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sorption behavior of carbon dioxide and methane in bituminous coal:A molecular simulation study 被引量:10
1
作者 Jing You Li Tian +4 位作者 Chao Zhang Hongxing Yao Wu Dou Bin Fan Songqing H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1275-1282,共8页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CO_2, CH_4 and their mixtures in bituminous coal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First, a bituminous coal model was built through molecular dynamic(MD) simulations, and it was confirmed to b...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CO_2, CH_4 and their mixtures in bituminous coal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First, a bituminous coal model was built through molecular dynamic(MD) simulations, and it was confirmed to be reasonable by comparing the simulated results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Grand Canonical Monte Carlo(GCMC)simulations were then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single and binary component adsorption of CO_2 and CH_4with the built bituminous coal model. For the single component adsorption, the isosteric heat of CO_2 adsorption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CH_4 adsorption. CO_2 also exhibits stronger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with the heteroatom groups in the bituminous coal model compared with CH_4, which can account for the larger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O_2 in the bituminous coal model. In the case of binary adsorption of CO_2 and CH_4mixtures, CO_2 exhibits the preferential adsorption compared with CH_4 under the studied conditions. The adsorption selectivity of CO_2 exhibited obvious change with increasing pressure. At lower pressure, the adsorption selectivity of CO_2 shows a rapid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the temperature, whereas it becomes insensitive to temperature at higher pressure. Additionally, the adsorption selectivity of CO_2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bulk CO_2 mole fraction and the depth of CO_2 injection 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tuminous coal model Adsorption selectivity Enhanced coal bed methane recovery Carbon dioxide sequestration molecular simulation
下载PDF
Molecular simulation studies of hydrocarbon and carbon dioxide adsorption on coal 被引量:1
2
作者 Junfang Zhang Keyu Liu +4 位作者 M.B.Clennell D.N.Dewhurst Zhejun Pan M.Pervukhina Tongcheng Ha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692-704,共13页
Sorption isotherms of hydrocarbon and carbon dioxide (CO2) provide crucial information for designing processes to sequester CO2 and recover natural gas from unmineable coal beds. Methane (CH4), ethane (C2H6), an... Sorption isotherms of hydrocarbon and carbon dioxide (CO2) provide crucial information for designing processes to sequester CO2 and recover natural gas from unmineable coal beds. Methane (CH4), ethane (C2H6), and CO2 adsorption isotherms on dry coal and the temperature effect on their maximum sorption capacity have been studied by performing combined Monte Carlo (MC) and molecular dynamics (MD) simulations at temperatures of 308 and 370 K (35 and 97 ~C) and at pressures up to 10 MPa.