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uth Discovery from Conflicting Data: A Survey
1
作者 方秀 王康 +2 位作者 孙国豪 司苏新 吕航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3年第4期410-420,共11页
With the rocketing progress of the Internet, it is easier for people to get information about the objects that they are interested in. However, this information usually has conflicts. In order to resolve conflicts and... With the rocketing progress of the Internet, it is easier for people to get information about the objects that they are interested in. However, this information usually has conflicts. In order to resolve conflicts and get the true information, truth discovery has been proposed and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Many algorithms have been proposed to adapt to different scenarios. 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these algorithms and summarize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lgorithm models and specific concepts. Some classic datasets and evaluation metrics are given in this paper. Some future directions for readers are also provid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field of truth dis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 mining truth discovery conflicting data source reliability object truth ground truth
下载PDF
Semi-automatic Video Annotation Tool to Generate Ground Truth for Intelligent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s
2
作者 Ryu-Hyeok Gwon Jin-Tak Park Hakil Kim Yoo-Sung Kim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2014年第4期160-168,共9页
Generating ground truth data for developing object detection algorithms of intelligent surveillance systems is a considerably important yet time-consuming task; therefore, a user-friendly tool to annotate videos effic... Generating ground truth data for developing object detection algorithms of intelligent surveillance systems is a considerably important yet time-consuming task; therefore, a user-friendly tool to annotate videos efficiently and accurately is required.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a semi-automatic video annotation tool is described. For efficiency, the developed tool can automatically generate the initial annotation data for the input videos utilizing automatic object detection modules, which are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and registered in the tool. To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f the ground truth data, the system also has several user-friendly functions to help users check and edit the initial annotation data generated by the automatic object detection modules.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s results, employing the developed annotation tool is considerably beneficial for reducing annotation time; when compared to manual annotation schemes, using the tool resulted in an annotation time reduction of up to 2.3 ti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deo surveillance intelligent object detection data mining ground truth data.
下载PDF
Logic and Sense
3
作者 Urszula Wybraniec-Skardowska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6年第9期554-568,共15页
