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vironmental Isot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Groundwater and Surface Water in Northeast Missan Province,South Iraq 被引量:4
1
作者 Hussein Badr GHALIB Ali Riza SGüT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1227-1238,共12页
The present work studies the environmental isotopes assess groundwat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in aquifer in the northeast Missan Province in south of Iraq. Water samples of groundwater and sur... The present work studies the environmental isotopes assess groundwat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in aquifer in the northeast Missan Province in south of Iraq. Water samples of groundwater and surface water were collected for two dry and wet seasons during the water year of 2011-2012. The study shows that most of the groundwater in the aquifer falls above the global meteoric water line, and all the samples fall below the Mediterranean meteoric water line, indicating that these samples are a mixture of two water types. The tritium content of these samples supports this conclusion. The overall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two sources of groundwater recharge in the studied area: the ephemeral streams (Teeb and Dewerge) and major precipitation 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tritium levels at or below one tritium unit (TU) obtained from the water, supply wells are highly confined or "not vulnerable". Overall, the 3^H results imply that recent recharge has taken place during the last four to five decades. In the recharge area, the high tritium content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Teeb area suggests that the recharge originates from rapid infiltration of surface runoff. Therefore,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the study area should be protected from contamination, because it will influence the aquifer in a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of time if any contamination enters the recharge areas of the aquif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water recharge Tritium environmental isotope meteoric water line Iraq
下载PDF
拉萨河源廓琼岗日冰川流域降水δ^(18)O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杨佳馨 德吉 +3 位作者 姚檀栋 曲冬梅 于正良 旦增白姆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6期1715-1727,共13页
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δ^(18)O和δ^(2)H)作为水循环过程的有效示踪剂,可以揭示水汽来源和水汽传输路径。为了认识季风和西风水汽来源对拉萨河源廓琼岗日冰川流域降水δ^(18)O的影响,利用2020年7月—2023年7月期间在廓琼岗日3个采样点收... 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δ^(18)O和δ^(2)H)作为水循环过程的有效示踪剂,可以揭示水汽来源和水汽传输路径。为了认识季风和西风水汽来源对拉萨河源廓琼岗日冰川流域降水δ^(18)O的影响,利用2020年7月—2023年7月期间在廓琼岗日3个采样点收集的347个事件降水样品,研究了该区降水δ^(18)O的变化特征、大气降水线及其与气象要素和对流活动的关系。结果发现,研究区内冰川末端(海拔5544.5 m)、流域源头(海拔5374.0 m)和流域出口(海拔4941.3 m)3个采样点2020年7月—2023年7月期间的温湿度、降水量差异较小;并且在2020年7—8月期间,3个采样点降水δ^(18)O和降水线均相近,反映了廓琼岗日冰川流域内部气候差异较小。分析流域出口处2020年7月—2023年7月期间降水δ^(18)O显示,日尺度降水δ^(18)O以6月中旬为界,前一阶段较高,后一阶段较低;月尺度降水δ^(18)O极高值在6月,极低值在9月。流域内季风期降水线的斜率和截距(8.12、11.78)明显小于非季风期(8.79、23.18),反映了季风期降水的水汽来源地具有较高的相对湿度;全年范围(8.27、15.10)和季风期降水线的斜率和截距更相近,可能与该流域内季风期降水占全年降水比例较大有关。廓琼岗日冰川流域季风期降水δ^(18)O在月尺度上呈显著的温度效应,全年范围降水δ^(18)O在日尺度上呈显著的降水量效应。降水事件前1~6天的对流活动对降水δ^(18)O具有贫化作用,并且其影响在季风期较明显。后向轨迹追踪表明,印度季风携带的水汽为该区域带来了几乎全年的降水,季风会使该区域降水δ^(18)O逐渐贫化。以上研究内容初步揭示了青藏高原南部高寒山区降水δ^(18)O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高寒地区水循环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廓琼岗日 降水δ^(18)O 局地大气降水线 气候因素 对流活动 水汽来源
