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吕振羽对湖湘辛亥革命人物的评述
1
作者 邓江祁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12,共6页
吕振羽虽长于治中国古代史,而在其史学研究中,也曾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先后对陈天华、黄兴、蔡锷、宋教仁等湖湘辛亥革命人物进行过评述,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开创性。但由于多种原因,其个别评述还存在一些偏差与不足,值得我们... 吕振羽虽长于治中国古代史,而在其史学研究中,也曾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先后对陈天华、黄兴、蔡锷、宋教仁等湖湘辛亥革命人物进行过评述,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开创性。但由于多种原因,其个别评述还存在一些偏差与不足,值得我们在相关的研究中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振羽 陈天华 黄兴 蔡锷 宋教仁 湖湘人物 辛亥革命
下载PDF
主体与精神之外:孟子论心的三重层次
2
作者 何波宏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9-55,共7页
十九世纪以来,中国本土的部分学者受到西方哲学,尤其是康德道德形上学影响,倾向将《孟子》文本中的“心”解读为能动的思维主体或自律自为的道德精神。这些解读在捕捉《孟子》文本中“心”的表面特征并试图将之概念化时,却忽略了孟子对... 十九世纪以来,中国本土的部分学者受到西方哲学,尤其是康德道德形上学影响,倾向将《孟子》文本中的“心”解读为能动的思维主体或自律自为的道德精神。这些解读在捕捉《孟子》文本中“心”的表面特征并试图将之概念化时,却忽略了孟子对思想形式化倾向的警惕与拒斥。换言之,孟子并非不知思想通过自我隔离而抽象为“精神”的可能性,然而他却自觉回避了这条认识之路,而诉诸对人生而有之的内在本性具体而普遍的“揭示”。通过这一揭示,孟子引导人走出对思想形式的固执,在“行”的层面将代表不言自明的本性的“心”加以发明、扩充。最终,对心的践行扩充所带来的并非是超越现实经验的“世界精神”,而是在抹除限制性的“自我”之后对天地万有的周全、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主体 心学 尽心知性
下载PDF
从他者问题看阳明“四句教”对慧能“心地性王”的扬弃与超越
3
作者 农卫敢 殷筱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8-42,共5页
“他者”本来是西方哲学的概念,但是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并不乏对他者问题的见解和思考。基于中西方哲学各自的本原论和存在论传统,他者问题也就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语境和路径。在中国传统哲学的他者视域中,禅宗及佛教肯定主体具足佛性,... “他者”本来是西方哲学的概念,但是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并不乏对他者问题的见解和思考。基于中西方哲学各自的本原论和存在论传统,他者问题也就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语境和路径。在中国传统哲学的他者视域中,禅宗及佛教肯定主体具足佛性,但其“性空”思想却切断了主体与世界的联系。阳明对禅宗及佛教的超越,就在于确证自我和他者自身的存在真实性,以“格物”作为自他关系的现实性关联和现实化路径,将人从主体和世界的“空”和“假有”中拯救出来。自我在“成己”的路径上追寻和发觉自身的价值,肯定自我存在的意义,同时也在“成人”的普遍联系中面向世界和他者,以自身的良知普遍地关怀他者,努力构建“满街圣人”的社会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问题 自我 四句教 心地性王
下载PDF
Xiong Shili on the Nature, the Mind and the Origin of Badness as Evidenced in MingXin Pian明心篇( Explaining the Mind)
4
作者 John Makeham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8年第1期4-22,共19页
The question of the origin of badness is a core problematic in New Confucian philosopher Xiong Shili's 熊十力 (1885-1968) Ming Xin Pian 明心篇 (Explaining the Mind; 1959), a work representative of his thought to... The question of the origin of badness is a core problematic in New Confucian philosopher Xiong Shili's 熊十力 (1885-1968) Ming Xin Pian 明心篇 (Explaining the Mind; 1959), a work representative of his thought towards the end of his life. In this essay, I examine how Xiong uses the concepts of