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cussion on Agricultural Religion in the Pre-Qin Period of China
1
作者 Longsheng W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7年第3期112-114,共3页
Since ancient times,agricultural religion has been infilt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economic,political and social life in China. Using rich historical data such as archeology,anthropology and ethnology,this paper discu... Since ancient times,agricultural religion has been infilt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economic,political and social life in China. Using rich historical data such as archeology,anthropology and ethnology,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religion in the pre-Qin period from animal worship to agricultural worship. It also discussed the agricultural objects,land,celestial nature,and labor ghosts.Finally,it revealed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combination of social sacrificing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pre-qin period Agricultural religion WORSHIP
下载PDF
The History of Xu-style Garden in the Pre-Qin Period
2
作者 LIU Xiaolu YAN Hua +1 位作者 KONG Lingyuan QIN Fe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1年第1期11-14,共4页
Based on ancient documents and archaeology,this paper studi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landscape conditions of ancient Xuzhou in the pre-Qin period,including regional changes,economic development,and gardening activi... Based on ancient documents and archaeology,this paper studi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landscape conditions of ancient Xuzhou in the pre-Qin period,including regional changes,economic development,and gardening activ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Xu-style gardens.The study found that ancient Xuzhou had been inhabited by human beings as early as 6,000 years ago,and villages and kingdoms had gradually formed.When Yu the Great ruled the country(also known as Jiuzhou,or nine states),Xu was one of the nine states,known as Xuzhou.Local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was superior,the transportation was convenient,economy and society was relatively developed,thus by the Zhou Dynasty,ancient Xuzhou region had already had a large number of early garden forms.This period was the incubation period of Xu-style gard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cient Xuzhou pre-qin period GARDEN
下载PDF
德法兼容:两汉“诸子”的治道思想
3
作者 秦铁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9-98,共10页
先秦“诸子”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治道思想,儒家以德治国,法家以法治国,墨家以人治国,道家无为治国,为两汉“诸子”治道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两汉时期,“诸子”根据时势的变化,以儒家为纲糅合先秦诸家治道思想,形成以德法兼容为主要特点... 先秦“诸子”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治道思想,儒家以德治国,法家以法治国,墨家以人治国,道家无为治国,为两汉“诸子”治道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两汉时期,“诸子”根据时势的变化,以儒家为纲糅合先秦诸家治道思想,形成以德法兼容为主要特点的治道思想体系,具有如下内涵特征:突显君主的一元地位;强调治道思想的物质基础;构筑完备的天道观与人性论基础;以“中”来调和德与法。“诸子”治道思想被应用于治国实践中,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古代社会治道思想之源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诸子” 治道思想 德法兼容
