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9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tological Foundation of Chinese Philosophy on the Implicit Beauty of Images
1
作者 Zhang Shiying Xu Qingto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7年第6期120-126,共7页
The Chinese philosophy on the implicit beauty of images is based on the idea that the whole world is very much like an infinite crisscrossing web, in which everything is an intersection point, and the infinite world a... The Chinese philosophy on the implicit beauty of images is based on the idea that the whole world is very much like an infinite crisscrossing web, in which everything is an intersection point, and the infinite world around it serves as the origin. Discerning the implicit beauty means that you must watch the intersection-point-composed "images" and figure out the original "meaning" beyond them. Such a process of experiencing and reflection is what we call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Therefore, the implicit beauty of images in our daily life also reminds us that we can both face and transcend re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licit beauty of images explicit and implicit beauty ontology of philosophy present and absent web maternal origin
下载PDF
Images of Metamorphosis in Poetry of Emily Dickinson and Yu Xiuhua
2
作者 HU Fang-y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3年第9期627-634,共8页
Despite being unnoticed women at the time,Emily Dickinson and Yu Xiuhua,two female poets of different generations and countries,their works shook the poetry world in a powerful way.Trapped in a small place in their li... Despite being unnoticed women at the time,Emily Dickinson and Yu Xiuhua,two female poets of different generations and countries,their works shook the poetry world in a powerful way.Trapped in a small place in their lives,their poems express the same desire for love and the world.Through many metamorphic imagery,their poems transcend themselves from their small bodies,small rooms,and small villages to a vast spiritual world.Such kind of transformation helps the poets integrate poetry into their lives,break the“double bind”for female poets,and express their repressed love and self-asser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ily Dickinson yu Xiuhua image METAMORPHOSIS
下载PDF
A Simple Analysis of Artistic Conception in "Anthem for Doomed Youth"
3
作者 GUO Ha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7年第4期59-64,共6页
The paper is intended to analyze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the poem--"Anthem for Doomed Youth", through such four aspects as song beauty, figures of speech, images and contrasts. It is profound and far-reaching, wh... The paper is intended to analyze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the poem--"Anthem for Doomed Youth", through such four aspects as song beauty, figures of speech, images and contrasts. It is profound and far-reaching, which expresses poet's anger to the war and the deep mourning for the dead, just as the author says: "The subject of it is war, and the pity of w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fred Owen song beauty image
下载PDF
A Brief Discussion on Translation of Tourism Texts from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4
作者 张云露 《海外英语》 2020年第5期161-163,167,共4页
