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3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属性的概念化:制度本体研究的必要性与路径
1
作者 雷艳红 王宝恒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6,共10页
制度本体的研究现状与制度之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不相称,制度研究有必要返回本体,明确存在。解读制度理论的制度理解并指出它所引发的本体认知困惑,确立了制度本体研究的必要性。本体在于内涵,内涵首要是本质,有抱负的研究者都试图给... 制度本体的研究现状与制度之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不相称,制度研究有必要返回本体,明确存在。解读制度理论的制度理解并指出它所引发的本体认知困惑,确立了制度本体研究的必要性。本体在于内涵,内涵首要是本质,有抱负的研究者都试图给出事物的本质性定义,但此定义往往可欲难求。一个可行的操作化步骤是,确定本体的属性。制度学界普遍接受的“制度即结构”可以明确为“制度即要素结构”,并可解构为要素之制、载体之制与结构之制。确定本体属性、要素化属性并将其概念化,应是可行的本体研究策略或路径。由此获得的概念语言暨制度本体词汇有助于校准本体描述,同时可作为中介术语沟通制度研究,推动制度知识的共享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本体 要素结构 属性 要素化 概念语言
下载PDF
朱子道体补诠--以本体、形体、体用与实体为中心
2
作者 崔海东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3,共9页
朱子在阐述其“道体”思想时,除理气关系外,还着力分辨几则概念。一是本体与形体,前者常涉及“本然之体”和“骨子之体”,后者则强调“道无形体”和“与道为体”。二是本体与发用,首先体即形上之理,用为理之运用;其次体用相生,包括体用... 朱子在阐述其“道体”思想时,除理气关系外,还着力分辨几则概念。一是本体与形体,前者常涉及“本然之体”和“骨子之体”,后者则强调“道无形体”和“与道为体”。二是本体与发用,首先体即形上之理,用为理之运用;其次体用相生,包括体用相即不离,形上形下各有体用,阴阳动静互为体用,某物派生某物则前者为体,此派生能力为用等;再次体用相分,严格区分二者,认为体用为二,方可言其一源,理象为二,方可言显微无间,绝不能混为一谈。三是专门提出“实体”这一概念,用以强调形上本体--理的真实不妄与优先性。但是这样的天理实体化违背了先秦孔门实体一元论的本质,固化了程朱自身理气、道器、体用二元论的倾向,并建构起一个理(体)、气(物)、象(用)三合一的象世界,造成了天理优先与良知主体之两橛。这些理论困难均预示着后儒对朱子学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道体 本体 形体 体用 实体
下载PDF
论域外行旅对中国早期电影观念的影响
3
作者 陈悦 陈吉德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中国早期电影艺术观念在中国早期本土语境中经历了对电影本性和电影美学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域外行旅的电影人在中国早期电影的艺术观念的形塑与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电影本体的探索方面,行旅者使得电影从戏剧的从属地... 中国早期电影艺术观念在中国早期本土语境中经历了对电影本性和电影美学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域外行旅的电影人在中国早期电影的艺术观念的形塑与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电影本体的探索方面,行旅者使得电影从戏剧的从属地位中逐渐抽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艺术,并突出了电影的心理叙事和可视化本性;在电影美学方面,行旅者从电影的基本构成要素出发,注重画面的整体美感,并逐渐具备电影摄影、镜头、节奏、蒙太奇等美学意识;在编导观念方面,行旅者开始了剧本电影化的探索并逐步规范了电影剧本的分镜头格式,确立导演中心制;在表演观念方面,行旅者强调表演的真实性与想象力,并注重内心动作的刻画。这些电影观念为中国早期电影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有力的理论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行旅 电影本体 电影美学 编导观念 表演观念
下载PDF
新时代师德建设的“情本体”路向
4
作者 于影丽 江楠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年第5期89-97,共9页
新时代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对师德提出了新要求,要使教师发自内心、自觉自愿约束自己的行为。但在工具理性的过度干预下,外在规范主导下的师德建设范式忽视了教师的情感诉求。李泽厚的“情本体”理论是其主体性理论的核心要义,它强调以... 新时代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对师德提出了新要求,要使教师发自内心、自觉自愿约束自己的行为。但在工具理性的过度干预下,外在规范主导下的师德建设范式忽视了教师的情感诉求。李泽厚的“情本体”理论是其主体性理论的核心要义,它强调以人世情感为人生的根本依托、归宿之意,对促进情感性“内驱逻辑”的师德建设,使教师成为审美情感的主体,提升师德主体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情本体”视域下的师德建设以师德情感为根本依托,师德情感的主体性、直觉性、多元动态性、愉悦性、时间性可克服外驱逻辑下师德发展的局限,并且满足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在实践中,通过增强师德培养的新鲜感以及美感,鼓励教师充实个人生活,关怀教师的情感,增强教师道德敏感性,关注教师道德成长的时间性等方式来完善新时代师德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师德建设 “情本体” 情感 理性
