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人合一”美学思想对老年家具设计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柴英铭 卞庆鑫 李倩倩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7期166-168,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老年家具的发展现状,结合老年人的基本特征与需求。并在“天人合一”美学思想中的“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观”对老年家具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老年家具的设计原则以及在设计中的应用。旨在为未来老年家具设计提... 本文通过分析老年家具的发展现状,结合老年人的基本特征与需求。并在“天人合一”美学思想中的“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观”对老年家具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老年家具的设计原则以及在设计中的应用。旨在为未来老年家具设计提供新思路,并为传承我国民族文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以人为本 可持续 老年家具
下载PDF
论“博物君子”与古代小说的生产与传播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毓龙 胡胜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75,共8页
"博物君子"是汉代出现的文化群体,参与了古代小说的原始生成活动。在后世小说生产、接受、传播的各个环节,都可见其身影:他们是小说的编纂主体之一,也是推动小说在世俗领域流通的主力,是小说编纂者心目中的"期待读者&quo... "博物君子"是汉代出现的文化群体,参与了古代小说的原始生成活动。在后世小说生产、接受、传播的各个环节,都可见其身影:他们是小说的编纂主体之一,也是推动小说在世俗领域流通的主力,是小说编纂者心目中的"期待读者",也是"小说家言"得以存在、流播的现实根据。而作为"舆论领袖",他们既是将小说推向更广泛流通渠道的"中介",也是最早的小说批评者。总之,"博物君子"在中国古代小说生产与传播的历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君子 古代小说 生产 传播
下载PDF
儒道释哲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神之生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娟 王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60-164,共5页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一种极为生动的文化信息载体,是传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双重体现。"君子比德"与"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正是这种文化精神,开启了传统艺术崇尚自然、追求天趣的质朴之美,对...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一种极为生动的文化信息载体,是传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双重体现。"君子比德"与"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正是这种文化精神,开启了传统艺术崇尚自然、追求天趣的质朴之美,对中国园林艺术的生命精神与审美趣味等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园林 天人合一 君子比德 境生象外 游心太玄
下载PDF
从孟子性善论的逻辑维度看社会主义荣辱观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东桂 张锐 《唐都学刊》 2006年第6期70-73,共4页
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的关键是民众形成道德自律,而孟子性善论在道德自律方面有着非常完备的逻辑体系,其理论前提中已经本然蕴含了荣辱观意识,并且从道德必然和意志自由关系中折射出来,而后在改造人性的途径和方法中体现人的尊严,从而形... 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的关键是民众形成道德自律,而孟子性善论在道德自律方面有着非常完备的逻辑体系,其理论前提中已经本然蕴含了荣辱观意识,并且从道德必然和意志自由关系中折射出来,而后在改造人性的途径和方法中体现人的尊严,从而形成了民众的荣辱观。我们有必要从孟子性善论的逻辑维度来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现路径,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性善论 社会主义 荣辱观
下载PDF
释《论语》的君子之“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5-247,共3页
在中外思想文化中,基督教以此生为"罪",佛教以此生为"苦",道家道教以俗世人生为"累",三家人生观均带有悲感色彩,唯有儒家以生为"乐",形成了君子崇道乐学、不忧不惧、固穷安贫、知命乐天的乐感... 在中外思想文化中,基督教以此生为"罪",佛教以此生为"苦",道家道教以俗世人生为"累",三家人生观均带有悲感色彩,唯有儒家以生为"乐",形成了君子崇道乐学、不忧不惧、固穷安贫、知命乐天的乐感文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君子之乐 文化心态
