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敦煌署书研究——隶书篇 |
黄卫
|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2
|
唐宋元“杂剧”名实考 |
张志峰
|
《艺术探索》
|
2023 |
0 |
|
3
|
传播与接受:试析王昭君故事在越南的演变 |
全小国
|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4
|
戲劇社會教育之功效與藝術本質之思辨——民國初年劇作家韓補庵的戲劇觀及其編劇理論 |
吴宛怡
|
《人文中国学报》
|
2023 |
0 |
|
5
|
今、帛、竹书《周易》与今、古文问题 |
刘大钧
|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6
|
唐抄本字书所存楷字字迹关系选析 |
臧克和
|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7
|
直抵民心的时代力作——评《人民的名义》话剧剧本兼论现实主义题材戏剧的创作 |
李璇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9
|
|
8
|
论江西采茶戏故事题材与叙事方式的演进 |
秦磊毅
黄来明
|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2
|
|
9
|
合同文字:从宋话本到元杂剧 |
李建明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0
|
以《四郎探母》为例论京剧的英译原则 |
韩英焕
|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11 |
4
|
|
11
|
邵阳布袋戏剧本词语特征分析 |
吕俭平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2
|
|
12
|
汤世潆《东厢记》的剧本形态暨戏剧观念 |
张小芳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3
|
互文性与舞剧叙事的关系 |
张麟
|
《民族艺术研究》
|
2018 |
2
|
|
14
|
宋元“说话”的书面化与“说话”底本蠡测 |
纪德君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4
|
|
15
|
从元刊杂剧看元杂剧艺术未被揭橥的特点 |
杜海军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6
|
南戏剧本的舞台传播形态 |
俞为民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2
|
|
17
|
范紫东秦腔剧本所见民国时期关中方音特点 |
王怀中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8
|
“堂名”在近现代昆曲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
谢建平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9
|
楚简帛书法艺术概论 |
王祖龙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3
|
|
20
|
台湾藏吴氏丛书堂抄本《陆士龙文集》叙录 |
刘运好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4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