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ethics in the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of Sport
1
作者 Iva Miteva 《Sociology Study》 2015年第2期163-167,共5页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the opportunities and problems presented by the increasing availability of technologies which is capable of enhancing sporting performance and identifying the risks in sports for cr...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the opportunities and problems presented by the increasing availability of technologies which is capable of enhancing sporting performance and identifying the risks in sports for creating educational and sports management practices to lead with justice, honesty, and beneficence. A questionnaire is developed to ascertain the social determinants and risks of health aspects of sports in a sample of professionals and amateurs. Descriptive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were used for data analysis. The study identifies health risks connected with the intensive loading of locomotors system, poor working conditions which cause working trauma and diseases as well as low level of health culture regarding the effects of performance-enhancing drugs including anabolic steroids, stimulants, human growth hormone, and supplements. There are arguments that the quality of sport education will be achieved by addressing the study of sports ethics coupled with a study of management and l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FESSION PROFESSIONALIZATION recognition of professional risks sport management ethics in sport
下载PDF
AI Inventions: The Best Mode Requirement, Is It up for Redefinition, Minimizing Potential Innovation Bias and Optimizing Visual Aids?
2
作者 Serge Rebouillat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22年第6期202-219,共18页
From the author, there are not less than a dozen of rather significant recent publications in scientific editions anticipating some aspects of importance to innovation such as “bigger data”, AI, IP, and frontier tec... From the author, there are not less than a dozen of rather significant recent publications in scientific editions anticipating some aspects of importance to innovation such as “bigger data”, AI, IP, and frontier technology with a central massive contribution in 2020 on AI, IP, and EI. Nonetheless, the IP associated with AI remains still barely covered in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Especially patent discussion tends to be rather a legal matter. Another trilogy, 2013, “Business Strategy-IP Strategy-R&D Strategy: An All-in-One Business Model” proposed by the author, marked the advent, and customized implementation of a new strategy level. After the two trilogies’ volumes, the AI-IP “accessibility” chapter was a logical step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a larger public by the author. The time now to bring to light another chapter, namely the IP eligibility of AI innovation steps in ad hoc inventions. 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is short, principally illustrated communication, are to: 1) Revise the best mode requirement status, i.e. the best way to enable the reproducibility of claimed matter, reviewing its need for improvement when AI is involved. And proposing a unique sequence of evolution inspired by IP’s current and evolving practices. 2) Give a new dimension to visual aids to help the Best Mode description, demystify AI complexity, and underline frontier traits that may hinder a confident adoption or well-argued rejection. 3) Further illustrations take into account the fact that IoT, AI, and 3D can be simpler than perceived. 4) Finally ATA&#169;, Adjacent Technology Analysis, is timely refreshed in a unique challenging, indeed tumultuous, environment. 