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文艺国际传播历程、发展机遇和路径创新
1
作者 汤筠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7-166,共10页
中国文艺思想始终秉持“文艺为人民”的发展理念。中国文艺国际传播经历了从内化到外显,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历程。文艺国际传播不仅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全球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关键手段。随着新兴媒介的快速发展... 中国文艺思想始终秉持“文艺为人民”的发展理念。中国文艺国际传播经历了从内化到外显,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历程。文艺国际传播不仅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全球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关键手段。随着新兴媒介的快速发展,中国文艺国际传播的受众也由原先的西方精英阶层拓展到大众群体。这就需要文艺国际传播关注和研究目标受众需求和大众审美趋势。新兴媒介推动着文艺生产和视听传播新形态,提升了中国文艺国际传播效果。中国文艺国际传播需要探索创新路径。文艺传播要与新兴媒介技术深入融合,数字文艺作品如能开启“数字灵韵”,将会提升观众审美体验;需要打破西方文化霸权,建立国际交往新秩序,建构文艺国际传播体系;创新始于用户,而非生产者,文艺国际传播需致力为当地受众服务;惟有将文化国际传播嵌入国际传播大平台,才能形成广泛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传播 国际传播 中国文艺思想 数字灵韵
下载PDF
文艺融入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独特优势与实践路径
2
作者 许佳佳 李璇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108,共6页
文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一,在提升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方面具有其他载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更容易为个性化特征明显、感性思维较强的年轻一代艺术学子所接受。为此,艺术院校应当直面现实困境,发挥特色优势,坚持破立结合,努力思... 文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一,在提升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方面具有其他载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更容易为个性化特征明显、感性思维较强的年轻一代艺术学子所接受。为此,艺术院校应当直面现实困境,发挥特色优势,坚持破立结合,努力思考文艺育人的新方向、新思路、新突破,勇辟蹊径。基于艺术类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和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探索艺术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路径,旨在为艺术院校思政教育建设提供参考,为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 艺术院校 思政课教学 协同育人
下载PDF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文艺副刊》文学文体审美意识形态
3
作者 刘鑫 宋诗瑶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1-107,128,共8页
延安时期创办的《解放日报·文艺副刊》是延安文艺审美意识形态凝聚化、物态化的表达方式。该刊将具有崇高性质的审美经验视为延安文艺精神中以民族生命力为实质依据与情感支持的首要特质。作为建构和传播审美意识形态的文艺媒介表... 延安时期创办的《解放日报·文艺副刊》是延安文艺审美意识形态凝聚化、物态化的表达方式。该刊将具有崇高性质的审美经验视为延安文艺精神中以民族生命力为实质依据与情感支持的首要特质。作为建构和传播审美意识形态的文艺媒介表达机制,《解放日报·文艺副刊》选取以蕴涵革命意志、民族理想及其审美经验的“革命诗歌、战斗小说、报告文学、新式戏剧”为核心的基础性文体样态,铸造出显现“崇高属性”的审美客体,传播人民大众认同的“模范英雄”及其战斗精神。重回《解放日报·文艺副刊》历史现场,深入分析其建构文艺审美意识形态的文体样态,可以深度理解该刊建构审美意识形态的主导逻辑和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日报·文艺副刊》 审美意识形态 文体样态
下载PDF
国内外语课程思政研究动态科学知识图谱分析——以CNKI 2019—2023年间核心期刊文献为例
4
作者 王晓静 朱筱艺 刘泓宇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7期117-120,共4页
以国内2019—2023年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关外语课程思政研究的230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6.2.R6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分别对研究趋势、研究热点及高被引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五年来国内外语课... 以国内2019—2023年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关外语课程思政研究的230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6.2.R6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分别对研究趋势、研究热点及高被引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五年来国内外语课程思政研究的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大学英语”“立德树人”“外语课程思政”等主题展开;高被引文献主要涵盖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实施路径、教学设计三个方面。建议未来研究能够缩减不同学段间的研究成果差距,进一步探究外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以构建科学、完善的外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课程思政 研究趋势 研究热点 高被引文献 科学知识图谱
下载PDF
新文科理念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与创新
5
作者 孟祥娟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7期82-84,88,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提质”对中文专业的新文科建设尤为重要。课程改革首先是在新文科理念下调整了三维目标,更为注重产出导向;之后从符合新文科理念的教学内容更新、体现新技术的教学方式方...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提质”对中文专业的新文科建设尤为重要。课程改革首先是在新文科理念下调整了三维目标,更为注重产出导向;之后从符合新文科理念的教学内容更新、体现新技术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用、加强过程性评价的考核方式改革三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与创新,总体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课程思政 中国古代文学
下载PDF
