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the Combined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on Site
1
作者 Samia Hannachi Mohamed Nacer Guetteche 《Ope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2年第1期16-21,共6页
Ultrasonic pulse velocity (UPV) and rebound hammer (RH) tests are often used for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concrete and estimation of its compressive strength. Several parameters influence this property of concrete as ... Ultrasonic pulse velocity (UPV) and rebound hammer (RH) tests are often used for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concrete and estimation of its compressive strength. Several parameters influence this property of concrete as the type and size of aggregates, cement cont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crete, etc. To account for these factors, both of the two tests are combined and their measurements are calibrated with the results of mechanical tests on cylindrical specimens cast on site and on cores taken from the existing structure in work progress at the new-city Massinissa El-Khroub Constantine in Algeria. In this study;the two tests cited above have be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crete quality by applying regression analysis models between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in situ concrete on existing structure and the nondestructive tests values, the combined method is used, equations are derived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simple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to estimat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on site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technique for prediction of the strength is discussed for this case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DESTRUCTIVE Testing REBOUND HAMMER Ultrasonic Pulse Velocity Combined method COMPRESSIVE Strength SPECIMEN Samples CORES Regression analysis
下载PDF
基于同步压缩变换的电缆缺陷定位研究
2
作者 彭向阳 操雅婷 +3 位作者 余欣 唐志荣 于是乎 周凯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04-3012,共9页
由于采集信号为入射波与多反射波的叠加,且多分量信号之间存在耦合不服从线性叠加原理,导致以采用魏格纳分布(Wigner-Ville distribution,WVD)为核函数的传统时频域反射法(time-frequency domain reflection,TFDR)存在严重的交叉项干扰... 由于采集信号为入射波与多反射波的叠加,且多分量信号之间存在耦合不服从线性叠加原理,导致以采用魏格纳分布(Wigner-Ville distribution,WVD)为核函数的传统时频域反射法(time-frequency domain reflection,TFDR)存在严重的交叉项干扰,影响对缺陷的定位和判断。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同步压缩变换的电缆缺陷定位方法,该方法采用同步压缩变换(synchrosqueezing transform,SST)替代WVD以消除交叉项干扰,并以高分辨率定位电缆缺陷。同时分析参考信号相关参数,针对不同长度电缆测试,提出参考信号设计原则。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通过采用TFDR法获取时域定位信号;然后采用SST求取压缩和重排后的时频谱图,以获取更精确的时频表达并消除交叉项干扰。最后,搭建了10kV交联聚乙烯电缆仿真模型进行研究,并选取了长度为500 m含中间接头的XLPE电力电缆和某地约32km海底电缆对算法进行实验验证。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SST算法对信号进行重排后能有效消交叉相的干扰,提高了时频域反射法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缺陷定位 同步压缩变换 时频域反射法 阻抗不匹配 时频分析
