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lementation of a particle-in-cell method for the energy solver in 3D spherical geodynamic modeling
1
作者 Hao Dong ZeBin Cao +4 位作者 LiJun Liu YanChong Li SanZhong Li LiMing Dai XinYu Li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49-563,共15页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Earth’s interior and its dynamic effects are the focus of Earth sciences.However,the commonly adopted grid-based temperature solver is usually prone to numerical oscillations,especially i...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Earth’s interior and its dynamic effects are the focus of Earth sciences.However,the commonly adopted grid-based temperature solver is usually prone to numerical oscillations,especially in the presence of sharp thermal gradients,such as when modeling subducting slabs and rising plumes.This phenomenon prohibits the correct representation of thermal evolution and may cause incorrect implications of geodynamic processes.After examining several approaches for removing these numerical oscillations,we show that the Lagrangian method provides an ideal way to solve this problem.In this study,we propose a particle-in-cell method as a strategy for improving the solution to the energy equation and demonstrate its effectiveness in both one-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thermal problems,as well as in a global spherical simulation with data assimilation.We have implemented this method in the open-source finite-element code CitcomS,which features a spherical coordinate system,distributed memory parallel computing,and data assimilation algorith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oscillation overshooting and undershooting particle-in-cell method three-dimensional spherical geodynamic modeling energy solver finite element method
下载PDF
Fully Completed Spherical Fuzzy Approach-Based Z Numbers(PHIModel)for Enhanced Group Expert Consensus
2
作者 Phi-Hung Nguyen 《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 SCIE EI 2024年第7期1655-1675,共21页
This study aims to establish an expert consensus and enhance the efficacy of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by integrating Spherical Fuzzy Sets(SFSs)and Z-Numbers(SFZs).A novel group expert consensus technique,the PHImodel... This study aims to establish an expert consensus and enhance the efficacy of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by integrating Spherical Fuzzy Sets(SFSs)and Z-Numbers(SFZs).A novel group expert consensus technique,the PHImodel,is developed to address the inherent limitations of both SFSs and the traditional Delphi technique,particularly in uncertain,complex scenarios.In such contexts,the accuracy of expert knowledge and the confidence in their judgments are pivotal considerations.This study provides the fundamental operational principles and aggregation operators associated with SFSs and Z-numbers,encompassing weighted geometric and arithmetic operators alongside fully developed operators tailored for SFZs numbers.Subsequently,a