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书院诗赋教育 被引量:3
1
作者 程嫩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5-93,99,共10页
处于科举背景下,清代很多书院重视试帖诗与律赋教育。有些书院在从事科考诗赋教育时,还从事其他种类的诗赋教育。清代书院从事各体诗赋教育的意义在于:可使生徒所作的诗赋去俗趋雅,与朝廷推行的清真雅正的衡文准则相符合;可使生徒在诗... 处于科举背景下,清代很多书院重视试帖诗与律赋教育。有些书院在从事科考诗赋教育时,还从事其他种类的诗赋教育。清代书院从事各体诗赋教育的意义在于:可使生徒所作的诗赋去俗趋雅,与朝廷推行的清真雅正的衡文准则相符合;可使生徒在诗赋上有所造诣,而不仅仅把研习诗赋作为科考的敲门砖;可以促进生徒文学综合素养的形成,为国家培养通才服务。为了有效地指导生徒研习科考诗赋,很多书院重视各体诗赋名作研读。清代书院在从事诗赋教育时,一般是要求生徒分类研习,循序渐进,选择不同阶段的代表作品进行研读。诗赋与八股文都讲究格律要求,一些施教者从学理上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揭示出学习诗赋与学习八股文可以相辅相成,有利于改变生徒重八股而轻诗赋的思想认识。清代一些汉学书院的诗赋课艺有时冠有考证性的题序,其诗赋教育具有浓厚的学术化色彩。由于重视考证,这些书院为清代考证学的发展贡献出了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书院 诗赋教育 科举 考证学
下载PDF
让马克思主义经典成为通识 被引量:1
2
作者 温皓 袁中树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92-95,共4页
中国在转型时期最需要的东西是信仰和法制。历史发展无数次向我们证明,没有精神文化转型和社会秩序转型的前提存在,经济转型只是孤立的和失败的。但是,要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解决信仰和法制的问题,最终依赖的是全体中国国民马克思主... 中国在转型时期最需要的东西是信仰和法制。历史发展无数次向我们证明,没有精神文化转型和社会秩序转型的前提存在,经济转型只是孤立的和失败的。但是,要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解决信仰和法制的问题,最终依赖的是全体中国国民马克思主义修养的普遍提高,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通识化的程度。进而要求我们以中国化的态度通识化马克思主义经典,同时加强和改善马克思主义经典通识化的学风与文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 通识 中国化 学风文风
下载PDF
晚清浙江书院教育的变革与传承 被引量:4
3
作者 唐晓明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年第2期41-45,共5页
清末"新政"时期,浙江书院全部被改为学堂,但书院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并未消殒。例如天目书院的创建延续了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研究能力的办学理念。
关键词 晚清 浙江书院 变革 传承
下载PDF
华夏固有学术视域中的“红学” 被引量:5
4
作者 乔福锦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5-30,共16页
华夏传统学术,发展至清代,最终形成经、史、子、集"四部"架构体系。产生于中华历史文化与学术综汇期的"古典红学",同样可以从经学、史学、子部之学、诗赋文章之学四种角度观察评析。作为迥异于西方"文学"... 华夏传统学术,发展至清代,最终形成经、史、子、集"四部"架构体系。产生于中华历史文化与学术综汇期的"古典红学",同样可以从经学、史学、子部之学、诗赋文章之学四种角度观察评析。作为迥异于西方"文学"及"小说研究"的既定学术存在,"古典红学"不仅是当代红学正本清源的历史依据,也是这门华夏固有之学实现学科重建乃至返本开新的学术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红学 四部之学 学科重建
下载PDF
关羽读《春秋》背景刍议 被引量:3
5
作者 梁满仓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9-23,共5页
汉末三国时期,阅读《春秋》蔚然成风。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把《春秋》应用于社会政治、军事及其他领域,体现了古文经学经世致用的特点。关羽作为刘备政治集团中的重要成员,肩负着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历史使命,他是独当荆州一面的军事统帅... 汉末三国时期,阅读《春秋》蔚然成风。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把《春秋》应用于社会政治、军事及其他领域,体现了古文经学经世致用的特点。关羽作为刘备政治集团中的重要成员,肩负着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历史使命,他是独当荆州一面的军事统帅,面临着北伐曹魏、处理与东吴关系等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受社会风气的熏染,他熟读《春秋》是时代、社会使然,但其动机重在用《春秋》的历史经验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指导军事活动和培养道德情操,而不在《春秋》学问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三国 《春秋》 经世致用 政治 军事