下载PDF
百脉泉泉群泉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雅璇 肖蓓 +3 位作者 崔步礼 臧婧杰 郁万鑫 宗荷花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69-77,共9页
研究泉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时空变化特征,探究泉水的补给来源,对水资源管理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百脉泉泉群为研究区,通过分析降水及泉水中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获取了本地大气降水线、泉水同位素时空变化特征及蒸发线... 研究泉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时空变化特征,探究泉水的补给来源,对水资源管理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百脉泉泉群为研究区,通过分析降水及泉水中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获取了本地大气降水线、泉水同位素时空变化特征及蒸发线,并探究了百脉泉泉水的补给来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中δ2H的波动范围为-151.55‰δ18O—-4.28‰,δ18O的波动范围为-19.93‰δ18O—-0.52‰,δ2H和δ18O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相似,均呈现双峰状(“M”型),本地大气降水线(LMWL)为:δ2H=7.58×δ18O+4.17。百脉泉泉水的δ2H的波动范围为-65.23‰δ18O—-37.01‰,δ18O的波动范围为-8.99‰δ18O—-4.04‰。泉水δ2H—δ18O均落在本地大气降水线上或附近,泉水同位素蒸发线(LEL)为δ2H=5.75×δ18O-δ18O13.23,斜率(5.75)小于本地大气降水线斜率(7.58),表明泉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且在入渗之前经历了较弱的蒸发作用。各泉泉水的补给区海拔均高于298 m,补给高程呈现百脉泉和东麻湾>墨泉和梅花泉>筛子泉和龙湾泉。且因地形、地层、岩性及降水量和持续时间等因素的制约,泉水同位素值及喷涌量的变化滞后于降水,降水至泉水喷涌时的补给周期尚需进一步结合同位素定年及水文地质条件厘定。相关研究结果将为百脉泉泉水资源合理利用及泉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稳定同位素 本地大气降水线 蒸发线 补给来源 百脉泉泉群
下载PDF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able isotopes in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in Adelaide,Australia
4
作者 WANG Dizhou ZHANG Xinping +2 位作者 LIU Zhongli LI Guang GUAN Huade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4年第4期641-652,共12页
Background,aim,and scope Stable isotope in water could respond sensitively to the variation of environment and be reserved in different geological archives,although they are scarce in the environment.And the methods d... Background,aim,and scope Stable isotope in water could respond sensitively to the variation of environment and be reserved in different geological archives,although they are scarce in the environment.And the methods derived from the stable isotope composition of water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researches on hydrometeorology,weather diagnosis,and paleoclimate reconstruction,which help well for understanding the water-cycle processes in one region.Here,it is aimed to explore the temporal changes of stable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 from Adelaide,Australia and determin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t different timescales.Materials and methods Based on the isotopic data of daily precipitation over four years collected in Adelaide,Australia,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ailyδD,δ^(18)O,and dexcess in precipit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local meteoric water line(LMWL)in Adelaide,wasδD=6.38×δ^(18)O+6.68,with a gradient less than 8.