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二之辩与方以智三教合一思想 被引量:3
1
作者 唐艳秋 彭战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0-44,共5页
晚明三教合一达到顶峰,方以智亦预其流。他利用一和二的辩证关系表达了一个圆融的体系,三教皆含摄于其下。方以智认为,"二非定二,二本是一;一不住一,一即是二",一二之间圆融无碍。儒家的"一以贯之",佛家的"三... 晚明三教合一达到顶峰,方以智亦预其流。他利用一和二的辩证关系表达了一个圆融的体系,三教皆含摄于其下。方以智认为,"二非定二,二本是一;一不住一,一即是二",一二之间圆融无碍。儒家的"一以贯之",佛家的"三谛",道家的"无知知"及"无为而无不为",都是这个体系的具体表现,从这个意义上三家是相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三教合一 一二 圆融 思维
下载PDF
论和谐翻译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7,75,共8页
和谐翻译观发源于中西哲学和美学传统以及文学翻译和宗教翻译实践。这是超越直译与意译、形式与内容二元对立的一种协调、折中和圆满的翻译途径,目的是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通顺流畅,同时还要兼顾翻译中的各种要素,以达到圆满调和的理想... 和谐翻译观发源于中西哲学和美学传统以及文学翻译和宗教翻译实践。这是超越直译与意译、形式与内容二元对立的一种协调、折中和圆满的翻译途径,目的是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通顺流畅,同时还要兼顾翻译中的各种要素,以达到圆满调和的理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翻译 文质统一 直译意译兼顾 圆满调和
下载PDF
刘勰论“文心”与“为文之用心”
3
作者 姜晓云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38-41,共4页
在《文心雕龙·序志篇》中 ,刘勰认为 :“夫文心者 ,言为文之用心也。”一方面将“文心”指向创作过程的起点即写作的本质 ,认为“文心”的生成与抒发是自然的 ;另一方面又将“文心”指向创作的终点即写作的目的 ,认为要发挥文章传... 在《文心雕龙·序志篇》中 ,刘勰认为 :“夫文心者 ,言为文之用心也。”一方面将“文心”指向创作过程的起点即写作的本质 ,认为“文心”的生成与抒发是自然的 ;另一方面又将“文心”指向创作的终点即写作的目的 ,认为要发挥文章传统的政治伦理功用。当二者之间产生对立时 ,又主张“情与气谐”式的自然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 "为文之用心" 《文心雕龙》 文学创作 政治伦理功用 写作本质 情理融合
下载PDF
“辞达而已矣”——重读支谦的《法句经序》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福美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80,共4页
三国时期支谦的《法句经序》是现存最早的有关翻译批评的文章。一直以来,对《法句经序》有不同的解读,这直接影响到对支谦翻译观点的理解。本文通过对《法句经序》的文本分析,指出支谦的翻译主张既不是"文"派,也不是"质&... 三国时期支谦的《法句经序》是现存最早的有关翻译批评的文章。一直以来,对《法句经序》有不同的解读,这直接影响到对支谦翻译观点的理解。本文通过对《法句经序》的文本分析,指出支谦的翻译主张既不是"文"派,也不是"质"派,而是文质统一的翻译观,具体到言辞表达上就是"辞达而已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谦 法句经序 文质统一
下载PDF
广东温氏集团企业“和”文化精神的制度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正国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8-31,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影响下的家族制企业文化基于原始血缘伦理关系,具有“和而统”的特点。要适应现代市场竞争,就必须在普适法则的基础上包容多样性,并保持一种有张力的平衡,实现真正的“和而不同”。这需要制度制衡机制,将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影响下的家族制企业文化基于原始血缘伦理关系,具有“和而统”的特点。要适应现代市场竞争,就必须在普适法则的基础上包容多样性,并保持一种有张力的平衡,实现真正的“和而不同”。这需要制度制衡机制,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精神制度化,创建竞争制衡的“和而不同”企业文化。广东温氏集团的成功就在于它实现了这种文化整合与创新,使传统家族制企业在普遍秩序中开拓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氏集团 企业文化 “和而统” 普适法则 竞争制衡 “和而不同”
下载PDF
张载心学思想中的“知”论
6
作者 张金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21-24,共4页
张载心学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知论需做进一步分析。张载的知有三种类型:闻见之知、德行所知、诚明所知;分为两种不同的路径:一种是知识“知”,一种是道德“知”。笔者明确分析了三知的涵义及其内在关系。
关键词 心性关系 闻见之知 德行所知 诚明所知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