果及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综合管理系统原型,为后续实现深圳市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信息化提供基础,也为其他市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调查 全流程数字化 框架设计 数据中心 遥感智能提取
下载PDF
数字资源权益状况描述框架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静羽 黄金霞 +1 位作者 王昉 章岑 《数字图书馆论坛》 CSSCI 2019年第9期9-15,共7页
本文通过调研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权益状况并结合图书馆业务需要,提出一套面向服务的数字资源权益描述框架,包括总框架和针对不同类型资源的补充权益信息,用于对图书馆所获取的商业数字资源、开放数字资源和自建数字资源的权益状况描述.... 本文通过调研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权益状况并结合图书馆业务需要,提出一套面向服务的数字资源权益描述框架,包括总框架和针对不同类型资源的补充权益信息,用于对图书馆所获取的商业数字资源、开放数字资源和自建数字资源的权益状况描述.同时,应用这一框架提出"建立‘从资源输入到资源输出’的权益信息"以响应图书馆服务的工作流程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源 权益 描述框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