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邓曼:中国第一女哲
1
作者 黄玉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7,212,213,共11页
春秋早期的邓曼,堪称“中国第一女哲”。她对中国哲学的贡献,不仅在于具有涵盖形上学、形下学以及“天人之际”关系的思想系统,更在于她做出的三个思想首创:一是“天道”概念(天帝显示的必然法则);二是“天不假易”命题(天帝绝不宽容傲... 春秋早期的邓曼,堪称“中国第一女哲”。她对中国哲学的贡献,不仅在于具有涵盖形上学、形下学以及“天人之际”关系的思想系统,更在于她做出的三个思想首创:一是“天道”概念(天帝显示的必然法则);二是“天不假易”命题(天帝绝不宽容傲慢轻率之人);三是“天道盈荡”命题(事物发展到满盈状态时,就会动荡不安,这是天帝确定的必然法则)。此外,她特别表述了以“德”“信”“刑”为核心范畴的政治哲学思想,并以形上的天帝信仰来为这种形下的政治哲学奠基,意味着人对天的一种应有态度——必须敬畏天命以尽人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曼 女哲学家 天道 人道 天人之际
下载PDF
宋代意象理论发展中的理学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简圣宇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9期37-51,I0002,共16页
在中国传统意象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理学因素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就在于其构建起了一整套阐述“天人合一”、万物关联等基础性观念的理论体系。传统意象理论所凭依的宇宙生命秩序观念,也就在此时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理学推动了中国文化中的... 在中国传统意象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理学因素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就在于其构建起了一整套阐述“天人合一”、万物关联等基础性观念的理论体系。传统意象理论所凭依的宇宙生命秩序观念,也就在此时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理学推动了中国文化中的宇宙自然观念的非宗教化进程,肯定了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整体上促使文艺批评更加理性化和系统化。其为意象理论构造出了一个哲学基座,由此赋予“意象”概念以“气象”的内涵,又为中国审美观念注入了“理趣”这一核心思想,形成了强调理性与情趣相统一的传统意象审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意象 理学 理趣 天人合一 气象
下载PDF
清末“革命道德”讨论与鲁迅思想的发生
3
作者 梁仪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0-187,200,共9页
鲁迅思想的发生与清末留日知识界有关“革命道德”话题的讨论密切相关。这场讨论聚焦革命者的“私德”问题,经由《新民丛报》与《民报》、章太炎与《新世纪》的笔战扩大了影响,鲁迅在东京时期所作的诸篇论文正是诞生在这样的思想语境当... 鲁迅思想的发生与清末留日知识界有关“革命道德”话题的讨论密切相关。这场讨论聚焦革命者的“私德”问题,经由《新民丛报》与《民报》、章太炎与《新世纪》的笔战扩大了影响,鲁迅在东京时期所作的诸篇论文正是诞生在这样的思想语境当中。对“革命道德”话题的关注、思考与回应,促使鲁迅初步形成了以“立人”为核心的进德观。他通过对“人”的内涵更新与“立”的方法变革,构成对儒家“立人”进德观的挑战与现代转化。鲁迅进德观的落脚点在如何塑造现代人格的问题上,也融入了借重文艺发扬精神的思路,形成了审美与道德融合的文学观念。鲁迅关于“革命道德”的思考从清末延伸至“道德革命”的五四时期,又在1930年代新的革命语境下再次被激活,对“革命者/启蒙者”的道德审视与批判构成了鲁迅思想一以贯之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道德 鲁迅 立人 进德观 文学观
下载PDF
试论董仲舒《天人三策》对散文经学化之影响
4
作者 班云雷 《河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2-110,共9页
春秋战国至西汉六百多年间,中国继政治之大一统后,思想上一直难以统一。顺应时代的要求,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以解决此难题,儒家“大一统”思想成为了帝国的统一意志。与此同时,对策中所表现出的卓越思想魅... 春秋战国至西汉六百多年间,中国继政治之大一统后,思想上一直难以统一。顺应时代的要求,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以解决此难题,儒家“大一统”思想成为了帝国的统一意志。与此同时,对策中所表现出的卓越思想魅力和文学特色,推动了汉代散文“新儒学”创作立场的确立与汉代文论实用化标准的形成,自此经术文风在两汉散文创作中风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三策》 政治哲学思想 文学特色 汉代散文
下载PDF
“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传统民居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连璞 刘连兴 赵荣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4-117,124,共5页
目的 为使中国传统民居可持续发展,探讨了"天人合一"思想对传统民居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因果分析方法,阐释了"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传统民居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论述了后者在当代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目的 为使中国传统民居可持续发展,探讨了"天人合一"思想对传统民居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因果分析方法,阐释了"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传统民居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论述了后者在当代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结果 发现传统民居保护、更新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高度关联。结论 中国传统民居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许多矛盾,只有在"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对其采取开发、保护与更新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才能使传统民居得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思想 传统民居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浅论《周易》对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王鹏 欧阳兵 《天津中医药》 CAS 2003年第1期41-42,共2页
