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ablish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ethod for cell irradiation in 96-well and 6-well plates using a linear accelerator
1
作者 Xiao-Qing Dong Qing Lin +5 位作者 Jie Hu Liang Huang Kun Yue Lu Wang Jia-Fei Zhang Mei-Ling Lu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50-57,共8页
To establish and validate a method for cell irradiation in 96-well and 6-well plates using a linear accelerator, three irradiation methods(G0 B0 F40,G0 B1.5 F40, and G180 B1.5 F40) were designed to irradiate cell cult... To establish and validate a method for cell irradiation in 96-well and 6-well plates using a linear accelerator, three irradiation methods(G0 B0 F40,G0 B1.5 F40, and G180 B1.5 F40) were designed to irradiate cell culture plasticware simulated with RW3 slab phantom and polystyren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tual physical measured dose and the preset dose was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methods under the preparatory conditions of 2, 4, 6, 8, and 10 Gy. MDA-MB-231 cell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a cell proliferation assay and a clonogenic assay to verif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ree cell irradiation methods on cell radiosensitivity. For each preset dos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tual measured dose and the preset dose was the lowest for Method G0 B1.5 F40, the second lowest for Method G180 B1.5 F40, and the maximum for Method GOB0 F40. The ranges of the differences were-0.28 to 0.02%,-2.17 to-1.80%, and-4.92 to-4.55%, and 0.31 to-0.12%,-3.42 to-2.86%, and-7.31 to-6.92%,respectively, for 96-well and 6-well plates. The cell culture experiments proved that Method G0 B1.5 F40 was an accurate, effective, simple, and practical irradiation method. The most accurate and effective cell irradiation method should always be used, as it will reduce dose differences and instability factors and provide improved accuracy and comparability for laboratories researching cellular radiosensi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ear ACCELERATOR RADIOtheRAPY CELL IRRADIATION methods CELL culture plate DOSE
下载PDF
IN VIVO-I:VITRO TRANSFORMATION SYSTEM OF RAT TRACHEAL EPITHELIAL CELLS
2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1年第S1期18-18,共1页
An in vivo-in vitro transforma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in primary rat tracheal epithelial cells(RTE) whichwere cultured in serum-free F12 medium with the additionof growth factors.Carcinogens were given in vivo by... An in vivo-in vitro transforma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in primary rat tracheal epithelial cells(RTE) whichwere cultured in serum-free F12 medium with the additionof growth factors.Carcinogens were given in vivo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r intratracheal instillation.About 7days after carcinogen exposure,RTE cells were cultured inserum-free medium and then selected in serum-containingmedium.Transformed colonies were counted 5-6 weeks afterthe plating of RTE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HEAL exposure cultureD PLATING counted PYRENE estab PYRIDYL transformed
