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唯物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伟光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6,共13页
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观点和看法。中华优秀传统历史观念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包括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对厚古薄今复古主义历史观的批判思... 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观点和看法。中华优秀传统历史观念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包括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对厚古薄今复古主义历史观的批判思想、民本思想、大同思想、“大一统”思想等,蕴含着与唯物史观相契合的合理因素和创新萌芽,在中国社会历史观发展史上产生了积极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中国化时代化贡献了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智慧。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思想进步历史观的有益成分,有助于进一步实现唯物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思想进步历史观的有机结合,在“两个结合”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中华优秀传统思想 进步历史观 民本思想 大同思想
下载PDF
基于绘画观赏视角的展陈光环境研究
2
作者 杨欣 许景峰 卫冕 《照明工程学报》 2024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为研究基于绘画观赏视角的展陈光环境参数,本文从参观者视觉体验和需求出发,在主观感受层面讨论绘画视觉外观的影响规律并提出分析工具。通过对山水、人物、花鸟类国画的研究发现,3000~5600 K色温展陈光环境更受偏爱,观赏效果与色温高... 为研究基于绘画观赏视角的展陈光环境参数,本文从参观者视觉体验和需求出发,在主观感受层面讨论绘画视觉外观的影响规律并提出分析工具。通过对山水、人物、花鸟类国画的研究发现,3000~5600 K色温展陈光环境更受偏爱,观赏效果与色温高低显著相关;照度50~300 lx时,国画观赏效果与照度显著相关,最佳色温照度组合为5600 K-300 lx。3000 K-50 lx光环境下较低反射率的背景和5600 K-50 lx光环境下较高反射率的背景都能提高观赏效果;3000 K-50 lx光环境下,国画展品的“可见性”和“质感”与展陈背景颜色深浅度相关;5600 K-50 lx光环境下,仅国画展品的“质感”与展陈背景颜色深度相关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视角 国画展品 光环境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文明观及其实践的哲学基础与世界历史意义
3
作者 刘日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100,共12页
因应于当今中国的历史性实践、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要求而开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也形成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独特的现代化文明观。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对近代主体性形而上学进行存在论... 因应于当今中国的历史性实践、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要求而开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也形成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独特的现代化文明观。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对近代主体性形而上学进行存在论变革的思想成果,揭示了内在性主体与社会历史现实之间的断裂,颠覆了西方现代化得以可能的哲学和文化精神根据,由此筹划并展开了超越西方现代化的人类未来文明新图景。对唯物史观以及以此为根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行再阐释,有助于深化理解由独特文明观引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实践的哲学基础和世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中国式现代化 独特文明观 世界历史意义
下载PDF
河流伦理的三个维度:理论渊源、文化积淀与历史实践
4
作者 张俊峰 李杰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2期7-12,共6页
河流伦理虽是针对当下的河流问题提出的,但应把其放在历史的脉络、逻辑中加以理解及建构,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传统文化以及历史实践等三个维度加强建构。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河流伦理的逻辑关联,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河流伦... 河流伦理虽是针对当下的河流问题提出的,但应把其放在历史的脉络、逻辑中加以理解及建构,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传统文化以及历史实践等三个维度加强建构。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河流伦理的逻辑关联,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河流伦理的理论基础;深入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结晶,丰富河流伦理的文化蕴含与中国智慧;充分、系统地总结、汲取历史上的水利经验和教训,既是构建河流伦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又有助于为具体的实践提供历史镜鉴。如此,才能把河流伦理做实、做厚、做通,做成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为促进人类认知观念的转变、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伦理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传统文化 历史实践 中国方案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博物馆的功能确证与建设路径 被引量:3
5
作者 潘红祥 陈双娇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2,共12页
中国民族博物馆历经“民族学标本”陈列、“民族文物”展览、“民族文化遗产”建设三个层级的功能转型。以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的要求观之,现有民族博物馆大多存在单一线性叙事方式需要改进、共创共建“地域性”资源优势需要补强、... 中国民族博物馆历经“民族学标本”陈列、“民族文物”展览、“民族文化遗产”建设三个层级的功能转型。以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的要求观之,现有民族博物馆大多存在单一线性叙事方式需要改进、共创共建“地域性”资源优势需要补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叙事主题缺失的问题。为更好服务于当今主线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坚持以“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建设理念,从中华民族整体性、共同性、实体性,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展馆为载体,激发各民族成员的中华民族共同集体记忆;以文物为媒介,描画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展品为依托,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使民族博物馆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客观存在形态,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叙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博物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历史观 话语叙事体系
下载PDF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文明观 被引量:2
6
