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idenbach and Robin's Multidimensional Ethics Scale: Testing a Second-Order Factor Model
1
作者 HowardBuchan 《Psychology Research》 2014年第10期823-834,共12页
关键词 一致性测试 子模型 二阶 道德 多维 会计师事务所 偏最小二乘 MES
下载PDF
《周礼》之“灋”与《大司寇》德刑思想发微
2
作者 彭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7,共10页
《周礼》中的“灋”字,经学家指为“法”字的古文,《说文》以“刑法”解之,有学者据此将《周礼》定性为法家著作。今验诸《周礼》“灋”字,几与刑法无关,而是典礼、文制、官法、规定、法式、数量、技术规范等的总称,具有“软法”的性质... 《周礼》中的“灋”字,经学家指为“法”字的古文,《说文》以“刑法”解之,有学者据此将《周礼》定性为法家著作。今验诸《周礼》“灋”字,几与刑法无关,而是典礼、文制、官法、规定、法式、数量、技术规范等的总称,具有“软法”的性质,表明《周礼》的行政管理已臻于标准化、网络化的层面。《周礼》司法系统与审鞫程序等完整载于《秋官》。《大司寇》六条官法,以体现德教之法的“五刑”为首,以圜土、嘉石等温和方式教化罢民,以肺石关照弱势群体等继之,而将“正五刑”退置《小司寇》《司刑》,此一顺序旨在彰显教化为本、预防犯罪为先的儒家“德刑”思想,希冀实现周初成康之治“刑措四十余年不用”的治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刑 《大司寇》 五刑 软法
下载PDF
论董仲舒的政治经济思想及其影响
3
作者 季桂起 《德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董仲舒的政治经济思想的核心以孔子的“仁学”及教化思想为根柢,建构德法(刑)并用,以德为主,刑为辅的治理体系,实现儒家的“王道”政治理想;其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奉行儒家“均贫富”的社会理想,以满足人民必要的生活需求、巩固“大一统”... 董仲舒的政治经济思想的核心以孔子的“仁学”及教化思想为根柢,建构德法(刑)并用,以德为主,刑为辅的治理体系,实现儒家的“王道”政治理想;其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奉行儒家“均贫富”的社会理想,以满足人民必要的生活需求、巩固“大一统”国家统治为目的,抑止权贵、豪强,平衡社会财富,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政治经济思想 儒家学说 德主刑辅 平衡社会财富
下载PDF
小学教育惩戒实施的价值评价、存在问题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
4
作者 栗明伟 崔淑萍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教育惩戒能规范小学生言行,有助于高效开展教学活动和重塑师生关系。目前,小学教育惩戒实施存在以下问题:缺少相关法律意识,未构建正确惩戒观;优差生区别对待,公平性缺失;滥用惩戒,缺少目的性。为争取发挥教育惩戒的效用,小学教师可以... 教育惩戒能规范小学生言行,有助于高效开展教学活动和重塑师生关系。目前,小学教育惩戒实施存在以下问题:缺少相关法律意识,未构建正确惩戒观;优差生区别对待,公平性缺失;滥用惩戒,缺少目的性。为争取发挥教育惩戒的效用,小学教师可以遵循以下路径实施教育惩戒:认清教育惩戒内涵,明确惩戒目的与作用;依法开展教育惩戒,尊重并关爱学生;适度进行惩戒,把握好惩戒边界;提高职业素养,保证教育惩戒公平性;提高惩戒艺术与智慧,体现惩戒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德育 教育惩戒 立德树人 有效惩戒
下载PDF
Understanding the deterrence effect of punishment for marine information security policies non-compliance
5
作者 Xiaolong Wang Changlin Wang +1 位作者 Tianyu Yi Wenli Li 《Journal of Ocean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SCIE 2024年第1期9-12,共4页
In the organizational setting of marine engineering,a significant number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incidents have been arised from the employees’failure to comply with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policies(ISPs).This may b... In the organizational setting of marine engineering,a significant number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incidents have been arised from the employees’failure to comply with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policies(ISPs).This may be treated as a principal-agent problem with moral hazard between the employer and the employee for the practical compliance effort of an employee is not observable without high cost-.On the other hand,according to the deterrence theory,the employer and the employee are inherently