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场脉冲型地震动横向激励下附加SCEB双柱式桥墩结构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董慧慧 李辉 杜修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2-546,共15页
为了研究桥墩结构的震后功能可恢复性,针对附加自复位耗能支撑(self-centering energy dissipation braces,SCEB)双柱式桥墩结构进行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的地震易损性分析,采用最大侧移率和残余侧移率作为性能指标,系统探讨其在近场脉... 为了研究桥墩结构的震后功能可恢复性,针对附加自复位耗能支撑(self-centering energy dissipation braces,SCEB)双柱式桥墩结构进行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的地震易损性分析,采用最大侧移率和残余侧移率作为性能指标,系统探讨其在近场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的失效概率.为了对比分析,同时选取60条远场无脉冲型地震动记录对附加SCEB桥墩结构进行了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震作用下,SCEB仅为桥墩结构提供刚度和承载力,在大震作用下还可提供耗能能力,同时可以提供良好的自复位能力;附加SCEB可有效降低桥墩结构在近场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的失效概率(最大侧移率和残余侧移率),特别是残余侧移率;附加SCEB桥墩结构在近场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的失效概率大于远场无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的失效概率.自复位耗能支撑可有效减小桥墩结构的失效概率,提高桥墩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脉冲型地震动 自复位耗能支撑 双柱式桥墩 最大侧移率 残余侧移率 易损性分析
下载PDF
考虑残余位移的多层RC框架结构地震响应分析及放大效应 被引量:5
2
作者 韩建平 拜立岗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86-192,共7页
通过对多层RC平面框架结构在23条地震动记录2个不同强度水平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得到RC框架的最大位移和残余位移等沿着楼层高度的大小和分布。统计分析残余层间位移角、最大层间位移角及两者比值这3个指标的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通过对多层RC平面框架结构在23条地震动记录2个不同强度水平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得到RC框架的最大位移和残余位移等沿着楼层高度的大小和分布。统计分析残余层间位移角、最大层间位移角及两者比值这3个指标的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为研究P-?效应的影响,对比是否考虑P-?效应两种工况下多层RC框架结构的分析结果。进一步,对多层RC框架的等效SDOF体系作同样的时程分析,对比了等效SDOF体系和多层RC框架结构的分析结果,研究高阶模态效应对RC框架的影响。对比分析表明,P-?效应和高阶模态效应对多层RC框架结构的残余位移响应的平均放大作用均大于其对最大位移响应的放大效应,残余位移响应的离散性也大于最大位移响应的离散性。另外,随着地震动强度水平的增加,结构地震响应的离散性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RC框架 等效SDOF体系 残余层间位移角 最大层间位移角 P-Δ效应 高阶模态效应 放大系数
下载PDF
影响RC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因素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小卫 许君风 胡江春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6年第6期30-34,共5页
基于有限元方法,采用"纤维梁模型+分层壳"模型,用增量动力时程方法,对RC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因素进行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设计时尽量降低框架柱的最大轴压比,做到结构层间抗侧刚度均匀;并对多个设计模型比较,找到最... 基于有限元方法,采用"纤维梁模型+分层壳"模型,用增量动力时程方法,对RC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因素进行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设计时尽量降低框架柱的最大轴压比,做到结构层间抗侧刚度均匀;并对多个设计模型比较,找到最优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使得结构设计的承载力、刚度、延性达到最佳匹配,增大倒塌储备系数C_(cmr),达到提高抗地震倒塌能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结构 增量动力时程分析 轴压比 层间抗侧刚度比 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角 倒塌储备系数
下载PDF
考虑结构整体特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震后残余侧移响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建平 高珺 +1 位作者 孙小云 拜立岗 《结构工程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8-97,共10页