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dailyδ^(18)O and precipitation amount or relative humidity at daily timescales in both the whole year and wither/summerhalf year(p<0.001),but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dailyδ^(18)O and temperature in the whole year and the winter half-year(p<0.001).Discussio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δ^(18)O and daily mean temperature didn’t show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which may be attributed to that the precipitation in Adelaide area in January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and the stable isotope values in precipit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Furthermore,this propose was also evidenced by the results from dexcess of precipitation with larger value in the winter half-year than that in the summer half-year,which may be resulted from the precipitation events in winter are mostly influenced by oceanic water vapor,while the sources of water vapor in summer precipitation events are more complicated and influenced by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On the other hand,the slope and intercept of theδ^(18)O—P regression lines in the summer months(-0.41 and 0.50‰)are larger and smaller than those in the winter months(-0.22 and-2.15‰),respectively,indicating that the precipitation stable isotopes have a relatively stronger rainout effect in the summer months than in the winter months.Besides,the measured values ofδ^(18)O in daily precipitation have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our simulated values ofδ^(18)O,demonstrating the established regression model could provide a reliable simulation for theδ^(18)O values in daily precipitation in Adelaide area.It’s worth noting that the precipitation events with low precipitation amount,low relative humidity and high temperature,usually had relatively small slope and intercept of MWL,implying that raindrops may be strongly affected by sub-cloud secondary evaporation in the falling process.Conclusions The variation ofδ^(18)O in daily precipitation from Adelaide region was controlled by different factors at different timescales.And the water vapor sources and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of precipitation events(such as the degree of sub-cloud secondary evaporation)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variation ofδ^(18)O.Recommendations and perspectives Stable isotope in daily precipitation can provide more accurate information about water-cycle and atmosphere circulation,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continue to collect and analyze daily-scale precipitation data over a longer time span.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fields of hydrometeorology,meteorological diagnosis and paleoclimate reconstruction in Adelaide,Austral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elaide PRECIPITATION stable isotopes meteoric water lin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下载PDF
