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释䙟 被引量:1
1
作者 汤志彪 孙欣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104,共8页
上博简三《亘先》和清华简壹《楚居》、清华简柒《越公其事》习见一个内从衣,外也从衣的字,过去学者或释读作“袭”。事实上,从训诂和音韵学角度看,这个字应该释作“!”,在清华简《楚居》、《越公其事》简27中读作“回”,表示“还”“... 上博简三《亘先》和清华简壹《楚居》、清华简柒《越公其事》习见一个内从衣,外也从衣的字,过去学者或释读作“袭”。事实上,从训诂和音韵学角度看,这个字应该释作“!”,在清华简《楚居》、《越公其事》简27中读作“回”,表示“还”“反”“归”等意思,在甲骨文中则读作“危”,《越公其事》中相关的字则读作“毁”或“危”表示毁败义;而在上博简《亘先》里,此字可与微部字押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清华简
下载PDF
《曹操墓研究》上篇 曹操墓认定的礼制性误判 被引量:4
2
作者 方北辰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1-42,共12页
本文着重从汉魏丧葬礼仪制度的视角,研判所谓"曹操墓"的墓主身份及其相关问题。主要结论是:1.按照汉魏君主的丧葬礼制,其随葬品上谥号书写的规范格式,是谥号加身份,绝不会再加上国号;2.君主谥号书写的规范格式,来源于孔子创... 本文着重从汉魏丧葬礼仪制度的视角,研判所谓"曹操墓"的墓主身份及其相关问题。主要结论是:1.按照汉魏君主的丧葬礼制,其随葬品上谥号书写的规范格式,是谥号加身份,绝不会再加上国号;2.君主谥号书写的规范格式,来源于孔子创立的正统儒家理念,并由孔子亲手在儒家经典《春秋》中树立起权威性样式,目的是凸显天子高于诸侯国君的独一无二至尊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政治功用;3.曹操生前已充分享有天子特权,并在安排自己陵园中公然以天子自居,所以曹操封号"魏王"的"王",完全不能理解为普通诸侯王公的"王",而是周朝天子称谓"周王"的"王",是与皇帝并称"帝王"的"王",也就是天子;4.在其权位继承人曹丕和丧事主要经办大臣司马孚等的一致支持下,曹操丧葬必定会以天子等级办理。其随葬品上谥号书写的格式,应当是"武王",而绝非加国号"魏"字的"魏武王";5".魏武王"称谓的出现,非但不是认定墓主为曹操的关键性物证,反倒成为证明墓主绝不可能是曹操的关键性物证;6.仅仅因为随葬品有"魏武王"的称谓,就将墓主认定为曹操,是在不了解当时丧葬礼制和政治现实的情况下,做出的根本性误判;7.陵园中两座墓葬的相对位置,也是以上误判的有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墓墓主 丧葬礼制 魏武王 魏武帝 曹操
下载PDF
“九州”初谊及“禹划九州”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被引量:6
3
作者 沈长云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九州,是先秦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当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还存在较多的误解。本文以传世文献与铭文资料为依据,对与"九州"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九州"是从"四域"的观念发展而来的,最初是一个笼... 九州,是先秦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当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还存在较多的误解。本文以传世文献与铭文资料为依据,对与"九州"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九州"是从"四域"的观念发展而来的,最初是一个笼统的国家疆域的概念;早期文献中的"九州"与"禹划九州"中的"九州"内涵不同;"禹划九州"的观念应该是战国时期各国普遍实行行政区划后才产生的,《禹贡》九州的分布与魏惠王霸业的建立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州 四域 "禹划九州" 《禹贡》 魏惠王
下载PDF
《曹操墓研究》下篇 曹操墓应为曹宇、曹奂父子王原陵 被引量:2
4
作者 方北辰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43-63,共21页
