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科举改制下的浙闱新变与现实省思
1
作者 钟伟春 李木洲 《中国考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2,共9页
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颁发科举改制谕令,对乡试命题范围、参考书目以及阅卷标准等进行改革。但改革使入闱前浙江士子进退维谷,闱场内乱象也不一而足,考生失范行为频现,仓促条对、敷衍作答、试卷曳白被贴者更不知几何。最终,在考生消极应... 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颁发科举改制谕令,对乡试命题范围、参考书目以及阅卷标准等进行改革。但改革使入闱前浙江士子进退维谷,闱场内乱象也不一而足,考生失范行为频现,仓促条对、敷衍作答、试卷曳白被贴者更不知几何。最终,在考生消极应对与考官素质不足、路径依赖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新制精神的落实大打折扣,以致科举制度最后的更张未能为自身续命。清末科举改制失败对当前考试制度改革,尤其是高考制度改革,仍具有重要启示。它警示后世在推出重大考试改革之前,务必要系统谋划,充分准备,循序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科举改制 浙闱新变 士子新貌 新制精神 高考改革
下载PDF
清末新政时期的袁世凯与实业教育 被引量:4
2
作者 彭干梓 夏金星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1-85,共5页
晚清新政之时,袁世凯力废科举,大兴学堂,为清末的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他主张"崇实学、增实科、开民智",领导学部于各府厅州县设立劝学所,为新式教育发展提供保障,使教育体系更为完善;要求农务局在各地劝... 晚清新政之时,袁世凯力废科举,大兴学堂,为清末的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他主张"崇实学、增实科、开民智",领导学部于各府厅州县设立劝学所,为新式教育发展提供保障,使教育体系更为完善;要求农务局在各地劝办农会,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发行农学刊物,翻译农学教科书,举办农产品评审会,初步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农业推广体系;倡导"自谋其生"的教育观,将"实科"、"实学"、"实益"落实在"谋生"理念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袁世凯 废科举 自谋其生 实业教育
下载PDF
太平天国运动与晚清科举制之关系探讨——兼论清廷推行捐纳举措的得与失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开江 向红兵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0年第1期15-19,共5页
文章从科举制度层面透析太平军军兴之因,用史实揭示了清廷通过大开捐纳和竭力恢复科举制的整合和控制功能,赢得了大多士绅的归附,打赢了与天国政权之间的人心和人才争夺战。但这也造成了官民流动机制的变异,清廷功利政治的泛滥。它拓宽... 文章从科举制度层面透析太平军军兴之因,用史实揭示了清廷通过大开捐纳和竭力恢复科举制的整合和控制功能,赢得了大多士绅的归附,打赢了与天国政权之间的人心和人才争夺战。但这也造成了官民流动机制的变异,清廷功利政治的泛滥。它拓宽了太平天国运动史的研究视野,对全面认识晚清政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运动 晚清 科举制 捐纳 士绅阶层
下载PDF
晚清主流意识形态危机和道统之断裂——以废科举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献忠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8-44,共7页
科举制度确立后,遂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场域,承载并连接了文化、教育、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功能,确保了儒学道统的绵延不绝。但晚清以来,面对西方的入侵和西学东渐,这一场域不仅出现了内部的分化,更面临场域外各种因素的挑... 科举制度确立后,遂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场域,承载并连接了文化、教育、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功能,确保了儒学道统的绵延不绝。但晚清以来,面对西方的入侵和西学东渐,这一场域不仅出现了内部的分化,更面临场域外各种因素的挑战,而场域外的挑战又进一步促进了场域内对抗因素的成长。1905年的废科举则使主流意识形态场域崩塌,儒学因此失去了寄身之所,延续了两千余年的道统因此断裂。而道统是中国古代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秩序赖以维系的思想基础。中国不是宗教国家,道统更是承担着塑造共同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调整社会秩序的多重功能。因此,道统的断裂必然会导致政统的失序和社会的动荡。其影响甚至至今犹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废科举 道统断裂 政统失序
下载PDF
晚清科举评价的负面化倾向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兴德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0-108,共9页
