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伏邪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谢阳
安冬青
-
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党政办公室
-
出处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12期63-66,共4页
-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专项(No:2012A02)
-
文摘
伏邪学说源于《内经》,凡感受邪气,未立即发病,潜藏体内,因感受六淫之邪、七情过激、饮食失节、劳逸失凋等因素触动发作,皆可认为是伏邪致病;有四个特征,"动态时空""隐匿""自我积聚"和"潜证导向",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尤以"隐匿"最为根本,是伏邪最本质特征,是导致临床资料难以收集的根本原因;"潜证导向"也是隐匿特征所决定;"动态时空""自我积聚"是在"隐匿"基础上的动态变化过程;伏而未发、伏而欲发、伏而已发之未病、欲病、已病三个阶段。清代是温病学发展鼎盛时期,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逐渐形成温病发病两大类型。冠心病前期多隐匿,从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到胸闷胸痛典型症状过程漫长,邪毒伏于心脉,复受外邪、烦劳等因素诱发;早期虽无症状,致病之邪已潜伏于内,俟机而动,此时需着手解决驱逐伏邪,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早诊断。伏邪贯穿于冠心病整个病理过程,治疗抓住"伏邪"显得尤为重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既强调正气御邪作用,又重视避免直接接触病邪;把握伏邪致病特点,遵循伏邪入络的致病规律,益气化瘀、豁痰通络为主要治则;引入"伏邪为害"理论,总结出"以通为主,祛除伏痰、伏瘀以救心"的治疗法则。
-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伏邪
内经
外感
温病
动态时空
隐匿
自我积聚
潜证导向
以通为主
祛除伏痰、伏瘀以救心
-
Keywords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Fuxie
the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
temporal and spatial dynamics
concealment
accumulation
latent syndrome oriented
the pass of the main and dispel phlegm
Fu Yu to save the heart
-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