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徽宗茶书诗画及其茶道精神探析
1
作者 刘礼堂 范钰翎 李敏瑞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28,共9页
作为一位才华横溢且爱好饮茶的帝王,宋徽宗对宋代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宋代崇尚风雅的社会文化氛围下,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茶书诗画作品,如茶书《大观茶论》、茶画《文会图》以及多首描绘茶事活动的茶诗。这些作品充分... 作为一位才华横溢且爱好饮茶的帝王,宋徽宗对宋代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宋代崇尚风雅的社会文化氛围下,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茶书诗画作品,如茶书《大观茶论》、茶画《文会图》以及多首描绘茶事活动的茶诗。这些作品充分体现出“致清导和”“韵高致静”和“中澹闲洁”的茶道精神,反映了宋人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追求,在茶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对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徽宗 茶书诗画 茶道精神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2
作者 刘晓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6期194-198,共5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儒家思想、道家哲学、古代诗词文化、中医文化、茶道文化、传统节日及传统手工艺等。新时代新阶段,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具备多元价值,充分认识并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不仅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儒家思想、道家哲学、古代诗词文化、中医文化、茶道文化、传统节日及传统手工艺等。新时代新阶段,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具备多元价值,充分认识并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不仅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重要方式,也是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有力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要求。基于此,该文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提出了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力求能够提高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利用其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经济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在新时代持续焕发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时代 价值 儒家思想 诗词文化 茶道文化
下载PDF
附生还是共生?——中国古代诗稗依存关系论略
3
作者 吴丽娜 《嘉兴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0-76,共7页
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与稗官小说两种文体,确切地说,是诗歌与叙事性散体文之间,看似泾渭分明,却在很多情况下互相交叉,其二者的关系在不同情况下呈现出稗附于诗、诗附于稗、诗稗共生这几种双向相依、若即若离的状态,具有复杂性。... 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与稗官小说两种文体,确切地说,是诗歌与叙事性散体文之间,看似泾渭分明,却在很多情况下互相交叉,其二者的关系在不同情况下呈现出稗附于诗、诗附于稗、诗稗共生这几种双向相依、若即若离的状态,具有复杂性。诗稗二者之间这种附生或者共生的复杂关系是中国古代诗学与叙事学两股力量互补与互斥、对话与融合、分流与并进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稗 附生 共生 依存关系
下载PDF
唐太宗、玄宗畋狩诗之军礼衍义与诗教互摄
4
作者 杨晓霭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53,共14页