赣南青塘岩溶盆地系统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特征分析
5
作者 何文城 刘前进 +1 位作者 黄旭娟 汪明有 《四川地质学报》 2024年第3期472-477,共6页
基于赣江流域水文地质调查(1∶5万青塘幅)项目,通过地面调查、地下水样采集、实验测试、数据综合分析等手段,研究青塘岩溶盆地系统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盆地内不同地下水取样点δ^(18)O、δD及d值差异明显,δ^(18)O值的变化... 基于赣江流域水文地质调查(1∶5万青塘幅)项目,通过地面调查、地下水样采集、实验测试、数据综合分析等手段,研究青塘岩溶盆地系统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盆地内不同地下水取样点δ^(18)O、δD及d值差异明显,δ^(18)O值的变化范围为-6.55‰~-4.45‰,均值为-5.85‰;δD值的变化范围为-38.25‰~-27.90‰,均值为-34.47‰;d值的变化范围为7.70~14.15,均值为12.34。对青塘岩溶盆地内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特征综合分析研究,揭示了该地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第四系地下水与岩溶地下水具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地下水与地表水存在一定的关联,为该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氢氧同位素 氘过量参数 大气降水线 青塘岩溶盆地 赣南
下载PDF
云南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变化的模拟和比较 被引量:20
6
作者 章新平 关华德 +3 位作者 孙治安 孙广禄 张新主 吴华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利用MUGCM的模拟,云南地区日、月、年时间尺度下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降水量效应以及δD/δ18O之间的关系被分析。无论是在日时间尺度下还是在月、年时间尺度下,降水同位素均存在显著的降水量效应。与实测结果相比,模拟的降水中δ18... 利用MUGCM的模拟,云南地区日、月、年时间尺度下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降水量效应以及δD/δ18O之间的关系被分析。无论是在日时间尺度下还是在月、年时间尺度下,降水同位素均存在显著的降水量效应。与实测结果相比,模拟的降水中δ18O与降水量之间具有更强的相关性。对于单站而言,蒙自站和腾冲站的大气水线被较好地模拟。但在思茅站和昆明站,模拟结果未能准确再现实际降水中δD与δ18O的关系,模拟的大气水线斜率比实测结果偏高。这意味着,在云南这个特殊的地区,模式可能高估了HDO的贫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稳定同位素 模拟 降水量效应 大气水线
下载PDF
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降水δ^(18)O和δD特征及水汽来源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冯芳 李忠勤 +2 位作者 金爽 冯起 刘蔚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4-641,共8页
依据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3个站点实测次降水δ18O和δD数据以及气象观测资料,结合临近GNIP(Global Network of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站点数据,对其降水δ18O和δD特征及水汽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中δ18O值波动范围大... 依据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3个站点实测次降水δ18O和δD数据以及气象观测资料,结合临近GNIP(Global Network of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站点数据,对其降水δ18O和δD特征及水汽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中δ18O值波动范围大,但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降水δ18O较低,夏季降水δ18O较高。受流域山区气候和地理条件影响,从上游到下游各站点大气降水线截距和斜率均呈现逐渐减小趋势。大气降水中δ18O和δD与日均气温存在密切正相关关系,且温度与δ18O之间的相关性优于δD。降水中d-excess值也表现出季节性变化,冬季降水d-excess值高于夏季降水。利用HYSPLIT 4.0气团轨迹模型,得出夏季水汽主要来源西风环流输送,冬季受西风环流和极地气团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δ18O δD 大气降水线 d-excess值 水汽来源 乌鲁木齐河
下载PDF
卧龙地区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徐庆 刘世荣 +2 位作者 安树青 姜春前 刘兴良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9-686,共8页