self-interested beings.It is worth examining to what extent the employee is self-interested in the marine ISPs compliance context.Moreover,it is important to clarify the proper degree of severity of punishment in terms of the deterrent effect.In this study,a marine ISPs compliance game model has been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deterrence effect of punishment on the non-compliance behavior of employee individuals.It is found that in a non-punishment contract,the employee will decline to comply with the marine ISPs;but in a punishment contract,appropriate punishment will lead her to select the marine ISPs compliance effort level expected by the employer,and cause no potential backfire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terrence mechanism Marine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security policies Non-compliance behavior Principal-agent model with moral hazard punishment
原文传递
新时代高职学生第二课堂全面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
6
作者 戴志国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4-58,共5页
构建学生第二课堂全面发展评价体系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课题。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全面发展评价体系包括内容体系、积分体系和组织体系三个部分。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相对应,内... 构建学生第二课堂全面发展评价体系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课题。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全面发展评价体系包括内容体系、积分体系和组织体系三个部分。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相对应,内容体系包括五个方面的素质:思想政治、技术技能、身心健康、艺术和审美、劳动和志愿服务;积分体系包括基本积分体系、奖励性加分体系和惩罚性扣分体系;组织体系包括组织架构和工作实施。构建与实施“第二课堂全面发展评价体系”,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课堂 全面发展 评价体系 德智体美劳
下载PDF
儒家“三达德”对青年道德人格培育的时代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可兴 袁笑笑 《晋中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0-23,共4页
“仁”“智”“勇”“三达德”蕴含儒家思想精髓要义,对新时代青年道德人格培养具有启示意义。将儒家“三达德”融入青年道德人格培养过程,与新时代青年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华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自身内省中... “仁”“智”“勇”“三达德”蕴含儒家思想精髓要义,对新时代青年道德人格培养具有启示意义。将儒家“三达德”融入青年道德人格培养过程,与新时代青年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华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养的现实要求相契合,可以帮助新时代青年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推进自觉的道德养成,进而指引积极的道德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有智慧、品德好、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生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儒家“三达德” 青年道德人格培育 时代价值
下载PDF
宽恕的道德理由——基于第二人称立场的分析
8
作者 张金金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0-59,共10页
宽恕通常被定义为放下怨恨,作为一种仁慈的美德备受推崇。然而,当怨恨合理表达出对道德伤害的不满或蕴含了寻求平等、承认与尊重的正当诉求时,这种怨恨是否应被完全放下?宽恕是否应被无条件推崇?一些道德哲学家主张无须以忏悔和改正为... 宽恕通常被定义为放下怨恨,作为一种仁慈的美德备受推崇。然而,当怨恨合理表达出对道德伤害的不满或蕴含了寻求平等、承认与尊重的正当诉求时,这种怨恨是否应被完全放下?宽恕是否应被无条件推崇?一些道德哲学家主张无须以忏悔和改正为前提的无条件宽恕。这种观点忽视了受害者的情感需求及其对公正处理的期待,同时也会淡化行为责任,削弱社会正义感,进而超越传统道德中的责任与义务范畴。另外一些道德哲学家虽然主张有条件的宽恕,即基于道德理由放下怨恨。但是他们提出的道德理由大多基于对结果的考量,从而是基于可欲求性而不是可信性的错误类型的理由。从第二人称的立场看,宽恕应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需冒犯者采取实际行动来弥补伤害,受害者自愿放下怨恨,这样的宽恕才是一种真正的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恕 怨恨 道德理由 第二人称
