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ven Decades of China's Fiscal Modernization 被引量:6
1
作者 Yang Zhiyong 《China Economist》 2019年第1期66-93,共28页
After its founding in 1949,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tarted to modernize its fiscal system-an essential part of its broader modernization drive.Its unified and wellfunctioning fiscal system supported the st... After its founding in 1949,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tarted to modernize its fiscal system-an essential part of its broader modernization drive.Its unified and wellfunctioning fiscal system supported the stability of the nascent government,and helped stabilize the economy and restore public order after then.In the era of the planned economy,public finance in the country was put at the service of economic plans while striving to reach a fiscal equilibrium,which wa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t that time.Economic equilibrium,including fiscal,credit and material equilibrium,was perceived as a manifestation of macroeconomic stability.Problem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era of the planned economy led to the launch of a reform and opening-up program-a brilliant chapter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The Third Plenum of the 11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marks a brand-new era of reform and opening-up.In this transformative period,China’s fiscal system was initially decentralized to keep abreast of its“planned commodity economy.”After the goal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reform was announced in 1992,China’s fiscal reforms embarked on a fast track.As China'strived to build a public finance system compatible with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fiscal reforms took place and fiscal policy played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The Third Plenum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held in November 2013 set the goal of the reform to establish a modern fiscal system.Afterwards,China deepened its fiscal reforms,focusing on budget management,taxation and reform of central-local fiscal re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blic finance in china contemporary Chinese fiscal history contemporaryfiscal system MODERNIZATION
下载PDF
The Study of Western Postmodern Philosophy of History in China in the Four Decad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2
作者 DONG Lihe JIN Qianwen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8年第2期254-264,共11页
In the 1960s and 1970s-as strncturalism, post-structuralism, and literary criticism seeped into history--the "linguistic turn" or "narrative turn," leading to what is known as postmodem philosophy of history, took... In the 1960s and 1970s-as strncturalism, post-structuralism, and literary criticism seeped into history--the "linguistic turn" or "narrative turn," leading to what is known as postmodem philosophy of history, took place in Western philosophy of history. In the past forty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especially in the most recent two or three decades, Chinese research on Western postmodem philosophy of history has proceeded from overall review to in-depth research, and then on to reflection, criticism, and even transcendence. Neither the rethinking of historical objectivity and rationality n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convictions about historical reason can work without the profound insights or theoretical tensions of postmodern philosophy of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postmodem philosophy of history in china historical narrative historical tropology historical experience reflection and transcendence
原文传递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hilosophy and Contemporary Studies of Man in China
3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9年第3期77-79,190,共4页
关键词 MAN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hilosophy and contemporary Studies of Man in china
原文传递
思想史、问题域与当代性——《资本论》政治哲学阐释的三条路径
4
作者 高广旭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0,共9页
《资本论》政治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不仅是马克思政治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从政治哲学角度阐释《资本论》的哲学思想,既需要在西方政治哲学的理论谱系中界定《资本论》的政治哲... 《资本论》政治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不仅是马克思政治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从政治哲学角度阐释《资本论》的哲学思想,既需要在西方政治哲学的理论谱系中界定《资本论》的政治哲学意义,也需要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对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理论自觉中解读《资本论》的政治哲学思想的理论特质,更需要立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建构的理论语境,激活《资本论》政治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思想史、问题域和当代性分别在“纵向”“横向”和“坐标系”的意义上,构成推进《资本论》政治哲学思想当代阐释的三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政治哲学 思想史 问题域 当代性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基于“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哲学审视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梦琰 王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共9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成果。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不能仅从知性-理论逻辑来揭示,更需要从历史逻辑揭示其辩证的演进...