the nature (xing 性) and the mind (xin 心) to explain the origin of moral badness. Xiong asserts that the Buddhists never concerned themselves with the problem of the origin of ignorance and delusion, afflictions that in turn lead to suffering and wrongdoing. Xiong sets out to redress what he claims the Buddhists had failed to do. I argue that the conceptual structure of both Xiong Shili's and Zhu Xi's (1130-1200)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this problem are isomorphic. The isomorphism is significant because it suggests that Xiong consciously drew on Zhu Xi and/or the Buddhist models that Zhu in turn drew on. I provide evidence to show that even as late as 1959, and despite his increasingly entrenched criticisms of Buddhism, Xiong continued to draw on key concepts and models drawn from Buddhist philosophy of m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d xin nature xing Xiong Shili ISOMORPHISM BUDDHISM badness
原文传递
明清南北官话用词差异管窥——以《白姓官话》和《老乞大新释》特用方言词比较为例
5
作者 张海媚 李俊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70-78,共9页
《白姓官话》和《老乞大新释》系18世纪中叶南北代表性官话口语文献,同时而异域,通过比较二书特用方言词的使用情况表明:第一,明清南北官话用词差异显著;第二,从词汇视角考察明清南北官话之争切实可行;第三,汉语普通话词汇是明清南北官... 《白姓官话》和《老乞大新释》系18世纪中叶南北代表性官话口语文献,同时而异域,通过比较二书特用方言词的使用情况表明:第一,明清南北官话用词差异显著;第二,从词汇视角考察明清南北官话之争切实可行;第三,汉语普通话词汇是明清南北官话词汇的聚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姓官话 老乞大新释 特用方言词 差异
下载PDF
《诗经·郑风·扬之水》诗旨考辨 被引量:1
6
作者 姜俞冰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5-60,共6页
《诗经·郑风·扬之水》的诗旨众说纷纭,主要可归为四说。“闵忽无臣”之说出现最早,拥趸最多,但于史无据,仅是汉儒的附会之言。“淫者相谓”之说反驳《诗序》,提出以男女之情阐释该诗的创见,但却拘泥于“郑诗淫”的成见,与文... 《诗经·郑风·扬之水》的诗旨众说纷纭,主要可归为四说。“闵忽无臣”之说出现最早,拥趸最多,但于史无据,仅是汉儒的附会之言。“淫者相谓”之说反驳《诗序》,提出以男女之情阐释该诗的创见,但却拘泥于“郑诗淫”的成见,与文本实际相脱离。“夫妻间语”之说修正前人观点的偏狭之处,以兴词的婚恋意味解诗,但却以偏概全,未能考虑到兴词的多义性与诗文表意的完整性。辨析诸家异说,唯“兄弟相规”之说既能契合诗文,又可兼顾完整的兴词内涵,是诸说中最可信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郑风·扬之水》 诗旨 兴词 兄弟相规
下载PDF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振复 陈立群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6-100,共5页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篇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学界迄今对此保持缄默,也许是一个学术上的疏漏。作为处于孔、孟之际的重要“美学”文本,《性自命出》体现了在先秦天命观文化背景中趋于觉醒的、儒家心性说及其重“情”而“可悦”的美学精神...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篇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学界迄今对此保持缄默,也许是一个学术上的疏漏。作为处于孔、孟之际的重要“美学”文本,《性自命出》体现了在先秦天命观文化背景中趋于觉醒的、儒家心性说及其重“情”而“可悦”的美学精神,从而为我们重新认识先秦原始儒家的“美学”提供了新的文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心性 可悦
下载PDF
联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 被引量:10
8