作者 杜红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唯物史观与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文明观之间密切相关,新时代挖掘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文明观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应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特别的着力点。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预示了民族史向世界史的转变,今天... 唯物史观与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文明观之间密切相关,新时代挖掘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文明观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应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特别的着力点。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预示了民族史向世界史的转变,今天全球的现代化进程证明世界历史的趋势已经形成。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相比,无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纵向脉络中还是在人类社会整体格局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面临新的境遇,既面临定位中国式现代化在历史脉络中所处阶段的新问题,又面临应对不同文明在同一历史平台竞技的新局面。社会历史境况的转变要求唯物史观自觉应对今天的社会历史现实,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文明观的提出是继“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之后又一重要论断,以唯物史观的共时性展开回应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新境况,同时,唯物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彼此契合、互相成就,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以独特内蕴。故而,只有立足于唯物史观,才能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文明观的深层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观 唯物史观
下载PDF
大历史观视域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四维向度
7
作者 牛婷婷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6,共8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一项具有历史眼光和战略高度的重大命题,具有深厚的大历史观意蕴。大历史观为审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向度、世界向度、整体向度、规律向度提供了哲学视野和思维方式。中...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一项具有历史眼光和战略高度的重大命题,具有深厚的大历史观意蕴。大历史观为审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向度、世界向度、整体向度、规律向度提供了哲学视野和思维方式。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传统文明的现代发展和现代形态,它是与传统文明形态相区分的新样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有机统一的产物,它作为社会主义文明的中国形态生成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是区别于现代西方文明和传统社会主义文明的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表达,它并未背离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主义向度,而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人类社会形态演进规律的具体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人类社会演进的前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下载PDF
经学知识融入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实现路径
8
作者 腾兴建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9期52-56,63,共6页
在儒家经典及历代经学家对经典的阐释即经学中,不仅记录着先秦时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历史叙事和现今的教材体系都难以阐明中华民族交往、... 在儒家经典及历代经学家对经典的阐释即经学中,不仅记录着先秦时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历史叙事和现今的教材体系都难以阐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情况下,将经学知识融入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自己要深入学习和掌握儒家典籍中关于民族史的内容,深入挖掘大学生历史观教育同经学知识的契合点,并努力将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相关史料和理论进行收集整合,开设以中华民族发展史为主线,以经学知识为中心,包含社会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知识在内的选修课,集中系统讲授中华民族发展史,使学生全面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脉络,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观 经学 民族精神 历史观教育 民族融合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成就、基本经验与前景展望
9
作者 金书秦 丁斐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8,共10页
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也包含了在工农、城乡、社会群体之间重构生产关系的向度。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与实践贯穿了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历史进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 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也包含了在工农、城乡、社会群体之间重构生产关系的向度。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与实践贯穿了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历史进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系统把握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坚持从“两个结合”的大历史观看待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农业可持续发展要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抓手,稳定粮食安全基本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三农”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领导 农业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大历史观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四重超越
10
作者 李睿 吴家华 《肇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产生根源、治理主体、逻辑思维和实践落实四个方面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生态观... 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产生根源、治理主体、逻辑思维和实践落实四个方面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生态观对先前生态理论的发展和超越,利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生态观的理论构建,增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促进美丽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观 历史唯物主义 四重超越
下载PDF
群众史观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价值取向的生成逻辑
11
