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erences of Phenomenological Reduction and Fusion of Horizons in Analyzing Literary Works——Analysis of Hawthorne's Young Goodman Brow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henomenological Reduction and Fusion of Horizons
1
作者 李宁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6期161-162,167,共3页
Edmund Husserl's first important move about phenomenology is the"phenomenological reduction"which means that we should reduce the external world to the contents of our consciousness alone. However, Hans-... Edmund Husserl's first important move about phenomenology is the"phenomenological reduction"which means that we should reduce the external world to the contents of our consciousness alone. However, Hans-Georg Gadamer holds the opinion that all interpretation of a past work consists in a dialogue between past and present(Eagleton, T. 2009:62). Gadamer's famous theory is fusion of horizons which means that the event of understanding comes about when our own"horizon"of historical meanings and assumptions"fuses"with the"horizon"within which the work itself is placed. The present thesis takes Hawthorne's YoungGoodmanBrown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when readers apply the two different theo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ENOMENOLOGICAL Reduction Edmund HUSSERL fusion o
下载PDF
Politicizing the queue: The soci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symbolism of hair in Qing dynasty and young republican China
2
作者 DING Li-li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0年第12期53-58,共6页
The human body, such as hair, serves as a prism through wh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are effectively refracted. Despite it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the role of hair, however, remains curiously ... The human body, such as hair, serves as a prism through wh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are effectively refracted. Despite it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the role of hair, however, remains curiously a marginalized subject among the renewed interests on the body in the academic field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ttempts to politicize the queue from 3 perspectives: maintaining a certain prescribed hairstyle is a top-down gesture to construct national conformity; the boundary between Manchu and Han is invoked and reinvented through the battles surrounding the queue politic in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 the widespread debate between keeping the queue and cutting the queue at the turn of the 20th century epitomizes the haunting rhetoric of traditionalism and modernism pursuit of modernity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UE HAIRSTYLE politic social cultural symbolism Chinese Confucius Qing dynasty Republican China manchu Han
下载PDF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graph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被引量:1
3