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bsolute sorption (expressed as a mass basis) divided by bulk gas density has negligible temperature effect on CH4, C2H6, and CO2 sorption on dry coal when pressure is over 6 MPa. CO2 is more closely packed due to stronger interaction with coal and the stronger interaction between CO2 mole- cules compared, respectively, with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hydrocarbons and coal and between hydrocarbons. The results of this work suggest that the "a" constant (pro- portional to TcPc) in the Peng-Robinson equation of stat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sorption behavior of hydrocarbons. CO2 injection pressures of lower than 8 MPa may be desirable for CH4 recovery and CO2 sequestration. This study provides a quantitative under- standing of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coal sorptioncapacity for CH4, C2H6, and CO2 from a microscopic persp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simulation - GROMOS force field -coal bed methane - Sorption isotherm Bituminous coal Hydrocarbons Carbon dioxide
下载PDF
ML-QSPR方法预测煤基液体的燃料性能
3
作者 李文英 王香玲 +2 位作者 范欢欢 范鸿霞 冯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8-1110,共13页
煤基液体混合物如煤焦油、煤直接液化油的分子结构描述和性质预测是开发煤基液体产品高值化工艺和技术的重要基础。由于煤基液体主要由C、H、O、N、S元素构成数量庞杂、芳环结构各异的混合物,因此,使用Python中的RDKit工具包,利用简化... 煤基液体混合物如煤焦油、煤直接液化油的分子结构描述和性质预测是开发煤基液体产品高值化工艺和技术的重要基础。由于煤基液体主要由C、H、O、N、S元素构成数量庞杂、芳环结构各异的混合物,因此,使用Python中的RDKit工具包,利用简化分子线性输入规范(Simplified Molecular Input Line Entry System,SMILES)语言构建煤基液体中物质分子描述符,描述符包含样品元素信息、环数与环结构信息、原子数及分子量信息等共计115个分子描述符。对比人工信息提取方法,将所构建的分子描述符能够体现煤基液体分子结构碎片、分子量及原子个数信息等作为机器学习的特征输入变量,用于建立预测煤基液体的燃料性能的分子机器学习-定量结构性质关系方法 (ML-QSPR),实现对燃料低位热值(LHV)、液体密度(ρ)、闪点(FP)、十六烷值(CN)4个关键燃料性能参数的快速预测。模型验证分析表明LHV、ρ、FP模型的R^(2)分别为0.996、0.988、0.987;CN预测中加入混合物数据进行预测,R^(2)=0.959。与已公开报道的预测LHV、ρ、FP、CN性质方法对比,笔者提出ML-QSPR方法在预测4个关键燃料性能参数准确度方面有提升,在获取结果速度方面有显著优势。利用ML-QSPR模型预测得到的煤基液体制特种燃料性能参数数据库中的信息,分析增加不同族组分物质的碳原子数量时4个燃料性能参数的演变趋势,发现LHV、ρ、FP、CN四个燃料性能参数均受碳数(n)影响显著。由于LHV主要由n决定,不同族组分物质的LHV差距小;而不同族组分物质的ρ、FP和CN性质差距明显。此外,本研究训练好的模型可用于预测新的分子,为新型燃料分子设计提供参考;ML-QSPR方法作为迁移学习模型可在今后用于煤基液体其他场景相关理化性质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煤直接液化油 煤结构 煤组成成分 分子描述符
下载PDF
煤焦油重组分沸腾床加氢处理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4
作者 孟兆会 赖佳新 +1 位作者 刘玲 杨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6-110,共5页
在沸腾床加氢中型试验装置上开展了中温煤焦油加氢预处理试验,并对中温煤焦油原料沥青和加氢尾油进行了核磁共振氢谱(^(1)H-NMR)测试,考察了中温煤焦油重组分在沸腾床加氢预处理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与原料沥青相比,加氢尾油平... 在沸腾床加氢中型试验装置上开展了中温煤焦油加氢预处理试验,并对中温煤焦油原料沥青和加氢尾油进行了核磁共振氢谱(^(1)H-NMR)测试,考察了中温煤焦油重组分在沸腾床加氢预处理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与原料沥青相比,加氢尾油平均分子的总碳数和平均侧链长度降低;由于芳香环饱和生成环烷环,加氢尾油的芳环数降低、环烷环数增加;由于部分芳环发生加氢-开环裂化反应和环烷环发生开环反应,加氢尾油平均分子的总环数降低;反应温度越高,上述重组分分子结构变化趋势越明显。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加氢尾油的芳环缩合参数(H_(AU)/C_(A))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为避免稠环芳烃缩合、减少轻烃生成,应控制煤焦油沸腾床加氢预处理的反应温度不超过(基准+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煤焦油 沸腾床 核磁共振 分子结构
