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ve Beyond Death:a comparative study of Du Liniang and Salome
1
作者 高艳丽 李方木 《双语学习》 2007年第07M期137-139,共3页
作为文化上处于劣势的性别,女性积极追求爱与性的权利通常被剥夺,正如《牡丹亭》和《莎乐美》所揭示的,当有个别女性起来反抗时,会遭到各方面的抵制。东方女性杜丽娘郁郁寡欢,终其一生,而西方的莎乐美则能够大胆追求自身欲望。然而,她... 作为文化上处于劣势的性别,女性积极追求爱与性的权利通常被剥夺,正如《牡丹亭》和《莎乐美》所揭示的,当有个别女性起来反抗时,会遭到各方面的抵制。东方女性杜丽娘郁郁寡欢,终其一生,而西方的莎乐美则能够大胆追求自身欲望。然而,她们的爱有殊途,情却同归,在死亡面前真正得到了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 死亡 “杜丽娘”形象 “莎乐美”形象 《牡丹亭》 《莎乐美》 女性
下载PDF
Love, Death and Sleep in Shakespeare's Love Tragedy "Antony and Cleopatra"
2
作者 孙鸢玲 《魅力中国》 2011年第8期268-268,共1页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安东尼 婚姻 感情生活
下载PDF
超越死亡:论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理论中的爱之共同体
3
作者 王朝璐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0,共8页
自我维度在内时间意识中显现为生活主体,爱之共同体是生活主体的重要阶段。探讨爱之共同体的发生进程,势必要聚焦其中的关键节点--人格生成、世代生成以及爱之共同体。同时,还应抓住自我维度这条线索,从自我通过同感单向地通达他者,发... 自我维度在内时间意识中显现为生活主体,爱之共同体是生活主体的重要阶段。探讨爱之共同体的发生进程,势必要聚焦其中的关键节点--人格生成、世代生成以及爱之共同体。同时,还应抓住自我维度这条线索,从自我通过同感单向地通达他者,发展为自我与他者彼此通达,并尝试消弭主体之间的间隙,来展现爱之共同体的双重主体间性。在爱之共同体中,内时间意识真正完成了个体化,显现为完整意义上的个体存在,推进了内时间意识由时间性发生向人格性发生的转变。由此,历史、文化等具有实践意义的事件才能发生,并推动实践现象学视域的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时间意识 人格 家庭 死亡 爱之共同体
下载PDF
梦境、死亡、爱情:鲁迅《野草》的驳杂性
4
作者 杜宇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8-82,共5页
《野草》作为鲁迅自剖性的文本,承载鲁迅的主体危机感。在《野草》中,鲁迅通过梦境这一情感能量场,凝视和反思矛盾的、多维度的自我,而梦中“梦者——观客”的身份转变,使鲁迅有了重新审视自己的权利,并增加主体“分裂”的可能。鲁迅接... 《野草》作为鲁迅自剖性的文本,承载鲁迅的主体危机感。在《野草》中,鲁迅通过梦境这一情感能量场,凝视和反思矛盾的、多维度的自我,而梦中“梦者——观客”的身份转变,使鲁迅有了重新审视自己的权利,并增加主体“分裂”的可能。鲁迅接受死亡生命向力的指引,在死亡的逼视中洞察爱的内涵。“我梦见”背后是关于死亡和爱情的真理发现,使鲁迅得以抵达更为本真的自我。梦境、死亡和爱情三者相互勾连,显示《野草》的驳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梦境 死亡 爱情
下载PDF
仲夏有梦 孰幻孰真——由电影《The Love of Siam》说开去
5
作者 李娜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99-102,共4页
泰国影片《The Love of Siam》以自身真纯质朴的格调赢得过诸多赞誉。2012年,片中两位主演再次在中国国内掀起关注热潮。阅览他们的过往和现在,可以轻易地联系起诸多类似的人和事。随后进行的看似随意的拼贴,实际上却能折射出颇为深致... 泰国影片《The Love of Siam》以自身真纯质朴的格调赢得过诸多赞誉。2012年,片中两位主演再次在中国国内掀起关注热潮。阅览他们的过往和现在,可以轻易地联系起诸多类似的人和事。随后进行的看似随意的拼贴,实际上却能折射出颇为深致的命理:世易时移,有爱足矣!千百年来,它依旧卓然自立,无关性别、无关年龄,甚至无关生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望 友谊 灵魂 异姓手足 死生契阔
下载PDF
Human Beings'Forever Aspiration for Love-Review of A Haunted House
6
作者 于彤 单晓晶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0X期226-227,共2页
In this essay, I will explore human being's aspiration for love conveyed in the novel A Haunted House by Virginia Woolf. The exploration start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ghostly couple's horror for death, the l... In this essay, I will explore human being's aspiration for love conveyed in the novel A Haunted House by Virginia Woolf. The exploration start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ghostly couple's horror for death, the living couples dreaming of the ghostly cou ples' finding of the treasure of love, and finally to the description of the loving scenes of this cou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IRATION love HORROR death dream CONSCIOUSNESS
下载PDF
The Development of Frederic Henry's Death Consciousness and the Related Reasons in A Farewell to Arms
7
作者 史林 《海外英语》 2010年第9X期220-221,223,共3页
