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Analysis of Oriental Tendency in The Lost Daughter of Happi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Imagology
1
作者 王源锦 《海外英语》 2020年第21期222-224,共3页
Yan Geling’s novel The Lost Daughter of Happiness rebelled to the tendency of Orientalism in the current Western con⁃text.Analyzing this fi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subject cross-cultural imagology confor... Yan Geling’s novel The Lost Daughter of Happiness rebelled to the tendency of Orientalism in the current Western con⁃text.Analyzing this fi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subject cross-cultural imagology conforms to the context of cross-cul⁃ture,the need of Chines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to complex characters.Starting from the image of The Lost Daughter of Happiness,Chinese workers and Chris,taking the method of textual analysis and literature reading,this thesis aims to interpret“the other”-orientalization tendency about male and female from Western culture and the self-orientalization tendency in narrative ways and writing skills in the fiction.However,as a matter of fact,this way can be seemed as a method of Yan Geling’s endeavor to deconstruct the Orientalism from the narrative means and writing skills in a mask of orientalization,which points out a way for the new immigrant literature,that is,diasporic literature writers can make full use of regional barriers,cultural connections and life experiences to open up an enclave of literature.That is,“the third space”came up with by Homi K.Bhabha,so writers can regard it as an experimental plot to break the Western discourse authentically and establish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gradu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Cultural Imagology yan Geling the Lost Daughter of happiness Orientalization
下载PDF
清代孔府集市及其当代启示
2
作者 孔波 《济宁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6-44,共9页
清代的孔府拥有众多集市,“屯集”因“屯”而设,“义集”因“义”而起,集市贸易与屯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除了经济服务功能外,孔府集市还具有诸多社会性功能,彰显了孔府的特权,强化了佃户的共同体意识,对塑造衍圣公作为弘扬圣道代言... 清代的孔府拥有众多集市,“屯集”因“屯”而设,“义集”因“义”而起,集市贸易与屯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除了经济服务功能外,孔府集市还具有诸多社会性功能,彰显了孔府的特权,强化了佃户的共同体意识,对塑造衍圣公作为弘扬圣道代言人形象起到补充作用。孔府集市管理机制具有广涉性,措施完善但效率低下。孔府集市纠纷常年不断,起因具有明显的趋利性,折射出丰富的社会内涵。清代孔府集市功能的多维性、管理机制的广涉性、集市纠纷的复杂性对推进当代农村集市健康发展均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市 孔府 孔府档案 衍圣公
