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中袭旧诗词的特征及成因
1
作者 杨志君 段海波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2-103,共12页
明末清初的9部代表性拟话本小说掺入了大量的古代诗词,其中诗歌275首、词作82首。拟话本小说中的袭旧诗词,以唐诗、宋词为主,是唐诗、宋词经典化的一种表现;以小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名家名作;以通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典雅含蓄的诗词;大... 明末清初的9部代表性拟话本小说掺入了大量的古代诗词,其中诗歌275首、词作82首。拟话本小说中的袭旧诗词,以唐诗、宋词为主,是唐诗、宋词经典化的一种表现;以小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名家名作;以通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典雅含蓄的诗词;大部分诗词带有劝诫意义,承载着作者的教化意图。这些特点的形成,缘于明末清初“轶宋窥唐”的文学主张、通俗诗词受明人追捧及书商青睐、小说对道德劝诫的重视、儒家的“诗教”传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拟话本小说 袭旧诗词 唐诗宋词 通俗诗词
下载PDF
话语的对话性与诗学问题——巴赫金话语理论研究之二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晗 粟世来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57-63,共7页
话语具有对话性是巴赫金话语理论的核心思想。对话性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话语在称述自己的对象的时候,会与他人话语产生对话;其次,话语的对话性体现在话语的说出总是以听者的存在为前提,以获得应答与对话为目的。根据话语对话性在形式... 话语具有对话性是巴赫金话语理论的核心思想。对话性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话语在称述自己的对象的时候,会与他人话语产生对话;其次,话语的对话性体现在话语的说出总是以听者的存在为前提,以获得应答与对话为目的。根据话语对话性在形式结构形态上的呈现与否,巴赫金将文体作了小说与诗歌的划分。在此基础上,巴赫金认为,与自然科学相比,诗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们以话语作为存在方式,且具有一种内在的对话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话语 对话性 小说 诗歌 人文科学
下载PDF
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 被引量:12
3
作者 叶嘉莹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8-64,共7页
《红楼梦》中的诗词分为三种不同类型:一类是通过拆字、谐音等手法预先介绍小说中的人物,具有暗示的性质;一类是配合书中角色的性格命运,模拟角色的声情口吻抒发角色自我的感慨;还有一类就是作者借着对于小说的预言,果然写出作者内心深... 《红楼梦》中的诗词分为三种不同类型:一类是通过拆字、谐音等手法预先介绍小说中的人物,具有暗示的性质;一类是配合书中角色的性格命运,模拟角色的声情口吻抒发角色自我的感慨;还有一类就是作者借着对于小说的预言,果然写出作者内心深处一份真正的感情与悲慨。前两类作品或技法工巧,或贴切惟肖,而以艺术成就而论,最有意义和价值的要推属第三类作品,它们真实地表现了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真正动机与内心情感。作为小说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是了不起的;但把它放在中国大诗人、大词人中去衡量,就不能说它是很好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诗词 小说诗词 正统诗词
下载PDF
论宋代话本小说与诗词的互动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3-126,共4页
在宋代,诗词与小说尤其是话本小说的关系比较密切,这是有宋一代的时代文化风尚,话本小说娱乐功能的选择,诗词本身的怡情娱乐功能等原因共同合力的结果。诗词与话本小说相结合的文学功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小说通过引用诗词,提高... 在宋代,诗词与小说尤其是话本小说的关系比较密切,这是有宋一代的时代文化风尚,话本小说娱乐功能的选择,诗词本身的怡情娱乐功能等原因共同合力的结果。诗词与话本小说相结合的文学功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小说通过引用诗词,提高了其文体的表现力,使小说更好地适应着社会实用的目的;另一方面,诗词因为小说的表现需要而突破了其功能与题材的限制,使诗词的取材视野深入到广袤的社会生活中去,吸收了世俗文化的营养,而变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话本小说 诗词 互动关系
下载PDF
论古代小说中的“有诗为证”——兼评四大名著中的诗词韵文 被引量:6
5
作者 谭真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0-84,共5页
