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海城镇体系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动力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录仓
陆凤英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67-72,共6页
青海城镇体系经历了发韧期、奠基期、转型期3个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湟水谷地最先拉开了城镇发展的历史帏幕,随后逐步向西扩展进入青海湖地区.宏观上,从农耕区向农牧交错区渗透,进而向游牧区拓展,反映了社会历史进程和地域开发进程的...
青海城镇体系经历了发韧期、奠基期、转型期3个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湟水谷地最先拉开了城镇发展的历史帏幕,随后逐步向西扩展进入青海湖地区.宏观上,从农耕区向农牧交错区渗透,进而向游牧区拓展,反映了社会历史进程和地域开发进程的调控作用,因此城镇分布数量和密度呈现出农耕区—农牧交错区—游牧区逐级递减的趋势.中观上,以河流为脉络,城镇发展或溯源而上伸入高原腹地,或向河谷两岸推进,进入山区,表现为从优势生存空间向劣势生存空间的时空转化,城镇数量与密度呈现出川水地区—浅山地区—脑山地区的递减趋势.微观上,河谷农耕区城镇选址多位于河流阶地上,土地肥沃,取水便利;而牧区城镇的选址却往往与水草丰美的牧场相关,映射出古代城镇对自然条件和自然物质基础的依赖性.总体而言,青海省城镇兴起和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外部中央行政建制和军事据点的设置,而非城镇内部社会经济自我发展.就单个城镇而言,民族文化、民族宗教与民族贸易的亲合关系和响应力,是城镇成长的主要推进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
发展轨迹
动力机制
青海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不可遗忘的历史动力——关于“恶”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
5
2
作者
赵家祥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44-51,共8页
“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基督教哲学、维柯、康德、黑格尔都有关于恶的历史作用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也主要从六个方面论述了“恶”的历史作用。但是在承认“恶”的历史作用的同时,并不能否认历史发展的其他动力,特别是不能...
“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基督教哲学、维柯、康德、黑格尔都有关于恶的历史作用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也主要从六个方面论述了“恶”的历史作用。但是在承认“恶”的历史作用的同时,并不能否认历史发展的其他动力,特别是不能否认与“恶”相对立的“善”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动力
恶
善
历史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位差计的早期发展史
被引量:
3
3
作者
曹福军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9-61,共3页
对20世纪以前电位差计的发展史做了详细的阐述,基本可以建立起电位差计发展的真实次序。
关键词
电位差计
发展史
电动势
极化
标准电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李大钊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文生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09-111,121,共4页
李大钊认为:推动历史进步和发展的力量是来自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自身的“物的势力”,即人们的经济生活;在这个层面上,最高的动力是生产力。同时,也论及阶级与阶级斗争、人类的感情以及人种、地理等要素也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因素或动力;只不...
李大钊认为:推动历史进步和发展的力量是来自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自身的“物的势力”,即人们的经济生活;在这个层面上,最高的动力是生产力。同时,也论及阶级与阶级斗争、人类的感情以及人种、地理等要素也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因素或动力;只不过,它们是在限定的范围内和在不同程度上发生着各自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历史发展动力
理论探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格尔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合理思想
5
作者
钟学敏
丁明鲜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81-86,共6页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黑格尔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合理思想。这些思想包括: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恶劣的情欲”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人类演进具有重要作用;人类自觉活动在历史进程中...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黑格尔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合理思想。这些思想包括: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恶劣的情欲”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人类演进具有重要作用;人类自觉活动在历史进程中有着积极作用。这些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产生了积极影响,是后来历史唯物主义观形成的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历史发展动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阶级分析法到创新分析法
6
作者
吉彦波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5-8,12,共5页
随着创新在社会发展、历史进步中作用的日益凸现,应该确立一个新的社会分析方法:创新分析法。所谓创新分析法,就是用创新的观点去判断历史进步的动力,分析推动历史进步的主体,评价推动历史进步合力中的核心力量、主导力量,进而倡导创新...
随着创新在社会发展、历史进步中作用的日益凸现,应该确立一个新的社会分析方法:创新分析法。所谓创新分析法,就是用创新的观点去判断历史进步的动力,分析推动历史进步的主体,评价推动历史进步合力中的核心力量、主导力量,进而倡导创新、激励创新、推动创新,以引导社会更快更好更节省更顺利更稳定更和谐地持续发展。创新分析法的提出,是对阶级分析法的继承和扬弃,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分析法
创新分析法
历史动力
历史评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亚区域合作的历史动因及南盟的建立
7
作者
龙兴春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8-31,共4页
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区域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南亚国家为了发展经济,扭转在国际经济秩序下的不利地位,促进地区和平,有建立区域合作组织的必要性。南亚各国间的密切联系和国际关系缓和又使区域合作具备了可能性。在孟加拉国齐亚.拉赫曼的...
