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沿江平原双季稻周年品种筛选与搭配
1
作者 陈良宏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筛选出适宜沿江平原区域的双季稻品种搭配组合,为早稻、双季晚稻生产主推品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选用10个早籼常规稻和8个晚粳稻品种开展人工栽插品种比较试验,通过考察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等标准,并从合... [目的]筛选出适宜沿江平原区域的双季稻品种搭配组合,为早稻、双季晚稻生产主推品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选用10个早籼常规稻和8个晚粳稻品种开展人工栽插品种比较试验,通过考察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等标准,并从合理利用温光资源、双季协调搭配的角度,筛选出适宜庐江县种植的早稻和双季晚稻品种。[结果]早稻季中组100、早籼617、中组18和中佳早18在产量、抗性等方面表现好,浙1613、中早39产量虽高,但总体生育期偏迟,不利于晚稻接茬;双晚季常香粳1813、当粳8号和镇稻18在产量、抗性等方面表现好,苏秀1717虽产量高,但生育期偏迟,有不能安全齐穗的风险。[结论]早稻季中组100、早籼617、中组18、中佳早18,双晚季常香粳1813、当粳8号、镇稻18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可以自由搭配组合,实现周年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江平原 双季稻 品种筛选 搭配
下载PDF
Magnetism parameters characteristics of drilling deposits in Jianghan Plain and indication for forming of the Yangtze River Three Gorges 被引量:39
2
作者 ZHANG YuFen LI Chang'An +3 位作者 WANG QiuLiang CHEN Liang Ma YongFa KANG ChunGuo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8年第4期584-590,共7页
The forming time of the Yangtze River Three Gorges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keys in the research on the Yangtze River,also is one of the most disputed hotspots.In order to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the authors adopt ... The forming time of the Yangtze River Three Gorges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keys in the research on the Yangtze River,also is one of the most disputed hotspots.In order to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the authors adopt the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thoughts and methods of substance tracing from source to sink.The lithologic characteristics,magnetic parameters and magnetic mi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deposits in 2 bores are analyzed,which are both sampled from the sedimentary center of the Jianghan Plain.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At about 110 m depth of the core,the contents of coarse materials and stable magnetic mineral both increase significantly.Meanwhile,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sediment,saturation isothermal remanent magnetization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values of anhysteretic remanent magnetism increase suddenly,which all reflect that at about 110 m depth,the important adjustment has appeared in water system of the Jianghan Plain,and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material composition have changed greatly.And it may be the horizon where the Yangtze River Three Gorges formed,its forming time reflected by the paleomagnetic dating is between 1.17 and 1.12Ma 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 沉淀物 江汉平原 磁性矿物
原文传递
Sedimentologic evidence for date of southward moving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the Jianghan Plain since the Holocene 被引量:2
3
作者 Yuxin Zhu Sumin Wang Ruijin W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8年第8期659-662,共4页
The study of the sediment of Core M1 from Jianghan Plain suggests that the sediment source of this area changed in the Holocene, which corresponds with the south moving of the Yangtze River. Since then, the sediment s... The study of the sediment of Core M1 from Jianghan Plain suggests that the sediment source of this area changed in the Holocene, which corresponds with the south moving of the Yangtze River. Since then, the sediment source has been mainly from the Hanshui 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word MOVING of the yangtze river DATING sedimentologic EVIDENCE HOLOCENE the Jianghan plain.
