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u Foods and Production Methods in Qimin Yaoshu( Important Arts for the People's Welfare)
1
作者 Na W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9年第1期89-92,共4页
Qimin Yaoshu( Important Arts for the People's Welfare) made a detailed record of the diet and its production method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during the Wei Dynasty.Hu foods are importan... Qimin Yaoshu( Important Arts for the People's Welfare) made a detailed record of the diet and its production method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during the Wei Dynasty.Hu foods are important parts in the book.Hu foods recorded in Important Arts for the People's Welfare mainly include cheese products,cake products,and dish products.These contents not only reflect the exchange of diet culture between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during this period,but also reflect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ethnic exchanges and integration in this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min Yaoshu(Important arts for the people s Welfare) HU FOODs COOKING technique Production methods
下载PDF
Actresses, Gender, and 1920s Theater in China: A Discussion Concerning "Female Involvement in Art Performances"
2
作者 LIU Xun-qi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2期288-294,共7页
In 1923, Wu Ruiyan, a schoolgirl at the Beijing People's Art Drama School, starred in a play titled Hero and Beauty, written by Chert Dabei. This was the first joint performance of male and female performers in the h... In 1923, Wu Ruiyan, a schoolgirl at the Beijing People's Art Drama School, starred in a play titled Hero and Beauty, written by Chert Dabei. This was the first joint performance of male and female performer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drama. The incident immediately triggered a debate in the Morning Newspaper Supplement between a group of middle-class intellectuals concerning "female involvement in art performances". This paper sees the boom in female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in the 1920s, as well as the "improvement in traditional drama" during the early republican period in China as the reasons behind the discussion. This incident shows how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shaped intellectuals' views on females and art perform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Culture Movement Beijing peoples art Drama school spoken drama
下载PDF
People's Festival under the “Oriental Pearl” TV Tower——The Third China Shanghai International Arts Festival
3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02年第1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TV Tower peoples Festival under the the Third China shanghai International arts Festival Oriental Pearl
下载PDF
Forty Years of the Beijing People’s Art Theater
4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7年第1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Forty Years of the Beijing peoples art theater In
下载PDF
The Concept of Shared Destiny in the Ainu Spiritual Belief
5
作者 Junhong Wang 《Sociology Study》 2022年第2期52-56,共5页
The Ainu are the only ethnic minority officially recognized in Japan.Ainu culture is not only a new entry point for understanding Japanese culture,but also an important medium for exploring ancient Asian civilization.... The Ainu are the only ethnic minority officially recognized in Japan.Ainu culture is not only a new entry point for understanding Japanese culture,but also an important medium for exploring ancient Asian civilization.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inu folk songs and legends and other oral literature and discovers:The Ainu people respect and thank the gods,and accept the gifts and punishments of the gods.However,the Ainu claim that human beings have autonomy through the belief that humans have the right to punish gods,and those humans and gods can strive for an equal two-way relationship.In addition,the Ainu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s and other creatures in nature.It is believed that hunting and fishing are not blasphemy,but acceptances of the gifts from the gods.However,it is advocated that human beings and other creatures should give each other living space and maintain the balance of symbiosis and coexistence.The Ainu belief in relative equality with gods and coexistence with nature reflects the concept of“shared destiny”in ancient Asian civilizations.It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human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nu people divine ballads LEGENDs oral literature and art community of destiny