本文与《曹操墓认定的礼制性误判》是姊妹篇。主要将该墓葬呈现出来的考古真实,与可靠传世文献呈现出来的历史真实相结合,对所谓"曹操墓"的真正墓主,进行探索和研判。主要结论是:1.墓葬刻石文字含有丰富而特殊的文化信息,因... 本文与《曹操墓认定的礼制性误判》是姊妹篇。主要将该墓葬呈现出来的考古真实,与可靠传世文献呈现出来的历史真实相结合,对所谓"曹操墓"的真正墓主,进行探索和研判。主要结论是:1.墓葬刻石文字含有丰富而特殊的文化信息,因此带有刻石文字的器物应当是真品,而非后世伪造的赝品;2.从墓葬所蕴含的特殊文化信息,可以确立真正墓主的时间、空间和身份等具体指向;3.经过种种具体指向的全面排查筛选,所谓曹操墓的真正墓主,应当是曹操的儿孙即曹宇、曹奂父子,而曹奂是曹魏的末代君主;4.曹宇、曹奂墓园的正式名称是王原陵,具体方位在邺县西面,这在宋代典籍中有确切而可靠的记载;5.各项指标综合比较的结果,曹宇和曹奂是真正墓主的可能性,远远超过曹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墓 真正墓主 曹宇和曹奂父子 魏武王 常所用
下载PDF
陈矦因咨戈考释两则
5
作者 张振谦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目前所见到的陈矦因咨(齐威王)兵器包括新近出土的和传世的共有7件,还有2件没有被考释出来,本文从文字字形考释的角度出发,对2件陈矦因咨戈的铭文进行释读、考证。
关键词 陈矦因咨戈 铭文考释 齐威王兵器 数量统计
下载PDF
论魏徵的治国方略
6
作者 张应超 《唐都学刊》 2005年第6期11-14,共4页
魏徵是唐朝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学者,他对初唐国力的恢复与社会政治的清明作出了贡献。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徵在治国大事中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是“贞观之治”开明盛世得以出现的重要原因。治理国家历来是政治家与关心国家大事的有识之士思... 魏徵是唐朝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学者,他对初唐国力的恢复与社会政治的清明作出了贡献。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徵在治国大事中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是“贞观之治”开明盛世得以出现的重要原因。治理国家历来是政治家与关心国家大事的有识之士思考的重大问题,魏徵关于治国的许多言行已成为以后诸多有识之士的借鉴。他深刻指出,德、礼、诚、信为治国大纲,关系治国成败;居安思危,特别强调朝廷与其下属百姓关系的和谐;考察官员的实际政绩,由其政绩优劣来决定对其升降;帝王能听进逆耳忠言,大臣敢进谏逆耳忠言,均很难做到,但对治国关系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徵 政治家 国家大事 治国方略
下载PDF
孟子对梁惠王“好战”与“不仁”的评价发微
7
作者 衣抚生 米龙 《济宁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26-30,共5页
孟子对梁惠王的评价是对外好战,对内不仁。对于前者,通过以下问题来考察:梁惠王确实好战;时代背景、个人性格、晋国和魏国的霸业传统导致梁惠王好战;好战的结果是魏国自此衰落,这有必然性,不完全是梁惠王的问题。对于后者,通过梁惠王自... 孟子对梁惠王的评价是对外好战,对内不仁。对于前者,通过以下问题来考察:梁惠王确实好战;时代背景、个人性格、晋国和魏国的霸业传统导致梁惠王好战;好战的结果是魏国自此衰落,这有必然性,不完全是梁惠王的问题。对于后者,通过梁惠王自称的尽心来考察,认为梁惠王确有为难之处,但改变不了他不仁的总体评价。梁惠王的自我辩解在古代统治者中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孟子的评价对辨证地认识古代统治者的行政,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惠王 魏惠王 孟子 好战 不仁
下载PDF
尉缭书文字风格和内容体现出的时代特征
8
作者 张申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2-18,共7页
自明代阮汉闻《尉缭子标释》注意到《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大梁人尉缭”这个问题,并将其引入到尉缭其人年世及其书成书时代的争论以后,主要形成了“梁惠王时人”和“秦始皇时人”两种主要观点。古之为书,一时有一时之文体,其书... 自明代阮汉闻《尉缭子标释》注意到《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大梁人尉缭”这个问题,并将其引入到尉缭其人年世及其书成书时代的争论以后,主要形成了“梁惠王时人”和“秦始皇时人”两种主要观点。古之为书,一时有一时之文体,其书内容所反映和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必有其时代特色。从文字风格、今本内容与其他史料互相印证、尉缭军事思想与秦国国情的对比等角度,对传本尉缭书深入考察,进一步丰富了“梁惠王时人”说的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梁惠王 秦始皇 尉缭
下载PDF