下载PDF
论中国式爱“情”——以《牡丹亭》《象牙戒指》《红雾》为例
5
作者 路文彬 《昭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9-37,共9页
尽管爱情是西方发明的一套话语或符号,不过,中国古而有之的男女之情却实属这爱情史前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对《牡丹亭》《象牙戒指》《红雾》三部文本的阐释可以见出,我们的爱情形态所注重的就不是爱欲而是情欲,或者说,我们真正关心... 尽管爱情是西方发明的一套话语或符号,不过,中国古而有之的男女之情却实属这爱情史前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对《牡丹亭》《象牙戒指》《红雾》三部文本的阐释可以见出,我们的爱情形态所注重的就不是爱欲而是情欲,或者说,我们真正关心的从来就不是爱——一种利他主义的情感,而仅仅是情,即自我的心灵所需。即便到了现代爱情启蒙的时代,我们接受过西方爱情意识形态的熏染,也始终未曾发生实质性改变。而事实是,我们只有从爱情之“情”自觉转向爱情之“爱”,尝试奉献的崇高体验,方有可能将精神或者灵魂的血液注入爱情的生命,从而使得真情的追求不再为虚无和死亡的幻影所纠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 情本体 听觉 理性
下载PDF
检察公益诉讼的法理分析——从食药检察公益诉讼展开
6
作者 姚军 朱乡情 马静 《医学与法学》 2024年第2期11-16,共6页
我国检察公益诉讼包括民事检察公益诉讼和行政检察公益诉讼两大类,涉及14个领域;二者的确责设权基点、法理基础和内在逻辑皆迥异,如民事检察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础是检察机关的代表功能,而行政检察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础是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 我国检察公益诉讼包括民事检察公益诉讼和行政检察公益诉讼两大类,涉及14个领域;二者的确责设权基点、法理基础和内在逻辑皆迥异,如民事检察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础是检察机关的代表功能,而行政检察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础是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检察公益诉讼介入食药领域,其背后的法理是检察机关肩负着对食药领域公共利益、保护私益主体利益、司法公共资源保护的国家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本体 食药检察公益诉讼 职责
下载PDF
后真相时代主观程序正义及其程序改造
7
作者 李立景 曲墨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3-32,共10页
后真相时代公民对正义的理解与主观息息相关,建立在法感情理论、知情意行的心理结构与情本体的中国人性格特点上的主观程序正义理论比客观程序正义理论更能应对时代挑战、符合中国国情。凭借主观程序正义的引入,程序正义理论能够得到非... 后真相时代公民对正义的理解与主观息息相关,建立在法感情理论、知情意行的心理结构与情本体的中国人性格特点上的主观程序正义理论比客观程序正义理论更能应对时代挑战、符合中国国情。凭借主观程序正义的引入,程序正义理论能够得到非教条化的、人性化的重构。将主观程序正义具体应用到程序之中,应通过算法对主观程序正义标准动态把控,同时对程序交往进行人格化改造,对询问与陈述理念进行叙事治疗视角改造,重构司法传播之维使法官与当事人角色互视,并在司法社工协同机制中嵌入社会心理服务。最终在实现程序正义的同时,达成纠纷实质解决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程序正义 后真相 法感情 知情意行 情本体 程序改造
下载PDF
第三持存视域下学习观变革——数智时代记忆模式的危机与应对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志斌 于伟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44,55,共13页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元宇宙为代表的数智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第三持存的记忆模式,数智第三持存通过对时空经验的重塑来影响人类感知记忆和意识、联想记忆的持存,重建了数智时代的记忆-学习图景。传统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元宇宙为代表的数智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第三持存的记忆模式,数智第三持存通过对时空经验的重塑来影响人类感知记忆和意识、联想记忆的持存,重建了数智时代的记忆-学习图景。传统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记忆-学习观已经无法解释数字化学习的科学真实、社会真实和个体真实。第三持存作为解药,实现了人类记忆的先验拓展,使人类能够超脱自然人记忆的不稳定性、不可遗传属性,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递,并构建人的工艺-社会、文化-心理双重本体;另一方面,作为毒药,数字景观和其背后的算法规训又造成了学习者注意力的危机和个体化的失效,使学习者陷入了系统性的愚昧。在教育实践中,要反思、利用数智第三持存的正当性,构建面向数智时代的后人类学习本体论和以数智第三持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习者通过与第三持存技术物的内行动纠缠进行知识生产、审美创造和伦理行动,从而负责任地改变世界和人类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持存 数字化学习 工具本体 心理本体 内行动纠缠