下载PDF
人民文艺作为新时代的文艺
6
作者 彭锋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6期8-16,I0001,共10页
人民文艺是新时代的文艺,它不同于民间文艺、消费文艺和群众文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生产力被极大地释放出来,才会出现真正的人民文艺。人民文艺将精英文艺、民间文艺、消费文艺、群众文艺整合起来,以建设性介入的方式参... 人民文艺是新时代的文艺,它不同于民间文艺、消费文艺和群众文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生产力被极大地释放出来,才会出现真正的人民文艺。人民文艺将精英文艺、民间文艺、消费文艺、群众文艺整合起来,以建设性介入的方式参与社会建设,突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分野,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文艺 民间文艺 消费文艺 群众文艺 建设性介入
下载PDF
吹响创造人民文艺的号角
7
作者 张志平 《兰州学刊》 CSSCI 2024年第9期45-50,共6页
文艺界发起“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后,为实施启蒙战略,着力创造以大众文学为主体的大众文艺。长期以来,受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限制,文艺界创造大众文艺的实绩不佳。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阐明文艺新方向后,大众文艺升级... 文艺界发起“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后,为实施启蒙战略,着力创造以大众文学为主体的大众文艺。长期以来,受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限制,文艺界创造大众文艺的实绩不佳。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阐明文艺新方向后,大众文艺升级为符合党的文艺观的、雅俗共赏的、具有现代性的人民文艺。人民文艺的主要特征是人民创造、为人民创造、属于人民。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从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面向文艺界吹响了创造人民文艺的号角。新时代创造人民文艺的原则是人民导向,途径是深入实际、扎根人民生活,站稳人民立场、用现代意识之光烛照人民的生活和心理结构,运用民族形式、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新时代创造人民文艺的意义是增强人民文化自信、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升华大众文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文艺 新时代 精神世界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人民文艺”中农民历史主体性的想象与构建
8
作者 阎浩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5,共9页
“人民文艺”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文艺。毛泽东将原本被排斥于现代文艺活动之外的农民作为文艺活动的主要对象,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文艺生态和文化生态。如果从其启蒙对象即工农大众来说,“人的文学”没有实现其目标。“人的文学”未能完成的... “人民文艺”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文艺。毛泽东将原本被排斥于现代文艺活动之外的农民作为文艺活动的主要对象,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文艺生态和文化生态。如果从其启蒙对象即工农大众来说,“人的文学”没有实现其目标。“人的文学”未能完成的“启蒙农民”“改造农民”重任,最后由“人民文艺”逐步实现了。“人民文艺”使农民完成了观念上的转换与更新。要深刻理解“人民文艺”,首先要理解区别于资产阶级现代性文化的无产阶级新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阶段,无产阶级新文化强调的是反帝反封建;到了社会主义阶段,则将“资产阶级文化”与“封建文化”一道作为批判和否定的对象。此时,“人民文艺”更突出革命农民对“无产阶级意识”的接受过程;“人民文艺”赋予了农民以新的“人民”品性,塑造具有无产阶级意识的“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成为其重要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文艺 无产阶级新文化 农民历史主体性 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
下载PDF
论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的教育价值
9
作者 王利华 包涵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3-47,共5页
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是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科学指导与努力方向。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的鲜明特质与主... 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是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科学指导与努力方向。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的鲜明特质与主要内涵,领会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在升华理想信念、夯实辩证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夯实文化自信等方面所蕴含的重要教育价值,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推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共进,为充分实现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的教育价值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 社会主义文艺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教育价值 为人民服务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艺的“出新意”与“寄妙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倩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42,共12页
