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of the "continuous" tight gas reservoirs of the Xu2 Member in the middle-south transition region,Sichuan Basin,China 被引量:12
1
作者 Zou Caineng Gong Yanjie +1 位作者 Tao Shizhen Liu Shaobo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71-182,共12页
"Continuous" tight gas reservoirs are those reservoirs which develop in widespread tight sandstones with a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gas.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source ro... "Continuous" tight gas reservoirs are those reservoirs which develop in widespread tight sandstones with a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gas.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source rocks and "'continuous" tight gas reservoirs in the Xujiahe Formation of the middle- south transition region, Sichuan Basin. The source rocks of the Xul Member and reservoir rocks of the Xu2 Member are thick (Xul Member: 40 m, Xu2 Member: 120 m) and are distributed continuously in this study area. The results of drilled wells show that the widespread sandstone reservoirs of the Xu2 Member are charged with natural gas. Therefore, the natural gas reservoirs of the Xu2 Member in the middle-south transition region are "continuous" tight gas reservoirs. The accumulation of "continuous" tight gas reservoirs is controlled by an adequate driving force of the pressure differences between source rocks and reservoirs, which is demonstrated by a "one-dimensional" phys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In this simulation, the natural gas of"continuous" tight gas reservoirs moves tbrward with no preferential petroleum migration pathways (PPMP), and the natural gas saturation of"continuous" tight gas reservoir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ccumulation mechanism "continuous" tight gas reservoir Xu2Member middle-south transition region Sichuan Basin
下载PDF
Controlling Factors of Organic Nanopore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n Marine Shale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Yangtze Region, South China 被引量:7
2
作者 LIANG Feng ZHANG Qin +4 位作者 CUI Huiying MENG Qingqiang MA Chao LIANG Pingping GUO W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047-1059,共13页
The Upper Ordovician Wufeng-Lower Silurian Longmaxi and the Lower Cambrian Qiongzhusi shales are the major targets for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Although the two organic-rich shales share similar ... The Upper Ordovician Wufeng-Lower Silurian Longmaxi and the Lower Cambrian Qiongzhusi shales are the major targets for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Although the two organic-rich shales share similar distribution ranges and thicknesses,they exhibit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ults.This work analyzed the nanopore structures of the shale reservoirs in this region.Pore development of 51 shal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various formations and locations was compared using the petromineralogical,geochemical,structural geological and reservoir geological method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servoir space in these shales is dominated by organic pores and the total