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成果。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不能仅从知性-理论逻辑来揭示,更需要从历史逻辑揭示其辩证的演进路径。即回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端的源头——古今中西之争,然后“还原”这一文明现代发展的历史内在逻辑,从而站在人类“世界历史”的高度评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意义。这就是“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哲学审视,也是当前亟待推进的。其一,从历史逻辑的起点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逻辑起点并非文明内在自然演化的结果,而是在“古今中西之争”双重辩证逻辑中展开的。即一方面要从民族历史走进现代化的世界历史,另一方面又要走出“东方从属西方”的世界历史,这就是“第二个结合”发生的社会历史辩证法。其二,从普遍性“世界历史”的辩证演进来看,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结合在一起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历史中巩固了其自身主体性,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其三,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作为轴心文明时代世界三大文明形态之一的中华文明,在经历了辩证发展的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之后,最终也将在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上展现典范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二个结合 历史哲学 古今中西 从后思索法
下载PDF
甘肃红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研究
6
作者 刘继华 王诗璇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7-70,共4页
甘肃省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着丰富而独特的红色文化。这些红色文化的内蕴价值高度契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是甘肃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依托。深入挖掘甘肃红... 甘肃省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着丰富而独特的红色文化。这些红色文化的内蕴价值高度契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是甘肃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依托。深入挖掘甘肃红色文化的丰富资源,剖析甘肃红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必要性,并在原则要求的指导下按照学校建设、教师教学等方面设置教学路径,有利于深化甘肃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提升甘肃红色文化影响力,丰富与创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内容与形式,推动教学工作深入浅出、落地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红色文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教学路径
下载PDF
基于“中国梦”与“中国式现代化”视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思路探析
7
作者 王琳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07-312,共6页
在“中国梦”与“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观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应向学生梳理近代以来“中国梦”的形成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要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着厚重的历史底色与普遍的现实内涵,体现了世界现代化... 在“中国梦”与“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观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应向学生梳理近代以来“中国梦”的形成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要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着厚重的历史底色与普遍的现实内涵,体现了世界现代化的普遍规律与中国现代化特殊规律的统一,既彰显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又涵盖了造福人类的“世界梦”.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由此鼓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当代续写
8
作者 高卓坤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立足于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共同理想,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现实化、当代化、中国化的结果,是对马克思历史哲学的继承与发展。它是... 立足于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共同理想,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现实化、当代化、中国化的结果,是对马克思历史哲学的继承与发展。它是建立在资本文明之上的崭新文明形态,它的提出使唯物史观在历史的尺度上得到了传递和继承,它的问世是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当代延续和当代出场。将人类文明放在历史的宏大视野中,在交流中超越文明隔阂,在共存中超越文明冲突,以共在的方式化解世界范围内的文明危机,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马克思历史哲学 当代续写
下载PDF
国史学科建设的正式起步——以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纂工作研讨会为中心的考察
9
作者 王怀乐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4-73,共10页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纂工作研讨会是国史学科发展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此次研讨会不仅为国史研究与编纂提供了明确指导,而且围绕编纂权威国史这一核心任务提出了各项工作安排。在当代中国研究所的组织协调下,各部门、各地区积...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纂工作研讨会是国史学科发展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此次研讨会不仅为国史研究与编纂提供了明确指导,而且围绕编纂权威国史这一核心任务提出了各项工作安排。在当代中国研究所的组织协调下,各部门、各地区积极落实会议精神,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续编《当代中国》丛书,推进部门史与地方史研究,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推动国史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会议也为当前推进国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史学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纂工作研讨会 当代中国研究所
下载PDF
Urban Design in Contemporary China: Consensus and Contention
10
作者 Liu Jinhua Li Min(译) Liu Jian(校)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CSCD 2019年第1期35-46,共12页
Contemporary China has seen a fragmented and tortuous urban design development process with frequent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countries and it is impossible to adopt a linear thinking in relevant historical studies. Th... Contemporary China has seen a fragmented and tortuous urban design development process with frequent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countries and it is impossible to adopt a linear thinking in relevant historical studies. This paper starts with controversies over urban design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reaches a conclusion that two differentiated development paths exist, i.e., technology and value. Based on the two paths, the paper analyzes four urban design ideas, design of physical form, comprehensive design of the environment, control of design, and design of policy,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of these ideas. It attempts to establish an evolution framework of urban design,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ts localization in China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glob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emporary china urban design THOUGHT history