作者 盛宁馨 张有奎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17,共6页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有别于西方现代化逻辑的重要价值取向,借助群众史观的研究视角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这一价值取向的生成逻辑。基于群众史观可以认识到,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的主体、价值享有的主体和价值评价的主体,因此中国式...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有别于西方现代化逻辑的重要价值取向,借助群众史观的研究视角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这一价值取向的生成逻辑。基于群众史观可以认识到,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的主体、价值享有的主体和价值评价的主体,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也必须依靠人民、成果必须由人民共享、发展必须满足人民需要。对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生成逻辑问题的探讨,不仅揭露出中西方对现代化进程和理论的认识差异,也揭露出中西方在实践路径上的本质区别,从而进一步论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相比于西方现代化的优越性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史观 中国式现代化 以人民为中心 生成逻辑
下载PDF
历史观与汉语史研究方法的有机统一——《南北朝译经疑问句研究》评介
12
作者 于峻嵘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1-54,共4页
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近百年间,学界在汉译佛经对汉语发展的影响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佛经作为汉语史口语语料库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进入新世纪,汉译佛经的语言价值被深入发掘,诸多成果为研究打开了新视野。黄娜、石彦霞博士出于对译... 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近百年间,学界在汉译佛经对汉语发展的影响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佛经作为汉语史口语语料库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进入新世纪,汉译佛经的语言价值被深入发掘,诸多成果为研究打开了新视野。黄娜、石彦霞博士出于对译经研究的共同志趣,撰就了《南北朝译经疑问句研究》。此书整合了历史观念与汉语史研究方法,多角度剖析了疑问句,描写了外来成分、文言、白话以及不规范成分,得出了可信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译经 疑问句 历史观 汉语史研究方法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历史建构
13
作者 郭雨钦 《生态文明新时代》 2024年第1期36-44,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与自然关系、现代化与生态化关系的基本看法和总体观点。它的确立既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生态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及中国共产党领...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与自然关系、现代化与生态化关系的基本看法和总体观点。它的确立既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生态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绿色发展理念等科学思想的深刻挖掘,又基于对资本逻辑主导的支配自然观、先污染后治理的单线发展论以及生态殖民主义下的欧洲中心论等西方式现代化生态观的深刻反思。并且这一生态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经历了从我国现代化萌芽期的环境保护观到现代化探索期的可持续发展观,再到新时代以来现代化推进期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的发展历程。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党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断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 生态观 历史建构
下载PDF
“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哲学探析
14
作者 杨延杰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46-52,共7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结合”,旨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更加深刻融合。在社会主义500年的“大历史观”中,在东西方文化哲学平等交融过程中,在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主体向度转换过程中,在构建...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结合”,旨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更加深刻融合。在社会主义500年的“大历史观”中,在东西方文化哲学平等交融过程中,在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主体向度转换过程中,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视域中,“两个结合”都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指向,为全球治理困境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努力贡献东方智慧和“中国方案”,助推科学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模式。“两个结合”的提出是一个历史生成过程,它既有理论生产的实践基础,又有理论创新的现实呼唤,充分体现我们党的重大认识判断在迈向真理过程中的价值合目的性和理论自洽性,对于东西方文化哲学的正向融合具有开创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主体性向度 大历史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历史向度与基本要素 被引量:7
15
作者 孟凡东 石金鑫 李凯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14,共14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不仅是中华民族共同奋斗、共同融合、共同凝聚的历史产物,也是中华民族纵向发展、横向发展、内向发展历史合力的结果。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就是要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中华民族共同性、整体性、统一性,坚持中华各... 中华民族共同体不仅是中华民族共同奋斗、共同融合、共同凝聚的历史产物,也是中华民族纵向发展、横向发展、内向发展历史合力的结果。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就是要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中华民族共同性、整体性、统一性,坚持中华各民族共维国家疆域、共书辉煌历史、共创中华文明、共育民族精神。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历史分期和历史主题出发,论证“四个共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发展向度的主线遵循,揭示其发展的纵向向度、横向向度和内生向度三大历史发展向度,归纳其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形成对中华民族整体历史观的正确认知框架,对于进一步坚定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文明有机体的历史自信、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整体历史观 “四个共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历史发展向度 四大要素
下载PDF
关于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几个相关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建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27,共9页
坚持中华民族历史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知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性的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民族工作经验。主要就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其一,关于中华民族历史观,认为中华民族历史观是... 坚持中华民族历史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知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性的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民族工作经验。主要就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其一,关于中华民族历史观,认为中华民族历史观是一个发展过程,其源头可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展、成熟,作为方法论有其基本要求和内容。其二,关于中华民族的内涵与外延,其内涵具体表现为内部的基础性稳定性结构、多元性多样性结构、同质性共同性结构、自调性自保性自立性结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外延则包括历史上的中华民族与当代中国56个民族。其三,关于中华民族产生、形成的时间,提出中华民族形成于“三代”时期,即“华夏族”,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内在的基本结构已逐渐发育、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同性已初步具备。第四,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多元一体”是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形成了多元性与一体性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及并行发展,这是中华民族存在与发展的基本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观 中华民族 三代 多元一体