下载PDF
培养温度、时间对饲用凝结芽孢杆菌菌数的影响
3
作者 王雪艳 王乙茹 +4 位作者 黄遵锡 陈德近 何雪 安清聪 程志斌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32,共6页
研究采用平板计数法,评估了两个团体标准(T/YNBX 024—2021,简称“云南团标”;T/CSWSL 022—2020,简称“北京团标”)操作步骤中微生物的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对饲用凝结芽孢杆菌制剂的菌数检测结果的影响,旨在为确定饲用凝结芽孢杆菌制剂... 研究采用平板计数法,评估了两个团体标准(T/YNBX 024—2021,简称“云南团标”;T/CSWSL 022—2020,简称“北京团标”)操作步骤中微生物的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对饲用凝结芽孢杆菌制剂的菌数检测结果的影响,旨在为确定饲用凝结芽孢杆菌制剂菌数检测的培养温度和时间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无论采用云南团标、还是北京团标,在40℃/24 h“低温、短时”培养条件下,平板上无菌落生长,无菌数检出数据;50℃/24 h“高温、短时”培养的检出菌数显著高于40℃/48 h“低温、长时”(P<0.05),且50℃/24 h“高温、短时”与50℃/48 h“高温、长时”的检出菌数一致。本研究证明,平板计数法检测饲用凝结芽孢杆菌菌数受培养温度和时间影响,以培养温度为50℃、培养时间为24~48 h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凝结芽孢杆菌制剂 菌数检测 平板计数法 培养温度 培养时间
下载PDF
基于损伤等效的直立锁边屋面板动态抗风揭试验方法
4
作者 孙瑛 武涛 曹正罡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3,共8页
围护结构在台风等极端风下的抗风性能需要依靠动态试验测定,试验周期长导致成本高且模拟研究受限。基于直立锁边屋面板材料的损伤本构模型,通过疲劳分析研究荷载幅值对材料损伤影响,提出简化荷载序列组合。借助雨流计数法统计测点风压... 围护结构在台风等极端风下的抗风性能需要依靠动态试验测定,试验周期长导致成本高且模拟研究受限。基于直立锁边屋面板材料的损伤本构模型,通过疲劳分析研究荷载幅值对材料损伤影响,提出简化荷载序列组合。借助雨流计数法统计测点风压时程得到基于损伤等效的简化荷载循环,提出动态抗风揭试验方法。参照不同试验方法开展抗风揭试验,通过对比发现,试验方法对屋面板风揭破坏过程影响不明显。除永久塑性变形外,该文试验方法与现有试验方法下屋面板损坏现象基本一致,屋面板均为撕裂破坏。不同试验方法下屋面板承载力差异在10%~20%间。该文试验方法加载周期小于1h,现有试验方法加载周期则大于20h。在屋面板风揭破坏过程、承载力等抗风揭性能差异不大情况下,该文试验方法可大幅降低试验周期,为开展模拟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锁边屋面板 雨流计数法 损伤等效 简化荷载循环 动态试验方法
下载PDF
页岩气生产液细菌计数方法对比研究
5
作者 陈建强 薛松松 +2 位作者 欧天雄 徐波 邱海燕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28-32,共5页
针对部分油气田服务企业以平板计数法、ATP荧光快速检测法代替绝迹稀释法(MPN)进行页岩气生产液中细菌含量检测的现象,将这三种细菌计数方法对相同样品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平板计数法与ATP荧光法操作均比MPN法简便,但是对于页岩... 针对部分油气田服务企业以平板计数法、ATP荧光快速检测法代替绝迹稀释法(MPN)进行页岩气生产液中细菌含量检测的现象,将这三种细菌计数方法对相同样品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平板计数法与ATP荧光法操作均比MPN法简便,但是对于页岩气生产液,这两种方法均存在检测出的细菌类型不明确、计数结果不准确、线性关系差等缺点。平板计数法检测出的细菌主要为好氧或耐氧菌腐生菌,无法检测和鉴别与腐蚀密切相关的硫酸盐还原菌。ATP荧光法通过总菌的ATP含量换算得到细菌含量,该法目前更多用于医疗与食品行业的限制类细菌含量的快速检测,尚无明确标准可依,且无法区分菌体的死活。而MPN法可通过鉴别培养基将与腐蚀相关的硫酸盐还原菌(SRB)、铁细菌(IB)和腐生菌(TGB)分别培养后计数,且其检测限远低于另外两种方法,因此更适用于页岩气生产液中特定腐蚀菌种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计数 绝迹稀释法 平板计数 ATP荧光快速检测法 细菌含量
下载PDF
高寒地区菊芋青贮物料耐低温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6
作者 魏晓强 孙雪梅 +5 位作者 张海旺 王丽慧 杨世鹏 司诚 钟启文 芦光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0-490,共11页
为筛选可提升高寒地区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青贮发酵品质的耐低温乳酸菌,本研究以‘青芋2号’菊芋青贮物料为材料,利用平板培养法分离乳酸菌株,分析菌株生理生化特性,并通过16S rRNA测序进行菌株种属鉴定。结果表明,菊芋青贮物料... 为筛选可提升高寒地区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青贮发酵品质的耐低温乳酸菌,本研究以‘青芋2号’菊芋青贮物料为材料,利用平板培养法分离乳酸菌株,分析菌株生理生化特性,并通过16S rRNA测序进行菌株种属鉴定。结果表明,菊芋青贮物料中共分离得到34株乳酸菌株,经低温及生理生化筛选获得13株耐低温乳酸菌株,包括11株同型发酵乳酸菌和2株异型发酵乳酸菌,其耐酸性和耐盐性均较强;经产酸和生长能力对比,GN02菌株生长最快(OD=2.63),GN10菌株具有更强的产酸能力(pH=3.59),XN25菌株兼具较强的生长和产酸能力;16S rRNA测序鉴定出9株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1株戊糖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entosus)、1株棒状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coryniformis)、1株短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brevis)及1株无法鉴定。本研究筛选出适合高寒地区菊芋青贮发酵的耐低温植物乳杆菌、戊糖乳杆菌、短乳杆菌各1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菊芋 青贮 平板培养法 耐低温乳酸菌 16S rRNA测序 菌株鉴定