根据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2003年7月—2005年6月2个水文年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提出卧龙地区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9.4431δ8O+28.658(r=0.943,n=74,p<0.05);实测雪水δD-1δ8O的线性回归方程为δD=9.3761δ8O+33.245(r=0.959,n=... 根据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2003年7月—2005年6月2个水文年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提出卧龙地区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9.4431δ8O+28.658(r=0.943,n=74,p<0.05);实测雪水δD-1δ8O的线性回归方程为δD=9.3761δ8O+33.245(r=0.959,n=31,p<0.05);与全球降水线方程δD=81δ8O+10比较偏离较大。实测夏季(6—9月)降水δD-1δ8O的线性回归方程为δD=8.1651δ8O+9.480(r=0.961,n=29,p<0.05),卧龙地区夏季实测降水线与全球降水线吻合,揭示了该降水线方程的特征。对全年氘过量值(d)及夏季(丰水季)和冬季(枯水季)年氘过量值(d)及降水线特征研究表明,卧龙地区冬季降水主要来源于大陆性气团,即卧龙地区内部局部水汽蒸发所产生;夏季降水主要来源海洋性气团,并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事件中出现一些极低的d值,主要是受到了大陆性冷气团的袭击和季风的影响。卧龙地区夏季(丰水季)降水中1δ8O的降水量效应明显,且季风气候抑制和掩盖了温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 大气水线(mwl) 过量氘(d) 卧龙地区 水汽来源
下载PDF
中国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3
9
作者 陈中笑 程军 +2 位作者 郭品文 林振毅 张福颖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7-679,共13页
利用IAEA\WMO\GNIP的降水稳定同位素资料,分析了中国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整体来看我国降水稳定同位素有明显的大陆效应和高度效应。各地大气降水线存在地域差异,内陆地区同一站点冬、夏半年也有明显差... 利用IAEA\WMO\GNIP的降水稳定同位素资料,分析了中国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整体来看我国降水稳定同位素有明显的大陆效应和高度效应。各地大气降水线存在地域差异,内陆地区同一站点冬、夏半年也有明显差异,显示出水汽团特性的不同。不同地区降水稳定同位素(δ和过量氘)的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不同,表明主要水汽来源存在季节性差异。通过对比长序列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年际变化与季风和ENSO指数的关系,发现ENSO与降水稳定同位素有显著的正相关,但不一定通过影响降水量来引起降水稳定同位素(stable isotope in precipitation,SIP)的变化。重点分析了我国降水量效应、温度效应的特点,指出沿海和西南等季风区主要受降水量的影响,北方非季风区温度效应起主要作用,交叉地带则两种效应都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稳定同位素 水汽源 大气降水线 降水量效应 温度效应
下载PDF
榆神府矿区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的稳定性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力 卫三平 +2 位作者 张青峰 王全九 李世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47-1353,共7页
针对榆神府矿区植物水分来源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影响矿区植被建设中最关键的制约性因素水分为中心,利用稳定性同位素分馏原理,分析了矿区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不同载体中水分的稳定性同位素特征,揭示了矿区典型植物的水分来源,为矿区... 针对榆神府矿区植物水分来源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影响矿区植被建设中最关键的制约性因素水分为中心,利用稳定性同位素分馏原理,分析了矿区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不同载体中水分的稳定性同位素特征,揭示了矿区典型植物的水分来源,为矿区植被的自然恢复和永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水分来源依据。研究认为,榆神府矿区夏季降水δD(氘)、δ18Ο(重氧)与降水量成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表明该区降水氢、氧稳定性同位素具有较强的雨量效应特征。与全球大气降水线方程相比,矿区降水线方程(δD=7.0δ18Ο-0.72)斜率和截距都偏小,说明全球大气降水线方程不能很好地反映矿区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特征。矿区典型植物木质部水分δD值(-72.49‰~-78.72‰)与土壤中水分(-68.15‰~-78.00‰)、地下水δD(-64.18‰~-67.14‰)相接近,与降水(10.78‰~-94.30‰)、水库水(-48.945‰)和湖水δD(-2.65‰)相差很大,说明该区植物水分的主要来源是土壤水和地下水,而基本没有直接利用湖水、水库水以及夏季降水。低δD值、雨量大时的降水是榆神府矿区地下水的主要补充来源,降雨量小时δD值高,但微小的补充不足以影响地下水的δD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神府矿区 稳定性同位素 降水线方程 地下水 植物水分来源
下载PDF
东亚水循环中水稳定同位素的GCM模拟和相互比较 被引量:11
11
作者 章新平 孙治安 +3 位作者 关华德 张新主 吴华武 黄一民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74-1285,共12页