pore volume of micropores,mesopores,macropores in different tectonic areas and formations show different trends with the increase of TOC.It is suggested that organic pores of shale can be well preserved in areas with simple structure and suitable preservation conditions,and the shale with smaller maximum ancient burial depth and later hydrocarbongeneration-end-time is also more conducive to pore preservation.Organic pore evolution models are established,and they are as follows:①Organic matter pore development stage,②Early stage of organic matter pore destruction,and③late stage of organic matter pore destruction.The areas conducive to pore development are favorable for shale gas development.Research results can effectively guide the optim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favorable areas of shale g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shale organic matter pores controlling factors pore evolution middle-upper Yangtze regions south China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植被指数时空变化分析
3
作者 白景锋 张海军 白云帆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05-210,共6页
通过单线性回归(SLOPE)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法,用植被指数(NDVI)研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植被分布变化趋势及机制,为保障水量和水质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2000—2019年水源区NDVI和入库流量呈现同步增长,植被逐渐变好,2007年以前NDV... 通过单线性回归(SLOPE)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法,用植被指数(NDVI)研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植被分布变化趋势及机制,为保障水量和水质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2000—2019年水源区NDVI和入库流量呈现同步增长,植被逐渐变好,2007年以前NDVI增长幅度大,2008—2011年处于波动阶段,2012年以后增长幅度减小;NDVI变化最明显的是研究区东北部、西部和丹江口库区周边,这些区域地势相对低平、人口集中,中山和高山区NDVI变化不大;高程、坡度、人口数和城镇化是影响水源区NDVI分布的主要因素,降水、气温和产业比重是次要因素;各因素影响的强度和方向在空间上有异质性,自然地理因素对NDVI影响的最显著范围为高程1090 m以下、年均降水量980 mm以上的区域,人文地理因素影响的显著范围区是人口密度大、城镇化率高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 NDVI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印太战略”框架下澳越关系的发展及影响
4
作者 邵建平 徐泓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24年第2期57-74,153,154,共20页
在“印太战略”框架下,近年来澳越两国关系不断升级,双方合作全面推进,两国尤其强化了在防务安全领域的合作和南海问题上的战略协调。澳大利亚希望借助与越南关系的升级提升地区影响力和彰显中等强国地位;越南则希望在南海问题上获得澳... 在“印太战略”框架下,近年来澳越两国关系不断升级,双方合作全面推进,两国尤其强化了在防务安全领域的合作和南海问题上的战略协调。澳大利亚希望借助与越南关系的升级提升地区影响力和彰显中等强国地位;越南则希望在南海问题上获得澳大利亚的支持。澳越关系的深化对南海局势及亚太地区秩序的稳定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推进两国合作制衡中国的战略盘算和应对所谓“中国威胁”的共识下,澳越两国关系将会继续深化,尤其是海洋安全领域的合作将会是两国关系的主要内容。为了维护南海局势和地区秩序的稳定,中国和东盟国家要相向而行,尽力排除域外国家介入南海争端,构建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主导的南海地区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越关系 中等强国 南海争端 地区秩序
下载PDF
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带中下地壳分层流动与减薄:来自希夏邦马峰地区藏南拆离系构造解析的证据 被引量:1
5
作者 闫佳鑫 刘俊来 +1 位作者 周保军 闻俊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75-1488,共14页
