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ducating Children in the Family Created in the Second Marriage in Today's Lithuania
1
作者 Kestutis Ralys 《Sociology Study》 2014年第4期291-297,共7页
Since the end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relationships in the family have been rapidly changing in Lithuania. The changes correspond to changes in the birth-rate. The former model of birth-rate which was characteriz... Since the end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relationships in the family have been rapidly changing in Lithuania. The changes correspond to changes in the birth-rate. The former model of birth-rate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valence of legitimate children, child-bearing at a younger age and which ensured a change of generations, it was replaced by a new model characterized by having illegitimate children, the postponement of child-bearing, and low birth-rate, which does not ensure a change of generations. Although love relationships, marriage, and children are still considered to be the recognized values, these changes have affected the conception of child's education in the family and the perception of child as a value. It is therefore relevant to evaluate future spouses' preparation for a modern marriage and to constantly improve it. Such preparation is usually understood as young people's readiness far their first marriage. Readiness for the second marriage and child's education in the second family are no less important though still insufficiently explored empirically and theoretically generalized. This paper explores attitudes to child's education in the second marriage.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nquiring people who wanted to create a family or establish long-term relationships. They were members of the online dating site "Harmonious Cou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rn family REMARRIAGE attitudes to children's education a choice of a potential partner in children's education
下载PDF
幼学—家学—女学协同育人的发展逻辑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现代化的推动
2
作者 罗婷 刘向辉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共10页
幼学—家学—女学协同育人是有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其发展对我国学前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百年来,“三学”协同育人走过了从“三学”各自发展到逐渐走向融合的道路,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幼学—家学—女学协同育人是有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其发展对我国学前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百年来,“三学”协同育人走过了从“三学”各自发展到逐渐走向融合的道路,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当前,要进一步深入探索“三学”融合发展之路,在学前教育知识生产、科学化进程和教育治理现代化方面更深入地推进中国式学前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学—家学—女学 协同育人 学前教育 现代化
下载PDF
科教兴国战略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育的逻辑理路、时代挑战与未来路向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玉 罗生全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第5期1-15,共15页
科教兴国战略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全面驱动科教事业发展以及有效提升综合国力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育的顶层设计与行动路向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相关政策文献的梳理分析发现,“中国式现代化下社会主要... 科教兴国战略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全面驱动科教事业发展以及有效提升综合国力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育的顶层设计与行动路向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相关政策文献的梳理分析发现,“中国式现代化下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与人才素质结构的丰富”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与人力资本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教育创新”的理论逻辑以及“教育内部结构变革与社会外部环境驱动协同助力中国人才培育”的实践逻辑,是对科教兴国战略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育逻辑理路的理性诠释。然而,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高速发展,以及教育、科技、人才、创新等要素间作用方式与效能的变化,科教兴国战略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育也因人才培育环境与目标的变化而受到挑战。有鉴于此,结合党的二十大就科教兴国战略对强化我国现代化人才支撑所作的战略规划,可基于国家立场从人才培育环境、人才培育机制、人才培育效能、人才培育范式这四方面进一步探究科教兴国战略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育的未来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兴国战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 党的二十大 中国式现代化 人才培育 拔尖创新人才