下载PDF
非饱和黄土侧限压缩和湿陷试验的宏微观离散元特性分析
3
作者 陈宝 柳超凡 +1 位作者 邓荣升 周一鸣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220,共9页
为了深入探讨非饱和黄土在侧限压缩和快速增湿作用下的宏微观特性,本文采用颗粒流方法对黄土的力学特性开展了3维离散元仿真模拟分析。采用软胶结模型模拟了颗粒间的化学胶结作用,并考虑了颗粒间的范德华力和毛细力作用,着重分析了微观... 为了深入探讨非饱和黄土在侧限压缩和快速增湿作用下的宏微观特性,本文采用颗粒流方法对黄土的力学特性开展了3维离散元仿真模拟分析。采用软胶结模型模拟了颗粒间的化学胶结作用,并考虑了颗粒间的范德华力和毛细力作用,着重分析了微观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软胶结接触模型能够准确地复现非饱和黄土侧限压缩和快速增湿试验中的力学响应行为。微观力学配位数随着竖向压力的增加而不断加速增长,同时颗粒间接触力与接触力矩均随含水率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而对于饱和试样则出现增长的情况。颗粒间的剪切破坏和拉破坏随着竖向压力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大约100kPa达到最大值。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剪切破坏逐渐占据主导;此外,随着竖向压力的逐渐增加,应变能、滑动耗能与阻尼耗能逐渐增加,应变能数值远大于滑动耗能与阻尼耗能;应变能的增速随着竖向压力的增加逐渐加快,直至200kPa附近达到最大,含水率越大应变能终值越低;滑动耗能与阻尼耗能的终值均在小范围内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离散单元 侧限压缩试验 湿陷试验 微观分析
下载PDF
计算长度反推法在钢压杆整体稳定试验中的应用
4
作者 熊晓莉 李璐 +1 位作者 管欣旺 李飞平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8-64,79,共8页
钢压杆的整体稳定承载力与构件的初始几何缺陷、残余应力、钢材弹塑性以及端部的约束情况密切相关。试验观测表明,实际测得的压杆稳定极限承载力高于按压杆几何长度确定的屈曲荷载。这主要是由于压杆两端支座实际上很难达到理想的铰接状... 钢压杆的整体稳定承载力与构件的初始几何缺陷、残余应力、钢材弹塑性以及端部的约束情况密切相关。试验观测表明,实际测得的压杆稳定极限承载力高于按压杆几何长度确定的屈曲荷载。这主要是由于压杆两端支座实际上很难达到理想的铰接状态,较强的支座约束情况引起构件计算长度取值变小,钢压杆的稳定极限承载力随之提高。根据传统的构件稳定理论,利用了压杆整体稳定承载力试验弹性阶段的荷载-位移关系,提出了一种反推计算长度的方法。借助可靠的有限元模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将此方法应用于实际的钢压杆整体稳定承载力试验数据分析,不仅合理解释了试验现象与结果,还消除了不同支座形式对钢压杆整体稳定承载力大小的影响。相关结论可为钢压杆整体稳定承载力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长度反推法 钢压杆 整体稳定承载力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基于图像法对自密实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提升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毛翔 杨鼎宜 +3 位作者 曹忠露 赵健 陈龙祥 王彤章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8-1409,共12页
为提升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性能,采用改进后的Andreasen&Andersen颗粒堆积模型设计UHPC基体配合比,利用图像法分析UHPC不同基体黏度对钢纤维分布的影响,并通过抗压强度结合纤维分布系数选择合适的基体黏度,研究不同形状、体积掺... 为提升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性能,采用改进后的Andreasen&Andersen颗粒堆积模型设计UHPC基体配合比,利用图像法分析UHPC不同基体黏度对钢纤维分布的影响,并通过抗压强度结合纤维分布系数选择合适的基体黏度,研究不同形状、体积掺量的钢纤维对UHPC力学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到力学性能最佳的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良好的UHPC基体黏度在均匀分散钢纤维的同时可以避免内部出现过多气泡,进一步提升UHPC抗压强度;与端钩、长直形钢纤维相比,波纹形钢纤维在相同黏度下分散效果更佳,且对UHPC基体力学性能提升效果更好。UHPC最佳配合比为水胶比0.16,水泥、硅灰、矿渣质量比0.75∶0.2∶0.05,波纹形钢纤维体积掺量3%,减水剂质量分数0.8%,此时粉体颗粒最紧密堆积、钢纤维分布均匀,UHPC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颗粒紧密堆积理论 钢纤维 单丝拉拔 抗压强度 图像法
下载PDF
冷弯薄壁型钢T形拼合柱轴压性能研究与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明 李恒凯 +2 位作者 李补拴 徐立丹 兰涛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3,共10页