下载PDF
宿南矿区祁东煤矿煤层含气量和组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汪宏志 《安徽地质》 2023年第1期6-10,共5页
为研究宿南矿区祁东煤矿煤层气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在样品采集和测试基础上对含气量及组分进行测定,并探讨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煤层气组分以CH_(4)为主,含量为62.14%~98.0%(平均含量为87.57%);次为CO_(2)和N_(2),含量分别为... 为研究宿南矿区祁东煤矿煤层气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在样品采集和测试基础上对含气量及组分进行测定,并探讨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煤层气组分以CH_(4)为主,含量为62.14%~98.0%(平均含量为87.57%);次为CO_(2)和N_(2),含量分别为0.00~8.63%(平均含量为4.08%)和0.15%~30.17%(平均含量为9.21%)。甲烷浓度与含气量成正比,与N_(2)浓度成反比。含气量随埋深增加而增加,但甲烷浓度变化不明显。另外,甲烷浓度和含气量与煤层厚度、顶板厚度呈弱正相关关系。含气量与水分关系为弱负相关,与灰分和挥发分为弱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含气量 煤层气组分 祁东煤矿 宿南矿区
下载PDF
渣油沸腾床加氢转化过程中结构变化与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玲 孟兆会 +2 位作者 葛海龙 朱慧红 杨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72,共6页
分别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光学显微镜测定了典型中东渣油及其不同转化深度加氢生成油的平均分子结构参数和沥青质聚集状态,结合族组成和不稳定性参数,考察了渣油沸腾床加氢转化过程中的分子结构变化与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对... 分别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光学显微镜测定了典型中东渣油及其不同转化深度加氢生成油的平均分子结构参数和沥青质聚集状态,结合族组成和不稳定性参数,考察了渣油沸腾床加氢转化过程中的分子结构变化与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所选渣油,在61.87%~79.71%转化率范围内,渣油平均分子的缩合程度先增加后降低,这与沉积物的形成及脱离油相过程有关;渣油经沸腾床加氢转化后,沥青质的聚集程度显著增加,其团簇直径随转化率的提高而增大,最大直径可达58.97μm;另外,在沸腾床加氢转化过程中,渣油中具有稳定沥青质作用的胶质明显减少,而不利于沥青质稳定的饱和分含量显著增加,该趋势随转化率的提高而加剧,这将造成渣油体系稳定性的持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腾床 结构参数 沥青质聚集 族组成 稳定性
下载PDF
散货港口输煤系统多维度粉尘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曾耀虎 魏智顶 +2 位作者 院凯延 刘士义 武朋辉 《科技资讯》 2023年第23期124-126,共3页
散货港口输煤系统粉尘治理是环保改造的难题。对此提出了散货港口输煤系统多维度粉尘治理方案,重点研究了高压喷雾抑尘技术、输送带清洁和物料回收技术以及复合式缓冲床技术,并在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煤码头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散货港口输煤系统粉尘治理是环保改造的难题。对此提出了散货港口输煤系统多维度粉尘治理方案,重点研究了高压喷雾抑尘技术、输送带清洁和物料回收技术以及复合式缓冲床技术,并在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煤码头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案解决了装船机溜筒物料起尘和扬尘、回程输送带物料撒漏及运行扬尘、落料点漏料撒料和异物穿透输送带的问题,实现了散货港口输煤系统全区域、全作业过程,多维度、主动式的粉尘综合防治,取得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货港口输煤系统 粉尘治理 高压喷雾抑尘 输送带清洁 物料回收 复合式缓冲床
下载PDF
STUDY ON COAL-BED GAS COMPOSITIONS AND ITS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8
作者 吴俊 于良臣 +2 位作者 李文馥 唐修义 杨宜春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0年第7期861-872,共12页
This paper considers, through a lot of measured data of coal-bed gas, that the coal-bed gas is a kind of mixed gas of complex composition with some heavy hydrocarbons. In general, it is not a dry gas. The coal-bed hyd... This paper considers, through a lot of measured data of coal-bed gas, that the coal-bed gas is a kind of mixed gas of complex composition with some heavy hydrocarbons. In general, it is not a dry gas. The coal-bed hydrocarbon gases can obviously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of gas-storage: "poor hydrocarbon-storing stage", "rich hydrocarbon-storing stage" and "declining hydrocarbon stage". Authors point out that the normal gas geochemical indexes can relatively well show the geochemical chatacteristics of coal-bed gas. But, "the Benzene Index (B)" is a good indicator to identify the gas original types, and "the Hexane Index(H)" can show the gas evolution law and the organic matter matu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bed GAS HEAVY hydroearbon composition dry GAS MATURITY BENZENE Index(B)