晚清时期科举制遭遇了一个极端化、负面化评价过程,这集中体现为针对科举的"污名化"与"妖魔化"。晚清以来科举考试正向功能的下降、近代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引发的中国知识分子"现代性焦虑&q... 晚清时期科举制遭遇了一个极端化、负面化评价过程,这集中体现为针对科举的"污名化"与"妖魔化"。晚清以来科举考试正向功能的下降、近代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引发的中国知识分子"现代性焦虑"等,促成了科举评价负面化倾向的发生。科举评价的负面化倾向不仅令科举形象受损,对科举制被废止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左右了20世纪以来科举评价的基本取向。走出科举评价的极端化困境,既是科举认识深化的结果,也为科举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科举评价 负面化倾向 科举制
下载PDF
科举革废对现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亚群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6-27,共2页
清末科举考试改革是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举考试是为了矫正世卿世禄制的社会弊端而产生。科举考试的改革与废止曾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全面发展。科举考试发展史表明 。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 选拔性考试 招生考试体制 考试内容 高等教育 科举考试 清朝末军
下载PDF
科举改章、停废与晚清书业革命 被引量:2
7
作者 沈洁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0-145,共16页
科举停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次转折性大事件;而肇兴于晚清上海的书业革命,引发了印刷资本主义的急剧扩张,促成了思想与商业、启蒙与生意的多元复杂互动。学制改革与印刷业的根本转型,这两个事件交逢在近代"中""西&qu... 科举停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次转折性大事件;而肇兴于晚清上海的书业革命,引发了印刷资本主义的急剧扩张,促成了思想与商业、启蒙与生意的多元复杂互动。学制改革与印刷业的根本转型,这两个事件交逢在近代"中""西""新""旧"世道迁折的时局中,两者并非引发与被引发的单一因果关系。技术与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变是真正将这些思想变局实现并固定下来的本质性力量。书业革命,正是这样的一个"枢机"——承载了、呈现出思想与市场、制度与技术变迁之间繁复而又具体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科举 晚清 印刷革命 书业变迁
下载PDF
清朝科举考试舞弊要案的计量历史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超 向安强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7-103,共7页
科举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是在清朝这个科举制度最完备的时期,科举考试舞弊却尤为盛行,出现多次大型要案,且手段多样,频次增加。通过对清朝历代科举考试舞弊要案的史实考察,运用计量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对清朝科举考... 科举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是在清朝这个科举制度最完备的时期,科举考试舞弊却尤为盛行,出现多次大型要案,且手段多样,频次增加。通过对清朝历代科举考试舞弊要案的史实考察,运用计量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对清朝科举考试舞弊的案发时间、地域、考试类型、手段、规模、处罚形式等进行较详细的统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科举考试 科举制度 舞弊 计量历史学
下载PDF
清季科举变动的知识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田涛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1-95,共5页
清末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引导士子读书趋向于新学,书业面貌随之改观。在科举变动过程中,各地主政者对新、旧学的态度,是造成读书风气地域差异的重要因素。取士新标准也带来了科场文风的变化,成为学界风气转移的象征。制度变革的知识效应... 清末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引导士子读书趋向于新学,书业面貌随之改观。在科举变动过程中,各地主政者对新、旧学的态度,是造成读书风气地域差异的重要因素。取士新标准也带来了科场文风的变化,成为学界风气转移的象征。制度变革的知识效应,是理解清末社会知识转型的一个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改革 知识 效应 清末
下载PDF
晋省之旅:晚清民国时期温杭行程述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贤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61,共10页
明清时期,温州是浙江省距离省会杭州最远的府州,也是交通最为闭塞的区域。从晋省赶考生员的日记等史料中,可以发现温杭间约500公里行程,在自然力交通时代,人们爬山涉水,千辛万苦,费时近2周;近代以降,温杭行程发生巨变,通过沿海与内河轮... 明清时期,温州是浙江省距离省会杭州最远的府州,也是交通最为闭塞的区域。从晋省赶考生员的日记等史料中,可以发现温杭间约500公里行程,在自然力交通时代,人们爬山涉水,千辛万苦,费时近2周;近代以降,温杭行程发生巨变,通过沿海与内河轮运约需3天,公路开通后一日可达,航空运输更缩至二小时之内。但是,旅行资费、路途安全和交通服务等,阻碍了晚清民国时期温州人的远行。当然,随着近代新式交通发展,封闭落后的温州开始进入发展时期,人们开始走出温州,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交通 科举考试 秀才 行程 温州 晚清民国时期
