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文明新形态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学理阐释与实践要求 被引量:1
1
作者 钟贞山 吴东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40,共10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重大文明成就和理论创新成果,科学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逻辑。高校思政课是开展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阵地,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厘清人类...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重大文明成就和理论创新成果,科学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逻辑。高校思政课是开展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阵地,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厘清人类文明新形态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生动力、时代价值、现实依据和实践要求。人类文明新形态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能够引导大学生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形成学习和践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的创新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下载PDF
新时代异质文化交融中的哲学话语建构
2
作者 阎孟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2,共8页
把在西方文化土壤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和中华文化相结合是一个异质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交融的过程。习近平提出的“两个结合”重要思想,推进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又... 把在西方文化土壤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和中华文化相结合是一个异质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交融的过程。习近平提出的“两个结合”重要思想,推进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又一新的历史丰碑。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习近平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辩证唯物论、方法论、唯物史观三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造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的历史形态,同时也实现了异质文化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视域融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真理结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使其褪去文化异质性,表现出中国现代哲学的精神气质和价值内涵,由此创造出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视域融合 话语建构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渊源、内涵特征与比较优势
3
作者 刘志礼 郑悦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1,29,共12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这一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历经百年奋斗深刻形塑的社会主义文明最新范式,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理论渊源,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文明发展路径,致力于促进文明间交流互鉴,有着...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这一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历经百年奋斗深刻形塑的社会主义文明最新范式,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理论渊源,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文明发展路径,致力于促进文明间交流互鉴,有着替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必然性。与西方文明形态相比,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进步性在于史观视野层面大历史观提供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对西方中心主义史观的超越;价值立场层面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人类文明发展演进提供的现实出路对西方普世价值的超越;结构样态层面五大文明并联式协调发展共同推动的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对西方各文明要素串联式发展的超越;以及政党关系层面合作型政党关系呈现的独特价值与增量贡献对竞争型政党关系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大历史观
下载PDF
The Three Forms of the Marxist Philosophy and Their Historical Fate
4
作者 Han Qingxiang Zhang Yantao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1年第2期19-34,共16页
The "general problem" that Marx's philosophy analyzes and aims to solve is capital's ownership of labor-power and the emancipation of the proletariat. In the course of exploring this problem, Marx's philosophy de... The "general problem" that Marx's philosophy analyzes and aims to solve is capital's ownership of labor-power and the emancipation of the proletariat. In the course of exploring this problem, Marx's philosophy developed three basic, organically integrated forms: the popular, the scholarly and the political. However, the post-Marx history of Marxist philosophy has seen these three forms evolve differently and meet with different fates. The situ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The popular form is proposed but not fully realized; the scholarly form is robust but estranged from politics and the public; and the political form is prominent but needs further academic support and popular recognition.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arxist philosophical research in contemporary China, we must not only clarify the integral structure of Marx's philosophy but also create 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avorable to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a view to facilitating the benign interaction of the three basic f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xist philosophy popular form scholarly form political form
原文传递
New Forms of Chinese Philosophy in the 21^(st)Century
5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1年第1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new forms of Chinese philosophy in the 21 st)Century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叙事逻辑、批判要义与实践价值
6
作者 邱园园 庞立生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7,共10页
当前人类文明形态的深刻变革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实践,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支撑和引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文明叙事,它立足实践来勘定文明的存在论基础,透过阶级矛盾来把握文明变迁的深层动... 当前人类文明形态的深刻变革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实践,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支撑和引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文明叙事,它立足实践来勘定文明的存在论基础,透过阶级矛盾来把握文明变迁的深层动力,着眼世界历史来剖析现代文明的层级格局,彻底变革了从观念论出发把文明等同于理性进步的思想传统,凸显了文明的实践性、阶级性和历史性。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通过资本批判“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中,将现代文明的实质诊断为“资本的文明”,揭示了资本文明在创造巨大生产力的同时所造成的“过度”和“野蛮”,描绘了以“真正的共同体”推动“自由个性”生成的新文明图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对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前进方向,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自觉与文明自信,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建构具有至关重要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历史唯物主义 资本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理论内涵及当代发展
7