下载PDF
基于农业农村现代化下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研究——以湖北黄梅县养马村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菁 胡思颖 陈宇轩 《设计艺术研究》 2023年第6期44-48,共5页
“三农”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以湖北省养马村为研究对象,对当地村民特别是儿童的实际生活现状、教育环境进行了有效调研,基于设计学视角分析农业... “三农”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以湖北省养马村为研究对象,对当地村民特别是儿童的实际生活现状、教育环境进行了有效调研,基于设计学视角分析农业农村现代化下的乡村教育环境的资源优劣势,通过创造户外美学空间,将当地农耕文化、产业特色发展结合现有基础设施实现隐化教育的融入,优化设计儿童户外空间功能以游戏化、劳动参与化形式,进行劳动教育、认知教育,以求摆脱以往因袭式、混沌式的教育环境,从而培育乡村建设性人才实现乡村振兴并为乡村户外空间设计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儿童户外活动空间 劳动教育 自然教育
下载PDF
《蒙学报》现代性探索的路径与反思
5
作者 周莹瑶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4-43,共10页
晚清社会变革中,《蒙学报》以“反传统”为旗帜。以叶瀚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心怀教育救国之志,通过近代传媒,尝试对传统蒙学读物进行多方面的改造。其引介国外文本,采编民间文本,重述历史故事,将语言口语化、故事图像化,使受众分级化,针对... 晚清社会变革中,《蒙学报》以“反传统”为旗帜。以叶瀚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心怀教育救国之志,通过近代传媒,尝试对传统蒙学读物进行多方面的改造。其引介国外文本,采编民间文本,重述历史故事,将语言口语化、故事图像化,使受众分级化,针对儿童教育需要,发出了儿童文学的先声。而囿于教育政策与政治形势,《蒙学报》在创新的同时处处受制于传统,不自觉地落入传统的窠臼中。它在“延续传统”和“反传统”的过程中,纠缠着文人阶层与民众阶层的对话、官方引导与民间诉求的博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新旧力量的对峙。它改造传统意图与遵循传统实践之间的落差,凸显了晚清知识分子的文学现代化努力。在此过程中,儿童文学意识的逐渐觉醒,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学报》 蒙学传统 儿童文学 现代性
下载PDF
儿童公育的源流、变迁及特征
6
作者 刘婉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年第5期63-73,共11页
公育作为一种传统的儿童教养方式,在中国有着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先秦到明清,中国传统儿童公育观念大致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等阶段。就发展历程而言,各个阶段的时间段、代表人物、代表性政策文件以及组织机构有所不同。在多重因素的... 公育作为一种传统的儿童教养方式,在中国有着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先秦到明清,中国传统儿童公育观念大致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等阶段。就发展历程而言,各个阶段的时间段、代表人物、代表性政策文件以及组织机构有所不同。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传统儿童公育话语在20世纪20年代演化成一股现代儿童公育思潮。在这股思潮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多围绕如何养护与教化儿童展开,大多数论者都肯定了儿童公育的价值。整体而言,儿童公育观念演变在形式上具有赓续性;儿童公育的功能由重养逐渐转向重教;儿童公育观念的构建主体趋向多元性;儿童公育对象在范围上趋向普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公育观 近代教育
下载PDF
现代化中的边境儿童及其文化生产——保罗·威利斯《在中国寻觅现代性踪迹》的另一面
7
作者 张越 《终身教育研究》 2023年第2期13-20,共8页
威利斯的新著《在中国寻觅现代性踪迹:以西方之眼看今日中国之现代性、传统与教育》中以城市作为观察点呈现了中国文化现代性中以城市崇拜、消费主义与互联网迷恋为主要特征的符号秩序。他曾到访的边境村寨作为书中隐而未写的“另一面”... 威利斯的新著《在中国寻觅现代性踪迹:以西方之眼看今日中国之现代性、传统与教育》中以城市作为观察点呈现了中国文化现代性中以城市崇拜、消费主义与互联网迷恋为主要特征的符号秩序。他曾到访的边境村寨作为书中隐而未写的“另一面”,具有比城市更复杂的现代化情境,体现为现代化、全球化与网络化三线进程的剧烈变化与复杂交织,在“传统—现代”“在地—流动”“群体—个体”等张力中难以定位。以威利斯对中国现代性的“三支箭矢”作为框架的对话发现,边境儿童的城市向往更体现“中心—边缘”而非城乡二元的话语结构,城市作为符号被儿童建构为一个与本土同构的远方,为儿童提供了超越庸常生活的想象;消费同样具有类似社会关系的属性,联结了儿童与城市、亲人及商品上附着的意义世界,在相对封闭的村寨内提供了流动性的文化体验;被比喻为“现代性之神”的互联网在边境村寨被儿童建构为替代传统语境的超自然力。边境儿童的现代性体验及其文化生产具有独特性,是中国文化现代性中不可忽视的创造性,蕴含着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多元选择与底层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文化生产 儿童 边远地区 教育
下载PDF
近代家庭教育与儿童性别认同探析 被引量:6
8
作者 侯杰 常春波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31-235,共5页
家庭对儿童的意义不仅在于物质供养,更在于对其思想的塑造和人格的养成。在性别认同方面,家庭对儿童的教育与影响更是不言而喻,是儿童身体和心灵成长的重要环境。与晚清以来学校教育在性别关系调整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相比,家庭教育观念和... 家庭对儿童的意义不仅在于物质供养,更在于对其思想的塑造和人格的养成。在性别认同方面,家庭对儿童的教育与影响更是不言而喻,是儿童身体和心灵成长的重要环境。与晚清以来学校教育在性别关系调整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相比,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依旧与传统的性别制度、观念及权力关系纠结在一起。重男轻女的性别偏见不仅损害了女孩的诸多权益,也让男孩背负了更多的责任和压力。长辈对男女儿童之亲疏有别,在言传身教中,莫不对儿童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尽管20世纪以来,家庭教育理念在性教育等方面有所进展,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多流于知识分子的空谈、想象。因此,近代中国儿童自孕育至成婚这一时期所经历的性别社会化过程,在学校和家庭是不同步、不均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儿童 性别认同 近代
下载PDF
论“儿童本位”的意蕴及其教育规定性 被引量:6
9
作者 杨日飞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共4页