5) Bias, such as semantic ones is consistently monitored. 6) Overall leaving space for innovative pleasurable interpretation. The emphasis is on educational, illustrative and demonstrative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 Frontier Technologies AI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Emotional Intelligence EI ethics Open Innovation Frugal Reverse BIAS INNOVATION Collaborative Participative Adjacent Technology Analysis ATA© Biotechnology Advanced materials IoT FRAND Best Mode Requirements ELIGIBILITY Sui Generis
下载PDF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Unravel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n Intelligent Dynamic Relationship)
3
作者 Bahman Zohuri Farhang Mossavar-Rahmani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23年第2期63-68,共6页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and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and the role that societal requirements play in pushing AI research and adoption.Technology has advanced dramaticall...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and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and the role that societal requirements play in pushing AI research and adoption.Technology has advanced dramatically throughout the years,providing the groundwork for the rise of AI.AI systems have achieved incredible feats in various disciplines thanks to advancements in computer power,data availability,and complex algorithms.On the other hand,society’s needs for efficiency,enhanced healthcare,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and personalized experiences have worked as powerful accelerators for AI’s progress.This article digs into how technology empowers AI and how societal needs dictate its progress,emphasizing their symbiotic relationship.The findings underline the significance of responsible AI research,which considers both technological prowess and ethical issues,to ensure that AI continues to serve the greater g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NOLOGY AI SOCIETY evolution advancements computing power data availability algorithms efficiency healthcare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personalized experiences automation machine learning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image recognition predictive analysis cloud computing BD(big data) user experience innovation ethical considerations responsible AI development
下载PDF
指向伦理体认的学校劳动教育
4
作者 赵国栋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9,共7页
学校劳动教育是劳动处境中的教育,应直面和理解教育对象的劳动处境。好的劳动教育不仅能干预教育对象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的形成,也具备超越个体劳动力价值规定的前瞻性,能够架构起劳动学习者与我国社会主义共同体... 学校劳动教育是劳动处境中的教育,应直面和理解教育对象的劳动处境。好的劳动教育不仅能干预教育对象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的形成,也具备超越个体劳动力价值规定的前瞻性,能够架构起劳动学习者与我国社会主义共同体伦理体认的联系。在历史的时空中,作为经验的劳动教育发现了伦理关系,作为伦理的劳动教育维系伦理关系以及形成新的伦理关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申面向伦理体认的学校劳动教育,要超越人作为劳动者的价值规定,帮助儿童生成社会主义的劳动观与财富观。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学校劳动教育的首要伦理体认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持续坚守,是学生觉解真实劳动处境的客观需要,也是劳动教育回归教育立场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体认 劳动教育 劳动者 共同富裕 劳动处境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两个文明”相协调的内在逻辑
5
作者 刘日明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4,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极为鲜明地标识出“两个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之“中国特色”所在。近代以来尤其是二战后,现代化作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性环节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同时这...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极为鲜明地标识出“两个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之“中国特色”所在。近代以来尤其是二战后,现代化作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性环节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同时这一进程也充斥着“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植根于中华民族特定的社会条件、历史环境和文化传统的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彻底打破了这一迷思。“两个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所遵循的逻辑,是其具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的重要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美好生活的伦理意蕴