狩猎是先民基本的生活方式,发展为帝王的特权之后,纳入军礼的畋狩与练武密切结合,《大唐开元礼》明确划分成皇帝讲武礼与皇帝畋狩礼。随着“礼”的建设、“仪”的实施,“诗”也相伴产生了“校猎”“冬狩”一类,唐太宗、玄宗的创作可谓... 狩猎是先民基本的生活方式,发展为帝王的特权之后,纳入军礼的畋狩与练武密切结合,《大唐开元礼》明确划分成皇帝讲武礼与皇帝畋狩礼。随着“礼”的建设、“仪”的实施,“诗”也相伴产生了“校猎”“冬狩”一类,唐太宗、玄宗的创作可谓典型个例。具有位居尊极决策者与躬身践行者双重身份的创作主体,军礼衍义与诗教主张相互感发,代入式的现场效应,推动了“诗”与“礼”的同步发展。畋狩礼执行中的“度”,又引发了谏猎诗的创作,“主文而谲谏”风气的形成,助力了贞观之治、开元全盛日“文教资武功”政治氛围的营造,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诗歌走向黄金时代的灿烂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唐太宗 唐玄宗 狩猎诗 军礼 诗教
下载PDF
五礼制度与《诗经》时代社会生活 被引量:1
5
作者 战学成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13,共3页
礼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周代五礼的形成,标志着礼的日益体系化、完备化。五礼是指嘉礼、宾礼、凶礼、军礼和祭礼五个基本方面,它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诗与礼乐相结合,共同为培养贵族社会所需要的君子人格服务,《诗》成... 礼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周代五礼的形成,标志着礼的日益体系化、完备化。五礼是指嘉礼、宾礼、凶礼、军礼和祭礼五个基本方面,它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诗与礼乐相结合,共同为培养贵族社会所需要的君子人格服务,《诗》成为宣传礼乐制度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时代 五礼制度 诗礼相依 社会生活
下载PDF
从“诗言志”到“赋诗言志”的文化逻辑和话语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过常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72,共13页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所描述的是仪式中用乐的状况,“志”体现仪式自身的目的,有着某种相对固定的宗教意愿或感情。西周飨、燕礼为世俗待宾之礼。燕礼“无算乐”仪节使得“诗言志”有可能脱离仪式,成为个...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所描述的是仪式中用乐的状况,“志”体现仪式自身的目的,有着某种相对固定的宗教意愿或感情。西周飨、燕礼为世俗待宾之礼。燕礼“无算乐”仪节使得“诗言志”有可能脱离仪式,成为个人的表达方式。春秋时期,飨礼和燕礼合并成一套礼仪,“飨在朝,燕至夜”;并且在一次飨燕礼后,还可能会出现再次单独举行燕礼的情况。燕礼出于娱宾的目的,略去了仪式的“正歌”部分,只保留了“无算乐”仪节。“赋诗言志”皆发生于燕礼中。“赋诗言志”因仪式传统而具有神秘话语的特点。为克服其中的隐晦性,出现了“断章取义”、“歌诗必类”以及当场解释的现象,削弱了“赋诗言志”的仪式性,推动了“引诗言志”这种世俗话语的兴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言志” 飨燕礼 “赋诗言志” 仪式性话语
下载PDF
试论礼乐诗歌的多重情境——以宋代郊祀诗为范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晓霭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20,共6页
礼乐诗歌是雅乐乐章的组成部分,以描绘祭祀天地宗庙、朝觐盟会、阅武告捷、祈谷祷雨、敬老立学诸礼为主要内容,展示出礼乐相成的独特情境,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礼行乐奏的仪式情境;礼德乐和的诗歌情境;诗礼交融的审美情境。典礼仪式实践... 礼乐诗歌是雅乐乐章的组成部分,以描绘祭祀天地宗庙、朝觐盟会、阅武告捷、祈谷祷雨、敬老立学诸礼为主要内容,展示出礼乐相成的独特情境,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礼行乐奏的仪式情境;礼德乐和的诗歌情境;诗礼交融的审美情境。典礼仪式实践,其环境的选择、场景的构设,以及人物服饰、举止、语言、歌唱、舞蹈等因素构成一个综合展演的"仪式情境"。乐章应用于"仪式",是仪式情境的组成部分;描绘典礼的诗歌,又以仪式情境为抒写对象,以特别的"礼""乐"意象,构建起礼德乐和的诗歌情境。"德"为礼之灵魂,"和"为乐之功能。"礼"是躯干,"乐"即精气。有躯干可以站立,通精气才有生命。礼乐配合中,"乐"的"流走"把"礼""贯穿"为一个和谐的"有机体"。当诗人用"诗"再现这一"有机体"时,便创设了诗、乐、礼浑然一体的审美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诗歌 仪式情境 诗歌情境 审美情境 宋代郊祀诗