下载PDF
壳寡糖水溶液(优力克)的抗菌活性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李言 彭开松 +4 位作者 熊大华 胡绍愚 刘振红 高梦 羊志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819-825,共7页
为探究壳寡糖水溶液(商品名优力克)体外抗菌活性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标准微量肉汤稀释联合平板计数法(简称标测法)测定了优力克对4株渔源多重耐药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 为探究壳寡糖水溶液(商品名优力克)体外抗菌活性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标准微量肉汤稀释联合平板计数法(简称标测法)测定了优力克对4株渔源多重耐药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采用微孔板模拟全池泼洒(简称模测法)测定了优力克对MHA可培养水生细菌的MIC和MBC、并评价了标测法的孵育温度、起始细菌浓度、MH浓度、pH和货架期对优力克MIC和MBC的影响。结果显示,标测法下,优力克对大肠杆菌E105、维氏气单胞菌AV040、副炭疽芽孢杆菌BC006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14的MIC和MBC(32~64 g·m^(-3))是其临床推荐使用浓度(0.3~0.5 g·m^(-3))的数百倍;而模测法下,优力克对MHA可培养水生菌的MIC和MBC(4~8 g·m^(-3))是其临床推荐使用浓度的数十倍。标测法体系的温度(5~35℃)越高、细菌浓度(103~108 cfu·mL^(–1))越高、MH浓度(1/256~1×MH)越高、pH(5.5~9.5)越高,优力克对细菌的MIC和MBC越大(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8倍);上述参数范围内优力克对4种测试菌的MIC在16~128 g·m^(-3)之间。优力克货架保质期至少为24个月。本研究结果提示,壳寡糖水溶液(优力克)是非常有前景的渔业水环境细菌载量的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微量稀释联合平板计数法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下载PDF
微量稀释联合平板计数法评价聚维酮碘抗菌活性及其影响因素
8
作者 怀文辉 彭开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93-97,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评价聚维酮碘抗菌效果的科学方法,并研究影响其抗菌能力的因素,为聚维酮碘防控水产细菌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微量稀释联合平板计数法(包括标测法和模测法)测定了不同厂商和批次聚维酮碘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 [目的]建立一种评价聚维酮碘抗菌效果的科学方法,并研究影响其抗菌能力的因素,为聚维酮碘防控水产细菌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微量稀释联合平板计数法(包括标测法和模测法)测定了不同厂商和批次聚维酮碘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并评估了孵育温度、细菌浓度、培养基浓度、pH、货架期对聚维酮碘最小抑菌浓度的影响。[结果]标测法测得的聚维酮碘对4株渔源多重耐药菌的MIC(213~17g/m^(3))和MBC(216~19g/m^(3))是临床使用浓度的数万倍。模测法测得的聚维酮碘对MH可培养水生菌的MIC(27~11g/m^(3))和MBC(29~12g/m^(3))是临床使用浓度的数百到数千倍。试验体系的温度(5℃到35℃)越高、细菌浓度(103到108cfu/mL)越大、培养基浓度(0.082~21 g/L,MH)越大、pH(5.5到9.5)越高,聚维酮碘对细菌的MIC越大。聚维酮碘固态原粉货架期为18个月,而聚维酮碘溶液货架期约3个月。[结论]聚维酮碘对渔源致病菌和水生MH可培养菌的MIC远远高于临床使用浓度;水温、pH、培养基浓度、细菌浓度都影响抗菌活性;聚维酮碘固体稳定性远高于其水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维酮碘 微量稀释联合平板计数法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下载PDF
测试片法检测食品中大肠菌群的验证评价
9
作者 陶文靖 董彬 +3 位作者 焦凤莲 周琦 曲连海 王琦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0期96-101,共6页
为探究大肠菌群测试片法在食品检测中的可行性,依据国际标准ISO 16140-2:2016中的性能指标验证要求,对MicroFast^(®)大肠菌群测试片法进行包容性、排他性,以及与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 为探究大肠菌群测试片法在食品检测中的可行性,依据国际标准ISO 16140-2:2016中的性能指标验证要求,对MicroFast^(®)大肠菌群测试片法进行包容性、排他性,以及与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3—2016)中方法的一致性验证,采用t-检验和Bland-Altman分析方法进行一致性分析评价。16株目标菌在测试片上形成典型菌落,24株非目标菌中的23株均未在测试片上形成菌落,阿巴特图巴沙门氏菌ATCC 35640在测试片上形成非典型菌落。测试片法和GB 4789.3—2016中方法的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2)>0.976);95%置信区间的样品比例为1∶25,满足不得高于1∶20的要求;所有食品类型的β-期望容忍区间(β-ETI)均在±0.5对数单位范围内,测试片法和GB 4789.3—2016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MicroFast^(®)大肠菌群测试片法对纯菌株的包容性和排他性良好,在一致性方面符合ISO 16140-2:2016对方法等效性的要求,可作为替代方法,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大肠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片法 大肠菌群 平板计数法
下载PDF
测试片法在食品菌落总数检测中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10
