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原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董燕燕 廖乐焕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期203-211,共9页
为深入探究中原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熵值法及空间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2012—2022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和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近11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但各个城市平均水平仍然较低;空间格局呈现以... 为深入探究中原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熵值法及空间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2012—2022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和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近11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但各个城市平均水平仍然较低;空间格局呈现以“郑州-洛阳-济源”为首的三核心格局,核心发展区与联动辐射区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且存在扩大趋势;发展水平呈弱发散状态,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水平较弱;发展水平局部聚集态势明显,“高值”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低值”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熵值法 经济高质量发展 空间格局
下载PDF
原中央苏区县域韧性框架下红色旅游资源空间优化开发研究
2
作者 查瑞波 黄悦 +2 位作者 余佳乐 谢楚 林明水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3-702,共10页
选取原中央苏区范围内的闽、赣、粤97个县,从生态韧性、经济韧性、文化韧性、社会韧性4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韧性(RSD)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研究区内红色旅游资源空间维度上的特征与类别进行分类识别。研究结果如下:①研究区RSD... 选取原中央苏区范围内的闽、赣、粤97个县,从生态韧性、经济韧性、文化韧性、社会韧性4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韧性(RSD)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研究区内红色旅游资源空间维度上的特征与类别进行分类识别。研究结果如下:①研究区RSD韧性系统水平总体为中低韧性,整体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②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集聚性,同时也有小部分处于零星分布的状态,根据其规模和影响力从高到低划分为聚类V~I共5种聚类类型。③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与RSD韧性水平存在明显关联性,其中经济韧性较低、社会韧性中等,文化韧性和生态韧性较高。④基于全域旅游等规划理念,充分考量县域韧性水平和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规划出“三区、两带、两核心”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韧性 红色旅游资源 可持续发展 空间格局优化 原中央苏区
下载PDF
主体功能视角下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影响机制——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为例
3
作者 黄颖敏 付晓 廖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33,共10页
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该文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为例,运用熵值法、空间计量模型开展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原中央苏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 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该文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为例,运用熵值法、空间计量模型开展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原中央苏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呈现“核心—边缘”空间特征,省域边界地区形成高质量发展“塌陷带”,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内外开放区域不均衡态势显著;②高质量发展指数表现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主体功能定位与各优势维度密切相关;③经济开放是各主体功能区高质量发展的共性驱动因素,重点开发区和农产品主产区均受到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而财政政策并未促进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对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尤其是构建高质量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高质量发展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赣闽粤原中央苏区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效率与高质量发展耦合的域内时空格局研究
4
作者 曹飞 赵盛悦 《河南科学》 2024年第8期1210-1217,共8页
探索中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效率和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域内时空格局.基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时空格局呈现,测算出中原城市群2006—2021年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情况,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原城市群的水资源环境和社... 探索中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效率和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域内时空格局.基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时空格局呈现,测算出中原城市群2006—2021年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情况,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原城市群的水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发展指数为0.307 8和0.184 5,发展不平衡问题显著.(2)时间演变特征上,2006—2021年间中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418~0.508之间上下浮动,整体的耦合协调度水平仍偏低.(3)空间分布特征上,中原城市群五大区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出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东部发展水平高于中部,中部发展水平高于西部.(4)建议以水资源约束为引导着力提升经济和产业发展质量、强化域内城市间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联动效应、建立优化水资源集约利用公共政策引导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度 中原城市群 域内时空格局