全文增补中
沿江平原早稻、再生稻机插育秧技术
4
作者 吴晨阳 程驭 +8 位作者 余绪来 潘志军 夏慧婷 张晓红 尹玲 周兵 许有尊 周永进 吴文革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期76-78,共3页
该文以硬床旱育和软床半旱育2种育秧方式为对象,从播前准备、机械播种、苗期管理和适期栽插等方面,阐述了沿江平原早稻和再生稻头季机插育秧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地区早稻和再生稻生产主体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沿江平原 早稻 再生稻 机插 育秧
下载PDF
武汉市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带识别与变化模拟
5
作者 刘怡健 周宏 +3 位作者 况野 曹文佳 王炜翔 郭绪磊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2-233,243,共13页
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带是地表水与地下水混合交换的重要区域,该混合特性也是识别其范围的难点。为确定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带的识别方法与变化特征,选取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明显的武汉市汉江-府河河间地块冲湖积平原为研究区,构建了研究... 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带是地表水与地下水混合交换的重要区域,该混合特性也是识别其范围的难点。为确定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带的识别方法与变化特征,选取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明显的武汉市汉江-府河河间地块冲湖积平原为研究区,构建了研究区内的地下水数值模型,得到了研究区内地下水流场轨迹,分析了研究区区域和局部的水流系统,总结了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模式,并结合MODPATH模块追踪地下水流运动轨迹,识别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地下水完全混合交互带的范围在汉江顺流方向由40 m不断拓宽至180 m,沿长江流向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带范围整体缩小但保持在70~100 m范围内;粒子运动轨迹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带范围与交互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表水形态、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该研究结果可为确认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带范围及其动态变化特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带 地下水流系统 汉江-长江冲积平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三十年来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状况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6
6
作者 朱广伟 许海 +7 位作者 朱梦圆 邹伟 国超旋 季鹏飞 笪文怡 周永强 张运林 秦伯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10-1524,共15页
为弄清长江中下游通江/历史通江湖泊富营养化现状、成因及修复策略,对该区域27个大型湖泊和水库开展了4个季度的水质调查,并结合部分湖泊1988-1992年及2008年两个时段富营养化调查成果,分析近30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型湖泊富营养化关键... 为弄清长江中下游通江/历史通江湖泊富营养化现状、成因及修复策略,对该区域27个大型湖泊和水库开展了4个季度的水质调查,并结合部分湖泊1988-1992年及2008年两个时段富营养化调查成果,分析近30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型湖泊富营养化关键指标变化的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目前该区域绝大多数湖泊处于富营养水平,较1980s有明显加重,浮游植物叶绿素a及总磷是最主要的营养状态指数贡献因子;湖泊的富营养化状况与湖泊的江湖连通状况、换水周期等流动性状况、渔业养殖及管理、流域纳污、治理强度等人类活动方式和强度密切相关;与历史调查结果相比,氮、磷的增幅相对较小,而有机质污染程度明显加重、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大幅增高,表明营养盐之外的其他因素,如水文节律的变化、江湖阻隔、不合理的渔业养殖活动等,对该区域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加剧、浮游植物生产力增高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治理途径和策略上来看,增加湖泊的流通性、恢复部分湖泊的自然水文波动节律、优化湖泊渔业管理、提升湖泊流域营养盐的有效截留能力、实施湖泊生态修复工程是控制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提升区域湖泊生态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平原 浅水湖泊 富营养化 江湖阻隔 生态渔业 网围养殖