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区域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南亚国家为了发展经济,扭转在国际经济秩序下的不利地位,促进地区和平,有建立区域合作组织的必要性。南亚各国间的密切联系和国际关系缓和又使区域合作具备了可能性。在孟加拉国齐亚.拉赫曼的倡议和各国共同推动下,最终于1985年建立了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区域合作
历史动因
南盟建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世界文明史导言
被引量:
6
8
作者
马克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18,共10页
文明是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世界上存在着众多的文明 ,每一种文明都有其内在的发展动力 ,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当然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 ,成就有大有小。世界的历史就是世界文明发展变化的历史。到现在为止 ,人类的文明大体经...
文明是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世界上存在着众多的文明 ,每一种文明都有其内在的发展动力 ,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当然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 ,成就有大有小。世界的历史就是世界文明发展变化的历史。到现在为止 ,人类的文明大体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大发展阶段。在文明的发展中 ,文明的交流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交流过程中 ,不愿学习和不愿传授的情况都会存在 ,影响了文明的进步。虽然现在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巨大 ,但各文明仍保留其固有的传统。将来的世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文明史
世界
发展动力
原文传递
21世纪的中国建筑史学——“建筑史学发展回顾与前景展望”座谈会上的发言
被引量:
2
9
作者
顾孟潮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15,共2页
论文作者回顾中国建筑史学 70年的历史 ,对目前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同时构筑了建筑科学史学科结构内容与内在驱动力模型 ,提出 2 1世纪中国建筑史学的学科发展对策 ,并强调“今为古用”和介绍两本好书《建筑的...
论文作者回顾中国建筑史学 70年的历史 ,对目前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同时构筑了建筑科学史学科结构内容与内在驱动力模型 ,提出 2 1世纪中国建筑史学的学科发展对策 ,并强调“今为古用”和介绍两本好书《建筑的革命》与《世界建筑师的思想与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史学
建筑科学史
学科结构内容
原文传递
题名
青海城镇体系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动力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录仓
陆凤英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67-72,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计划"项目(04XJL0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地区"项目(05XSH010)
文摘
青海城镇体系经历了发韧期、奠基期、转型期3个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湟水谷地最先拉开了城镇发展的历史帏幕,随后逐步向西扩展进入青海湖地区.宏观上,从农耕区向农牧交错区渗透,进而向游牧区拓展,反映了社会历史进程和地域开发进程的调控作用,因此城镇分布数量和密度呈现出农耕区—农牧交错区—游牧区逐级递减的趋势.中观上,以河流为脉络,城镇发展或溯源而上伸入高原腹地,或向河谷两岸推进,进入山区,表现为从优势生存空间向劣势生存空间的时空转化,城镇数量与密度呈现出川水地区—浅山地区—脑山地区的递减趋势.微观上,河谷农耕区城镇选址多位于河流阶地上,土地肥沃,取水便利;而牧区城镇的选址却往往与水草丰美的牧场相关,映射出古代城镇对自然条件和自然物质基础的依赖性.总体而言,青海省城镇兴起和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外部中央行政建制和军事据点的设置,而非城镇内部社会经济自我发展.就单个城镇而言,民族文化、民族宗教与民族贸易的亲合关系和响应力,是城镇成长的主要推进剂.