In the paper, original formal-logical conception of syntactic and semantic: intensional and extensional senses of expressions of any language L is outlined. Syntax and bi-level intensional and extensional semantics o... In the paper, original formal-logical conception of syntactic and semantic: intensional and extensional senses of expressions of any language L is outlined. Syntax and bi-level intensional and extensional semantics of language L are characterized categorically: in the spirit of some Husserl's ideas of pure grammar, Le^niewski-Ajukiewicz's theory syntactic/semantic categories and in accordance with Frege's ontological canons, Bochefiski's famous motto--syntax mirrors ontology and some ideas of Suszko: language should be a linguistic scheme of ontological reality and simultaneously a tool of its cognition. In the logical conception of language L, its expressions should satisfy some general conditions of language adequacy. The adequacy ensures their unambiguous syntactic and semantic senses and mutual, syntactic, and semantic compatibility, correspondence guaranteed by the acceptance of a postulate of categorial compatibility syntactic and semantic (extensional and intensional) categories of expressions of L. From this postulate, three principles of compositionality follow: one syntactic and two semantic already known to Frege. They are treated as conditions of homomorphism partial algebra of L into algebraic models of L: syntactic, intensional, and extensional. In the paper, they are applied to some expressions with quantifiers. Language adequacy connected with the logical senses described in the logical conception of language L is, of course, an idealization, but only expressions with high degrees of precision of their senses, after due justification, may become theorems of sc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c of language categorial language syntactic and semantic senses intensional semantics meaning constituent of knowledge extensional semantics ontological object DENOTATION categorization syntactic and semantic compatibility algebraic models truth structural compatibility COMPOSITIONALITY
下载PDF
论思想的客观性
4
作者 王路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6,共14页
语言表达认识。语言所表达的东西,即思想,具有客观性。语言在表达思想的时候还带有一种东西,这就是真之条件,即思想在什么情况下是真的。后者也是客观的。人们断定一个句子所表达的东西是不是真的,需要两个条件:其一,思想必须是人们认识... 语言表达认识。语言所表达的东西,即思想,具有客观性。语言在表达思想的时候还带有一种东西,这就是真之条件,即思想在什么情况下是真的。后者也是客观的。人们断定一个句子所表达的东西是不是真的,需要两个条件:其一,思想必须是人们认识的,即在人们经验范围之内;其二,句子的真之条件必须是清楚的,否则人们就无法判定思想是不是真的。对思想的认识是经验的,但是对真之条件的认识不是经验的,而需要借助逻辑的理论和方法。人们一般不知道真之条件,这通常并不影响人们进行交流。哲学中的举例说明就是借助对思想的理解。今天,人们借助关于真之条件的认识,对句子及其表达的东西作出更好的说明。哲学史的发展表明,人们从借助关于语言的考虑进步到借助逻辑的理论和方法,从关于真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进步到关于真之条件的认识,从而使真与意义真正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 真之条件 客观性 举例 逻辑
下载PDF
究竟有没有绝对真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真理观的再考察
5
作者 陈培永 翁乐苗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0,158,共9页
绝对真理的问题,不是脱离了社会历史的人直观或理念化外在于自己的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乎认识世界、洞察时代进而改变世界、引领时代的问题。绝对真理不是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而是处于无限发展过程中的体现思维至上性的正确性认识,它是“... 绝对真理的问题,不是脱离了社会历史的人直观或理念化外在于自己的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乎认识世界、洞察时代进而改变世界、引领时代的问题。绝对真理不是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而是处于无限发展过程中的体现思维至上性的正确性认识,它是“这样或那样地”被承认的客观真理,是对于客观真理能否完全表现客观实在的确证,同时表征着人的思维把握世界的现实性能力。从人类社会的特定历史阶段看,每一个真理都具有绝对性与相对性双重属性,只要是真理,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不变的情况下,它就是绝对真理,而在时间和空间改变的情况下,它就是相对真理。从人类社会整体的历史进程看,绝对真理由相对真理构成,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相对真理是绝对真理发展进程中的特定存在状态。相信绝对真理意味着相信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以及思维的现实力量,相信人能够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并不断改变世界。离开对世界的改变,就没有探讨绝对真理的价值,也正是服务于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改变世界,绝对真理才需要被确认,才因此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绝对真理 永恒真理 客观真理 主观真理