利用引入稳定同位素循环的ECHAM4、GISS E和HadCM3模式的模拟,对东亚降水中年平均δD和过量氘d的空间分布以及大气水线(MWL)进行了分析.根据模拟的空间分布,降水同位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不同气团的地理背景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模拟... 利用引入稳定同位素循环的ECHAM4、GISS E和HadCM3模式的模拟,对东亚降水中年平均δD和过量氘d的空间分布以及大气水线(MWL)进行了分析.根据模拟的空间分布,降水同位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不同气团的地理背景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模拟结果很好地再现了由GNIP实测资料得到的降水稳定同位素的纬度效应、大陆效应和高度效应特征.在对降水d的模拟试验中,3个GCM的模拟均显示降水d具有较显著的纬度分布规律.在东亚地区,根据GCM模拟的MWL斜率与根据71个GNIP站点计算的MWL斜率之间的差值位在合理的估计范围之内.在对具有相对较长取样记录的12个GNIP站点局地大气水线(LMWL)的模拟试验中,LMWL的斜率和截距大致分布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但大多被高估.造成斜率和截距被高估可能原因与数据的覆盖范围和长度、模式中水循环过程的细节、模式的精度、降水量的模拟以及对云中冰面过饱和度的假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 GNIP 稳定同位素 过量氘 大气水线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平原水体同位素及水化学特征 被引量:42
12
作者 汪敬忠 吴敬禄 +1 位作者 曾海鳌 白瑞东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104-112,共9页
运用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技术,结合现场调查和室内分析,分析了河套平原不同类型水体氢、氧同位素和水化学特征,讨论了不同水体受蒸发浓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利用氢、氧同位素示踪地下水的补给来源。结果表明:河套平原大气降水线斜率小... 运用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技术,结合现场调查和室内分析,分析了河套平原不同类型水体氢、氧同位素和水化学特征,讨论了不同水体受蒸发浓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利用氢、氧同位素示踪地下水的补给来源。结果表明:河套平原大气降水线斜率小于全球大气降水线斜率,不同水体的氘过量参数小于包头地区大气降水线和全球大气降水线,反映水体的蒸发作用导致氢、氧同位素的富集;河水、湖水以及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变化差异明显,而且从湖水到河水再到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组成有逐渐贫化的趋势;不同水体的水化学类型明显不同,河水主要为HCO3-Ca型,地下水主要为HCO3-Na、HCO3-Ca以及Cl-Na型,湖水为SO4-Mg和Cl-Na型;地下水与河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和各离子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差,湖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与K+、Ca2+、Mg2+、Na+、Cl-、SO2-4质量浓度,pH值,电导率以及矿化度则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河套平原南侧与西部地区地下水主要靠黄河水补给,北侧主要受降水和山前流水的侧向补给,而东部靠近乌梁素海地区的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组成和矿化度偏高,可能受湖水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 水化学 大气降水线 蒸发作用 分馏 地下水补给 河套平原 内蒙古
下载PDF
黄土高原岔巴沟流域降水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初探 被引量:29
13
作者 刘鑫 宋献方 +2 位作者 夏军 于静洁 张学成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9-66,共8页
降水是流域水循环中重要的输入因子,对其同位素组分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流域水体间的水力联系,还可反映流域综合自然地理及气象气候信息;结合地表水、土壤水及地下水同位素组分变化,可以确定降水入渗及产汇流过程、地下水补给及更新能... 降水是流域水循环中重要的输入因子,对其同位素组分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流域水体间的水力联系,还可反映流域综合自然地理及气象气候信息;结合地表水、土壤水及地下水同位素组分变化,可以确定降水入渗及产汇流过程、地下水补给及更新能力,进而为完整的水循环机理研究提供依据。结合水文气象观测,本文分析了黄土高原典型丘陵沟壑区岔巴沟流域2004年-2005年月降水以及曹坪西沟实验流域次降水环境同位素组分雨量效应、高程效应、季节变化、δD与δ^18O间的关系等,并对不同时空尺度上大气降水线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不同年份及雨季前后,降水的水汽来源不同且经历蒸发过程差异较大;同时发现大气降水线中斜率与氘盈余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9.74×S—d=69.3,即虽然不同年份大气降水线存在差异,但两者存在相对稳定的线性关系,该关系可能与水汽来源之外的某种固定的综合自然地理特征有关,也为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 大气降水线 斜率和氘盈余 水汽来源 岔巴沟流域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中纬度地区混合云中稳定同位素分馏的数学模拟——以乌鲁木齐降水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章新平 刘晶淼 +2 位作者 姚檀栋 中尾正义 秦大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5-105,共11页