下载PDF
江淮平原小麦主栽品种茎秆抗倒性能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谢家琦 李金才 +5 位作者 魏凤珍 吴昊 于绍凤 王梁 马慧慧 沈雨民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8-111,共4页
以江淮平原8个小麦主栽品种为材料,分析不同品种的茎秆抗倒性能及其产量。结果表明,烟农19,郑麦004,平安6号和周麦22在全生育期内未发生倒伏,偃展4110,新麦18和皖麦50在乳熟期发生1级(茎秆与地面夹角为75°~45°)轻微倒伏,... 以江淮平原8个小麦主栽品种为材料,分析不同品种的茎秆抗倒性能及其产量。结果表明,烟农19,郑麦004,平安6号和周麦22在全生育期内未发生倒伏,偃展4110,新麦18和皖麦50在乳熟期发生1级(茎秆与地面夹角为75°~45°)轻微倒伏,而皖麦19在乳熟期发生2级(茎秆与地面夹角为45°~20°)倒伏,倒伏率为17.62%。皖麦19的株高、重心高度、基部节间长度及其干物质输出率均高于未倒伏品种和轻微倒伏品种,不利于其抗倒伏。烟农19的株高和重心高度适中,基部节间机械强度较大,干物质在乳熟前输出较慢,乳熟后迅速分解输出,有利于茎秆抗倒和产量提高。因此,得出江淮平原兼顾高产和抗倒的小麦品种为烟农19和周麦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平原 小麦 品种 茎秆 抗倒
下载PDF
苏州澄湖湖底硬粘土粒度特征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7
8
作者 付苗苗 戴雪荣 +1 位作者 师育新 郑祥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28-832,共5页
澄湖是太湖平原上的一个浅水湖泊,湖底十分平坦,主要由硬粘土组成,同时发育有NW—SE横穿澄湖的古河道和泥沼洼地。在接近湖泊中心部位的古河道中打钻获得了4m长的岩芯,并进行了详细的粒度分析。结果表明,该岩芯下部的硬粘土主要由细粉... 澄湖是太湖平原上的一个浅水湖泊,湖底十分平坦,主要由硬粘土组成,同时发育有NW—SE横穿澄湖的古河道和泥沼洼地。在接近湖泊中心部位的古河道中打钻获得了4m长的岩芯,并进行了详细的粒度分析。结果表明,该岩芯下部的硬粘土主要由细粉砂、中粉砂和粘土组成,分别占26.7%~38.1%,26.9%~34.3%和19.7%~26.2%,可命名为粘土质粉砂;众数粒径为10~50μm,平均占57.9%;平均粒径为6.3~6.9。将其与上部的湖泊沉积、镇江下蜀黄土和中国北方各地黄土的粒度比较表明,苏州澄湖湖底的硬粘土原本也是风尘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湖 硬粘土 粒度 太湖平原 长江
下载PDF
江淮平原油菜渍害预报模型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洪 金之庆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6-91,共6页
在建立油菜生长模型(RAMOD)的基础上,根据江淮地区15个气象台(站)40年(1961~2000)的逐日气候资料与同期同地油菜面上产量资料,分析了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与油菜产量的关系,构建了油菜渍害影响模块,以之与RAMOD嵌套,... 在建立油菜生长模型(RAMOD)的基础上,根据江淮地区15个气象台(站)40年(1961~2000)的逐日气候资料与同期同地油菜面上产量资料,分析了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与油菜产量的关系,构建了油菜渍害影响模块,以之与RAMOD嵌套,对江淮地区油菜渍害进行了试预报。结果表明,预报准确率达到23/30,尤其是渍害严重发生年没有漏报,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渍害 预报模型 平原 江淮地区 预报准确率 生长模型 气候资料 油菜产量 气象因子 日照时数 降水日数 40年 气象台 降水量 重发
下载PDF
江汉平原堤防存在的问题与防洪减灾措施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志高 李玲 +2 位作者 易朝路 王志稳 张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2-116,共5页
根据多年在湖北省堤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 ,分析了荆江堤防和汉江中下游堤防存在的六大问题———堤防防洪标准偏低、湖泊调蓄能力降低、堤防安全性系数不高、沿堤老化的排水设施 (涵闸、泵站 )病险多、河道防洪系统存在缺陷、防汛抢... 根据多年在湖北省堤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 ,分析了荆江堤防和汉江中下游堤防存在的六大问题———堤防防洪标准偏低、湖泊调蓄能力降低、堤防安全性系数不高、沿堤老化的排水设施 (涵闸、泵站 )病险多、河道防洪系统存在缺陷、防汛抢险的通道局部不畅 ;提出了防洪减灾的措施———堤防加固、河道整治、水库调蓄、易发生洪水的低洼区及湖区建设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防问题 防洪减灾措施 江汉平原 长江中游 湖北 调蓄能力 泄洪能力
下载PDF
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水灾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 被引量:5
11
作者 陶建平 雷海章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1-625,共5页