This thesis firstly points out that the translation of tourism texts undertakes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tourism is now undergoing an age when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spend m... This thesis firstly points out that the translation of tourism texts undertakes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tourism is now undergoing an age when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spend much of their time and money knowing more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cultures. However, when it comes to the translation of tourism texts, the collision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inevitably leads to many worrying problems, such as ambiguous and rigid translation, which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Consequently, this thesis aims to find out some effective solutions to 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ranslation of tourism tex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which is a way of the integr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aesthetics. Due to the sophisticated coverage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and the limitation of the paper's size, this thesis lays an emphasis on exploring the beauty in culture, beauty in simplicity, beauty in form and beauty in image in the process of tourism texts translation. The author hopes that this study can help translators create high-quality tourism texts translation to better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our coun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RISM TEXTS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AEStheTICS beauty in culture beauty in SIMPLICITY beauty in form beauty in image
下载PDF
Analysis on Poe's Unique Techniques to Achieve Aestheticism
5
作者 孔佳鸣 《科技信息》 2008年第24期186-,共1页
Edgar Allan Poe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oets in the American poetic history for his unremitting pursuit for 'ideal beauty'. This essay proves by various examples chosen from his poems that his aesthetic... Edgar Allan Poe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oets in the American poetic history for his unremitting pursuit for 'ideal beauty'. This essay proves by various examples chosen from his poems that his aestheticism was obvious in his versification techniques. His poetic theory and practice gave an immortal examp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glish poe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StheTICISM ideal beauty SYMBOL image
下载PDF
《文心雕龙》格式塔意象翻译研究——以施友忠英译本为例
6
作者 胡作友 孙晓璐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23,共12页
《文心雕龙》格式塔意象在构建和传达文学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来源于作者认知世界中的意义载体或心理映射,与英文格式塔意象存在着巨大差异。如何再造译文格式塔意象是译者无法推卸的责任。施友忠分别采用等效移用、变异增益、... 《文心雕龙》格式塔意象在构建和传达文学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来源于作者认知世界中的意义载体或心理映射,与英文格式塔意象存在着巨大差异。如何再造译文格式塔意象是译者无法推卸的责任。施友忠分别采用等效移用、变异增益、融通新创的翻译策略建构译文格式塔意象,而支撑这些翻译策略的是译者认知、读者认知和混合认知三种翻译路径。三种翻译路径作为文论逻辑建构的网络节点,充当了认知开关的按钮,激发了读者关于意象的语义联想,疏通了读者关于文论思想的解读通道,拓展了译文可理解和接受的空间,也为《文心雕龙》在异域文化语境的传播与接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式塔意象 翻译策略 认知路径 语义联想 《文心雕龙》 施友忠
下载PDF
于氏丛刺联合颈椎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7