6
作者 王前军 张雨淅 《河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表达,既契合了人们对于社会和生活方式的衡量标准,又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对主体生存的核心关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人的时代书写,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个人道德的... 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表达,既契合了人们对于社会和生活方式的衡量标准,又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对主体生存的核心关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人的时代书写,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个人道德的完善以及社会公平与秩序的实现,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美好生活的伦理向度主要表现为在人的现实需要中刻画美好生活的伦理现实性,在社会有机体中描绘美好生活的伦理整体性,在历史演变中凸显美好生活的伦理具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历史唯物主义 伦理意蕴
下载PDF
生态地缘主义视域下中国乡村电影的物质伦理辨识
7
作者 袁智忠 柴敏露 《中国乡村振兴学》 2024年第1期3-20,共18页
乡村是自然社会化过渡的原初形态,中国乡村地区生产并汇聚着广泛的物质形态。由于物质所具有的活力质性,在生态地缘主义的视域下,不同地域的物质都有着源自地形的差异面貌,这种物象在视觉差异中强化着物质文化及伦理意涵的地缘属性,同时... 乡村是自然社会化过渡的原初形态,中国乡村地区生产并汇聚着广泛的物质形态。由于物质所具有的活力质性,在生态地缘主义的视域下,不同地域的物质都有着源自地形的差异面貌,这种物象在视觉差异中强化着物质文化及伦理意涵的地缘属性,同时,地域物质的主动施事能力也塑造了不同的乡村电影叙事。乡村电影中的食物、建筑等都积聚着深厚的物质伦理思想。但随着工业化发展、市场经济蔓延,我国乡村地区及乡村电影中的物象表征日益趋同、辨识属性日渐消解,继而造成了物质伦理和人际伦理的式微表现。在美善统一的伦理呼唤中,当下乡村电影亟须重建带有地缘辨识属性的物质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缘主义 中国乡村电影 物质伦理 伦理辨识 电影伦理
下载PDF
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兼论邓小平关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和上海的使命担当
8
作者 奚洁人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9-44,共6页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具有辩证关系。而“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也是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围绕“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具有辩证关系。而“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也是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围绕“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上走在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物质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邓小平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上海城市精神
下载PDF
伦理协作审查与互认模式的实践 被引量:2
9
作者 吉萍 祝丹娜 +4 位作者 肖平 许卫卫 李馥宣 李箫 周丽萍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0-555,共6页
随着越来越多的多中心、跨领域合作医学研究开展,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伦理协作审查与互认制度是多机构研究的必然需求,也是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必然之举。基于深圳市伦理协作审查与互认工作实践,通过分析国内伦理协作审查与互认工作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多中心、跨领域合作医学研究开展,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伦理协作审查与互认制度是多机构研究的必然需求,也是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必然之举。基于深圳市伦理协作审查与互认工作实践,通过分析国内伦理协作审查与互认工作的现实挑战,提出保证审查同质性与高效性,需要政府部门牵头,建立伦理审查联盟,明确职责权利,并从实际需求出发、制度先行、有效沟通,共同推进伦理协作审查与结果互认,旨在为我国同行推动跨机构研究的伦理协作审查与互认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审查互认 多中心临床研究 伦理协作审查
下载PDF
从主奴关系到伦理和解:再思黑格尔精神哲学中的承认问题
10
作者 王一帆 王强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70-77,共8页
费希特在其承认理论中着重讨论了个体之间相互承认的可能性,但他的分析仅限于理性的、纯粹形式的演绎,这就使“承认”缺乏社会历史的具体的现实性。黑格尔批判和继承了费希特的承认理论,在精神哲学中以自我意识的形成作为逻辑起点,通过... 费希特在其承认理论中着重讨论了个体之间相互承认的可能性,但他的分析仅限于理性的、纯粹形式的演绎,这就使“承认”缺乏社会历史的具体的现实性。黑格尔批判和继承了费希特的承认理论,在精神哲学中以自我意识的形成作为逻辑起点,通过自我意识的展开、实现,将承认落实到现实的共同体中。在黑格尔的精神哲学中,感性意识、知性、知觉建构了人的自我意识,主奴关系则实现了虚幻的“承认”,但其本质是“斗争”。黑格尔从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的辩证发展运动过程中揭示了承认的根据是历史的、动态变化的,它由个体在家庭、社会和国家中的不同伦理角色的演进所决定,是客观意义上的“承认”,其本质是“和解”。通过这样的理论设计,黑格尔即使个体免于被共同体吞没的命运,又使个体的特殊意愿有实现之可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斗争”状态演变为共存、互动于现实实体中的“合作”状态,个体不再是单一、孤立的存在,而是在实体中相互联系、共生互动的运动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式承认 自我承认 伦理的承认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互认机制调研与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雨萌 周铭 阎昭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2-157,共6页