文艺创新是人类文化活动的必然要求与基本规律。出“新意”寓“妙理”,成为评论文艺的重要标准与指导实践的金玉良言。中国古代将音乐与诗歌作为兴邦治国的重要手段,具有鲜明的艺术创新性与深刻的人文内涵。汉字书法被视为“心画”“心... 文艺创新是人类文化活动的必然要求与基本规律。出“新意”寓“妙理”,成为评论文艺的重要标准与指导实践的金玉良言。中国古代将音乐与诗歌作为兴邦治国的重要手段,具有鲜明的艺术创新性与深刻的人文内涵。汉字书法被视为“心画”“心学”的“玄妙之伎”,在善于变化的艺术技能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智慧。古代视“画”为“圣”,绘画乃“道之质”“德之文”,“类万物之情”,可“成教化、助人伦”,以技法创新传达事理人情。中国古代文艺注重思想情感性与艺术审美性,强调艺术表现的创新与化育人心的效果,在体现浓厚时代政教色彩和积极向上人文精神的同时,也呈现出“专、精、深”与“新、达、妙”的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文艺概念 人文内涵 以人为本 尊道贵德
下载PDF
走向社会实践的艺术:参与式艺术的批评话语与理论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丹舟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79-90,共12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建设,艺术介入城乡发展新格局的一系列具体实践也催生了对关于“艺术之社会参与”的理论的需求。以参与式艺术作为分析对象,立足前卫美学的三股理论思潮和两派批评论争,可以通过审美的自律与他律... 随着我国城镇化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建设,艺术介入城乡发展新格局的一系列具体实践也催生了对关于“艺术之社会参与”的理论的需求。以参与式艺术作为分析对象,立足前卫美学的三股理论思潮和两派批评论争,可以通过审美的自律与他律之辩来反思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参与式艺术在艺术美学上的最大突破体现为对间性关系的开启,它使艺术成为在作者、作品、观众与世界之间进行沟通的关系媒介。参与式艺术的理论研究有助于促进艺术学与社会学、人类学的学科跨界融合,而当前国内涌现的许多创作案例也说明当代艺术在继承文艺“为人民”传统的基础上,正在深度融入城乡空间重构和日常生活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艺术 前卫美学 间性关系 学科融合 文艺“为人民”
下载PDF
社会学视域下中国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理论谱系及反思
12
作者 李桂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75-83,共9页
唯美主义的核心口号是“为艺术而艺术”,其终极追求是在艺术的纯粹形式中获得审美解放。随着西学东渐,唯美主义传播到中国。这一理论思潮在观照中国问题的时候不得不与中国历史事实相结合而经历重新调校,其理论的生成、建构、实践、消... 唯美主义的核心口号是“为艺术而艺术”,其终极追求是在艺术的纯粹形式中获得审美解放。随着西学东渐,唯美主义传播到中国。这一理论思潮在观照中国问题的时候不得不与中国历史事实相结合而经历重新调校,其理论的生成、建构、实践、消解都与中国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形成中国的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社会学视域的分析是认识中国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理论谱系的重要路径,有利于将中国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理论谱系以澄明、敞开的状态呈现于历史面前,有利于丰富对中国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理论谱系理解的阐释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唯美主义文艺思潮 为艺术而艺术 艺术自律 艺术他律 理论谱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文艺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与理论内涵
13
作者 李悦龙 蒋成贵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16,共9页
习近平关于文艺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深入总结习近平关于文艺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和理论内涵对于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 习近平关于文艺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深入总结习近平关于文艺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和理论内涵对于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艺思想及发展新时代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其生成逻辑,为什么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社会主义文艺为谁发展、为谁服务,阐明发展什么样、怎么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以及做出引航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新要求等是其理论意涵,问题导向性、人民主体性、中国文艺的自觉性是其鲜明的理论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文艺 生成逻辑 人民文艺 中国精神
下载PDF
歌唱与身体的媒介化--从歌曲《我的祖国》看当代中国的感知构造
14
作者 朴婕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6期92-104,I0004,共14页
歌曲《我的祖国》在吸收转化中国传统曲艺元素和西方音乐形式基础上,构造出属于当代中国的民族的声音。这样的声音借由倒错的“领唱+合唱”的结构,以合唱之声反向指引领唱之声,将党的声音化作人民的声音,从而重塑人民的肉身。通过自己... 歌曲《我的祖国》在吸收转化中国传统曲艺元素和西方音乐形式基础上,构造出属于当代中国的民族的声音。这样的声音借由倒错的“领唱+合唱”的结构,以合唱之声反向指引领唱之声,将党的声音化作人民的声音,从而重塑人民的肉身。通过自己的喉咙歌唱出这些声音的每个人,都是当代中国的表达主体。这种感知方式和表达方式广泛并持续地作用于当代中国人的感觉结构,是当代中国文化政治实践的代表性案例,能够体现当代思想具身于人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祖国》 人民文艺 身体的媒介化 文化政治
下载PDF
人民文艺、红色歌曲与中国共产党精神
15
作者 徐家林 黄占婷 《上海视觉》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红色歌曲是人民文艺的典型代表和生动体现,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各个历史时期产生了许多经典红歌,它们返歌、传唱和培育着...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红色歌曲是人民文艺的典型代表和生动体现,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各个历史时期产生了许多经典红歌,它们返歌、传唱和培育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勇往直前,不断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和民族力量的不断增强需要包括红色歌曲在内的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新时代要求红歌创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中国共产党的系列精神为灵魂,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文艺 红色歌曲 中国共产党精神