造山带中下地壳物质流动是造山带地壳变形的重要表现,它制约着造山作用过程。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带内藏南拆离系为理解陆-陆板块会聚过程中中下地壳物质流动提供了范例。本项研究围绕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希夏邦马峰地区藏南拆离系开展构... 造山带中下地壳物质流动是造山带地壳变形的重要表现,它制约着造山作用过程。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带内藏南拆离系为理解陆-陆板块会聚过程中中下地壳物质流动提供了范例。本项研究围绕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希夏邦马峰地区藏南拆离系开展构造解析、显微构造观察和淡色花岗岩独居石U-Th-Pb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希夏邦马峰地区藏南拆离系为一宽约2km的韧性剪切带,剪切变形岩石具有显著的分层流动特征。藏南拆离系新生代时期经历了两阶段塑性变形:D 1期变形表现为面理S 1、对称状透镜体和层间褶皱F 1的发育;D 2期变形表现为糜棱面理S 2、近E-W向拉伸线理L 2、不对称旋转碎斑和透镜体及褶皱的发育。运动学标志表明D 2期变形为上盘向东的运动学特征。淡色花岗岩独居石U-Th-Pb测年分析获得三组年龄:32.26±0.29Ma、22.31±0.18Ma和15.54±0.11Ma,这三组年龄的淡色花岗岩分别表现出D 1期变形、D 2期变形和未变形特征。结合前人已发表数据,本文得出藏南拆离系ca.35~26Ma发生以纯剪为主的剪切变形(D 1期),ca.26~15Ma发生以单剪为主的剪切变形(D 2期)。D 1-D 2期变形为一递进剪切变形,二者可能归咎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过程中中下地壳固态分层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解析 独居石U-Th-Pb测年 希夏邦马峰地区 藏南拆离系 中下地壳分层流动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区水域面积变化遥感分析
6
作者 吴康勇 孙卫华 毛峰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4年第5期1-9,78,共10页
为更好地研究调水对供水区域水域面积的影响,利用遥感技术研究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前后供水区及其下游四季的水域面积变化情况及其动因。研究表明:在调水工程实施之后,汉江中下游区域出现了水域面积大幅度下降的情况,汉江流域水域面... 为更好地研究调水对供水区域水域面积的影响,利用遥感技术研究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前后供水区及其下游四季的水域面积变化情况及其动因。研究表明:在调水工程实施之后,汉江中下游区域出现了水域面积大幅度下降的情况,汉江流域水域面积从2011年到2015年整体减少,尤其是春夏季水域面积减少最多,春季减少52.6km^(2),夏季减少65.8km^(2),减少比例达到17.3%,秋季和冬季水域面积减少幅度较小,秋季水域面积减少23.4km^(2),冬季水域面积减少最少,为4.2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供水区 HJ-1A/B卫星 水域面积变化 汉江中下游 丹江口水库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的共生机制与模式 被引量:2
7
作者 程文亮 徐玲珍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20-26,共7页
区域创新合作主体由合作创新而产生了关联,随着合作的延续与深入,信任关系不断加深,创新合作网络将向共生合作网络演进。研究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入手,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机制以及合作模式进行分析。运... 区域创新合作主体由合作创新而产生了关联,随着合作的延续与深入,信任关系不断加深,创新合作网络将向共生合作网络演进。研究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入手,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创新合作机制以及合作模式进行分析。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系统探索,辨识和提取共生要素,构筑其共生合作机制,同时构建了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生态链五链融合合作模式体系,以期对南水北调跨流域创新合作带来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区域创新合作 共生机制 区域创新合作模式 扎根理论
下载PDF
清中晚期江南十番与南北戏曲曲艺环流考论
8
作者 裴雪莱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2期60-66,共7页
清中晚期是全国戏剧戏曲等艺术形式发生深刻转变的重要时期。兴起于民间、晚明已趋活跃的江南十番得到明清文人诸多描述,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且与戏剧演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江南十番从演出人才、演出曲目到伎艺传承等诸多方面与北... 清中晚期是全国戏剧戏曲等艺术形式发生深刻转变的重要时期。兴起于民间、晚明已趋活跃的江南十番得到明清文人诸多描述,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且与戏剧演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江南十番从演出人才、演出曲目到伎艺传承等诸多方面与北京宫廷等演出场域形成南北环流。在戏曲曲艺生态共同体的视角下,对江南及宫廷等南北十番演出情况的考述,深入探考南北曲艺环流下的地方曲艺发展形态,重新审视清代戏曲曲艺生态场域及历史进程,显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晚期 江南 十番 南北 戏曲曲艺 环流 考论
下载PDF
鲁中南隆起区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特征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志才 石荣会 +4 位作者 晁洪太 陶九庆 韩延宏 逄锦亮 张春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5-102,共8页
根据野外调查 ,并综合前人的研究资料 ,对鲁中南地区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 ,鲁中南隆起区第四纪断裂活动具有时空不均匀性 ,主要表现为第四纪时期断层活动强度变化和断裂活动的群集性以及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段分布的... 根据野外调查 ,并综合前人的研究资料 ,对鲁中南地区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 ,鲁中南隆起区第四纪断裂活动具有时空不均匀性 ,主要表现为第四纪时期断层活动强度变化和断裂活动的群集性以及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段分布的局限性上。对于鲁中南地区而言 ,活动断层可以分为中更新世中期 (5 0 0 ka BP)至晚更新世初期 (90 ka BP)活断层和晚更新世中、晚期至全新世早期活断层两类 ;其中前一类 (主要是中更新世断裂 )断裂数量较多 ,分布较为广泛 ,而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活动断裂段的数量较少 ,分布较局限。它们对地震的控制能力不同 ,前者可控制 5 .5级左右的地震 ,而后一类可控制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 控震能力 第四纪 山东 断裂活动 活动时代 新构造活动