case study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are conducted to illustrate the practic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operators and methodologies.Integrating the PHI model with SFZs numbers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advancement in decision-making frameworks reliant on expert input.Further,this combination serves as a comprehensive tool for decision-makers,enabling them to achieve heightened levels of consensus while concurrently assessing the reliability of expert contributions.The case study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HI model’s utility in resolving complex decision-making scenarios,showcasing its ability to improve consensus-building processes and enhance decision outcomes.Additionally,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highlights the superiority of the integrated approach over traditional methodologies,underscoring its potential to revolutionize decision-making practices in uncertain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erical fuzzy sets Delphi method Z-numbers expert consensus PHI model uncertainty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liquid sloshing in a spherical tank by MPS method
3
作者 Cong-yi Huang Ji-fei Wang +1 位作者 Wei-wen Zhao De-cheng Wan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24年第2期232-240,共9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loshing phenomena in a spherical liquid tank using the moving particle semi-implicit(MPS)method,a crucial study in fluid dynamics.Distinct from previous research focused on rectangular or ...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loshing phenomena in a spherical liquid tank using the moving particle semi-implicit(MPS)method,a crucial study in fluid dynamics.Distinct from previous research focused on rectangular or LNG tanks,this work explores the unique motion patterns inherent to spherical geometries.The accuracy of our in-house MPS solver MLParticle-SJTU is validated against experimental data and finite volume method(FVM).And the MPS method reveals a closer alignment with experimental outcomes,which suggests that MPS method is particularly effective for modeling complex,non-linear fluid behaviors.Then the fluid’s response to excitation at its natural frequency is simulated,showcasing vigorous sloshing and rotational motion.Detailed analyses of the fluid motion are conducted by drawing streamline diagrams,velocity vector diagrams,and vorticity maps.The fluid’s motion response is explored using both time-domain and frequency-domain curves of the fluid centroid,as well as the sloshing fo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ving particle semi-implicit(MPS)method spherical tank liquid sloshing model experiment
原文传递
缔合Legendre函数的快速插值计算及其在六边形网格模型重力异常计算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新星 范昊鹏 +2 位作者 万宏发 范雕 冯进凯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37-1747,共11页