下载PDF
李时珍医学体用观研究
9
作者 曲筝 吕凌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73-177,共5页
医学体用观研究旨在用传统哲学概念语言,对中医理论内涵进行科学诠释。该文通过梳理明代以前体用概念变迁史,并结合李时珍132处体用内容文本进行考察与分析,在界定其体用运用范围的同时,基本厘清了李时珍医学体用观的内涵和逻辑。总体来... 医学体用观研究旨在用传统哲学概念语言,对中医理论内涵进行科学诠释。该文通过梳理明代以前体用概念变迁史,并结合李时珍132处体用内容文本进行考察与分析,在界定其体用运用范围的同时,基本厘清了李时珍医学体用观的内涵和逻辑。总体来说,李时珍体用观在根本上具有物论性质,从运用范围上看,体用讨论对象不离身体、药物、方剂;从概念表意上看,包含有形质之“体”与性质之“体”两种;从体用结构上看,亦有体用相涵、一体多用、体似用异等。纵观李时珍体用观的建构,既有理学的本体论思维,又有实学的临床旨归和实践导向,堪谓本草体用理论之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时珍 体用 中医哲学
下载PDF
重拾与蝶变:论新时代“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创作的守正创新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冬冬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16,F0002,116,共10页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于走出20世纪90年代低谷、期待再创辉煌的“中国学派动画电影”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将中国传统叙事美学与新技术表现手段相结合,以新动画技法呈现中国文化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重大命题。数智技术的发展...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于走出20世纪90年代低谷、期待再创辉煌的“中国学派动画电影”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将中国传统叙事美学与新技术表现手段相结合,以新动画技法呈现中国文化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重大命题。数智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活方式和媒介赋权新特点,社会关系的重构更新了当代社会文化,这些因素要求动画电影的创作观念、表现手段需要应时、应势而变予以回应。面临国际动画内容市场的注意力竞争,中国动画电影需要重拾中国学派的美学传统,强调突出以中国文化传统和审美特色形成差异化优势,在新时代的新技术环境中融合蝶变,寻求在突出自身创作底蕴以锚定自身特色优势的基础上,作品的形式创新和风格更新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派动画电影 电影本体 诗性 数字技术
下载PDF
悬置本体或本体论:古典诗学话语的叙述法则
11
作者 姜玉琴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6,共12页
中国古典诗学话语主要是围绕着诗歌的创作与欣赏这条轴线构建起来的,而对诗歌的那些本源性问题,譬如何谓诗歌,诗歌源于哪里等问题基本上不予以直接处理。这一构成特征并非表明古代诗论家缺乏相关的本体意识,而是说中国诗歌的本体问题一... 中国古典诗学话语主要是围绕着诗歌的创作与欣赏这条轴线构建起来的,而对诗歌的那些本源性问题,譬如何谓诗歌,诗歌源于哪里等问题基本上不予以直接处理。这一构成特征并非表明古代诗论家缺乏相关的本体意识,而是说中国诗歌的本体问题一直是与哲学上的“道”或“气”紧密相关。所以对此方面的叙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只能遵循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原则。这一特殊的思维方式意味着对古典诗学话语的理解与阐释,不能只着眼于字、词的表面,而应该深入到其深层的哲学结构中。基于这一理解,从理论叙说的层面把古典诗学话语奠基时期的构成形态分解、还原出来,从而说明古典诗学话语从其开始就是一种悬置本体(论)或者说有意识地虚化了逻辑源头的特殊构成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话语 悬置 心本体 气(道)本体 叙述法则
下载PDF
《奥兰多》:在性别游弋中建构纯粹本体
12
作者 贾蕊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1-135,共5页