下载PDF
山东鲁中南地区周-汉代人骨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尚虹 韩康信 王守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3,共13页
本文对 11例出土于山东省鲁中南地区保存较好的周 -汉代颅骨进行测量研究。在颅、面部测量特征的比较上 ,这批头骨与鲁北地区同时代头骨特征类似 ,都属于东亚蒙古人种类型。与周邻地区古代人群的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鲁中南... 本文对 11例出土于山东省鲁中南地区保存较好的周 -汉代颅骨进行测量研究。在颅、面部测量特征的比较上 ,这批头骨与鲁北地区同时代头骨特征类似 ,都属于东亚蒙古人种类型。与周邻地区古代人群的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鲁中南周 -汉代组人群与黄河流域古代类群的亲缘关系比与华南组的更接近 ,这组人群与西日本弥生人接近的程度明显大于与绳文人接近的程度。本研究支持在现代日本人的起源中有源自中国大陆特别是华北东部地区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汉代 人骨 鲁中南 体质人类学
下载PDF
江苏省南北经济发展差距及其协调研究——兼与鲁南和中国东西部地区的比较 被引量:30
11
作者 沈正平 翟仁祥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42-746,755,共6页
作为我国沿海地带的一个发达省份,江苏历史上就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突出的区域问题。文章以统计资料分析为基础,对江苏境内南北两大板块的经济发展差距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动态比较,并将苏北与鲁南、江苏... 作为我国沿海地带的一个发达省份,江苏历史上就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突出的区域问题。文章以统计资料分析为基础,对江苏境内南北两大板块的经济发展差距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动态比较,并将苏北与鲁南、江苏南北与我国东西经济发展状况作了对照,得出一些重要结论:①20多年来江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呈现出迅速扩大趋势;②苏北经济发展水平略高于鲁南,但增长速度相对滞缓;③江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比我国东西还要大。同时,文中还就有关现象和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从自然、人文和历史等视角进行了剖析;对促进苏南与苏北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认为积极推进苏北大发展,不仅是缩小江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关键所在,也是实施江苏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更是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苏北 苏南 鲁南 中国东部地区 中国西部地区 区域经济差距 纵横经济带
下载PDF
贵州南亚热区中晚熟芒果品种选优及利用评价 被引量:10
12
作者 龚德勇 张显波 +2 位作者 张燕 王晓敏 刘清国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3-35,60,共4页
为筛选适宜贵州南亚热带低热河谷地区自然气候条件的中晚熟芒果品种,以桂热82号芒果品种为对照,于2007—2011年在贵州省望谟县复兴镇南亚热作科技示范园对红象牙、红芒6号、桂热120号、凯特、金煌芒、桂热10号、攀西红芒等7个芒果品种... 为筛选适宜贵州南亚热带低热河谷地区自然气候条件的中晚熟芒果品种,以桂热82号芒果品种为对照,于2007—2011年在贵州省望谟县复兴镇南亚热作科技示范园对红象牙、红芒6号、桂热120号、凯特、金煌芒、桂热10号、攀西红芒等7个芒果品种进行了地区适应性观察、抗性评价及主要营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芒果品种一般都在定植第3年初花试果,多数品种在8月中下旬自然成熟,2009—2011年3年综合平均产量分别达到6 283.1~13 631.5 kg/hm2,品质优良,较适宜贵州南亚热区的自然气候条件。但红象牙、桂热120与桂热82号(ck)较其它品种早熟10~15 d,红象牙品种产量最高但易感炭疽病,品质欠佳,攀西红芒产量不够稳定。综合评价认为,金煌芒、凯特、桂热10号是综合性状比较优良的中晚熟芒果品种,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季节优势和比较效益,可在贵州南亚热区选择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品种 中晚熟 环境适应性 南亚热区 贵州
下载PDF
鲁中南岱崮地貌的成因及演化——以抱犊崮为例解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安仰生 张旭 +1 位作者 孙茂田 梁栋彬 《山东国土资源》 2010年第2期9-11,14,共4页
鲁中南抱犊崮地区,山体陡峭挺拔,风景秀丽,以有鲁南小泰山之称的抱犊崮为代表,山体顶部主要由古生代寒武纪九龙群张夏组灰岩组成,其下分布由长清群馒头组砂岩、砂质页岩、泥质灰岩、薄层灰岩及朱砂洞组灰岩、泥质灰岩等。"崮"... 鲁中南抱犊崮地区,山体陡峭挺拔,风景秀丽,以有鲁南小泰山之称的抱犊崮为代表,山体顶部主要由古生代寒武纪九龙群张夏组灰岩组成,其下分布由长清群馒头组砂岩、砂质页岩、泥质灰岩、薄层灰岩及朱砂洞组灰岩、泥质灰岩等。"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并遭受长期的侵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剥蚀等多重地质作用而形成抱犊崮所具有的岱崮地貌,作为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景观,具有重要的地学研究价值,也是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岱崮地貌 成因及演化 抱犊崮 山东枣庄