关键词
城镇体系
发展轨迹
动力机制
青海省
Keywords
urban system
history
motive
force
mechanism
Qinghai Province
分类号
K901.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不可遗忘的历史动力——关于“恶”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
5
2
作者
赵家祥
机构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出处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44-51,共8页
文摘
“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基督教哲学、维柯、康德、黑格尔都有关于恶的历史作用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也主要从六个方面论述了“恶”的历史作用。但是在承认“恶”的历史作用的同时,并不能否认历史发展的其他动力,特别是不能否认与“恶”相对立的“善”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历史
动力
恶
善
历史哲学
Keywords
history
motive
force
evil
goodness
historical philosophy
分类号
B0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B0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位差计的早期发展史
被引量:
3
3
作者
曹福军
机构
唐山师范学院物理系
出处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9-61,共3页
文摘
对20世纪以前电位差计的发展史做了详细的阐述,基本可以建立起电位差计发展的真实次序。
关键词
电位差计
发展史
电动势
极化
标准电池
Keywords
potential difference measuring device
developmental
history
electro-
motive
force
polarization
standard battery
分类号
TH73 [机械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李大钊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文生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
出处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09-111,121,共4页
文摘
李大钊认为:推动历史进步和发展的力量是来自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自身的“物的势力”,即人们的经济生活;在这个层面上,最高的动力是生产力。同时,也论及阶级与阶级斗争、人类的感情以及人种、地理等要素也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因素或动力;只不过,它们是在限定的范围内和在不同程度上发生着各自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李大钊
历史发展动力
理论探讨
Keywords
LI Da - zhao
motive
fo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the
oretical probe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格尔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合理思想
5
作者
钟学敏
丁明鲜
机构
浙江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四川师大管理系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81-86,共6页
文摘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黑格尔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合理思想。这些思想包括: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恶劣的情欲”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人类演进具有重要作用;人类自觉活动在历史进程中有着积极作用。这些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产生了积极影响,是后来历史唯物主义观形成的理论前提。
关键词
黑格尔
历史发展动力
Keywords
Hegel
the motive force of the develepment of history
分类号
B516.3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阶级分析法到创新分析法
6
作者
吉彦波
机构
淮海工学院社科部
出处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5-8,12,共5页
文摘
随着创新在社会发展、历史进步中作用的日益凸现,应该确立一个新的社会分析方法:创新分析法。所谓创新分析法,就是用创新的观点去判断历史进步的动力,分析推动历史进步的主体,评价推动历史进步合力中的核心力量、主导力量,进而倡导创新、激励创新、推动创新,以引导社会更快更好更节省更顺利更稳定更和谐地持续发展。创新分析法的提出,是对阶级分析法的继承和扬弃,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阶级分析法
创新分析法
历史动力
历史评价
Keywords
approach
of
analysis
of
classes
approach
of
creative analysis
motive
force
of
history
historical appraisal
分类号
D66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亚区域合作的历史动因及南盟的建立
7
作者
龙兴春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中国周边国家研究中心
出处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8-31,共4页
基金
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
项目编号:08JC810016
文摘
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区域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南亚国家为了发展经济,扭转在国际经济秩序下的不利地位,促进地区和平,有建立区域合作组织的必要性。南亚各国间的密切联系和国际关系缓和又使区域合作具备了可能性。在孟加拉国齐亚.拉赫曼的倡议和各国共同推动下,最终于1985年建立了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关键词
南亚区域合作
历史动因
南盟建立
Keywords
South Asian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history
motivation
force
the
establishment
of
分类号
D814.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世界文明史导言
被引量:
6
8
作者
马克垚
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系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18,共10页
文摘
文明是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世界上存在着众多的文明 ,每一种文明都有其内在的发展动力 ,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当然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 ,成就有大有小。世界的历史就是世界文明发展变化的历史。到现在为止 ,人类的文明大体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大发展阶段。在文明的发展中 ,文明的交流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交流过程中 ,不愿学习和不愿传授的情况都会存在 ,影响了文明的进步。虽然现在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巨大 ,但各文明仍保留其固有的传统。将来的世界 。
关键词
文明
文明史
世界
发展动力
Keywords
civilization
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world
motive
force
s
分类号
K1 [历史地理—世界史]
原文传递
题名
21世纪的中国建筑史学——“建筑史学发展回顾与前景展望”座谈会上的发言
被引量:
2
9
作者
顾孟潮
机构
中国建筑学会
出处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15,共2页
文摘
论文作者回顾中国建筑史学 70年的历史 ,对目前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同时构筑了建筑科学史学科结构内容与内在驱动力模型 ,提出 2 1世纪中国建筑史学的学科发展对策 ,并强调“今为古用”和介绍两本好书《建筑的革命》与《世界建筑师的思想与作品》
关键词
中国建筑史学
建筑科学史
学科结构内容
Keywords
Chinese architectural
history
,
history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 Contents
of
discipline structure, Inner
motive
force
, Make
the
present serve
the
past
分类号
TU-09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海城镇体系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动力
王录仓
陆凤英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种不可遗忘的历史动力——关于“恶”的历史作用
赵家祥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电位差计的早期发展史
曹福军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试论李大钊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理论探讨
张文生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黑格尔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合理思想
钟学敏
丁明鲜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从阶级分析法到创新分析法
吉彦波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南亚区域合作的历史动因及南盟的建立
龙兴春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世界文明史导言
马克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6
原文传递
9
21世纪的中国建筑史学——“建筑史学发展回顾与前景展望”座谈会上的发言
顾孟潮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0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