下载PDF
Thinking on Establishing Free Trade Area of Central Asia
5
作者 Lunzhi He Ping Cai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03年第4期27-32,共6页
With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all over the world,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free trade area of central Asia, including Xinjiang.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emands on establishing free trade area in central Asia. ... With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all over the world,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free trade area of central Asia, including Xinjiang.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emands on establishing free trade area in central Asia.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tatues of Xinjiang and five countries of central Asia, the developmental patterns are suggested. Furthermore, some polici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ab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development free trade area of central Asia developmental pattern suggestions
下载PDF
区域传统村落网络化保护发展格局、机制及引导策略——以安徽省绩溪县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晓华 吴仕嫱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3期473-483,共11页
当前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已上升到国家政策高度,促进区域传统村落协同发展、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模式由个体化、散点化向区域化、网络化转变,对于避免传统村落发展动力不足与同质化旅游开发等现实问题、实现区域传统村落资源整合意义... 当前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已上升到国家政策高度,促进区域传统村落协同发展、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模式由个体化、散点化向区域化、网络化转变,对于避免传统村落发展动力不足与同质化旅游开发等现实问题、实现区域传统村落资源整合意义重大。综合运用多指标综合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及最小阻力模型,对绩溪县传统村落网络化发展格局、驱动机制及引导策略进行探索。研究表明:(1)绩溪县传统村落整体联系薄弱,集群效应明显,尚未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且村落个体网络中心度与发展水平并不匹配,两极化特征显著;(2)传统村落网络化发展受村落资源环境、经济发展、道路交通及政策规划等多维要素共同作用;(3)为实现绩溪县传统村落网络化协同发展,提出培育县域传统村落重要节点、构建传统村落网络化保护廊道、完善区域传统村落协同发展设施支撑体系及健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管理机制的发展引导策略。构建区域传统村落网络化保护发展格局可为实现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提供思路借鉴及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协同发展格局 社会网络分析法 网络化 集中连片保护
下载PDF
中原地域传统服饰图案文化的发展文脉与传播特征研究
7
作者 杨轩 朱林骏 +1 位作者 潘欣月 范丽 《纺织报告》 2023年第7期126-128,共3页
文章以中原地区汉族民间服饰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一定时间内的服饰内容进行分析,探究服饰的材质与颜色以及装饰和图案等艺术特征,以期真正了解服饰自身的价值属性及其文化传播模式、中原地区服饰文化传播模式与服饰流变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中原地域 传统服饰 图案文化 发展文脉 传播特征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宜春打造赣西区域中心城市研究
8
作者 阮值华 《科技创业月刊》 2023年第5期61-64,共4页
宜春市自2019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明确为“赣西区域中心城市”以来,着力建设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基地,规划建设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和教体新区;全力打造“省内领先、全国知名”的大数据产业强市,打造5个千亿产业集群... 宜春市自2019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明确为“赣西区域中心城市”以来,着力建设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基地,规划建设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和教体新区;全力打造“省内领先、全国知名”的大数据产业强市,打造5个千亿产业集群。在对宜春市现状和优劣势分析基础上,提出通过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经济辐射能力;整合特色资源,增强产业支撑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要素集聚力;聚集高端要素,促进产业链式发展,改革创新添动力等举措把宜春建成赣西区域中心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赣西区域中心城市 经济辐射力
下载PDF
中国大城市用地空间扩展若干规律的探索--以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58
9
作者 姚士谋 陈爽 +2 位作者 吴建楠 张越 陈振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21,共7页
城市用地空间扩展是城市成长发展过程中在物质形态上的具体体现,是城市发育有机成长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增长迅速,优越区位外资的集聚,开发区的形成,中国大城市的用地空间扩展迅速。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实... 城市用地空间扩展是城市成长发展过程中在物质形态上的具体体现,是城市发育有机成长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增长迅速,优越区位外资的集聚,开发区的形成,中国大城市的用地空间扩展迅速。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实践,参照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结合苏州市个案研究,初步探索了中国大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的若干规律,即城市扩展沿交通走廊轴线发展的脉动规律,城市边缘地区定向开发以及城市经济集聚与扩散规律制约下的城市空间扩展过程,按照科学发展观,探索这些规律指导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防止城市用地盲目扩大、用地失控,并促进城市土地开发按资源节约型方向发展,走城市可持续发展,健康城市化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地空间扩展 空间扩展规律 城市交通脉动规律 城市定向开发 经济集聚规律
下载PDF
中西非裂谷盆地白垩系两类优质烃源岩发育模式 被引量:19
10
作者 程顶胜 窦立荣 +6 位作者 张光亚 刘邦 宋换新 刘计国 毛凤军 袁圣强 胡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49-3460,共12页