下载PDF
舍尔其谁也——李白词真实性验证 被引量:2
8
作者 木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36,共12页
从诗歌史、音乐史、词体发生史的演变历程,以及版本、作者背景、作品诸多方面综合考察,李白词可以确认为真实的存在。《宫中行乐词》八首、《清平调》三首、《清平乐》四首,三组作品均为李白在天宝二年于宫廷应制写作,分别写作于该年早... 从诗歌史、音乐史、词体发生史的演变历程,以及版本、作者背景、作品诸多方面综合考察,李白词可以确认为真实的存在。《宫中行乐词》八首、《清平调》三首、《清平乐》四首,三组作品均为李白在天宝二年于宫廷应制写作,分别写作于该年早春、仲春和暮春,在题材和写法上顺承而下,清晰显示了词体诞生之际的蜕变痕迹和发生历程。《菩萨蛮》《忆秦娥》在李白临别宫廷的诗作中也可以一一得到对应和验证,"玉阶空伫立",是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与"结桂空伫立"的重新组合与词体表达,玉阶专指宫廷,较早见于陆机《班婕妤》;如"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在李白同期诗作《灞陵行送别》中字字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体起源 李白词 应制写作 宫廷文学 词体发生史
下载PDF
胼手胝足——诗从寺新考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士林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79-84,共6页
本文从诗学人类学角度 ,对作为中国文学本源的“诗”进行了考论。在对学术史上各种解说予以澄清的基础上指出 :诗从手从足 ,它的本源是中国文明最古老的食物分配制度 ,并进一步讨论了它从一种社会分配制度转换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历史演变... 本文从诗学人类学角度 ,对作为中国文学本源的“诗”进行了考论。在对学术史上各种解说予以澄清的基础上指出 :诗从手从足 ,它的本源是中国文明最古老的食物分配制度 ,并进一步讨论了它从一种社会分配制度转换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历史演变环节。中国文化的秘密正在于中国诗学之中。因此本文不仅为中国文学找到了它的历史根源 ,而且对重新认识中国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中国 诗学 诗礼分家 诗乐分家
下载PDF
黄庭坚涉茶诗中的茶道精神 被引量:2
10
作者 雷徽 《湘南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67-70,76,共5页
黄庭坚涉茶诗充分体现了他的茶道精神。他传承了“精”“俭”的茶道文化,在茶道技艺和茶席宴饮上奉行俭约风尚。同时,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的黄庭坚通过饮茶寄托,表达自己人生追求上的“澹然”之趣,在恬淡中品悟人生。而黄庭坚“本真”的... 黄庭坚涉茶诗充分体现了他的茶道精神。他传承了“精”“俭”的茶道文化,在茶道技艺和茶席宴饮上奉行俭约风尚。同时,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的黄庭坚通过饮茶寄托,表达自己人生追求上的“澹然”之趣,在恬淡中品悟人生。而黄庭坚“本真”的文人气质也与饮茶习尚相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涉茶诗 茶道精神
下载PDF
音教争执——以辛亥前后“音乐教育”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岩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50,共10页
文章以辛亥革命为临界点,论述了学堂乐歌初始及其发展过程中,由此种新式音乐教育施行所引发的争执;并深入剖析了该时段的音乐思想倾向。其中"激进"与"保守"两极的对垒、交锋,是争执的表象;而内在的起因,则多种多样... 文章以辛亥革命为临界点,论述了学堂乐歌初始及其发展过程中,由此种新式音乐教育施行所引发的争执;并深入剖析了该时段的音乐思想倾向。其中"激进"与"保守"两极的对垒、交锋,是争执的表象;而内在的起因,则多种多样。作者并不以评判它们的对错为已任,而更多是对以往所谓"保守"="落后"观念的省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 康有为 姚华 卫西琴 国粹 孔像 诗经 雅乐
下载PDF
论乡饮酒礼中诗乐与礼相融之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素英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10-121,共12页