下载PDF
王夫之对宋儒“寻孔颜乐处”的反思与发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汉民 杨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4-131,共8页
“寻孔颜乐处”是宋儒热议话题之一。周敦颐教二程“寻孔颜乐处”,二程道出“孔颜乐处”之意涵;朱熹继续探求“乐”之功夫,并与陆九渊在寻“孔颜乐处”的径路上产生分歧,出现了“博文约礼”与“克己复礼”功夫论的分野。王夫之指出孟子... “寻孔颜乐处”是宋儒热议话题之一。周敦颐教二程“寻孔颜乐处”,二程道出“孔颜乐处”之意涵;朱熹继续探求“乐”之功夫,并与陆九渊在寻“孔颜乐处”的径路上产生分歧,出现了“博文约礼”与“克己复礼”功夫论的分野。王夫之指出孟子同于孔、颜,三圣一揆,其乐相同。其后,王夫之在学术史层面“及孟子之乐”,扩充了孟子乐处的意涵,并上溯张载,修正程朱、陆九渊内向收敛的寻乐功夫,代以身心与政事交养之径路。此外,在思想史层面,王夫之进一步加强对宋儒“道”优于“治”与以“道”屈“治”的反省,以纾解治统与道统之张力,为后世儒者寻“乐”别开生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孔颜乐处 孟子之乐 治统 道统
下载PDF
《孔丛子》与子思生年问题 被引量:13
4
作者 孔德立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30,共5页
《孔丛子》载有大量孔子和于思的对话,但是,学界普遍认为于思在孔子去世时年龄太小,无法亲受孔子之道,从而怀疑《孔丛子》的史料价值。《史记·孔子世家》等几种子思生年的说法均不能成立。伯鱼比颜回早卒,颜回的卒年是考察子思生... 《孔丛子》载有大量孔子和于思的对话,但是,学界普遍认为于思在孔子去世时年龄太小,无法亲受孔子之道,从而怀疑《孔丛子》的史料价值。《史记·孔子世家》等几种子思生年的说法均不能成立。伯鱼比颜回早卒,颜回的卒年是考察子思生年的下限时间。颜回卒于公元前491年(鲁哀公四年),子思生年不会晚于此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丛子》 子思生年 颜回
下载PDF
严歌苓的叙事意识及其《扶桑》的叙事解读 被引量:6
5
作者 姚晓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75-79,共5页
严歌苓的小说《扶桑》令人注目的主要不在于作品的故事,而是它的叙事态度和叙述方式。严歌苓对叙事形式的兴趣和探索使这部小说的叙事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多种人称的复合叙事和对历史化叙事的刻意追求,是这部作品的重要叙事视角。
关键词 海外华人文学 严歌苓 扶桑 叙事技巧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幸福河湖内涵及实现途径 被引量:3
6
作者 杨芳 董延军 +1 位作者 吴琼 钱树芹 《中国水利》 2023年第16期17-21,共5页
幸福河湖建设是新阶段推动城市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从河湖治理三个阶段的历史脉络梳理出发,剖析幸福河湖建设的新内涵及其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 幸福河湖建设是新阶段推动城市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从河湖治理三个阶段的历史脉络梳理出发,剖析幸福河湖建设的新内涵及其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幸福河湖实现途径框架,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产业资本4个方面综合作用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最后以广州市黄埔区南岗河为例,实证分析提出实现途径的可行性。实践证明南岗河幸福河建设是一个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模式样本,是大湾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河湖 生态文明 高质量发展 实现途径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孔颜之乐”的“接着讲”:冯友兰德性幸福论的三种图景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方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37,共7页
冯友兰的新理学是现代儒家哲学的重要典范。在幸福论的视域中,冯友兰以生活方法为切入点,聚焦普通民众的幸福之路,构建起生活伦理图景中的“大众幸福论”;以人生哲学为切入点,统揽古今各种经典幸福观,呈现出世界哲学图景中的“损益幸福... 冯友兰的新理学是现代儒家哲学的重要典范。在幸福论的视域中,冯友兰以生活方法为切入点,聚焦普通民众的幸福之路,构建起生活伦理图景中的“大众幸福论”;以人生哲学为切入点,统揽古今各种经典幸福观,呈现出世界哲学图景中的“损益幸福论”;以精神境界为切入点,承继儒道释哲学的精神传统,完成了中国精神图景中的“境界幸福论”。综观新理学的整体图景,冯友兰融合中西幸福观,兼顾大众与精英,使一种别开生面的“德性幸福论”得以产生,从而推进了儒家传统“孔颜之乐”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孔颜之乐 新理学 大众幸福 损益幸福 境界幸福