"儿童本位"是近年来国内教育学术研讨中的一个较为热门的词。但很多人往往把它作为一个在"知识本位"的教育体系中如何发挥儿童主体性的策略性的"调和"用语,忽视其作为一种立场所蕴含的基本价值取向。&qu... "儿童本位"是近年来国内教育学术研讨中的一个较为热门的词。但很多人往往把它作为一个在"知识本位"的教育体系中如何发挥儿童主体性的策略性的"调和"用语,忽视其作为一种立场所蕴含的基本价值取向。"儿童本位"作为一种立场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并不是基于个人好恶所作出的主观选择,恰恰相反,它是理性主体在洞察社会历史变革的过程中所发现的规律,顺应这一规律,我们的教育就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本位 儿童中心主义 儿童教育的近现代立场
下载PDF
中国近代儿童公育与非儿童公育思潮对婴幼儿教育社会化的推进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小鹰 李定开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9-54,共6页
儿童公育与非儿童公育是中国近代两种教育思潮。前者力主先将大家庭小型化 ,后把大小家庭一齐废除 ,家庭养育儿童的任务也随之先社会化 ,再完全公育 ;后者反对废除家庭 ,认为只把大家庭离析为小家庭就可以了 ,家庭养育儿童的任务亦需交... 儿童公育与非儿童公育是中国近代两种教育思潮。前者力主先将大家庭小型化 ,后把大小家庭一齐废除 ,家庭养育儿童的任务也随之先社会化 ,再完全公育 ;后者反对废除家庭 ,认为只把大家庭离析为小家庭就可以了 ,家庭养育儿童的任务亦需交社会承担。两种思潮互相争鸣 ,持续长久 ,推动了中国近代家庭的变革和婴幼儿教育社会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代 儿童公育 非儿童公育 婴幼儿教育社会化 婴幼儿教育 教育思潮 蒙养院
下载PDF
儿童意义世界的生成及其对现代儿童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向辉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48,共7页
儿童意义世界的生成建立在儿童富于感受性和敏感性的人性能力、周遭意义世界的彰显和意义连接建立的方式之上。儿童意义世界的生成是经由“是什么”“意味着什么”“如何对待”的追问,寻求真善美,并最终获得意义感,建立意义空间的过程... 儿童意义世界的生成建立在儿童富于感受性和敏感性的人性能力、周遭意义世界的彰显和意义连接建立的方式之上。儿童意义世界的生成是经由“是什么”“意味着什么”“如何对待”的追问,寻求真善美,并最终获得意义感,建立意义空间的过程。儿童意义世界的生成条件和过程提醒我们,现代儿童教育需要在意义生成的视野重新审视和保护儿童作为意义生成基础的敏感精神,重视儿童意义上升能力的培养,注重周遭意义环境的呈现与引导,并以符合儿童意义生成特征的意义连接方式引导儿童意义世界的构建。同时,现代儿童教育不仅要重视儿童“是什么”的追问,更要重视儿童如何理解“这意味着什么”的反思;不能只是重视儿童如何学习,重视儿童学习效率的高低、效益的大小,还要重视儿童在什么意义指引下进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意义世界 人性能力 敏感精神 生成 现代儿童教育
下载PDF
我国学前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方略:人文与科学并重——从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现代化探索说起 被引量:3
12
作者 贾宏燕 崔艳萍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29,共4页
后发外生型的我国学前教育现代化始终面临古今传统和中外文化的冲突与压力,陈鹤琴将源于中国传统的幼教目标与科学的研究路径相结合,创立了中国自己的幼儿教育体系,成为人文与科学并重的成功先例。借鉴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现代化体系,我国... 后发外生型的我国学前教育现代化始终面临古今传统和中外文化的冲突与压力,陈鹤琴将源于中国传统的幼教目标与科学的研究路径相结合,创立了中国自己的幼儿教育体系,成为人文与科学并重的成功先例。借鉴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现代化体系,我国学前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也应以文化的"绵续性"之本确立教育目标,用科学方法建立中国本土化学前教育体系,提高学前教育的科学性,用人文与科学并重的方略将学前教育现代化继续向前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 幼儿健康成长 人文 科学
下载PDF
论儿童教育学的古今中西问题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晓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78,共6页
西方儿童教育的现代化过程,其实是儿童中心主义萌生、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国儿童教育变革的方向只能是现代化。对儿童中心主义是拒斥还是接受,这是我们不能不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儿童教育应当坚持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处理好儿童教育的... 西方儿童教育的现代化过程,其实是儿童中心主义萌生、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国儿童教育变革的方向只能是现代化。对儿童中心主义是拒斥还是接受,这是我们不能不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儿童教育应当坚持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处理好儿童教育的古今中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教育学 儿童中心主义 教育变革 古今问题 中西问题
下载PDF
全纳教育的后现代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洪凯 孙钰华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6年第6期19-24,共6页
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迎合了世界发展的潮流,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推行全纳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然而,透过后现代思想的视角分析,不难发现:全纳教育的话语权依然是站在多数群体的角度看待少数群体儿童;全纳教育对"... 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迎合了世界发展的潮流,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推行全纳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然而,透过后现代思想的视角分析,不难发现:全纳教育的话语权依然是站在多数群体的角度看待少数群体儿童;全纳教育对"特殊儿童"概念的模糊界定导致了全纳教育实践受困;全纳教育提出的真正目的在于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以维持现代社会的运行与发展。转变全纳教育的话语、明确适用对象以及重新建构全纳教育的目的是实现真正全纳的途径。全纳教育需要人们更深入的理论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思想 全纳教育 特殊教育 特殊儿童
下载PDF
被发现的风景——国语运动与现代儿童文学的兴起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进才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3,共6页