规避农业洪涝巨灾风险是长江中游平原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剖析我国农地制度和小规模农户经营的风险特征,认识到我国农地制度存在小规模经营缺陷和缺乏产权激励机制,农户在应对洪涝巨灾自然风险时表现为无能为力,并且现有农业... 规避农业洪涝巨灾风险是长江中游平原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剖析我国农地制度和小规模农户经营的风险特征,认识到我国农地制度存在小规模经营缺陷和缺乏产权激励机制,农户在应对洪涝巨灾自然风险时表现为无能为力,并且现有农业分担风险的外部环境更使农户无法承受自然巨灾风险而被迫成为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回避者,因此应对农业洪涝巨灾风险必须在政府主导下实现。提出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水灾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安排建议:加强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保持水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发展避洪农业,实现区域农业结构的优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安排,以农业政策性保险分担农业水灾风险,增强长江中游地区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灾风险 农业保险制度 农户经营 风险管理 农业生产经营 自然风险 农地制度 平原 保持水土 水灾
下载PDF
长江中游荆江流域环境演变及两湖平原盆地形成过程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东生 张华京 +6 位作者 徐冰 勾青梅 于学锋 田新红 刘卫国 安芷生 张国伟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第1期36-42,共7页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地球卫星遥感解译技术对长江中游荆江流域及两湖平原盆地进行环境演变及形成过程的综合研究,揭示了华中地块在全球新构造运动中发生的拉分运动对地表过程的影响,阐明了流域水系和区域环境及平原盆地的同步演化关...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地球卫星遥感解译技术对长江中游荆江流域及两湖平原盆地进行环境演变及形成过程的综合研究,揭示了华中地块在全球新构造运动中发生的拉分运动对地表过程的影响,阐明了流域水系和区域环境及平原盆地的同步演化关系,探讨了山-盆-原-江-湖-河耦合系统及环境演化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荆江流域 两湖平原 环境演变过程 山-盆-原-江-湖-河耦合系统
下载PDF
高温与寡照阴雨复合灾害性天气对沿江平原晚稻生产的影响与启示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晨阳 周兵 +6 位作者 吕和平 吴小文 潘志军 宫传英 张晓红 尹玲 何海兵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1期30-34,共5页
2017年沿江平原地区晚稻生产期间出现极端高温与寡照阴雨复合影响的灾害性天气,对该区晚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产量大幅降低。通过对处于沿江平原典型区域的庐江县晚稻生长期间主要天气过程进行剖析,探讨气象条件、灾害性天气过程对晚稻... 2017年沿江平原地区晚稻生产期间出现极端高温与寡照阴雨复合影响的灾害性天气,对该区晚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产量大幅降低。通过对处于沿江平原典型区域的庐江县晚稻生长期间主要天气过程进行剖析,探讨气象条件、灾害性天气过程对晚稻产量及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7月12日至8月7日的持续高温天气表现出平均温度高、极端温度高和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气温“强度”和“力度”为近10年之最;8月29日至10月19日的持续寡照阴雨天气表现出寡照时间长且集中、持续阴雨时间长、雨量多等特点,寡照时间为近10年之最。复合性灾害天气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晚稻群体发育质量,严重降低了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加重了主要病虫害发生,晚稻实际产量降幅达到30%左右。并对今后沿江平原晚稻生产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性天气 晚稻 产量 影响 沿江平原
下载PDF
长江中游平原湖区农业开发地域分工与农产品专业化生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克林 刘新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42-348,共7页
