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bservational Sub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he PM_(2.5) Concentration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Area during the January 2021 Sudden Stratospheric Warming 被引量:1
1
作者 Qian LU Jian RAO +4 位作者 Chunhua SHI Dong GUO Ji WANG Zhuoqi LIANG Tian WA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1623-1636,共14页
It is still not well understood if sub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he local PM_(2.5)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BTH)region is affected by the stratospheric state.Using PM_(2.5) observations and the ERA5 reanalysis,the e... It is still not well understood if sub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he local PM_(2.5)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BTH)region is affected by the stratospheric state.Using PM_(2.5) observations and the ERA5 reanalysis,the evolution of the air quality in BTH during the January 2021 sudden stratospheric warming(SSW)is explored.The sub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he PM_(2.5) concentration after the SSW onset is evidently enhanced.Stratospheric circumpolar easterly anomalies lasted for 53 days during the January-February 2021 SSW with two evident stratospheric pulses arriving at the ground.During the tropospheric wave weakening period and the intermittent period of dormant stratospheric pulses,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weakened,anomalous temperature inversion developed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anomalous surface southerlies prevailed,atmospheric moisture increased,and the boundary layer top height lowered,all of which favor the accumulation of pollutant particulates,leading to two periods of pollution processes in the BTH region.In the phase of strengthened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around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SSW and another two periods when stratospheric pulses had reached the near surface,opposite-signed circulation patterns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were observed,which helped to dilute and diffuse air pollutants in the BTH region.As a result,the air quality was excellent during the two periods when the stratospheric pulse had reached the near surface.The increased sub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regional pollutant particulates after the SSW onse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stratosphere in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 and provides implications for the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dden stratospheric warming(SSW) PM_(2.5) Beijing-Tianjin-Hebei(BTH)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boundary layer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下载PDF
重庆夏季不同气象条件下的臭氧特征
2
作者 王陆潇 蔡哲 +6 位作者 刘海涵 刘夏雪 刘强 葛鹏 刘祎 周德荣 江飞 《海洋气象学报》 2024年第3期68-77,共10页