中西非裂谷系位于非洲中部,主要为沿中非剪切断裂带分布的被动裂谷盆地,进一步划分为中非裂谷系和西非裂谷系。针对国内外对勘探程度极低的中西非裂谷盆地白垩系优质烃源岩展布、发育机理及油气成藏模式认识薄弱的现状,笔者在开展大量... 中西非裂谷系位于非洲中部,主要为沿中非剪切断裂带分布的被动裂谷盆地,进一步划分为中非裂谷系和西非裂谷系。针对国内外对勘探程度极低的中西非裂谷盆地白垩系优质烃源岩展布、发育机理及油气成藏模式认识薄弱的现状,笔者在开展大量中西非裂谷盆地上、下白垩统两类烃源岩样品的主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从含油气盆地构造、烃源岩发育古环境、古气候、古生产力和有机质保存条件等分析出发,剖析了不同类型含油气盆地优质烃源岩发育主控因素,分别建立了中、西非裂谷系低勘探程度含油气盆地下白垩统、上白垩统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模式:中非裂谷盆地(Bongor、Muglad、Melut盆地)下白垩统裂陷期快速沉降、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勃发的水生有机质(藻类)控制的深水湖相优质烃源岩"生产力"单因素发育模式;西非裂谷盆地(Termit盆地)上白垩统拗陷期海侵、炎热潮湿气候条件下,陆源有机质输入为主,优越的保存条件(偏咸水体)优质海相烃源岩"生产力+保存条件"双因素控制的发育模式。从而进一步锁定富油气凹陷和主力成藏组合,有效指导含油气盆地内选区选带,助推油气规模储量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裂谷盆地 西非裂谷盆地 白垩系 优质烃源岩 发育模式
下载PDF
中部地区经济格局动态演变的空间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鑫磊 陈斐 王海萍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2年第7期39-43,共5页
以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利用加权重心模型、空间自相关等空间分析方法,对中部地区近20年的经济重心偏移、经济差异与集聚、经济增长等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加以分析。研究表明:(1)1991年以来,中部地区的经济重心总体上呈现出"北→... 以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利用加权重心模型、空间自相关等空间分析方法,对中部地区近20年的经济重心偏移、经济差异与集聚、经济增长等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加以分析。研究表明:(1)1991年以来,中部地区的经济重心总体上呈现出"北→西南→西北→南"方向"M型"偏移的趋势,中部地区西部与北部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要优于东部和南部;(2)中部各地区经济水平相似的地区集聚现象明显,热点主要集中在武汉、郑州等省会城市,并与周边区域形成城市群与经济增长极;(3)中部各地区经济增长聚现象明显,1998-2005年更强烈,2006年以后集聚情况减弱,从不同时间段来考虑,经济增长集聚整体上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格局 演变 经济重心 空间自相关 中部地区
下载PDF
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切入口和发力点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锋 向明勋 +3 位作者 陆丽萍 梁绍连 邱鸣华 宋奇 《科学发展》 CAS 2021年第3期32-41,共10页
上海要全面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必须紧紧围绕建设“五大中心”、强化“四大功能”这个切入口,以推进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深入落实“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和优化城市发展格局为抓... 上海要全面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必须紧紧围绕建设“五大中心”、强化“四大功能”这个切入口,以推进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深入落实“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和优化城市发展格局为抓手,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为动力,锻长板,补短板,抢机遇,求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大循环 国内国际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战略链接 中心节点
下载PDF
中部地区发展新格局的空间形态及其演进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西三 龚绍东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0-163,共4页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部地区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中部六省各具特色的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中部地区区域发展呈现新格局,以六省省会城市为核心的"中心—外围"格局将持续强化,六大城市群的集聚效应继续增强...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部地区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中部六省各具特色的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中部地区区域发展呈现新格局,以六省省会城市为核心的"中心—外围"格局将持续强化,六大城市群的集聚效应继续增强,六省之间的产业关联将主要沿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横两纵"经济带展开,跨省域边界合作将更加普遍,中部地区将呈现"四带六圈"的"井"字型空间形态,形成"多核带动、轴线支撑、边界融合"的总体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区域发展格局 空间形态
下载PDF
论大城市多中心发展模式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光荣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27,共5页
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数量日益增多的大城市面对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多中心发展模式是实现大城市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从单中心集中发展转向多中心发展模式,是我国大城市发展中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大城市 草中心集中发展模式 多中心发展模式
下载PDF
关于总分馆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6
15
作者 程亚男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19,共5页
总分馆建设的目标取向是惠及全民,其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因地制宜,并力求在体制创新、明确建设与投资主体、加强绩效评估等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关键词 总分馆 目标取向 建设模式 发展之策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经济协调发展及空间格局演化分析——兼与长三角省际边界区的比较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伟丽 杨慧敏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1,共6页