作者 许嘉犇 刘士硕 +1 位作者 陈柏臻 戴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于氏头穴丛刺联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及对颈肌MRI影像学指标、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10例CS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于氏头穴丛刺联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及对颈肌MRI影像学指标、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10例CS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曲度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联合于氏头穴丛刺治疗。4周后比较颈肌MRI指标、颈椎生理曲度变化、颈椎功能与疼痛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左侧、右侧胸锁乳突肌长径与短径均较短(P<0.05),左侧、右侧斜方肌长径与短径均较长(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C_(2)~C_(7)Cobb角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36%vs 85.45%,P<0.05)。结论在口服西药+曲度牵引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于氏头穴丛刺+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有利于改善CSR患者颈肌MRI影像学指标,促进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改善颈椎功能障碍与疼痛情况,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氏头穴丛刺 颈椎定位旋转扳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生理曲度 颈椎功能 疼痛
下载PDF
中原汉画舞蹈图像动态美的审美价值
8
作者 邹玮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0-124,共5页
中原汉画舞蹈图像动态美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其飞动之美体现了汉代舞蹈轻盈飘逸的艺术特征,为观众带来视觉上的美感享受;技艺之美体现在舞者们精湛的舞蹈技巧和节奏感上,展现了汉代舞蹈的高超技艺;气韵之美则体现出舞蹈所传达的... 中原汉画舞蹈图像动态美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其飞动之美体现了汉代舞蹈轻盈飘逸的艺术特征,为观众带来视觉上的美感享受;技艺之美体现在舞者们精湛的舞蹈技巧和节奏感上,展现了汉代舞蹈的高超技艺;气韵之美则体现出舞蹈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和情感表达,使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汉代文化的精神内涵。这些审美价值不仅对中原舞蹈审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促进了民族舞蹈审美价值的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舞蹈 图像 动态美 审美
下载PDF
论审美滋长及其美的创造方式——从蒋孔阳美的创造论谈开去
9
作者 蒋述卓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69-79,243-244,共13页
蒋孔阳先生的美的创造论认为美是“多层累的突创”,是建立在中国经验基础上的,他从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出发,认为美是以往全部文化遗产的积累和结晶。这对我们理解美的创造和艺术生产的规律具有极大的启发。由中国文化的积累与创造的关系... 蒋孔阳先生的美的创造论认为美是“多层累的突创”,是建立在中国经验基础上的,他从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出发,认为美是以往全部文化遗产的积累和结晶。这对我们理解美的创造和艺术生产的规律具有极大的启发。由中国文化的积累与创造的关系去看美的创造规律,审美滋长就是审美创造的一种带规律性的审美活动方式。它是审美主体根据文化累积中已有的审美意象,在不同时空中顺势而为,或者有意引申,以新的美学表达方式使原有的美学意象滋生出新的美学意义和文化意义,从而创造出一种或多种的美。古代的“言”“象”“意”理论是审美滋长的学理基础。审美滋长的美的创造方式包括:(一)符号的延伸与意义的生长;(二)“象”与“意象”之间的转化使审美意象得以拓展;(三)语图互仿互动实现跨体裁的意义转化;(四)跨媒介的诗意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滋长 审美意象 蒋孔阳 美的创造论 “言—象—意”理论 文化积累
下载PDF
论李煜词的造境艺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天禾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9-106,共8页
李煜词的造境艺术圆熟精妙,主要体现于对跨审美意象的适当运用及对意与境关系的合理安排。他对跨审美意象的运用具有多元性与渐变性的独到特质,多元性即将视听嗅味触等官能印象糅合于同一词境并反复渲染,以跨审美意象的复合形式扩大意... 李煜词的造境艺术圆熟精妙,主要体现于对跨审美意象的适当运用及对意与境关系的合理安排。他对跨审美意象的运用具有多元性与渐变性的独到特质,多元性即将视听嗅味触等官能印象糅合于同一词境并反复渲染,以跨审美意象的复合形式扩大意境建构的丰富性,这主要呈现于描写季节更迭变化之作与早期的享乐之作中;渐变性体现于词境中多重感知在有无之间的变化趋向和鲜明实体渐归虚无的过程,主要通过印象式直感与意识流交感的结合运用达成。李煜词中的意与境主要有分化和交融两种关系,前者表现为美好意象与现实处境间的悬殊,并以亡国为界呈现出以意象所处词境的虚实之分为标志的前后之别;后者即将无实态无形体的情感意念通过特殊方式固化,并使之与词境整体氛围自然交融,主要分为意念具象化和时空象喻情感两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煜 词境 跨审美意象 虚实 时空
下载PDF
游径感知视角下传统村落文旅空间景观质量分析
11
作者 林逸珊 杨鸿辉 +1 位作者 陈铮衍 丁铮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70-382,共13页