作者 杨静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5期105-107,共3页
为评估测试片法在食品菌落总数检测中的应用可行性及与传统的平板计数法的一致性,选取大肠埃希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作为标准菌株,同时采集生肉、水产品、乳制品、面食和果蔬等自然污染样品,分别采用测试片法和平板计数法... 为评估测试片法在食品菌落总数检测中的应用可行性及与传统的平板计数法的一致性,选取大肠埃希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作为标准菌株,同时采集生肉、水产品、乳制品、面食和果蔬等自然污染样品,分别采用测试片法和平板计数法对上述样品进行菌落总数检测,并采用t检验分析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标准菌株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对自然污染样品的检测也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现制面条菌落总数最多,牛肉菌落总数最少。这表明测试片法与平板计数法的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测试片法操作简便,为食品菌落总数快速检测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片法 平板计数法 食品 菌落总数
下载PDF
平板计数法检测化妆品中需氧细菌总数的不确定度评估
11
作者 张超锋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3期126-130,共5页
文章将不确定度原理引入平板计数中,以测量需氧细菌总数检测过程中平皿计数法的检测误差。检测方法参照USP 2023<61>中的“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采用微生物计数法定量检测化妆品中的需氧细菌总数,并参照JJF1059.1-2012《... 文章将不确定度原理引入平板计数中,以测量需氧细菌总数检测过程中平皿计数法的检测误差。检测方法参照USP 2023<61>中的“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采用微生物计数法定量检测化妆品中的需氧细菌总数,并参照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的要求,用需氧细菌总数对数值表示,通过评定需氧细菌总数检测中平皿计数法测量的不确定度,探讨平皿计数的检测误差[1]。结果表明,平皿法检测需氧菌总数的测量误差主要由A类评定的不确定度所致,而B类评定不确定度造成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因而据此得出可以扩展不确定度。研究所得的通过对需氧细菌总数检测中平皿计数结果的测量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可用于评估平皿计数法的检测误差[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平板计数法 需氧细菌总数 不确定度 标准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
下载PDF
食品安全检验中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运用
12
作者 刘素玉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1期174-176,共3页
食品安全检测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其主要内容是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来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饮食方式、饮食习惯发生改变,对食品安全检验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不... 食品安全检测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其主要内容是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来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饮食方式、饮食习惯发生改变,对食品安全检验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不断创新,多种新型微生物检测技术逐渐被应用在食品安全检验领域中,显著提高了检测效率和质量。本文概述了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验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检验 平板菌落计数法 快速测试片法
下载PDF
水中菌落总数测定方法的比较
13
作者 陈猛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6期179-182,共4页
本研究采用平皿计数法、酶底物法和Easy Disc法3种不同的菌落总数测定方法对有证质控样品、阴性样品及不同细菌浓度的实际样品进行检测。对比结果表明,3种检测方法均能准确检测有证质控样品。通过对比实际样品及阴性样品的检测结果发现... 本研究采用平皿计数法、酶底物法和Easy Disc法3种不同的菌落总数测定方法对有证质控样品、阴性样品及不同细菌浓度的实际样品进行检测。对比结果表明,3种检测方法均能准确检测有证质控样品。通过对比实际样品及阴性样品的检测结果发现,酶底物法和Easy Disc法相较于传统的平皿计数法,在检测菌落总数时具有准确度更高、操作更简便、稳定性好等优势,抗环境因素干扰更强,检测适用性更广,更适合多数条件受限的实验室进行菌落总数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落总数 平皿计数法 酶底物法 EasyDisc法
下载PDF
大肠埃希氏菌平板计数法存在的技术性问题探讨
14
作者 丁秀琼 孙良娟 +1 位作者 庄秋明 陈国栋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1期101-105,共5页