中国古代小说中普遍存在“有诗为证”现象的原因有五:与诗的崇高地位、特殊身份有关,与小说作者本身的经历、学养有关,与诗自身的艺术功能有关,与贵真求实的文化传统有关,与消费主体———读者有关。通过对有代表性的四部名著的分析,可... 中国古代小说中普遍存在“有诗为证”现象的原因有五:与诗的崇高地位、特殊身份有关,与小说作者本身的经历、学养有关,与诗自身的艺术功能有关,与贵真求实的文化传统有关,与消费主体———读者有关。通过对有代表性的四部名著的分析,可以体察古代小说中诗词韵文的基本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 有诗为证 四大名著 诗词韵文
下载PDF
反传统的焦虑与调适——论郁达夫小说集《沉沦》的“审美辩护”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炳中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72,共12页
在五四新文学的反传统进向中,传统实际上从未退场,"影响的焦虑"常迫使作家运用各种修辞策略为两者的关系作出调适。以此观照郁达夫小说集《沉沦》可发现,作品中的大胆暴露与病态描写虽然惊世骇俗,但作者也为之作了精心的"... 在五四新文学的反传统进向中,传统实际上从未退场,"影响的焦虑"常迫使作家运用各种修辞策略为两者的关系作出调适。以此观照郁达夫小说集《沉沦》可发现,作品中的大胆暴露与病态描写虽然惊世骇俗,但作者也为之作了精心的"审美辩护"。主人公基督徒般的忏悔,目的在于引导读者进入其可理解与同情的内心世界,为其外在的行为作合乎逻辑的归因。基于此导向叙事,《沉沦》各篇的"审美辩护"构成了一个有机推进的"三部曲":《银灰色的死》主要借助传统家庭伦理为主人公的逾矩行为开脱,《沉沦》篇进一步把主人公个人的"堕落"归因于国家的贫弱,而《南迁》则是对前两篇小说"审美辩护"所留下裂隙的缝合。此外,通过引诗入文,诗歌形而上的玄思及反复性节奏与小说形而下的感抒及持续性节奏形成鲜明的形式落差,后者的情欲与颓废描写由此被前者所净化和升华。"审美辩护"揭示了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对于我们重审百年来中国文学的叙事修辞具有方法论的启示,也可为校正文学批评标准、敞亮作家的精神世界以及重建当下的文学生活提供更为有效的认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辩护 郁达夫 自白机制 情欲伦理 引诗入文
下载PDF
唐代行侠作品中的“侠者乌托邦”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乐林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54-56,共3页
唐代具有行侠主题的诗歌和小说中,侠客无论是表现自身不平之气,还是对他人苦难做出回应,背后皆含有一种理想性。虽然缺乏西方“乌托邦”具体的组织与疆域,但积极性别无二致。“侠者乌托邦”理想性的存在,亦促进了侠客“江湖”意识的形成。
关键词 唐代 武侠文学作品 诗歌 古代文学研究 小说 “侠者乌托邦”
下载PDF
喧嚣背后的乡愁——以新世纪乡土小说及诗歌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明燊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9-137,共9页
新世纪乡土小说与诗歌创作在喧嚣时代下呈现为多元并置的格局,它既关乎着世俗文化的大众接受维度,又与多重审美旨趣的建构密不可分。其中,乡土小说与诗歌的互渗是新世纪文学创作的重要特征,作家行走在表意与抒情的字里行间,并在纷繁表... 新世纪乡土小说与诗歌创作在喧嚣时代下呈现为多元并置的格局,它既关乎着世俗文化的大众接受维度,又与多重审美旨趣的建构密不可分。其中,乡土小说与诗歌的互渗是新世纪文学创作的重要特征,作家行走在表意与抒情的字里行间,并在纷繁表象的背后寻求自我内心沉潜的乡愁。小说与诗歌内在的关联性是文学精神架构自觉与自在的状态,诗性的乡土具有现实主义气质的人文关怀,又具有浪漫主义审美旨归的诗性怀乡,从而,知识分子在历史的内省中去自觉探寻现实建构的开放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乡土小说 诗歌 乡愁 现实主义
下载PDF
卡尔维诺与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美学相似性探微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曲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177-180,共4页
卡尔维诺与米兰·昆德拉都是当代享誉世界的小说家,他们的小说独树一格,颠覆了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传统。他们都倾心于小说美学的构建,且二者的小说美学在各具特色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对小说"轻"的召唤... 卡尔维诺与米兰·昆德拉都是当代享誉世界的小说家,他们的小说独树一格,颠覆了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传统。他们都倾心于小说美学的构建,且二者的小说美学在各具特色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对小说"轻"的召唤——简洁、精确的艺术,"思"的召唤——颠覆传统叙事性小说的思想小说,以及对"杂糅"的召唤——百科全书式的小说,打开了有关小说书写的新的可能性,为未来的小说发展指明了独特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维诺 米兰·昆德拉 小说美学 诗与思
下载PDF
悖逆的符号:胡适、鲁迅与中国现代诗及小说之发生——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史研究之二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仁政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28,共5页