2022年8月重庆月最高气温达41.3℃,高温日数长达28 d,在此高温天气下8月重庆市区臭氧未出现超标情况,7月整体气温低于8月,出现7 d臭氧超标的情况。利用观测资料、天气研究与预报(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模式,对此现象进... 2022年8月重庆月最高气温达41.3℃,高温日数长达28 d,在此高温天气下8月重庆市区臭氧未出现超标情况,7月整体气温低于8月,出现7 d臭氧超标的情况。利用观测资料、天气研究与预报(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模式,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并综合探讨不同片区臭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8月的气温和边界层高度偏高、风速偏大,而相对湿度偏低,这可能有利于8月臭氧污染状况改善。整体来看,重庆臭氧质量浓度随气温和边界层高度升高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当气温高于30℃、边界层高度高于1000 m、相对湿度低于59%、风速小于6.3 m·s^(-1)时,臭氧质量浓度及超标率均显著上升,而当气温、边界层高度、相对湿度、风速分别超过39℃、2800 m、59%、6.3 m·s^(-1)时,臭氧质量浓度及超标率均显著下降。(2)主城区和郊区县(区)的气温分别超过38℃和37℃后,臭氧质量浓度升幅变小或出现下降,个别县(区)气温为38~40℃时,臭氧质量浓度仍保持上升趋势。(3)沙坪坝区和长寿区在污染日臭氧和边界层高度2 h升幅峰值同时出现在11时或13时,合川区和荣昌区在污染日臭氧和边界层高度2 h升幅峰值出现时间不一致。研究成果可为重庆夏季臭氧污染的预测、防控和管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边界层高度 臭氧质量浓度 气象条件
下载PDF
江苏沿江一次重霾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俞剑蔚 孙燕 +2 位作者 张备 董喜春 陈雨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4-669,共6页
综合应用美国极轨卫星NOAA-18遥感资料、地面自动站、人工站、风廓线雷达资料以及环境监测站污染物资料等多种资料,对2008年10月28日发生在江苏沿江地区的一次罕见霾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根本原因是沿江地区农... 综合应用美国极轨卫星NOAA-18遥感资料、地面自动站、人工站、风廓线雷达资料以及环境监测站污染物资料等多种资料,对2008年10月28日发生在江苏沿江地区的一次罕见霾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根本原因是沿江地区农民大规模焚烧稻秆排放的烟尘,而近地层偏东风的平流输送和辐合是造成霾的主要原因,同时逆温层结、弱下沉运动、低边界层高度等因素的叠加也有重要作用;在特征上与一般性霾相比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条件 边界层厚度 焚烧
下载PDF
北京地区PM2.5浓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周一敏 赵昕奕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124,共14页
利用美国驻中国大使馆2009年以来的PM_(2.5)浓度监测数据、MODIS光学厚度数据和NCEP边界层气象要素数据,对近年来北京地区PM_(2.5)和边界层内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1年夏、秋季以及2012年夏、冬季北京地区PM_(2.5)污染... 利用美国驻中国大使馆2009年以来的PM_(2.5)浓度监测数据、MODIS光学厚度数据和NCEP边界层气象要素数据,对近年来北京地区PM_(2.5)和边界层内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1年夏、秋季以及2012年夏、冬季北京地区PM_(2.5)污染情况较为严重,2013和2014年污染情况稍有转好;北风为有利于PM_(2.5)扩散的气象条件,且随着北风增强,扩散效果更好;南风为有利于PM_(2.5)堆积的气象条件,且随着南风增大,堆积效果略微增加;边界层高度越高,越有利于PM_(2.5)的扩散;相对湿度越大,越有利于PM_(2.5)的堆积;降水对PM_(2.5)有明显的驱散作用。21世纪以来,北京地区的平均边界层高度有明显的降低趋势,从2500 m降低到1500 m以下,其他气象要素没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PM2.5 边界层内气象要素
下载PDF
安徽省雾、霾、晴空天气的气象条件对比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石春娥 邓学良 +2 位作者 余金龙 张浩 杨元建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2-252,共11页
使用2008~2012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揭示了安徽不同地区雾、霾、晴空天气气象条件的差异,指出不同地区要根据本地特点建立雾、霾预报指标和预报方法。3类天气差异最大的地面气象要素是能见度和相对湿度。根据3种天气前一日和当日能见度... 使用2008~2012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揭示了安徽不同地区雾、霾、晴空天气气象条件的差异,指出不同地区要根据本地特点建立雾、霾预报指标和预报方法。3类天气差异最大的地面气象要素是能见度和相对湿度。根据3种天气前一日和当日能见度和相对湿度分布特征,全省站点可以分为3类:1)从雾、霾到晴空,能见度递增、相对湿度递减,且差异显著,如合肥站;2)雾、霾天的能见度和相对湿度均很接近,但与晴空天差别较大,如阜阳站;3)能见度在雾、霾天无明显差别,但相对湿度在雾、霾天差异显著,如安庆站。地级市测站雾后即霾的可能性较大(大于50%),县城测站雾后即霾的可能性较低(低于25%)。垂直方向,雾时相对湿度随高度下降很快,850 h Pa中位值已降到20%(安庆)和45%(阜阳)以下,霾时相对湿度随高度下降缓慢,850 h Pa中位值仍在60%左右;另外,霾天边界层中上部风切变较小,雾天和晴空天边界层中上部都存在较大的风切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条件 边界层 安徽
下载PDF
青岛地区酸雨发展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宝章 王敬云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34-39,共6页