作者 LIU Dongbo WEI Changfa +1 位作者 XIA Shuaishuai YAN Junfeng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22年第4期394-405,共12页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knowledge graph of“disease-syndrome-symptom-method-formula”in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Shang Han Lun,《伤寒论》)for reducing the fuzziness and uncertainty of data,and for laying a foun...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knowledge graph of“disease-syndrome-symptom-method-formula”in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Shang Han Lun,《伤寒论》)for reducing the fuzziness and uncertainty of data,and for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later knowledge reasoning and its application.Methods Under the guidance of experts in the classical formul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the method of“top-down as the main,bottom-up as the auxiliary”was adopted to carry out knowledge extraction,knowledge fusion,and knowledge storage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the disease,syndrome,symptom,method,and formula for the original text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and so the knowledge graph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was constructed.On this basis,the knowledge structure query and the knowledge relevance query were realized in a visual manner.Results The knowledge graph of“disease-syndrome-symptom-method-formula”in the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was constructed,containing 6469 entities and 10911 relational triples,on which the query of entiti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can be carried out and the query result can be visualized.Conclusion The knowledge graph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systematically realizes its digitization of the knowledge system,and improves the completeness and accuracy of the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disease-syndrome-symptom-treatment-formula”,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sharing and reuse of knowledge can be obtained in a clear and efficient 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Shang Han Lun 《伤寒论》) Knowledge graph ONTOLOGY Graph database Knowledge extraction Knowledge fusion
下载PDF
从满汉接触底层看北京官话“敞开(儿)”的副词化
4
作者 杨春宇 巩瑶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3-59,共7页
北京官话“敞开(儿)”一词由于受到清代满语的影响,在原有动词基础上又衍生了情状副词的性质和用法,具有很强地域性和独特性。论文基于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古代汉语语料库中含有情状副词“敞开(儿)”的语料进行... 北京官话“敞开(儿)”一词由于受到清代满语的影响,在原有动词基础上又衍生了情状副词的性质和用法,具有很强地域性和独特性。论文基于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古代汉语语料库中含有情状副词“敞开(儿)”的语料进行耙梳整理,分析了北京官话方言词“敞开(儿)”副词化的特殊来源、过程及其用法分布等问题,并试从满汉接触底层的视角进行解释,认为“敞开(儿)”的副词化用法,来源于满语回归词“cangkai”,具体的底层来源应是无圈点满文“敞盖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敞开(儿)” 北京官话 满汉接触底层 敞盖儿 副词化
下载PDF
清代满汉关系研究综述
5
作者 刘小萌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24,共20页
清朝统治268年,满汉关系始终是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一条重要线索。这一线索的演变,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清朝的兴衰,而且对近代中国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本着详近略远的原则,本文将海内外研究分为四个部分加以综述。第一部分是基础研... 清朝统治268年,满汉关系始终是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一条重要线索。这一线索的演变,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清朝的兴衰,而且对近代中国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本着详近略远的原则,本文将海内外研究分为四个部分加以综述。第一部分是基础研究,梳理研究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第二部分至第四部分包括三个主题:清入关前的满汉关系研究、以八旗制度为中心的满汉关系研究、鸦片战争至辛亥时期的满汉关系研究,附带介绍民国时期满汉关系研究。为推进这项研究,结语从研究时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视野、史料挖掘、概念澄清等六个方面略陈己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八旗 满汉关系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汉藏文化交融背景下的安多地区藏族建筑檐下装饰构件做法研究