文中介绍的数学模型考虑了混合云中液、固相共存时以及冰面过饱和环境下稳定同位素的动力分馏效应。利用该数学模型,模拟不同冷却条件下稳定同位素的温度效应。在相同的湿度条件下,湿绝热冷却过程中δ18O随温度的变化率小于等压冷却过... 文中介绍的数学模型考虑了混合云中液、固相共存时以及冰面过饱和环境下稳定同位素的动力分馏效应。利用该数学模型,模拟不同冷却条件下稳定同位素的温度效应。在相同的湿度条件下,湿绝热冷却过程中δ18O随温度的变化率小于等压冷却过程。冰面过饱和比Si的增大意味着动力分馏效应的增大。与平衡态过程相比,它的作用使得稳定同位素的综合分馏系数减小,从而使得降水中δ18O随温度的变化趋缓。模拟结果显示,湿绝热冷却过程中大气水线(MWL:δD=bδ18O+d)的梯度项b和常数项d均大于等压冷却过程。不同的冰面过饱和比对大气水线的影响是不同的。与冰面过饱和比相比,b和d的大小对云中含水量的变化敏感性较低。模拟结果还显示,乌鲁木齐的降水不是来自海洋水汽的初始凝结。在经历了长途输送之后,乌鲁木齐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成分在很大程度上被衰减。模拟的稳定同位素比率/温度、δD/δ18O曲线分别与乌鲁木齐实测的稳定同位素比率/温度回归线以及大气水线有非常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分馏 模拟 动力效应 温度效应 大气水线
下载PDF
瓶装饮用水的水化学、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姜海宁 谷洪彪 +3 位作者 于一雷 迟宝明 王贺 周经纬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15年第4期403-414,共12页
通过对四类(天然矿泉水、纯净水、矿物质水、苏打水)36种品牌瓶装饮用水的水化学与同位素组成的分析,研究了各瓶装饮用水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组成特征、水文地球化学形成作用及其水源补给循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瓶装饮用水的TDS变化幅度较... 通过对四类(天然矿泉水、纯净水、矿物质水、苏打水)36种品牌瓶装饮用水的水化学与同位素组成的分析,研究了各瓶装饮用水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组成特征、水文地球化学形成作用及其水源补给循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瓶装饮用水的TDS变化幅度较大(7.26~638.23mg/L),纯净水和矿物质水的TDS较低(7.26~47.5mg/L),水化学类型以HCO3-Na型为主,其次为HCO3-Ca·Na型和HCO3-Ca型,Gibbs图和离子比例系数揭示了各类饮用水水源在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水化学作用;瓶装饮用水中氢氧同位素组成变化幅度较大(δD:-160.21‰^-43.96‰,δ18 O:-20.91‰^-6.00‰),其同位素组成均分布我国大气降水线附近,表明各饮用水水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补给,西南地区水样中氢氧同位素较为贫化(δD:-160.21‰^-83.83‰,δ18 O:-20.91‰^-11.58‰),东南和华北地区则较为富集(δD:-79.68‰^-43.96‰,δ18 O:-10.9‰^-6.00‰),除东北和西北地区,其他地区氘盈余(d值)均低于全球雨水的平均值10‰,反映各水样的补给水源在形成过程中受到蒸发作用的影响;高程和温度与氢氧同位素有较好的相关性,随高度增加或温度降低,瓶装饮用水中δ18 O逐渐贫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瓶装饮用水 水化学特征 氢氧同位素 大气降水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降水-土壤水-地下水转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59
16
作者 徐学选 张北赢 田均良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2,共7页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2005~2007年雨季的多次降水、0~400cm土层土壤水、沟道地表水、地下水(泉水、井水)水样中D和^18O采样分析,研究了该区降水、土壤水、地表水、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结果认为:燕沟流域的降水线与中国、世界...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2005~2007年雨季的多次降水、0~400cm土层土壤水、沟道地表水、地下水(泉水、井水)水样中D和^18O采样分析,研究了该区降水、土壤水、地表水、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结果认为:燕沟流域的降水线与中国、世界的降水线有明显区别,斜率和截距偏小;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逐渐富集δD和δ^18O,且δ^18O富集速度高于δD,由D和^18O的蒸发分馏差异所致,可利用各类水体的δD和δ^18O变化情况甄别水体之间的水量转化;土壤水δD和δ^18O剖面在200cm深度处出现低值区,应是降水补给到达该深度且土壤蒸发影响逐渐衰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在200cm以下逐渐升高则因为降水补给影响逐渐降低、土壤水本底同位素影响增强所致。由于380~400cm深层土壤水的δD和δ^18O对降水事件的响应存在,因此认为降水-地下水的转化存在,降水补给泉水的滞后期小于35d。而对井水的补给滞后时间以及土壤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 降水线 降水-土壤水-地下水转化 实验研究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蒋家沟流域雨季降水中氢氧同位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郭晓军 苏凤洹 +1 位作者 洪勇 邹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2-85,90,共5页