基于游径感知视角,以泉州市梧林传统古村落为例,通过灰色统计分析法对乡村景观要素进行初步排除,结合图像语义分割技术将景观要素定量分析,构建美景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梧林传统古村落景观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天空开阔度、土壤裸露... 基于游径感知视角,以泉州市梧林传统古村落为例,通过灰色统计分析法对乡村景观要素进行初步排除,结合图像语义分割技术将景观要素定量分析,构建美景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梧林传统古村落景观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天空开阔度、土壤裸露度、传统乡村建筑占比、乡村传统建筑色彩占比、村落景观道路占比、绿视率、铺装占比这7个景观要素与梧林传统古村落景观美景度显著相关;美景度模型结果显示具有高贡献率的3个主要因子依次是天空开阔度(0.387)、土壤裸露度(0.235)、传统乡村建筑占比(0.233);高美景度评价场景特征要素占比为天空开阔度26%~50%、土壤裸露度2%~5%、传统乡村建筑10%~30%;低美景度评价场景最突出特征为植被种类单一、道路设施风格与周围景观不协调、空间尺度感过大的景观空间;梧林传统古村落文旅空间景观质量存在空间分异性,主要受到空间要素、自然要素、建筑要素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旅空间 游径感知视角 景观质量评价 图像语义分割 美景度评价法 梧林传统古村落
下载PDF
以绿色发展推动国家形象建构的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
12
作者 李红梅 韩君 张吉维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2,共8页
国家形象代表一国的文化软实力,是主权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资源。绿色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具有深层次的利益相关性、差异包容性和传播直观性,是推动建构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东方大国形象的关键着力点。但实... 国家形象代表一国的文化软实力,是主权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资源。绿色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具有深层次的利益相关性、差异包容性和传播直观性,是推动建构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东方大国形象的关键着力点。但实践中我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仍面临着实现“双碳”目标的艰巨性、全球能源危机持续发酵、“中国环境威胁论”的舆论渲染、“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分配失衡等现实挑战。为此,应在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充分激活绿色发展动能,着力塑造绿色发展形象标杆、发挥多元主体行动合力、创新立体传播技术手段、打造积极作为的国际角色,为地球增添更多“中国绿”,进而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绿色发展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下载PDF
晚清《点石斋画报》中海派建筑图像的个案解析——基于“焦点透视”的研究切入
13
作者 孙艺菲 杨涵雨 邰杰 《北方建筑》 2024年第2期57-60,共4页
本文以《点石斋画报》为研究对象,梳理了《点石斋画报》相关背景及其在我国近代出版史上的地位,阐释了蕴涵其中的建筑历史图像、“焦点透视”的绘制原理等方面的中西交融特质,并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个案图像的环境场景进行设计复... 本文以《点石斋画报》为研究对象,梳理了《点石斋画报》相关背景及其在我国近代出版史上的地位,阐释了蕴涵其中的建筑历史图像、“焦点透视”的绘制原理等方面的中西交融特质,并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个案图像的环境场景进行设计复原研究。同时强调了画报本身具有重要的建筑史学参考价值。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历史图像文本能够为当下建筑设计提供诸多创意性素材引用的史学参照,在历史建筑保护、文旅景区开发等建造活动中,也可发挥“建筑史图谱”之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石斋画报》 海派建筑图像 “焦点透视” 《莽汉寻花》
下载PDF
论曹禺经典话剧的意象构成
14
作者 葛胜君 付洪蕊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13-121,共9页
作为中国话剧的翘楚,曹禺凭借《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经典剧作让人望尘莫及。爬梳曹禺经典剧作,其中的诗意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而与其直接相关的意象研究同样不容忽视。如果可以对曹禺经典话剧作出宇宙意象、自... 作为中国话剧的翘楚,曹禺凭借《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经典剧作让人望尘莫及。爬梳曹禺经典剧作,其中的诗意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而与其直接相关的意象研究同样不容忽视。如果可以对曹禺经典话剧作出宇宙意象、自然意象、人文意象的界说给予纵横,那么,爬梳曹禺经典话剧的象征、暗示、隐喻、渲染、对立统一、简义串联、复义叠加等意象构成的艺术技巧,似乎可以更好地认知曹禺对于生命的理解和对身边世界的体悟,也能更有效地领会曹禺经典话剧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经典话剧 意象 构成
下载PDF
艺术创新与道统阐扬:论《元和圣德诗》的典范价值
15
作者 刘怀荣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6,212,213,共10页
《元和圣德诗》作于韩愈创作《原道》、确立儒家道统观之后,因诗中有行刑场面的血腥描写及“颂圣”的内容,历来的唐诗选本多不选录,当代研究者也很少关注。诗歌称颂唐宪宗平定藩镇叛乱、重振帝国雄风之“盛德”,具有“诗史”性质。在艺... 《元和圣德诗》作于韩愈创作《原道》、确立儒家道统观之后,因诗中有行刑场面的血腥描写及“颂圣”的内容,历来的唐诗选本多不选录,当代研究者也很少关注。诗歌称颂唐宪宗平定藩镇叛乱、重振帝国雄风之“盛德”,具有“诗史”性质。在艺术上突破了“颂圣”诗的传统写法,创新特征鲜明。其中“以丑为美”的血腥描写意在“震慑藩镇”、表现“尊王攘夷”、维护皇权的道统观;“以文为诗”的破体探索是为更好地阐扬道统所采取的表现策略;尊经用典则从语言表达形式上体现了回归儒家正统的价值取向。三方面的艺术探索和创新,皆服务于道统观的表达,而道统观则为前者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和理论武器。二者相得益彰,在思想与诗艺、复古与创新、尊体与破体、美与丑之间,匠心独运,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该诗不仅是韩愈将道统观与诗歌怪奇审美探索自觉结合、开拓新诗境的典范之作,在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均应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元和圣德诗》 道统观 以丑为美 以文为诗 尊经用典