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后残余位移及结构整体特性对其影响,首先对3个楼层数不同的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进行静力推覆分析,得到结构第一模态推覆曲线及相应等效三线形推覆曲线,进而基于等效推覆曲线获得结构整体的屈服后刚度比... 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后残余位移及结构整体特性对其影响,首先对3个楼层数不同的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进行静力推覆分析,得到结构第一模态推覆曲线及相应等效三线形推覆曲线,进而基于等效推覆曲线获得结构整体的屈服后刚度比和下降段刚度比。其次,通过对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在3个地震动强度水平、22条地震动记录输入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别计算得到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并分析结构整体特性如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屈服后刚度比、下降段刚度比等对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的影响,以及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受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影响明显,同一地震动强度水平下,两者均随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结构屈服后刚度比的增大和下降段刚度比绝对值的增大,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也增大,其离散性也随之变大。与上部楼层相比,高强度水平地震动下非线性发展较为充分的结构下部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的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振周期 屈服后刚度比 下降段刚度比 最大层间位移角 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
下载PDF
基于IDA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残余侧移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韩建平 拜立岗 刘斌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60,共7页
利用Open Sees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对6层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进行数值模拟。首先选取24条地震动记录,通过对比分析两个不同地震动强度指标对残余侧移响应离散性的影响,选取合理的地震动强度指标。然后采用Sa(T1,5%)调整24条地震动记录,... 利用Open Sees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对6层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进行数值模拟。首先选取24条地震动记录,通过对比分析两个不同地震动强度指标对残余侧移响应离散性的影响,选取合理的地震动强度指标。然后采用Sa(T1,5%)调整24条地震动记录,使其成为具有多重强度水平的地震动记录。对该模型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得到各层的残余层间侧移角和最大层间侧移角并比较残余侧移和最大侧移的分布规律,分析了结构的残余侧移随最大侧移的变化过程以及两者的相关系数,发现两者的相关性较好,这表明可以根据震后残余层间侧移角估计最大层间侧移角。另外,也分别分析了基于弹塑性层间侧移角限值和倒塌临界状态的残余层间侧移角概率分布,结果表明结构的最大层间侧移角达到抗规限值0.02后,结构仍然有较大的塑性变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地震动强度指标 最大层间侧移角 残余层间侧移角 增量动力分析
下载PDF
曲线侧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数量的确定 被引量:2
6
作者 汪梦甫 王朝晖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6年第1期62-65,共4页
本文首先建立了能包含均布侧向荷载、倒三角形侧向荷载、幂级数侧向荷载等常见侧向荷载的拟合二次曲线侧向荷载分布形式。推导了二次曲线侧向荷载分布作用下,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水平位移曲线。给出了以最大层间弹性位移角为控制量,确定... 本文首先建立了能包含均布侧向荷载、倒三角形侧向荷载、幂级数侧向荷载等常见侧向荷载的拟合二次曲线侧向荷载分布形式。推导了二次曲线侧向荷载分布作用下,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水平位移曲线。给出了以最大层间弹性位移角为控制量,确定二次曲线侧向荷载分布作用下框架-剪力墙结构所需的剪力墙数量的方法。最后给出的算例,证实了本文方法及公式的合理性,探讨了侧向荷载类型对所需剪力墙数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剪力墙结构 二次曲线侧向荷载分布 水平位移曲线 最大层间弹性位移角 剪力墙数量
下载PDF
明浦软件孵化大楼T形平面结构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振青 李委 《结构工程师》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介绍了一幢平面和竖向都不规则的五层T形框架结构的设计过程,包含多个结构方案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提出了多层不规则框架结构的设计对策和方法,可供同类工程设计时参考。
关键词 不规则框架结构 楼层最大弹性位移比 罕遇地震 弹塑性时程分析
下载PDF
基于谱位移的中国高层建筑地震易损性曲线研究
8
作者 吴凡 杨心远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1719-1722,共4页
地震结构易损性模型是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目前的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目前建成了数量庞大的高层、超高层建筑,但却缺少专门适用于高层建筑的易损性模型。研究通过对已有高层、超高层建筑抗震分析资料及其他基本信息... 地震结构易损性模型是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目前的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目前建成了数量庞大的高层、超高层建筑,但却缺少专门适用于高层建筑的易损性模型。研究通过对已有高层、超高层建筑抗震分析资料及其他基本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计算,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以最大层间位移角作为目标结构需求,研究了基于谱位移(Sd)的结构地震易损性。根据不同的设防标准和不同的性能水平,建立了相应的曲线,并综合考虑了结构的高度、场地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研究获得的系列易损性曲线可以对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高层、超高层结构损害进行有效的评估,并为地震灾害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地震 易损性曲线 最大层间位移角 谱位移