通过分析蒋家沟流域2001—2009年内降雨资料,发现降雨频率服从幂指数分布,分析蒋家沟流域2010年雨季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得出当地大气降水线,其截距与我国大气降水线相比较小,这与研究区地处内陆干热河谷、蒸发作用强烈有关;降水中氘... 通过分析蒋家沟流域2001—2009年内降雨资料,发现降雨频率服从幂指数分布,分析蒋家沟流域2010年雨季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得出当地大气降水线,其截距与我国大气降水线相比较小,这与研究区地处内陆干热河谷、蒸发作用强烈有关;降水中氘盈余7月中旬之前较大,均为正值,7月中旬到8月中旬由于空气湿度相对较高,氘盈余减小,8月中旬之后,随着空气湿度重新减小,d值增大;根据次降雨采集的降水样品分析,δ18 O显示出明显的降水量效应,即降水量较大的降水场次内δ18 O较小,在同一场降雨内,δ18 O也随着降雨时间的持续和降水量的增加而呈减小趋势;受山区降雨的随机性影响,蒋家沟流域内稳定同位素的高程效应较为反常,海拔越高的地方,δ18 O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氢氧同位素 大气降水线 氘盈余 地下水 蒋家沟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地区现代降水中δD与δ18O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5
18
作者 章新平 姚檀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60-365,共6页
根据对取自青藏高原东北地区部分降水样中氢氧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分析,得到沱沱河站的大气水线(MWL)为:δD=8.25δ18O+9.22‰,与全球平均MWL的差别较小;德令哈、西宁站的MWL分别为:δD=5.86δ18O... 根据对取自青藏高原东北地区部分降水样中氢氧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分析,得到沱沱河站的大气水线(MWL)为:δD=8.25δ18O+9.22‰,与全球平均MWL的差别较小;德令哈、西宁站的MWL分别为:δD=5.86δ18O-27.28‰和δD=6.96δ18O-30.19‰,均与全球平均MWL差别较大。这主要归因于水汽源地的非平衡蒸发和凝结物在非饱和大气中降落时的非平衡蒸发。上述地区的过量氘Exd(=δD-8δ18O)具有较大的波动范围,并且与δD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过量氘在很大程度上受非平衡蒸发过程中氘分馏速率的制约。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东北地区的暖季,来自海洋的水汽具有较低的稳定同位素比率和过量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稳定同位素比率 大气水线 过量氘
下载PDF
南京大气降水氧同位素变化及水汽来源分析 被引量:39
19
作者 王涛 张洁茹 +1 位作者 刘笑 姚龙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31,共7页
研究结论有助于了解南京地区的水汽输送以及水汽循环过程。在全球大气降水同位素观测网(GNIP)南京站点的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资料基础上,并结合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南京地区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局地大... 研究结论有助于了解南京地区的水汽输送以及水汽循环过程。在全球大气降水同位素观测网(GNIP)南京站点的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资料基础上,并结合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南京地区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局地大气降水线方程。结果表明:南京地区大气降水中δ18O春季最为富集、夏季最为贫化;年尺度下降水δ18O与温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而与降水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季节尺度下,冬季的δ18O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与年尺度结果相反,皆呈现出正相关关系。采用HYSPLIT模型对站点水汽来源进行追踪,并结合季风活动分析得出:全年中南京大气降水δ18O变化主要受亚洲夏、冬季风及其带来的水汽影响,在季风交替时节(春、秋季)虽降水源于局地蒸发水汽,但仍为季风带来降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地区 大气降水线 气团轨迹
下载PDF
三工河流域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水循环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孙芳强 尹立河 +4 位作者 马洪云 王晓勇 张俊 王化齐 郭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6-109,共4页
以新疆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及深层地下水采样,分析δD、δ^(18)O及氘过量参数d的分布规律,得到地表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转换关系。结果表明:山区降水是研究区内水体的主要补给源;降水向地表水转化过程中,受蒸发... 以新疆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及深层地下水采样,分析δD、δ^(18)O及氘过量参数d的分布规律,得到地表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转换关系。结果表明:山区降水是研究区内水体的主要补给源;降水向地表水转化过程中,受蒸发作用影响较弱;地表水在出山口入渗补给地下水过程中,经历了较强的蒸发作用,地表水入渗地下后,一部分转入深层地下水,一部分转入浅层地下水,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贡献量所占的比例为78.0%;深层地下水与浅层地下水水力联系较密切,在平原区深层地下水逐渐向浅层地下水运移排泄;浅层地下水主要受地表水、灌溉水补给,少量受大气降水补给,受蒸发作用影响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 水循环 降水线 地下水 地表水 三工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