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中袭旧诗词的特征及成因 |
杨志君
段海波
|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话语的对话性与诗学问题——巴赫金话语理论研究之二 |
刘晗
粟世来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4
|
|
3
|
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 |
叶嘉莹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2
|
|
4
|
论宋代话本小说与诗词的互动关系 |
杨峰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5
|
论古代小说中的“有诗为证”——兼评四大名著中的诗词韵文 |
谭真明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6
|
反传统的焦虑与调适——论郁达夫小说集《沉沦》的“审美辩护” |
王炳中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7
|
唐代行侠作品中的“侠者乌托邦” |
张乐林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8
|
喧嚣背后的乡愁——以新世纪乡土小说及诗歌为例 |
李明燊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9
|
卡尔维诺与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美学相似性探微 |
陈曲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5 |
1
|
|
10
|
悖逆的符号:胡适、鲁迅与中国现代诗及小说之发生——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史研究之二 |
周仁政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1
|
论唐五代“红叶题诗”小说的悲剧品格 |
鲁茜
|
《唐都学刊》
|
2003 |
2
|
|
12
|
从创作及翻译作品对比看苏曼殊翻译思想 |
廖楚燕
|
《韶关学院学报》
|
2005 |
2
|
|
13
|
小说与诗歌艺术的交叉与融合——论卡尔维诺小说创作的诗化追求对王小波的影响 |
王银辉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14
|
“人的一生,都在路上”——评柯岩的创作 |
涂途
|
《武陵学刊》
|
2011 |
1
|
|
15
|
试评徐訏小说的艺术特色 |
许海丽
于歌
许海芬
|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6
|
多模态视角下高校英美文学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
苏冬凉
|
《黑河学院学报》
|
2021 |
4
|
|
17
|
在旧体诗词与新体小说之间——论王统照的文体选择 |
李遇春
鲁微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8
|
论列国志系列小说之“有诗为证” |
梁冬丽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1
|
|
19
|
六朝志怪小说与诗歌 |
孙芳芳
|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9 |
1
|
|
20
|
独异而和谐的人性交响曲——沈从文与孙犁乡土小说比较 |
漆福刚
罗丽
|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