农业生产地域分工与农产品专业化生产是使农业从自然经济阶段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农产品生产转变的一个标志。本文在分析该区农业布局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总体布局的设想与不同类型地域农业开发的主攻方向与对策,并... 农业生产地域分工与农产品专业化生产是使农业从自然经济阶段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农产品生产转变的一个标志。本文在分析该区农业布局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总体布局的设想与不同类型地域农业开发的主攻方向与对策,并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粮食、棉花、猪、禽、水产品等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地域选择、建设规模与技术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平原湖区 农业开发 专业化生产
下载PDF
长江下游平原河网地区生态护岸对河流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廖迎娣 范俊浩 +2 位作者 张欢 张诗敏 陈达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9-194,共6页
为评价长江下游平原河网地区生态护岸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构建了生态护岸对河流生态系统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生态护岸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方式以及健康河流的特征,提出以水质状况、生物状况、水文特征、地貌特征和社会经济5个方... 为评价长江下游平原河网地区生态护岸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构建了生态护岸对河流生态系统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生态护岸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方式以及健康河流的特征,提出以水质状况、生物状况、水文特征、地貌特征和社会经济5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层;采用频度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现有关于生态护岸、河流生态系统评价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筛选出18项关键指标;提出了指标赋分、生态护岸综合影响指数计算方法以及影响等级标准,可用于长江下游平原河网地区生态护岸建设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护岸 河流生态系统 评价指标体系 平原河网 长江下游
下载PDF
长江流域平原地区中小河流特点及治理对策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卫东 刘同宦 廖小永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69-72,共4页
长江流域内河流的治理,以往主要针对大江大河,从未对中小河流进行过大规模的治理,而且在河流治理方面过去只侧重于防洪安全,还没有对中小河流治理过程中生态、环境等综合影响开展过系统研究。通过对长江流域平原地区中小河流的现状和治... 长江流域内河流的治理,以往主要针对大江大河,从未对中小河流进行过大规模的治理,而且在河流治理方面过去只侧重于防洪安全,还没有对中小河流治理过程中生态、环境等综合影响开展过系统研究。通过对长江流域平原地区中小河流的现状和治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治理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并对治理方法和原则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可为长江流域平原地区中小河流治理新模式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技术 新模式 中小河流治理 平原地区 长江流域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经济协调发展及空间格局演化分析——兼与长三角省际边界区的比较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伟丽 杨慧敏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1,共6页
本文利用经济增长水平差异、空间关联分析及局部热点技术等手段,测算了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以及其空间格局的演化,并与长三角地区的省际边界区域进行了比较,得到主要结论有:(1)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的经济差异比... 本文利用经济增长水平差异、空间关联分析及局部热点技术等手段,测算了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以及其空间格局的演化,并与长三角地区的省际边界区域进行了比较,得到主要结论有:(1)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的经济差异比长三角地区的小,区域间经济发展联系逐步提升。(2)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内的经济联系虽然不高但较为显著,而长三角地区的空间相关性虽然较高,但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3)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低于长三角地区,但是二者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4)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经济协调发展度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协调发展度高的地区仅集中在少数几个,而协调发展度低的地区所占比重较高,与长三角对比可以看出高水平地区并未带动周围地区发展。