下载PDF
“正名”以“立言”--先秦政治哲学论证分析
4
作者 陈建洪 曾宪坤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3-98,共6页
从已有资料看,西晋鲁胜《墨辩注·叙》可算是第一篇先秦名学史的论文。文中准确地概括了先秦名学的特征,即名学有“别同异”“明是非”“道义之门”“政教之准绳”四大特征。“别同异”“明是非”是从名学内容来说的,即正名;后二是... 从已有资料看,西晋鲁胜《墨辩注·叙》可算是第一篇先秦名学史的论文。文中准确地概括了先秦名学的特征,即名学有“别同异”“明是非”“道义之门”“政教之准绳”四大特征。“别同异”“明是非”是从名学内容来说的,即正名;后二是讲名学的作用,即通过“正名”以“立言”。先秦诸子“别同异”各有偏向,“明是非”是他们说辩的目标,呈现先秦名学“道义之门”“政教之准绳”的双重作用,即先秦名学既是先秦诸子政治哲学论证的工具,又是先秦诸子政治哲学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名学 正名 论证 政治哲学
下载PDF
中西方科学家与哲学家高峰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良滨 王续琨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19,共6页
本文以定量统计方法研究了近现代西方哲学对西方科学的先导性影响 ,发现科学家高峰期与哲学家高峰期的转移具有前后一致性。以同样的方法考察了近现代中国科学家高峰期与哲学家高峰期之间的关系 ,却没有发现与西方国家同样的结果 。
关键词 西方 科学家 哲学家 高峰期 中国 科学计量学
下载PDF
先秦诸子道德教育观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曾云莺 孙卫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6-41,共6页
先秦诸子的道德教育观各有千秋。在教育目的上,儒家以培养仁智合一的“贤人”、“君子”为己任;墨家主张培养“贤士”、“兼士”;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自然归真的独立人格;法家的培养目标是“名成于前,德成于后”的“耿介之士”。在教育... 先秦诸子的道德教育观各有千秋。在教育目的上,儒家以培养仁智合一的“贤人”、“君子”为己任;墨家主张培养“贤士”、“兼士”;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自然归真的独立人格;法家的培养目标是“名成于前,德成于后”的“耿介之士”。在教育内容方面,儒家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仁”、“智”、“勇”;墨家是“兼爱”;道家是法自无为的“道”;法家则是“法”、“术”、“势”相结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儒家持性善论,主张教师言传身教;墨家认为“有道者劝以教人”;道家则主张民主平等的交流;法家因信人性本恶,故力主以法为师。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儒家主张“学”、“行”、“思”的结合;墨子主张“学”、“行”统一,以“行”为本;道家主张后发起人,自化自正;法家主张“以力致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先秦诸子 道德教育观
下载PDF
先秦的“圣人崇拜”与诸子之称“经”——兼论中国文化主流为人文信仰 被引量:7
7
作者 姜广辉 程晓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3,共9页
中国上古宗教是由天子、诸侯、宗子垄断祭祀权力的身份性宗教。处在这一宗教体系圈子中的人不可能发展宗教思想学说。而无缘进入这种宗教体系圈子中的人也不愿冒着"僭越"的巨大风险,去发展与其相关的宗教思想学说。为此,孔子... 中国上古宗教是由天子、诸侯、宗子垄断祭祀权力的身份性宗教。处在这一宗教体系圈子中的人不可能发展宗教思想学说。而无缘进入这种宗教体系圈子中的人也不愿冒着"僭越"的巨大风险,去发展与其相关的宗教思想学说。为此,孔子及先秦诸子另辟蹊径倡导"圣人崇拜"。在先秦文献中,"圣人"概念包括掌握国家政治、军事权力的君王和大臣(如武王、周公),也包括那种以其思想学说救世的布衣之士。出现这种将"圣人"范围扩大到民间无身份人士的现象,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这种进步绕开了那些垄断宗教资源的天子、诸侯、宗子们,而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的方向寻求突破,来实现他们"救世"的宏伟目标。始于春秋末期的"圣人崇拜"思潮正是中国经学孕育的温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宗教 圣人崇拜 先秦诸子
下载PDF
诸子百家对中国古代体育人才认知及现代启示 被引量:5
8
作者 董雷 崔国文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8-132,共5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先秦诸子百家主要学派对于体育人才的评价与社会定位。主要结论: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从各自的学说出发,对当时体育人才的认识各不相同。儒家重德轻力,力士社会地位较低;法家重法轻德,能者被视为无益之民;兵家、墨家...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先秦诸子百家主要学派对于体育人才的评价与社会定位。主要结论: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从各自的学说出发,对当时体育人才的认识各不相同。儒家重德轻力,力士社会地位较低;法家重法轻德,能者被视为无益之民;兵家、墨家以劳殿赏,重视军事体育人才,其总体呈现出时代性、实用性与局限性的特点。对现代启示:体育功能与时俱进;体育人才发展多元化;建立全面的体育人才认知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古代体育 先秦时期 诸子百家 体育人才认知