下载PDF
论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松柠 刘春玲 《克山师专学报》 2004年第2期106-107,共2页
本文阐述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育人功能及有效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的方式。
关键词 校园文化 育人功能 方式
下载PDF
孟子人格尊严论及其教育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于建福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7-113,共7页
人格何以尊严,如何赢得人格尊严,如何保持人格尊严,历来是中国哲人关注和探究的重大问题。孟子承前启后,以其独特的视角,以其高明睿智和理论勇气,首倡"天爵"、"良贵"思想,确信人皆有善端,都有尚善成圣的可能性,提... 人格何以尊严,如何赢得人格尊严,如何保持人格尊严,历来是中国哲人关注和探究的重大问题。孟子承前启后,以其独特的视角,以其高明睿智和理论勇气,首倡"天爵"、"良贵"思想,确信人皆有善端,都有尚善成圣的可能性,提供了人格平等的人性论依据;主张"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提倡超越权势利禄的独立人格;认为"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鄙夷自贱人格;确信"敬人者人恒敬之",倡导维护和赢得人格尊严;主张持"君子之守",养"浩然之气",努力养成"大丈夫"人格尊严。孟子以其自身崇高人格和留下的人格尊严的精辟论述,惠泽于后世,并为当代人格尊严教化提供了宝贵资源和现实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尊严 天爵 良贵 君子之守 浩然之气 大丈夫
下载PDF
论孔子的“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广耀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6期9-12,共4页
孔子哲学不仅有理论价值,还有实践意义。孔子言语谦虚,行为正直,保存于乱世,不贪图富贵,不谋一己之私,无论是其"危言危行"还是"危行言孙",都体现了他既随机应变,又顾全大局、忠君爱国、固守君子之道的圣人品格。从&... 孔子哲学不仅有理论价值,还有实践意义。孔子言语谦虚,行为正直,保存于乱世,不贪图富贵,不谋一己之私,无论是其"危言危行"还是"危行言孙",都体现了他既随机应变,又顾全大局、忠君爱国、固守君子之道的圣人品格。从"礼""恕""忠""智""和""守""实"七个维度解读孔子这一从政理念,可以感知儒者独特的内涵及儒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危言危行 危行言孙 君子
下载PDF
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与人的生活方式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梅叶 《巢湖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8,共4页
西方哲学经历了从古代本体论的衰落到近代形而上学的兴起、从近代崇尚理性形而上学的消解到回归”生活世界”的当代哲学的建立两次大规模的哲学范式的转换 ;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正在经历从传统的”科学知识论”哲学到生存论哲学研究范式的... 西方哲学经历了从古代本体论的衰落到近代形而上学的兴起、从近代崇尚理性形而上学的消解到回归”生活世界”的当代哲学的建立两次大规模的哲学范式的转换 ;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正在经历从传统的”科学知识论”哲学到生存论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厘清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与人的生存方式变化之间的关系 ,是构建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一项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研究范式 人的生存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下载PDF
基桩钻芯检测法取样合理性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能森 伍深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4-6,共3页
 基于随机抽样统计原理,结合南平市人工挖孔灌注桩钻芯法检测工程实践,对建筑基桩钻芯法检测规范和规程中有关芯样数量确定及试样抽取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 钻芯法 人工挖孔桩 芯样数量 取样方式 合理性 建议
下载PDF
《天人三策》思想及价值新探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兵 《衡水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9-24,共6页