本文提出利用省际边界区域廉价的土地及人力等资源优势吸引区内较为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积极培育省际边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及增强区际合作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边界区域 经济协调发展度 空间格局演化 中原经济区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镇江地区长江南北两岸第四纪地层结构划分与沉积特征对比 被引量:15
18
作者 苗巧银 朱志国 +4 位作者 陈火根 宗开红 骆丁 武健强 潘明宝 《华东地质》 2017年第3期175-183,共9页
镇江位于长江三角洲顶端,具有长江三角洲砂体和下蜀土2套沉积体系。通过介绍地貌分区、典型钻孔剖面及三条联孔剖面特征,探讨2套沉积体系的差异性和关联性。2套沉积体系沉积环境和成因不同,两者之间无必然联系。下蜀土沉积时代稍早于长... 镇江位于长江三角洲顶端,具有长江三角洲砂体和下蜀土2套沉积体系。通过介绍地貌分区、典型钻孔剖面及三条联孔剖面特征,探讨2套沉积体系的差异性和关联性。2套沉积体系沉积环境和成因不同,两者之间无必然联系。下蜀土沉积时代稍早于长江三角洲砂体的沉积时代;下蜀土物源为黄土,后期经气候和水流冲积改造而成;长江三角洲主体为河流自上游携带的物源沉积而成。下蜀土沉积厚度为中部和东部较厚,西部和南部较薄;长江三角洲砂体沉积厚度为西部薄,向东逐渐增厚,北岸厚,南岸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平原 第四纪地层 典型钻孔剖面 连孔剖面 镇江地区
下载PDF
滨江平原的形成模式是江—湖、洲—陆转化——以长江武汉段武昌北部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长安 张玉芬 +2 位作者 李国庆 郭汝军 陈雨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06-1017,共12页
长江武汉城区段呈SSW—NNE向从城市中心流过.两岸滨江平原是武汉城市的黄金地段.分布于汉阳和武昌沿岸的滨江平原,平面形状似弓形分布于晚更新世岗地与长江之间.研究发现,其形成经历了江—洲—湖—陆的转变过程,是长江中的沙洲并岸的产... 长江武汉城区段呈SSW—NNE向从城市中心流过.两岸滨江平原是武汉城市的黄金地段.分布于汉阳和武昌沿岸的滨江平原,平面形状似弓形分布于晚更新世岗地与长江之间.研究发现,其形成经历了江—洲—湖—陆的转变过程,是长江中的沙洲并岸的产物.本文以武昌北滨江平原为例,对其形成过程进行了解析.长江武汉蛇山—青山段在明代江面十分开阔,左岸相对平直,因受汉江三角洲影响岸线微向江突出;右岸弯曲呈抛物线形,边界大致在现沙湖南岸—沙湖港—青山港一线.河道中沙洲发育,河型为多分汊河道.至清代中期后,沙洲先后向右岸移动,多沙洲不断聚合,河道呈东西两支分汊,西汊道为主河道.右汊道被先后靠岸的沙洲分隔为余家湖、沙湖、白杨湖等串珠状湖泊,并不断萎缩.到1899年因自然和人为作用,右汊入口被堵,沙洲与右岸陆地相联,滨江平原形成.余家湖消失,白杨湖萎缩成现在的青山港,沙湖与长江脱离成为独立湖.其河道地貌演化与滨江平原的形成过程可归结为:多沙洲分汊河道—单沙洲分汊河道与沙洲夹湖—沙洲成陆与顺直单河道.该研究对长江中下游类同地貌环境江段滨江平原形成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武汉段 滨江平原 分汊河道 江—洲—湖—陆转化
下载PDF
利用CPT确定安徽省沿江丘陵平原黏性土层地基承载力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华宏 吴道祥 +3 位作者 叶磊 郭佳诚 孟祥龙 吴磊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62-1369,共8页
采用静力触探(cone penetration test,CPT)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时需要与地区经验相结合。文章搜集了安徽省沿江丘陵平原地区百余份工程勘察资料,计算了主要土层黏性土的比贯入阻力ps值的算术平均值、厚度加权平均值和最小平均值,分析了... 采用静力触探(cone penetration test,CPT)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时需要与地区经验相结合。文章搜集了安徽省沿江丘陵平原地区百余份工程勘察资料,计算了主要土层黏性土的比贯入阻力ps值的算术平均值、厚度加权平均值和最小平均值,分析了它们的统计学特征及其与承载力特征值的相关性,并逐一进行拟合与分析。结果表明:3种平均值与承载力特征值均呈高度线性正相关;其中最小平均值与承载力特征值的相关性更为显著,它们的线性拟合回归方程效果最好,可作为利用CPT确定研究区黏性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公式。最后对某场地黏土层采用多种方法确定其承载力,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所提出的线性拟合经验公式确定的地基承载力安全可靠,该公式可用于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触探(CPT) 比贯入阻力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安徽沿江丘陵平原 回归方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