6
作者 李江 刘纯溪 +1 位作者 杨菁 刘亚如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5期6-11,共6页
安多地区是我国三大藏区之一,处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盆地过渡的关键地带。在汉、藏建筑文化交流与碰撞的背景下,安多地区藏族建筑基于自身地域特点发展出了“摞活”“挑头檩”“挂牌”“花板代栱”等类型多样、兼具汉... 安多地区是我国三大藏区之一,处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盆地过渡的关键地带。在汉、藏建筑文化交流与碰撞的背景下,安多地区藏族建筑基于自身地域特点发展出了“摞活”“挑头檩”“挂牌”“花板代栱”等类型多样、兼具汉藏融合特点的檐下装饰构件做法,极大丰富了藏族建筑异彩纷呈的整体面貌。以往安多地区受到了地理尺度巨大、科研力量欠缺等研究限制,而如今成为“一带一路”沿线的热点区域后,其地域性营造特征又面临着特色丧失的显著趋同化威胁,亟需对安多地区藏族建筑具有代表性和多样化的檐下装饰构件做法开展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文化交融 安多地区 藏族建筑 檐下装饰构件
下载PDF
民族文学内地化探究——以师范为中心
7
作者 王海滨 李晓旋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17,共10页
清代白族诗人师范的杜诗接受活动是众多白族诗人向中华文化学习的个案之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作为滇西文献大家,师范读书广博,其诗作能明显看出取法杜诗的痕迹。汉文化的强大影响力、清诗在云南的发展演变的规律、云南... 清代白族诗人师范的杜诗接受活动是众多白族诗人向中华文化学习的个案之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作为滇西文献大家,师范读书广博,其诗作能明显看出取法杜诗的痕迹。汉文化的强大影响力、清诗在云南的发展演变的规律、云南诗学的复古风气以及与杜甫相似的人生遭际都促成了师范学杜的动因。对于师范本人来说,杜甫的人格魅力和诗学成就影响了其诗歌的创作,其诗作中艺术成就最高的诗歌就是模仿杜甫的现实主义之作。在师范的人品和诗品的影响下,形成了以其为核心的清代白族师氏作家群以及白族作家圈。可以说,以师范为代表的清代白族诗人,在苍洱之境的熏陶下,民族气质与中华文化碰撞间,开辟了白族文化内地化的又一新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白族文学 师范 白族诗人 内地化
下载PDF
神话视域下中国北方满-通古斯语族与汉族古代文化模式比较研究
8
作者 李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5,共8页
中国北方满-通古斯语族与汉族的古代神话所反映的价值观分别以萨满文化和儒释道文化为核心,其内涵相异而理念日益趋同;二者的古代行为方式分别体现为以“知耻和感性”为基础的类似“酒神型”文化样态及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类似“日... 中国北方满-通古斯语族与汉族的古代神话所反映的价值观分别以萨满文化和儒释道文化为核心,其内涵相异而理念日益趋同;二者的古代行为方式分别体现为以“知耻和感性”为基础的类似“酒神型”文化样态及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类似“日神型”文化样态,其样式相异而态势日益趋同。相异性根植于地理条件及经济基础的差异,趋同性根植于数千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融互渗。满-通古斯语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分属于萨满文化圈和汉文化圈,基于二者持续的良性互动,萨满文化因汉文化的不断叠压实现与汉文化的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模式多元一体的孕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通古斯语族 汉族 神话 文化模式
下载PDF
从主体间性看彝族汉语诗歌艺术语言的视域融合
9
作者 周敏 耿好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8-71,共4页
彝族汉语诗歌艺术语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学实践,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彝族汉语诗歌反映彝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内涵和审美心理。彝族汉语诗歌艺术语言在创作主体到发话主体视域融合中生成,在文学阐... 彝族汉语诗歌艺术语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学实践,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彝族汉语诗歌反映彝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内涵和审美心理。彝族汉语诗歌艺术语言在创作主体到发话主体视域融合中生成,在文学阐释和审美活动的主体间性中实现,在发话主体召唤结构和接受主体期待视野中,求真和想象成为推动彝族汉语诗歌艺术语言视域融合的心理机制,在场与缺席、互文与创造是触发视域融合的根本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彝族汉语诗歌 艺术语言 视域融合
下载PDF
红色在清代皇家建筑中的应用研究——以坤宁宫为例
10
作者 杨子媛 《设计艺术研究》 2024年第4期145-149,160,共6页
旨在通过研究红色系装饰在清代坤宁宫建筑内外空间的应用所体现出的特点,以及皇家洞房装饰的本源探究,揭示清代皇家建筑空间的色彩应用特征。通过对清代史料分析、近现代文物研究文本解读,以及对中国惯用色名色彩值对比等研究方法,对坤... 旨在通过研究红色系装饰在清代坤宁宫建筑内外空间的应用所体现出的特点,以及皇家洞房装饰的本源探究,揭示清代皇家建筑空间的色彩应用特征。通过对清代史料分析、近现代文物研究文本解读,以及对中国惯用色名色彩值对比等研究方法,对坤宁宫中室内红色装饰陈设品进行探查。分析坤宁宫营造装饰用品的制作工艺与色彩象征具有鲜明的满汉文化共同作用的特征,折射出清代统治阶级对于色彩的运用的深层含义。室内装饰色彩反映出清朝满族文化对汉族前朝文化的传承与融合,红色在坤宁宫中的使用有助于清朝封建统治者对幅员辽阔的中国进行文化、思想和资源的掌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坤宁宫 红色系 清代皇家建筑 满汉文化
