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新闻周刊镜像下的中国形象——基于1949-2013年德国《明镜》周刊封面的中国符号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蔡馥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78,共8页
国家形象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国家形象不仅是传播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被塑造的结果。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于促进国家间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将德国《明镜》周刊封面上的中国符号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该刊自1949... 国家形象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国家形象不仅是传播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被塑造的结果。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于促进国家间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将德国《明镜》周刊封面上的中国符号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该刊自1949年至2013年共50幅涉及中国符号的封面图片,通过对《明镜》周刊封面上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出现的中国符号的研究,勾勒出《明镜》周刊镜像下的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媒体 《明镜》 《明镜》周刊封面 中国形象 符号分析
下载PDF
2007年德国“黄色间谍”案解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衣新发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1年第4期50-61,共12页
论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系统分析发表于2007年8月27日德国《明镜》周刊的14页长篇报道《沙粒原理》,从论点、论据和论证等角度解读其论证结构,按时间脉络展现在德华侨华人以"舆论反击""示威抗议"和"法律诉讼&... 论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系统分析发表于2007年8月27日德国《明镜》周刊的14页长篇报道《沙粒原理》,从论点、论据和论证等角度解读其论证结构,按时间脉络展现在德华侨华人以"舆论反击""示威抗议"和"法律诉讼"等形式进行的回应与反击,并从该案的原因、后果等方面做了分析与反思,认为在德华侨华人针对《明镜》周刊不实报道所开展的舆论反击、示威抗议和法律诉讼等活动,有的放矢,用的是德国人能理解和认同的方式、语言与程序,没有空洞的宣传,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华侨华人 国际关系 明镜周刊 沙粒原理 黄色间谍 辱华宣传
下载PDF
聚酯纱捻度对聚酯/氨纶空气包覆纱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M.Burji P.V.Kadole +2 位作者 K.V.Lokesh 周蕊(译) 颜雪(校) 《国际纺织导报》 2016年第4期24-26,共3页
弹性纱常用于运动紧身衣、压缩绷带,以及改善普通紧身服装的功能性,有利于人体运动和能量的迅速恢复。这些服装绝大部分用于短期的体育活动,适用于人们需要无限能量和力量的状况。评估动态弹性回复性能和回复率,以研究纱线和织物对提高... 弹性纱常用于运动紧身衣、压缩绷带,以及改善普通紧身服装的功能性,有利于人体运动和能量的迅速恢复。这些服装绝大部分用于短期的体育活动,适用于人们需要无限能量和力量的状况。评估动态弹性回复性能和回复率,以研究纱线和织物对提高运动员耐力水平的贡献是非常必要的。研究了聚酯纱捻度对聚酯/氨纶空气包覆纱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每米纱线的节点数、动态弹性回复率(DER)和回复率(RR)随聚酯包覆纱捻度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包覆纱 捻度 动态弹性回复率 弹性回复率
下载PDF
多模态图文语篇的互文性分析——以德国《明镜》周刊的封面语篇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莹 辛斌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1,共5页
互文性是语篇的基本属性,并且在某些多模态语篇中表现突出,但目前国内外的多模态语篇分析尚未对语篇的互文性给予足够关注。本文选取德国《明镜》周刊的封面语篇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探讨分析这类语篇的互文性的理论路径,而后结合实例,说... 互文性是语篇的基本属性,并且在某些多模态语篇中表现突出,但目前国内外的多模态语篇分析尚未对语篇的互文性给予足够关注。本文选取德国《明镜》周刊的封面语篇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探讨分析这类语篇的互文性的理论路径,而后结合实例,说明如何考察这类语篇在形式和意义生成方面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多模态语篇分析 封面语篇 《明镜》周刊 德国
原文传递
德国媒体中的北京形象:基于《明镜》周刊2000—2015年涉京报道的批判性话语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剑 董晓伟 袁文瑜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8年第2期57-61,共5页
本文对2000至2015年《明镜》周刊涉京报道进行批判性话语分析。研究发现,在主题报道中,中德之间密切的经贸关系鲜有涉及,重点关注政治、文化、环境等领域,且都呈现出负面形象。这表明德国媒体依然沿袭意识形态的偏见去塑造北京形象,并... 本文对2000至2015年《明镜》周刊涉京报道进行批判性话语分析。研究发现,在主题报道中,中德之间密切的经贸关系鲜有涉及,重点关注政治、文化、环境等领域,且都呈现出负面形象。这表明德国媒体依然沿袭意识形态的偏见去塑造北京形象,并反映出两国存在的政治意识形态、历史发展经历、社会历史和风俗、语言文化等多方面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并未在全球化的经济融合中得到弥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形象 《明镜》周刊 批判性话语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