现代儿童文学的兴起与国语运动密切相关,国语运动与新文学运动的合流促进了小学国文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出于塑造现代"国民"的需要,儿童文学大量进入国语教科书。以教育为旨归的国语运动呼唤并催生出现代新型的儿童文学文体,而... 现代儿童文学的兴起与国语运动密切相关,国语运动与新文学运动的合流促进了小学国文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出于塑造现代"国民"的需要,儿童文学大量进入国语教科书。以教育为旨归的国语运动呼唤并催生出现代新型的儿童文学文体,而儿童文学的发展与成熟又进一步巩固并扩大了国语运动的成果,并引领国语运动向积极健康的方向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国语运动 儿童文学 国文教学 语言习性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教育现代化与儿童发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建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0年第8期118-128,共11页
2015年联合国大会第70届会议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教育作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参照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国制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推进教育理念、体系... 2015年联合国大会第70届会议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教育作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参照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国制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要确保儿童发展与教育的权利。基础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国家富强的基础性工程,其新愿景是:在巩固提高普及水平的基础上,实现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发展。确保所有儿童获得高质量的早期发展、保育和学前教育,为入学和终身学习做好准备;确保所有儿童完成免费、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并取得相关和有效的学习成果;消除教育不平等和歧视,确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教育现代化 儿童发展与教育
下载PDF
日本儿童自立支援设施对我国工读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5
17
作者 石军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6年第6期117-122,共6页
日本问题儿童救助机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883年的"感化院",经历了"慈善性"的儿童救助、"青少年教护院"到"儿童自立支援设施"的历史发展与变革。历史的积淀形成了当前日本本土的、鲜明的和成... 日本问题儿童救助机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883年的"感化院",经历了"慈善性"的儿童救助、"青少年教护院"到"儿童自立支援设施"的历史发展与变革。历史的积淀形成了当前日本本土的、鲜明的和成熟的教育治理问题儿童的矫治模式——"自立支援"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比中国工读教育的发展情况,得到"五点"启示:儿童本位,制度保障的基本理念;系统立法,给予充分的社会保障;家庭中心:重视归属与爱的需求;多元支持,健全的儿童保障体系;渐进发展,走出别样的制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儿童自立支援设施 中国工读教育 启示
下载PDF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的逻辑与路径反思——公民权的视角 被引量:3
18
作者 易承志 《兰州学刊》 CSSCI 2010年第4期62-66,共5页
从治理逻辑出发,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不仅仅关系到教育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妥善解决;而从公民权逻辑出发,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则关系到农民工子女完全公民权的实现。公民权是现代国家的基石,城市农... 从治理逻辑出发,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不仅仅关系到教育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妥善解决;而从公民权逻辑出发,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则关系到农民工子女完全公民权的实现。公民权是现代国家的基石,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是其公民权的内在组成部分,保障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是现代国家应承担的责任,而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根本保障则在于宪政建设。现代国家应当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加强宪政建设,切实保障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公民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 农民工子女 教育保障 公民权
下载PDF
关注新变化 应对新措施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改学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0年第6期23-25,共3页
农村中小学生源的减少,带来了农村学校的撤并。由此而引发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教学设施闲置的问题和"农远工程"项目的重组问题。文章紧紧围绕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新变化,研究相对应的新措施和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生存危机 留守儿童 农远工程 教育信息化 教育资源
下载PDF
福建船政学堂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潘懋元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41-50,共10页
本文辨析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产生的历史,提出福建船政学堂为近代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的观点,论述福建船政学堂在办学体制及模式、推动社会近代化发展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历史地位和深刻影响。
关键词 福建船政学堂 近代高等教育 历史地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