下载PDF
中西方学术期刊审稿制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尹玉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1-216,共16页
学术期刊首先产生于西方,法国的《学者杂志》一般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份真正的学术期刊;同样,学术期刊同行审稿制度也首先产生于西方,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大量学术期刊已经存在;二是赖以参考、模拟和切实可行的专利"同行评议"制... 学术期刊首先产生于西方,法国的《学者杂志》一般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份真正的学术期刊;同样,学术期刊同行审稿制度也首先产生于西方,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大量学术期刊已经存在;二是赖以参考、模拟和切实可行的专利"同行评议"制度在西方存在已久。我国清代中期《吴医汇讲》的性质属于传统图书,不是学术期刊,其审稿性质不具有真正意义同行审稿的性质;中国真正的学术期刊的起点是1815年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由于近代中国学术期刊主要由传教士创办,以传教为主,同时普及、介绍西方文化和科学,所以审稿以著、审、编"三位一体"为主要特点,无须同行审稿。解放前中国学术期刊还处在探索期,加之社会动荡不已,无法实行同行审稿制度;解放后中国学术期刊实行了计划经济色彩很浓的"三审制",其渊源是列宁和毛泽东战争年代的出版思想。中西方学术期刊审稿的比较研究表明,"三审制"与同行审稿制度均有利弊,但同行审稿制度利大于弊,"三审制"弊大于利。因此,中国学术期刊应当积极吸收、借鉴现代国际社会通行的同行审稿制度,努力实现学术期刊审稿制度的国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中西比较研究 同行审稿 “三审制” 《学者杂志》 《哲学汇刊》 《吴医汇讲》
下载PDF
探索前期中国的精神和观念——“新子学”刍议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思禾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8-192,共5页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普遍性认知,可以为不同时代提供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指导。就诸子所提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而言,这应该是共通的,是历代都需要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传统",并建立"新经典"。刘思禾认为,子学是"国际"竞争与时代转型的产物,诸子学派的发展与诸侯的支撑密切相关,都涉及政治秩序和思想秩序的高度统一。可以把春秋战国直至隋唐称为早期中国,把唐宋之后称作晚期中国。前者可以说是中国思想的自身发展时期,其基本冲突主要集中在经子之间,经学和子学共享着基本的共识,其区别于晚期者在于以社会控制为思考面向,注重公共秩序。而中国晚期思想的根本在于本土与外来的对抗,所以宋儒的正统—异端意识特别强烈。随着中国意识的觉醒,诸子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的观念逐渐生长。在现代学术语境下,诸子学是有第四期发展空间的。孙以昭认为,"新子学"的"新",应该是全方位的"新",而不是某一方面的"新"。也就是说,要做到"三新一全":观念新、视角新、方法新、数据全。它涉及传统选题的深化与突破、传统方法的改善与突破、传统观念的更新与突破。写出新的子学著作同样极为重要,我们既需要传统的校勘注疏大家,也需要更为全面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史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子学 诸子学派 经学 子学
下载PDF
“新子学”与跨学科、多学科学术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以昭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3-187,共5页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普遍性认知,可以为不同时代提供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指导。就诸子所提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而言,这应该是共通的,是历代都需要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传统",并建立"新经典"。刘思禾认为,子学是"国际"竞争与时代转型的产物,诸子学派的发展与诸侯的支撑密切相关,都涉及政治秩序和思想秩序的高度统一。可以把春秋战国直至隋唐称为早期中国,把唐宋之后称作晚期中国。前者可以说是中国思想的自身发展时期,其基本冲突主要集中在经子之间,经学和子学共享着基本的共识,其区别于晚期者在于以社会控制为思考面向,注重公共秩序。而中国晚期思想的根本在于本土与外来的对抗,所以宋儒的正统—异端意识特别强烈。随着中国意识的觉醒,诸子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的观念逐渐生长。在现代学术语境下,诸子学是有第四期发展空间的。孙以昭认为,"新子学"的"新",应该是全方位的"新",而不是某一方面的"新"。也就是说,要做到"三新一全":观念新、视角新、方法新、数据全。它涉及传统选题的深化与突破、传统方法的改善与突破、传统观念的更新与突破。写出新的子学著作同样极为重要,我们既需要传统的校勘注疏大家,也需要更为全面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史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子学 诸子学派 经学 子学