对 1993年青岛地区较大规模的雨样及相关粒种的观测 ,并配合大范围边界层污染气象的探测 ,对青岛地区酸雨的时空分布及酸雨的形成原因作了详细分析 .青岛酸雨的形成具有地方特点 ,也有北方沿海城市酸雨形成的共性 .据此 ,提出了一些控... 对 1993年青岛地区较大规模的雨样及相关粒种的观测 ,并配合大范围边界层污染气象的探测 ,对青岛地区酸雨的时空分布及酸雨的形成原因作了详细分析 .青岛酸雨的形成具有地方特点 ,也有北方沿海城市酸雨形成的共性 .据此 ,提出了一些控制的措施和建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边界层 二甲基硫 气象条件
下载PDF
大理地区晚霜冻灾害前后大气边界层特征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徐安伦 杨艳军 +2 位作者 孙绩华 刘劲松 李万虎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3-519,共7页
研究晚霜冻灾害的成因不仅能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测能力,而且可为此类灾害性天气的准确预报以及做好大、小春农作物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依据。对2009年3月14日云南省大理地区发生晚霜冻灾害期间大气边界层探测资料变化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晚霜冻灾害的成因不仅能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测能力,而且可为此类灾害性天气的准确预报以及做好大、小春农作物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依据。对2009年3月14日云南省大理地区发生晚霜冻灾害期间大气边界层探测资料变化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晚霜冻是在降雨过程后以及前期偏暖的背景下发生的,由高空冷平流和夜间辐射降温形成的混合型霜冻;②晚霜冻发生前,近地层受冷空气影响,各类气象要素呈现出显著的变化特征,白天大气透明度高、无云、风速小、气压高、湿度小,太阳对地表的辐射较强,地表储存的热量较多,气温升高且达到最高值的时间较晚,地面以湍流方式向大气输送的能量以潜热通量为主,傍晚日落后,地表释放的热量开始增多而且远远超过白天吸收的热量,加之水汽放射的长波辐射稳定,获得大气逆辐射补偿的热量相对较少,气温迅速下降,从而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发生凝结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霜冻灾害 大气边界层 气象要素
下载PDF
重庆主城区边界层气象条件对PM_(10)质量浓度影响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周国兵 王式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1-108,共8页
对雾天、晴天和阴天3种不同天气背景下边界层气象条件对PM10质量浓度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夜间到早上,由于3种天气均出现有逆温且高低空风速较小,PM10向高空扩散能力弱,在污染源排放明显减弱的情况下PM10质量浓度呈现自然下降态势,... 对雾天、晴天和阴天3种不同天气背景下边界层气象条件对PM10质量浓度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夜间到早上,由于3种天气均出现有逆温且高低空风速较小,PM10向高空扩散能力弱,在污染源排放明显减弱的情况下PM10质量浓度呈现自然下降态势,雾天由于相对湿度大,水汽的吸附作用,PM10质量浓度下降速度比晴天和阴天快;上午,阴天升温不及雾天和晴天快且高低空风速也比较小,导致PM10质量浓度上升速度比雾天和晴天快;午后,由于晴天增温快,温度高,高低空风速大,PM10质量浓度下降速度快,雾天温度增速不及晴天且地面风速变化不大,PM10质量浓度下降速度要低于晴天,阴天增温速度明显比晴天和雾天慢,高低空风速较小,PM10质量浓度降低速度慢,相对质量浓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气象条件 PM10 日变化 影响分析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演变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6
9
作者 卿清涛 刘佳 +4 位作者 李小兰 罗玉 郭海燕 甘薇薇 孙彧 《干旱气象》 2021年第4期610-619,共10页
根据单站雾霾日数和区域雾霾过程的确定方法,挑选2014年12月16日至2015年1月27日四川盆地典型雾霾过程,结合空气质量指数(AQI)、污染物质量浓度、气象要素特征和大气环流背景,研究此次持续雾霾天气的产生、演变及转化特征。结果表明:(1... 根据单站雾霾日数和区域雾霾过程的确定方法,挑选2014年12月16日至2015年1月27日四川盆地典型雾霾过程,结合空气质量指数(AQI)、污染物质量浓度、气象要素特征和大气环流背景,研究此次持续雾霾天气的产生、演变及转化特征。结果表明:(1)此次雾霾过程表现出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发生范围广的显著特点。(2)AQI和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变化与雾霾天气过程高度一致,本次雾霾过程的主要污染物为PM 2.5,其次是PM 10。(3)此次过程出现了不同强度的污染物积累、到达峰值及急速减弱阶段,雾霾天气过程的强弱与天气形势、边界层垂直结构密切相关,与历史同期相比,这次超长雾霾过程盆地平均气温偏高1.24℃,降水偏少34.77%,日照时数偏多10.33 h,相对湿度偏低2.67%,风速基本持平略偏大,稳定的大气环流形势为雾霾天气和严重污染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大气环境场;强逆温层结、边界层的下沉运动、地面弱风场中的辐合均使水汽和污染物存留在近地层不易向高空扩散,造成雾霾天气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I 雾霾日数 污染过程 气象条件 边界层高度
下载PDF