The Trend Towards Pure Art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6
作者 胡有清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9年第2期133-141,192,共10页
关键词 the trend Towards Pure art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原文传递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推进文艺的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2
7
作者 郭晓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4-14,共11页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政治宣言。“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的深刻变革,为社会主义文艺增加了新的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以马克思主义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政治宣言。“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的深刻变革,为社会主义文艺增加了新的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理论基石,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直接理论源泉,以不同阶段党的领导集体的文艺理论思想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价值旨归。改革开放后,从“文艺民族化”到“中国特色”,从“文艺的中国特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进入新时代”到“文艺的中国式现代化”,逐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理论体系。从学术演进、发展趋势两个维度,可阐述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文艺的中国式现代化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理论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艺事业 中国式现代化 新时代文艺
下载PDF
革命文学运动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的转向
8
作者 张道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3,共11页
在革命文学运动时期,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民国初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作为唯物史观的组成部分传入中国时,日本是重要的理论中转站,此时意识形态的理论重心集中于“精神上的构造”“由经... 在革命文学运动时期,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民国初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作为唯物史观的组成部分传入中国时,日本是重要的理论中转站,此时意识形态的理论重心集中于“精神上的构造”“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两方面意涵。而在革命文学运动中后期,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形势及革命理论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传播也逐步摒弃了意识形态理论的日本因素,实现了与俄苏马列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对接;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重心,也随之转变为强调文艺与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立场。革命文学运动时期文艺意识形态理论和阶级斗争立场的绾合,对中国革命时期与建设时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理清上述理论转变过程,对于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革命文学运动 文艺 阶级斗争 日本 俄苏
下载PDF
延安时期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历史条件、路向及贡献
9
作者 肖菊梅 陈泓睿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9-94,共6页
延安时期的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条件:特殊的战时环境、人民立场的科学指导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广泛传播。为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延安时期的艺术教育在管理体制架构、课程内容与教学... 延安时期的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条件:特殊的战时环境、人民立场的科学指导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广泛传播。为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延安时期的艺术教育在管理体制架构、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与艺术教育教员队伍三个方面,始终遵循与思想政治教育并行的办学路径。这一时期艺术教育的主要历史贡献包括:培养大批革命文艺人才、传播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研究和总结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条件、路径与贡献,有助于深化对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认识与理解,也有利于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教育事业的新发展、新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文艺 艺术教育 思想政治
下载PDF
打造新时代红色文艺创作与理论实践的上海样本
10
作者 杜梁 聂伟 《上海视觉》 2024年第2期8-13,共6页
面对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上海积极推动红色IP开发,在文学、影视和舞台艺术等领域形成了规模联动效应,既是文艺创作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左翼文化优良传统、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也为新时代红色文艺理论建构提供了上海... 面对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上海积极推动红色IP开发,在文学、影视和舞台艺术等领域形成了规模联动效应,既是文艺创作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左翼文化优良传统、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也为新时代红色文艺理论建构提供了上海样本。在全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过程中,上海红色文艺创作应当进一步提炼人民属性,提升全国化视野,提出现阶段红色文艺创作理论的新观点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红色文艺创作 理论实践 上海样本