鉴于局部区域非等纬度分布点的超高阶次球谐综合计算效率较低,本文深入研究了缔合Legendre函数的插值算法,结合模型重力异常求解的展开式,提出了超高阶模型空间重力异常插值快速计算方法,为了验证本文方法在东西狭长分布的点集更具有应... 鉴于局部区域非等纬度分布点的超高阶次球谐综合计算效率较低,本文深入研究了缔合Legendre函数的插值算法,结合模型重力异常求解的展开式,提出了超高阶模型空间重力异常插值快速计算方法,为了验证本文方法在东西狭长分布的点集更具有应用优势,采用球谐旋转变换技术进一步提升了计算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利用2160阶次EGM2008模型计算日本地区同一高度的30303个非等纬度分布的六边形网格点处模型重力异常,插值快速计算方法相比逐点计算,在误差不超±0.005 mGal水平下,计算耗时从3669.41 s缩减到98.05 s,同时经过球谐旋转变换,将南北狭长的日本区域点集旋转为东西狭长分布,使得上述相应计算内容的耗时进一步由98.05 s缩减到19.06 s,计算效率相比最初方法提速比达到近200倍,有效解决了非等纬度分布点的超高阶模型重力异常快速解算的效率难题,且验证了该方法在东西狭长分布的情况下具有更高的提速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重力场模型 球谐综合 勒让德函数 六边形网格 球谐旋转变换 插值方法
下载PDF
采用虚功法的磁阻型球形电机转矩建模
5
作者 章涛 李国丽 +1 位作者 周睿 王磊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1,共8页
针对有限元法计算磁阻型球形电机转矩耗费大量计算时间的问题,本文采用虚功法建立了磁阻型球形电机的转矩模型。首先利用电磁分析软件仿真出单个定子线圈的电感变化规律,并通过双线性插值获得电感模型。将得到的电感分别沿经纬度方向进... 针对有限元法计算磁阻型球形电机转矩耗费大量计算时间的问题,本文采用虚功法建立了磁阻型球形电机的转矩模型。首先利用电磁分析软件仿真出单个定子线圈的电感变化规律,并通过双线性插值获得电感模型。将得到的电感分别沿经纬度方向进行微分处理,得到二维转矩数值。再通过坐标变换,将二自由度转矩转换为三自由度转矩。最后搭建基于动态转矩传感器的转矩测量平台,测出实验转矩并将其与解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转矩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阻型球形电机 转矩模型 虚功法 电感模型
下载PDF
中国及邻区高分辨率三维岩石圈磁场修正球冠谐模型(CUG_CLMFM3Dv1)
6
作者 张攀 杜劲松 李厚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66-1880,共15页
日益完善的大区域地面航磁调查与卫星磁测给建立高精度与高分辨率的地磁场模型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对地磁场建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修正球冠谐分析方法,利用全球岩石圈磁力异常汇编网格WDMAMv2中提取的近地表总磁场强度异... 日益完善的大区域地面航磁调查与卫星磁测给建立高精度与高分辨率的地磁场模型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对地磁场建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修正球冠谐分析方法,利用全球岩石圈磁力异常汇编网格WDMAMv2中提取的近地表总磁场强度异常数据与CHAMP卫星近十年的矢量测量数据,联合构建了中国及邻区高分辨率三维岩石圈磁场的修正球冠谐模型.该区域岩石圈磁场模型的分辨率可达球谐3500阶/次,进而基于该模型正演计算了研究区域不同高度的矢量数据.将区域模型与高分辨率的球谐模型分别在空间域与频率域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区域模型中的高频成份更加丰富,所描绘出的磁异常的形态和幅值更加接近原始建模数据,且在由低分辨率球谐模型补空的区域更加平滑.该应用案例证明,联合可靠的近地面标量与卫星矢量磁测数据,基于修正球冠谐分析方法,有能力构建出高精度与高分辨率的区域三维岩石圈磁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球冠谐分析 岩石圈磁场 高分辨率 三维模型 中国及邻区
下载PDF
片岩隧道围岩稳定性与断面轮廓分形维数关系
7
作者 马统洲 孙纬宇 +3 位作者 严松宏 佟浩 汪精河 朱沛林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79-86,共8页
在薄层状片岩隧道中,隧道超欠挖对于围岩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通过Python编程,采用盒维数法计算断面轮廓分形维数的方法,对某隧道10个超欠挖断面进行分形维数的计算。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薄层状片岩隧道在超欠挖状态下拱顶的应... 在薄层状片岩隧道中,隧道超欠挖对于围岩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通过Python编程,采用盒维数法计算断面轮廓分形维数的方法,对某隧道10个超欠挖断面进行分形维数的计算。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薄层状片岩隧道在超欠挖状态下拱顶的应力集中系数和最大位移影响系数,作为评价围岩稳定性的指标。结合分形理论建立的断面轮廓分形维数与薄层状片岩隧道围岩稳定性关联模型,发现分形维数和围岩稳定性的最佳函数关系为线性关系,回归系数为0.87;而超欠挖百分比与二者并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研究此种围岩条件下隧道超欠挖与围岩受力状况之间的规律关系,对指导薄层状片岩中隧道的开挖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盒维数法 数值模拟 围岩稳定性 关联模型
下载PDF
基于多维联系云的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价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政 朱彬 康虔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67,共12页