《奥兰多》被认为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实践“双性同体”观念的经典之作。作家在看似荒诞的书写之中又加入了对个体生命本质的思考。本文从对二元对立性别观的反叛、块茎状的多元身体观角度,对主人公奥兰多的变化予以解读,透... 《奥兰多》被认为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实践“双性同体”观念的经典之作。作家在看似荒诞的书写之中又加入了对个体生命本质的思考。本文从对二元对立性别观的反叛、块茎状的多元身体观角度,对主人公奥兰多的变化予以解读,透析作家在塑造变性人形象背后对构筑自由化纯粹本体的愿景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兰多》 身体 双性同体 纯粹本体
下载PDF
审美何以与目的相关联?——“目的论”思想在古希腊美学中的介入与交融
13
作者 袁青 《美育学刊》 2024年第5期40-47,共8页
“目的论”思想根植于西方本体论哲学的深厚传统。当古希腊的哲学家在面对广袤宇宙产生“惊异”并将目光转向经验事物背后的根据以构建本体论哲学时,“本体”在作为万物之根据的同时俨然也成为万物要与之相符合的终极目的。关于美的本... “目的论”思想根植于西方本体论哲学的深厚传统。当古希腊的哲学家在面对广袤宇宙产生“惊异”并将目光转向经验事物背后的根据以构建本体论哲学时,“本体”在作为万物之根据的同时俨然也成为万物要与之相符合的终极目的。关于美的本质的思考,也因此在本体论的构建中被赋予了目的性的内涵。诚然,当古希腊哲人剥离出“逻各斯”与“努斯”概念时,目的论基因便已孕育其中。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目的论基础上探讨美学问题时,目的论在与美学的交融中也逐渐衍生出主客两条基于目的的逻辑线索,这两条目的线索一直隐含在美学的内在结构之中,推动着美学思想的发展,并最终演化为美学形而上学建构的逻辑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本体 美学 至善 理念 形式
下载PDF
回到哲学本体论基础——关于艺术学、美学研究中的“本体论”
14
作者 凌玉建 《美育学刊》 2024年第3期81-86,共6页
当代中国的艺术学、美学研究中,涉及“本体论”的研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本体”首先是一个哲学范畴,所谓“本体论”问题,亦首先是一个哲学问题。“本体”是中国固有的一个概念,而“本体论”则完全是一个西方概念,它是西方历史上所特... 当代中国的艺术学、美学研究中,涉及“本体论”的研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本体”首先是一个哲学范畴,所谓“本体论”问题,亦首先是一个哲学问题。“本体”是中国固有的一个概念,而“本体论”则完全是一个西方概念,它是西方历史上所特有的一种形而上学形态。考察“本体”和“本体论”概念的意义及其在当代中国哲学、艺术学、美学等一些相关领域的使用状况,我们会发现,只有一个本体论,即哲学“本体论”。平时司空见惯的诸如“艺术学本体论”“美学本体论”等说法,实际上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本体论。它们如果不是泛化式的误用或蒯因式的“本体论承诺”——这两者和本体论其实都是偏离的——那指向的就是特定学科领域中隐含的哲学本体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本体论 艺术学 美学
下载PDF
论王弼对汉易的两大批判及玄学提升——基于“象”“意”关系的视角
15
作者 卜章敏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22-26,共5页
王弼实现了治易重心由象数到义理的转向,成为义理派易学的开创者。以“意”为重心的研易理路,彻底打破了两汉易学家治易重师法、家法的传统,批判了谶纬神学扭曲经义的学术现实。王弼基于两汉象数易学理论,对成卦之义作了抽象。王弼将汉... 王弼实现了治易重心由象数到义理的转向,成为义理派易学的开创者。以“意”为重心的研易理路,彻底打破了两汉易学家治易重师法、家法的传统,批判了谶纬神学扭曲经义的学术现实。王弼基于两汉象数易学理论,对成卦之义作了抽象。王弼将汉易“视爻变为阴阳变化”的观点提升为“视爻变为情伪之所为”的玄思,借助于探讨《周易》变易之理,阐明了“性”“情”“动”“静”之间的关系,并将其与“本体”联系起来,使其成为一种哲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义 批判 情伪 本体
下载PDF
古今中西会通视阈下的潘知常生命美学研究——读潘知常《我审美故我在——生命美学论纲》
16
作者 杜璇 张久全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以古今中西会通为视角,阐释和解析中国美学教授潘知常的新著《我审美故我在—生命美学论纲》。区别于李泽厚的实践美学,潘知常从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精神“生”“情”“境”出发,具有“万物一体仁爱”的生命哲学和“情本境界论”审美观... 以古今中西会通为视角,阐释和解析中国美学教授潘知常的新著《我审美故我在—生命美学论纲》。区别于李泽厚的实践美学,潘知常从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精神“生”“情”“境”出发,具有“万物一体仁爱”的生命哲学和“情本境界论”审美观和“知行合一”美学践履传统的生命美学振聋发聩,引发美学界“哥白尼”式的革命。阐释他用拿来主义的态度,广泛吸收借鉴中外美学、文学、哲学思想宝库,打通古今,融汇中西,形成独特的生命美学体系,对中国文论的建设和美学的发展带来很深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美学 生命本体 万物一体仁爱 情本境界
下载PDF
生命本体与诗学本质之间的精神关联和文化省思——海子精神困境及其诗歌隐喻向度剖析
17
作者 张盛男 王巨川 《长白学刊》 2024年第3期147-156,共10页