Frederic Henry,the hero in Ernest Hemingway's novel A Farewell to Arms,demonstrates the author's dominant motif of a man who is forced to recognize the inevitability of death and the futility of trying to esca... Frederic Henry,the hero in Ernest Hemingway's novel A Farewell to Arms,demonstrates the author's dominant motif of a man who is forced to recognize the inevitability of death and the futility of trying to escape from it.This essay divides the development of Frederic Henry's death consciousness into three stages and analyzes his psychological features of each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deric Henry death CONSCIOUSNESS DOMINANT motif
下载PDF
The Function of Death in Jane Eyre
8
作者 孙文倩 《海外英语》 2012年第23期204-205,共2页
The essay is on the novel of Jane Eyre written by Charlotte Bronte.Jane was an orphan,finally she developed into an intellectual,confident and independent woman.She married her true love and realized her dream at last... The essay is on the novel of Jane Eyre written by Charlotte Bronte.Jane was an orphan,finally she developed into an intellectual,confident and independent woman.She married her true love and realized her dream at last.During the period of her growth,many deaths appeared in Jane's life.These deaths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novel.This essay will discuss the function of death in the novel.The author's view of death was expressed through Jane's life,love and her character.Through the arguments in the novel,we can draw a conclusion:death is not fearful.Love is eternal.We should learn how to love-love everything around us and cherish everything that you 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E EYRE death love
下载PDF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CXCL13和PD-L1~+B淋巴细胞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9
作者 胡洋 扬力 陈静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92-97,共6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3(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13,CXCL13)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ligand 1,PDL1)+B淋巴细胞水平变...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3(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13,CXCL13)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ligand 1,PDL1)+B淋巴细胞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4~12月收治的激素敏感型初发PNS患儿52例,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同期在医院体检的30例正常儿童作为健康对照。收集两组儿童临床实验室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儿童外周血中总B细胞及其PD-L1~+B淋巴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CXCL13,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solubility 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ligand 1,s PD-L1)及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CXCL13和PD-L1~+B淋巴细胞及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PNS组外周血总B细胞(12.54%±4.23%vs 4.95%±2.83%)和PD-L1~+B淋巴细胞比例(1.17%±0.38%vs 0.35%±0.12%),血清CXCL13(121.03±30.52 pg/ml vs 53.67±12.42 pg/ml)和s PD-L1(116.25±25.68pg/ml vs 47.27±8.14 pg/ml)水平及细胞因子TGF-β1(17.91±2.04 ng/ml vs 12.53±1.62 ng/ml),TNF-α(77.65±7.27ng/ml vs 52.43±4.68 ng/ml),IL-10(14.21±3.56 pg/ml vs 4.76±1.25 pg/ml),IL-1β(64.38±7.46 ng/ml vs 