冷弯薄壁型钢(CFS)全螺栓垫板连接T形拼合柱是一种新型拼合截面柱,在全螺栓连接框架结构中承受集中荷载。目前关于全螺栓连接T形CFS拼合柱轴心受力性能的研究报道较少。基于已有的试验研究成果,建立准确可靠的T形CFS拼合柱数值分析模型... 冷弯薄壁型钢(CFS)全螺栓垫板连接T形拼合柱是一种新型拼合截面柱,在全螺栓连接框架结构中承受集中荷载。目前关于全螺栓连接T形CFS拼合柱轴心受力性能的研究报道较少。基于已有的试验研究成果,建立准确可靠的T形CFS拼合柱数值分析模型,选取构件长细比、板材厚度、垫板的纵向间距等参数,研究在轴压作用下各重要参数对T形CFS拼合柱极限承载力和屈曲模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长细比的增大,T形CFS拼合柱的屈曲模式由局部与畸变相关屈曲逐渐转变为整体屈曲,当长细比<104.7时,长细比变化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不明显;板厚对构件的承载力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在长细比较大的情况下可以改变构件的屈曲模式;垫板的纵向间距对构件的承载力和屈曲模式影响较小,不同垫板纵向间距的构件极限承载力变化均在4.5%以内。最后,将试验和数值分析结果与北美规范中直接强度法计算的名义承载力对比,评估直接强度法对于此类拼合柱承载力计算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薄壁型钢 T形拼合柱 轴心受压 数值分析 屈曲模式 直接强度法
下载PDF
中小直径钻芯法在水利薄壁构件强度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谭弘 孙圣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7期128-131,共4页
水利薄壁构件强度检测方法多样化,钻芯取样属于常用的方法。文章结合水利工程实例,重点研究中小直径钻芯法在强度检测中的应用要点,提出钻芯方案,进行试验设计和试件加工,分析试件的破坏形态,根据实测抗压强度评价薄壁构件的强度是否达... 水利薄壁构件强度检测方法多样化,钻芯取样属于常用的方法。文章结合水利工程实例,重点研究中小直径钻芯法在强度检测中的应用要点,提出钻芯方案,进行试验设计和试件加工,分析试件的破坏形态,根据实测抗压强度评价薄壁构件的强度是否达标。经研究,在评价薄壁预制构件的抗压强度时,高径比为0.71的D70H50芯样试件检测结果具有可靠性,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薄壁构件的强度,并减轻钻芯引起的薄壁构件损伤,研究内容可供同仁参考,有效做好薄壁构件强度检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压强度 薄壁构件 中小直径钻芯法 试验设计 结果分析
下载PDF
基于波数分析的扰流板风噪声仿真与优化
8
作者 杜敏韬 宋俊 +4 位作者 叶斌 陈耀钦 周万田 江财茂 龙良活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76,I0002,共9页
近年来,后扰流板风噪声成为汽车研究的热点,然而,其产生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同时,工程上的降噪也是亟待解决的难点。为了研究汽车后扰流板风噪声的产生机理并降低其对车内噪声的影响,首先,基于格子玻尔兹曼算法进行了可压缩非定常整车外... 近年来,后扰流板风噪声成为汽车研究的热点,然而,其产生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同时,工程上的降噪也是亟待解决的难点。为了研究汽车后扰流板风噪声的产生机理并降低其对车内噪声的影响,首先,基于格子玻尔兹曼算法进行了可压缩非定常整车外流场仿真,通过统计能量分析法计算车内噪声响应,并利用风洞试验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然后,采用可直观显示噪声源位置的波数分析方法,对玻璃面压力进行分解,得到湍流压力载荷和声压载荷,同时结合噪声频谱的分析结果,发现:后扰流板的低频噪声峰值主要由周期性脱落涡带来的声压以及涡旋和玻璃面作用带来的湍流脉动压力共同导致,而高频噪声峰值主要由高速气流引起的辐射声压导致。最后,提出了一个优化后的扰流板设计,使得车内噪声频谱低频段声压级降低了5.5 dB(A),高频段声压级降低了14 d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压缩 格子玻尔兹曼算法 波数分析 扰流板 风噪声
下载PDF
压缩感知在非侵入式负荷监测中的应用展望
9
作者 袁博 葛少云 刘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416-6431,I0011,共17页
随着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其在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NILM)领域的研究表现出滞后性。为此,在分析NILM中的CS应用必要性后,该文针对CS在NILM中的应用研究进行展望和探... 随着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其在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NILM)领域的研究表现出滞后性。为此,在分析NILM中的CS应用必要性后,该文针对CS在NILM中的应用研究进行展望和探索。首先,对CS原理与NILM流程进行融合分析,提出压缩感知在非侵入式负荷监测中的3种应用模式;然后,针对3种应用模式的具体流程,展望各应用模式的研究方向和适用场景。在此基础上,从CS要素和负荷分析两个方面,重点探讨CS在NILM中应用所需解决的关键技术,设计适应NILM的测量矩阵、稀疏基和重构算法等CS要素的改进思路,提出在CS框架下事件探测、负荷分解、负荷识别、特征提取等负荷分析方法的实现思路。该文所做工作旨在探索CS在NILM中的应用,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 应用模式 负荷分析方法 CS要素改进 事件探测 负荷分解 负荷识别