作者 王一楠 段虹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17-24,共8页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内含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认为文明产生于“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发展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指向于“真正的共同体”的共产主义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之于现代中国的实践结果。...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内含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认为文明产生于“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发展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指向于“真正的共同体”的共产主义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之于现代中国的实践结果。将人类文明新形态置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视域中可以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主体立场、发展布局和目标指向等方面都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深刻意蕴。其中,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以“五位一体”的文明发展布局来调适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指向于“真正的共同体”。作为现代文明的新样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旨在实现人的现代化发展,破解资本主义发展限度,进而推动世界文明交往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哲学分析视角
8
作者 吴美川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0-86,共7页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场和基本方法。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阐释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科学的认知指引和行动指南。人类文明新形态内蕴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场和基本方法。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阐释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科学的认知指引和行动指南。人类文明新形态内蕴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基础、认识论基础、历史观基础和价值论基础,即从本体论维度昭示其生成的本源性根据,从认识论维度阐明其发展的革命性指向,从历史观维度彰显其内在的历史主动精神,从价值论维度揭示其人民性的价值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类文明新形态 学理阐释
下载PDF
从被动到主动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哲学诠解
9
作者 袁佩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33,共11页
在文化哲学的理论范式中,人的文化创造与文化对人的潜在塑造呈现出双向互动态势。而具有生成性、自主性、超越性的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哲学关联研究的榫卯之和。新时代新征程,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 在文化哲学的理论范式中,人的文化创造与文化对人的潜在塑造呈现出双向互动态势。而具有生成性、自主性、超越性的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哲学关联研究的榫卯之和。新时代新征程,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基于文化哲学自身的时代使命与特定的研究价值,从“自我与他者”的借鉴融通中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巩固文化主体性,从“反思与重建”的现实审视中探问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彰显文化批判向度,从“守正与创新”的实践发展中探赜中国式现代化如何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旨在探寻人民的精神世界何以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哲学 文化主体性 文化批判 新的文化生命体
下载PDF
“新哲学”启蒙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探索——以新启蒙运动为中心
10
作者 崔海亮 刘蕊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0-37,F0002,共9页
新启蒙运动本质上是“新哲学”启蒙,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国防动员来挽救国难。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启蒙运动中担当了唤起民众、阐释现实、挽救国难的重要使命。新启蒙运动期间,“新哲学”者和自由主义者、文化保守主义者展开论战,就... 新启蒙运动本质上是“新哲学”启蒙,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国防动员来挽救国难。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启蒙运动中担当了唤起民众、阐释现实、挽救国难的重要使命。新启蒙运动期间,“新哲学”者和自由主义者、文化保守主义者展开论战,就“新哲学”的内涵地位、“新哲学”对社会人生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新哲学”者认为应该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初步提出了“两个结合”的思想。“新哲学”启蒙明确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方向,培养了一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工作队伍,形成了一系列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成果,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哲学” 新启蒙运动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贯彻新发展理念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互构逻辑
11
作者 杨亚雄 李浩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新发展理念与新质生产力都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所提出的重大发展理念和发展着力点,都属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共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内涵,共同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共同指... 新发展理念与新质生产力都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所提出的重大发展理念和发展着力点,都属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共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内涵,共同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共同指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强大思想引领,创新发展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协调发展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绿色发展保障新质生产力的可持续性,开放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国际化,共享发展提升新质生产力的社会效应;发展新质生产力为贯彻新发展理念赋予了关键实践抓手,新质生产力推动创新落地、促进协调发展、践行绿色要求、提升开放水平、增强共享实效。二者共同形成了相辅相成、同频共振的互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新质生产力 互构逻辑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历史实践及其哲学意蕴
12
作者 孟安琪 黄久扬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与时俱进地推进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正茂的奥秘所在。回顾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不断进行“刮骨疗毒、去腐生肌”的自我革命,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目标中奋勇前进... 与时俱进地推进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正茂的奥秘所在。回顾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不断进行“刮骨疗毒、去腐生肌”的自我革命,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目标中奋勇前进。自我革命彰显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自身建设过程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生动呈现。实践证明,在思想理论、组织制度与作风纪律三个层面加强党的自我革命,抓住自我革命的着力点、关键点,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时代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当代续写
13
作者 高卓坤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立足于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共同理想,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现实化、当代化、中国化的结果,是对马克思历史哲学的继承与发展。它是... 立足于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共同理想,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现实化、当代化、中国化的结果,是对马克思历史哲学的继承与发展。它是建立在资本文明之上的崭新文明形态,它的提出使唯物史观在历史的尺度上得到了传递和继承,它的问世是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当代延续和当代出场。将人类文明放在历史的宏大视野中,在交流中超越文明隔阂,在共存中超越文明冲突,以共在的方式化解世界范围内的文明危机,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马克思历史哲学 当代续写