下载PDF
强柱系数对多层钢框架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
9
作者 包恩和 赵亚涛 李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87-192,共6页
为明确强柱系数的大小和不同定义形式对典型多层钢框架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以不同强柱系数值(0.9~1.5)和不同定义形式(结构层定义、结构的柱梁节点定义)为研究参量,设计柱脚刚接的典型多层钢框架结构模型,通过强震下的动力时程分析,研... 为明确强柱系数的大小和不同定义形式对典型多层钢框架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以不同强柱系数值(0.9~1.5)和不同定义形式(结构层定义、结构的柱梁节点定义)为研究参量,设计柱脚刚接的典型多层钢框架结构模型,通过强震下的动力时程分析,研究结构模型的最大层间位移、最大层间位移角集中率及构件的塑性变形能量等变化规律。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强柱系数的减小,各模型最大层间位移变形及构件塑性变形能量呈现向首层集中的趋势,强柱系数≤1.2且按柱梁节点设计的模型尤其明显,其位移角集中率也较大;而强柱系数≥1.5的模型塑性变形能量基本分布于梁,且分散于1~6层。各模型的地震输入能量速度换算值和塑性变形能量速度换算值大小取决于结构模型的基本周期,与强柱系数大小和定义形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钢框架 强柱系数 最大位移角集中率 塑性变形能量
下载PDF
双屈服点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閤东东 安楠 +3 位作者 刘谦敏 苗启松 陈曦 钱永熹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6-154,共9页
针对传统钢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的薄弱层控制难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面向结构最大层间变形控制和薄弱层控制双重需求的并联式双屈服点屈曲约束支撑。相比于已有双屈服点屈曲约束支撑,具有刚度和耗能能力利用率高的优点。基于某钢框架-... 针对传统钢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的薄弱层控制难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面向结构最大层间变形控制和薄弱层控制双重需求的并联式双屈服点屈曲约束支撑。相比于已有双屈服点屈曲约束支撑,具有刚度和耗能能力利用率高的优点。基于某钢框架-支撑原型结构,设计了2个传统屈曲约束支撑案例和3个新型双屈服点屈曲约束支撑案例,通过对比各案例的关键地震响应,明确了新型支撑的结构最大变形控制效果和薄弱层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罕遇地震作用下,相比于屈曲约束支撑,新型支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峰值可降低6.2%~21.6%;表征薄弱层损伤集中程度的层间位移角集中系数分别由1.54和1.51最低降至1.29,绝大部分楼层具有了相近的位移角,且小于屈曲约束支撑结构,表明新型支撑引导了薄弱层的迁移,显著减轻了结构变形损伤集中问题。本研究的相关成果可为钢框架-支撑结构的地震响应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屈服点屈曲约束支撑 最大层间位移角控制 薄弱层控制 钢框架-支撑结构
下载PDF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 rectangular subway station with earth retaining system 被引量:1
11
作者 Ma Chao Lu Dechun +1 位作者 Du Xiuli Qi Chengzhi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22年第1期221-236,共16页
Much effort has been made in investigating the seismic response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rectangular subway stations,however,the influence of earth retaining systems has generally been ignored in previous studies.This... Much effort has been made in investigating the seismic response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rectangular subway stations,however,the influence of earth retaining systems has generally been ignored in previous studies.This paper presents a numerical study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 rectangular subway station with/without earth retaining systems by taking fender piles as the example,and aims to illustrate how the existence of fender piles affects seismic responses on subway stations.The loading conditions of subway stations and their surrounding soils prior to earthquakes are discussed.Next,seismic responses of subway stations with or without fender piles were simulated.Afterward,earthquake-induced deformations of stations and surrounding soils,as well as the internal forces and damage modes of the structural components,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Consequently,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stations was affected by the existence of fender