下载PDF
鲁南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与胶新铁路地质选线 被引量:5
14
作者 许再良 李国和 +1 位作者 许兆义 张永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210-215,共6页
以遥感图象解译和野外地质勘查结果为依据对活动断裂分布及其活动性进行了重新核对 ,结合地震、地球物理、地壳形变等资料进行构造稳定性分区。根据铁路工程地质选线的若干要求和铁路通过区的具体特点 ,选取地质、地震、活动断裂、地质... 以遥感图象解译和野外地质勘查结果为依据对活动断裂分布及其活动性进行了重新核对 ,结合地震、地球物理、地壳形变等资料进行构造稳定性分区。根据铁路工程地质选线的若干要求和铁路通过区的具体特点 ,选取地质、地震、活动断裂、地质灾害和场地岩土类型为主要评价因素 ,从构造稳定性、地面稳定性、岩土体稳定性三方面进行区域地壳稳定性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南地区 区域地壳稳定性 评价 胶新铁路 地质选线
下载PDF
陕西中部地区近年来重力和应变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戴王强 高好林 +3 位作者 窦玛丽 张国强 段文仓 阎俊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5-108,128,共5页
基于2001—2005年陕西中部地区重力观测资料和GPS区域应变资料,研究了其重力场和应变场的分布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年来陕西中部重力场和应变场的变化整体趋势一致,都是西升东降,南升北降;2)在西侧靠近鄂尔多斯西南弧形断... 基于2001—2005年陕西中部地区重力观测资料和GPS区域应变资料,研究了其重力场和应变场的分布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年来陕西中部重力场和应变场的变化整体趋势一致,都是西升东降,南升北降;2)在西侧靠近鄂尔多斯西南弧形断裂带处,重力和最大剪应变均为正高值,并呈压缩状态;而中东部局部地区尤其是口镇.关山断裂带附近,重力为负值,最大剪应变呈高值状态,并受面拉张的作用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中部 重力场 应变场 面应变 鄂尔多斯西南弧形断裂带
下载PDF
鲁南碳酸盐岩丘陵贫水区典型地下水赋存模式分析——以沂南、费县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晔 郑玉萍 +2 位作者 祁晓凡 尚浩 张卓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9-113,共5页
根据山东省沂南、费县两县的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利用物探定井、成井以及水文地质试验过程,对松林、西柳沟、响井、颜河庄4个村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鲁南碳酸盐岩分布区两种典型的地下水蓄水模式,即断层蓄水构造模式和裂隙... 根据山东省沂南、费县两县的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利用物探定井、成井以及水文地质试验过程,对松林、西柳沟、响井、颜河庄4个村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鲁南碳酸盐岩分布区两种典型的地下水蓄水模式,即断层蓄水构造模式和裂隙-岩溶蓄水构造模式。断层蓄水构造主要分布于该区中下寒武统地层,分布并不均匀和普遍,出水效果主要取决于断层的分布、张扭性质以及地下水径流方向的补给源,与地形情况关系不大;裂隙-岩溶蓄水构造在该区主要分布于奥陶系及上寒武统地层,裂隙岩溶发育,富水性好,发育较为广泛和普遍,打井出水成功概率高。对于两种典型地下水赋存模式的深入分析,可以为今后碳酸盐岩丘陵贫水区的地下水勘查工作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丘陵区 地下水赋存模式 鲁南地区
下载PDF
南海北缘早-中更新世之交新构造活动及其区域对比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照宇 谢久兵 +5 位作者 郑王琼 莫生 杨超 饶志国 周厚云 王俊达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0-76,共7页
文章根据一系列野外调查和年代测定以及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测试分析,阐述了南海北部早更新世湛江组和中更新世北海组的沉积相、化学组分、磁化率等特征。并描述了该区构造变形、褶皱、断裂和火山活动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在0.9—0... 文章根据一系列野外调查和年代测定以及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测试分析,阐述了南海北部早更新世湛江组和中更新世北海组的沉积相、化学组分、磁化率等特征。并描述了该区构造变形、褶皱、断裂和火山活动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在0.9—0.7MaB.P.的早-中更新世转换期间(中国第三大构造-地貌阶梯主隆起期)发生了一系列构造活动.导致了沉积相由海陆交互相向陆相的转变、大陆风化和剥蚀作用的增强、海平面急剧下降、火山强烈喷发以及褶皱、断裂和不整合面的形成。这种事件群发性所指示的构造活化与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记录相似,例如,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华北、华东和西部;同时指示,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不仅导致其自身构造-地貌-气候的剧变,而且引起了周边地区乃至中国和东亚大陆环境的剧变。这种构造运动可能是在气候一构造旋回的规律下,受气候-构造耦合系统的控制,即受内外动力系统的控制,或全球构造系统和全球气候系统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 早-中更新世 南海北缘 区域对比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华江 王林 李牧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2,共4页