下载PDF
书院与清末民初南通教育的转型 被引量:1
6
作者 徐静玉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83-89,共7页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作为中国书院的一个缩影,在清末民初南通教育转型的艰难历程中,书院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由书院脱胎而来的学校,经民国初年之发展,逐渐成为当地普通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其次,书院公产...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作为中国书院的一个缩影,在清末民初南通教育转型的艰难历程中,书院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由书院脱胎而来的学校,经民国初年之发展,逐渐成为当地普通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其次,书院公产为南通新式教育的兴办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经费;第三,部分新学化书院的肄业生为南通新式教育的创办做出了重要贡献;第四,大批新学化书院的肄业生任教于新式学堂,并从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名家,其中不乏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据一席之地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清末民初 教育转型
下载PDF
晚清苏南家族书院的分化与多元类型——近代苏南家族书院研究之一 被引量:2
7
作者 蒋明宏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13-118,共6页
晚清时期,在社会变迁、教育转型的时代潮流中,苏南的传统家族书院在单一"应举—经学型"模式的基础上,通过重建、改建和新建等方式逐渐分化出了国学专修、综合改良、家族教化等不同类型的近代书院。相当数量的苏南家族参与了... 晚清时期,在社会变迁、教育转型的时代潮流中,苏南的传统家族书院在单一"应举—经学型"模式的基础上,通过重建、改建和新建等方式逐渐分化出了国学专修、综合改良、家族教化等不同类型的近代书院。相当数量的苏南家族参与了家族书院的分化进程,一些工商实业家族更主导了这一进程,并对此产生了微妙的影响,作出了颇具深意的探索。苏南家族书院随着分化与演变也经历了历史的选择,其中大部分实现了历史转型,融入了近代教育体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苏南 家族书院 分化 多元类型
下载PDF
花华圣经书房与晚清西学翻译——兼论宁波作为美国传教士传播西学之摇篮在晚清译史中的地位 被引量:3
8
作者 高黎平 《梧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5-59,共5页
花华圣经书房系19世纪中叶来华美国传教士在华设立的第一个翻译出版机构,为外来传教士,特别是美国传教士在华进行西学翻译传播活动提供了地利人和的用武之地,它经过数十年的迁徙演变,发展成为在中国颇有影响的翻译出版机构,在晚清翻译... 花华圣经书房系19世纪中叶来华美国传教士在华设立的第一个翻译出版机构,为外来传教士,特别是美国传教士在华进行西学翻译传播活动提供了地利人和的用武之地,它经过数十年的迁徙演变,发展成为在中国颇有影响的翻译出版机构,在晚清翻译史上不但有开来华美国传教士编译出版书籍之先河的作用,而且是晚清译坛一支不可小视的长盛不衰的有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华圣经书房 在华美国传教士 晚清 西学翻译
下载PDF
王闿运三部经学新著之考释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少虎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6年第3期101-103,共3页
《三家诗异文表》、《〈小戎篇〉车制器饰考》稿本、《湘绮先生校补许氏〈说文〉古籀释》底本三部经学著述是笔者在湖南图书馆查阅王闿运有关资料时发现的。王氏年谱与日记皆未作交代,亦不见其他资料记载。此三部经学著作确为王闿运所作... 《三家诗异文表》、《〈小戎篇〉车制器饰考》稿本、《湘绮先生校补许氏〈说文〉古籀释》底本三部经学著述是笔者在湖南图书馆查阅王闿运有关资料时发现的。王氏年谱与日记皆未作交代,亦不见其他资料记载。此三部经学著作确为王闿运所作,并与王氏其他已刊的经学著述有明显不同,反映了他今古不分、汉宋兼采的治经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闿运 经学新著 考释
下载PDF
一个主张维新的旧文学流派——后期桐城派作家的经学立场与文论话语
10
作者 刘再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9-85,共7页