下载PDF
论满语拟声拟态词——以《兼汉满洲套话》和《清文指要》为中心
11
作者 齐膺军 秀云 《满语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71-80,共10页
拟声拟态词通过象征性的语音来摹仿表达人与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和各种状态。满语中存在为数众多的拟声拟态词。通过对《兼汉满洲套话》和《清文指要》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进行统计、归纳、总结和分析,证实满语拟声拟态词具有使用频率高、... 拟声拟态词通过象征性的语音来摹仿表达人与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和各种状态。满语中存在为数众多的拟声拟态词。通过对《兼汉满洲套话》和《清文指要》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进行统计、归纳、总结和分析,证实满语拟声拟态词具有使用频率高、数量众多的特点,厘清该类词汇的基本特征及在满语文表达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语 拟声拟态词 《兼汉满洲套话》 《清文指要》
下载PDF
“不分满汉,但问旗民”--对清代满汉关系研究中“旗民界限”视角的反思
12
作者 张欢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6-34,共9页
“旗民界限”视角在清代满汉关系研究中备受重视,但学界对于“旗民界限”的性质存在重大争议。在“不分满汉,但问旗民”这一话语的影响下,一些学者惯于从“二元对立”的角度出发来理解“旗民界限”。然而,大量研究表明“旗民界限”的性... “旗民界限”视角在清代满汉关系研究中备受重视,但学界对于“旗民界限”的性质存在重大争议。在“不分满汉,但问旗民”这一话语的影响下,一些学者惯于从“二元对立”的角度出发来理解“旗民界限”。然而,大量研究表明“旗民界限”的性质不是“二元对立”——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二元合一”的。在辨析各种观点基础上,笔者提出反思“旗民界限”视角的若干进路,以飨学界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民界限” “不分满汉 但问旗民” 二元对立 二元合一
下载PDF
从骆秉章抚湘看咸丰朝权势的汉长满消
13
作者 王毓伟 刘志鸿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1-97,125,共8页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骆秉章两次抚湘,时长近十年。因八旗、绿营屡战屡败,清朝遂将军事希望寄托于湘军等团练武装。由此引发兵权转移。抚湘近十年的骆秉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亚于曾国藩。为激励湘军作战以挽救清朝统治,骆秉章大行保举,...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骆秉章两次抚湘,时长近十年。因八旗、绿营屡战屡败,清朝遂将军事希望寄托于湘军等团练武装。由此引发兵权转移。抚湘近十年的骆秉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亚于曾国藩。为激励湘军作战以挽救清朝统治,骆秉章大行保举,并力求清廷让戴罪之能人留营效力。出于人文关怀和激励将弁死战之目的,骆秉章不断上奏,请求抚恤和褒奖阵亡将士。骆秉章为君分忧,却无意间推动汉人逐渐握有兵权,掌控地方,并帮助汉人在精神文化领域建立起满人无法比拟的形象,促成了咸丰时期权势的汉长满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秉章 抚湘 权势 汉长满消
下载PDF
清代女性服饰的满汉文化交融体现
14
作者 唐硕 《西部皮革》 2024年第15期137-140,共4页
满族与汉族的文化因清代特殊的历史背景而深度交融,使清代女性的服装呈现出满汉两制并存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着装风尚的演变,满汉两族女性的服装开始相互影响并最终走向了融合。文章以这种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女性服饰变化为视角,通... 满族与汉族的文化因清代特殊的历史背景而深度交融,使清代女性的服装呈现出满汉两制并存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着装风尚的演变,满汉两族女性的服装开始相互影响并最终走向了融合。文章以这种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女性服饰变化为视角,通过罗列和对比的方法诠释满族与汉族服饰融合的过程,明晰民族融合的必然性,为民族服饰文化传承和服饰变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汉服饰 清代女性服饰 民族融合 文化融合
下载PDF
韩江中上游地区的崩岗分布特征
15
作者 刘娜 张恒 +2 位作者 邓璨露 吴家龙 熊元康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28,共14页
选取韩江中上游地区2016—2022年的Sentinel-1/2卫星星座遥感影像和其他辅助数据,基于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区域尺度的崩岗识别和崩岗影响因子测度。结果表明:1)分类模型的总体精度达到84%,Kappa系数为0.8。其中,崩岗识别的用户精度和生产... 选取韩江中上游地区2016—2022年的Sentinel-1/2卫星星座遥感影像和其他辅助数据,基于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区域尺度的崩岗识别和崩岗影响因子测度。结果表明:1)分类模型的总体精度达到84%,Kappa系数为0.8。其中,崩岗识别的用户精度和生产者精度都超过95%,且其FScore为0.97。2)截至2022年,韩江中上游地区的崩岗侵蚀面积共有435.5 km^(2),各县(市、区)崩岗侵蚀面积差异明显,年变化趋势不一。其中,五华县崩岗侵蚀面积最多(199.2 km^(2)),其年平均变化率为16.29 km^(2)/a。梅江区崩岗侵蚀面积最少(1.6 km^(2)),其年平均变化率为0.18 km^(2)/a。3)韩江中上游地区崩岗发生概率与高程、坡度、植被覆盖、地质类型、人口密度、大气压、降雨量、经向风速、纬向风速和风速等10个因素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在一定的变化范围内,高程、坡度、地质类型、大气压、经向风速、纬向风速和风速对研究区崩岗发生为正向影响,植被覆盖、人口密度和降雨量对崩岗发生为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多源数据融合 土地覆盖类型监测 随机森林分类 LOGISTIC回归模型 赤池信息量准则 韩江中上游地区