持续性霾天气与大气边界层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雪艳 杜倩 +1 位作者 慕秀香 张梦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240-243,共4页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气象探空资料,从环流形势特点、边界层风速、逆温强度、湿度垂直分布特征、混合层高度、通风系数等方面分析了2013年1月11-17日长春市持续霾天气的气象条件。结果发现,此次霾天气发生在高空不断有弱槽扰动、冷...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气象探空资料,从环流形势特点、边界层风速、逆温强度、湿度垂直分布特征、混合层高度、通风系数等方面分析了2013年1月11-17日长春市持续霾天气的气象条件。结果发现,此次霾天气发生在高空不断有弱槽扰动、冷空气总体较弱的天气背景下,大气边界层逆温强、风速偏小、湿度大、混合层高度持续〈800 m、边界层通风系数持续〈3 000 m^2/s,致使大气水平扩散能力和垂直交换能力弱,引发了此次持续霾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气象条件 逆温强度 混合层高度 通风系数
下载PDF
河谷局地气象场的WRF模式边界层方案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华 何贵成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在河谷局地气象场对泄洪雾化的影响研究中,不同边界层方案的模拟效果并不明确,需要对边界层方案进行敏感性分析。使用WRF模式获取河谷地形的局地气象场,选择RMM5近地面层方案并搭配使用8种边界层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风速受到河... 在河谷局地气象场对泄洪雾化的影响研究中,不同边界层方案的模拟效果并不明确,需要对边界层方案进行敏感性分析。使用WRF模式获取河谷地形的局地气象场,选择RMM5近地面层方案并搭配使用8种边界层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风速受到河谷地形的影响,模拟效果不够理想,可耦合小尺度数值模式以提高其模拟效果;WRF能模拟河谷地形的狭管效应、风速增大以及风向逐渐偏向河谷方向,压强和温度的模拟效果较好。综合各气象要素的模拟结果,YSU和MYNN2边界层方案的模拟精度较高。该方法对泄洪雾化效应和水库环境水文气象效应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边界层 河谷地形 气象场 方案设计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京津冀典型城市一次重污染过程特征及边界层结构变化对其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韩笑颜 周颖 +1 位作者 吕喆 王晓琦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35-2245,共11页
为探究典型重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与大气边界层结构演变规律,基于PM2.5采样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及WRF-Chem模式,以北京市和石家庄市2016年12月27日—2017年1月10日一次重污染过程为研究对象,对气象要素、PM2.5化学组分、天气背景场、边界... 为探究典型重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与大气边界层结构演变规律,基于PM2.5采样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及WRF-Chem模式,以北京市和石家庄市2016年12月27日—2017年1月10日一次重污染过程为研究对象,对气象要素、PM2.5化学组分、天气背景场、边界层结构演变特征,以及大气边界层结构变化对ρ(PM2.5)及其主要化学组分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北京市和石家庄市ρ(PM 2.5)分别为(165.63±110.89)(247.67±95.22)μg/m^3,石家庄市污染程度高于北京市;高空纬向环流和地面弱高压控制的天气背景场,低于1.75 m/s的风速以及超过75%的相对湿度是造成北京市与石家庄市重污染的不利气象条件.②重污染时段北京市与石家庄市SNA(SO4^2-、NO^3-、NH^4+三者的统称)与碳质组分(OC、EC)占比之和超过76%,是PM2.5中的两大主要组分;重污染时段ρ(SNA)占比明显上升,北京市与石家庄市ρ(SNA)占比由非重污染时段的42.23%、45.93%分别升至重污染时段的58.87%、59.62%;北京市与石家庄市ρ(OC)/ρ(EC)分别为5.13、3.51,表明在重污染时段两城市存在明显的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③WRF-Chem模式模拟结果表明,PM2.5污染严重时北京市与石家庄市在300~500 m处均出现明显的逆温,垂直风场主要表现为低层偏南风顺时针向上切变为偏西风,切变高度在400~1000 m,逆温层结与明显垂直风切变的边界层特征共同抑制了污染物的湍流与扩散.④北京市与石家庄市重污染时段的PBLH(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Height,大气边界层高度)日均值与非重污染时段相比分别下降了202、128 m,PBLH每下降100 m,北京市与石家庄市ρ(PM 2.5)分别上升18.81、29.85μg/m^3,PBLH下降是导致两城市ρ(PM 2.5)快速上升的重要因素.北京市与石家庄市的PBLH与PM 2.5组分质量浓度之间的相关性不同,北京市PBLH与ρ(SNA)的相关性高于与碳质组分质量浓度的相关性,石家庄市PBLH与ρ(EC)相关性最高,表明此次重污染过程中北京市PM 2.5污染特征以二次形成为主,而石家庄市以一次排放为主.研究显示,北京市与石家庄市此次重污染过程与大气边界层结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 PM2.5及其组分 气象条件 边界层垂直结构 WRF-Chem模式
下载PDF
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以及近地层方案对苏州东山冬季近地层气象要素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贾文星 姜海梅 +2 位作者 袁伟红 曹乐 王成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32-43,共12页