下载PDF
试论王阳明心学视域下的养德养生思想
9
作者 徐仪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114,共8页
王阳明在其心学视域之下,提出了养德养生并举的思想。首先,他认为“有志于圣贤之学,惩忿窒欲,是工夫最紧要处”,所谓“惩忿窒欲”,是借儒家经典《周易》的权威来宣示养生养德的要道。他指出提升道德和增进学问,必须如同自己有疾病在身,... 王阳明在其心学视域之下,提出了养德养生并举的思想。首先,他认为“有志于圣贤之学,惩忿窒欲,是工夫最紧要处”,所谓“惩忿窒欲”,是借儒家经典《周易》的权威来宣示养生养德的要道。他指出提升道德和增进学问,必须如同自己有疾病在身,深感切肤之痛,方能够“求名医,问良药,有能已者,不远秦楚而延之”。其次,阳明主张通过“变化气质”来达到养德养生之目的。而在“变化气质”的具体方法当中,其认为治病祛疾、培补元气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最后,他提到子思的“致中和”,认为这是养德养生的重要功夫。他说:“心得养,则气自和,元气所由出也”,从而认为:“故心也者,中和之极也。”就是说养心就是“致中和”,其中包含了养德就是养生的思想观念。但是,王阳明极强的入世精神与衰弱不堪的身体形成了难以化解的矛盾,因而未能实现其养德养生并举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养德养生 惩忿窒欲 变化气质 致中和
下载PDF
德刑之争的权力论述与解决方案--从孔子到董仲舒
10
作者 王开元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24年第2期23-33,196,共12页
德刑之争是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孔子到董仲舒,诸多学者都对“亲亲相隐”案有过分析论述。这一案件不仅仅是道治或法治问题,更是权力视域下的话语之争。主张法治的法家大多是在为所谓公权力辩护,而主张德治的儒家则在... 德刑之争是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孔子到董仲舒,诸多学者都对“亲亲相隐”案有过分析论述。这一案件不仅仅是道治或法治问题,更是权力视域下的话语之争。主张法治的法家大多是在为所谓公权力辩护,而主张德治的儒家则在有意无意中保护了某种私权。然而,法家所维护的公权也常因压制人民私权而成为对君主私权的辩护,儒家在申明道德时也未必形成对公权力的绝对反抗。法家与儒家的德刑之争在汉代走向调和,董仲舒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便可以说是这一思潮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刑之争 孔子 董仲舒 亲亲相隐
下载PDF
宋代士大夫礼法观的演进及其影响——以肉刑论争为视角
11
作者 白贤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7-80,110,共5页
两宋时期,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和阶级斗争的尖锐,肉刑作为一种常见刑罚被广泛运用于司法实践中。与此同时,宋代士大夫围绕肉刑的存废、价值、功能等问题,对建立在“德主刑辅”基础上的礼法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论争,使“明刑弼教”... 两宋时期,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和阶级斗争的尖锐,肉刑作为一种常见刑罚被广泛运用于司法实践中。与此同时,宋代士大夫围绕肉刑的存废、价值、功能等问题,对建立在“德主刑辅”基础上的礼法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论争,使“明刑弼教”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法律在儒家传统礼法关系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刑罚手段及重刑主义在国家治理中获得更大的正义性和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士大夫 肉刑 礼法关系 德主刑辅 明刑弼教
下载PDF
文学与法律的张力:《罪与罚》的情理之辨与法律之维
12
作者 王乐源 霍佳禄 《语文学刊》 2024年第2期72-80,共9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既蕴含文学层面情与理的故事矛盾,又兼具法学层面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探讨。作品通过塑造拉斯柯尔尼科夫这一主角形象,反映了时代的思潮变迁与人们的内心思考,可从文学角度剖析出情理矛盾的核心线索。同时,文学...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既蕴含文学层面情与理的故事矛盾,又兼具法学层面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探讨。作品通过塑造拉斯柯尔尼科夫这一主角形象,反映了时代的思潮变迁与人们的内心思考,可从文学角度剖析出情理矛盾的核心线索。同时,文学又是历史事实的反映投射。独特的时代背景塑造了独特的法律观,主角的思想行为亦可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视角进行检视分析。本研究从文学和法学的双重角度,通过解读《罪与罚》,旨在揭示这部作品丰富的内涵与深远的意义,揭示情理矛盾与法律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为跨学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与罚》 情理矛盾 超人哲学 法律道德