piles.In addition,earthquake intensity is illustrated.The study showed that deformation modes of surrounding soils and damage modes of stations were different with regard to the existence of fender piles.Meanwhile,earthquake intensity influencing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ations with or without fender piles were found to be oppo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tangular subway station earth retaining system seismic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damage mode inter-story drift ratio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对电厂主厂房的地震响应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戴靠山 周裕洲 +2 位作者 李波 钱雨凡 王健泽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6,共9页
以某电厂主厂房为研究对象,以远断层地震动、近断层非脉冲地震动和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三组不同地震动作为输入,对主厂房钢支撑框排架结构开展弹塑性分析。对最大层间位移角、柱的残余位移、基底剪力等指标在不同地震强度下进行了统计对... 以某电厂主厂房为研究对象,以远断层地震动、近断层非脉冲地震动和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三组不同地震动作为输入,对主厂房钢支撑框排架结构开展弹塑性分析。对最大层间位移角、柱的残余位移、基底剪力等指标在不同地震强度下进行了统计对比。研究发现,在设防地震作用下,三类地震动引起结构响应差异不明显;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响应与远断层和近断层非脉冲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响应差异显著。研究工作对电力厂房在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下的响应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比说明考虑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对于电力厂房结构抗震分析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厂主厂房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 层间位移角 基底剪力 鞭鞘效应 残余位移
下载PDF
地震动持时对RC框架结构损伤指标影响研究
13
作者 刘俊 公茂盛 赵一男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718-723,共6页
如何准确考虑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及性态的影响,是目前地震工程领域重要热点课题之一。为了研究地震动持时对结构不同反应指标的定量影响,本文首先基于目标谱匹配,得到了频谱相同但持时不同的长、短持时地震动记录各100条,然后基于... 如何准确考虑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及性态的影响,是目前地震工程领域重要热点课题之一。为了研究地震动持时对结构不同反应指标的定量影响,本文首先基于目标谱匹配,得到了频谱相同但持时不同的长、短持时地震动记录各100条,然后基于OpenSees软件,建立了一个6层RC框架结构模型,并以长、短持时两组地震动为输入进行了增量动力分析,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地震动持时对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滞回耗能及损伤指数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动持时对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影响不大,但对结构的滞回耗能和损伤指数影响很大,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结构滞回耗能是短持时地震动作用下2.8倍左右,而损伤指数最大则为1.9倍,说明地震动持时对结构不同类型反应参数影响程度差别较大。本文结果和结论可供结构抗震设计、时程分析及性能评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结构 地震动持时 最大层间位移角 滞回耗能 损伤指数
下载PDF
建筑结构的扭转效应对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角的不利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白若冰 《福建建筑》 2014年第11期48-50,共3页
通过理论公式推导,分析了结构扭转效应对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角的不利影响,得出了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角和层间位移比的比例关系,提出了楼层理论最大层间位移角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该方法在工程中的运用。
关键词 建筑结构 扭转效应 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角 层位移比 楼层理论最大层间位移角
下载PDF
关于对高层剪重比调整的探讨
15
作者 何况 《江苏建筑》 2011年第5期52-54,79,共4页
通过对剪重比的了解以及对其相关影响参数的调整比较,在设计中能尽可能的快捷准确的控制结构的剪重比,使得结构更加合理、经济、安全。
关键词 剪重比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地震影响系数 最大层间位移角
下载PDF
基于规范谱拟合的人工地震动持时对RC框架结构抗倒塌能力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韩建平 孙小云 周颖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1-126,共6页