原文传递
基于“四史”育人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指向与教学实践研究
11
作者 刘聚 程江江 《科教文汇》 2024年第16期65-68,共4页
将历史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的传统,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证。“四史”教育是高校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塑造大学生使命意识、优化育人成效的重要方式。作... 将历史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的传统,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证。“四史”教育是高校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塑造大学生使命意识、优化育人成效的重要方式。作为高校的一门思政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紧扣思政育人主题,积极建构“四史”内容体系和育人目标,有效融入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旨在通过对史实的叙述与阐释,帮助青年学生强化“五个认同”。通过建构整体性知识体系,辅以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拓展教学资源,能够更好地实现传授知识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材指向 教学实践
下载PDF
Spiritual Construc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Its Ideological Resources
12
作者 吴晓明 Huang Yushe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3年第1期5-21,共17页
Spiritual construc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is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task raised by China's historical practice. Modem development often entails entering into "modem civilization"; yet the abstract understandin... Spiritual construc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is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task raised by China's historical practice. Modem development often entails entering into "modem civilization"; yet the abstract understanding of this civilization hides its essential rules and historical nature. China has pursued development on different historical premises from the West, and therefore it belongs only partially to modem capitalist civilization. Its rapid development highlights the historical limits of the latter. Realistic prospects for Chinese development imply a transformation and remodeling of China's overall way of life, attitudes to life and values, and this inevitably calls for a new form of philosophy. The intellectual sources for this new philosophy are Chinese philosophy, Western philosophy and Marxist philosophy. Their creative integration points in a positive way to the possibility of a new type of civ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emporary china spiritual construction new type of civilization ideological resources Chinese Western and Marxist philosophy
原文传递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式教学内容设计的几个问题
13
作者 李莉 《科教文汇》 2024年第9期49-52,共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式教学内容设计,应打破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式,以重大现实问题和学生疑惑为逻辑起点,以宏大叙事的历史逻辑对接微观问题的现实逻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多学科理论联动,阐释“四个选择”“三个为什么”和实现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式教学内容设计,应打破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式,以重大现实问题和学生疑惑为逻辑起点,以宏大叙事的历史逻辑对接微观问题的现实逻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多学科理论联动,阐释“四个选择”“三个为什么”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性,增强大学生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形成符合思政课课程定位的专题式教学内容设计理念,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课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专题式教学内容设计 基本原则
下载PDF
China-Arab Relations in the 60 Years’Evolution
14
作者 YANG Fuchang 《Asian 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 2010年第1期1-15,I0001,共16页
The China-Arab relationship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and influential sections of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and also a key area of China’s diplomacy.China’s friendly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with the Arab ar... The China-Arab relationship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and influential sections of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and also a key area of China’s diplomacy.China’s friendly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with the Arab area can be traced back as early as to the time before the founding of the Islamic religion and the shaping of great Arab Empire.Since the 1950s,China gradually established formal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all the Arab countries.In this process,bilateral connec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hole Arab world have been broadened to diverse fields and deepened to various levels,creating tremendous progress in mutual understanding.The central principle upheld throughout the whole experience of China-Arab relationship is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while the core spirit prevalent in this bilateral relation is mutual respect and mutual supp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Arab Friendship contemporary Middle East history china-Arab Relations china and the Middle East