下载PDF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哲学意蕴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佰莲 朱娇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9-17,共9页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共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理念从本体论、方法论、历史观、价值论四个层面展现了...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共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理念从本体论、方法论、历史观、价值论四个层面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逻辑,为正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选择依据、谋篇布局、实践进路和价值旨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新时代中国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时,应当全面总结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刻的哲学意蕴,为贯彻这一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哲学意蕴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体认语言学的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寅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7-17,110,共12页
认知语言学(CL)的进步不仅在于发现了意象图式、隐喻转喻、概念整合等分析语言的具体方法,还有更重要的学术价值。川外体认团队将CL修补为体认语言学(ECL),这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本土化研究。文章重点论述:(1)马列主义辩证唯物论重回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CL)的进步不仅在于发现了意象图式、隐喻转喻、概念整合等分析语言的具体方法,还有更重要的学术价值。川外体认团队将CL修补为体认语言学(ECL),这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本土化研究。文章重点论述:(1)马列主义辩证唯物论重回语言学界;(2)大力倡导后现代人本观;(3)基于辩证法解读ECL核心原则;(4)从本质论到过程论:怀特海思想的解释力;(5)从西哲三转向到第四转向的后现代理论。我们认为,语言学界同仁要切实贯彻文史哲兼治的新文科思路,尽快摆脱纯语言研究的窠臼,广纳多家观点,继续拓宽思路,坚定不移地走跨学科和超学科研究之路。与语言学最近缘的学科当为哲学(包括传统哲学、语言哲学、后现代哲学、中国后语哲等),这才是ECL的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列主义辩证唯物论 新文科 体认语言学 人本性 四个转向 过程哲学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哲学意蕴 被引量:4
16
作者 董树彬 何建春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4,M0003,共10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既闪耀看政治哲学的理论光芒,也蕴含看深刻的方法论智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场域的技术化跃升、异化民主的祛魅与民主本意的原初回归,构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出场的世界历史语境。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涵摄了本体与逻辑的动... 全过程人民民主既闪耀看政治哲学的理论光芒,也蕴含看深刻的方法论智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场域的技术化跃升、异化民主的祛魅与民主本意的原初回归,构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出场的世界历史语境。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涵摄了本体与逻辑的动态均衡、时间与空间的优化配置、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合等本质特征,正是这些本质特征决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与西式民主的分殊。在此基础上,可以透过全过程人民民主所展现出的价值与使命、动力与发展、伦理与正义等政治哲学的理论意涵,深入洞察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研究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政治哲学 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政治参与 数据赋能
下载PDF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丹 陈曦 《行政与法》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最早起源于西方的现代性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在带来理性的光明、生产力的爆发的同时也衍生了一系列问题。马克思在其论述中虽然没有直接使用“现代性”一词,但他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洞察无不体现着现代性思想。中国共产党... 最早起源于西方的现代性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在带来理性的光明、生产力的爆发的同时也衍生了一系列问题。马克思在其论述中虽然没有直接使用“现代性”一词,但他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洞察无不体现着现代性思想。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以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为旨归,结合中国实际创造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性理论,开辟了现代化的新境界,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现代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理性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与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建构
18
作者 强乃社 《晋阳学刊》 2023年第5期3-10,共8页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第二个结合”,对于寻求当代中国文化认同、建构文化主体性意义重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第二个结合”,对于寻求当代中国文化认同、建构文化主体性意义重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发展文化认同的根脉,在近代以来文化认同的发展中,地位逐渐得到明确和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现当代文化哲学的构建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当代条件下,“第二个结合”对建设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文化哲学 新时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新中国伦理学的理论特质、历史地位和未来展望
19
作者 王泽应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42,共8页
新中国伦理学既是五千年中华伦理文明和近代以来伦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人类伦理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批判继承古今中西伦理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了一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以社会主义为基本价值追求... 新中国伦理学既是五千年中华伦理文明和近代以来伦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人类伦理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批判继承古今中西伦理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了一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以社会主义为基本价值追求的伦理学,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形态和学科体系,成为人类伦理学发展史上引领潮流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生机与活力的伦理学类型。新中国未来伦理学的繁荣发展要求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朝着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相鸣应、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相契合、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一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相衔接的方向迈进,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伦理学理论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传承传播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伦理学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 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哲学的文明功能与走向人类文明新形态
20
作者 刘增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3年第2期284-293,356,357,共12页
在人类文明史上,哲学以不断追问的理论方式与改变世界的实践指向,构成了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基础.哲学作为爱智慧的学问,崇尚以技术操作经验事物,推进制度文明发展,从而彰显了哲学的文明功能.价值理念作为哲学的真实内核是衡量人类... 在人类文明史上,哲学以不断追问的理论方式与改变世界的实践指向,构成了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基础.哲学作为爱智慧的学问,崇尚以技术操作经验事物,推进制度文明发展,从而彰显了哲学的文明功能.价值理念作为哲学的真实内核是衡量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尺,马克思从哲学层面展开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深入剖析,批判了为其辩护的保守派哲学,从经验事实上揭示出资本主义文明的本质,即这种文明的反文明特征.中国的社会主义文明,注重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引,坚持有原则的开放包容、积极推进制度文明、为人类文明做贡献,开创并发展了走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资本主义文明 社会主义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