运用WRF3.9模式并选取四种常用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ACM2、MYJ和BL)和两种近地层方案(Eta和MM5)模拟了2015年1月16~25日苏州东山的近地层气象要素,并与东山气象站观测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评估了四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近地层气象要素... 运用WRF3.9模式并选取四种常用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ACM2、MYJ和BL)和两种近地层方案(Eta和MM5)模拟了2015年1月16~25日苏州东山的近地层气象要素,并与东山气象站观测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评估了四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近地层气象要素的模拟能力。同时设置了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与近地层方案耦合的敏感性试验,分析两类方案的耦合对近地层气象要素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白天四种边界层方案对2m温度的模拟差异较小,两种近地层方案的模拟结果有差异,对流混合较弱时Eta方案模拟较好,对流混合较强时MM5方案较好;夜间四种边界层方案和近地层方案均有影响,但是整个观测期间四种方案的模拟结果统计量差异较小;②无论白天还是夜间,四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模拟的2m相对湿度均高于观测值,BL方案的模拟效果最佳,MYJ方案的模拟偏差最大;③无论白天还是夜间,四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10m风速的模拟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MYJ方案的模拟效果最好,四种方案对风向的模拟均优于对风速的模拟,白天的模拟效果整体优于夜间;④选择不同的近地层方案对风速和风向的模拟结果没有明显影响,对2m气温模拟结果的影响小于对2m相对湿度模拟结果的影响,BL边界层方案与MM5近地层方案耦合对近地层气象要素2m气温和2m相对湿度的模拟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近地层方案 近地层气象要素
下载PDF
乌鲁木齐冬季焚风天气过程大气扩散条件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克明 李娜 +5 位作者 李霞 孙鸣婧 施俊杰 安大维 蒲洁 郑博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34-1544,共11页
利用逐时地面气象数据、探空秒级数据及风廓线雷达数据分析了2013—2017年乌鲁木齐低空焚风演变时边界层和近地层气象扩散条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大气扩散条件总体呈现夏季最有利,冬季最差(最大混合层厚度0.44×10^(3... 利用逐时地面气象数据、探空秒级数据及风廓线雷达数据分析了2013—2017年乌鲁木齐低空焚风演变时边界层和近地层气象扩散条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大气扩散条件总体呈现夏季最有利,冬季最差(最大混合层厚度0.44×10^(3) m、通风系数1.52×10^(3)m^(2)·s^(-1)、逆温层厚度768 m、逆温层温差4.82℃、静稳指数6.36),且冬季12月与1月极不利于污染物扩散。(2)冬季低空焚风演变的5个阶段,大气混合层厚度、通风系数呈减小—增大特征,焚风强盛期混合层厚度最低(0.30×10^(3) m)、通风系数最小(0.62×10^(3)m^(2)·s^(-1));逆温层厚度及强度、静稳指数变化趋势为增大—减小特征,强盛期逆温最强(10.9℃)、逆温层厚度(0.99×10^(3) m)、静稳指数最大(9.7)。(3)低空焚风过程的发展期和强盛期各站气压减小,高海拔站点气温升高、风速增大,焚风层以下低海拔区域气温降低、风速减小,说明焚风使得焚风层以下区域的大气更加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扩散。(4)总体上焚风致使水平扩散能力和垂直交换能力减弱,大气易凝结,结束后扩散条件重建。业务中可利用焚风发展趋势预判边界层扩散条件及地面气象要素的演变,为乌鲁木齐城市群空气污染预报和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焚风 边界层扩散条件 气象要素 乌鲁木齐
下载PDF
宜昌一次连续性严重污染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范元月 闵锦忠 罗剑琴 《暴雨灾害》 2016年第1期76-83,共8页
2015年1月15—16日,宜昌及周边地区经历了连续性严重污染天气过程。文中利用污染物浓度数据和严重污染时段内气象资料及后向轨迹模型,分别分析了严重污染天气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源地。分析表明,细颗粒物浓度(PM2.5,大气... 2015年1月15—16日,宜昌及周边地区经历了连续性严重污染天气过程。文中利用污染物浓度数据和严重污染时段内气象资料及后向轨迹模型,分别分析了严重污染天气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源地。分析表明,细颗粒物浓度(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峰值一般出现在午夜,次峰值出现在中午12时前后,两个谷值分别出现在日出前和下午16—17时。通过与历史气候数据比较发现,2015年1月14—15日污染物浓度快速上升的时段内,宜昌站的气象条件表现为明显的相对湿度正距平(10%)以及较大的最大风速负距平(-1m·s^(-1));宜昌城区位于地形辐合线影响区域,有利于细颗粒物的聚集。宜昌站的探空数据表明,在1月14—15日期间,垂直方向上,1 km以下的大气中存在明显的逆温层,并且相对湿度保持较高的值(80%~90%)。风廓线雷达监测结果表明,1月14—15日,边界层顶较低,边界层以内为小风或静风流场,且以下沉气流为主。以上气象条件有利于气溶胶的吸湿增长和浓度的聚集。对1月1—20日后向轨迹分析表明,在宜昌地区,与4—5日相比,在15—16日持续性严重污染过程中,偏南轨迹造成的污染物在本地滞留性、往返性运动更明显,而且在到达本地之前6 h,均从城区以东进入,配合向东开口的喇叭口地形,更易造成持续性严重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 严重污染 气象条件 边界层 后向轨迹
下载PDF
Long-term observation of air pollution-weather/climate interactions at the SORPES station: a review and outlook 被引量:8