下载PDF
从“作为生产者的作者”到文学的生产性——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刍议
11
作者 孙胜忠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6期32-40,共9页
在解构或重构一切的背景下,伊格尔顿可能是最接近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之一。他对唯物主义批评范畴的界定,对各范畴之间、文本的形式与内容、文学与历史、文学与意识形态和历史与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论述无不基... 在解构或重构一切的背景下,伊格尔顿可能是最接近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之一。他对唯物主义批评范畴的界定,对各范畴之间、文本的形式与内容、文学与历史、文学与意识形态和历史与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论述无不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作为生产者的作者”到文学乃至文学批评的“生产性”,他颇有说服力地阐释了文本的生成动因及其意识形态功能,既反对把文本视为意识形态直接反映的庸俗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也反对把作者视为“创造者”的灵感说。这对我们重审文学与世界、文学批评中艺术与语境两个向度之间的关系具有启示意义,有利于我们反思文艺场域理论脱离实际和对文学文本简单历史化两种极端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格尔顿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文学的生产性 形式与内容 历史与意识形态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英美文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12
作者 张凤仙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6期113-114,117,共3页
“新文科”建设的提出,不仅为外语教学实践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伦理道德等价值观层面的知识,具有精神引领的功能,因此英美文学课程是进行思政教育的良好载体。本文... “新文科”建设的提出,不仅为外语教学实践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伦理道德等价值观层面的知识,具有精神引领的功能,因此英美文学课程是进行思政教育的良好载体。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对英美文学课程的思政建设路径进行研究,让学生在了解英美国家文学作品和文化的同时,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培养爱国情怀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英美文学课程 课程思政建设
下载PDF
红色文艺作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莹 程孝文 《滁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3-97,共5页
红色文艺作品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发展进程中经历的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和苦难沧桑的民族命运的真实反映。红色文艺作品中包含的思想文化价值理念,对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巩固意识形态、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为破解红色文艺作品在... 红色文艺作品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发展进程中经历的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和苦难沧桑的民族命运的真实反映。红色文艺作品中包含的思想文化价值理念,对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巩固意识形态、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为破解红色文艺作品在全媒体时代出现的作品同质化、传播碎片化、受众认知偏差等问题,应提高作品原创力、优化作品传播方式、提升受众审美素养,以增强红色文艺作品的传播力、影响力和辐射面,充分实现红色文艺作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艺作品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红色革命文化
下载PDF
“莎乐美”与中国现代唯美主义文艺思潮
14
作者 付建舟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6-89,150,共15页
王尔德的剧本《莎乐美》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作,自田汉译本问世以后,多种译本相继出版,掀起了中国现代文艺的唯美主义思潮。在这个大潮中,我国学术界的引进和介绍,是“小众”层面的精深输入,华美、艳美、秀美的舞台传播,优美、畸美、至美... 王尔德的剧本《莎乐美》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作,自田汉译本问世以后,多种译本相继出版,掀起了中国现代文艺的唯美主义思潮。在这个大潮中,我国学术界的引进和介绍,是“小众”层面的精深输入,华美、艳美、秀美的舞台传播,优美、畸美、至美的杂志传播,奇美、华美、艳美的银幕传播,是“大众”层面的普及推广,二者共同推进这股思潮。《莎乐美》及“莎乐美”的在华传播,不合社会政治的“大势”,却甚合民众心理的“小势”,这就是它在20世纪上半叶的数十年间在华不断传播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现代文艺的唯美主义思潮波澜起伏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乐美》 “莎乐美” 中国现代文艺 唯美主义思潮
下载PDF
习近平文艺思想指导下的高校音乐专业建设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一鸣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2-84,共3页
习近平文艺思想是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高校音乐专业既是社会主义文艺主体之一,也肩负着培养文艺人才和推动地方文化发展的重任。以习近平文艺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明晰高校音乐专业的建设方向和路径,重点从音乐创作、课... 习近平文艺思想是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高校音乐专业既是社会主义文艺主体之一,也肩负着培养文艺人才和推动地方文化发展的重任。以习近平文艺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明晰高校音乐专业的建设方向和路径,重点从音乐创作、课程思政、师资队伍、服务地方等方面持续改革和完善,使其成为当代文艺发展的排头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艺思想 高校音乐专业 音乐创作 课程思政 师资队伍 服务地方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与发展探索——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
16
作者 朱艳阳 严格 《高教学刊》 2023年第22期145-148,共4页
