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llution of HCHs,DDTs and PCBs in tidal flat of Hangzhou Bay 2009–2013
1
作者 赵鹏 龚文杰 +3 位作者 毛国华 李继革 徐奋奋 施家威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539-548,共10页
The concent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ree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hexachlorocyclohexanes (HCHs),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s (DDTs) and polye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was assessed in tidal fia... The concent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ree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hexachlorocyclohexanes (HCHs),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s (DDTs) and polye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was assessed in tidal fiat sediments collected from the south bank of Hangzhou Bay, China from 2009 to 2013. Gas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 (GC-MS/MS) was used for analysis, based on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methods EPAS080A, EPA8081B, and EPA3550B.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vels of HCHs, DDTs and PCBs decreased in the order of DDTs 〉 HCHs 〉 PCBs, and their mass fractions ranged from 0.29-32.91, 0.09-13.19 and 0.16-4.10 ktg/kg (dry mass), respectively. The levels of HCHs, DDTs and PCBs decreased slowly from 2009 to 2013, with considerably greater concentrations in winter than in spring and summer. In this study area, the concentrations of DDTs and HCHs decreased gradually towards the mouth of Hangzhou Bay, while the concentrations of PCBs were related to changes in the local economy. In addition, the sources of HCHs and DDTs were identified as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and historical residues, Finally, we predicted that PCBs pollution primarily originated from Aroclor 1254(Lot A4), which might root in the illegal demolition and stacking of abandoned paint, transformer or electronic equipment in the south bank of Hangzhou B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bank of hangzhou bay sediment hexachlorocyclohexanes (HCHs)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s (DDTs)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下载PDF
杭州湾北岸弧形岸段悬沙净输移分析——以龙泉—南竹港岸段为例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建勇 戴志军 +2 位作者 陈吉余 张小玲 路海亭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3-59,共7页
基于杭州湾北岸龙泉—南竹港弧形岸段的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利用余流分析和悬沙机制分解方法对该岸段的悬沙输运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经2004-2005年地形冲淤验证。结果表明:龙泉—南竹弧形岸段的动力条件相对较弱,余流表现为总体向西流动,... 基于杭州湾北岸龙泉—南竹港弧形岸段的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利用余流分析和悬沙机制分解方法对该岸段的悬沙输运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经2004-2005年地形冲淤验证。结果表明:龙泉—南竹弧形岸段的动力条件相对较弱,余流表现为总体向西流动,特征为"两头大、中间小",机制分解得出悬沙输运以净进为主,各动力项中主要以平均流项和stokes漂流项为主,平均输沙率方向受平均流项控制,涨落潮挟沙强度对净输沙也有一定的贡献,并导致研究区西部岸段出现逆向输沙;余流和机制分解结果表明海岸的中部及东部为悬沙的主要落淤地带,而西部则冲刷加深,这与地形的冲淤分析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北岸 弧形岸段 余流 悬沙输移 机制分解
下载PDF
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在杭州湾北岸岸线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谢华亮 戴志军 +1 位作者 彭伟 张小玲 《上海国土资源》 2012年第2期74-78,共5页