下载PDF
清季士人群体的科场书写及其“停科”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9-150,共12页
清季议改与议废科举的知识群体,尚有正在通过科举渠道晋升的士人。这些应试士子并非惯常认为的仅是被动和消极接受相关政令,而是以科场书写的方式参与到科举改废进程当中。清廷废除科举这一通常被视为“鲁莽灭裂”的举措,从光绪辛丑科... 清季议改与议废科举的知识群体,尚有正在通过科举渠道晋升的士人。这些应试士子并非惯常认为的仅是被动和消极接受相关政令,而是以科场书写的方式参与到科举改废进程当中。清廷废除科举这一通常被视为“鲁莽灭裂”的举措,从光绪辛丑科举“改章”及督抚提议科举“中额递减”,到甲辰之际“中额递减”的适时出台和科举停废决策的正式启动,呈现出一条紧凑且又渐进的演化脉络。清季士人群体的科场书写不仅客观配合督抚科举“减额”提议的落地生根,其效应还延续至科举废除之后,具有超越科场本身并在远端触及政治决策和社会思想的言外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人群体 科场书写 中额递减 清季停科
下载PDF
晚清科举制废除以后新教育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绍春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61-66,共6页
晚清科举制废除以后,束缚新教育发展的枷锁打破了,新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教育开始了由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变。但是,废科举在给新教育开路的同时,也使新教育面临许多新的时代难题,体现了作为社会改革一个重要方面的教育改革的... 晚清科举制废除以后,束缚新教育发展的枷锁打破了,新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教育开始了由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变。但是,废科举在给新教育开路的同时,也使新教育面临许多新的时代难题,体现了作为社会改革一个重要方面的教育改革的复杂与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科举制 新教育 新学堂
下载PDF
也谈中晚唐五代别头试与子弟之争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滢坤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5-71,共7页
中晚唐新旧士族斗争不断。在子弟登科问题上,双方利用一些科场事件制造事端,以获得各自子弟登科的最大利益。随着党争的强弱分化,代表科举出身的新官僚牛党全胜,子弟问题逐渐变成了官僚阶层内部利益分割的问题,从而逐渐淡化。唐末五代... 中晚唐新旧士族斗争不断。在子弟登科问题上,双方利用一些科场事件制造事端,以获得各自子弟登科的最大利益。随着党争的强弱分化,代表科举出身的新官僚牛党全胜,子弟问题逐渐变成了官僚阶层内部利益分割的问题,从而逐渐淡化。唐末五代的战乱对新旧士族官僚打击最大,子弟在科举考试中的优势地位随之被消弱,科举考试逐渐向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五代 别头试 子弟之争 党争
下载PDF
清末武举制度废除与地方督抚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超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51-54,共4页
清朝末年,清政府深受内忧外患。地方督抚的权力开始膨胀,打破了清初的绝对皇帝权威,他们开始对旧有的武举制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武举的存废问题上与清朝中央势力展开三个阶段的争夺:其一,督抚上奏,谨慎处理;其二,危机重重,有效采纳;其三... 清朝末年,清政府深受内忧外患。地方督抚的权力开始膨胀,打破了清初的绝对皇帝权威,他们开始对旧有的武举制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武举的存废问题上与清朝中央势力展开三个阶段的争夺:其一,督抚上奏,谨慎处理;其二,危机重重,有效采纳;其三,困境革新,废除武举。最终,清政府在地方督抚的强烈要求下废除了武举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武举制度 地方督抚 废除
下载PDF
晚清时期科举宾兴的变迁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桂林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66-81,共16页
宾兴是清代地方社会捐资襄助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公益组织及专项经费。晚清时期,为应对时代变局与救亡图存,清廷对科举制度进行了若干改革,以选拔出匡时济世之人才。作为清代科举制度的伴生物,宾兴也因国内外时局变化而发生由缓趋急的变... 宾兴是清代地方社会捐资襄助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公益组织及专项经费。晚清时期,为应对时代变局与救亡图存,清廷对科举制度进行了若干改革,以选拔出匡时济世之人才。作为清代科举制度的伴生物,宾兴也因国内外时局变化而发生由缓趋急的变迁。在废科举前,南北各省宾兴首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等战事的冲击。有些宾兴损毁严重,被迫停顿解散;也有些因参与或承担地方公共事务,成为地方社会的权力机构。战后,宾兴得到较快恢复与发展,但也因日久弊生而遭诘责,晚清义赈兴起后遂出现移宾兴助赈之议。自维新运动改书院为学堂,宾兴逐渐移作他用,被提充学堂经费或购买书籍等。停废科举后,宾兴发生了急剧而显著的变迁,或改设新式学堂学校,或改为津贴、奖学金继续资助学生,或为学务公所、劝学会或教育会等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团体接管,或被挪用侵吞,最终彻底消亡。晚清科举宾兴的变迁及其多舛命运,折射出近代中国复杂的时局变动与地方社会权势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宾兴 停废科举 兴办学堂 慈善公益