从易学“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基本思想入手 ,认为中医学之“天人相应”理论的形成 ,是受《周易》“三才观”的影响 ,同时也是在《周易》“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的命题下 ,对人在自然界中所作的价值判断。此外 ,易学思想的时空观念也对中... 从易学“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基本思想入手 ,认为中医学之“天人相应”理论的形成 ,是受《周易》“三才观”的影响 ,同时也是在《周易》“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的命题下 ,对人在自然界中所作的价值判断。此外 ,易学思想的时空观念也对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周易》重视自然界和社会对人的双重影响的学术思想 ,也为中医学“生物 -社会 -心理医学模式”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天人相应”理论的最终形成 ,为中医学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说理工具 ,从而也使中医学基础理论的说明变得更加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中医学 “天人相应” 基础理论 中国哲学
下载PDF
基于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适地适树理论新解 被引量:33
7
作者 潘剑彬 李树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共3页
"适地适树"是林业和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领域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对传统园林规划设计思想和原适地适树理论的重新解读后认为:在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不仅应对城市植物景观营造场地中诸生态因子特征、植物材... "适地适树"是林业和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领域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对传统园林规划设计思想和原适地适树理论的重新解读后认为:在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不仅应对城市植物景观营造场地中诸生态因子特征、植物材料的适应性以及植物景观实现途径3个方面对原有理论体系进行丰富和发展,还应在其体系中重点体现人们对城市植物景观的功能型、资源节约型需求,以及植物景观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需求。另外,还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对新的适地适树理论的量化评价体系构建提出初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天地人三才之道 适地适树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下载PDF
天人合一境界中的中华法系之美 被引量:10
8
作者 吕世伦 邓少岭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39,共5页
文章认为老子的法律观和审美观有着密切的关联 ,老子理想中的法律极有审美意义。进一步讲 ,整个中华法系都具有这一特征 ,这主要是由中国传统世界观造成的。古代中国基本的的宇宙图式是天人合一 ,这一图式又是一个审美境界 ,富于审美意... 文章认为老子的法律观和审美观有着密切的关联 ,老子理想中的法律极有审美意义。进一步讲 ,整个中华法系都具有这一特征 ,这主要是由中国传统世界观造成的。古代中国基本的的宇宙图式是天人合一 ,这一图式又是一个审美境界 ,富于审美意义。此一特征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古中国法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中华法系 中国 审美 老子 法律思想
下载PDF
基于“天地人三才之道”的植物景观营造理论体系构建——基于“天地人三才之道”的风景园林设计论研究(二)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树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1-56,共6页
从"天地人三才之道"出发,对植物景观营造理论体系构建进行研究探讨。"天才"指的是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植物景观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和垂直地带性分布;"地才"指的是地形、土壤、水系、动... 从"天地人三才之道"出发,对植物景观营造理论体系构建进行研究探讨。"天才"指的是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植物景观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和垂直地带性分布;"地才"指的是地形、土壤、水系、动植物等因素,在这些因素作用、影响之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植物景观;"人才"指的是各种人文(为)因素,在这些人为因素的作用之下,形成了多种人文(为)植物景观。由这些研究结论衍生、发展而来的有乡土植物理论、植物群落理论、潜生植被理论、生物多样性原理、生态位原理以及适地适树原则等。我们称前者为"植物景观营造基础理论体系",称后者为"植物景观营造发展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天地人三才之道 植物景观营造 设计结合天、地、人 理论体系
下载PDF
“天地人三才之道”在风景园林建设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探解——基于“天地人三才之道”的风景园林设计论研究(一)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树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3-37,共5页