下载PDF
关于完善我国刑事证明标准体系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59
6
作者 陈卫东 刘计划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0-72,共13页
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明标准的规定仍欠完善 ,传统的证明标准理论也存在诸多不足。论文从诉讼规律出发 ,结合各国相关的法律规定 ,探讨了我国刑事证明标准体系的完善问题。作者否定了“客观真实”说 ,对“诉讼真实”、“法律真实”说进... 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明标准的规定仍欠完善 ,传统的证明标准理论也存在诸多不足。论文从诉讼规律出发 ,结合各国相关的法律规定 ,探讨了我国刑事证明标准体系的完善问题。作者否定了“客观真实”说 ,对“诉讼真实”、“法律真实”说进行了论证。对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 ,作者提出了两条思路 ,一是沿袭“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既有表述 ,二是改采“排除合理怀疑”的全新表述。论文还对其他刑事证明标准的再造进行了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刑事诉讼 证明标准 客观真实 诉讼真实 法律真实 "排除合理怀疑 "
下载PDF
论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现实选择:混合标准 被引量:10
7
作者 阮方民 封利强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38-146,共9页
目前刑事诉讼法学界在证明标准问题上存在着“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争论。这两种观点均未能全面把握刑事诉讼证明的两个阶段和双重属性 ,各有缺失。客观真实标准是最理想的证明标准 ,但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实现单一的客观真实标准的... 目前刑事诉讼法学界在证明标准问题上存在着“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争论。这两种观点均未能全面把握刑事诉讼证明的两个阶段和双重属性 ,各有缺失。客观真实标准是最理想的证明标准 ,但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实现单一的客观真实标准的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证明标准 客观真实 法律真实 混合标准
下载PDF
基于流特性和真值程度的VoIP语音质量单端客观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成卫青 龚俭 丁伟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39,共10页
提出了一种仅利用IP流特性预测VoIP感知服务质量(PQoS)的非侵入单端客观评价方法——FSPAV,其关键是定义了3个与用户感知相关的流特性测度。不需要同步时钟或解析应用协议,仅需要监测用户主机接收到的包含对端用户语音数据的IP分组计算... 提出了一种仅利用IP流特性预测VoIP感知服务质量(PQoS)的非侵入单端客观评价方法——FSPAV,其关键是定义了3个与用户感知相关的流特性测度。不需要同步时钟或解析应用协议,仅需要监测用户主机接收到的包含对端用户语音数据的IP分组计算测度。使用个体真值程度度量,将通话片段的3个测度测量值映射成一个通话质量客观评价值,计算过程中还能得出每个特性的优劣程度。在互联网上利用VoIP软件QQ和Skype进行多次语音通话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主、客观评价值之间具有相当高的相关性,表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IP 语音质量客观评价 流特性 真值程度度量
下载PDF
事实客观性与新闻真实性的再解读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鹏 成英玲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2-93,共2页
本文从事实客观性与新闻真实性的密切关联角度,通过对已有新闻真实性的若干论述剖析,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现实新闻事例,阐释了"新闻真实性是对事实客观性的反映"这一命题。
关键词 新闻 事实 真实性 客观性
下载PDF
我国刑事诉讼相互印证的证明模式 被引量:84
10
作者 谢小剑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77,共6页
我国刑事诉讼中奉行相互印证的证明模式。它以被告人口供为印证机制的中心,忽视对单个证据的独立审查,强调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作为审查证据的关键,相互印证才敢定案。这种证明模式追求客观真实的价值取向,却可能不利于发现真相,侵害被... 我国刑事诉讼中奉行相互印证的证明模式。它以被告人口供为印证机制的中心,忽视对单个证据的独立审查,强调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作为审查证据的关键,相互印证才敢定案。这种证明模式追求客观真实的价值取向,却可能不利于发现真相,侵害被告人的权利。因此,要重新认识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建立对单个证据的独立审查方法和对被告人供述自愿性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明模式 印证 刑事诉讼 被告人 证据 客观真实 定案 查证 中国 审查方法
下载PDF
会计信息真实性:基于“法律真实说”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14