《天人三策》既是研究董仲舒思想的重要材料,也是研究汉武帝思想的重要材料。《天人三策》揭示了汉武帝在执政初期的一些思想轨迹和心路历程,他后来在执政方面的很多政策都可以在这几篇策问中找到其思想滥觞。汉武帝在这3篇策问中提出... 《天人三策》既是研究董仲舒思想的重要材料,也是研究汉武帝思想的重要材料。《天人三策》揭示了汉武帝在执政初期的一些思想轨迹和心路历程,他后来在执政方面的很多政策都可以在这几篇策问中找到其思想滥觞。汉武帝在这3篇策问中提出了几个重大问题:关于世道盛衰的问题;关于"帝王之道"的问题;关于天人古今的问题。董仲舒在这几个问题上的策对都得到了汉武帝的赞赏,他的这些意见和建议对汉武帝本人的施政方针以及汉代以后的政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三策》 董仲舒 汉武帝 世道盛衰 帝王之道 天人古今
下载PDF
论《孟子》先验仁义观的内在矛盾及其化解
12
作者 王世巍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4年第4期85-89,共5页
孟子推崇孔子,其核心思想也正是"仁",并且通过"良知""良能"赋予其先验性质。孟子从先验的立场把仁归结为人心的本质,但是从经验事实出发的论证方法,使其陷入了自相矛盾之中。这个矛盾最终依托君子以心养... 孟子推崇孔子,其核心思想也正是"仁",并且通过"良知""良能"赋予其先验性质。孟子从先验的立场把仁归结为人心的本质,但是从经验事实出发的论证方法,使其陷入了自相矛盾之中。这个矛盾最终依托君子以心养心的人格品质,完成先验仁义观的自我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仁义 君子
下载PDF
荀子荣辱观念之再考察
13
作者 程元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9-12,共4页
荀子作为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批判和吸收各家各派的同时,继承了孔孟关于荣辱观念的根本理路,对当时的社会治乱、人心世风进行了深入的洞察,对当时的天人关系、天人之分进行了细致的探究。他从人性的先天不足入手,于先王之道... 荀子作为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批判和吸收各家各派的同时,继承了孔孟关于荣辱观念的根本理路,对当时的社会治乱、人心世风进行了深入的洞察,对当时的天人关系、天人之分进行了细致的探究。他从人性的先天不足入手,于先王之道的根本精神处找出路,从而构建出了自己的荣辱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辱 性情 天人之分 君师礼教 德象
下载PDF
心学家黄宗羲《孟子师说》中对告子的理解
14
作者 蔡家和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7-14,共8页
《孟子师说》系承继于蕺山思想,而对朱子的孟子学诠释做出批评。朱子所理解的告子,有如下要点:一是告子不知性之为理,而以气当之。二是告子四变其说,在《告子上》的前四章,告子有四种不同的论调。三是告子的"义外",是指对于义... 《孟子师说》系承继于蕺山思想,而对朱子的孟子学诠释做出批评。朱子所理解的告子,有如下要点:一是告子不知性之为理,而以气当之。二是告子四变其说,在《告子上》的前四章,告子有四种不同的论调。三是告子的"义外",是指对于义"置于外而不顾"。而黄宗羲反对朱子的见解。《孟子》一书论及告子的地方虽不多,若能将其相关言论都抄齐,亦能得出一个关于告子思想的定见。例如:朱子视告子同于佛学,而黄宗羲则认为告子与佛学亦不相同,因为告子是以标准在外为主,而佛学是以性空为理,两者还是有距离。笔者即对黄宗羲如何看待告子做一解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长而我长之 义外 荀子 四变其说
下载PDF
君子与圣人——论《周易》的理想人格 被引量:1
15
作者 辛亚民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23-324,327,共3页
《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包含有丰富而深刻的人格义理,为我们塑造了两个层次的理想人格———君子与圣人。君子是低一层次的理想人格,“元亨利贞”是君子之德,“修己”和“崇德”是君子之行。君子之上是圣人,具有超越性。盛德大业,... 《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包含有丰富而深刻的人格义理,为我们塑造了两个层次的理想人格———君子与圣人。君子是低一层次的理想人格,“元亨利贞”是君子之德,“修己”和“崇德”是君子之行。君子之上是圣人,具有超越性。盛德大业,天人合一是圣人的特质;法天有为,穷神知化是圣人之行。君子和圣人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人格风范,对当代社会人格重塑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人格 君子 圣人 <周易>
下载PDF
孔子的“君子”人格论 被引量:21
16
作者 梁国典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1,共7页
孔子平生教书育人,以培养造就"君子"为宗旨。君子一直是人们区分人的道德品行好坏的标准,君子是人们追求达到的理想人格目标,小人是人们所鄙弃的无德行者。君子人格的内涵、特征或者标准,大致说来,应该有10种:仁、义、礼、智... 孔子平生教书育人,以培养造就"君子"为宗旨。君子一直是人们区分人的道德品行好坏的标准,君子是人们追求达到的理想人格目标,小人是人们所鄙弃的无德行者。君子人格的内涵、特征或者标准,大致说来,应该有10种:仁、义、礼、智、忠信、勇、中庸、和而不同、文质彬彬与自强不息。孔子及先秦儒家汲汲于"君子小人"之辨,目的在于扬善抑恶,塑造仁德的理想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先秦儒家 君子人格 “君子小人”之辨