原文传递
煤岩显微组成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振涛 姚艳斌 +1 位作者 周鸿璞 白小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5-128,共4页
为分析煤岩显微组分对甲烷吸附作用的影响,对我国柴达木、鄂尔多斯和沁水等盆地的11个煤田49个煤样的煤质、煤岩显微组分和甲烷等温吸附关系进行了系统试验。结果表明:低、中煤阶煤的甲烷吸附能力随镜质组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高煤阶煤... 为分析煤岩显微组分对甲烷吸附作用的影响,对我国柴达木、鄂尔多斯和沁水等盆地的11个煤田49个煤样的煤质、煤岩显微组分和甲烷等温吸附关系进行了系统试验。结果表明:低、中煤阶煤的甲烷吸附能力随镜质组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高煤阶煤的吸附能力则随之增加而降低。惰质组含量对煤吸附甲烷能力的影响较大,高煤阶煤的甲烷吸附能力随惰质组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低、中煤阶煤的甲烷吸附能力则随之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低、中煤阶煤中的丝质体含量越低、半丝质体含量越高,煤的吸附能力越强。低煤阶煤吸附甲烷的能力与壳质组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吸附能力 显微组分 煤储层
下载PDF
低浓度煤层气脱氧浓缩工艺技术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30
10
作者 曲思建 董卫国 +1 位作者 李雪飞 陈亚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39-1544,共6页
为了解决低浓度煤层气安全输送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低浓度煤层气利用率,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以'十一五'科研成果为基础,研究开发出了可工业化应用的低浓度煤层气脱氧与变压吸附浓缩工艺技术及装备,并利用煤基炭材料... 为了解决低浓度煤层气安全输送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低浓度煤层气利用率,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以'十一五'科研成果为基础,研究开发出了可工业化应用的低浓度煤层气脱氧与变压吸附浓缩工艺技术及装备,并利用煤基炭材料研发平台自主研制了高效吸附专用煤基碳分子筛。通过脱氧浓缩,将体积分数20%~30%的低浓度煤层气浓缩至90%以上,O2体积分数降低至1%以下,CH4回收率在90%以上。工艺采用一次增压、二级浓缩的方式,吸附压力为0.3~0.5MPa,运行能耗为0.5~0.6kW·h/m3CNG。浓缩后的气体可加工成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天然气(L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浓缩分离 变压吸附 碳分子筛
下载PDF
吐哈油田煤层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6
11
作者 梁大川 崔茂荣 +1 位作者 王平全 李国璋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1995年第4期33-37,共5页
在分析吐哈油田煤层井壁不稳定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煤层的钻井液技术要求和对策为:①合理的钻井液密度;②有效封堵和优良的造壁性;③较好的抑制性;④合理的流变性;⑤良好的润滑性;⑥适当的pH值;⑦优良的热稳定性。根据煤层的要求和特点... 在分析吐哈油田煤层井壁不稳定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煤层的钻井液技术要求和对策为:①合理的钻井液密度;②有效封堵和优良的造壁性;③较好的抑制性;④合理的流变性;⑤良好的润滑性;⑥适当的pH值;⑦优良的热稳定性。根据煤层的要求和特点,经过大量的室内试验,优选出3套强封堵抑制性聚磺钻井液配方。经东深1井现场应用证明,使用该钻井液配方,在钻井中无大量掉块和坍塌现象,起下钻无阻卡,井径规则,完井固井作业顺利,适应煤层钻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方 钻井 防塌 防漏 钻井泥浆 煤层 井壁不稳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组成及结构的表征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吕君 高丽娟 +2 位作者 朱亚明 赵雪飞 王志雨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7-131,共5页