11
作者 蒋尧明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23,共6页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本质是一种法律真实,它以客观真实为基础,但又有别于客观真实;它侧重于程序真实,是遵循程序理性的结果。因此,会计标准是衡量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直接依据,而客观真实一般不能直接作为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标准。法律真实...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本质是一种法律真实,它以客观真实为基础,但又有别于客观真实;它侧重于程序真实,是遵循程序理性的结果。因此,会计标准是衡量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直接依据,而客观真实一般不能直接作为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标准。法律真实是客观真实和价值判断的统一体,且具有不同的等级和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信息 真实性 法律真实说 客观真实说 会计标准
下载PDF
关于科学教育的几点哲学省思 被引量:5
12
作者 潘新民 张燕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7-32,共6页
新时期科学教育(主要指自然科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科学知识教育层面,后现代知识观尤其是科学知识社会学,怀疑甚至消解了科学知识具有的客观真理性。为此,坚持唯物认识路线,认清科学知识被赋予客观真理性因素的机制,是当前科学知... 新时期科学教育(主要指自然科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科学知识教育层面,后现代知识观尤其是科学知识社会学,怀疑甚至消解了科学知识具有的客观真理性。为此,坚持唯物认识路线,认清科学知识被赋予客观真理性因素的机制,是当前科学知识教育应澄清的基本前提;在科学方法教育层面,由于学生个体科学认识存在局限性,所以"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这个凸显人本主义的流行说法,不应成为科学方法教育应该坚持的科学的方法论。应多样综合地运用教师有意义讲授与学生主动探究等多种不同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科学方法意识以及动手实践能力;而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应肯定其具有的人文价值,警惕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分离、对立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客观真理性 认识局限性 方法论 人文精神
下载PDF
病历书写质量规范对策 被引量:4
13
作者 田胜男 王晓路 +2 位作者 茹丽娜 王子宇 时保军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0年第11期1052-1053,1064,共3页
医疗病历资料不仅是医学教学、科研的重要依据,也是公安、司法、保险、鉴定机构等部门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病历的真实性是各部门决定是否采纳病历作为依据的核心。文章结合"患者要求更改主诉内容"的审判案例,阐述病历书写的... 医疗病历资料不仅是医学教学、科研的重要依据,也是公安、司法、保险、鉴定机构等部门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病历的真实性是各部门决定是否采纳病历作为依据的核心。文章结合"患者要求更改主诉内容"的审判案例,阐述病历书写的客观真实原则,警示医务人员违规书写、修改病历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并给出病历管理的相应建议,为防范相关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历资料 客观真实 法律责任 管理
下载PDF
沉默的暴力——20世纪西方文学/文化与凝视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德明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4-121,共8页
近代以来的西方文化是一种以视觉为中心的文化。在此文化中 ,医学凝视与文学凝视携手共进 ,在人的主体化 -客体化过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凝视行为将目光的暴力加之于他者身上 ,使之成为主体化与客体化的一个粘合区。正是以视觉为中心的... 近代以来的西方文化是一种以视觉为中心的文化。在此文化中 ,医学凝视与文学凝视携手共进 ,在人的主体化 -客体化过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凝视行为将目光的暴力加之于他者身上 ,使之成为主体化与客体化的一个粘合区。正是以视觉为中心的文化催生出当代以图像为中心的文化 ,从而展开了一个世界图像的时代。在 2 0世纪世界图像时代中 ,技术手段、人的目光和资本体制形成三位一体的共谋格局。无孔不入的图像暴力把自己定位在对人体的凝视、开发和利用上。人体从此脱离了主体 ,被卷入经济过程 ,成为可欲和所欲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学 当代 客体化 他者 沉默 暴力 图像时代 目光 主体化 本体
下载PDF
试论诉讼证明标准的客观真实与一元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祖兴 欧明生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2-120,共9页
诉讼证明的终极对象为实体法律要件事实,对实体法律要件事实的价值评判和利益衡量以及要件事实与行为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判断,决定着立法者对实体法律要件事实的摄取和规定。"法律真实论"在理论上难以成立,以此指导司法实践... 诉讼证明的终极对象为实体法律要件事实,对实体法律要件事实的价值评判和利益衡量以及要件事实与行为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判断,决定着立法者对实体法律要件事实的摄取和规定。"法律真实论"在理论上难以成立,以此指导司法实践也是有害的,因此,应当坚持客观真实的诉讼证明标准。由于诉讼证明标准是对司法者认定实体法律要件事实的应然要求,即追求实体法律要件事实的客观存在,因此,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诉讼证明标准应为一元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法律要件事实 法律真实 客观真实 一元制