作者 唐秋芳 崔秀华 江丽洪 《现代临床护理》 2005年第3期40-41,50,共3页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长春新碱、强的松联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方法,避免和减少化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和毒副作用,提高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4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化疗期间的护理经验。结果病人的并发症和毒副作用得...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长春新碱、强的松联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方法,避免和减少化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和毒副作用,提高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4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化疗期间的护理经验。结果病人的并发症和毒副作用得到及时处理和有效的控制。病人治疗有效率84.8%。结论良好的护理工作是保证白血病病人化疗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科学的护理方法可避免和减少化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和毒副作用,提高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化学疗法 吡柔比星 长春新碱 强的松 护理
下载PDF
硒在大蒜体内的生物富集及其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65
9
作者 段咏新 傅庭治 傅家瑞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43-347,共5页
大蒜对硒具有强的生物富集作用,并能将吸收的无机硒的78.24%转化为有机硒。经SephadexG-150柱层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首次从富硒大蒜中分离到一种分子量为30000D的含硒蛋白... 大蒜对硒具有强的生物富集作用,并能将吸收的无机硒的78.24%转化为有机硒。经SephadexG-150柱层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首次从富硒大蒜中分离到一种分子量为30000D的含硒蛋白,进一步研究其抗氧化作用,发现该蛋白能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EPR表明,Na2SeO3处理组大蒜体内活性氧相对含量比对照低31.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生物富集 硒蛋白 抗氧化作用
下载PDF
郭店儒家简与孟子心性论 被引量:31
10
作者 郭齐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第5期24-28,共5页
郭店儒家简有较丰富的人性天命说的内容。人的性情,禀赋自天。神秘的天道天德是人道人性的终极根据。肯定人的情气和内在生命有为善的趋势,以情言性,即心言性,是楚简与《孟子》的相同之点。在存心养性、“仁内义外”的问题上,二者... 郭店儒家简有较丰富的人性天命说的内容。人的性情,禀赋自天。神秘的天道天德是人道人性的终极根据。肯定人的情气和内在生命有为善的趋势,以情言性,即心言性,是楚简与《孟子》的相同之点。在存心养性、“仁内义外”的问题上,二者有所区别。孟子对他以前的心性论作了理论的提升和推进。理解“情”与儒家道德形上学的内在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四端七情”恰恰是天人之际的纽带。性善论既是道德理性普遍主义的提扬,又不排斥情、才、气性。在心志的引导下,道德情感可以成为道德行为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楚简 孟子 心性论
下载PDF
基于频繁项集和关联规则挖掘名老中医王行宽肝心同治胸痹心痛遣方规律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金洋 龚后武 +5 位作者 范金茹 晏峻峰 蒋磊 陈学娟 熊杜 王行宽 《中医药信息》 2015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挖掘名医王行宽辨治胸痹心痛的遣方规律。方法:收集王行宽教授近1年来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的胸痹心痛患者医案267份,规范其中出现的中药术语,制定经方、验方判定标准,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Weka3.6软件,对药味进... 目的:挖掘名医王行宽辨治胸痹心痛的遣方规律。方法:收集王行宽教授近1年来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的胸痹心痛患者医案267份,规范其中出现的中药术语,制定经方、验方判定标准,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Weka3.6软件,对药味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Apriori算法对药味进行频繁项集分析,并对常用经方、验方进行频繁项集与关联分析。结果:王老辨治胸痹心痛善用经方,予小陷胸汤、瓜蒌薤白半夏汤、茯苓杏仁甘草汤等;活用古验方,遣生脉散、柴胡陷胸汤等;创"心痛治肝"之法,拟心痛灵系列(Ⅰ、Ⅱ、Ⅲ号),兼予平肝煎、养心安神饮等;项集支持度≥0.60的挖掘结果多为生脉散、小陷胸汤与活血通络药(丹参)或疏肝解郁药(柴胡)之间的配伍;生脉散==>柴胡陷胸汤的关联可信度最高(0.97),且两方的项集支持度均≥0.66,昭示了生脉散合柴胡陷胸汤为王老临床肝心同治胸痹心痛的基本方。结论:"肝心同治,善用经方,活用验方"乃王老临床辨治胸痹心痛的遣方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心痛 频繁项集 关联规则 王行宽 肝心同治 遣方规律