为提高地下金属矿山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估的准确性,根据工程实际,选取5个典型影响因素,构建了围岩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区间层次分析法(Improv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AHP)和改进CRITIC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 为提高地下金属矿山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估的准确性,根据工程实际,选取5个典型影响因素,构建了围岩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区间层次分析法(Improv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AHP)和改进CRITIC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 CRITIC)分别计算指标主、客观权重,基于博弈论思想,确定指标最优综合权重,结合多维联系云模型理论,建立了地下金属矿山巷道围岩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以国内14条巷道工程为样本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并与模糊综合、物元可拓判别结果及实际情况进行对比。最后,将模型应用到某金矿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估中。结果表明,基于博弈论-多维联系云的地下金属矿山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估结果与现场调查结论完全一致,验证了本模型在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价方面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以为地下金属矿山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估提供一种准确的、可量化分析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联系云模型 围岩稳定性 区间层次分析法 博弈论 改进CRITIC法
下载PDF
球模型包裹法设计透水混凝土配合比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彦坤 胡晓波 +2 位作者 陈清己 胡祥 瞿铭辉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9-32,共4页
提出一种新的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以球作为粗骨料颗粒的计算模型,测算单位体积粗骨料总表面积,再与裹浆厚度、水灰比和粗骨料堆积密度四个参数确定配合比。试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骨料粒径越大,水泥浆包裹越薄,透水混凝土的透水... 提出一种新的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以球作为粗骨料颗粒的计算模型,测算单位体积粗骨料总表面积,再与裹浆厚度、水灰比和粗骨料堆积密度四个参数确定配合比。试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骨料粒径越大,水泥浆包裹越薄,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系数越大,强度越小,耐酸性能越差。通过材料的内部孔隙结构分析其性能变化规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球模型包裹法 配合比设计 透水系数 强度 耐酸性
下载PDF
球坐标系下MASNUM海浪数值模式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51
10
作者 杨永增 乔方利 +2 位作者 赵伟 滕涌 袁业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共7页
为开展海浪对海洋上混合层的搅拌混合作用及其对海气界面通量的影响等研究,在LAGFD WAM区域海浪数值模式基础上建立了球坐标系下的全球海浪数值模式.重点导出了球坐标系下的海浪能量谱平衡方程及其复杂特征线方程,该组方程包含了背景流... 为开展海浪对海洋上混合层的搅拌混合作用及其对海气界面通量的影响等研究,在LAGFD WAM区域海浪数值模式基础上建立了球坐标系下的全球海浪数值模式.重点导出了球坐标系下的海浪能量谱平衡方程及其复杂特征线方程,该组方程包含了背景流场对波动传播的调整、波动沿大圆传播的折射等.数值积分则采用复杂特征线嵌入计算格式.初步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海浪全球数值模式能够较为精确地刻画海浪的动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浪数值模式 球坐标 特征线计算格式
下载PDF
球面波叠前地震记录的合成方法 被引量:13
11
作者 印兴耀 赵剑 +2 位作者 张繁昌 孙成禹 罗焕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32,37,共8页
叠前地震数据的反演需要以某种正演算法为基础。采用反射率法计算层状介质的球面波叠前地震记录,在平面纵波入射和全固态介质假设条件下,推导了水平层状介质中的频率慢度域纵横波反射、透射系数公式,给出了τ-p域的平面波合成记录的实... 叠前地震数据的反演需要以某种正演算法为基础。采用反射率法计算层状介质的球面波叠前地震记录,在平面纵波入射和全固态介质假设条件下,推导了水平层状介质中的频率慢度域纵横波反射、透射系数公式,给出了τ-p域的平面波合成记录的实现方法,并利用广义Filon积分方法对频率慢度域的反射率函数进行了积分变换,同时还对全反射现象和截断效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利用反射率法可以得到地震波场的完全解,包括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形成的一次波、多次波和转换波信息。模型试算和实际应用均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计算速度和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波 叠前地震合成记录 反射率法 正演模拟