肿瘤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法评估的重要手段,伦理审查是保障受试者权益和安全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立肿瘤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互认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提高审批效率、减少重复审查、降低伦理风险、促进国际合作。本文通过文献... 肿瘤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法评估的重要手段,伦理审查是保障受试者权益和安全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立肿瘤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互认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提高审批效率、减少重复审查、降低伦理风险、促进国际合作。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调研,对国内外肿瘤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互认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肿瘤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互认已成为国际共识,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实践。但是,目前肿瘤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互认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乏统一的伦理审查标准、伦理审查人员培训不足、伦理审查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滞后等。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建立统一的伦理审查标准,规范审查程序;加强伦理审查人员培训,提高伦理审查水平;建立审查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临床试验 伦理审查 互认机制
下载PDF
黑格尔承认伦理视域下代孕的社会风险探究
12
作者 赵文丹 孙旭鹏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29,共5页
代孕在当前所引发的诸多纷争,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伦理问题,代孕本质上是一种背离伦理精神的行为。基于黑格尔承认伦理的视角,代孕引发社会风险的根源在于承认伦理的缺失与冲突:承认伦理的缺失体现在委托方与代孕母的关系之中;承认伦理的... 代孕在当前所引发的诸多纷争,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伦理问题,代孕本质上是一种背离伦理精神的行为。基于黑格尔承认伦理的视角,代孕引发社会风险的根源在于承认伦理的缺失与冲突:承认伦理的缺失体现在委托方与代孕母的关系之中;承认伦理的冲突则体现在代孕母与子女的关系之中。代孕社会风险的化解必须从伦理入手,使人们在精神层面自觉抵制代孕行为的发生;相关法律的制定也必须以伦理精神为基准,最终实现法律与伦理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孕 社会风险 伦理根源 承认伦理
下载PDF
神经增强的伦理风险及对策探析
13
作者 徐文雅 林志彬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685,共9页
神经增强通过对神经进行非医学目的干预,提升人们的身体、精神与认知功能,其使人们获益的同时也引发了隐私、公正、自主性以及自身与“人工生命”身份认同等方面的伦理风险。面对这些严峻的伦理风险挑战,提出应对之策,即尊重与保障人的... 神经增强通过对神经进行非医学目的干预,提升人们的身体、精神与认知功能,其使人们获益的同时也引发了隐私、公正、自主性以及自身与“人工生命”身份认同等方面的伦理风险。面对这些严峻的伦理风险挑战,提出应对之策,即尊重与保障人的基本权利、以优先原则促进公正获益、规范神经增强的信息传播,加强公众关于神经增强科技的伦理教育培训以及推进负责任创新,开展神经科技从业人员的伦理教育,以期促进神经科学领域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增强 技术 伦理风险 身份认同 公正
下载PDF
基于劝导技术的数字体育应用原理、风险与防范研究
14
作者 徐正旭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7,共7页
基于文献资料调研与逻辑分析,解析劝导技术嵌入数字体育的应用原理、风险机制及防范方案。研究认为,基于劝导技术的数字体育设计原理是借助劝导理论把设计者意图以“脚本”形式进行数据编码,实现中介变量具体化,据此干预体育参与者意图... 基于文献资料调研与逻辑分析,解析劝导技术嵌入数字体育的应用原理、风险机制及防范方案。研究认为,基于劝导技术的数字体育设计原理是借助劝导理论把设计者意图以“脚本”形式进行数据编码,实现中介变量具体化,据此干预体育参与者意图和行动。宏观角度,以追求市场效益为目标的传统科技创新模式易滋生风险,要以外部治理方式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微观角度,劝导技术自身蕴含着结构性风险,包括信度风险、效度风险和拟合度风险。化解信度风险需要贯彻负责任创新理念、提升技术设计透明性、开展技术伦理审查;化解效度风险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技术适应性,并以共同参与技术设计方式来克服“家长主义”;化解拟合度风险要强化价值敏感设计,要重视生命权利、公平正义、人格尊严等敏感价值,关注青少年、老年人及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体育 劝导技术 道德物化 伦理风险
下载PDF
数字教材的伦理风险及其应对
15
作者 程姣姣 王瑞兵 靳玉乐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0-97,共8页
数字教材的发展是顺应数字时代学习方式与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度介入,数字教材伦理风险由潜在逐步走向显在。数字教材面临的伦理风险主要表现为主体伦理向度下的主体价值偏离风险、关系伦理向度下的师生关系异化风险... 数字教材的发展是顺应数字时代学习方式与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度介入,数字教材伦理风险由潜在逐步走向显在。数字教材面临的伦理风险主要表现为主体伦理向度下的主体价值偏离风险、关系伦理向度下的师生关系异化风险、信仰伦理向度下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资源伦理向度下的教育不公加剧的风险,以及算法伦理向度下的责任模糊与隐私风险。究其原因,与数字教材主体伦理素养和数字素养不足、数字教材技术存在内在缺陷、数字教材伦理制度建设滞后等密切相关。规避数字教材的伦理风险,应建设一体化数字教材培训体系,培养主体前瞻性伦理决策与应对能力;汇聚与融入多元智能数字技术,驱动数字教材伦理风险“三全”治理;完善数字教材的伦理制度规范,建立伦理风险的动态评估与预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教材 技术变革 伦理风险