下载PDF
孔子育人思想的价值目标——“君子”(论纲)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伯庸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0-67,共8页
孔子毕生致力于塑造一个“君子”的形象,他“述而不作”,是通过自己全部的言论和行为来完成的。从“君子”一词的来历、诸多内涵的构成、整个形象的特色和相关问题,结合孔子的言行进行系列的探讨,以解读孔子留给后人的“君子”形象。
关键词 君子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道德观 综合品行
下载PDF
从六君子、七君子到九君子——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君子精神和救国担当
18
作者 徐建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38-44,共7页
面对近代中国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知识分子秉承了自古以来仁人志士所推崇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自觉担当,大义凛然,为救亡图存团结御辱甘洒热血。他们以中国话语权为救国利器,以中国传统价值观为指导思想,以"... 面对近代中国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知识分子秉承了自古以来仁人志士所推崇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自觉担当,大义凛然,为救亡图存团结御辱甘洒热血。他们以中国话语权为救国利器,以中国传统价值观为指导思想,以"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基本动力,在各自的时代舞台上高瞻远瞩、力挽狂澜;用高尚情操、进步思想和卓越胆识打造君子魅力;用家国情怀、担当意识和处变不惊诠释君子品格。他们是民族精英,他们的君子精神具有永恒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君子 七君子 九君子 君子精神 救国担当
下载PDF
《吕氏春秋》的思想结构及其帝王之道——重写先秦思想史系列 被引量:1
19
作者 祁志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23,共23页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撰的一部探讨帝王之道的集大成著作。它把“道生万物”的道家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融合在一起,将自然、社会、天国、人间的万物编织成一个同源同构、同类互感的整饬系统,提出物从其类、以...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撰的一部探讨帝王之道的集大成著作。它把“道生万物”的道家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融合在一起,将自然、社会、天国、人间的万物编织成一个同源同构、同类互感的整饬系统,提出物从其类、以人法天、祸福人召、必己慎人的主张,进而提出统一六国的帝王理想以及因势利导、尚德爱民、利群贵公的大政方针,孝亲俭葬、导欲上农、高义贵信、赏罚必当、以义为战的具体政策,和君术贵因、臣道贵为的君臣分职之术。它还基于取天下先取身的思路,对人性的本质及清心寡欲、尊师劝学、保生全性的修养之道作了进一步探讨。《吕氏春秋》杂取百家精义,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从爱民利民、尚贤贵公、外王内圣的角度建构了“执一”“不二”的帝王之道,包罗万象,见识不凡,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天人感应 帝王之道 爱民尚贤 利群贵公 保生全性
下载PDF
Man Slain with Umbrella in Dispute Over Manners
20
作者 皮定军 《当代外语研究》 2002年第7期11-12,共2页
祸起称呼,导致命案!这与日语中的敬语有关: Honorific terms(敬语表达)of address are used constantly in Japan,evenamong friends,most commonly by adding the suffix“san”to a person’s name.Failure to do so is seen as extr... 祸起称呼,导致命案!这与日语中的敬语有关: Honorific terms(敬语表达)of address are used constantly in Japan,evenamong friends,most commonly by adding the suffix“san”to a person’s name.Failure to do so is seen as extremely rude. 本文出现了一个常用词harbor,意思是“海港;码头”,但在本文却用其转义,非常精彩:to entertain or nourish(a specified thought or feeding)/持有或抱有(某种 特殊的思想或感情)。另如:harbor a grudge/满怀嫉妒;He harbors a wish to bea world championship.(喻)/他内心怀有当一名世界冠军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 Slain with Umbrella in Dispute Over manner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