35.57±5.92ng/m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754,-11.468,-11.526,-14.271,-12.360,-17.048,-14.017,-18.103,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PNS组患儿治疗后外周血总B细胞(6.20%±2.48%)和PD-L1~+B淋巴细胞比例(0.43%±0.25%),血清CXCL13(65.27±14.16 pg/ml),s PD-L1(55.63±11.44 pg/ml),TGF-β1(14.35±1.82ng/ml),TNF-α(56.48±4.16ng/ml),IL-10(5.15±1.09 pg/ml),IL-1β(39.38±4.05 ng/ml)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324,11.731,11.951,15.549,9.930,18.226,17.548,21.237,均P<0.05)。PNS患儿PD-L1~+B淋巴细胞比例与血清ALB和Ig G水平呈负相关(r=-0.619,-0.587,均P<0.05),与Ig M水平呈正相关(r=0.563,P<0.05)。CXCL13表达水平与血清ALB和Ig G水平呈负相关(r=-0.574,-0.522,均P<0.05)。PD-L1~+B淋巴细胞比例与CXCL1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32,P<0.05)。结论 外周血CXCL13和PD-L1~+B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与PNS患儿体液免疫紊乱相关。CXCL13可能通过促进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趋化性,促进免疫细胞生产炎症细胞因子,加重PNS过度免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3 B淋巴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下载PDF
唐诗中“生死”书写的情境与情感
10
作者 倪超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12-119,共8页
中国唐代诗歌因时代的特征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有关“生死”的唐诗建构了体验死亡的情境,主要有爱情、征战、宗教的情境。在爱情情境中,唐诗常以生死相随的决心表现女性的贞节情感;在征战情境中,唐诗常以不惧生死的誓言表现将士的忠君情感... 中国唐代诗歌因时代的特征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有关“生死”的唐诗建构了体验死亡的情境,主要有爱情、征战、宗教的情境。在爱情情境中,唐诗常以生死相随的决心表现女性的贞节情感;在征战情境中,唐诗常以不惧生死的誓言表现将士的忠君情感;在儒、释、道的哲理情境中,唐诗常以佛教描绘的宗教情境为基础,阐释“不生不灭”的生命哲学。对生死情境的描写和对生死情感的抒发驱动着唐代诗人的创作,展现了中国人在爱情、忠诚、信仰等方面不惧死亡的情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死亡 爱情 征战 佛教
下载PDF
《祖列伊哈睁开了眼睛》的时空体研究——以西伯利亚时空体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嘉新 郑文东 《中国俄语教学》 2023年第1期80-87,共8页
俄罗斯新锐女作家古泽尔·雅辛娜的首部长篇小说《祖列伊哈睁开了眼睛》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一经问世便引起巨大反响。通过时空的转换,小说主人公们进行了一次奇妙的生命之旅。小说中存在着几个具有典型象征意义且各具特... 俄罗斯新锐女作家古泽尔·雅辛娜的首部长篇小说《祖列伊哈睁开了眼睛》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一经问世便引起巨大反响。通过时空的转换,小说主人公们进行了一次奇妙的生命之旅。小说中存在着几个具有典型象征意义且各具特色的时空体:尤尔巴什时空体、喀山时空体、道路时空体和西伯利亚时空体,其中最重要的当数西伯利亚时空体。正是通过这些时空体,小说的生与死、苦难与爱以及重生之主题得以显现,同时,小说也展现出了对人最大程度的关怀与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列伊哈睁开了眼睛》 西伯利亚时空体 生与死 苦难与爱 重生
下载PDF
庄子哲学中的“生死之变”与“死生无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雨萧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9-138,共10页
《庄子》一书对生死问题有着系统而深刻的论述。本文着重从“生死之理”“生死之变”“死生无变”“养生顺死”四个方面,对《庄子》生死观中的“变”与“不变”进行剖析。“生死之理”是庄子讨论生死问题的理论依据,即道气论。庄子认为... 《庄子》一书对生死问题有着系统而深刻的论述。本文着重从“生死之理”“生死之变”“死生无变”“养生顺死”四个方面,对《庄子》生死观中的“变”与“不变”进行剖析。“生死之理”是庄子讨论生死问题的理论依据,即道气论。庄子认为生死本为万物生化之一环,其实质为气化流行过程中的聚与散。以此为基础,庄子进而讨论生死之“变”与“不变”的问题。“变”是对生死这一客观现象所作的描述,生死循环无端,自然而然。“不变”则是庄子根据其“齐物”思想所形成之新的生命认识与态度,死生同一,“无变于己”。这种新的认识和态度在现实中具体表现为“养生”和“顺死”的生命态度与实践方式。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生死观 气化流行 死生一条 养生顺死
下载PDF
由《羽毛枕头》探析基罗加作品中的爱、疯狂和死亡
13
作者 杨力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45-48,共4页
《羽毛枕头》是“拉丁美洲短篇小说奠基人”奥拉西奥·基罗加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之一,收录于短篇小说集《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这部小说集中的大部分故事都围绕爱、疯狂和死亡三个主题展开,且三者相互纠缠,紧密相连。以《羽毛... 《羽毛枕头》是“拉丁美洲短篇小说奠基人”奥拉西奥·基罗加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之一,收录于短篇小说集《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这部小说集中的大部分故事都围绕爱、疯狂和死亡三个主题展开,且三者相互纠缠,紧密相连。以《羽毛枕头》为例,从叙事细节、精神分析法和宿命论思想三个角度分析三者之间的联系并得出死亡必然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枕头》 基罗加 精神分析 宿命论 《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