民俗体育的存在、发展与变迁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一旦外部文化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必将导致该地域的民俗体育项目产生变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汉水流域民俗体育项目的影响大致有以下几点:改变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的原真生态、导致... 民俗体育的存在、发展与变迁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一旦外部文化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必将导致该地域的民俗体育项目产生变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汉水流域民俗体育项目的影响大致有以下几点:改变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的原真生态、导致库区原有民俗体育文化的消失与变异、移民将会对祖籍地与迁入地民俗体育文化带来双重影响。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由于民俗体育文化圈具有的天然惰性,而堤坝加高蓄水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同时外迁移民也导致了原有民俗体育项目的消失与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民俗体育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汉水流域 移民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藻类的生态调度 被引量:5
19
作者 崔巍 刘哲 +1 位作者 穆祥鹏 陈文学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86,共8页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无在线调蓄水库,对藻类生态调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生态调度实现策略和实施方式研究。主要实现策略包括:划定自身的调蓄区,隔离生态调度对下游的影响;采用高效的渠池运行方式,减少生态调度时蓄量的反复调整;综合考...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无在线调蓄水库,对藻类生态调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生态调度实现策略和实施方式研究。主要实现策略包括:划定自身的调蓄区,隔离生态调度对下游的影响;采用高效的渠池运行方式,减少生态调度时蓄量的反复调整;综合考虑安全、快速、平稳等需求,设定生态调度实施进程和方式。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将总干渠划分为流速调控区、调蓄区和正常运行区,分别实施等体积、控制蓄量和闸前常水位方式运行;将生态调度过程划分为充水阶段和泄水阶段,基于流速调控目标值、持续时长和水位降幅约束条件,确定各阶段时长和各分区的闸门群调控方案等。基于2018年3月输水工况,采用明渠一维非恒定流模型,仿真总干渠上游15个渠池的藻类生态调度过程。结果表明,生态调度可在3.5 d内完成,各渠池的平均流速由0.48 m/s增至0.93 m/s,持续时间超过2 h。在整个生态调度过程中,水位变化平稳,水位变幅符合安全阈值要求,下游渠道的正常运行未受生态调度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藻类生态调度 调蓄区 流速调控区 闸门群控制方法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南阳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于天舒 郑拴宁 +3 位作者 朱捷缘 唐明方 董仁才 王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7292-7300,共9页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南阳市为研究区,结合统计数据与遥感数据,基于GIS平台和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选取了16个关键指标,从生态压力、生态状态和生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对2000年、201...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南阳市为研究区,结合统计数据与遥感数据,基于GIS平台和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选取了16个关键指标,从生态压力、生态状态和生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对2000年、2010年和2015年南阳市-丹江口水库汇水区-水渠缓冲区3个维度的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年、2010年和2015年,南阳市生态安全指数(Ecological Security Index,ESI)均值分别为48.88、49.76、50.60,丹江口水库汇水区ESI均值分别为51.52、52.80、53.70,干渠周边ESI均值分别为47.98、49.57、51.02,均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总体上南阳市生态安全水平有所改善。(2)从空间来看,南阳市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上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000—2015年,南阳市西部地区整体呈现增加趋势,而东部地区整体呈减小趋势。(3)南阳市各行政单元生态安全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2000—2015年,ESI均值最大的是淅川县,最小的是新野县,处于一般安全的区县共6个,较低安全水平的县区共6个。淅川县、内乡县、邓州市和市辖区生态安全水平有所提高,社旗县生态安全水平明显下降。(4)南阳市生态安全水平与生态状态指标的相关性整体较高,与生态响应指标的相关性较低。研究结果可为南水北调水源区其他城市的生态安全建设和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源地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南阳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