下载PDF
模具结构形式和振捣方式对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和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万俊飞 罗喜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4年第11期96-99,105,共5页
研究了模具结构形式(简易、异形)和振捣方式(分层、不分层)对清水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并进行了XRD、SEM和EDS分析。结果表明:与采用简易模具生产的构件相比,采用异形模具生产的构件抗压强度较低,外观质量较差,容易出现... 研究了模具结构形式(简易、异形)和振捣方式(分层、不分层)对清水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并进行了XRD、SEM和EDS分析。结果表明:与采用简易模具生产的构件相比,采用异形模具生产的构件抗压强度较低,外观质量较差,容易出现色斑、色差和多孔现象,尤其在构件转角处,该现象更明显;与不分层振捣相比,采用分层振捣方式的构件外观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抗压强度较高;与简易构件相比,异形构件中未生成新的物质,但表面裂缝和孔隙较多,且孔隙中较高含量的C单质和CaCO3是造成色斑和色差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混凝土 模具结构形式 振捣方式 外观质量 抗压强度 微观分析
下载PDF
转向机压块Stick-slip异响问题分析及优化
11
作者 陈佳欣 金旭文 +2 位作者 肖会涛 俞力铭 梁九生 《时代汽车》 2024年第9期141-144,共4页
本文根据MSG型号单齿轮转向机测试驾驶员抱怨的换向异响问题,首先进行加速度贴片测试确定换向异响振幅最大区域主要来自于压块,进而影响齿条衬套与拉杆同样产生振幅,并推断出该异响类型为stick-slip噪声。然后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对压块... 本文根据MSG型号单齿轮转向机测试驾驶员抱怨的换向异响问题,首先进行加速度贴片测试确定换向异响振幅最大区域主要来自于压块,进而影响齿条衬套与拉杆同样产生振幅,并推断出该异响类型为stick-slip噪声。然后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对压块产生噪音的主要原因逐层分析从而确定优化方向。最后从零件表面粗糙度因素和零件润滑因素两个方面确定优化方案,为相同类型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齿轮式电子转向机 压块 压块衬片 故障树分析方法
下载PDF
厦门地区预制中短管桩抗压承载力统计分析
12
作者 张添文 《工程勘察》 2024年第3期29-37,共9页
本文收集了厦门地区27根φ500预制中短管桩(桩长为4.9~14.8m,桩端持力层为黏性土—强风化花岗岩)的抗压静载试验结果,采用极差法、修正箱线图法和勘察规范统计法对27根桩的抗压极限承载力分九种情况进行了归纳分析与统计,得出了预制中... 本文收集了厦门地区27根φ500预制中短管桩(桩长为4.9~14.8m,桩端持力层为黏性土—强风化花岗岩)的抗压静载试验结果,采用极差法、修正箱线图法和勘察规范统计法对27根桩的抗压极限承载力分九种情况进行了归纳分析与统计,得出了预制中短管桩桩长宜按15m界定,其对应的短桩效应承载力折减经验系数为0.84等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经验参数,同时也剖析了极差法、修正箱线图法和勘察规范统计法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中短管桩 抗压极限承载力 试设比 极差法 修正箱线图法 勘察规范统计法 短桩效应承载力折减经验系数
下载PDF
基于微多普勒特征的直升机目标识别
13
作者 王冠阳 李晨 +4 位作者 于英杰 邓晓波 芦达 梁军利 汪涛 《空天防御》 2024年第2期63-73,共11页
微多普勒特征可为旋翼直升机的识别提供一种新的依据。现有针对旋翼直升机回波模型的研究仅限于矩形旋翼叶片尖端的微多普勒效应。首先,通过建立矩形尖端旋翼、锥形尖端旋翼以及抛物线扫掠尖端旋翼的全散射点回波模型,引入特征提取算子... 微多普勒特征可为旋翼直升机的识别提供一种新的依据。现有针对旋翼直升机回波模型的研究仅限于矩形旋翼叶片尖端的微多普勒效应。首先,通过建立矩形尖端旋翼、锥形尖端旋翼以及抛物线扫掠尖端旋翼的全散射点回波模型,引入特征提取算子,设计“时频分析—归一化时频处理—频率‘投影压缩’—截断取模傅里叶变换”的方法,实现具有时移幅频不变特性的微动特征的提取。然后,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提出在目标分类中的压缩感知问题求解算法,并与传统的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借助多个仿真实验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旋翼 微多普勒效应 时频分析 交替方向乘子法 压缩感知
下载PDF
Correlations between direct and indirect strength test methods 被引量:3
14
作者 Kallu Raj Roghanchi Pedra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5年第3期355-360,共6页