下载PDF
作为方法的史料——重读鲁迅《小说旧闻钞》 被引量:1
17
作者 鲍国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45,189,190,共10页
作为一部小说史料专集,鲁迅校录《小说旧闻钞》常常被视为《中国小说史略》的副产品。然而两书之关联,不限于分别承担小说史料和小说史论之职能,一起构成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在《小说旧闻钞》的校录和出版过程中,鲁迅对史料进行... 作为一部小说史料专集,鲁迅校录《小说旧闻钞》常常被视为《中国小说史略》的副产品。然而两书之关联,不限于分别承担小说史料和小说史论之职能,一起构成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在《小说旧闻钞》的校录和出版过程中,鲁迅对史料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减,将杂乱纷繁的史料整合为一部系统的史料专书,有意借助史料承载并呈现自家的小说史观,作为小说史料专书的《小说旧闻钞》由此获得了独立的学术价值与生命力。该书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小说史料读本,成为小说史的另一种书写方式,与《中国小说史略》《唐宋传奇集》一并构成史料、史论与文本相结合的完整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小说旧闻钞》不仅是《中国小说史略》的史料准备,还成为后者学术思路的延展。以小说史观为引领,史料也成为一种方法。《小说旧闻钞》和《中国小说史略》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中体现出互为因果的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旧闻钞》 小说史观 史料 方法
下载PDF
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嬗变的历史观视域理解
18
作者 张丽霞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148,共8页
马克思发现一般规律唯物史观以后,又进一步发现了唯物史观西欧逻辑和唯物史观东方逻辑,列宁发现了唯物史观苏联逻辑,毛泽东、邓小平等发现了唯物史观中国逻辑,习近平发现了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唯物史观中国逻辑是包含毛泽东唯物史... 马克思发现一般规律唯物史观以后,又进一步发现了唯物史观西欧逻辑和唯物史观东方逻辑,列宁发现了唯物史观苏联逻辑,毛泽东、邓小平等发现了唯物史观中国逻辑,习近平发现了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唯物史观中国逻辑是包含毛泽东唯物史观中国逻辑、邓小平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和习近平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历史观视域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唯物史观中国逻辑不断走向理论发展的深处,这表明唯物史观中国逻辑是动态发展的不断实现理论嬗变的哲学理论,其嬗变的原因在于唯物史观中国逻辑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又可以称之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是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在历史领域的哲学话语。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嬗变,不但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不断走向深处的历史使命之中,而且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的创新之中,新时代党的历史观就是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哲学话语的新时代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中国逻辑 历史观 新时代党的历史观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观:生成前提、思想观点与时代价值
19
作者 康秀云 梁志勇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11期40-44,54,共6页
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观,有利于准确把握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内容架构。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观有其独特的生成前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现代化探索,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前提;厘清现代化与文明的关系,彰... 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观,有利于准确把握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内容架构。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观有其独特的生成前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现代化探索,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前提;厘清现代化与文明的关系,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价值取向;总结和概括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评价方法。关于中国现代化历史起源、历史意识、历史动力和历史前景等方面的基本观点,构成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观的思想主张。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观传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提供实践指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观 生成前提 思想观点 时代价值
下载PDF
论习近平大历史观的创新与超越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加文 巫青山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78,共8页
习近平大历史观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唯物史观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内含着深刻的历史哲学意蕴与独特的创新品格。习近平从融通中华传统历史观、扬弃西方历史观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三重维度构建了科学性、创新性... 习近平大历史观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唯物史观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内含着深刻的历史哲学意蕴与独特的创新品格。习近平从融通中华传统历史观、扬弃西方历史观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三重维度构建了科学性、创新性的大历史观话语体系。这一大历史观话语体系立足于中国大地、扎根于中国土壤,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思维为理论底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阐释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习近平大历史观在遵循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内在逻辑基础上揭露了西方历史叙事上的弊端,纠正了西方历史观的各种误导,实现了对西方历史观的超越,在历史本体论、历史主体论和历史辩证法中全景式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新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中华传统历史观 西方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