人从自然生命走向生命本体的过程,是一种从“本我”到“超我”再到“非我”的建构与交融过程。而诗是人的生命意识和生命存在的隐喻,它在不断内生的隐喻和象征中无限接近人的生命本体,因此,在生命本体与诗学本质之间便产生了内在的精神... 人从自然生命走向生命本体的过程,是一种从“本我”到“超我”再到“非我”的建构与交融过程。而诗是人的生命意识和生命存在的隐喻,它在不断内生的隐喻和象征中无限接近人的生命本体,因此,在生命本体与诗学本质之间便产生了内在的精神关联。在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语境中,海子作为最具代表性和特质性的天才诗人,不仅以充满激情的诗歌语言表达出对世界和生命的态度,同时又在自身超越性的人格精神和个性化的诗歌写作中,为中国当代新诗赋予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意义。海子显见的人格精神与丰富的情感世界,是其诗歌写作的浓重底色和滋养空间。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土地”“乡村”“城市”以及“生命”等诗歌意象群,是他对象征性命题的深度思考和历史化隐喻的诗意探险,不仅确立了他在精神还乡之旅中对生命本源的寻踪姿态和文化原乡的抵进路径,也表征着一个时代中个人命运与现实生活、文化记忆与历史想象、外来文化与固有传统之间的冲突,以及沉浮在这个时代中的个体生命的精神困境与自我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本体 当代诗歌 海子诗歌 人格精神 生命还乡 文化省思
下载PDF
船舶航海导航领域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研究
18
作者 苏树恒 刘心雨 孙凯 《科学与信息化》 2024年第12期88-92,共5页
船舶航海导航领域存在大量的多源异构数据无法被机器有效利用,导致人机协同决策困难。为发展辅助决策工具,解决智能船舶人机协同决策困难问题,在对航海导航辅助决策所面临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知识图谱技术实现环境信息的融合... 船舶航海导航领域存在大量的多源异构数据无法被机器有效利用,导致人机协同决策困难。为发展辅助决策工具,解决智能船舶人机协同决策困难问题,在对航海导航辅助决策所面临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知识图谱技术实现环境信息的融合方法,并完成了航海导航领域知识图谱模式层及数据层的构建。所做研究可为船舶航海导航实现智能辅助决策提供方法参考,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海导航 本体 知识图谱 智能辅助决策
下载PDF
新内生发展理念下的历史文化园规划路径探究——以文昌历史文化园为例
19
作者 陈刚 《华中建筑》 2024年第8期132-136,共5页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协调是业界长久以来的难题。该文基于新内生发展理念,结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相关规定,探索对遗产本体保护利用、对历史元素挖掘利用等不同策略,以多样化体验和文化性创意等为大众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感知和...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协调是业界长久以来的难题。该文基于新内生发展理念,结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相关规定,探索对遗产本体保护利用、对历史元素挖掘利用等不同策略,以多样化体验和文化性创意等为大众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感知和认同途径。引导周边居民多类型、多层级的就业方式,从而实现内生发展和外生动力有效融合,以期在实现乡村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对其他地区的保护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内生发展 遗产本体 历史元素 文化认同 居民参与
下载PDF
历史本体论与走向情本体的教育 被引量:6
20
作者 于伟 栾天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45,共10页
历史本体论强调历史的总体性是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诸多问题的根本,提出了"历史终结日,教育开始时","美学—教育学将成为21世纪的中心学科"等关于广义教育的思想,为构建理想的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本土的理论视角。人类... 历史本体论强调历史的总体性是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诸多问题的根本,提出了"历史终结日,教育开始时","美学—教育学将成为21世纪的中心学科"等关于广义教育的思想,为构建理想的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本土的理论视角。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个体偶然性的共在是构建理想的教育的前提,坚持从历史本体论出发就要从历史主义出发,以培养人性能力为出发点,从生存—情感视角对理想的教育进行可能的构建。理想的教育就意味着既要满足人何以为生的"工具本体"需要,更要满足人为何生的"情本体"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本体论 工具本体 情本体 理想的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