晋、魏追迹夏代与《纪年》《厚父》的古史观
9
作者 周秦汉 廖名春 《史学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共8页
夏墟之上的晋、魏两国都曾尝试追认和承袭夏代的政治名位,以巩固政治与军事地位,可谓“晋魏承夏位”。晋平公举夏代郊祭以祀鲧,暗示晋国能够取代周天子的共主地位,与三代等视之。魏惠王更是以夏代的后继者自居,称夏王,乘夏车,迁夏都,以... 夏墟之上的晋、魏两国都曾尝试追认和承袭夏代的政治名位,以巩固政治与军事地位,可谓“晋魏承夏位”。晋平公举夏代郊祭以祀鲧,暗示晋国能够取代周天子的共主地位,与三代等视之。魏惠王更是以夏代的后继者自居,称夏王,乘夏车,迁夏都,以天子之礼自居,在诸夏中争夺正统。魏史《竹书纪年》呈现出“夏—殷—周—晋—魏”的历史序列,抬高晋、魏两国的地位。汲冢书与清华简《厚父》皆不持禅让说,默认“禹启世袭”,肯定嫡子启的合法性。这种古史观与三晋政治密切相关:有利于巩固君主制,强化嫡长子继承制,防范能臣干政,为“魏承夏位”奠定了历史文献的基础。《纪年》“益干启位”是战国三晋人造作的逆反古史,目的是消解禅让说对政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史 郊祭 魏惠王 《竹书纪年》 《厚父》
原文传递
战国魏“合阳鼎”新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良宝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1-63,共3页
In the Collection of Bronze Inscriptions of Yin-Zhou Period there is a bronze ding tripod,which can be named Heyang ding of the 24th year.Judged by the location and attribution of Heyang mentioned in its inscriptions,... In the Collection of Bronze Inscriptions of Yin-Zhou Period there is a bronze ding tripod,which can be named Heyang ding of the 24th year.Judged by the location and attribution of Heyang mentioned in its inscriptions,it must have been cast in the 24th year of Wei State Prince Hui’s Qianyuan reign (346 BC).The two inscriptions are both made in the Wei State,and the lid inscription is impossible to have been added after the ding transferred from the Wei to the Zhao State.This vessel can be taken as a standard bronze of the Wei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阳鼎 魏惠王 战国中期
原文传递
安徽六安出土“廿三年东阳”戈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龙俊 秦让平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6-89,共4页
安徽六安出土一件铭文铜戈,上有"廿三年东阳"等十二字铭文。通过对铭文内容和辞例的研究,可知其为赵兵,铸造于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76年)。此戈的发现,再次证明齿突与魏器并无绝对关联,亦说明赵国兵器铸造制度在赵惠文王... 安徽六安出土一件铭文铜戈,上有"廿三年东阳"等十二字铭文。通过对铭文内容和辞例的研究,可知其为赵兵,铸造于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76年)。此戈的发现,再次证明齿突与魏器并无绝对关联,亦说明赵国兵器铸造制度在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前后有一个较大的转变,"东阳"建置之始则至迟发生在赵惠文王二十三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阳 赵国 廿三年 赵惠文王
原文传递
魏国雍丘令戈考
12
作者 傅修才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53,共3页
根据清晰戈铭照片,以及铜戈的时代特征,旧释五年桐丘令戈应为五年雍丘令戈,它与新出廿八年雍丘令戈皆是战国中期魏惠王时期兵器,据此可知雍丘在战国中期已属魏国并置县。
关键词 廿八年雍丘令戈 五年雍丘令戈 战国中期 魏惠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