乡饮酒礼乃大司徒所积极推行而深入民间的"十二教"之一,其旨在于教导百姓谦让不争的良好美德,对于大众生活之影响以及社会风气之凝塑都极为密切,故而本文特别以乡饮酒礼为对象,讨论其中诗乐与礼相融之意义。此礼之主要过程,... 乡饮酒礼乃大司徒所积极推行而深入民间的"十二教"之一,其旨在于教导百姓谦让不争的良好美德,对于大众生活之影响以及社会风气之凝塑都极为密切,故而本文特别以乡饮酒礼为对象,讨论其中诗乐与礼相融之意义。此礼之主要过程,包含正礼、旅酬以及第二天的宾拜谢主人、主人慰劳司正等后续发展三部分,本文将以此三大过程为讨论范围,讨论其中诗乐与礼相融之意义。本文之进行,首先论述为文之动机、目的与讨论之范围;其次,概述乡饮酒礼的四种类型与意义;再其次,则透过乡饮酒礼正礼中五步骤使用诗乐之情形,探讨诗乐与礼相融之意义;然后,则论述旅酬以及无算爵与乐的阶段,其所用之诗乐与礼相融之意义;继此之后,再讨论典礼后续余波部分的诗乐与礼相融之意义;最后,则提出乡饮酒的饮食之礼,藉由诗乐等文学艺术活动之熏陶,而达到催生礼乐社会之功能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饮酒礼 正礼 旅酬 典礼余波 诗乐与礼 孔子诗论
下载PDF
唐诗“云物”与“景物”考辨
13
作者 黄英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4-96,共3页
“云物”一词传承着中华上千年的文明礼俗。它的产生与上古社会君臣们在四时八节到来之时必筑高台“观云物”而预知人事的社会变迁密切相关。《全唐诗》中的“云物”反映了这一社会礼俗流传到唐代的情况。“云物”在《全唐诗》中使用达4... “云物”一词传承着中华上千年的文明礼俗。它的产生与上古社会君臣们在四时八节到来之时必筑高台“观云物”而预知人事的社会变迁密切相关。《全唐诗》中的“云物”反映了这一社会礼俗流传到唐代的情况。“云物”在《全唐诗》中使用达46次,有三个义项。不能简单地把《全唐诗》中的“云物”一词解释为“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唐诗》 礼俗 云物 景物
下载PDF
宋代郊庙仪式声诗的舒迟和雅风格及其形成
14
作者 杨晓霭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共5页
用于郊庙祭祀等仪式的声诗,即雅乐的乐章被赋予了统治者的政治理想,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礼乐文化的重要体现。其歌辞的撰写、表演风格的形成,均典型地映现着当时的文化特质。本文在对比历代郊庙声诗形式构成的基础上,对宋代郊庙声诗的总体... 用于郊庙祭祀等仪式的声诗,即雅乐的乐章被赋予了统治者的政治理想,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礼乐文化的重要体现。其歌辞的撰写、表演风格的形成,均典型地映现着当时的文化特质。本文在对比历代郊庙声诗形式构成的基础上,对宋代郊庙声诗的总体风格进行了全面评析。认为宋代郊庙声诗风格舒迟和雅,鲜明地表现出模范"古乐"传统、全然雅颂化的倾向。这一风格的形成与宋代文化建设中浓厚的复古思潮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仪式声诗 舒迟和雅 形成
下载PDF
南宋四明地区的文士酬唱活动研究
15
作者 林晓娜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5-10,94,共7页
南宋四明文士热衷于文学酬唱,唱和活动频繁,蔚为风尚。从唱酬的场合来研究南宋四明的诗歌唱酬,可以揭示每一种唱酬活动的特征及意义。南宋四明文学社团众多,以诗社活动、宴游雅集为中心的酬唱十分频繁,作品虽较少关注社会现实、讨论政... 南宋四明文士热衷于文学酬唱,唱和活动频繁,蔚为风尚。从唱酬的场合来研究南宋四明的诗歌唱酬,可以揭示每一种唱酬活动的特征及意义。南宋四明文学社团众多,以诗社活动、宴游雅集为中心的酬唱十分频繁,作品虽较少关注社会现实、讨论政治大事,但在敦化礼俗风教、宣扬尊老敬长、修养个人道德上颇为用心。以乡饮酒礼、民俗节庆为中心的酬唱,用诗词复现地方盛典,为盛事歌功颂德,展示南宋四明地区相对太平繁盛的一面。以地方政务、长官出巡为中心的唱酬,则展示地方官吏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树立了地方官忧民勤政的形象,让后人窥见南宋明州地方吏治的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明 酬唱 诗社 乡饮酒礼 民俗节庆
下载PDF
仪式·悲情·诗艺——黔西北地区汉语丧嫁歌的发生探究
16
作者 杨庆鹏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9期63-69,共7页
黔西北地区汉语民间歌谣十分丰富,丧葬嫁女歌谣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两种歌谣的场景特征、悲情色彩有诸多相近之处,故从研究这些特点的角度点出发,把它们放在一起。究其发生与发展,我们发现这些歌谣是作为一种仪式存在的,可以说这种... 黔西北地区汉语民间歌谣十分丰富,丧葬嫁女歌谣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两种歌谣的场景特征、悲情色彩有诸多相近之处,故从研究这些特点的角度点出发,把它们放在一起。究其发生与发展,我们发现这些歌谣是作为一种仪式存在的,可以说这种存在是其得以存在和发展起点;而悲情的宣泄则是一种内驱力,一种生命的需求;巧若天成的文学技巧又让其魅力倍增,充满"诗艺"的吸引力。三个要素确保了这些歌谣的生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谣 发生 仪式 悲情 诗艺