在新文科视域下审视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发现存在思政教育尚未全面而有机融入各教学环节、多学科交叉融合力度比较弱、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与发展重视不够、国际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针对... 在新文科视域下审视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发现存在思政教育尚未全面而有机融入各教学环节、多学科交叉融合力度比较弱、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与发展重视不够、国际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针对这些情况,多举措加强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打造多元融合的课程体系、组建复合型师资团队、创办国学班、推促中国文化“走出去”。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该专业改革取得预期育人效果和良好的社会反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汉语言文学专业 人才培养 思政教育 课程体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文科课堂对当代文学“红色经典”的建构
17
作者 王文静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17-22,共6页
高校课堂是进行当代青年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精神阵地,文科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实践更应该与时代的精神相契合,注重协同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健康和积极的精神面貌。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文科课堂在注重提升大学课堂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的同... 高校课堂是进行当代青年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精神阵地,文科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实践更应该与时代的精神相契合,注重协同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健康和积极的精神面貌。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文科课堂在注重提升大学课堂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的同时,更应侧重关于当代文学“红色经典”的融合与推广的教学实践,做到既要在专业与课程的设置与安排上有意识地发掘和建构当代新“文学经典”,也要在教学实践中对当代文学“红色经典”进行深入讲授与推广。注重高校文科课堂的“红色经典”融入意识,有助于推进当代青年对文学“经典”价值的理解,提升高校青年学生的阅读品位,同时确立当代文学的权威性和经典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当代文学 红色经典 经典意识 课程思政
下载PDF
红色文艺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现状与路径
18
作者 亓明超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6-10,共5页
红色文艺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在厚植爱国情怀、弘扬革命精神方面有独特优势,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和大学生培养的重要精神资源。当前,红色文艺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过程中,存在红色文艺研究不足、思政... 红色文艺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在厚植爱国情怀、弘扬革命精神方面有独特优势,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和大学生培养的重要精神资源。当前,红色文艺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过程中,存在红色文艺研究不足、思政教师文艺学基础薄弱,理论教学方式单一、忽视育人成效,实践教学注重形式、缺乏创新等现实困境,需要通过加强红色文艺研究,提高思政教师文艺素养,挖掘红色文艺中的教育资源,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开展实践教学,将红色文艺融入校园生活等途径,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切实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艺 高校思政课堂 现状 路径探索
下载PDF
艺术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19
作者 束舒娅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7-41,共5页
“艺术思政”是在“大思政课”基础上探索的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话语系统性艺术表达。艺术思政在哲学上延续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育德和党思政工作审美取向的发展范式,在教育逻辑上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诗为教的传统,并以“兴于诗”达成... “艺术思政”是在“大思政课”基础上探索的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话语系统性艺术表达。艺术思政在哲学上延续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育德和党思政工作审美取向的发展范式,在教育逻辑上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诗为教的传统,并以“兴于诗”达成教育意向性的生发,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合理性。在实践探索上,艺术思政可以从顶层设计、育人属性和学思践悟三方面不断深化拓展,破解当前存在的零敲碎打、不成体系、随机性大、参与度窄等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艺术思政 文艺育德 诗教 教育意向性
下载PDF
《十八岁出门远行》对余华的意义
20
作者 谢嘉齐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31-136,共6页
《十八岁出门远行》以荒诞的非理性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在暴力创伤的刺激下感性的“自我”如何诞生的故事,这是一个没有完成的结构,对余华有着原点的意义。以此为基点,继续追踪“自我”的流变,分析了余华从“先锋写作”到“民间写作”的创... 《十八岁出门远行》以荒诞的非理性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在暴力创伤的刺激下感性的“自我”如何诞生的故事,这是一个没有完成的结构,对余华有着原点的意义。以此为基点,继续追踪“自我”的流变,分析了余华从“先锋写作”到“民间写作”的创作“线索”,考察先锋文学的转向、续航以及自我救赎的可能,并谈及其周围的八九十年代的文学思潮,提出极端的“向内转”同时面临着自我限制甚至自我瓦解的危险,九十年代的“民间写作”可以视为内面自我的打开,也是启蒙主体的隐藏以及消解。这与其说是一次“转向”,不如说是先锋文学的自我调整和自我救赎,既包括叙述方式的调整,也包括余华人生观的调整。“先锋”是一种精神,具体表现是求新求变的文学内部自我调整的动力机制和现代主义的精神探寻,在这个意义上,余华是永远的先锋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岁出门远行》 余华 自我 先锋文学 文学思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