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MLTCTP)为原料,正庚烷、甲苯和喹啉为萃取剂,采用索氏抽提法分离得到:庚烷可溶物(HS)52.39%,庚烷不溶甲苯可溶物(HI-TS)43.9%,甲苯不溶物3.71%,不含喹啉不溶物。采用元素分析、相对平均分子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 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MLTCTP)为原料,正庚烷、甲苯和喹啉为萃取剂,采用索氏抽提法分离得到:庚烷可溶物(HS)52.39%,庚烷不溶甲苯可溶物(HI-TS)43.9%,甲苯不溶物3.71%,不含喹啉不溶物。采用元素分析、相对平均分子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1 H-NMR等表征方法对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及其族组成的分子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LTCTP、HS及HI-TS的相对平均分子量分别为326.5、258.4和361.6;平均分子式分别为C22.74-H22.47N0.249S0.055O1.53、C18.79H22.94N0.083S0.056O0.70和C24.48H21.74N0.387S0.063O2.33,其中杂原子氧主要以Ar-OH结构存在;MLTCTP的平均分子结构是以线性排列为主、面性排列为辅的四环稠环结构,HS平均分子结构为两单苯环线性链接结构,HI-TS的平均分子结构是以面性排列为主的五环稠环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 族组成 平均分子结构
下载PDF
煤在流化床反应器中的热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海滨 房倚天 +1 位作者 王洋 张碧江 《煤炭转化》 CAS CSCD 1997年第4期9-14,共6页
流化床煤热解技术是一种操作简便、处理量大、适用范围广的煤转化手段。热解产品(气、液、固)可作为很有价值的工业燃料或原料。就流化床煤热解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关键词 热解 产品组成 流化床反应器
下载PDF
豫北煤田焦作、鹤壁、安阳矿区二_1煤层优势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蒋建平 罗国煜 康继武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7-375,共9页
对豫北煤田焦作、鹤壁和安阳矿区二 1 煤层的对比样(构造煤和原生结构煤)进行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镜质组反射率测试、X射线衍射分析和化学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 ,构造煤因发生了断裂构造地球化学作用 ,其化学成分、元素成分和煤... 对豫北煤田焦作、鹤壁和安阳矿区二 1 煤层的对比样(构造煤和原生结构煤)进行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镜质组反射率测试、X射线衍射分析和化学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 ,构造煤因发生了断裂构造地球化学作用 ,其化学成分、元素成分和煤分子结构与原生结构煤明显不同 :构造煤的挥发分含量( %)比原生结构煤一般要小0 55~3 48 ,平均要小1 59 ;构造煤和原生结构煤相比 ,碳含量( %)平均增加了3 1 ,氢含量( %)平均减少了0 19 ;构造煤的最大反射率比原生结构煤平均要大0 447 ,双反射率一般大0 121 ;构造煤的002衍射峰比原生结构煤的要高且窄 ,芳香层碳平面网间的距离d002值平均要小0 006nm ,Lc 值平均比原生结构煤大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煤田 煤层 优势断裂 构造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油气形成(之一) 被引量:34
15
作者 陈建平 赵文智 +5 位作者 秦勇 罗平 孟繁有 赵长毅 杨福忠 朱兴珊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共5页
侏罗纪是中国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聚煤期。侏罗纪西北地区气候温暖潮湿,植被繁盛,发育六大原盆地沉降带,形成沼泽、浅湖、半深湖沉积环境,广泛沉积了河流相—沼泽相—湖相煤系地层,普遍发育煤、炭质泥岩(页岩)、油页岩和湖相暗色泥... 侏罗纪是中国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聚煤期。侏罗纪西北地区气候温暖潮湿,植被繁盛,发育六大原盆地沉降带,形成沼泽、浅湖、半深湖沉积环境,广泛沉积了河流相—沼泽相—湖相煤系地层,普遍发育煤、炭质泥岩(页岩)、油页岩和湖相暗色泥岩这4类烃源岩。侏罗系烃源岩在阿尔金断裂带南、北两侧差异较大:北侧新疆地区中、下侏罗统煤系泥岩和煤均很发育;南侧蒙甘青地区早侏罗世沉积范围很小,中侏罗世虽发育泥岩,但一般不发育煤层。侏罗系烃源岩中主要的成烃显微组分是壳质体、藻类体、基质镜质体等,木栓质体和树脂体等早期成烃组分含量很低。煤系泥岩一般为中等到差油源岩,少数为好油源岩,煤一般为差油源岩。新疆地区下侏罗统烃源岩生烃潜力高于中侏罗统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侏罗纪 煤系 油气藏形成
下载PDF
克拉玛依常压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胶体性质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传 石斌 +2 位作者 李慎伟 王继乾 阙国和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2006年第1期34-39,共6页
利用质量分数电导率法研究了克拉玛依常压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在不同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下的胶体稳定性,并验证Yen T F渣油胶体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常压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体系的胶体稳定性在生焦诱导期内下降迅速,在生焦诱导期... 利用质量分数电导率法研究了克拉玛依常压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在不同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下的胶体稳定性,并验证Yen T F渣油胶体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常压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体系的胶体稳定性在生焦诱导期内下降迅速,在生焦诱导期后下降趋于缓慢;反应温度的升高使体系胶体稳定性下降。