基于杭州湾北岸龙泉—南竹港弧形岸段实测岸滩断面与长江入海控制站大通站年输沙量资料,对杭州湾北岸岸线的变化及其趋势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受长江入海泥沙减少以及热带气旋和人类活动作用等影响,近10年来杭州湾北岸岸滩处于侵蚀... 基于杭州湾北岸龙泉—南竹港弧形岸段实测岸滩断面与长江入海控制站大通站年输沙量资料,对杭州湾北岸岸线的变化及其趋势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受长江入海泥沙减少以及热带气旋和人类活动作用等影响,近10年来杭州湾北岸岸滩处于侵蚀状态。灰色关联分析进一步揭示,杭州湾北岸不同等深线的进退对长江入海泥沙减少的响应在时间尺度上有一定的滞后。同时,不同等深线的进退亦展现较强的相关性特征。鉴于此,利用大通年输沙量和不同等深线进退的耦合关系,进一步构建了基于长江入海泥沙和杭州湾北岸等深线变化的径向基神经网络岸线预报模型,其中模型输入向量为当年大通站年输沙量和杭州湾北岸-3m、-5m、-8m等深线距离大堤的位置,输出向量为次年0m岸线距离大堤的位置。经检验,构建的径向基神经网络岸线预报模型误差小于20%,可用以预报杭州湾北岸岸线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北岸 岸线变化 径向基 神经网络模型
下载PDF
杭州湾北岸岸滩变化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以龙泉-南竹港岸段为例
4
作者 施伟勇 许雪峰 +1 位作者 应剑云 羊天柱 《海洋学研究》 2011年第4期77-82,共6页
相对海平面上升引发的海岸潜在侵蚀是海岸带资源利用与规划的重点关注内容。基于杭州湾北岸龙泉-南竹港岸段实测断面资料,利用历史岸线后退和淹没法则计算法分析了该地区的海岸变化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结果表明:近10a来岸滩呈侵蚀后退... 相对海平面上升引发的海岸潜在侵蚀是海岸带资源利用与规划的重点关注内容。基于杭州湾北岸龙泉-南竹港岸段实测断面资料,利用历史岸线后退和淹没法则计算法分析了该地区的海岸变化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结果表明:近10a来岸滩呈侵蚀后退趋势,年侵蚀速率为3.7~5.7m/a,相对海平面上升对岸滩迁移后退的贡献为2%~6%;未来100a岸滩迁移后退将超过300m,其中相对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岸滩后退的距离约为20m,而目前海堤位置与0m等深线间的平均水平距离不超过60m,因此需将海平面上升造成的海堤潜在危险纳入海堤安全与稳定性的进一步研究,予以系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滩变化 海平面上升 海岸侵蚀 杭州湾北岸
下载PDF
杭州湾北岸临港新片区岸段潮滩沉积特征
5
作者 章馨谣 戴志军 +2 位作者 魏稳 陈云 张敏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6-563,共8页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新片区”)是我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该区域南部为杭州湾北岸区段,是新片区重要的出海和码头集中区。研究该岸段潮滩的沉积变化过程对新片区港工建筑及海堤稳定具有重大...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新片区”)是我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该区域南部为杭州湾北岸区段,是新片区重要的出海和码头集中区。研究该岸段潮滩的沉积变化过程对新片区港工建筑及海堤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本文利用2006年12月和2020年12月临港新片区杭州湾北岸区段采集的潮滩表层沉积物样品以及地形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加剧及长江水沙量减少背景下该区域沉积格局演变。结果显示:(1)临港新片区南部潮滩表层沉积物粒径较细,类型主要为粉砂和砂质粉砂,分选性差,属正偏态,峰度较窄。(2)2020年12月沉积物相较于2006年分选性变差、正偏程度增大、峰度变宽;芦潮港-中港沉积物粒径粗化,中港-金汇港沉积物颗粒变细。(3)2006-2020年新片区内整体以冲刷为主,岸滩安全面临威胁。芦潮港-中港与中港-金汇港区域沉积地貌变化差异明显,冲刷区域沉积物粗化,淤积区沉积物颗粒变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港新片区 杭州湾北岸 粒度参数 沉积格局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杭州湾北岸水下地形遥感反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浩 戴志军 +1 位作者 张小玲 施伟勇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11年第3期390-392,427,共4页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同一时期的遥感影像和实测杭州湾北岸海图资料,构建了影像灰度值和水深值之间的单隐层BP神经网络模型,用以反演杭州湾北岸水下地形。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统计模型比较,所建神经网络模型反演地形的精度迭84%。由此...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同一时期的遥感影像和实测杭州湾北岸海图资料,构建了影像灰度值和水深值之间的单隐层BP神经网络模型,用以反演杭州湾北岸水下地形。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统计模型比较,所建神经网络模型反演地形的精度迭84%。由此可见,基于影像灰度值和水深值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在反演海岸水下地形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反演 BP神经网络 杭州湾北岸
原文传递
上海杭州湾北岸地区交通发展策略研究
7
作者 祁玥 《综合运输》 2016年第11期88-93,共6页
湾区交通系统建设对其区域关系与城镇体系的重塑将起到关键作用,本文研究上海杭州湾北岸地区在新时期的主要交通发展策略,以上海新一轮总规确定的规划年2040年为研究目标时点,探讨该地区交通网络与通道枢纽的构建思路。
关键词 上海杭州湾北岸 湾区交通 交通网络 跨湾通道 枢纽布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