本文利用经济增长水平差异、空间关联分析及局部热点技术等手段,测算了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以及其空间格局的演化,并与长三角地区的省际边界区域进行了比较,得到主要结论有:(1)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的经济差异比... 本文利用经济增长水平差异、空间关联分析及局部热点技术等手段,测算了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以及其空间格局的演化,并与长三角地区的省际边界区域进行了比较,得到主要结论有:(1)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的经济差异比长三角地区的小,区域间经济发展联系逐步提升。(2)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内的经济联系虽然不高但较为显著,而长三角地区的空间相关性虽然较高,但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3)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低于长三角地区,但是二者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4)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经济协调发展度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协调发展度高的地区仅集中在少数几个,而协调发展度低的地区所占比重较高,与长三角对比可以看出高水平地区并未带动周围地区发展。本文提出利用省际边界区域廉价的土地及人力等资源优势吸引区内较为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积极培育省际边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及增强区际合作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边界区域 经济协调发展度 空间格局演化 中原经济区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区域旅游发展格局形成要素及演变机制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煜琴 《旅游科学》 CSSCI 2009年第2期21-24,共4页
在对区域旅游基本概念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对区域旅游发展格局的要素选择方法和核心要素进行了分析,并以中部六省为例对区域旅游发展格局的形成要素和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开发模式、点-轴开发模式、核心-边缘... 在对区域旅游基本概念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对区域旅游发展格局的要素选择方法和核心要素进行了分析,并以中部六省为例对区域旅游发展格局的形成要素和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开发模式、点-轴开发模式、核心-边缘开发模式、协作网络开发模式和竞合模式等是可以在区域旅游发展格局演变中借鉴和应用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 发展格局 中部六省
下载PDF
西部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肖金成 马燕坤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27,共8页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人口稀少,城市稀疏,不可能形成数量较多的城市群。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除了要重视成渝、关中等城市群的发展,更应重视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让区域性中心城市集聚和承载更多的经济和人口。西部地区区域性中心城...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人口稀少,城市稀疏,不可能形成数量较多的城市群。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除了要重视成渝、关中等城市群的发展,更应重视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让区域性中心城市集聚和承载更多的经济和人口。西部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人口规模普遍较小,经济实力普遍不强,产业集聚能力普遍较弱,对外开放水平普遍不高。中心城市主要通过农产品消费、工业品供应、产业转移和生产性服务辐射带动区域发展。推动西部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一要通过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二要支持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高水平产业平台;三要推动区域性中心城市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四要依托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西部地区沿边经济带;五要着力改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营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新格局 区域性中心城市 区域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产城协调发展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小建 杨慧敏 《区域经济评论》 2017年第4期47-54,共8页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城融合"是地区人口、产业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的集中体现。以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地级城市的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数据为基础,通过综合指标体系构建以揭示城市人口—产业—空间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空间...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城融合"是地区人口、产业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的集中体现。以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地级城市的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数据为基础,通过综合指标体系构建以揭示城市人口—产业—空间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变化态势。结果显示,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人口—产业—城市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波动变化,但整体波动范围相对较小。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人口发展高水平地区集中于中原城市群西部和南部,产业发展高水平地区分布在中原城市群东北—西南轴线左上方,空间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地区多分布在河南、河北部分城市。耦合协调分析发现,中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明显低于长三角城市群,且协调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空间分布态势逐渐由中原城市群东北—西南轴线左上方向西北—东南轴线左下方转移。改变中原城市群低水平协调发展状态,应以产促城,发挥区域人口规模优势,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加强区际联系,推动城市产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城融合 城镇化 耦合协调发展 空间格局 中原城市群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颖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0-142,147,共4页
在金融危机和气候危机的双重挑战下,我国正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区之后的中原经济区,应该抓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从自身的区位优势出发,在转变发展观念、产业结构优化、统筹城乡发展、科... 在金融危机和气候危机的双重挑战下,我国正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区之后的中原经济区,应该抓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从自身的区位优势出发,在转变发展观念、产业结构优化、统筹城乡发展、科技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探索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途径。这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制约因素 路径 中原经济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