后期桐城派整体上可以定位为一个主张维新的旧文学流派。其主要人物的思想包含着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的经学立场日趋辨证和开放,对于文道关系的看法明显地表露出与传统经学文论相离异,甚至解构等维新的迹象。另一方面,他们... 后期桐城派整体上可以定位为一个主张维新的旧文学流派。其主要人物的思想包含着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的经学立场日趋辨证和开放,对于文道关系的看法明显地表露出与传统经学文论相离异,甚至解构等维新的迹象。另一方面,他们捍卫旧文化与旧文学的立场始终没有动摇。这种既赞同维新又坚决护旧的文化立场究竟应该如何评价,迄今没有定论。笔者认为,后期桐城派作家的维新与护旧,两者的终极目标是趋于一致的,他们的护旧思想固然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但也包含着合理的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桐城派 经学立场 文论话语 维新 护旧
下载PDF
传统与变革之间:两湖书院
11
作者 蔡志荣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第6期88-93,共6页
两湖书院是清末张之洞在武昌创建的变革中的书院。社会变迁和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给予两湖书院变革巨大的推动力,使其管理制度、教学方法、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两湖书院一直徘徊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不修时文却以功名为主要目标;教... 两湖书院是清末张之洞在武昌创建的变革中的书院。社会变迁和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给予两湖书院变革巨大的推动力,使其管理制度、教学方法、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两湖书院一直徘徊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不修时文却以功名为主要目标;教学内容既有经史之学又有西学;教学方法传统与近代交融;利用商业资金办学等。这种新旧并存格局和新陈代谢的发展趋势,正体现清末学术思想、政治主张的变动和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教育 两湖书院 张之洞 新式学堂
下载PDF
从晚明到晚清:知识史视域中的西学翻译史——邹振环《晚明汉文西学经典:编译、诠释、流传与影响》述评
12
作者 葛文峰 《安康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复旦大学邹振环教授的著作《晚明汉文西学经典:编译、诠释、流传与影响》,从知识史的角度切入,对晚明来华传教士的西学汉译经典进行了论述。该著每一章以个案研究的形式,详论了晚明西学东渐的十个经典案例。该著的意义不仅在于将传教士... 复旦大学邹振环教授的著作《晚明汉文西学经典:编译、诠释、流传与影响》,从知识史的角度切入,对晚明来华传教士的西学汉译经典进行了论述。该著每一章以个案研究的形式,详论了晚明西学东渐的十个经典案例。该著的意义不仅在于将传教士西学汉译的影响跟踪到晚清,还将中国社会源自西方的现代性追溯到晚明。邹教授的这部专著,既属于知识史,又属于翻译史,对于中国翻译史的书写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振环 《晚明汉文西学经典:编译、诠释、流传与影响》 知识史 翻译史
下载PDF
今本《古文孝经》孔传成书问题考辨
13
作者 陈以凤 《孝感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27-31,共5页
今本《古文孝经》孔传流传过程曲折复杂,非日本人伪造,应是魏晋时期所流传的注本,即《家语后序》中所说的"孔安国传"本。从对史籍的记载著录、文本的体例风格等方面分析,此书非孔安国个人所著。考诸孔安国后人对《孝经》的传... 今本《古文孝经》孔传流传过程曲折复杂,非日本人伪造,应是魏晋时期所流传的注本,即《家语后序》中所说的"孔安国传"本。从对史籍的记载著录、文本的体例风格等方面分析,此书非孔安国个人所著。考诸孔安国后人对《孝经》的传习,关于《古文孝经》训说的史载及其和《孔子家语》、《古文尚书》两书序言的联系,该书最可能成于孔家学者众人之手,当与汉代孔氏家学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孝经》孔传 成书 孔安国 孔氏家学
下载PDF
《三略》成书年代考辨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晓文 《孙子研究》 2020年第1期63-66,共4页
《三略》乃闻名中国古代的兵家著作,与《孙子兵法》《吴起兵法》等六部兵家著作位列"武经七书",对于其出世年代众说纷纭,概括起来莫过于五说:西汉末年说、西汉年间说、战国中后期说、西晋南北朝说、东汉末年说。在这五种说法... 《三略》乃闻名中国古代的兵家著作,与《孙子兵法》《吴起兵法》等六部兵家著作位列"武经七书",对于其出世年代众说纷纭,概括起来莫过于五说:西汉末年说、西汉年间说、战国中后期说、西晋南北朝说、东汉末年说。在这五种说法中,笔者倾向于《三略》出自西汉末年的说法,并有意从有关《三略》的古籍记载中对以上五种说法进行分析、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略》 成书时代 西汉末年说 典籍分析
下载PDF
明末清初以释老入制义的观念与创作的流变
15
作者 陈麒如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30,共12页
自嘉靖初年始,在心学思想的牵引与重新异、重机法的创作观影响下,释、道思想逐渐孱入时文,并在隆庆、万历年间形成一股风潮。与此同时,对佛、道二氏的滥引也造成了浮浅空疏的文风,天启、崇祯年间的八股文改革运动大力排抑佛老,并一度将... 自嘉靖初年始,在心学思想的牵引与重新异、重机法的创作观影响下,释、道思想逐渐孱入时文,并在隆庆、万历年间形成一股风潮。与此同时,对佛、道二氏的滥引也造成了浮浅空疏的文风,天启、崇祯年间的八股文改革运动大力排抑佛老,并一度将释、道之书从古文文脉剔出。但是到了清代初年,学界提倡“经世达务”的学术风气,朝廷选官取士亦向“明体达用”标准倾斜,学者们开始对诸子学说进行多方面诠释,“以学问为时文”的观念逐渐形成。其结果是这一时期的时文家在创作和点评制义之时开始重新取法诸子思想,庄子学说再度被纳入古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老入制义 庄子 佛家 以古文为时文 以学问为时文