本文综述了大肠埃希氏菌结晶紫中性红胆盐-4-甲基伞形酮葡萄糖醛酸苷琼脂平板计数法的建立背景、原理、优缺点,以期对该方法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该方法存在的技术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策略,以期为方法修订提供参考... 本文综述了大肠埃希氏菌结晶紫中性红胆盐-4-甲基伞形酮葡萄糖醛酸苷琼脂平板计数法的建立背景、原理、优缺点,以期对该方法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该方法存在的技术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策略,以期为方法修订提供参考,从而更准确地进行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的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 结晶紫中性红胆盐-4-甲基伞形酮葡萄糖醛酸苷琼脂 平板计数法 技术性问题
下载PDF
Antibiotic Effect on Planktonic and Biofilm-Producing Staphylococci
15
作者 Hassan A. M. Samaha Mohamed H. Al-Agamy Wafaa E. Soliman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17年第6期498-512,共15页
The pathogenic effect of Staphylococci is due to extra-cellular factors and properties such as adherence and biofilm production. The nature of the biofilm and the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of biofilm-producing bacteria... The pathogenic effect of Staphylococci is due to extra-cellular factors and properties such as adherence and biofilm production. The nature of the biofilm and the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of biofilm-producing bacteria result in an inherent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require further investigation. Two hundred and sixty Staphylococcal strains were cultured from 600 clinical specimens obtained from hospitalized patients. Among these, 155 were identified as coagulase-positive (CPS) and 105 as coagulase-negative (CNS) staphylococci. Staphylococcal strains were tested for biofilm production using the tissue culture plate (TCP) method. TCP detection showed that of the 155 CPS, 124 (80%) were biofilm producers, while 63 (60%) of the 105 CNS were biofilm producers. Biofilm-producing strains were scan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o confirm biofilm formation, study biofilm production, and examine antibiotic effects on biofilm formation. Disc diffusion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resistance of planktonic and biofilm-forming cells to antibiotics. Planktonic cells were less resistant to antibiotics than biofilm-forming cells. Microbroth dilution method and a new BioTimer assay were used to determine antibiotic MICs affecting planktonic and biofilm cells. Both methods showed that the MICs for planktonic cells were less than that for biofilm cells. The BioTimer assay was therefore found to be sensitive, accurate, and reliable, with results in agreement with those from the broth dilution method and S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PHYLOCOCCI ADHERENCE BIofILM TISSUE culture plate BioTimer ASSAY method
下载PDF
接种数量对细胞生长和药物作用的影响及细胞计数方法对比 被引量:3
16
作者 薛志超 曾嘉明 +4 位作者 李永淑 赵佳威 赵洋 戴新华 龚晓云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1-349,共9页
以海拉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对细胞数量差异引起的细胞生长速率变化以及对药物效果的影响展开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起始数量越多,贴壁后密度越大,生长速率越快,并且药物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越低。因此,准确地细胞计数是生物学实验的关键... 以海拉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对细胞数量差异引起的细胞生长速率变化以及对药物效果的影响展开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起始数量越多,贴壁后密度越大,生长速率越快,并且药物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越低。因此,准确地细胞计数是生物学实验的关键。比较了3种常用细胞计数方法:细胞计数板法、细胞计数仪法、流式细胞仪法,结果显示其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3 5,0.999 7和0.996 0,同等条件下,细胞计数仪具有最高的准确性。同时也对结晶紫染色、底面积拍照、蛋白质含量估算和蛋白质内参GAPDH测量等间接方法进行评估,为生物学实验过程中的细胞数量测算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细胞计量 细胞数量 生长速率 细胞计数板法 细胞计数仪法 流式细胞仪法