下载PDF
从“孔颜乐处”诠释儒家的和谐思想 被引量:7
8
作者 孔德立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22,共5页
春秋时期形成的礼文化是孔子思想的主要来源。孔子以礼文化的教养为思想起点,援“仁”入“礼”,给传统礼仪注入“仁”的新精神。颜回习“礼”体“仁”,以仁贯通天道,不改其乐。孔子、颜回以此实现了身心的和谐。“孔颜乐处”是儒家和谐... 春秋时期形成的礼文化是孔子思想的主要来源。孔子以礼文化的教养为思想起点,援“仁”入“礼”,给传统礼仪注入“仁”的新精神。颜回习“礼”体“仁”,以仁贯通天道,不改其乐。孔子、颜回以此实现了身心的和谐。“孔颜乐处”是儒家和谐思想的重要范畴,对于当代人的心灵环保,以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颜回 孔颜乐处 和谐
下载PDF
“孔颜之乐”的现代转型:论梁漱溟的新儒家幸福观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方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18,共6页
梁漱溟先生以传统儒家的“孔颜之乐”为根基,凭借深刻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开启了现代儒家幸福观的哲学建构。其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开放性视野,鲜明的“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意识,为现代儒家幸福观的建构提供了崭新的理论框架。生活... 梁漱溟先生以传统儒家的“孔颜之乐”为根基,凭借深刻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开启了现代儒家幸福观的哲学建构。其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开放性视野,鲜明的“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意识,为现代儒家幸福观的建构提供了崭新的理论框架。生活儒学的主旨转向,道德视域中对儒家精神的现代阐释,重新确立了“乐的生活”在儒学中的价值与地位。西方现代生命哲学的融入,“个性伸展”的向上创造,“自然浑融”的生活态度,诸多对于经典人生理论的重新诠释,使儒家德性幸福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新式进路与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先生 孔颜之乐 新儒学 德性幸福
下载PDF
现代德性幸福何以可能——兼论现代幸福观的哲学建构路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方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处于物欲化与世俗化的消费主义时代,人们对"何谓幸福、何种生活"的追问更为必要。三种建构幸福观的哲学方案具有深刻的代表性——社会哲学视野中的"优雅生存";生活哲学维度上的"可能生活";人生哲学视域中... 处于物欲化与世俗化的消费主义时代,人们对"何谓幸福、何种生活"的追问更为必要。三种建构幸福观的哲学方案具有深刻的代表性——社会哲学视野中的"优雅生存";生活哲学维度上的"可能生活";人生哲学视域中的"德性幸福"。优雅生存、可能生活与德性幸福的内在精神相通,均是秉持了广义的德性论的思想内核,现代德性幸福将可能意味着中国幸福观的建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幸福 孔颜之乐 优雅生存 可能生活
下载PDF
从“孔颜乐处”思考儒家的伦理幸福论 被引量:4
11
作者 单纯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19-22,共4页
"孔颜乐处"是宋代儒家提出的一个带有原则性的伦理学命题。它的核心内涵是儒家伦理取向的幸福论,论证形式是具有儒家人文特色的宇宙论、认识论和人生论的三论合一,是先秦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在宋代顺应道家的宇宙论... "孔颜乐处"是宋代儒家提出的一个带有原则性的伦理学命题。它的核心内涵是儒家伦理取向的幸福论,论证形式是具有儒家人文特色的宇宙论、认识论和人生论的三论合一,是先秦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在宋代顺应道家的宇宙论、佛教的认识论和人生论的挑战而产生的新的哲学形态,它的宗旨是"圣人之道",以具有宗教情怀的宇宙观和直觉意识的认识论表达儒家伦理观的超越性,其幸福论的真谛在于"超越苦乐",而不是"以苦为乐"或"苦中作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颜乐处 圣人之道 大小
