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健吾评价《九十九度中》“最富有现代性”的原因探析 |
刘俐俐
汪怡涵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2
|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都市叙事与想象 |
赵学勇
崔荣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3
|
沈从文严肃文学观观照下的京派和海派 |
王继志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5
|
|
4
|
萧乾与京派作家的书评活动 |
刘淑玲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5
|
国立青岛大学与后期京派文学观的形成 |
李怡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6
|
观念与史实——“京派”之派的辨正与还原 |
周泉根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7
|
论阳明学派的文学观念——以王阳明及其弟子为中心的考察 |
薛青涛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8
|
30年代文学论争与商业化倾向 |
高丽琴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6 |
2
|
|
9
|
湖湘派的诗学宗趣:骚心选理 |
马卫中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0
|
抚摸成长的疼痛——论张兆和的小说 |
朱美禄
|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4
|
|
11
|
“社刊”结合的典范——《大公报》文艺副刊与京派文学 |
刘忠
|
《中州大学学报》
|
2016 |
1
|
|
12
|
从自由看“京派”——论“京派”文学观念的本质特征 |
周泉根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13
|
京派的民族想象及人文意义——以沈从文为中心 |
黄轶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07 |
0 |
|
14
|
看一粒粒萤火在前 |
吴福辉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15
|
京派诗风的嬗变:《文学杂志》与中国现代诗歌 |
邵宁宁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
16
|
论曹丕的儒家文学思想 |
刘丽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7
|
“思想战”与京派文学传统 |
陈芝国
|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2 |
0 |
|
18
|
论最后一个京派作家汪曾祺 |
管粟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5
|
|
19
|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的述学策略 |
苗雨
|
《美育学刊》
|
2015 |
0 |
|
20
|
试论林徽因对京派的影响 |
王雨婷
|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