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地震动持时的规定不明确,而持时对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及抗倒塌能力评估影响较大。基于规范反应谱拟合地震动持时分别为20、40、60 s的人工地震波各10条,利用Open Sees分析软件建立了一钢筋混... 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地震动持时的规定不明确,而持时对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及抗倒塌能力评估影响较大。基于规范反应谱拟合地震动持时分别为20、40、60 s的人工地震波各10条,利用Open Sees分析软件建立了一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教学楼的三维空间模型,以这些人工地震动为输入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得到对应于不同持时记录的结构平均增量动力分析曲线,进而分析其最大顶点位移、最大残余顶点位移和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与各地震动记录有效持时之间的相关性,给出了结构在不同持时记录以其基本周期对应的谱加速度Sa(T1)表示的抗倒塌能力,及其与有效持时的关系和不同持时与不同Sa(T1)相应的倒塌概率。分析结果表明:当地震动强度水平相同时,较长持时的地震动记录可使结构产生较大的层间位移角和较高的倒塌概率,并且随着有效持时的增加,结构的抗倒塌能力呈降低趋势,而位移需求并不能完全说明持时对结构倒塌发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填充墙结构 有效持时 人工地震动 残余位移 最大层间位移角 抗倒塌能力
原文传递
超高层框筒-伸臂结构受力和变形性能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伟 曾德光 +1 位作者 刘俊 梁兴文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69-175,共7页
基于对某超高层框筒-伸臂结构的可行性研究,提出5种结构方案,研究了设置环向桁架和伸臂对结构体系受力和变形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低烈度地区的超高层建筑,一般风荷载是控制性工况,整体稳定性可能会成为结构体系成立与否的决定... 基于对某超高层框筒-伸臂结构的可行性研究,提出5种结构方案,研究了设置环向桁架和伸臂对结构体系受力和变形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低烈度地区的超高层建筑,一般风荷载是控制性工况,整体稳定性可能会成为结构体系成立与否的决定性因素。若伸臂和环向桁架同时设置,可形成筒体、伸臂和框架柱共同工作,减小了核心筒承担的倾覆力矩,伸臂成为整个结构的第二道抗侧力体系,各类构件受力性能更趋于经济合理。同时,伸臂的设置会引起邻近楼层墙柱内力突变,故应对该区域结构构件提出更加严格的抗震措施,保证其不成为薄弱部位。对比分析结果认为:对此类结构体系应多方案论证其可行性和经济性,伸臂和环向桁架设置的位置、数量和截面尺寸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各项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筒-伸臂结构 环向桁架 最大层间位移角 刚重比
原文传递
巨型框架结构基于易损性曲线的地震损伤评估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昊 叶献国 +1 位作者 蒋庆 种迅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6-49,92,共5页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损伤评估,建立基于最大层间位移角的损伤指标,采用基于易损性曲线的地震损伤评估方法。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得到了巨型框架结构的易损性曲线,进行地震损伤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地震损伤...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损伤评估,建立基于最大层间位移角的损伤指标,采用基于易损性曲线的地震损伤评估方法。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得到了巨型框架结构的易损性曲线,进行地震损伤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地震损伤评估方法能够简单有效地评估巨型框架结构在不同强度地震下的损伤程度,可为巨型框架结构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与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框架结构 地震损伤评估 增量动力分析 最大层间位移角 易损性曲线
原文传递
一致风险谱作用下RC框架结构响应预测及其设计值确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丛 吕大刚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6-226,共11页
基于一致风险谱的抗震设计,能够综合考虑地震危险性和结构易损性,使不同地区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实现同一目标倒塌风险。为了确定用于抗震设计的具有一致倒塌风险的风险导向地震动参数设计值和最大层间位移角设计值,以巨震和大震一致风... 基于一致风险谱的抗震设计,能够综合考虑地震危险性和结构易损性,使不同地区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实现同一目标倒塌风险。为了确定用于抗震设计的具有一致倒塌风险的风险导向地震动参数设计值和最大层间位移角设计值,以巨震和大震一致风险谱为目标谱选取地震动记录;采用比较点法对8层3跨RC框架结构的响应(最大层间位移角)进行了预测;基于优选的地震动记录对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IDA),采用小样本均值乘以修正系数的方法确定最大层间位移角设计值,并对最大层间位移角设计值与其预测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基于IDA结果确定了风险导向谱加速度设计值。研究表明,基于巨震和大震一致风险谱对RC框架结构进行抗震设计,中位值IDA曲线上对应的最大层间位移角设计值分别为0.010和0.007,既满足50年倒塌概率1%的目标倒塌风险,也满足CECS 392:2021《建筑结构抗倒塌设计标准》中对RC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发生倒塌的层间位移角限值1/50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致风险谱 比较点法 结构响应设计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 风险导向谱加速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