下载PDF
饲用凝结芽孢杆菌的菌数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遵锡 王雪艳 程志斌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共6页
文章综述与分析了现有标准中饲用凝结芽孢杆菌产品的菌数检测法差异。基于实际生产与应用中单一及复合饲用凝结芽孢杆菌产品的两种类型,文章描述了现有两个团体标准T/YNBX024—2021(简称“云南团体标准”)和T/CSWSL 022—2020(简称“北... 文章综述与分析了现有标准中饲用凝结芽孢杆菌产品的菌数检测法差异。基于实际生产与应用中单一及复合饲用凝结芽孢杆菌产品的两种类型,文章描述了现有两个团体标准T/YNBX024—2021(简称“云南团体标准”)和T/CSWSL 022—2020(简称“北京团体标准”)检测饲用凝结芽孢杆菌菌数的平板计数法检测程序,明确了饲用凝结芽孢杆菌产品菌数的检测结果应包括总菌数、芽孢数及杂菌数3个指标,重点比较了两个团体标准平板计数法的操作差异及其对产品菌数检测结果的影响,为现有饲用凝结芽孢杆菌菌数检测标准的更新及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添加剂 饲用凝结芽孢杆菌 菌数检测 平板计数法 团体标准
下载PDF
基于平板计数的类球红细菌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龙泉 王梓权 +6 位作者 刘思渊 周帼萍 隋志伟 张玲 甄啸啸 黄文峰 徐倩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0-355,共6页
类球红细菌是产辅酶Q10的主要微生物之一,定量检测类球红细菌活菌数对优化类球红细菌的发酵条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接种方式、接种量、培养基种类以及培养温度进行比较研究,对类球红细菌的平板计数法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平板计数法... 类球红细菌是产辅酶Q10的主要微生物之一,定量检测类球红细菌活菌数对优化类球红细菌的发酵条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接种方式、接种量、培养基种类以及培养温度进行比较研究,对类球红细菌的平板计数法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平板计数法进行协同实验验证和不确定度分析。平板计数法最终优化结果为:接种方式为涂布法,接种量为50μL,培养基为营养琼脂,培养温度为32℃;该方法重复性和再现性均较好,室内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为6.0%,室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6.4%。所优化方法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9.2%(k=2),适用于类球红细菌定量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类球红细菌 平板计数法 协同实验验证 不确定度
下载PDF
基于ATP生物发光法的文物霉变检测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覃丹 马征 +4 位作者 谭博文 陈美均 刘家路 刘华成 唐欢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共12页
为研究判定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三磷酸腺苷)生物发光法在文物表面霉菌污染检测中应用可行性、科学性及适用性,利用ATP生物发光法对文物表面50种霉菌的生物发光值进行检测;构建了7种常见霉菌及其混合菌的菌落总数值与ATP生物发... 为研究判定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三磷酸腺苷)生物发光法在文物表面霉菌污染检测中应用可行性、科学性及适用性,利用ATP生物发光法对文物表面50种霉菌的生物发光值进行检测;构建了7种常见霉菌及其混合菌的菌落总数值与ATP生物发光值的线性关系函数,并在对应线性关系下分析了预测菌落总数值与实际值的差异;进一步利用ATP生物发光法评价模拟染霉试样在香茅醛熏蒸处理前后的霉菌数量变化。结果显示:50株待测霉菌中90%霉菌均检出了生物发光值(RLU)。在不同培养条件下,青霉、曲霉、木霉、毛壳菌、枝孢菌以及其混合菌的菌落总数对数值(lg^(CFU/mL))与生物发光对数值(lg^(RLU))之间均呈现了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817;在相应的线性关系下,预测的菌落总数值与实际平板计数的菌落总数值具有一致性(P<0.05),说明ATP生物发光法可以对文物表面霉菌进行准确相对定量。此外,香茅醛熏蒸处理组和对照组文物表面霉菌的生物发光值和菌落总数呈现了相同的差异变化趋势,说明ATP生物发光法可以直接用于熏蒸剂抑菌效力的评价。因此,ATP生物发光法在文物霉变检测中具有很高的适用性,同时在文物霉变程度分析及霉变文物消杀处理的效果评价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为文物微生物病害的防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 菌落总数 ATP生物发光法 线性关系
下载PDF
平板计数法与纸片法检测食品微生物菌落总数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珂 余希 《现代食品》 2023年第2期191-193,共3页
做好食品安全检测对提高市场流通食品的安全性有着积极意义。在食品微生物菌落总数检测中,平板计数法与纸片法属于常用的分析方法。本文针对这2种方法的基础内容展开分析,利用相关的实验比较2种方法的优缺点,从而为食品检测体系的优化... 做好食品安全检测对提高市场流通食品的安全性有着积极意义。在食品微生物菌落总数检测中,平板计数法与纸片法属于常用的分析方法。本文针对这2种方法的基础内容展开分析,利用相关的实验比较2种方法的优缺点,从而为食品检测体系的优化积累有效价值数据,加快完善检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计数法 食品微生物菌落总数 纸片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