16
作者 Aijun Ding Wei Nie +9 位作者 Xin Huang Xuguang Chi Jianning Sun Veli-Matti Kerminen Zheng Xu Weidong Guo Tuukka Petaja Xiuqun Yang Markku Kulmala Congbin Fu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9-23,共15页
This work presents an overall introduction to the Station for Observing Regional Processes of the EarthSystem - SORPES in Nanjing, East China, and gives an overview about main scientific findings instudies of air poll... This work presents an overall introduction to the Station for Observing Regional Processes of the EarthSystem - SORPES in Nanjing, East China, and gives an overview about main scientific findings instudies of air pollution-weather/climate interactions obtained since 2011. The main results summarizedin this paper includ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trace gases and aerosols, chemical transformationmechanisms for secondary pollutants like O3, HONO andsecondary ingrganic aerosols, and the airpollution- weather/climate interactions and feedbacks in mixed air pollution plumes from sources likefossil fuel combustion, biomass burning and dust storms. The future outlook of the development plan on instrumentation, networking and data-sharing for the SORPES station i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ary pollution Ground-based measurement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meteorology Earth system processes
原文传递
WRF模式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四川盆地夏季两次强降水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伙 肖天贵 李跃清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75-183,共9页
使用中尺度模式WRF3.6研究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四川盆地夏季强降水的影响。通过只改变边界层参数控制其他物理参数化方案不变的方法,模拟2次四川盆地强降水来试验不同边界层参数对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从降水... 使用中尺度模式WRF3.6研究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四川盆地夏季强降水的影响。通过只改变边界层参数控制其他物理参数化方案不变的方法,模拟2次四川盆地强降水来试验不同边界层参数对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从降水分布来看除边界层参数YSU表现的偏西之外,其他参数都能模拟主要的降水中心和大致的强降水范围,但是对于盆地南部宜宾周边地区的强降水两组模拟试验都未能预报出降水。模拟的垂直速度与降水中心的模拟较好地对应。从TS评分来看,小雨和大暴雨的评分是所有降水等级里面平均评分最高的,而各种边界层参数之间的TS评分差异明显,边界层参数化的选择对TS评分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WRF模式 四川盆地 强降水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TS评分
下载PDF
WARMS 2.0中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一次台风外围降水模拟预报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代昕鹭 陈葆德 +1 位作者 张旭 范广洲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513-523,共11页
为分析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下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降水过程的模拟结果及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中局地混合与非局地混合作用对模拟结果产生的不同影响,利用华东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WARMS 2.0,使用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一次台风外围... 为分析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下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降水过程的模拟结果及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中局地混合与非局地混合作用对模拟结果产生的不同影响,利用华东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WARMS 2.0,使用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一次台风外围强降水过程进行模拟,得出主要结论:非局地混合YSU方案对强降水中心位置的模拟能力最好,且对台风雨带结构的模拟更准确明显,但模拟降水的强度偏大;局地混合MYJ方案容易产生小量级虚假降水;未使用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时的模拟能力最弱,降水范围小、强度弱,与实况相比差异较大。