下载PDF
不连续散粒体的离散单元法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李伟 朱德懋 +1 位作者 胡选利 黄协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5-91,共7页
建立了球体元三维离散单元法的单元接触模型。该模型把两个球体空间接触时的相互作用简化为四个弹簧阻尼器和三个滑动摩擦器。根据赫兹接触理论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理论,合理地确定了各接触参数。文中详细讨论了接触球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分... 建立了球体元三维离散单元法的单元接触模型。该模型把两个球体空间接触时的相互作用简化为四个弹簧阻尼器和三个滑动摩擦器。根据赫兹接触理论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理论,合理地确定了各接触参数。文中详细讨论了接触球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分析计算方法和球体间产生接触的判断及检索方法,给出了球体元三维离散单元法的原理、算法和数据结构,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利用该程序对球体自重下落和颗粒阻尼减振器分别进行了仿真计算,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本文方法和程序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化 离散单元法 球体元 散粒体 DEM
下载PDF
颗粒尺寸对螺旋加料机定量加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1
13
作者 张西良 马奎 +2 位作者 王辉 崔守娟 石云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27,共9页
为提高螺旋加料机定量加料性能,开展颗粒尺寸对加料量稳定性和准确性的影响研究。以粒径3~5 mm的球形谷物颗粒单圈加料约40 g螺旋加料机为研究对象,基于软球模型,通过对螺旋加料过程颗粒物料力链及颗粒群运动分析,建立具有分料装... 为提高螺旋加料机定量加料性能,开展颗粒尺寸对加料量稳定性和准确性的影响研究。以粒径3~5 mm的球形谷物颗粒单圈加料约40 g螺旋加料机为研究对象,基于软球模型,通过对螺旋加料过程颗粒物料力链及颗粒群运动分析,建立具有分料装置的螺旋加料机离散元仿真模型;应用 PFC3D(particle flow code in 3 dimensions)软件对粒径3、4及5 mm颗粒物料进行螺旋加料过程仿真分析,并以粒径3、4及5mm的球形散珠为试验对象,进行颗粒运动和定量加料试验。综合分析得到:随着球形颗粒粒径的逐步减小,最大接触力逐渐减小,力链分布愈均匀浓密,颗粒间运动的一致性得到提高,物料混合运动趋势逐步减弱,定量加料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粒径3 mm球形散珠螺旋加料转动60&#176;,平均加料量为6.477 g,加料量标准差为0.537,加料量最大相对误差为&#177;0.1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尺寸 模型 农业机械 螺旋加料机 球形颗粒 离散元法 定量加料
下载PDF
拱盖法隧道围岩稳定性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杨忠年 纪召启 刘泉维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91,共7页
文章利用大尺寸模型试验,研究了拱盖法隧道开挖过程中地表的发展模式和围岩受力情况。结果表明:隧道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先后经历了缓慢沉降、快速沉降和缓慢沉降三个阶段,其中中导洞开挖、竖向支撑拆除是沉降快速发展的阶段,拱部二次衬... 文章利用大尺寸模型试验,研究了拱盖法隧道开挖过程中地表的发展模式和围岩受力情况。结果表明:隧道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先后经历了缓慢沉降、快速沉降和缓慢沉降三个阶段,其中中导洞开挖、竖向支撑拆除是沉降快速发展的阶段,拱部二次衬砌完成后开挖下部围岩对地表变形贡献不大;在掌子面推进过程中,监测断面各部位围岩荷载的释放过程具有较大差异性,拱部围岩荷载相比于拱脚和边墙释放更快,且幅度更大;拱部围岩中导洞开挖和临时支撑拆除会导致已稳定的围岩压力二次释放;由于支护的及时跟进,围岩自承能力得以发挥,围岩径向收敛变形得到较好的控制;拱部围岩中导洞开挖和临时支撑拆除会导致已稳定的围岩压力二次释放,建议工程中应将拱顶沉降作为拱盖法围岩稳定判别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盖法 围岩稳定性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和可拓学理论的隧道围岩质量评价 被引量:19
15
作者 黄仁东 赵志飞 +1 位作者 李盼 张小军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9-143,共5页
引入可拓学理论,建立隧道围岩质量评价物元模型,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选取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围岩质量指标RQD值、结构面摩擦系数Jf、节理间距Jd、地下水状态W、完整性系数Kv为评价指标,对坪子头隧道左线围岩质量等级进行评价... 引入可拓学理论,建立隧道围岩质量评价物元模型,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选取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围岩质量指标RQD值、结构面摩擦系数Jf、节理间距Jd、地下水状态W、完整性系数Kv为评价指标,对坪子头隧道左线围岩质量等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基于熵权法的围岩质量可拓评价不仅取得了与工程地质报告相一致的评价结果,而且能客观反映待评围岩与相邻围岩等级之间的距离,从而提供更为准确的围岩级别,为隧道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质量评价 可拓学 物元模型 熵权法 BQ法