The difficulties associated with performing direct compression strength tests on rocks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direct test methods for the rock strength assessment. Indirect test methods are simple, more economic... The difficulties associated with performing direct compression strength tests on rocks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direct test methods for the rock strength assessment. Indirect test methods are simple, more economical, less time-consuming, and easily adaptable to the field. The main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r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direct and indirect test methods for basalt and rhyolite rock types from Carlin trend deposits in Nevada. In the destructive methods, point load index, block punch index, and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tests are performed. In the non-destructive methods, Schmidt hammer and ultrasonic pulse velocity tests are performed.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compression strength tests are developed using linear and 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has the best correlation with the uniaxial compression strength.Furthermore, the Poisson's ratio has no correlation with any of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test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axial compression strength test Indirect strength test methods Correlation Regression analysis
下载PDF
Biomechanical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Balloon Kyphoplasty on the Adjacent Vertebrae 被引量:2
15
作者 Hiromitsu Takano Ikuho Yonezawa +3 位作者 Mitsugu Todo Muhammad Hazli Mazlan Tatsuya Sato Kazuo Kaneko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年第10期478-487,共10页
We use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to investigate the stress profiles of vertebrae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balloon kyphoplasty (BKP) for vertebral fracture. BKP is often performed for persistent pain after vert... We use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to investigate the stress profiles of vertebrae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balloon kyphoplasty (BKP) for vertebral fracture. BKP is often performed for persistent pain after vertebral fractures. However, fractures are frequently reported in the adjacent vertebrae after BKP. The purpose was to clarify the mechanism of fractures that occur in the adjacent vertebrae after BKP. The subjects were two patients (first case: 74-year-old woman;second case: 88-year-old woman) who had BKP fo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 (L1). A bone analysis software program, Mechanical Finder, was used to construct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s (T11-L3) from computed tomographic (CT) 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 (DICOM) data. Moment loadings were examined to evaluate stress concentrations on the vertebrae. Young’s moduli were lower in the second case than in the first case at all vertebral levels. Maximum Drucker-Prager stresses after BKP were larger in the second case than in the first case for compression, flexion, extension, and axial rotation. Strain energy density decreased in L1 and increased in the adjacent ver-tebra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ost-BKP fractures of the adjacent vertebrae not only are due to bone fragility, but also can be caused by increased rigidity in the vertebrae filled with bone cement, which increases stress concentration on the adjacent verte-brae and raises the likelihood of fra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ECHANICS Finite Element method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Balloon Kyphoplasty Mechanical analysis
下载PDF
采用塔锚式架设法施工自锚式悬索桥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晓明 李鹏飞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7-134,共8页
针对自锚式悬索桥“先梁后缆”法施工影响交通和环境的问题,提出塔锚式架设法。该方法借助边跨加劲梁延长主缆力的传递路径,通过塔梁临时锚固装置将主缆水平力由边跨加劲梁临时传递至桥塔,实现中跨加劲梁的“先缆后梁”架设。为研究塔... 针对自锚式悬索桥“先梁后缆”法施工影响交通和环境的问题,提出塔锚式架设法。该方法借助边跨加劲梁延长主缆力的传递路径,通过塔梁临时锚固装置将主缆水平力由边跨加劲梁临时传递至桥塔,实现中跨加劲梁的“先缆后梁”架设。为研究塔锚式架设法的可行性及桥塔的复杂受力行为,以某双塔三跨自锚式悬索桥为背景,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全桥模型,同时建立桥塔ANSYS实体模型和桩基与桩周土体FLAC 3D有限差分模型,分析桥塔压弯耦合失效、塔柱变形失效、桥塔基础推移失效3种桥塔失效模式,并分析垂跨比、加劲梁自重、边中跨比、桥塔墩高对桥塔压弯耦合失效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跨加劲梁吊装过程中,桥塔关键截面内力均在允许承载能力范围内,3种失效模式下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说明塔锚式架设法可行。桥塔压弯耦合失效模式下,随垂跨比的减小、加劲梁自重的增加,桥塔塔底截面和塔梁连接处截面内力轨迹均呈现增大趋势;随桥塔墩高的增加,桥塔塔底截面内力明显增大,而塔梁连接处截面内力几乎没有变化;边中跨比对桥塔关键截面的内力轨迹影响程度有限,可以忽略。建议塔锚式架设法主要应用于加劲梁自重较小(如钢箱梁、钢-混组合梁等)、桥塔墩高较矮、塔基抗推性能较好的双塔三跨自锚式悬索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锚式悬索桥 塔锚式架设法 失效模式 压弯耦合 受力性能 参数分析 有限元法
下载PDF
砂岩颗粒流平行黏结模型宏细观参数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禄源 朱永恒 +3 位作者 白海波 冯义 李辉 苏承东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3年第4期487-501,共15页
为研究砂岩细观层面的力学响应及破坏特征,本文首先开展室内岩石压缩试验和基于平行黏结模型的PFC2D单轴宏细观参数关联性数值试验;然后采用试错法确定各细观参数对宏观力学指标的影响程度排序,并进行显著因子交互作用分析;最终利用回... 为研究砂岩细观层面的力学响应及破坏特征,本文首先开展室内岩石压缩试验和基于平行黏结模型的PFC2D单轴宏细观参数关联性数值试验;然后采用试错法确定各细观参数对宏观力学指标的影响程度排序,并进行显著因子交互作用分析;最终利用回归分析建立宏细观参数间函数关系;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岩样裂纹演化及破坏形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单轴抗压强度σc与平行黏聚力c、黏结法向强度σc、黏结内摩擦角φ呈非线性关系;②弹性模量E与黏结模量E∗、黏结刚度比k∗呈多项式关系;③泊松比v与k∗、摩擦系数μ呈线性关系;④抗拉强度σt与c、σc呈较好的线性关系;⑤岩样裂纹演化与破坏形式主要受黏结强度比σc/c影响,其与拉伸裂纹数目负相关,与剪切裂纹数目正相关;随σc/c增大,岩样的破坏形式呈拉伸破坏—共轭破坏—剪切破坏的变化特征。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的单轴压缩σ-ε演化规律及破坏形式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C2D 单轴压缩 试错法 回归分析 控制变量法 破坏形式