下载PDF
中国传统腐败治理体系分析
13
作者 秦晔 《犯罪研究》 2024年第3期56-63,共8页
立足于“大历史”视角,中国传统腐败治理体系分析旨在梳理和总结中国传统政治体制和文化背景下腐败治理的核心理念和主要措施。中国传统的腐败治理方案首先是借助德礼教化构筑腐败治理的思想基础,如在选官任吏中注重德行考察并通过强化... 立足于“大历史”视角,中国传统腐败治理体系分析旨在梳理和总结中国传统政治体制和文化背景下腐败治理的核心理念和主要措施。中国传统的腐败治理方案首先是借助德礼教化构筑腐败治理的思想基础,如在选官任吏中注重德行考察并通过强化名节观念树立为官理念;继而借助严密的律法搭建腐败治理的制度框架;然后细化腐败治理的正向引导措施,保证制度的有效运行,如采用优俸制度引导官员自觉抵制贪腐,设计考课制度引导官员勤于政事。中国传统腐败治理中的惩治措施主要是赋予监察机关强大的惩治腐败权力,并以垂直管理的模式保证权力行使。从经验和不足两个角度评析传统视角下的腐败治理,可以为当今的腐败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礼教化 律法框架 正向引导 惩治体系
下载PDF
道德与关系惩罚对初中生公共物品困境中合作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崔丽莹 何幸 +3 位作者 罗俊龙 黄晓娇 曹玮佳 陈晓梅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22-1333,共12页
本研究模拟公共物品两难困境范式,以初中生为被试,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道德惩罚和关系惩罚对不同性别和社会价值取向个体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两种惩罚条件下初中生的合作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惩罚条件,但当惩罚撤除后只有关系惩... 本研究模拟公共物品两难困境范式,以初中生为被试,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道德惩罚和关系惩罚对不同性别和社会价值取向个体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两种惩罚条件下初中生的合作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惩罚条件,但当惩罚撤除后只有关系惩罚条件下的效应还存在;(2)初中女生在两种惩罚条件下的合作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惩罚条件,而男生只在关系惩罚条件下出现该情况;(3)亲社会取向与亲自我取向初中生在两种惩罚阶段均表现出更高的合作水平,但在惩罚撤除后,只有亲社会取向者保持了高合作水平。这些结果表明,关系惩罚的作用较为持久,且对男生的影响更为突出,不过两种惩罚在亲社会取向者身上均显现出延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惩罚 关系惩罚 公共物品困境 合作 社会价值取向
下载PDF
论道德惩罚及其目的 被引量:8
15
作者 左高山 刘艳 席云鹏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3期32-37,共6页
道德惩罚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的制裁手段对于规约和范导道德行为体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道德惩罚通过公共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和道德良心等对违背道德法则的行为或坏的道德品质予以谴责,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体的道德... 道德惩罚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的制裁手段对于规约和范导道德行为体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道德惩罚通过公共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和道德良心等对违背道德法则的行为或坏的道德品质予以谴责,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体的道德权利予以限制和剥夺,从而促使该道德行为体实现由恶向善的转化,达到维护道德良知的、重申道德秩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惩罚 主体 客体 良知 公正
下载PDF
道德解脱和惩罚知觉对伦理决策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金杨华 郝洁 叶燕华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5-43,共9页
道德解脱和惩罚知觉是管理者伦理决策中的脱离机制和约束机制,文章通过有调节作用的中介关系模型,分析了道德解脱和惩罚知觉对管理者伦理决策过程的影响,比较了组织有利和组织有害伦理决策中,管理者在伦理判断和伦理行为意向上的差异。... 道德解脱和惩罚知觉是管理者伦理决策中的脱离机制和约束机制,文章通过有调节作用的中介关系模型,分析了道德解脱和惩罚知觉对管理者伦理决策过程的影响,比较了组织有利和组织有害伦理决策中,管理者在伦理判断和伦理行为意向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道德解脱是管理者伦理判断的重要前因变量,惩罚知觉和伦理判断及其交互项都会对伦理行为意向产生影响,惩罚知觉在管理者伦理判断低时效应更明显;此外,管理者在组织有利情境下的伦理判断和伦理行为意向要显著低于组织有害情境。本研究对理解管理者伦理决策的潜在心理过程有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解脱 惩罚知觉 组织有利 组织有害 伦理决策
下载PDF
论构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三不”机制——基于“三不”反腐机制思想的启示 被引量:4