下载PDF
回转球面精密磨削系统及其误差模型 被引量:7
16
作者 魏臣隽 胡德金 +1 位作者 杨学华 李荣洲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5-108,共4页
耐高温、耐高压、耐磨损的大型球阀是煤液化、核电等重大工程的关键部件,其阀芯回转球面的形状精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在研究回转球面精密磨削原理和机床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通过球体形状误差的测量来估计系统调整误差的方法,并建立了... 耐高温、耐高压、耐磨损的大型球阀是煤液化、核电等重大工程的关键部件,其阀芯回转球面的形状精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在研究回转球面精密磨削原理和机床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通过球体形状误差的测量来估计系统调整误差的方法,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证明,基于本模型精密调整机床后能显著提高工件的形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磨削 误差模型 调整误差 展成法
下载PDF
基于等温吸附实验的页岩吸附气含量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7
17
作者 邢翔 胡望水 +2 位作者 吉林 李涛 张晨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4659-4662,共4页
为了能更准确地表征页岩等温吸附曲线,研究压力对吸附量的变化范围。通过等温吸附模拟实验,获得页岩等温吸附特征曲线、兰氏体积和兰氏压力,利用兰氏模型计算任意压力下的吸附量。并结合球状模型,拟合压力和吸附量的计算表达式,建立计... 为了能更准确地表征页岩等温吸附曲线,研究压力对吸附量的变化范围。通过等温吸附模拟实验,获得页岩等温吸附特征曲线、兰氏体积和兰氏压力,利用兰氏模型计算任意压力下的吸附量。并结合球状模型,拟合压力和吸附量的计算表达式,建立计算吸附量的新方法。用新方法计算结果可知,在不考虑温度的影响下,页岩吸附气体达到饱和时的最大吸附气量要比等温吸附实验条件下页岩饱和吸附量(兰氏体积)大。压力存在一定的变程,不同的压力范围,页岩吸附气量的增加速率不同,随着压力的增大,页岩吸附气量的增加速率由大变小,直至减小为零,吸附气量不再变化。此方法能准确地给出吸附量与压力的变化范围,能给定压力和吸附量的界限值,可评价页岩吸附量饱和值。此研究是一种评价等温条件下页岩吸附量的好方法,对页岩吸附气含量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吸附气含量 实验 球状模型 新方法
下载PDF
强风化花岗岩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Ⅱ):工程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卫忠 曹俊杰 +2 位作者 于洪丹 贾善坡 陈培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541-3547,共7页
根据文献[1]优化反演得到隧址处强风化围岩应变硬化弹塑性本构模型的计算参数,通过数值仿真研究CRD法、双侧壁法和台阶法3种工法时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情况,结果表明,CRD法为最优工法。在此基础上,根据翔安隧道左线ZK8+257~ZK8+30... 根据文献[1]优化反演得到隧址处强风化围岩应变硬化弹塑性本构模型的计算参数,通过数值仿真研究CRD法、双侧壁法和台阶法3种工法时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情况,结果表明,CRD法为最优工法。在此基础上,根据翔安隧道左线ZK8+257~ZK8+307段的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建立三维模型动态模拟隧道CRD法开挖支护全过程,并将计算的变形位移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提出的弹塑性硬化本构模型及其数值仿真技术可较好地反映强风化花岗岩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规律。其研究成果可为衬砌结构设计以及国内同类型隧道的施工和衬砌支护技术设计提供可靠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本构模型 软弱围岩 施工方法
下载PDF
中国近海海面地形及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明才 吴太旗 +1 位作者 翟国君 黄谟涛 《海洋测绘》 2006年第3期1-6,共6页
用几何水准法、水文法、重力—卫星测高法三种不同方法求得了中国近海海面地形,给出了中国近海海面地形数学模型和中国近海海面地形图,探讨了中国近海海面地形形成机制,包括海洋水文因素、大气压力影响,以及太平洋北赤道流的影响。
关键词 海面地形 球函数模型 几何水准法 水文法
下载PDF
基于Kriging插值的3D地形可视化 被引量:7
20
作者 鲜乾坤 万宁 +1 位作者 贺全兵 何绍荣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6期47-49,53,共4页
利用数学模型,可以构造逼真的3D地形,有助于研究地质的内部结构、了解其地质特征,辅助做出正确决策。文章对普通Kriging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在空间数据场满足给定的统计分布特征的前提下进行插值.,然后采用球状模型辅助函数成功地实现了... 利用数学模型,可以构造逼真的3D地形,有助于研究地质的内部结构、了解其地质特征,辅助做出正确决策。文章对普通Kriging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在空间数据场满足给定的统计分布特征的前提下进行插值.,然后采用球状模型辅助函数成功地实现了对3D地形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地形 KRIGING方法 球状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