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49—1966年童话的多向度重构 |
毛巧晖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2
|
藏族史学的起源与早期特色 |
孙林
张月芬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3
|
新时期普洛普的故事学在中国的接受与研究 |
耿海英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4
|
思变求新,笃行致远--论歌德的三则童话 |
丰卫平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5
|
从《世说新语》看门阀士族推陈出新门第观念 |
宁稼雨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9 |
2
|
|
6
|
儿童:一种中心叙事元素——解读安徒生的《打火匣》、《伤心事》及《皇帝的新装》 |
李红叶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2007 |
2
|
|
7
|
光荣的荆棘路——对安徒生自传童话的重新解读 |
张春蕾
|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
1
|
|
8
|
论郑渊洁成人童话的审美品质 |
张焕霞
|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3 |
1
|
|
9
|
“真实的童话故事”——论歌德童话《新梅露西娜》 |
丰卫平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0
|
中国“热闹派”童话形成原因探析 |
王雅琴
|
《昆明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1
|
童话关键词新解 |
李利芳
|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2
|
20世纪初安徒生童话译介潮谫议 |
王蕾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3
|
从中国原创童话故事品百年儿童观变迁 |
韩悦
胥兴春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
2021 |
2
|
|
14
|
“新童话观”背后的启蒙——重读鲁迅译本《小约翰》 |
陈芸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5
|
性别伦理视域下“仙女救夫”的女性审美 |
冯娟
|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
2017 |
1
|
|
16
|
从《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看魏晋时期的女性观 |
赵莎莎
|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5 |
2
|
|
17
|
试论日本近代儿童文学观的形成与发展——日本明治期儿童文学的历史轨迹 |
姜群星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18
|
《木偶奇遇记》——从童话到动画教育观和价值观的变迁 |
王晓冉
|
《科教导刊》
|
2018 |
0 |
|
19
|
罗尔德·达尔童话研究——罗尔德·达尔的成长经验与儿童观 |
刘佳婷
|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