下载PDF
TIGIT和PD-1/PD-L1双重阻断途径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顺娜 高浏璐 +5 位作者 郑晓凤 邢国静 王丽菲 邵慧娟 于晓辉 张久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124-1129,共6页
程序性死亡蛋白-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1/PD-L1)作为一种抑制T细胞活化的调节性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肿瘤的免疫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靶向治疗药物得到研发,但是... 程序性死亡蛋白-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1/PD-L1)作为一种抑制T细胞活化的调节性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肿瘤的免疫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靶向治疗药物得到研发,但是单一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并不能很好的抑制肿瘤的发生,肿瘤逃逸现象时有发生,而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可作为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属于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的抑制性受体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ion motif,ITIM)结构域(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TIM domain,TIGIT)是近年靶向药物治疗研究的热点,其与PD-1/PD-L1的联合治疗可减少肿瘤逃逸,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的发生。因此,本文就TIGIT和PD-1/PD-L1双重阻断途径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旨在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IT PD-1/PD-L1 双重阻断 肿瘤免疫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sPD-L1、TRIM26、FBXW7水平与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王松凡 阎婷婷 于东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4期113-116,共4页
目的:分析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sPD-L1)、三结构域蛋白26(TRIM26)、F框/WD-40域蛋白7(FBXW7)与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80... 目的:分析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sPD-L1)、三结构域蛋白26(TRIM26)、F框/WD-40域蛋白7(FBXW7)与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8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研究组均行脑胶质瘤切除术治疗,随访6个月后,脑胶质瘤术后复发21例。比较两组和不同病理特征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血清s PD-L1、TRIM26、FBXW7水平,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sPD-L1、TRIM26、FBXW7水平与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及预测效能。结果:术后1个月,研究组血清sPD-L1、TRIM26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FBXW7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未复发患者血清sPD-L1、TRIM26 mRNA水平低于复发患者,FBXW7水平高于复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PD-L1、TRIM26 mRNA水平与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均呈正相关(r>0,P<0.05);血清FBXW7水平与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呈负相关(r<0,P<0.05);术后1个月,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PD-L1、TRIM26、FBXW7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预测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AUC分别为0.721、0.799、0.787、0.920,其中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结论:血清sPD-L1、TRIM26mRNA与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呈正相关,血清FBXW7与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呈负相关;血清sPD-L1、TRIM26、FBXW7单项检测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中的预测价值一般,联合检测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复发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三结构域蛋白26 F框/WD-40域蛋白7