下载PDF
吾作自然乐:魏晋“啸歌”之生生审美意蕴探析
16
作者 庄媛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4-49,共6页
“啸歌”作为魏晋文人表达个人情感的重要方式,体现了时人本于自然本性,寄情于自然的艺术创造和审美过程。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啸歌”或于文人生活中,或以意象的形式体现了魏晋文人崇尚自然天成、万物浑融的天人合一境界的精神追求... “啸歌”作为魏晋文人表达个人情感的重要方式,体现了时人本于自然本性,寄情于自然的艺术创造和审美过程。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啸歌”或于文人生活中,或以意象的形式体现了魏晋文人崇尚自然天成、万物浑融的天人合一境界的精神追求,展现出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并呈现出无言之美的生生审美意蕴。从形而上的宇宙论层面来看,“啸歌”通过体现“中和”之美,与其所蕴含的“气”“变”等生生审美意涵,反映了“生生之德”向“生生之美”的转化过程。这一时期的“啸歌”所体现出的“生生之美”表现于当世生活,反映了彼时文人通过个人音乐表达求得精神解脱的审美目的。这使得“啸歌”具有参赞生命、同情万物的精神内涵,并呈现出自下而上的、兼备经验性和超越性的多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啸歌 意象 无言之美 生生审美
下载PDF
像而有灵:关羽图像演变
17
作者 周兴涛 张振敏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3-69,共7页
三国至五代时期的关羽图像存而不详;宋金元为其多元的滥觞期;明清则是文武并存的人、神、帝繁荣景象。图像是神存身之所,世人认为关羽图像能自我完善保护,有御敌、治病、除恶、帮助科举功名、举子、避水火灾祸、驱邪等功能;以广像、重... 三国至五代时期的关羽图像存而不详;宋金元为其多元的滥觞期;明清则是文武并存的人、神、帝繁荣景象。图像是神存身之所,世人认为关羽图像能自我完善保护,有御敌、治病、除恶、帮助科举功名、举子、避水火灾祸、驱邪等功能;以广像、重饰等行为,示其虔诚。关羽图像是造神运动和世俗化过程交互缠绕的结果,经历了由人而神而圣再回复到人的过程,是儒、释、道三教和民间信仰相互排斥、吸收和交融的产物;神之灵否与像之优劣及信徒虔诚度成正比;关羽图像分文人画和世俗画,二者共同构成关羽画像的丰富繁荣;其流变是各种艺术交互影响的过程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羽图像 灵应 关羽信仰 三教合一
下载PDF
基于激光视觉的3D舞美虚拟人物影像自动化识别系统
18
作者 胡巍 王英杰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14期180-184,共5页
针对3D舞美虚拟人物影像易受到成像条件干扰,导致人物姿态识别误差大的问题,设计基于激光视觉的3D舞美虚拟人物影像自动化识别系统。使用线结构光视觉三维测量装置,采集表演人物的激光视觉图像后,以平行投影的方式,重构3D舞美虚拟人物影... 针对3D舞美虚拟人物影像易受到成像条件干扰,导致人物姿态识别误差大的问题,设计基于激光视觉的3D舞美虚拟人物影像自动化识别系统。使用线结构光视觉三维测量装置,采集表演人物的激光视觉图像后,以平行投影的方式,重构3D舞美虚拟人物影像;通过基于谱系聚类的关键姿态轮廓特征提取方法,提取影像中关键姿态轮廓特征,输入基于HCRF的3D舞美虚拟人物影像人体姿态识别模型,计算人体姿态动作类型的条件概率,实现3D舞美虚拟人物影像自动化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3D舞美虚拟人物影像中,行走、跑步、跳跃、跌倒、身体倾斜五种姿态类型自动化识别后,识别结果的交并比最小值为0.986,识别结果与真实姿态动作类型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视觉 3D舞美 虚拟人物影像 姿态轮廓特征 姿态识别
下载PDF
《长江万里图》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美”精神
19
作者 赵奎英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4,共8页
张大千的长卷泼墨山水画《长江万里图》,描绘了长江流域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中国画的瑰宝巨制,也是长江美学的恢宏集中体现。从《长江万里图》的表现对象、绘画技法、美学风格和精神意蕴来看,这幅画作可以说具有一种鲜明的“大... 张大千的长卷泼墨山水画《长江万里图》,描绘了长江流域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中国画的瑰宝巨制,也是长江美学的恢宏集中体现。从《长江万里图》的表现对象、绘画技法、美学风格和精神意蕴来看,这幅画作可以说具有一种鲜明的“大美”精神。“大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一种天地自然之美,是一种“大象”混成之美,更是一种大德“生”“成”之美、大境“合”“和”之美。这种“大美”同时也是一种“生态之美”。深入体会《长江万里图》的“大美”精神,对于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大美”精神,建构具有“大美”精神的长江美学和长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万里图》 大美精神 长江美学 生成之德 混成大象
下载PDF
《平山冷燕》叙事“才”“情”分离特征探析
20
作者 臧林森 《嘉兴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2-69,共8页
《平山冷燕》作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典范作品,在叙事结构与人物形象上不同于其他同类小说所普遍遵循的才、貌、情三者的统一,而是呈现出一种才、情分离的特征。其主要原因与作者的创作心理、作品中的“尊女”内涵以及作者对科举的... 《平山冷燕》作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典范作品,在叙事结构与人物形象上不同于其他同类小说所普遍遵循的才、貌、情三者的统一,而是呈现出一种才、情分离的特征。其主要原因与作者的创作心理、作品中的“尊女”内涵以及作者对科举的复杂心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子佳人小说 《平山冷燕》 叙事结构 人物形象 天花藏主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