下载PDF
基于构件直接分析法的高强钢压弯构件平面内稳定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中汉 刘占科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116,共10页
基于构件直接分析法,建立了横向荷载作用下两端简支初弯曲压弯构件平面内稳定的通用分析过程,得到了挠度的一般表达式和二阶弯矩的一般表达式。以全跨均布荷载、跨中集中荷载作用下初弯曲压弯构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形结合法确定了最大... 基于构件直接分析法,建立了横向荷载作用下两端简支初弯曲压弯构件平面内稳定的通用分析过程,得到了挠度的一般表达式和二阶弯矩的一般表达式。以全跨均布荷载、跨中集中荷载作用下初弯曲压弯构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形结合法确定了最大二阶弯矩的位置,得到了对应的最大二阶弯矩、C_(mx)系数的表达式,基于边缘屈服准则确定了轴压力-弯矩相关方程。对比了C_(mx)系数与《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中的等效弯矩系数,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对于横向荷载作用下两端简支初弯曲压弯构件的平面内失稳,不需要采用等效弯矩概念和等效弯矩系数进行内力的确定,GB 50017—2017中的等效弯矩系数未实现等效的效果;当采用《高强钢结构设计标准》(JGJ/T 483—2020)设计压弯构件的平面内稳定时,建议采用C_(mx)系数代替GB 50017—2017中的等效弯矩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件直接分析法 高强钢压弯构件 平面内稳定 等效弯矩系数 C_(mx)系数
下载PDF
部分包裹钢-混凝土组合轴压柱整体稳定性能及设计方法
19
作者 兰寒枫 石韵 +3 位作者 苏明周 张文轩 庄向平 蔡仁武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1-55,共15页
为研究部分包裹钢-混凝土组合轴压柱的整体稳定性能与设计方法,完成了两个试件的试验。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部分包裹钢-混凝土组合柱数值分析模型,并对比试验数据校核模型准确性。利用该数值模型进行参数分析,考虑材料强度、组合... 为研究部分包裹钢-混凝土组合轴压柱的整体稳定性能与设计方法,完成了两个试件的试验。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部分包裹钢-混凝土组合柱数值分析模型,并对比试验数据校核模型准确性。利用该数值模型进行参数分析,考虑材料强度、组合柱长细比、含钢率、纵筋和系杆的布置对该类轴压构件整体稳定性能的影响,分别获得不同因素影响下构件绕强轴和绕弱轴的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材料强度、系杆间距及含钢率对稳定性能的影响均较为显著,纵筋对轴压稳定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基于数值模拟结果,按照不同含钢率进行归类分析,拟合出稳定系数曲线,并考虑材料强度组合和系杆间距的影响,对稳定系数曲线进行修正,获得适用于PEC柱的轴压整体稳定系数计算方法。基于现行规范,引入可靠度指数,得到PEC柱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而提出适用于部分包裹钢-混凝土组合柱的轴压整体稳定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C柱 轴心受压 有限元分析 稳定系数 设计方法
下载PDF
混凝土受拉边倾斜变截面梁受剪承载力数值分析
20
作者 余东 李井超 +3 位作者 孟一 王玉奎 孟新田 冯浩雄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1-7,共7页
为研究混凝土受拉边倾斜变截面梁在集中荷载下的抗剪性能,首先,根据目前主流混凝土等截面梁受剪承载力模型,归纳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Gulsan的试验中变截面梁临界斜裂缝的特点;其次,为克服有限元程序在模拟裂缝上的不足,建立... 为研究混凝土受拉边倾斜变截面梁在集中荷载下的抗剪性能,首先,根据目前主流混凝土等截面梁受剪承载力模型,归纳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Gulsan的试验中变截面梁临界斜裂缝的特点;其次,为克服有限元程序在模拟裂缝上的不足,建立了受拉边倾斜变截面梁的预设斜裂缝有限元模型,并对变截面梁的受剪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然后,通过分析在极限荷载时临界截面上的应力状态规律,提出了受剪承载力模型假定,采用临界截面上的受压区混凝土剪压破坏准则,建立了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最后,收集了国内外40根变截面梁受剪试验数据,与本文方法、我国规范方法、Gulsan方法的预测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计算精度更高,可为工程实践和规范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拉边倾斜变截面梁 受剪破坏形态 有限元分析 临界截面 剪压破坏准则 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