下载PDF
蔡襄茶事美学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肖正广 章传政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9-53,共5页
蔡襄作为北宋时代的诗人、书法家和茶人,他对茶的贡献极大,撰述了点茶著作《茶录》,为点茶法奠定了基础。此外,蔡襄的茶道和精神美学特征从涉茶诗歌和涉茶书法中也有所体现。本文解释了"茶事美学"的概念;论述了蔡襄《茶录》... 蔡襄作为北宋时代的诗人、书法家和茶人,他对茶的贡献极大,撰述了点茶著作《茶录》,为点茶法奠定了基础。此外,蔡襄的茶道和精神美学特征从涉茶诗歌和涉茶书法中也有所体现。本文解释了"茶事美学"的概念;论述了蔡襄《茶录》中呈现的茶事美学特色;浅论了蔡襄茶诗词的制茶之事和思人情怀,以及其书帖中严谨、磅礴和灵动等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襄 美学 茶事 程序 点茶法 诗词 书法
下载PDF
庙见礼与《周南·葛覃》题旨的形成
18
作者 李申曦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93-100,共8页
《葛覃》治葛、师氏、归宁等描写均透露出其与昏礼有关。葛之长成、女子受教于师氏,需历经三月,若以庙见礼释之,则能更好地解释这首诗的主旨。孔子熟悉这一礼制,故言此诗合乎人性、人情,意为嫁入夫家而不忘父母的人之常情。诗篇原本描... 《葛覃》治葛、师氏、归宁等描写均透露出其与昏礼有关。葛之长成、女子受教于师氏,需历经三月,若以庙见礼释之,则能更好地解释这首诗的主旨。孔子熟悉这一礼制,故言此诗合乎人性、人情,意为嫁入夫家而不忘父母的人之常情。诗篇原本描述的是初嫁女子行庙见之礼而成妇的过程,齐、鲁、毛对于诗旨的解说纠结于已嫁与未嫁,逐渐偏离原义。《齐诗》言其为已嫁,《鲁诗》以之为未嫁,两者差异甚明。《毛诗》试图调和两说,言为妇道,事夫念亲之思遂曲解为后妃勤俭的本性,从而使诗旨确立为“后妃之本”的解释。后世学者不断推衍诗义,使得其阐释愈行愈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覃》 庙见 诗旨 解诗
下载PDF
浅析唐代送别诗对祖道仪式的继承与发展
19
作者 晏芳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31-37,共7页
送别诗与祖道仪式密切相关,祖道仪式是其发展的文化源头。送别诗是唐代诗歌中一个重要的题材,在唐代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唐代送别诗对祖道仪式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形成了唐代送别诗独特的魅力。唐代送别诗和祖道仪式... 送别诗与祖道仪式密切相关,祖道仪式是其发展的文化源头。送别诗是唐代诗歌中一个重要的题材,在唐代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唐代送别诗对祖道仪式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形成了唐代送别诗独特的魅力。唐代送别诗和祖道仪式的实质是中国人的重情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送别诗 祖道仪式 继承发展
下载PDF
《国语》引《诗》考
20
作者 张淯虹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53-59,共7页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记录了西周中期至春秋战国之交约五百年的历史,其在记言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引用在当时已经广为流传的文学典籍。引《诗》,在春秋战国的外交场合中蔚然成风,使《诗》的运用更为普及,超出了我们想象的文...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记录了西周中期至春秋战国之交约五百年的历史,其在记言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引用在当时已经广为流传的文学典籍。引《诗》,在春秋战国的外交场合中蔚然成风,使《诗》的运用更为普及,超出了我们想象的文学范畴。《国语》一书中引用《诗经》达38处,其中多引雅诗、颂诗。周、鲁、晋、楚四国引《诗》数量最多、篇幅最广。《国语》引《诗》的主要目的在于劝谏进言、礼乐宴饮以及观点评论,其征引诗句与《十三经注疏》也略有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诗》 礼崩乐坏 《毛诗注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