原文传递
城市规划70年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杨保军 郑德高 +1 位作者 汪科 李浩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23,共10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规划发展的70年,是规划工作因应国家战略,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配套服务和有力支撑,成就卓著的70年;是规划观念不断更新和调整,积极响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诉求,与时俱进的70年;是规划类型不断拓展,积累相当丰富的实践...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规划发展的70年,是规划工作因应国家战略,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配套服务和有力支撑,成就卓著的70年;是规划观念不断更新和调整,积极响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诉求,与时俱进的70年;是规划类型不断拓展,积累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开拓进取的70年;是规划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建立,技术标准规范日趋完善,有法可依的70年;是规划技术方法不断进步,新技术广泛应用,日新月异的70年;是规划前辈艰苦探路,几代规划人前仆后继、拼搏奉献,书写传奇的70年;也是经历过坎坷与挫折,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可歌可泣的70年。展望未来,广大城市规划工作者应当切实提升对接和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的专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史 城市规划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当代中国 规划改革
下载PDF
个人生活史:当代中国史研究的重要增长点 被引量:17
16
作者 戴建兵 张志永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2,共5页
囿于中西方的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不同,当代中国个人生活史研究与西方私人生活史研究存在着较大差异,并且还是一块待开拓的处女地。从资料上看,人事制度是当代中国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个人档案具有内容丰富、真实等优点,成为个人生活史... 囿于中西方的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不同,当代中国个人生活史研究与西方私人生活史研究存在着较大差异,并且还是一块待开拓的处女地。从资料上看,人事制度是当代中国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个人档案具有内容丰富、真实等优点,成为个人生活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当代中国个人生活史研究开辟了史学研究新领域,以全新的微观角度反映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社会生活,拓展了中国社会史研究范围,可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缓慢而深刻的社会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档案 个人生活史 当代中国 社会变迁
下载PDF
1980年以来中国近代保险史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晚英 池子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6-11,共6页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保险史的研究亦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文章对20 年来中国近代保险史研究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近代保险史研究的看法。
关键词 中国 近代 保险业 保险史 法律体系 保险中介
下载PDF
学术研讨与专题研究共推学科发展:2016年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扫描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文 魏钦恭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53,共5页
自1980年代中国社会史研究逐渐复兴和发展以来,社会史的研究理念和方法不断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据中国社会史学会《社会史研究通讯》第20期所载林旭鸣整理《2016年中国社会史研究论文索引》显示,该年度发表的社会史相关学术论文约160... 自1980年代中国社会史研究逐渐复兴和发展以来,社会史的研究理念和方法不断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据中国社会史学会《社会史研究通讯》第20期所载林旭鸣整理《2016年中国社会史研究论文索引》显示,该年度发表的社会史相关学术论文约1600篇,涵盖主题涉及社会史通论、社会结构、国家权力与地域社会、环境·医疗与社会救济、日常生活·礼俗与信仰、口述史以及会议与研究综述·书评等七大类。如此之多的论文数量,体现出2016年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兴盛与发展。为了展现2016年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深化与拓展,我们组织了一组专题讨论文章,就该年度的主要成绩与亮点所在发表看法,并希望能够以此引领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未来走向。综合来看,2016年的中国社会史研究,因应当今学术潮流的新成果有所涌现。如以"生命、生计与生态"的"三生"视野观察,关注生命与健康的医疗社会史、注重民生的生活史以及重视生态文明的学术研究都有重要著作面世。在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社会史研究更加重视人群的跨国流动、经贸关系与社会变化、文化涵化与社会融合等。在整体社会认识追求下,面向宏观的具体研究层出不缺,在具体问题探讨中,尽量将事物置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联系中考察,已经成为共识。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现实,不断引发学者对于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的思考,有关的社会史研究持续不断。中国社会史研究尝试打开新视野,开拓新领域,探讨新问题。既有的"老问题"在"观念转化"下也显示出新貌,特别是在新资料不断出现、研究手段现代化的环境下得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史研究 跨学科研究 中国当代 学术研讨 扫描 专题 历史学 范式
下载PDF
国家、市场、产权关系重构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新解释 被引量:7
19
作者 冯涛 李英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6-97,共12页
通过考察中外经济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可以构建一个国家、市场、产权互动式结构对经济增长产生内生作用机制的理论框架,确立国家、市场、产权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及均衡结构,实现一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在国家、市场、产权关系中,... 通过考察中外经济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可以构建一个国家、市场、产权互动式结构对经济增长产生内生作用机制的理论框架,确立国家、市场、产权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及均衡结构,实现一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在国家、市场、产权关系中,虽然三者的缺失都不利于经济发展,但两种情况不能等量齐观。只要通过适当调整,在国家有效发挥职能的基础上,释放出市场和私有产权的因素,就可能使经济获得持续增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仅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转轨过程,也是一个前现代国家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发展过程,面临着体制转轨、经济增长、文化与意识形态转变等多重任务。要完成这一目标,关键是建立国家、市场与产权三者关系良性化的制度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机制 产权关系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下载PDF
钱穆的史学方法论思想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卫 徐国利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16,共5页
钱穆对史学方法论有相当丰富和精辟的论述。其史学方法论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研究历史应该做到通与变相结合 ;研究历史还要做到通与专相结合 ;治史贵在求其特殊精神与个性 ;研究历史应该将考据与义理相结合。
关键词 史学方法论 钱穆 考据 相结合 义理 思想 研究历史 应该 精神 丰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