从反应后产物的族组成及其数均相对分子质量探讨了体系胶体稳定性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随着反应的进行,克拉玛依常压渣油体系中作为分散介质的饱和烃和轻芳烃含量逐渐上升,作为胶溶剂的胶质含量显著下降,其可溶质相对分子质量均呈下降趋势;而作为分散相的沥青质质量分数及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在生焦诱导期内上升,在生焦后开始下降。胶体体系族组成及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破坏了该体系原有的稳定结构,导致了体系胶体稳定性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 胶体稳定性 质量分数电导率法 族组成 数均相对分子质量
下载PDF
伊宁凹陷侏罗系勘探思考与展望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维民 熊利平 +2 位作者 尚雅珍 徐俊杰 高渐珍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8-22,共5页
伊犁盆地是在晚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发育的中、新生代山间盆地,侏罗系是其盆地的主体。侏罗纪时盆地水体整体浅而不稳定,除早侏罗世八道湾组沉积期有局部的稳定水体外,其余多为交织河和冲积扇与扇缘辫状河河沼相,煤系地层烃源岩品质普... 伊犁盆地是在晚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发育的中、新生代山间盆地,侏罗系是其盆地的主体。侏罗纪时盆地水体整体浅而不稳定,除早侏罗世八道湾组沉积期有局部的稳定水体外,其余多为交织河和冲积扇与扇缘辫状河河沼相,煤系地层烃源岩品质普遍较差,暗色泥岩和碳质泥岩一般为中等烃源岩,局部为较好烃源岩;从中生代至新生代,由于地壳厚度不断增大,该盆地整体处于退热型区域大地热流背景场中,属于典型的“冷盆”,有机质热演化普遍处于不成熟到低成熟状态(Ro为0.40%-0.70%)。由于低成熟暗色泥岩生油对成藏的贡献有限,煤岩因其早期生烃组分含量低,产生的烃类最多仅能饱和其微孔的吸附需求,早期排烃对成藏的贡献甚微。伊宁凹陷侏罗系今后的勘探应紧紧围绕沉降中心区,在环生烃中心的构造带上优选圈闭。并加强泥岩低熟油的成烃条件研究与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盆地 生油层 油气勘探 有机质 低成熟油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有机岩石学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魏辉 金奎励 张纪易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2-26,共5页
有机岩石学方法是研究煤成油的重要方法之一。显微镜下反射光及荧光分析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中存在大量的生烃组分,大部分基质镜质体都发一定强度的荧光。煤的生烃性与主要生烃组分的含量密切相关。本区相当数量的煤有机质类... 有机岩石学方法是研究煤成油的重要方法之一。显微镜下反射光及荧光分析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中存在大量的生烃组分,大部分基质镜质体都发一定强度的荧光。煤的生烃性与主要生烃组分的含量密切相关。本区相当数量的煤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部分为Ⅱ1型。成熟度研究表明,本区侏罗纪煤已达到或超过生烃门限并产出大量的液态烃,是准噶尔盆地重要的烃源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侏罗纪 有机岩石学 煤成油 生油层
下载PDF
中国主要煤层气试验区地质特征对比 被引量:6
19
作者 房德权 宋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5-18,共4页
对中国几个主要煤层气试验区山西柳林、河北大城和安徽淮南等地的煤层气产率、含气量、煤层气地质特征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讨论了影响煤层气富集的因素。结果认为,满足以下条件的地区有利于煤层气富集与保存:①含煤岩系发育,构造简... 对中国几个主要煤层气试验区山西柳林、河北大城和安徽淮南等地的煤层气产率、含气量、煤层气地质特征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讨论了影响煤层气富集的因素。结果认为,满足以下条件的地区有利于煤层气富集与保存:①含煤岩系发育,构造简单,保存完整;②煤层厚度大;③煤岩类型为光亮、半亮煤;④煤层割理间距小、密度大;⑤变质程度达气肥煤、焦煤;⑥盖层条件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气 勘探 煤层气 地质特征
下载PDF
基于回归模型的煤层含气量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郭彦省 孟召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2-115,共4页
煤层含气量是煤层气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基于煤层含气量与测井参数的关系较为复杂,论文对煤层含气量与测井参数做相关分析,对于相关系数较小的参数,通过构造复合参数法,提高了含气量与参数的相关系数,最终共优选6种测井参数,建立含气量... 煤层含气量是煤层气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基于煤层含气量与测井参数的关系较为复杂,论文对煤层含气量与测井参数做相关分析,对于相关系数较小的参数,通过构造复合参数法,提高了含气量与参数的相关系数,最终共优选6种测井参数,建立含气量与测井信息的线性、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并对预测值进行有效性检验,证明建立的线性和二次回归方程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含气量 测井曲线 复合参数 回归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