"天地人三才之道(简称‘三才之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首先对"三才之道"进行了溯源和新解,在此基础上,先后探讨了在景观类型划分、人居环境形成过程、传统园林形成过程中"三才之道"的... "天地人三才之道(简称‘三才之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首先对"三才之道"进行了溯源和新解,在此基础上,先后探讨了在景观类型划分、人居环境形成过程、传统园林形成过程中"三才之道"的应用,并从"三才之道"的视点出发总结了风景园林的特征,最后提出了"基于天、地、人的风景园林设计论(或者设计结合天、地、人)"的学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天地人三才之道 设计结合天、地、人 人居环境 探解
下载PDF
田丽颖主任运用调和冲任针法治疗妇科病临证经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友刚 金子开 +2 位作者 高大红 解伟华 田丽颖(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介绍田丽颖主任医师运用调和冲任针法治疗妇科疾病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整理医案、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分析田丽颖主任运用调和冲任针法治疗妇科疾病的理论和临证特色,并列举医案加以验证。[结果]田主任认为多数妇科病... [目的]介绍田丽颖主任医师运用调和冲任针法治疗妇科疾病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整理医案、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分析田丽颖主任运用调和冲任针法治疗妇科疾病的理论和临证特色,并列举医案加以验证。[结果]田主任认为多数妇科病基本病机为冲任失调及肝脾肾三脏受损。临证运用调和冲任针法,取穴以循冲任二脉的经穴为主,善取冲任与肝脾(胃)肾交会穴,另加子宫经验用穴,穴少义精,远近并重;辨证加取百会、三阴交等一两穴,阴阳相引,益气补血;同时注重针刺顺序及针刺方向;强调冲任为先,兼顾疏肝补脾益肾,极具异病同治之妙。本篇病案患者属继发性不孕,辨证为肾阳虚证,伤及冲任,胞脉失于温煦,导致不能摄精成孕,治疗上采用调和冲任针法,调和冲任、温肾助阳,使胞脉气血通调,患者成功受孕。[结论]田丽颖主任从冲任失调及肝脾肾三脏受损的基本病机出发,运用调和冲任针法治疗妇科疾病,可调节女性生殖内分泌环境,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调经助孕止痛等作用,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疾病 调和冲任 针灸疗法 穴少义精 调经助孕 田丽颖 医案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天人合一”的生态政策哲学观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象明 陈一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45-53,共9页
生态政策的核心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其本质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生态政策哲学观都有可能将生态政策导入误区。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智慧中,所谓“天”包含着自然本体、自然规律和自然意志三维... 生态政策的核心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其本质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生态政策哲学观都有可能将生态政策导入误区。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智慧中,所谓“天”包含着自然本体、自然规律和自然意志三维意象。所谓“天人合一”则具有人与自然共生、人事规则与自然规律协调、人为品行与自然意志统一的三重意涵,从中发展出“天人合一”的生态政策哲学观。“天人合一”生态政策哲学观为重新校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翔实的思想资料,为协调人事规则与自然规律提供了中国人特有的价值伦理,并为深化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行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政策观 自然规律 生态政策 天人关系
下载PDF
新疆桃和新疆甜仁桃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振怀 贾希有 梁小巧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2-26,共5页
本试验用石炭酸品红染色,以涂抹压片法对新疆桃和新疆甜仁桃的茎源根系根尖细胞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桃作为种的代表品种,其染色体数目2n=2x=16,为二倍体种;染色体核型属于1B类型;染色体核型构成为;2n=2x=16=2Sm+10m+2M+2... 本试验用石炭酸品红染色,以涂抹压片法对新疆桃和新疆甜仁桃的茎源根系根尖细胞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桃作为种的代表品种,其染色体数目2n=2x=16,为二倍体种;染色体核型属于1B类型;染色体核型构成为;2n=2x=16=2Sm+10m+2M+2m(S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仁桃 染色体 核型
下载PDF
从“天人合一”的理想看我国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霞 杨春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30-131,共2页
作者认为“天人合一”的理想对传统民居的发展有深刻影响,体现在与自然谐调共生的营建思想、中庸适度的发展目标、经验为本的承传模式三个方面。实现当今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仍然可以从以上相应的三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传统民居 持续发展 中国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代宗教崇拜对象及天人关系之演变 被引量:6
15
作者 宇汝松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67,共5页