下载PDF
从书院到学堂:教育与晚清社会文化心态映射
16
作者 李潇 《萍乡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59-63,共5页
晚清教育变革中的书院改学堂,从本质上讲是一场变革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社会改革运动。这场运动中知识精英的教育追求与社会文化心态的变迁关系密切。知识精英的教育追求包括通经致用、中体西用和"物竞天择"三类,这反映了他... 晚清教育变革中的书院改学堂,从本质上讲是一场变革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社会改革运动。这场运动中知识精英的教育追求与社会文化心态的变迁关系密切。知识精英的教育追求包括通经致用、中体西用和"物竞天择"三类,这反映了他们教育理念和实践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分别映射出"思变传统""调和中西"以及"进化变革"的社会文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教育 书院 学堂 知识精英 教育选择 社会文化心态
下载PDF
汉代四部之学的发展探论
17
作者 程景牧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32-140,共9页
汉代是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孕育期,汉代四部之学是在经学的学术思潮中产生并不断发展演进的。刘歆《七略》与班固《汉书·艺文志》均从目录学的角度对汉代学术进行了梳理分类与评骘论述,建构了六个学术门类格局,但同时也蕴含了四部... 汉代是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孕育期,汉代四部之学是在经学的学术思潮中产生并不断发展演进的。刘歆《七略》与班固《汉书·艺文志》均从目录学的角度对汉代学术进行了梳理分类与评骘论述,建构了六个学术门类格局,但同时也蕴含了四部之学的基本框架。汉代学者或从经学立场,或从辞赋立场,或从求真辨虚的立场对学术文化进行了评议,在很大程度上彰显出其对四部之学的独特看法,体现出学术思想的多元化特质,业已开启汉末魏晋学术思想多极化之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四部之学 目录学 扬雄 王充
下载PDF
当下语境下的古汉语学习——兼析文言文教学
18
作者 杨树弘 《神州》 2011年第09X期137-137,共1页
文言文在大量集中的语文教学中,老师惮于教,学生惧于学,只有广泛地联系时下的语境,才能引领学生彻底地去体认学习。一是创设情境,培养人文精神。二是从原初性的文言文作品中学习借鉴。三是感知语言的演变。四是启发思考,明辨事理。
关键词 文言文 教学 语境 学习
下载PDF
论“以经为文”与晚明评点的文章学观念--以孙鑛评经为中心
19
作者 龙野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22-27,共6页
孙鑛以"周文汉诗"的文学主张为指导,用评点时文之法探究经书中的文章之法,客观上形成了"以经为文"的观念,是明代后七子复古主义文学运动后的一种新的探索。"以经为文"成为明代后期文学评点中较为显著的现... 孙鑛以"周文汉诗"的文学主张为指导,用评点时文之法探究经书中的文章之法,客观上形成了"以经为文"的观念,是明代后七子复古主义文学运动后的一种新的探索。"以经为文"成为明代后期文学评点中较为显著的现象,对钟惺等竟陵派的文学批评活动产生影响。它不仅影响到后来的文学批评观念、方法,也对晚明时文创作、经学本身产生影响,反映出当时的文章观念、学风,也带来了经学文学化的观念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经为文” 评点 孙鑛 晚明文章学
下载PDF
“比较还原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20
作者 马晓君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29-31,104,共4页
文言文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文言文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但由于古今词汇的差异以及应用语境的消失,文言文成为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孙绍振教授提出的"比较还原法"长期... 文言文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文言文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但由于古今词汇的差异以及应用语境的消失,文言文成为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孙绍振教授提出的"比较还原法"长期应用于文学文本的解读,具有可造作性的实践意义,取得了丰厚的优秀教学成果。将其应用到文言文,可使学生通过语义和情感的还原比较巧妙地学习和背诵文言文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还原法 文言文 学习 语义还原 情感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