下载PDF
解读《生命的层级》中的爱与死亡主题
16
作者 焦扬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3期196-198,共3页
爱与死亡一直是人类不断思索的问题。英国著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小说《生命的层级》(Levels of Life)中集中探讨了爱和死亡的话题,折射出当代人生存中的困境,延续了其对爱情、存在和对终极的叩问。巴恩斯旨在告诫人们要学会直面... 爱与死亡一直是人类不断思索的问题。英国著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小说《生命的层级》(Levels of Life)中集中探讨了爱和死亡的话题,折射出当代人生存中的困境,延续了其对爱情、存在和对终极的叩问。巴恩斯旨在告诫人们要学会直面爱与死亡,通过文字表面的情感刻画,引发人们对于爱和死亡本身所具有的历史和道德意义的思考,理解个体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利安·巴恩斯 《生命的层级》 死亡
下载PDF
婚恋·代际·国族:论於梨华小说的家庭书写
17
作者 吴俊熹 《华文文学》 2023年第2期51-59,共9页
中国台湾旅美作家於梨华在其几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成果颇丰,但由于“留学生文学”这一极其鲜明的标识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作家及其作品的复杂性,有关於梨华小说家庭书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於梨华小说的家庭书写主要表现在婚恋关系、... 中国台湾旅美作家於梨华在其几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成果颇丰,但由于“留学生文学”这一极其鲜明的标识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作家及其作品的复杂性,有关於梨华小说家庭书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於梨华小说的家庭书写主要表现在婚恋关系、代际冲突、国族母题几个方面,不仅涉及外在社会、文化因素对于家庭的渗透,而且关注家庭内在代际关系和心理形态的嬗变。於梨华小说当中跨越文化差异、回归日常生活的家庭想象,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别样的家庭书写文学经验,也不失为我们在全球化、世界性背景下重审当下内地家庭新变的一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於梨华 家庭书写 婚恋关系 代际冲突 国族母题
下载PDF
果蝇Toll和IMD信号通路中的功能结构域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甜 罗开珺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8-395,共8页
功能结构域在蛋白相互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细胞信号通路中,上、下游信号分子结构域间的相互作用,传递着信号。赖氨酸型肽聚糖(Lys-type PGN)(来自革兰氏阳性菌)和β-1,3葡聚糖(β-1,3 glucan)(来自真菌)激活果蝇Toll信号通路;二氨... 功能结构域在蛋白相互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细胞信号通路中,上、下游信号分子结构域间的相互作用,传递着信号。赖氨酸型肽聚糖(Lys-type PGN)(来自革兰氏阳性菌)和β-1,3葡聚糖(β-1,3 glucan)(来自真菌)激活果蝇Toll信号通路;二氨基庚二酸型肽聚糖(DAP-type PGN)和脂多糖粗多糖(LPS)(来自革兰氏阴性菌)激活果蝇IMD信号通路。本文以信号通路为线索,完整地展示各信号分子功能结构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阐述两个信号通路分别降解细胞质中的Cactus和Relish,释放出NF-kB蛋白进入到细胞核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结构域 NF-kB蛋白族 IkB蛋白 衔接蛋白 基序
下载PDF
邓恩诗中圆形意象母题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正栓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1-44,共4页
约翰·邓恩别出心裁、慧心独具,善于使用几何学知识和意象,尤其是三角意象和圆形意象。本文着重分析邓恩圆形意象在描写爱情与死亡时的寓意,认为,邓恩的圆形意象反映了诗人对当时英国各种社会现象的独特思考和他本人充满矛盾的... 约翰·邓恩别出心裁、慧心独具,善于使用几何学知识和意象,尤其是三角意象和圆形意象。本文着重分析邓恩圆形意象在描写爱情与死亡时的寓意,认为,邓恩的圆形意象反映了诗人对当时英国各种社会现象的独特思考和他本人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 圆形意象 爱情 死亡
下载PDF
论屈原心理情结和诗歌创作的美学关联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奕 颜翔林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2期40-49,共10页
主体的心理情结和文学创造存在着潜在的美学关联。屈原的心理情结主要构成因素是孤独情结、恋美情结、痴狂情结和死亡情结,它们之间存在着时间性的历史关联和逻辑递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诗人的审美意识形态和诗歌创造活动。换言之,楚辞... 主体的心理情结和文学创造存在着潜在的美学关联。屈原的心理情结主要构成因素是孤独情结、恋美情结、痴狂情结和死亡情结,它们之间存在着时间性的历史关联和逻辑递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诗人的审美意识形态和诗歌创造活动。换言之,楚辞文本即是诗人的心理情结和审美创造的互动性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结 孤独 恋美 痴狂 死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