下载PDF
文艺人民性是中国文艺现代化发展的本质特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赖大仁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4期4-14,I0001,共12页
文艺人民性是中国文艺现代化发展的本质特性,突出地体现了中国社会现代变革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本质要求,在整个文艺现代化发展中起着主导性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人民文艺观的传播带来了文艺人民性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促进了... 文艺人民性是中国文艺现代化发展的本质特性,突出地体现了中国社会现代变革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本质要求,在整个文艺现代化发展中起着主导性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人民文艺观的传播带来了文艺人民性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文艺人民性不断丰富发展。文艺人民性既是在文艺现代化发展的整体系统中生成演变,同时也跟其他方面的文艺特性如文艺自主性和自律性、现代审美意识、文艺观念与文艺形态多样化等交织融合,形成主导性与多样化辩证统一发展,共同作用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艺现代化发展 文艺人民性 本质特性
下载PDF
苏轼:宋韵文化的样本——以浙江为中心视点的考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瑞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129,160,共9页
作为宋韵文化的典型代表,苏轼从多个维度丰富了宋韵文化的底色,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巅峰级的人物和神话般的存在。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在苏轼身上映现得尤为集中与明晰。如果对宋韵文化进行取样分析的话,那么最好的样本非苏轼莫属。苏... 作为宋韵文化的典型代表,苏轼从多个维度丰富了宋韵文化的底色,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巅峰级的人物和神话般的存在。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在苏轼身上映现得尤为集中与明晰。如果对宋韵文化进行取样分析的话,那么最好的样本非苏轼莫属。苏轼一生三度任职浙江,以他在浙江的政治与文化活动为中心视点加以考察,足以得出他堪称宋韵文化之样本的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宋韵文化 浙江 造福民生 哲学思辨 谭艺衡文
下载PDF
论延安文艺的人民性
18
作者 刘鑫 张楠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3-65,87,共4页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确立了以人民为主要表现对象和审美主体的创作价值取向,明确了延安文艺的人民本位立场。文艺要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向工农兵普及与提高,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反映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确立了以人民为主要表现对象和审美主体的创作价值取向,明确了延安文艺的人民本位立场。文艺要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向工农兵普及与提高,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反映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以新秧歌剧为代表的延安文艺,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延安文艺的人民性,对于当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艺 大众化 人民性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文艺人民性的理论逻辑和当代意蕴 被引量:14
19
作者 谢纳 宋伟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3期29-39,I0002,I0003,共13页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具有宏阔历史视野、伟大历史意义和重大历史价值的时代命题。这一时代命题,运用历史辩证方法,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聚合为一个总体性命题。何为现代化?何为中国式现代...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具有宏阔历史视野、伟大历史意义和重大历史价值的时代命题。这一时代命题,运用历史辩证方法,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聚合为一个总体性命题。何为现代化?何为中国式现代化?如何领会“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内涵?文学艺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作为重大的时代命题,“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有其深厚的思想资源和深刻的理论内涵。因此,要真正领会这一时代命题,就需要我们从社会批判理论视域出发,尤其是从马克思现代资本主义批判视域出发,理解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复兴”与“中国文艺现代化”之间的“历史辩证”关系,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大理论命题,以此彰显中国式现代化与文艺人民性的理论逻辑和当代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文艺方向 文艺人民性
下载PDF
人民至上: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鲜明品格
20
作者 徐凯翔 王永贵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4期32-41,110,共11页
“人民至上”是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鲜明品格,主要涵植于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人民观”,承继于党百年领导文艺的“人民性”,传承于中华传统文艺思想的“重民本”,立足于新时代文艺工作发展的现状。“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 “人民至上”是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鲜明品格,主要涵植于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人民观”,承继于党百年领导文艺的“人民性”,传承于中华传统文艺思想的“重民本”,立足于新时代文艺工作发展的现状。“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和发展动力,是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中“人民至上”品格的核心意蕴。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定向领航、文艺工作者的守正创新、人民群众的激浊扬清、文化监管部门的守土尽责,必将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人民至上”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文艺工作 人民至上 社会主义文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