文学符号是能动的文化符号。现代诗以胡适为起点,在文化“工具革命”的意义上通过否定传统诗的格律化,还原诗的自由表达功能,实现了“要须作诗如说话”的文化解构理想(文化上的“雅”、“俗”易位)。现代小说以鲁迅及其《狂人日记》为起... 文学符号是能动的文化符号。现代诗以胡适为起点,在文化“工具革命”的意义上通过否定传统诗的格律化,还原诗的自由表达功能,实现了“要须作诗如说话”的文化解构理想(文化上的“雅”、“俗”易位)。现代小说以鲁迅及其《狂人日记》为起点,在文学语言功能的建构上并非以采用白话为目的,而是以适于自我表达的口语化为目标:传统小说的“说”变成了现代小说的“写”。这表明,新、旧文学变革并非单纯文化上的“雅”“俗”易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胡适和鲁迅 现代诗与小说 发生史
下载PDF
论唐五代“红叶题诗”小说的悲剧品格 被引量:2
11
作者 鲁茜 《唐都学刊》 2003年第2期8-11,共4页
“红叶题诗”是一个著名的传统题材 ,唐五代“红叶题诗”小说 ,通过宫女与士子这种特定身份的婚恋 ,揭示了这种独特题材“红叶题诗”的文化内涵 :唐五代宫女的独特性与命运悲剧、晚唐五代士子对盛世的热望与现实的苦痛、婚姻的宿命观 。
关键词 唐五代 “红叶题诗”小说 悲剧品格 文化内涵 宫女 士子
下载PDF
从创作及翻译作品对比看苏曼殊翻译思想 被引量:2
12
作者 廖楚燕 《韶关学院学报》 2005年第11期93-96,共4页
苏曼殊是中国著名的文艺家和翻译家,在文学创作及翻译方面都取得很大的成就。对苏曼殊创作和翻译的小说及诗歌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创作与翻译特点上的异同,及形成某些翻译特点的原因,可从中领会他的翻译思想以及其翻译对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 苏曼殊 创作 翻译 小说 诗歌
下载PDF
小说与诗歌艺术的交叉与融合——论卡尔维诺小说创作的诗化追求对王小波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银辉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51-54,共4页
在西方评论界,伊塔洛·卡尔维诺被公认为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意大利作家。在小说的诗化方面,他将诗歌艺术运用于小说创作,打破了二者间的界线,实现了二者的交叉与融合。这一创作追求对中国作家王小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 在西方评论界,伊塔洛·卡尔维诺被公认为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意大利作家。在小说的诗化方面,他将诗歌艺术运用于小说创作,打破了二者间的界线,实现了二者的交叉与融合。这一创作追求对中国作家王小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诗歌中富有音乐感的节奏、韵律运用于小说创作;二是语言的诗化;三是让诗歌直接进入小说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维诺 王小波 小说 诗歌 交叉与融合
下载PDF
“人的一生,都在路上”——评柯岩的创作 被引量:1
14
作者 涂途 《武陵学刊》 2011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柯岩是当代中国著名女作家中的一位佼佼者,她在诗歌、小说、戏剧、报告文学、散文等多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她的作品中,渗透着坚毅的信念、纯真的童心、圣洁的心灵、美好的追求和诗意的哲理。她的儿童诗创作充满童真、童趣和童韵;... 柯岩是当代中国著名女作家中的一位佼佼者,她在诗歌、小说、戏剧、报告文学、散文等多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她的作品中,渗透着坚毅的信念、纯真的童心、圣洁的心灵、美好的追求和诗意的哲理。她的儿童诗创作充满童真、童趣和童韵;她的小说创作充满了对下一代的无限关爱,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她的报告文学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哲理性和感召性等独特品性;她的散文蕴涵和散发着深层的诗意与诗魂,她用自己的人生理想影响着年轻一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岩 儿童诗歌 小说 报告文学 散文
下载PDF
试评徐訏小说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海丽 于歌 许海芬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56-58,共3页
徐訏是位文坛全才,小说、新诗、散文、戏剧都有很高的成就,小说更是声誉斐然。徐訏擅长描写传奇故事,他的小说充满浪漫色彩,情节富有戏剧性。但他的小说并不仅仅在写故事,而是通过故事来写生命的哲理和宇宙的玄奇,传达出徐訏对艺术美和... 徐訏是位文坛全才,小说、新诗、散文、戏剧都有很高的成就,小说更是声誉斐然。徐訏擅长描写传奇故事,他的小说充满浪漫色彩,情节富有戏剧性。但他的小说并不仅仅在写故事,而是通过故事来写生命的哲理和宇宙的玄奇,传达出徐訏对艺术美和人性之爱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
下载PDF
多模态视角下高校英美文学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被引量:4
16
作者 苏冬凉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07-109,共3页