下载PDF
清末重臣端方化除满汉畛域思想探析
16
作者 喻大华 安晓颖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31-137,共7页
化除满汉畛域思想是晚清统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提出的政治主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化除满汉畛域的目的是消弭革命、强国和解决旗人生计问题,其实质仍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端方主张通过裁撤驻防、移屯别居、改革官制、统一法制等... 化除满汉畛域思想是晚清统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提出的政治主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化除满汉畛域的目的是消弭革命、强国和解决旗人生计问题,其实质仍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端方主张通过裁撤驻防、移屯别居、改革官制、统一法制等方法化除满汉畛域,具有倡导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进步意义,为清朝皇室最终接受“五族共和”做出了历史贡献。当然,囿于时代和身份其思想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端方 满汉畛域 化除
下载PDF
清代蒙古族与汉族商贸空间的开拓与文化耦合
17
作者 邢莉 赵月梅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6-130,共5页
清代以来,蒙古族与汉族在蒙古高原开拓了广泛的商贸空间,并创立了具有特点的商贸运作模式,促成文化耦合。这是清代蒙古高原的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交融与互动的标识之一。这一时期蒙古族与汉族商贸文化的交融与互动是在面对世界资本主义... 清代以来,蒙古族与汉族在蒙古高原开拓了广泛的商贸空间,并创立了具有特点的商贸运作模式,促成文化耦合。这是清代蒙古高原的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交融与互动的标识之一。这一时期蒙古族与汉族商贸文化的交融与互动是在面对世界资本主义挑战的背景下发生的。其不仅推动了内蒙古地域商贸文化的发展,成为今日实现城镇化的前奏,而且说明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在全世界造成的强势冲击草原民族与农耕民族已形成一个强大的合力,蒙古族与汉族在商贸文化的互动与合作中实现了国家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蒙古族 汉族 商贸 耦合
下载PDF
飞来峰元代佛教造像的“汉藏融合”特质及成因分析
18
作者 刘凯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6-162,共7页
杭州飞来峰元代佛教造像呈现出浓厚的“汉藏融合”特质。这主要表现为藏传佛教造像的“汉化”发展,同时也表现为汉传佛教造像的“涵化”发展,即对西夏藏传佛教美术、“西天梵相”造像风格的接受和改造。并且,飞来峰佛教造像的内容和审... 杭州飞来峰元代佛教造像呈现出浓厚的“汉藏融合”特质。这主要表现为藏传佛教造像的“汉化”发展,同时也表现为汉传佛教造像的“涵化”发展,即对西夏藏传佛教美术、“西天梵相”造像风格的接受和改造。并且,飞来峰佛教造像的内容和审美选择也体现了汉藏佛教观念的融合与调适。飞来峰元代佛教造像这一艺术特征是在佛教造像风格传承、赞助人观念选择以及时代文化背景综合影响下造就的,反映出华夏文明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包容与互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来峰 元代佛教造像 汉藏融合
下载PDF
融合与共生:新时期以来蒙汉女性写作流变及比较研究
19
作者 包天花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0期67-71,共5页
新时期以来,蒙汉两个不同民族的女性写作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主题、文化立场、性别姿态等多个方面有相通亦有差别:其重合之处或是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背景下某些共同文化议题的思索与表达,抑或是某些当代中国女性共同经验的展露,同... 新时期以来,蒙汉两个不同民族的女性写作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主题、文化立场、性别姿态等多个方面有相通亦有差别:其重合之处或是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背景下某些共同文化议题的思索与表达,抑或是某些当代中国女性共同经验的展露,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表明蒙汉民族文学、文化的深度融合。而蒙汉女性写作的局部差异,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同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在文学层面的折射,亦是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化与民族合和共生的体现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蒙汉女性写作 融合 共生
下载PDF
藏传佛教中汉乐遗存研究述要
20
作者 银卓玛 《西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1期20-27,共8页
通过对藏传佛教中汉传佛教音乐遗存的相关研究文献的搜集、分类与研读,对现有成果进行分析,概述重要学者和文献以及不同视角、观点及方法等,可有助于较全面地了解该领域国内外的基本学术理念和研究现状。对藏传佛教音乐中汉传佛教音乐... 通过对藏传佛教中汉传佛教音乐遗存的相关研究文献的搜集、分类与研读,对现有成果进行分析,概述重要学者和文献以及不同视角、观点及方法等,可有助于较全面地了解该领域国内外的基本学术理念和研究现状。对藏传佛教音乐中汉传佛教音乐遗存问题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汉传佛教音乐 汉藏佛教音乐文化交流 文化交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