下载PDF
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突破”及其文化精神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二林 陈绪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2-47,共6页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秦时期,发生了两次大的"哲学突破"。经由这两次承前启后的"哲学突破",逐渐形成了以疑天惟人、因革变易、德刑相合、保民惠民为主要内涵的中国文化精神,这一文化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秦时期,发生了两次大的"哲学突破"。经由这两次承前启后的"哲学突破",逐渐形成了以疑天惟人、因革变易、德刑相合、保民惠民为主要内涵的中国文化精神,这一文化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之魂和赖以生存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哲学突破” 文化精神
下载PDF
广西“十一五”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灵光 黄明宇 韦诗业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5-18,共4页
广西"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智慧,对于推进广西"十二五"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宏观考察广西"十一五"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历程,可以获得深刻的哲学启... 广西"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智慧,对于推进广西"十二五"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宏观考察广西"十一五"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历程,可以获得深刻的哲学启示:必须正确处理好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两区"和"一带"、"内力"与"外力"、发展经济与节能减排等六大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 哲学思考
下载PDF
先秦时期小说观念刍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乡里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82-85,共4页
先秦时期的庄子、荀子等人都有关于"小说"或"小家珍说"的论述,这些言论所针对的虽还不是文体意义上的小说,但却是后世小说观念的源头,故梳理它们的所指及其所暗含的态度是非常必要的。在相关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 先秦时期的庄子、荀子等人都有关于"小说"或"小家珍说"的论述,这些言论所针对的虽还不是文体意义上的小说,但却是后世小说观念的源头,故梳理它们的所指及其所暗含的态度是非常必要的。在相关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所谓的小说是指与大道相同的小道,所指向的是道家之外的其他家学说,也就是认为包括儒家在内的其他各家学说均是小说;而子夏、荀子等儒家诸子则认为除儒家学说之外的其他派别都是"小道"、"小家珍说"、"邪说"或"异说"。可见,先秦诸子在论及小说时都指向的是自己所信奉的学说之外的其他各家学说。故先秦时期所谓的小说,是在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所形成的,是各家互相批判和攻击时所用的、带有鄙夷色彩的一种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诸子 小说观念 学说
下载PDF
春秋:城邦社会与城邦气象 被引量:10
15
作者 傅道彬 《北方论丛》 2001年第3期4-17,共14页
有一种精神是春秋精神 ,有一种文化是春秋文化 ,有一种风度是春秋风度 ,有一种气象是春秋气象。春秋时代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 ,形成这一时期文化风韵的基础是高度发达的城邑文明 ,春秋时代是典型的城邦时代 ,礼乐文明是以城邦文明... 有一种精神是春秋精神 ,有一种文化是春秋文化 ,有一种风度是春秋风度 ,有一种气象是春秋气象。春秋时代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 ,形成这一时期文化风韵的基础是高度发达的城邑文明 ,春秋时代是典型的城邦时代 ,礼乐文明是以城邦文明为基础的。春秋时期完成了哲学的突破 ,以史学家为主体的哲学集团实现了哲学从神的哲学到人的哲学的转变 ,哲学达到了体系性的成熟。国史的出现意味着这一时期城邦史学的成熟 ,城邦史学的建立是以城邦自立为前提的。春秋还是君子人格的成熟时期 ,君子由阶层的意义转向道德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代 城邦社会 城邦气象 哲学 君子人格
下载PDF
试论春秋行人的知识结构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彦辉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4,88,共5页
 春秋时代是中华文化的滥觞时期。春秋行人是这个特殊时代的特殊的群体,他们以其特有的知识、智能、思想艺术在春秋时代政治、文化、艺术舞台上一展身手,他们的知识体系、思想体系对后世思想家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主要从春秋行人对《诗...  春秋时代是中华文化的滥觞时期。春秋行人是这个特殊时代的特殊的群体,他们以其特有的知识、智能、思想艺术在春秋时代政治、文化、艺术舞台上一展身手,他们的知识体系、思想体系对后世思想家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主要从春秋行人对《诗》、礼的掌握和运用,对以《尚书》为核心的历史知识、以《周易》为核心的哲学知识的了解等几个方面加以考察,揭示其在社会动荡、王纲解纽之时得以存国兴邦、抑暴制乱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代 中华文化 春秋行人 知识结构