中国古代宗教的崇拜对象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下 ,从原始宗教发展而来 ,主要是“人”对抽象的“天”进行崇拜。后来 ,在儒道两家的批评和改造下 ,其崇拜对象逐渐由“神灵之天”向“义理之天”、“命运之天”以及“自然之天”演... 中国古代宗教的崇拜对象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下 ,从原始宗教发展而来 ,主要是“人”对抽象的“天”进行崇拜。后来 ,在儒道两家的批评和改造下 ,其崇拜对象逐渐由“神灵之天”向“义理之天”、“命运之天”以及“自然之天”演变。与之相应的天人关系 ,也由“天人相分”到“天人相通”,直至最后发展到“天人合一”的最高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宗教 崇拜对象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从“天人和合”到“心境交融”——佛教心性论影响下中国传统审美形态的转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学国 秦琰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3-109,共7页
中国传统美学在传统的自然思维支配之下缺乏真正的反思思维。这里基本的审美形态是“天人和合”;事物之谓美本质上在于它体现了与“天”或“道”,即作为本体的绝对自然之符合;美的主观性意义完全没有被意识到。佛教心性论的传入和渗透,... 中国传统美学在传统的自然思维支配之下缺乏真正的反思思维。这里基本的审美形态是“天人和合”;事物之谓美本质上在于它体现了与“天”或“道”,即作为本体的绝对自然之符合;美的主观性意义完全没有被意识到。佛教心性论的传入和渗透,使中华民族具有了一种真正的精神反思。隋唐以后文艺(尤其是诗歌)就有了一种与传统显著不同的审美经验,即所谓“心境交融”。“心境交融”的审美经验结构建立在反思基础上,它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是直接来源于禅佛教的精神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思维 审美经验 天人和合 心境交融
下载PDF
中国传统庭院模式之起源与涵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杜娟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6-9,共4页
中国传统建筑几千年来几乎只传承着一种相似的群体组合方式———庭院或称院落。在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想生活模式后,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庭院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回应,从而在深层意义上论述了庭院模式的起源与涵义,最... 中国传统建筑几千年来几乎只传承着一种相似的群体组合方式———庭院或称院落。在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想生活模式后,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庭院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回应,从而在深层意义上论述了庭院模式的起源与涵义,最后探讨了如何在现代条件下延续和拓展传统庭院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庭院 庭院模式 自然观 宇宙观
下载PDF
人与环境——如何重新解读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理念 被引量:10
18
作者 曾小五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29,共7页
源于西方社会的“环境伦理革命”使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理念。但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理念并没有把自然物纳入道德关怀。因此,必须对“天人是一”、“天人相分”和“天人合一”三个命题进行重新诠释,以阐... 源于西方社会的“环境伦理革命”使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理念。但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理念并没有把自然物纳入道德关怀。因此,必须对“天人是一”、“天人相分”和“天人合一”三个命题进行重新诠释,以阐明“人”和“天”的关系,实际上是人和环境的关系。人与环境本来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存在,整个世界就是“我(大我)”本身,只是由于人的“自我意识”的作用才有所谓人(小我)与环境的区分和对立。所以,追求与环境的协调和统一正是作为能动者的人的行为的应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环境 伦理革命 中国哲学 天人合一
下载PDF
连接“道”与“人”的桥梁——老子“天德观”思想及其德育价值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峻杉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7-105,共9页
老子思想中,与"道"最密切的概念是"德"。"德"是"道"化生万物过程中的最初产物,是纯朴未散、有质无形的"炁",也是畜养万物、决定万物发展方向的支配性力量。明确了"道"与&q... 老子思想中,与"道"最密切的概念是"德"。"德"是"道"化生万物过程中的最初产物,是纯朴未散、有质无形的"炁",也是畜养万物、决定万物发展方向的支配性力量。明确了"道"与"无"、"德"与"一"在老子哲学体系中的对应关系之后,老子思想中"天德"的意义和地位才能突显出来。"天德"是人德的内在决定力量,人在婴儿阶段都曾丰厚地拥有过,而随着人的成长,"天德"不断消耗,人也愈难与之相应。"天德"支配善恶又超越善恶。"德"的系统性和"道法自然"的总原则决定了"天德观"视野下道德的开放性。老子"天德观"有助于重树道德信仰,呼唤德育"修身"范式的实质性回归,并指向了德育生活化的灵魂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道经 道德信仰 天德观 人德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天人合一述论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世超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5-17,共13页
邹衍第一次把天人合一变成了系统的学说。从天地的形成谈起 ,融阴阳与五行为一体 ,用五行生克、阴阳消长和五德转移的理论解释一年四季的诸多变化和历史演进的规律 ,并进而规范人类、特别是王者的行为 ,是邹衍学说的实质和核心。但邹衍... 邹衍第一次把天人合一变成了系统的学说。从天地的形成谈起 ,融阴阳与五行为一体 ,用五行生克、阴阳消长和五德转移的理论解释一年四季的诸多变化和历史演进的规律 ,并进而规范人类、特别是王者的行为 ,是邹衍学说的实质和核心。但邹衍的天人合一理论和它所自出的巫术原理一样 ,归根结底是错误的和虚妄的。有人把天人合一等同于人和自然的和谐 ,完全是对古代文化的曲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衍 天人合一 人定胜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