下载PDF
试论张炎《词源》对后世词论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丘斯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南宋末年 ,词人张炎为总结一代词章而著《词源》。在论著中 ,他推崇白石 ,力倡雅正 ,标举清空。“雅正”是张炎论词的基本原则 ,“清空”则是他论词的理想境界、最高的美学要求。形成于康熙前期的浙西词派 ,以及嘉庆年间由浙西词派衍变... 南宋末年 ,词人张炎为总结一代词章而著《词源》。在论著中 ,他推崇白石 ,力倡雅正 ,标举清空。“雅正”是张炎论词的基本原则 ,“清空”则是他论词的理想境界、最高的美学要求。形成于康熙前期的浙西词派 ,以及嘉庆年间由浙西词派衍变的常州词派 ,其二者的词学理论虽和张炎主雅正、清空的理论一脉相承 ,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他们的理论却不尽相同。由此 ,可以说《词源》代表了词论的一个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炎 雅正 清空 浙西词派 常州词派
下载PDF
“孔颜之乐”与道德修养境界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刚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16,共3页
以“孔颜之乐”表征的道德修养境界在宋明理学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这种不同内涵具体表现为由“与道为乐”到“与道合一”、再由“与道合一”至“顺心任性”的过程。这一过程表明:传统道德修养境界实际经过了由生而无“矩”到... 以“孔颜之乐”表征的道德修养境界在宋明理学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这种不同内涵具体表现为由“与道为乐”到“与道合一”、再由“与道合一”至“顺心任性”的过程。这一过程表明:传统道德修养境界实际经过了由生而无“矩”到学习、遵守“矩”的境界,然后由立“矩”再到“从心所欲”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颜之乐 传统道德修养 有无境界
下载PDF
“七人影评”:香港左派电影批评的里程碑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迎君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95-100,共6页
"七人影评"是香港"光复"后由南来影人组成的左派电影批评,立足于香港《华商报》、《华侨日报》、《大公报》、《文汇报》副刊,歌颂苏联电影,批判美国电影,引导中国电影。这一注重意识形态批评的左派影评模式,主导... "七人影评"是香港"光复"后由南来影人组成的左派电影批评,立足于香港《华商报》、《华侨日报》、《大公报》、《文汇报》副刊,歌颂苏联电影,批判美国电影,引导中国电影。这一注重意识形态批评的左派影评模式,主导当时的香港电影批评,预演新中国初期的电影批评,在不同层面产生长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人影评 香港 左派 夏衍
下载PDF
论程颐的“循理之乐”——寻“孔颜乐处”的生态价值取向 被引量:2
15
作者 洪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20,共5页
作为北宋道学的集大成者,程颐将"孔颜乐处"诠释为"循理之乐",把循礼义之乐融入人生价值中,提出"循礼"就是"循理"。程颐认为,君子循理必先识理,只有学至圣人之道,才能"识理",最后达到... 作为北宋道学的集大成者,程颐将"孔颜乐处"诠释为"循理之乐",把循礼义之乐融入人生价值中,提出"循礼"就是"循理"。程颐认为,君子循理必先识理,只有学至圣人之道,才能"识理",最后达到"循理"之境,即人天统一的乐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颐 孔颜乐处 循理之乐 生态价值
下载PDF
孔颜之乐的精神境界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立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6-134,F0002,共10页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一直延续至今,在“协和万邦”价值观指导下,形成“共识中国”的理念,构建了礼乐文明,以更替巫术文化。自周公制礼作乐,渐成主导的文化意识,礼别乐和。其端始、构建,都是为化解人性中的邪念、淫思,行为...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一直延续至今,在“协和万邦”价值观指导下,形成“共识中国”的理念,构建了礼乐文明,以更替巫术文化。自周公制礼作乐,渐成主导的文化意识,礼别乐和。其端始、构建,都是为化解人性中的邪念、淫思,行为中的贪暴、动乱;激发起人的善心,以至于真善美的境界,而导向孔颜之乐。人是有情的和合存在,这是人普遍具有的一种感受。中西情感有异,是为乐感情感与罪感情感。中国从人性善出发,乐于求道、问道、悟道于自然、社会。人生实践,是多元、多样实践的体悟和感受,而激荡于乐感情感。由于人的无止境的求道,其理论思维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因而构建乐山乐水、乐而忘忧的孔颜之乐的思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境界 孔颜之乐 礼别乐和 乐感罪感