下载PDF
得窥天颜:清末拔贡赴京朝考的微观体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康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30-38,共9页
科举停废后,优拔贡考试作为清廷的善后之策,吸引大量士子参加。川籍士子彭阜成《庚戌北上日记》,从微观视角呈现出普通士人对拔贡朝考的观感,通过其视野、行踪,探讨清末士子在北京城的流动,游走其间的心态,并深入清末新政的背景了解优... 科举停废后,优拔贡考试作为清廷的善后之策,吸引大量士子参加。川籍士子彭阜成《庚戌北上日记》,从微观视角呈现出普通士人对拔贡朝考的观感,通过其视野、行踪,探讨清末士子在北京城的流动,游走其间的心态,并深入清末新政的背景了解优拔贡考试生活的实态。彭氏详细记录了他在皇宫内考试和入朝觐见的过程,以及居京期间的交际、购物和休闲活动,他以外来者的视角审视清末北京的日常与变动。赴京应考不仅为彭阜成提供了宝贵的仕进机会,还使他得以近距离观察清王朝的统治中枢,并从京城生活的细节中捕捉时代变革的讯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北京 拔贡 废除科举
下载PDF
晚清进士张恕琳生平事迹考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皓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66-69,共4页
张恕琳(1866-1919),字心如,号云门,山东掖县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清末民初时期书画家、教育家,官至齐鲁学堂及京师第一女校监督。张恕琳一生潜心为学,新旧兼通;奉亲至孝,安贫乐道。同时受到时代局限,忠于清室,至死不渝。
关键词 张恕琳 生平事迹 进士 晚清
下载PDF
科场整肃与晚清吏治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俊美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15-117,共3页
清末吏治败坏,科举考试更是弊窦丛生,考官收受贿赂、阅卷马虎草率、判文不按规定、大员子弟舞弊、学政出题割裂。清政府曾进行大力整顿,甚至不惜严刑峻法,对一些违法官员处以极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科场腐败,维护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和... 清末吏治败坏,科举考试更是弊窦丛生,考官收受贿赂、阅卷马虎草率、判文不按规定、大员子弟舞弊、学政出题割裂。清政府曾进行大力整顿,甚至不惜严刑峻法,对一些违法官员处以极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科场腐败,维护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在社会上起到了震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考试 科场整肃 晚清吏治
下载PDF
晚清科举革废进程中政学关系的变化
19
作者 金燕 彭泽平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4,共6页
废科举与兴学堂是晚清教育改革相辅相成、同步运行的两大工程,也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重要步骤。新式教育发展所带来的知识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的转变、办学主体和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以及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等不仅直接或间接地促... 废科举与兴学堂是晚清教育改革相辅相成、同步运行的两大工程,也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重要步骤。新式教育发展所带来的知识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的转变、办学主体和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以及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等不仅直接或间接地促使"高度合一"的政学关系开始松动,而且也唤醒了现代教育的主体意识。全面考察科举革废这一历史进程是正确认识现代教育主体意识诞生的社会环境的重要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科举革废 政学关系 变化
下载PDF
清末“新政”年间教育政策推行评述
20
作者 吴洪成 李占萍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27,共8页
清末"新政"年间,清政府以建立近代"新教育制度"为中心掀起了新教育改革的高潮。教育政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以教育行政组织、规章法令及兴学活动等为路径推行的教育政策始终贯穿于教育活动过程之中。为了规范并推动... 清末"新政"年间,清政府以建立近代"新教育制度"为中心掀起了新教育改革的高潮。教育政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以教育行政组织、规章法令及兴学活动等为路径推行的教育政策始终贯穿于教育活动过程之中。为了规范并推动新教育而依次设立的中央与地方学务处职能隶属清晰,彼此分工协作,推动了各地兴学;学部的成立更是对方兴未艾的办学活动加以统辖及督察;科举制的废除有效地清理了清末新教育运动中的障碍。对教育政策的能力限度以及社会各阶层在教育改革中利益冲突等方面问题的探索,将有效地检讨清末教育政策推行中的诸多问题,并提供深刻的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教育政策 废科举 《奏定学堂章程》 学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