多模态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广泛应用。高校英美文学诗歌、文学小说片段及文学戏剧片段教学可以更好应用多模态视角下的高校英美文学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多模态视角下的高校英美文学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高校英美文学课... 多模态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广泛应用。高校英美文学诗歌、文学小说片段及文学戏剧片段教学可以更好应用多模态视角下的高校英美文学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多模态视角下的高校英美文学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高校英美文学课在短课时内尽可能地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国际交流能力的目的,是高校英美文学课教学改革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 英美文学 诗歌 小说片段 戏剧片段
下载PDF
在旧体诗词与新体小说之间——论王统照的文体选择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遇春 鲁微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2,共11页
王统照虽以新文学家著称,但其旧体诗词造诣极深。王统照的旧体诗词与新体小说在题材与意蕴、意象与意境等方面有契合之处,这就构成了新旧两种文体的互渗与交集。在文体功能上,王统照的旧体诗词多为抒怀之作,直呈作者的内心世界,体现出&q... 王统照虽以新文学家著称,但其旧体诗词造诣极深。王统照的旧体诗词与新体小说在题材与意蕴、意象与意境等方面有契合之处,这就构成了新旧两种文体的互渗与交集。在文体功能上,王统照的旧体诗词多为抒怀之作,直呈作者的内心世界,体现出"言志"特征;新体小说则成为王统照关注社会、描摹人生的启蒙工具,承担着"载道"职责。在宗教意识上,王统照的旧体诗词与东方佛教文化相契合,新体小说则传递西方基督教的文化思想。正是通过新旧两种文体的间离与分途,王统照文学世界的丰富性与立体性才得以凸显。在王统照不同的人生阶段中,他对新旧两种文体的选择呈现出一种错位关系,这构成了另一种艺术间离效果。当他主攻旧体诗词创作之时,新体小说几乎被搁置,而当他沉醉于新体小说创作之时,旧体诗词同样被弃置。相对而言,旧体诗词更多面向自我,主内主情,而新体小说则更贴近时代,主外主理,而文体选择则取决于作家的内在精神与外部语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统照 旧体诗词 新体小说 文体互渗 文体间离 文体错位
下载PDF
论列国志系列小说之“有诗为证”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冬丽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9期17-24,共8页
通过梳理列国志系列小说"有诗为证"的引入位置、诗词类型与功能,考察其在宋元讲史话本基础上呈现的变化发展关系。列国志系列小说引入论赞类诗词的撰述方式主要表现为喜欢引用或者假托名人诗词并形成相对固定的引入程式与结... 通过梳理列国志系列小说"有诗为证"的引入位置、诗词类型与功能,考察其在宋元讲史话本基础上呈现的变化发展关系。列国志系列小说引入论赞类诗词的撰述方式主要表现为喜欢引用或者假托名人诗词并形成相对固定的引入程式与结构。最后从来源材料的文本类型与作者的材料加工敷演方面探讨列国志系列小说引入诗词的演变脉络及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国志 系列小说 有诗为证
下载PDF
六朝志怪小说与诗歌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芳芳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62-63,共2页
受到中国诗歌传统的影响,六朝志怪小说中,有许多诗歌恰到好处地融入小说,这些诗歌与小说相融合,对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及意境的开创具有重要作用。这一形式影响了唐传奇的创作,成为我国古代小说的—大特色。
关键词 六朝志怪小说 诗歌 人物 情节 意境
下载PDF
独异而和谐的人性交响曲——沈从文与孙犁乡土小说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漆福刚 罗丽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90-93,共4页
沈从文和孙犁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以表现浓郁的乡土色彩见长,有着独特创作风格的作家。他们的乡土小说,都有着田园牧歌般的诗情,都以表现美和善的人性为基点,在很多方面展示出相似或相同的特征。但在田园牧歌的调子里,在对人性的探索... 沈从文和孙犁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以表现浓郁的乡土色彩见长,有着独特创作风格的作家。他们的乡土小说,都有着田园牧歌般的诗情,都以表现美和善的人性为基点,在很多方面展示出相似或相同的特征。但在田园牧歌的调子里,在对人性的探索与追求中,他们的创作思想、艺术手法等又有着很大的差别,使得他们的乡土小说呈现出各自独异的特色,各显风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孙犁 乡土小说 诗情 人性 浪漫与现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