下载PDF
从“孔颜乐处”到自适任情——陈白沙对理学重要命题的超越 被引量:3
17
作者 雍繁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35,共7页
陈白沙的思想上承周敦颐、程颢、邵雍,而与程颐、朱熹不同。这个不同主要表现在对成圣境界——“孔颜乐处”理解的差异上。白沙糅合儒、庄、禅三家思想,在此基础上对上述命题进行了超越性阐释,以自适任情取代“孔颜乐处”的道德伦理内... 陈白沙的思想上承周敦颐、程颢、邵雍,而与程颐、朱熹不同。这个不同主要表现在对成圣境界——“孔颜乐处”理解的差异上。白沙糅合儒、庄、禅三家思想,在此基础上对上述命题进行了超越性阐释,以自适任情取代“孔颜乐处”的道德伦理内涵。这充分表现在他的生活实践方面。另外,白沙心学的超越性也体现出宋明理学本身的矛盾,揭示出理学到心学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孔颜乐处" 超越性 理学 哲学命题 心学 儒学 佛学 道学 生活实践
下载PDF
张炎《词源》研究综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海燕 于广杰 《保定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70-76,共7页
张炎《词源》体现了他主要的词学思想,对当时与后代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人对《词源》的研究几乎从未断绝。20世纪之前,《词源》研究着力于考证其版本内容以及与《乐府指迷》的关系,并阐述了其词学理论的承继与开拓,肯定了它在词史上的... 张炎《词源》体现了他主要的词学思想,对当时与后代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人对《词源》的研究几乎从未断绝。20世纪之前,《词源》研究着力于考证其版本内容以及与《乐府指迷》的关系,并阐述了其词学理论的承继与开拓,肯定了它在词史上的地位。20世纪以来,《词源》开始进入现代学术研究视界,呈现出繁盛局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主要体现在词旨概论、"雅正"考辨、"清空"释解、价值考量与影响等方面。进入新世纪,张炎《词源》研究接续了20世纪末的余绪,并出现视角多元化与体系化、细化的特点,形成了新的研究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炎 《词源》 雅正 清空 词学理论
下载PDF
通俗剧的文人化表达——严浩电影对当今电影文艺片创作的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岳晓英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0年第2期168-173,共6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内地电影文艺片创作处于困境,严浩电影对"传奇故事"与"离奇情感"的偏爱使它们颇具通俗文艺的风貌,但是,无论严浩讲述怎样的故事都掩藏不住其中所蕴含的导演的个人情怀以及他对人生命运的那份感慨,而... 新世纪以来中国内地电影文艺片创作处于困境,严浩电影对"传奇故事"与"离奇情感"的偏爱使它们颇具通俗文艺的风貌,但是,无论严浩讲述怎样的故事都掩藏不住其中所蕴含的导演的个人情怀以及他对人生命运的那份感慨,而客观写实和主观表达兼具的影像风格、主观音乐的大量使用都与严浩电影融故事讲述和个人表达于一体的电影追求息息相关,这为我们今天的电影文艺片创作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电影 严浩 文艺片 叙事 视听语言
下载PDF
《琴操》的作者及其成书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德波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82-87,共6页
关于《琴操》的撰者及其创作年代,据史料记载,主要有两汉之际桓谭说、西晋孔衍说、东汉蔡邕说三种说法。但无论从文本的角度、文献记载的角度还是从著者的生平思想的角度分析,将《琴操》一书的编撰权给予蔡邕无疑都是最有说服力的。... 关于《琴操》的撰者及其创作年代,据史料记载,主要有两汉之际桓谭说、西晋孔衍说、东汉蔡邕说三种说法。但无论从文本的角度、文献记载的角度还是从著者的生平思想的角度分析,将《琴操》一书的编撰权给予蔡邕无疑都是最有说服力的。《琴操》一书产生于东汉音乐文化下移、琴的地位得到提升的历史背景下,是蔡邕本人的音乐天赋、儒道兼修的思想及传奇经历双重作用下的产物,其成书大致在蔡邕流放吴会的十二年间(179~19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操》 蔡邕 桓谭 孔衍 音乐文化 儒道兼修 音乐天赋 吴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