下载PDF
关系美学视域中文人山水画的三重关系
16
作者 佘国秀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9-132,共14页
文人山水画以自然主义哲学为基础,通过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营造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精神栖居空间。在关系美学视域中,文人山水画作为一种以人的关系和交往脉络为出发点的艺术,借助物性与人的生存发生了关联。这种关联... 文人山水画以自然主义哲学为基础,通过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营造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精神栖居空间。在关系美学视域中,文人山水画作为一种以人的关系和交往脉络为出发点的艺术,借助物性与人的生存发生了关联。这种关联包含了艺术家与作为经验世界视觉对象物的自然山水的合作关系,观者与作为观看对象的山水绘画的参与关系以及艺术家与观者通过画幅载体而建立的“观—我”与“观—是”的传递关系。这三重关系直接指向了文人绘画的伦理价值,即对自然人性与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美学 文人山水画 物性 媒介 伦理价值
下载PDF
数字身份识别:未来人机交互中法律、道德与技术问题的交锋
17
作者 靳梦戈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22,共12页
数字身份不再仅仅关乎“我是谁”的问题,而是更多地涉及“我被认为是谁”的层面。数字身份与虚拟身份的融合使个体身份变得更为流动,但也引发了身份在虚实世界的冲突。身份认证在人机交互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机器学习潜在的偏见以及数字... 数字身份不再仅仅关乎“我是谁”的问题,而是更多地涉及“我被认为是谁”的层面。数字身份与虚拟身份的融合使个体身份变得更为流动,但也引发了身份在虚实世界的冲突。身份认证在人机交互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机器学习潜在的偏见以及数字身份的不平等问题需要引起充分关注。数据经济兴起,身份数据日渐成为新的权力象征,使得个人、政府和企业卷入权力争夺的漩涡。法律领域面对数字身份的挑战,在跟进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应当平衡好身份认证与隐私权之间的冲突。数字身份识别还牵涉到数字伦理问题,需要重新审视技术与身份之间的关系,明确技术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还是取代人类,以及如何重新定义人机交互中的“人”。向更加人性化的数字身份未来迈进,需要技术、法律和伦理的协同进步,以及不同学科间的深入合作与研究。面对未知的挑战,需要从个体层面的“我是谁”,拓展到集体层面的“我们是谁”,以实现对技术、身份与人未来关系的积极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身份识别 算法偏见 数字伦理 数字鸿沟 人机交互
下载PDF
SIDCER认证:伦理委员会规范化实践探讨 被引量:14
18
作者 黄瑾 胡晋红 +1 位作者 刘厚佳 仲剑平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3-24,共2页
通过介绍WHO/SIDCER认证的标准和实施流程,展示了其三个重要特点,即重视同行间有关受试者保护问题的交流;以培训与能力提高为目标;考核过程客观、严格、全面、标准和规范。伦理委员会通过主动迎接国际认证,提高了对涉及人体的生物医学... 通过介绍WHO/SIDCER认证的标准和实施流程,展示了其三个重要特点,即重视同行间有关受试者保护问题的交流;以培训与能力提高为目标;考核过程客观、严格、全面、标准和规范。伦理委员会通过主动迎接国际认证,提高了对涉及人体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审查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伦理委员会的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委员会 认证 发展伦理委员会审查能力的战略行动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8
19
作者 卢黎歌 周辉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127,共4页
道德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维度。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是无产阶级旨在追求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道德观。在当代,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既是现代人理性评估我国道德现状、妥善处理道德问题的根本依据,又是全... 道德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维度。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是无产阶级旨在追求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道德观。在当代,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既是现代人理性评估我国道德现状、妥善处理道德问题的根本依据,又是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原则,更是传递社会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价值诉求,仍然彰显鲜活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道德论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历史唯物主义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人脸识别技术的伦理风险及其规制 被引量:10
20
作者 胡晓萌 李伦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4-138,共5页
人脸识别技术以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为价值使命而得到发展和应用,但人脸识别技术的滥用和可靠性问题也引发了隐私泄露、识别错误、安全风险和歧视等伦理风险。基于技术伦理学的非力量伦理和责任伦理,最小必要原则、知情同意原则、不伤害... 人脸识别技术以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为价值使命而得到发展和应用,但人脸识别技术的滥用和可靠性问题也引发了隐私泄露、识别错误、安全风险和歧视等伦理风险。基于技术伦理学的非力量伦理和责任伦理,最小必要原则、知情同意原则、不伤害原则和公正原则构成了防范和规制人脸识别技术伦理风险的伦理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技术 伦理风险 隐私 技术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