下载PDF
“新子学”与学术“新传统”建设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少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9-183,共5页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普遍性认知,可以为不同时代提供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指导。就诸子所提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而言,这应该是共通的,是历代都需要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传统",并建立"新经典"。刘思禾认为,子学是"国际"竞争与时代转型的产物,诸子学派的发展与诸侯的支撑密切相关,都涉及政治秩序和思想秩序的高度统一。可以把春秋战国直至隋唐称为早期中国,把唐宋之后称作晚期中国。前者可以说是中国思想的自身发展时期,其基本冲突主要集中在经子之间,经学和子学共享着基本的共识,其区别于晚期者在于以社会控制为思考面向,注重公共秩序。而中国晚期思想的根本在于本土与外来的对抗,所以宋儒的正统—异端意识特别强烈。随着中国意识的觉醒,诸子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的观念逐渐生长。在现代学术语境下,诸子学是有第四期发展空间的。孙以昭认为,"新子学"的"新",应该是全方位的"新",而不是某一方面的"新"。也就是说,要做到"三新一全":观念新、视角新、方法新、数据全。它涉及传统选题的深化与突破、传统方法的改善与突破、传统观念的更新与突破。写出新的子学著作同样极为重要,我们既需要传统的校勘注疏大家,也需要更为全面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史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子学 诸子学派 经学 子学
下载PDF
内在紧张的情境分析——试论沈从文昆明时期的哲思散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红 彭大庆 《长沙大学学报》 2005年第6期85-87,共3页
四十年代沈从文的创作是一个极富独特意味的文学存在。以善讲“故事”著称的沈从文,在这一时期并未留下多少小说文本,取而代之的是哲思散文。他昆明时期的哲思散文关注的是个人化的情感和生命体验,从时代中发现“我”的存在。个人与时... 四十年代沈从文的创作是一个极富独特意味的文学存在。以善讲“故事”著称的沈从文,在这一时期并未留下多少小说文本,取而代之的是哲思散文。他昆明时期的哲思散文关注的是个人化的情感和生命体验,从时代中发现“我”的存在。个人与时代、生命与生活、抽象与实际的内在冲突反复在文字中流露出来。本文试图透过其哲思散文折射出的内在紧张,追寻沈从文存在的个体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时期 哲思散文 内在紧张 生命个体
下载PDF
至战国而后世之体备——先秦散文文体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丹 《晋阳学刊》 CSSCI 2013年第6期30-33,共4页
中国古代散文的源头,起自先秦,其特点一是百花齐放,众体皆备;二是文史哲不分家;三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先秦史传散文,包含赋颂、祝盟、铭箴、诔碑、哀吊、谐讠隐、史传、论说、檄移、章表、对问、书记以及叙事、小说各体;诸子散文,则... 中国古代散文的源头,起自先秦,其特点一是百花齐放,众体皆备;二是文史哲不分家;三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先秦史传散文,包含赋颂、祝盟、铭箴、诔碑、哀吊、谐讠隐、史传、论说、檄移、章表、对问、书记以及叙事、小说各体;诸子散文,则包含语录体、寓言体、议论体、说唱体、对问体甚至诗体散文。诸子散文中的叶韵,与其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有密切关系。故章学诚指出":至战国而后世之体备。"是为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散文 史传 诸子 文体特点
下载PDF
先秦文化自觉的背景解读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益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07-112,共6页
文化总是与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和具体的社会经济形态相联系。在对文化自觉的内涵进行解释的基础上,从先秦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天道观的变化以及礼乐文化的崩坏而导致的文化危机的角度,阐述了先秦文化自觉产生的历史动因。混乱的社会... 文化总是与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和具体的社会经济形态相联系。在对文化自觉的内涵进行解释的基础上,从先秦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天道观的变化以及礼乐文化的崩坏而导致的文化危机的角度,阐述了先秦文化自觉产生的历史动因。混乱的社会现实促使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宇宙本质产生了一种理性的认识,先秦社会知识阶层中出现了"哲学的突破",由此中国古代的社会思想也开始了"去神秘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文化自觉 文化背景 哲学的突破 人文思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