17
作者 龙献忠 陈方芳 刘绍云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25,共5页
当前我国学术道德失范现象严重污染着学术生态这片净土。通过对"三不"反腐机制思想的阐述和思考,提出要构建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可以借鉴"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不"反腐机制思想,构建研究生学术... 当前我国学术道德失范现象严重污染着学术生态这片净土。通过对"三不"反腐机制思想的阐述和思考,提出要构建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可以借鉴"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不"反腐机制思想,构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三不"机制,即"不敢学术道德失范"的惩戒机制、"不能学术道德失范"的防范机制、"不想学术道德失范"的保障机制,进而在标本兼治中祛除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乱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学术道德教育 惩戒机制 防范机制 保障机制
下载PDF
道德强度在灰色营销行为决策中的影响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彭茜 庄贵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35,共7页
以营销道德理论和灰色营销理论为基础,从卖方视角实证检验了道德强度(感知的后果严重性)对灰色营销道德决策的影响作用及其在决策过程的权变作用。结果表明:道德强度对道德判断和灰色营销行为倾向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会调节道德判断及惩... 以营销道德理论和灰色营销理论为基础,从卖方视角实证检验了道德强度(感知的后果严重性)对灰色营销道德决策的影响作用及其在决策过程的权变作用。结果表明:道德强度对道德判断和灰色营销行为倾向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会调节道德判断及惩罚预期和灰色营销行为倾向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但是对灰色营销的同情和灰色营销行为倾向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没有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对于企业提升销售人员的道德判断水平,降低个人情感因素对决策者灰色营销行为的影响等具有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强度 灰色营销 营销道德 同情 惩罚预期
下载PDF
犯罪二次性违法特征的理论与实践再探讨 被引量:37
19
作者 江奥立 杨兴培 《江汉学术》 2016年第5期37-48,共12页
犯罪的二次性违法理论已初具其型,但我们还有必要对这一理论中前置性法与刑法之间如何契合、在何种程度上进行衔接等问题作进一步的阐述和释解。犯罪的二次性违法理论事实上是刑法"二次性"规范属性进一步延伸和分解的结果,把... 犯罪的二次性违法理论已初具其型,但我们还有必要对这一理论中前置性法与刑法之间如何契合、在何种程度上进行衔接等问题作进一步的阐述和释解。犯罪的二次性违法理论事实上是刑法"二次性"规范属性进一步延伸和分解的结果,把握刑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的关系是深化谦抑理念的关键。应受刑罚处罚性的价值在于强调刑法的保障性,这就意味着刑罚的设置需要考量前置性法的适用情况。犯罪的二次性违法理论以"前置性法——刑法"的递进模式开展自己的叙述,时刻把刑法的启用看作是充分考量前置性法以后做出的选择,可见这一理论是建构在"实证"而非"经验"的基础上,因此具有方法论上的科学性。犯罪的二次性违法理论以法律关系为切入点,通过建构"前置性法——刑法"的递进模式进行思考,其中带来的最重要的理论意义是,强调对"法环境"的考察与解析。犯罪的二次性违法理论主要是基于自由刑法的立场,始终从法体系的角度把握刑法是保障法、具有第二次性违法的规范属性,在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中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性违法 前置性法 刑法 制裁性规则群 刑事司法 刑事立法
下载PDF
“想象竞合”情形下一事不再罚原则的适用机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黄先雄 张少波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77,共9页
"一事不再罚"是行政处罚的一项基本原则。当出现"想象竞合"情形时,应如何适用法律、如何确定管辖权,目前我国法律未作规定。实践中通行的处理模式是,以同类行政处罚作出的时间为标准,确定后作出的处罚决定违反一事... "一事不再罚"是行政处罚的一项基本原则。当出现"想象竞合"情形时,应如何适用法律、如何确定管辖权,目前我国法律未作规定。实践中通行的处理模式是,以同类行政处罚作出的时间为标准,确定后作出的处罚决定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该处理模式无法实现行政立法目的,难以发挥行政处罚功能,破坏平等对待原则。就"想象竞合"时如何适用一事不再罚原则,我国台湾地区、德国均确立了"择一重处"原则,并规定了相应的管辖权确定规则。借鉴域内外成熟立法经验,我们可以增加行政处罚立案询问环节、明确"择一重处"原则、增加补充处罚制度、构建协商决定管辖权机制等,以完善"想象竞合"时一事不再罚原则的适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事不再罚 想象竞合 时间在先原则 择一重处原则 协商管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