下载PDF
朱熹心说再辨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蒙培元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5-11,共7页
心是体用之全。从中和旧说到中和新说的转变,是从性体心用说转到心之体用说。体既是心之虚灵之体,亦是性之实体(非实体论之实体),是虚实合一、心性合一;用是情与知觉作用。不能离体而言用,离性而言知觉。反过来说,性不离知觉,知者从具... 心是体用之全。从中和旧说到中和新说的转变,是从性体心用说转到心之体用说。体既是心之虚灵之体,亦是性之实体(非实体论之实体),是虚实合一、心性合一;用是情与知觉作用。不能离体而言用,离性而言知觉。反过来说,性不离知觉,知者从具体事物与活动中体现性,觉者自我觉悟,从整体上实现性的自觉。心与性与知觉可以通说,亦可以分说。通说者心即性即理,浑沦一物;分说者性情有别,性与知觉有别,性是理而知觉是气之精爽。但知觉之展开,有其独立性,易受形气物欲之陷,故要变化气质,进行修养。从现实层面说,人需要正视自己,自我改造,这一点对现代人很有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体用 知觉 通说 分说
下载PDF
儒学心性概念的本体化——周濂溪对于宋明理学的开创之功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景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2-99,共8页
儒学“诚”这一概念 ,强调价值实现对于“真实”的逻辑先在性 ,即须经由价值实现与存在的完成才能成就“真实”。“诚” ,标明了价值与真实的本原一体性。周濂溪的哲学 ,以“诚”为核心来诠解易道 ,统合《易》、《庸》 ,一方面 ,它把儒... 儒学“诚”这一概念 ,强调价值实现对于“真实”的逻辑先在性 ,即须经由价值实现与存在的完成才能成就“真实”。“诚” ,标明了价值与真实的本原一体性。周濂溪的哲学 ,以“诚”为核心来诠解易道 ,统合《易》、《庸》 ,一方面 ,它把儒家的心性概念本体化 ,证立了道体作为至善本原的意义 ;另一方面 ,又将“诚”的价值实现意义拓展至于宇宙万有的气化、形化历程 ,转从事物的“万殊”逆证道体的“理一” ,由此建立了他的形上学系统。周濂溪的哲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概念 本体化 实有 气化 理一分殊
下载PDF
在理学与心学之间徘徊——浅析陈淳心性论思想的一大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傅小凡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7-92,共6页
陈淳是朱子闽学南传的第一人。他从人的本性的角度,辨析了"性"、"命"、"道"、"理"等范畴,回答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依据。他把心中之"理"解释为心的主宰,将"未发"理解为动机,... 陈淳是朱子闽学南传的第一人。他从人的本性的角度,辨析了"性"、"命"、"道"、"理"等范畴,回答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依据。他把心中之"理"解释为心的主宰,将"未发"理解为动机,并从天性中寻找道德自觉的依据,这些均继承了理学的传统观点。他将理既释为心的依据,又解释为心对道理的把握,这一矛盾则表现出他在理学与心学之间的徘徊。陈淳论证了情的合理性和普遍性,将情与天地阴阳之神联系起来,使得情具有天然的合理性,这种观点则接近心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淳 心性论 理学
下载PDF
相与为体:船山哲学思想简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金旺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1-96,共16页
船山哲学重要特点在于体要在用中才能确立,用要以体为主导方可谓之体之用。体用互相依存,它们是相与为体的。船山从效用上将心区分为知觉运动之心与仁义之心,这种知觉运动之心与动物的知觉之心相同,知觉之心中始终寓有仁义之心是船山哲... 船山哲学重要特点在于体要在用中才能确立,用要以体为主导方可谓之体之用。体用互相依存,它们是相与为体的。船山从效用上将心区分为知觉运动之心与仁义之心,这种知觉运动之心与动物的知觉之心相同,知觉之心中始终寓有仁义之心是船山哲学至少在对心的认识上区别于宋明儒学最重要的地方。立其大者只有在情才上才能立起来,因而在情才上做到善是仁义之心得以确立的标志,船山由此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种实践性还体现在知性与格物、存理与遏欲的相与为体关系上,笔者并用这种关系来评论当今学人的一些相关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山 知觉之心 仁义之心 格物 遏欲