下载PDF
客观真实与主观倾向之间的新闻叙事 被引量:6
16
作者 蔡之国 潘佳佳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26-130,共5页
新闻是一种叙事存在。新闻叙事是新闻叙述者对新近发生事实的重构。这种新闻叙事的重构,使得新闻叙事的三个层面都表现出主观倾向性,以致新闻理论倡导者提倡的新闻客观真实的本质只能成为叙述者主观认识上的真实,而纯然的客观真实成为... 新闻是一种叙事存在。新闻叙事是新闻叙述者对新近发生事实的重构。这种新闻叙事的重构,使得新闻叙事的三个层面都表现出主观倾向性,以致新闻理论倡导者提倡的新闻客观真实的本质只能成为叙述者主观认识上的真实,而纯然的客观真实成为新闻工作者一个无法企及的梦。新闻叙事的客观真实性与主观倾向性的交融,使得新闻叙事只能在两者之间追求一种平衡点,让叙述的新闻更可能接近事实的本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叙事 客观真实 主观倾向 故事 话语
下载PDF
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论争之检讨——兼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体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段书臣 刘澍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6,共6页
客观真实说与法律真实说由论争到折中的转变,证明两者实质上是一回事,可以融合生长,实现优势互补。我国证明标准缺陷问题主要是体系问题,以此为突破口,可以在坚持客观真实理论基础上吸收法律真实之逻辑性、层级性和规律性等优势,完善有... 客观真实说与法律真实说由论争到折中的转变,证明两者实质上是一回事,可以融合生长,实现优势互补。我国证明标准缺陷问题主要是体系问题,以此为突破口,可以在坚持客观真实理论基础上吸收法律真实之逻辑性、层级性和规律性等优势,完善有罪判决证明标准,进而重构我国的证明标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客观真实说 法律真实说 证明标准体系 中国 刑事诉讼法 有罪判决标准
下载PDF
论犯罪事实的性质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逸生 董玉庭 《北方法学》 2010年第1期65-76,共12页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司法机关最终确认的犯罪事实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事实,主要存在着客观真实说与法律真实说的竞争。客观真实说与法律真实说的对抗并非两种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间的对抗,而是对刑事司法程序中确认的认识论犯罪事实的两种不...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司法机关最终确认的犯罪事实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事实,主要存在着客观真实说与法律真实说的竞争。客观真实说与法律真实说的对抗并非两种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间的对抗,而是对刑事司法程序中确认的认识论犯罪事实的两种不同定性。法律真实说之所以更为恰当,是因为法律真实说尊重现实,可以为认识论犯罪事实的可谬性找到逻辑上的根据,有利于程序优先司法理念的确定,并且符合司法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真实说 法律真实说 认识论犯罪事实
下载PDF
标准之争,抑或观念之争?——对“客观真实论”与“法律真实论”之争的冷思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劲松 朱珏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76-82,共7页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都不是刑事证明标准。“客观真实论”与“法律真实论”之争是关于诉讼认识的观念之争 ,而不是关于刑事证明的标准之争。两者虽然在表面上就刑事证明标准展开了争论 ,但其基本观点却是一致的 ,学界将两者之争...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都不是刑事证明标准。“客观真实论”与“法律真实论”之争是关于诉讼认识的观念之争 ,而不是关于刑事证明的标准之争。两者虽然在表面上就刑事证明标准展开了争论 ,但其基本观点却是一致的 ,学界将两者之争视为刑事证明标准之争的看法是一种误解。我国传统证据理论对刑事证明标准的错误概括以及对证明标准的主观性的忽视甚至否定 ,是这场讨论并没有真正涉及刑事证明标准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真实论 法律真实论 刑事证明标准 证据制度
下载PDF
美在自由情感——一种新型美学观的构建 被引量:19
20
作者 马立新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8-123,共6页
哲学史上将真善美放置在一起来比较,这种思维模式存在着逻辑上的错误,故真善美三者统一的说法需要在学理上正本清源。首先,美的现象是一种完全的生命现象,也就是说美只存在于鲜活的生命个体,对于死者、不存在者或者其他一切无生命现象... 哲学史上将真善美放置在一起来比较,这种思维模式存在着逻辑上的错误,故真善美三者统一的说法需要在学理上正本清源。首先,美的现象是一种完全的生命现象,也就是说美只存在于鲜活的生命个体,对于死者、不存在者或者其他一切无生命现象的客体谈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其次,美的现象是一种生命现象中的特殊情感活动,在这种特殊的情感活动中,生命体能够从心理和生理上切身体验到一种高度自由愉悦的纯粹情感。再次,美的现象是一种由情感主体、情感客体和情境三种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其中失却任何一种要素的参与,美都会荡然无存。美不是独立存在的自由王国,即美不具有客观实在性;审美主体不具有特殊性,即任何具有完全生命能力的人只要存在着审美情境都可以成为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不具有共同的属性,任何一个客体都存在着成为审美客体的潜能,即在一定的审美情境下都有可能引发主体产生美感。美是抽象的概念,无法比较测量;但美感是具体的,这就意味着美感既是可以分类的,又是可以测量的,我们不妨用"美感指数"来表征美感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情感 主客体互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