在对强降水过程进行模拟时,非局地混合方案在垂直方向上的湍流作用更强,模拟的强降水范围和强度均大于局地混合方案。由降水检验来看,非局地混合YSU方案的预报技巧优于其他方案,易模拟出较大量级降水,而局地混合MYJ方案更容易预报出较小量级的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数值天气预报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局地混合 非局地混合 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 降水
下载PDF
2013年1月持续性霾天气中影响污染程度的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蓬勃 金琼 +2 位作者 陆晓波 李聪 姜玥宏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120,共9页
利用南京本站气象观测记录、环保局监测数据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13年1月持续性污染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并结合南京地区探空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以及激光雷达资料,分析这次持续性污染过程中空气质量属良好、轻度污染、... 利用南京本站气象观测记录、环保局监测数据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13年1月持续性污染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并结合南京地区探空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以及激光雷达资料,分析这次持续性污染过程中空气质量属良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典型个例的大气垂直特征和边界层内气象条件的差异。得到如下结论:2013年1月份北方冷空气活动较弱,南京地区大气层结稳定,近地层风速小,污染物气象扩散条件差。加之近地层以弱偏东风为主,水汽较多,有利于污染物颗粒直径增大。大气垂直结构以及边界层内水平风速均对大气污染程度起到一定影响。AQI与逆温层高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大气污染时,1 000 m以下出现逆温结构,且逆温层越低、越厚,污染程度越大;重度污染时,近地层出现贴地逆温层,厚度为700m左右。逆温层高度下降,PM_(10)颗粒物高浓度区高度也明显下降,近地层污染物浓度对垂直方向上污染物浓度正响应的高度降低。在空气质量良好时,150~1 500m存在风速大值区,且风无空,湍流作用明显,有利于污染物和周围的洁净空气相混合而得到稀释,加速污染物的垂直扩散进程。当中度污染日和典型重度污染日时,150~1 500 m之间并不存在大风速区。此外,PM_(10)的300μg·m^(-3)高浓度垂直高度延伸至300 m附近时,近地层PM_(2.5)明显上升至100μg·m^(-3)以上,高浓度区数值越大,近地层PM_(2.5)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指数 大气垂直结构 边界层气象条件
下载PDF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中局地与非局地混合在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中的作用和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代昕鹭 陈葆德 +1 位作者 张旭 范广洲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543-551,共9页
为研究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以及局地混合作用和非局地混合作用在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中的作用与影响,基于第二代华东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对两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中各边界层物理量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 为研究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以及局地混合作用和非局地混合作用在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中的作用与影响,基于第二代华东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对两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中各边界层物理量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参数化方案中非局地作用越强,模拟出的边界层垂直湍流混合作用越强,混合层深厚,其中动、热能和水汽的垂直输送也较强,位温垂直廓线在白天也更为稳定。(2)非局地混合作用在强降水过程中使湍流混合作用更强,可产生更多降水,其对大雨及以上量级的降水效率影响最大,局地混合作用对小量级的降水效率影响较大。(3)使用了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后近地层物理量的日变化较未使用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时更加明显;而海洋区域各方案均无明显日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数值天气预报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局地混合 非局地混合 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