下载PDF
刘勰的“赋比兴”论及其承前启后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祁志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2-57,共6页
"赋比兴"是《周礼·大师》中作为"六诗"、《毛诗序》中作为"《诗》有六义"提出来的。首先对"赋比兴"同时作出解释的是郑玄,其后是刘熙、挚虞,但释义多出,莫衷一是。刘勰在继承前人阐释成... "赋比兴"是《周礼·大师》中作为"六诗"、《毛诗序》中作为"《诗》有六义"提出来的。首先对"赋比兴"同时作出解释的是郑玄,其后是刘熙、挚虞,但释义多出,莫衷一是。刘勰在继承前人阐释成果的基础上,辨彰然否,将"赋"解释为直接的"体物写志"之法,将"比"解释为"比喻",将"兴"解释为"起情"之法,并对"比"的本体与喻体的类别及"比兴"的异同作出了深入分析。刘勰此论奠定了后世"赋比兴"释义的基本走向,宋人李仲蒙将"赋"定义为"叙物以言情",朱熹将"比"解释为"以彼物比此物",将"兴"解释为"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成为关于"赋比兴"的最权威、最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赋比兴 《文心雕龙》
下载PDF
性灵·佛教·山水──南朝文学的新考察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力坚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58-64,共7页
本文与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只将“性灵说”的焦点放在钟嵘身上不同,认为“性灵说”在整个南朝已初具规模并渐成思潮。它继承了前代的“缘情说”,由于佛教心性学说的影响,促使南朝“性灵说”超越对世间常态情感的执着,而走向对心灵及精... 本文与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只将“性灵说”的焦点放在钟嵘身上不同,认为“性灵说”在整个南朝已初具规模并渐成思潮。它继承了前代的“缘情说”,由于佛教心性学说的影响,促使南朝“性灵说”超越对世间常态情感的执着,而走向对心灵及精神世界的探索。南朝的山水传集中体现了这一理论的新发展,并开拓了以追求神韵灵趣为特征的新的诗歌美学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心性学说 山水诗 文学研究 南朝 性灵说
下载PDF
中国古代候气兴衰史述评——兼谈“候气伟哉”论之误 被引量:7
18
作者 戴念祖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38,共13页
文中所谓"候气",是以一种音高定律器即律管来测定时令节气的理论或实验。文章依据历史文献论述候气的起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叙述候气的测试方法和演变,揭穿其虚伪性;并以音乐和科学的基础知识解读"候气伟哉"的错误。
关键词 候气 律管 音乐学 天文学 物理学 气象学 京房 朱载堉信都芳 沈括 邢云路
下载PDF
论《性自命出》与公孙尼子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四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第5期38-41,共4页
通过对《性自命出》与公孙尼子思想的细致比较研究,可以表明《礼记·乐记》的心性论内涵是颇为深刻、丰富的。《乐记》中有关心性的论述,尤其是有关道与欲、天理与人欲的理解,以及以“正义”论身心关系,都比《性自命出》更深入... 通过对《性自命出》与公孙尼子思想的细致比较研究,可以表明《礼记·乐记》的心性论内涵是颇为深刻、丰富的。《乐记》中有关心性的论述,尤其是有关道与欲、天理与人欲的理解,以及以“正义”论身心关系,都比《性自命出》更深入、更高阔。结合其它有关世传文献的考察,似难推定《性自命出》为公孙尼子所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自命出》 公孙尼子 心性论
下载PDF
“无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兼论中国哲学的心性之学与天人之学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小跃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14年第1期5-14,共10页
中华传统文化重"明心性"的价值取向和主"一天人"的思维方式皆是以"无神"为其本质特征的。构成中华传统文化主体的儒道佛,尤其是儒道两家对"上帝"与"鬼神"所采取的态度以及儒家的&qu... 中华传统文化重"明心性"的价值取向和主"一天人"的思维方式皆是以"无神"为其本质特征的。构成中华传统文化主体的儒道佛,尤其是儒道两家对"上帝"与"鬼神"所采取的态度以及儒家的"人事为本"与道家的"自然为本"的思想,其实质亦皆是取向"无神"的。中国无神论所昭示的"人文""有为""创造""自由"诸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并最终成中华民族千古以来一以贯之的精神追求。无神的人文精神终将能够成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再造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神 人文 中华文化 心性之学 天人之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